1-见死不救的登山者作文讲评材料-06(共5篇)

时间:2019-05-14 02: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见死不救的登山者作文讲评材料-0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见死不救的登山者作文讲评材料-06》。

第一篇:1-见死不救的登山者作文讲评材料-06

联考作文讲评材料 2013-3-29 学会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孤独的哲学。人生亦应如此,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

人的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生活要学会放弃

万花筒般的世界不时抛出千变万化的诱惑,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跃跃欲试,可在涌上心头的冲动平静之后,你发现所有的诱惑与自己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懒惰和怯弱,而是能够把握的真爱不多。

一个诱惑就可以勾出十个梦想,而要捕捉一个梦想,就需要付出万千代价,假如你为十个诱惑而动情,你怎么去满足没完没了地索取?你的心愿可以比天高,但你只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你的心屋可以很丰富,但不能装下太多的诱惑。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放弃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如果被诱惑一次就改变一次,心情则不能踏实,浮躁过后依然是两手空空。

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诱惑,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你要学会放弃,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者不会计较得失,都知道如何放弃,放弃些什么。放弃,你就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从而掌握主动,使自己显得豁达豪爽,赢得众人信赖。

放弃是一种坦荡的心境和大度的气概。放弃是一首流浪的歌,低回吟唱在心头,是失意的人生充满振臂而呼的自信;使跌倒的信念重新拔地而起;使消沉的斗志面向晨曦喷薄而出;使世俗的纷争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不理智的放弃是一种浪费和一种执迷不悟,也是一种对生命的践踏和对人生的不负责任。

不懂得放弃的人,总将生活中不如意绕在心灵的枝杆上,一生就像北方腊月的浓雾,挥之不去。就这么一味地自怨自哀,自暴自弃,于是青春美丽的容颜与悠悠岁月擦肩而过恰如风过竹面,雁过长空,就像苏东坡的一声人生长叹:“事如春梦了无痕”。舍不得放弃的心绪,像一茎寂寞的芦苇,独立在夜风中守望,把自己幻成一季秋色,再从烟黄的旧页中只能握住一把苍凉„„

懂得放弃的人,是静下心来当一回医生,为自己把脉,重新点燃自信的火把,照亮人生中不如意的症结,然后分析与之失去交臂的差距,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选定一个目标,努力掌握一门专长,多看一些奋发奋力的书籍,开阔视野,荡涤一下容易浮躁的心灵。懂得放弃的人,会对任何事不会太过苛求,竭力用温情、柔情,大度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在荡漾着对生命充满着爱意的氛围中,舒展一下疲惫的心是多么惬意与幸福!

学会放弃,既是遍历归来的路,又是重登旅程的路,又是对过去诱发深思的路,也是对未来满怀憧憬的路。千万朵智慧的灯火灿烂着温柔和明朗的天空,牵出生命音乐般轻柔的翅膀、牵出一生春光明媚的季节。

生活中有苦也有乐、有喜也有悲、又得也有失,拥有一颗达观、开朗的心,就会使平凡暗淡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那种曾有过的莫名的忧伤和生命的空无,会师一生犹如过客。

学会放弃,让伤心随风而逝,只有快乐相随„„

学会放弃

既然,你已尽力去珍惜,/却仍无法挽回已失去的,那么,你就应该学会放弃,/抓着他不放,只会让你一味沉溺于回忆的痛苦中以致萎靡不振。

放开手,/让他随记忆的风逝去吧!/你会发现另一方天空,/你会重新闻到生活的花香,感受到阳光的温馨。放弃,不是躲避,不是懦弱,/放弃,是一种豁达的处事态度,/试想想,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人与事,/不懂得放弃那些已经失去,不可挽回的东西,/又如何能把握住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呢?

如果你认定的唯一的一扇大门不再为你敞开,/不必再在门前徘徊或撞的头破血流终不醒悟。/你要学会放弃,/然后转身寻找一个为你开放的天窗,或许在那儿你同样能望见满天的星斗„„

学会放弃

人的一生,面临无数选择,失落,得意,成功,失败,健康,疾病,没有哪一种选择能够真正归属自己。因而,我们总是怀着更多的欲望,企图更多地占有,并将这种占有美化,寻找出种种借口,比如有追求,上进心强等等。以为自己拥有的越多,就会离幸福越近。得陇望蜀,贪多嚼不烂,这山望着那山高,诸般心态不一而足。即使占有的东西原本没什么大用,我们也不愿舍弃;即使心灵已经很累,也不怕再增加沉重的负担。我们全部的错误,更多的时候只源于一种虚荣。至于虚荣背后的失望,失望中的无奈,无奈中的坚持,坚持中的无助,许多人宁肯痛着也不愿从心底放弃。

人总是对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充满欲望。好多人都说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却没有几人能将其真正置之度外。“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面对种种诱惑,积极争取者有之,不择手段者有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更是大有人在。如此而言,退而求其次,不予不夺,该得到的别让它流失,该抛弃的及时撒手,中庸一些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这让我想起《论语·里仁·第四》里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发财与做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受而不避的。连圣人都有这样现实的态度,我们何不现实着做这样的君子呢?这句话用一句简炼的话说出来,那就是: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拥有,更要学会如何放弃。

从出生到长大,几乎所有的长辈总是在谆谆告诫我们,拥有知识,拥有财富,拥有爱,拥有„„甚至拥有自私。问题是,那些奇妙的令我们心旷神怡的梦想,往往让我们无所适从。究竟哪些蛋糕更适合我们的胃口,哪些美丽的花朵更适合我们去欣赏或采摘,在私利膨胀的社会风情面前,没有人告诉我们正确的道路,更没有人能替我们做出决定。当理性不在,如何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你能够得到的,什么方法是高效的、正当的,如何摆脱你应该摆脱的、你必须摆脱的,什么选择是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对于这一切,只会指手画脚的人们,浮躁着不去了解你以及你的处境,因而他们谁也给不了你救命的稻草。所以,我们仅仅学会拥有是不够的,仅仅学会拥有也是不现实的,还必须学会放弃。只有学会放弃,才可能更好地拥有。

放弃其实就是一种选择。面对一道数学题,你必须学会放弃错误的思路;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须学会放弃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面对失败,你必须学会放弃懦弱;面对成功,你必须学会放弃骄傲;面对公共利益,你必须学会放弃私欲,坚决维护;面对老弱病残,你必须学会放弃冷漠,实施救助„„我们只有在困境中放弃沉重的负担,才会拥有必胜的信念。放弃我们必须放弃的、应该放弃的,我们才可能更多的拥有。因为只有虚怀若谷,才可能呼风唤雨,吞云吐雾;只有浩瀚如海,才可能不择江河,千古风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放弃,甚至比拥有更重要。

但放弃绝不能成为我们困境中选择逃避的借口,绝不能成为事业上免除责任的托辞。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我们要放弃;芝麻和西瓜没有足够的时间一起捡拾时,我们要放弃。在放弃中,我们依然要将风雨担在肩头,不让正义从身边溜走。放弃心中的块垒,决不是放弃我们争胜的气魄;放弃身上的冗物,决不是放弃我们战斗的利刃。金钱、名誉、地位,决不系在腰间,祖国、事业、未来,时刻放进心中。所以,学会放弃,只能成为我们避免失败的胜算,绝不能变成惧怕失败预设的退路。

记得有一位大学教授曾向圣地亚神父问道。神父先是以礼相待,却不说道。他将茶水注入这位客人的茶杯,水溢了,神父还在不断地注入。直到这位教授忍不住提醒时,神父才停住。神父说: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让我如何对你说道。大学教授恍然大悟。难道圣地亚神父不是在告诉我们,学会放弃才可能重新拥有吗?事业中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有时候,放弃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智慧。时代不同了,放弃的方法,放弃的内容不尽相同。面对新的实际,需要我们在事业和生活中好好学习,好好把握。放弃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减法,放弃甚至就不曾是减法。下棋时,前一次胜利的走法,或许就是这一次失败的根源。谁先冲破定式,放弃定式,谁就可能赢得新的胜利,创造历史。聂卫平在应氏杯上的失败,固然有身体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背负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胜利后公众的期望,放不下棋圣“架子”,恐怕是真正失败的重大原因。

8月20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孟懿从七楼跳下自杀。他的父亲孟范武说,孟懿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是老师公认的好学生,199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学生干部,还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直到现在,高中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都把他当作‘榜样’。孟懿的女朋友正在美国留学,孟懿的感情和事业都没有经历过挫折。孟懿在自杀之前没有表露出任何征兆,他选择不归路的原因可能是研究所科研压力过大。”这种压力,或许正是来自于拥有的渴望,这渴望包括舆论的赞赏和物质的回报,但这些太多的渴望又难以轻易实现。拥有的无限度追求,竟可酿成如此可怕的悲剧,让我无比震惊。也许占有源于人的自私,所以学会放弃真的很难。哲学家萨特说过:“你要寻求财富,不如去寻求满足,满足是最好的财富。”而这满足就是一种智慧的放弃。

富贵谁不想想拥有,但不以其道得之,我们也许将永远无法拥有。而能够拥有的一条捷径,就是学会放弃。即便是一辆汽车,所能承载的重量也是有限的。一点也不放弃的结果,只能是被不堪承受之重压垮,到头来什么也不会属于自己。放弃那些力所不及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盲目扩张的欲望,放弃那些我们不想拥有的和那些对自己毫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东西,放弃一切该放弃的东西,瞄准自己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努力拼搏,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不管昨天拥有晴朗,还是阴霾,学会放弃,你将从自己的明天,获得更新的一轮太阳,获得任你驰骋的更大的一片蓝天!

学会放弃

“人只一念贪私,便可销刚为柔,塞智为昏,染洁为污,坏了一生品质„„”——《菜根谭》。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或许你是无名小卒,或许你是伟人大师,但相同的是,我们独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理想。为功名所累的人,想要一手遮天,权倾天下;为物欲所困的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要锦衣玉食,香车宝马;活着的人寻找精神麻醉,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而濒死的人所拥有的只有对生活深深的眷恋„„

生活的路并非一马平川,难免有磕磕绊绊。我们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占有。而放弃则是另一种生存方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浑浊的封建官场,这是洁身自爱的放弃;毛泽东“招了招手”,毅然离开苦心经营的井冈山根据地,这是战略抉择的放弃;学会了放弃,才是真正地学会了占有,学会了竞争!

放弃,是意志的升华,是精神的超脱,是一种境界。学会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人生其实就是一段路,从这头走到那头,可以哭,可以笑,却没有停止的理由。经历了重重磨难,经过情感的大起大落,才能真正明白放弃的内涵:学会放弃,放弃名利的追求,放弃钱财的索取,退一步,不会是永远的失败,恰恰可能是海阔天空。

放弃,不是“轻言失败”,不是遇到困难阻碍就退却、屈服,是迎难而上的另一种方式。放弃遥不可及的幻想,放弃孤掷一注的鲁莽,多几分冷静,多几分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再回首时,才会发现,曾经的放弃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放弃需要勇气,需要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魄力。有时,放弃要面对各种的压力,或来自社会,或来自世俗。中国科学界元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带着“相当于五个山地师”的智慧,回到中国。此间,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异国他乡忍辱负重,历尽磨难。他做出了成功的放弃。如果留在美国,他必然有丰厚的物质条件,然而如果他做了这样的选择,今日的钱学森,只不过是千万留洋学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员!

在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学会放弃,是一种难得的选择,做到真正的放弃,更是难能可贵——无论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还是为了我们的理想、信仰。放弃,也是一种美„„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应当正确判断自己,自觉的为自己的能力、学识、容貌、背景打分,从而得到一个清醒的判断,哪些事情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自己做不了,这样才会选择好幸福的生活,快乐的职业,才有平和的心态。可悲的是,往往就是会有很多人不能做到这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在悲惨中度过了一生。这些人不是高估自己就是低估自己,如果说低估了自己,还有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平衡的话,高估自己所带来的悲剧性后果,让人目不忍睹。

曾几何时,号称“中国首富”的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是何等风光,用毛巾、牙膏等日用品换回前苏联一架图―154飞机的成功生意让他老兄名噪一时,他借此东风,扩张自己的事业,宣传自己的思想,出版了一份免费赠阅的报纸《南德视界》,又成立所谓南德工商管理学院,要为中国培养一代儒商。他提出了所谓平稳分蕖理论,九九度理论等一系列经济学理论,俨然经济学家。他还在全国各地不停地演讲,要为陕西省投资50亿,要把满州里建成北方香港,在美国华尔街成立了南德美国投资公司,网罗昔日经济体制改革最年轻理论家温元凯加盟,还为中国南极科考队捐款三百万元,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央老干部桥牌赛,邀请万里等老干部参加,甚至还宣称南德集团要炸开喜马拉雅山一个大缺口,将南亚湿润气流引入北中国,彻底解决我国北方干旱问题,等等„„固一世之雄矣,而今安在哉?答案是在武汉某监狱,因诈骗罪而被终身监禁。

面对现实,正确定位,是何等的重要,高估自己一定会带来悲剧。近日看四川电视台节目,记述广元有一个50多岁的农民造飞机的故事,令人喷饭。这位农民伯伯觉得地上跑的,水上漂的都没有天上飞的神气,他开过农机修理铺,有一定的机械制作手艺,会电焊,钳工,车工等手艺,便花了几千块钱开始造飞机。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但还是买来《航空知识》杂志,照着书上的样子造飞机。飞机造来干啥子?农民伯伯早想好了,同大队商量,借20亩地作飞机场,将来搞飞机旅游,同大队分成。这飞机一造就是七、八年,从试验一型不成功,到二型,到三型,一直到五型,还是不成功,白花了许多钱和精力。这农民伯伯尽管未成功,但心态还很好,“孙中山搞革命都失败了几十回才成功的嘛,我一定能让飞机飞起来!”这种信心,你觉得如何?是愚昧还是自信?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每年都要收到几麻袋全国各地数学爱好者寄来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论文,要求审阅。这些有些甚至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要用初等数学的方法去完成陈景润的未竞事业,壮志可嘉,但中科院不胜其烦,郑重在报纸上发表公告,今后不再受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论文的验证。为什么?因为用初等数学办法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好比用铁匠铺的设备制造宇宙飞船,根本不现实,一个人将宝贵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中,注定会失败,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拚搏,我们的成就,除了取决于自己的坚忍不拔的努力之外,具不具备外在条件是很关键的因素,有时候,有些很偶然的事情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学会“自知之明” 德鲁比

“自知之明”是古训,乃格言之首,意为自自己能够十分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当某种环境不允许优点发挥时,会适时地选择放弃。但放弃不等于退却,而是反思,实际上是自我修练。适时的放弃,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自知之明”是人生中的一种重要品质。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自知之明”呢?站在哈哈镜之前,弱小的老鼠会认为自己比猫还要强大,瘦弱的花猫会认为自己经老虎还要凶猛。所以,有人在一片赞扬声中迷失了方向,有人在恭维声中沾沾自喜,有人在奉承声中忘呼所以,有人旦获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马谡信心十足地自荐守街亭,结果掉了脑袋,可见自知很难。所以,古人不禁要呤出“人贵在自知之明、难在自知之明”的感叹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凡是跌进失败深渊的人,无不是不知自己,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勇于承认自己:“我知道我无知。”名导演冯小刚敢于承认自己不会讲课,当不了教授。看清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懂得欣赏过程而不是欣赏结果,能清醒地做自己胜任的事,顺应天地间常理而运行,从不勉强心灵。古人尚能“吾日三省吾身”,可是我们呢?

学莫先于自知的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认识自己,自己能了解自己。有的人就说了:“我就是自己,自己对自己还是很熟悉的,怎能说不了解自己?”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有的人可以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学习,了解他人的工作,了解周围环境,了解家庭和自己的父母亲,了解周围的邻居,了解社会,甚至可以了解世界,但是,就是不会太了解自己。所以,古人陈确就有“学莫先于自知”之说。当局者的确是迷,旁观者的确是清。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有人就说,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挣钱,也不是哥德巴赫猜想,而是认识你自己。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的。

一个人为什么会犯错误?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在于不能正确了解、把握住自己:或是太高估了自己——自傲,总认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能拿得下,太耍“小聪明”,总认为有空子可钻,总将他人看作是傻瓜一个,太小瞧了他人;或是太低瞧了自己——自卑,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结果呢?前者使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去做违反客观规律的事,去做有害于社会的事,因而受到惩罚。后者呢?自己能干的事也不去干,做起事来也是前怕虎、后怕狼,什么事都搞不好。

一个人为什么与周围的人搞不好关系?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在于有的人傲气十足,狂妄自大,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别人什么都不行;有的人将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老是想侵占他人的利益;有的人处理与他人关系时不够宽容,发生矛盾时总将责任推给他人,总认为是他人的错误,结果呢?矛盾、冲突便不断地升级。

一个人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顺利时头脑热的不得了,像发了昏似地,失意时又冷得好像掉到冰窖里面去了,什么都不想干,即便是能于的事也都不想去干,做事跟着感觉走,什么都凭冲动办事,这类人就在于对自己缺乏足够的把握。

一个人为什么总是那榚感觉自我良好?总是与他人对他的评价格格不入。譬如,有的领导人明明已经到了垮台的边缘,然而却总觉得自己的位置坐得非常稳;有的贪官污吏明明是四面楚歌,然而却还是气壮如牛那样。关键还是在一个不能自知之明。

一个人为什么总是改不了自己人格上的毛病。有的人的修养太差,行为举止粗鲁,动不动就对人发脾气,还经常出言不逊,有时他们也经常后悔自己的行为,但就是不好改。什么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人格上的毛病,经常原谅自己。

以上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说明一个人要真正了解自己的确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就有“君子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自知也”(《陈确集·瞽言》)之吿诫。

一个人要自知什么?心理学家认为要自知以下几个方面:要知道自己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以及短处;要知道自己习以为常的处理困难的方式及其得失;要知道自己所压抑的是些什么情欲;要知道自己行为的动机,从行为的方式和后果能看出隐蔽的动机;要知道目前的情感和心情(尤其是不愉快的)跟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以及当时应付的得失)之间的联系;要能在别人的言语行动中看到自己的反映,或者,能把自我客观化,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要能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过去,没有无益的后悔和内疚,也能做到“好汉不谈当年勇”。

那么,是什么因素妨碍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呢?

受一个人的欲望性质的制约。在人的欲望之中,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有能实现的和不能实现的,有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高、太不着边际了,那么它就会“利令智昏”,就会忘乎所以,就会战胜自我,什么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的,统统都被扔到一边。所以,要能真正了解自己就得从压制、去除自己不切实际的欲望开始,建立适合自己的抱负水准,当一个人学会不好高务远时,就能了解自己了。受一个人生活经验的影响。当一个人的生活圈子过于窄小的时候,他的认识水平就会比较地低下,认识事物就比较简单,他所知道的、所评价的,只是他自己周围的东西,就会觉得世界不过如此大,这样一来,他的自我就会突然膨胀起来,产生种种的错觉,也就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以,要能真正了解自己就得从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多交几个知心朋友,多摄取一些新鲜事物,生活经验丰富了,视野扩大了,知识增多了,才会知道人中有人,天外有天,才可能避免一孔之见。

受一个人的思想方法的影响。真正了解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而它并非是短时期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大量挫折、失败的考验,需要对这些挫折、失败进行认真的反思。所以,要能真正了解自己就得从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着手。一般来说,人在遭到失败或挫折时,对自己总会产生一种“偏好的原谅倾向”,总将责任当之于他人,归之于客观,因而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为此,一定要做到冷静、客观。多从结果上检查自己,多从自己主观上去寻找原因,只有这样失败才能真正做到是成功之母,才能真正做到了解自己。

受一个人的修养水平的制约。一般而言,有修养人的心很正,行为举止比较高尚,对他人宽容厚道,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地严格,能经常地反思自己,决不会盲目与他人攀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生活下去的,因而也就能正确地了解自己;此外,有修养的人与他人的关系比较好,因而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关于自己的评价,因而能及时地知道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随时改进,因而能较好地了解自己。姚明为什么会在NBA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条不可抹殺:即自知之明。他说:“我还是以前那个自信的我,但自信的同时还有自知之明。”

总之,一个人为什么不容易了解自己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总体来说,它与一个人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社会性成熟、个人修养水平等有关。有这样一个关于自知之明的笑话:两个人一道去南非旅行。途中竟然遇到一只狮子。狮子在离得很近的地方看着他们,甲立刻把自己的皮鞋脱掉,换上了跑鞋。乙看到了,胆战心惊地问:何必换鞋,你根本跑不过狮子的。谁要和狮子赛跑?!我只要能跑过你就行了。既是笑话就不必太认真,然而这一笑话却告诉我们以下的“信息”:一般而言,社会阅历多、社会经验丰富、个人修养水平高的人,就能比较好地了解自己。所以,俄国文学家克雷洛夫风趣地说:“聪明的蠢才就是这样的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仅限于蚁塚的范畴而已。”

最后,有一点还需要指出,了解自己,这是一个人一生的课题。有时,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能比较好地了解自己,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它反而会变得很突出,成为自己发展中的一个障碍。所以,对人来说,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人的一辈子的努力。总之,就像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能够认识他人,是智慧的表现;而能够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自知之明

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大声呐喊:认识你自己!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只有认识他自己,才能做别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是谁”或“自己是做什么的、什么样的人”(学龄前儿童除外)都不清楚,我们便很难说这个人心理是健康的。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自知”的内容大致包括:自己叫什么,现在的角色(如我是一名小学生,在班级还当个小组长,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儿子,买东西的时候是顾客,过马路时是行人等等);自己的外貌、品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憎恶之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和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关系如何,是否愿意与他们相处;自己想追求什么,为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

有人主张把自己按照下列四种情况进行审视,并列表:第一种,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我”,也就是公众的我;第二种,别人知道而自己尚未认识到的“我”——疏漏的我;第三种,自己认识而别人并不知道的“我”——隐私的我;第四种,别人和自己都还没有认识到的“我”,即潜在的我。

如果有这么一张“全面的我”,“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也就一目了然,自然便会有自知之明。不过,这张表不仅仅通过自己一个人绘成,还需要依靠别人的认识与评价来共同完成。

自知之明的三面“镜子”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过:要认识你自己;中国格言倡导:人贵有自知之明;当今时代呼唤:超越自我。古今中外智者、强者皆看重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可见,自知之明对人生乃至人类何等重要!

笔者以为,做到自知之明至少需要三面“镜子”。

一面“镜子”照自身。人有自我意识,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人要用好照自身的“镜子”,反思自我、审视自我、把握自我。据说,爱因斯坦直到16岁的时候还很贪玩,就在那一年,他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爱因斯坦的父亲讲,有两个人钻烟囱,前面的人脸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后面的人脸上没有一点灰。两人互视后,后面的人去洗脸,前面的人照样在大街上走,惹得街上人大笑。两人都缺少照自身的镜子,而以对方为镜,没有认清自身面目。最后,爱因斯坦父亲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爱因斯坦听后顿悟,从此远离玩耍,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使他的生命闪出熠熠光辉。经常用镜子照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的所思所想,核对自己的是非功过,方能不断矫正自己,提升自身素质。

一面“镜子”照他人。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曾经说过:“你心里没有一面小镜子,所以看不见旁人的观点。”孤芳自赏,难免陷入狭隘,甚至迷惘。认识自我,也要认识他人;认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吸取别人的观点,从善如流,弥补自身的局限。有比较才有鉴别,照了自己,又照他人,比较中各见长短。切忌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前者很难正确对待自己,往往自以为是,甚至目中无人;后者能善待别人,但难免产生自卑之感。自大、自卑都缺乏自知之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明智的选择。孔老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用好照他人之镜的最好典范。

一面“镜子”照社会。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与社会互动。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行为,人的能动作用推动社会进步。没有离开社会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理解社会,就永远不能真正了解自我;认识社会越深刻,把握自我才越准确。社会是万花筒,塑造千姿百态的自我。自我在社会导向、社会舆论、社会评价中定格。社会发展,需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实质是超越社会世俗的藩篱。人生是一个过程,难还是易,平淡还是辉煌,取决于人生的选择、追求、创造,而这一切的前提,要有自知之明。

知己者明,知人者智,知世者通。三面“镜子”缺一不可,照己、照人、照社会,有机结合才能准确给自己定位,确立人生的坐标。时刻照照三面“镜子”,走好人生。

“见死不救”,还是不能救助? 2006年5月14日,新西兰无腿勇士马克·英格里斯靠一双假肢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然而日前他却被英国媒体指控“见死不救”,眼见一名英国登山者在珠峰附近濒临死亡,却选择不闻不问,继续登顶挑战世界纪录。英格里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承认了他当时面临的艰难抉择和痛苦心境。

英格里斯称,他的登山小组是在海拔8534米左右的高处发现了34岁的英国登山者戴维·夏普的,海拔超过7925米的高度由于氧气稀缺,气候低至零下30摄氏度,一直被登山者称做“死亡地带”。当时34岁的夏普躺在一个岩石后面,因为缺氧和寒冷,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垂死状态。英格里斯的登山小组成员立即聚到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帮助这个英国人,但他们做出了一个悲痛的抉择:抛下夏普,继续登顶。英格里斯说:“在8534米的高度,我们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更不用说拯救别人活下来。我们无法帮助他。”

英格里斯称,在那天早晨先后经过夏普身边的登山者至少有40人,但却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登顶、改为将夏普救下山。34岁的夏普为了救自己,曾经站起来过,曾经试图修理自己的供氧系统,但他最终仍然因为缺氧和寒冷,在距珠穆朗玛峰顶大约300米的地方活活冻死,成了今年丧生珠峰的第11名登山者。

英格里斯说:“那天早晨有40人先后走过了这个年轻英国人的身边,我只是其中一个。我们的谢尔巴人登山向导还给他吸过氧气,我们还联系登山经理,但他告诉我们:‘你们无法做任何事,他已经缺氧几小时,他已经和死差不多了。’”

据悉,夏普是今年3月27日离开英国,试图第三次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没想到却一去无回。事实上,他已经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在下山过程中,只走到距峰顶300米处时就用光了氧气。

40多名登山者“见死不救”的行为,立即引发了剧烈的争议和批评。第一个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谴责登山者见死不救是一种“不道德的可耻行为”,他对那些人“见死不救”、只顾攀登世界最高峰的行为深感震惊。希拉里对记者说:“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当一个人遇到危险和困境时,我们只是摘下帽子,对他说:‘早上好,再见’,然后就离开了他,这是很可耻的行为。我认为,救助他人的生命远比登上珠穆朗玛峰更重要。”

“有心施救无力实施”

据了解,与罗丽莉同为一批登峰的其他登山队来自美国、英国、印度、俄罗斯等各国登山者,作为其中的一名亲历者之一,罗丽莉向记者披露该事件的一些细节。她说,在登上第二台阶时,她已经体力不支,双手冻伤,而另外有一名英国男队员(夏普)不仅也冻伤,氧气瓶也快没了,但他决定继续往上登顶,结果再也没能下来。而她当时想到背后还有那么多热心人支持她,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忍痛放弃了。

“之前,有一次我也不小心滑倒,被悬在悬崖下受困,许多人也是从我身旁走过,我记得那个英国队员低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继续向前跨„„在随后快登顶时我看到他因为受冻伤和缺氧坐在雪地上,他的坐姿看起来像享受阳光浴一般,经过他身旁的40多人没有一个救他。他所待的那个地方地势险峻,我心里知道,这个时候只能自己靠自己,谁也救不了谁。”

罗丽莉解释,在界内就有这么一个说法,海拔7000米的地方即是“不可援救”区域,而海拔8000米的高度可以说是“死亡地带”。当时登山队员的耐力已经达到极限,自顾不及,有心施救无力实施。见诸报章最多的相信是对登山者的所谓“不道德行为”责问,但个人认为世界上可能没有比登山界群体拥有更自觉相互救助精神的团体了,在8XXX多高的山上,在没有更多专业设备救助人员与设备的情况下,实际上没有人救得了戴维·夏普。很多评论者可能根本没上过高山,也根本没有任何高山经验,也根本不知道,人的生命在地球最高之巅时的脆弱与无力!我相信登山队员绝对不是麻木不仁。而是确实是力所不能及!

山友老苏说,很多读者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篇新闻的“路遇受伤山友也不救”几个字上,其实大家应该看到这里面还有几个关键词:8000米、重伤——可能还有更恶劣的情况。

读者安康说,他与阿虎是好朋友。他记得,阿虎在离深去西藏登山前也讲过类似的话。当时他与阿虎谈到了登珠峰可能发生的危险,阿虎说:“在八千米以上的高度发生意外,事实上是没有人有能力救你的。这与道德无关,在那样的高度不能用平地上的道德标准去要求。”阿虎还对正在惊诧的安康补充了一句:“如果我们一起去登山,而你在8000米以上的地方出现意外了,那兄弟也只能丢下你不管啊!”

在西藏的阿虎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描述滑坠悬崖后的情形时说了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大家能救我是冒着极大的危险的,这里还有两个前提:一是高度在8000米以下;二是我没有受伤,只需要简单的搀扶,可以自己行走。如果伤重不能动,那结果现在也不敢想。”

为什么这个8000米如此关键?据科学资料表明,8000米接近平流层,平流层和我们人类生存的对流层不一样,那里总是刮着风,超过29米/秒的12级以上的大风不舍昼夜。换句话说,那是一个极限境地,是一个人自顾不暇的地方。所以,登山者出发前都清楚:在那里一切都要靠登山者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自己的选择自己要承担后果。

被困珠峰40人见死不救

两个月前,决定独自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东北坡的英国登山者戴维·夏普,在出发前安慰母亲不必担心,“那里到处都是登山者,你永远不会孤单”。然而这句话现在听来却极具悲剧讽刺色彩。因为夏普上周被困珠峰,因缺氧最终导致死亡。其间至少有40人经过他身边,却无一人伸出援手。此事24日经媒体曝光后,整个登山界为之震惊。

现年34岁的夏普是一名来自英国约克郡的工程师,拥有多年登山经验,此前曾两次攀登珠穆朗玛峰,但均在到达8400米左右高度时因天气等原因被迫返回。这是他第三次挑战珠峰。事实上,夏普此次已成功登顶。但却在从更为险峻陡峭的北坡下山时,开始遭遇严重缺氧现象,不久就被困在8534米处的一个雪窟中。

据统计,当时峰顶附近约有150名登山者,至少有40人见到了被困在雪窟中奄奄一息的夏普,其中包括首名攀上珠峰的截肢残疾人马克·英格利斯。据尼泊尔加德满都徒步旅行管理部门介绍,夏普此次只携带了两个4升氧气瓶,仅有实际氧气需要量的一半。最终,夏普因为缺氧遇难。

许多资深登山者得知此事后都异常愤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首位征服者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对如今登山者们的铁石心肠表示震惊。希拉里认为,那些见死不救的登山者显然只顾着能迅速登顶,“夏普的生命安危被降到了第二位”。

面对舆论批评,英格利斯辩解说,他所在的登山队发现夏普后,曾发送了无线电求救信号并打算给他吸氧气。“但登山队经理人说,‘这无济于事,他缺氧好几个小时,事实上已经死了。’所以我们才离开他继续登山。”曾于1996年登上珠峰的艾伦·欣克斯也认为,海拔8500米以上对人类来说可以算是“死亡地带”,“你可以坐下来陪着他,两人一起等死,但你绝不可能在那种情况下背一个人下山。”欣克斯说。

但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科学家兼登山运动员菲尔·安斯利也对登山队放弃救助的决定表示质疑。他表示,只要那时能及时为夏普提供瓶装氧气,完全有可能使他恢复知觉并脱离危险。

在8300米处惜弃8848 2003-06-11 2003年5月21日和22日,2003中国业余登山队的A组和B组共14名队员先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是首次商业运作下的业余登山运动员登上珠峰。在攀登珠峰的历史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很多人与梦想擦肩而过,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酷汉张梁(深圳农业银行职员,39岁)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失败者”。5月22日,为了营救在珠峰海拔8500米处不慎滑坠的英国队员哈罗德,本来有机会登顶的张梁毅然选择了下撤。上周末,张梁回到深圳,记者闻讯采访了他。选择的天平倾向临急救危

记者:你是在8300米的时候,为了救人,决定放弃登顶的,能讲讲当时的情形吗?张:我们B组5月21日晚7时多到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准备第二天攻顶。晚上10时多,大本营用对讲机传来一个消息:隔壁英国登山队的帐篷里,有一名英国登山队员受伤需要救援。那是一支只有两个人的小队,其中一人在攀登8500米的高度时摔了下来,不幸小腿骨折。他的同伴把他救回8300米的营地,但是,再也没有能力继续往下撤了。如果不能下山,这个英国人就有生命危险。他们与5200米大本营的英国基地取得联系,英国基地向中国登山队求救,正好我们的突击营地就在英国登山队营地的旁边,相距不过五六米,大本营要求B组派人参与救援。

记者:离顶峰只有500多米了,这个时候,无论谁放弃登顶去救人,都是个异常艰难的选择。

张: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十分愕然。本来没有这个突发事件,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准备按照计划攻顶了。这个消息对所有人的情绪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大家都哭了,我也哭了。经历了两个多月,付出了这么艰辛的努力,我足足瘦了十多公斤,现在都8300米了,我已经看见山顶了„„但是,必须有人放弃登顶,这真的很难接受。人的一生有几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的机会?

记者:可你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登顶,去救人,你怎么舍得做出这样的决定?

张:我在8300米的突击营地打了两个电话给我们农业银行的领导。我这次攀登珠峰,单位给了极大的支持,不但给了假期,而且提供了资金,否则,我也上不了珠峰。选择的关键时刻,我觉得应该征求单位的意见。打电话的时候,我又哭了,我说“我本来想把我们农行的旗帜插在珠峰顶上,现在没机会了„„”农行的领导告诉我:“你已经创造了自己新的登高纪录,只要尽了力,就是好样的,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最终做出了下山的决定,是我个人的主动选择,并不是大本营要求哪一个人下撤。登顶当然是每个登山者最大的愿望,但是生命比登顶更重要!事情发生在中国境内,我们应该承担起救助的责任。所以,我决定放弃登顶,和西藏登山队的尼玛次仁队长、藏族登山学校的学生罗布占堆一起承担救援工作。

记者:当时作出放弃登顶的决定,可能是一刹那的人性光辉,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地想,会不会感到后悔?

张:既然作出了决定,我就不后悔,不过遗憾还是有的。毕竟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自己付出劳动那般艰辛,承受的磨难如此痛苦!

每步跌下去都是万丈深渊

记者:攀登珠峰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你觉得其中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

张:其实,刚到珠峰拉练的时候是最艰难的。上山之前,我们对将会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真正上去了,才发现在高度缺氧和极端恶劣的天气下,攀登珠峰的难度还是难以想象的。在平原上怎么也无法设想,从5200米到6500米,不过1300米的距离,足足走了三天。

记者: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机会看到珠峰的绝顶风光,给我们讲讲攀登时看到的情景吧?

张:从6500米到7028米的北坳营地是非常陡峭的大坡,必须用上升器攀爬;7028米到7790米是缓坡,很长;再往上到8300米,都是陡峭的岩石路段,风很大,我们还戴着冰爪,走在岩石路上,每一步都很困难,跌下去就是万丈深渊。上山是夜里,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头灯照到的几米远。下山的时候,看着陡峭的山路,感觉就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

记者:今年5月29日是人类登顶珠峰50年,有28支登山队、500多名登山者汇聚珠峰。有人开玩笑说,今夏的珠峰有点挤。这是否说明攀登甚至登顶珠峰,在目前已算不上是居功至伟的人类壮举?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改良,将来登珠峰会不会成为一件寻常事?

张:今年登珠峰的人的确非常多。我们在6500米营地向北坡看,冲击顶峰的登山者一个连着一个,形成了一条黑色的人龙。但是,珠峰始终是对人类的巨大挑战。每年都有很多登山队来到珠峰,可50年来登上珠峰的也不过1200多人。

攀登珠峰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很可能是宝贵的生命,为珠峰付出生命的已经有175名登山者,其中120具尸体已经在珠峰的不同位置被发现。这次,我的队友就在山上看到了一位中国登山者的遗体,他是2000年出事的,现在还抱着装备坐在山上。至于在登山过程中冻伤、摔伤更是家常便饭。

攀登珠峰永远都不会成为寻常事。大家在家里看电视直播,似乎造成了一种误解:登珠峰人人都可以。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不是可以轻易征服的。要想攀上顶峰,必须装备、气候、机遇,各种条件配合,才有可能成功。这次我们的装备条件是最好的,成功率也很高,但不能由此推断珠峰人人能上。可以全民健身,但决不可能全民登雪山。

记者:普通人很难理解,你们花费大量的金钱,用自己的生命做筹码,去攀登雪山,到底希望得到什么?

张:登雪山是非常高风险的活动,真正是拿命去冒险,甚至有可能一觉睡过去就失去了生命。然而,我觉得登山对人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登山培养出的意志力以及人们之间融洽相处的能力是终生受益的。在山上,死都不怕,生活中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珠峰诱惑:挑战与风险同行 2006年10月5日

自5月15日至22日,一周内先后确认有5名外籍登山者在攀登珠峰时遇难,今年5月成了珠峰近年来人员伤亡数字最高的一个登山季。为此,西藏登山协会和资深登山家都敬告山友:登山是一项认识自我、敬畏自然的运动,同时又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运动,切不可在身体状态欠佳、协作支援和气象条件不具备时贸然挑战“地球第三极”。15日,英国人大卫·夏普登顶珠峰后下撤了300米,因氧气用光而遇难;16日,瑞典人托马斯·奥尔森在登顶后滑雪下撤,自海拔8500米处坠落,最后在海拔6000多米处发现其遗体;19日,巴西著名登山运动员维托尔·内格雷特和一名法国登山者在登顶后的下撤过程中,先后在海拔8300米处因体力消耗过大,突发疾病遇难;22日,俄罗斯人普里亚什金·伊戈尔勉强登达海拔8600米处时,感觉身体严重不适,返回途中在海拔约7800米处突然遇难„„

西藏登山协会秘书长张明兴说,珠峰本季山难频发,固然与今年雨季提前、气候异常有直接关系,但一些登山者对自己认识不足、准备不够也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5月14日、15日,至少27人登顶;18日,42人登顶;20日,28人登顶„„原本人迹罕至的世界最高峰,在登山季节像赶集一样热闹。正因为如此,在珠穆朗玛峰甚至出现了“交通堵塞”。张明兴说:“天气好、利于冲击顶峰时,在北坡海拔8680米的‘第二台阶’最容易发生‘堵塞’。前面的登山者体力一跟不上,后面就得停下来等,有时一堵就是几十人。所以,这也是各种伤情发生最多的地方。”

张明兴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登山者对自己认识不足。他说:“以本月遇难的普里亚什金·伊戈尔为例,他这次在珠峰呆的时间太长了,体力原本就不济。据同行的登山者讲,他在最后一天冲击顶峰过程中,明显体力不支,走都走不动。正是因为勉强,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8000米的海拔,体力不支导致的高原病两三个小时即可致人死亡。”“登山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进行,”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次仁说,“比如最近成功登顶珠峰的中国业余登山队,5个队员全都是近年来从登顶海拔6000米、7000米、8000米不同级别的山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正因为有这样的经验和充足的体力,他们才能成功。”

缺乏有力的保障和科学的登山计划,也是酿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尼玛次仁说:“一些商业登山活动在保障方面存在问题。大大提高了登山者的风险。”据尼玛次仁介绍,旅行社攀登珠峰的报价,最高达到每人65000美元,可现在境外个别旅行社竟然开出5000美元的“超值套餐”。实际上,如此一来,除了共享各个营地的服务外,登山者得不到任何保障。通讯靠口传,给养只能拿到最低份额,冲击顶峰全凭感觉。”尼玛次仁说。实际上,登顶和下撤都是生死攸关的时刻,绝不能“凭感觉”。“巴西和法国的遇难者都是专业登山家,但他们登顶后可能有所松懈,最终仍然发生了悲剧。”张明兴说。

前方,是每个登山者终生的梦想——珠穆朗玛峰;身旁,是一位素昧平生的登山者,奄奄一息亟待救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你该怎么办?

15日,新西兰无腿登山者马克·英格里斯在他冲顶珠峰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人生最难的抉择。最后,他选择登顶的梦想,成为创造奇迹的英雄。然而,当他25日载誉返回故里的时候,内心却充满惶惑。此前一天,他的前辈、登顶珠峰世界第一人、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德·西拉里爵士公开表示,英格里斯“犯了令人遗憾的错误”。“我想,一名真正的登山者应该放弃冲顶,毅然抢救那位垂死的英国登山者大卫·夏普。”西拉里说。

据英格里斯说,他的登山分队在海拔8534米的高度发现了34岁的夏普。当时,此前已经登顶的夏普躺在一个岩石后面,氧气耗尽,登山器械残缺,已经气息奄奄。英格里斯立即向大本营通话报告情况,经过艰难的讨论,大家认为,双腿残疾的英格里斯营救夏普的成功率不大,于是要求他离开夏普,继续登顶。

不久,夏普在珠峰峰顶下约300米处死去。后来据英格里斯说,那一天,大约40名登山者从夏普身边路过,没有人施救。

为了一生的追求,就可以放弃身边的一个生命?在英格里斯还没有回到家乡的时候,他已经面临严厉的责问。

一位新西兰读者说,英格里斯在追求自己的成功时,犯了致命的错误,忽略了他人的生命,这是不人道的懦夫行为。还有一名登山爱好者说,每个从夏普身边走过的人,都应该考问自己的良心,忏悔自己的冷漠。

不过,也有很多人为英格里斯和其他登山者辩护。新西兰登山安全委员会主席保罗说,新西兰的登山者都接受过救助训练。但是,攀登珠穆朗玛峰,那是完全另外的概念。在海拔7000多米的“死亡地带”,每个人都面对生命的挑战,每个人迈向珠峰时,都明白这一点。还有不少读者认为,不能苛求英格里斯这样的残疾者。“在世界最高峰附近,人道和勇气的含义绝不同于地面。在那里,生命最顽强,也最脆弱,却最灿烂,最自然;无论生还者,还是死去的,他们的理想都同世界顶峰相伴。所以,才有不断的登山者,迈过死亡,冲向顶峰。”登山爱好者阿罗德说。

见死不救,上行下效,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关于见死不救,存在一个上行下效的问题。早在2004年5月25日,我就在《新京报》上发表了《见死不救,该当何罪?》的时评。针对的是吉林省乾安县年仅16岁的农村少年陶汉武在县政府反映问题时从意外跌倒昏迷到死亡,在场的县政府干部没有一个人“见义勇为”。类似国家干部见死不救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之前,时任宁夏吴忠市副市长王明忠率队分乘9辆轿车下乡视察农田基本建设途中,在一桥上遇上13岁女学生王萍。王萍躲避车队时不慎连人带车一起掉到桥下。面对在水中挣扎的女生,二三十位领导站在岸上观望,竟无一人下水援救,致使该女生活活淹死。新华社还报道,湖南望城县星城镇农民龙松林被车撞倒,生命垂危,恰巧该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国新驾私车经过,群众拦下王的车要王帮忙送伤者到医院,并将龙松林抬上了车,但王就是不肯开车,后龙松林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样的例子似乎太多了,媒体报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当时的评论中我指出:全国上下都在讲干部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是当“人民”这一宏观概念一旦具体到某一个普通百姓,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便忘记了执政为民的真正含义,也就因此衍生出了一些“冷血干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对于那些见死不救、视百姓生命如粪土的国家干部,我们不能仅仅给予道德方面的谴责,在道德建设缺乏效力的时候,能不能有更强硬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对于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见死不救事件,对当事人除了党纪政纪的处罚以外,是不是也应该进行刑事处罚呢?特别是那些见死不救的领导干部以及法律规定的具有救助义务的警察、医生等。我呼吁尽早给惩罚“见死不救”营造出相应的司法环境,让执法者有法可依,让“见死不救”者得到法律的严惩。到那时,见死不救,该当何罪便有了最好的诠释。当然,我的呼吁是微弱的,曾经有人大代表提出设立“见死不救罪”,未能实现。其实,这样的罪名在国际上是有的,比如埃及,“见死不救”是要被判处监禁和罚款的。

许多日子过去了,遗憾的事件一点儿也没有少发生。在这些遗憾的事件当中,有的民警接警不出、有的政府部门相互推诿,一部分人的行政不作为,导致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一件接一件。这里我提到的就是去年著名的“张衡生事件”。据媒体报道,在“张衡生事件”中,有11名警务人员受到了辞退、行政记过等处分。一个29岁生命的凄惨离去,以11名警务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而划上句号。结局看上去似乎很圆满,可是,那些目睹了事件发生甚至报警的村民们站到哪里去了?他们为什么没有受到处分?谁又来处分他们呢?这就是“上行”啊。也就是一个官员,一些公职人员,国家公务员的上行严重导致了普通公众的“下效”。

去年年底,我撰写了《拿什么告慰你,死去的英雄》一文,说的是广州市48岁的保安杨文凯看到有人被抢劫,边喊抓贼边追截劫匪,不料被劫匪刺倒地。面对众多围观群众,血汩中的杨文凯奋力拱起双手做出了一个像作揖的动作,脸上露出了求救的神色,“他知道旁边有人,希望别人能够帮帮他,但就是没人去救”。“有人漠然地瞥了一眼,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很多人更是踩着车子赶紧离开,就像是害怕走得慢了被逼着去载人一样。”“如果被捅后有人立即帮忙送老杨去医院,哪怕帮忙打电话向医院求救,老杨就肯定不会死”,而等救护车匆匆赶到现场,杨文凯已躺在街上足足流了30分钟血。结果可想而知,老杨死了。我相信老杨定会死不瞑目。他抓贼那是见义勇为,被劫匪刺伤流血不止那也是因为匡扶正义、打击邪恶才导致的不幸,然而,面对这样一位英雄,围观者集体选择了躲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是多么典型的“下效”实例。集体“下效!”

我记得在《新京报》上以《见死不救,该当何罪?》为题批评过这种冷漠的社会现场,提出“让‘见死不救’者得到法律的严惩”时,第二天就有媒体同仁反驳了我的观点,指出:让“见死不救”列入法律,是法律对道德行为的过分介入的非理性做法,并会成为一种道德专制或暴力。难道,国外一些国家将其列为“犯罪”就是暴力?道德专制?

我们不妨替老杨想一想:他躺在地上尚有意识,甚至向围观人群作揖的时候,他是多么渴望有人能够帮他一把,赶紧报警、拨打120求救啊!他以为围观群众能够像他那样见义勇为,然而他错了,围观群众像躲瘟神一样躲开了。公众到底怕什么呢?到底躲得是什么呢?

在著名的“张衡生事件”中,许多村民不是不想救他,而是担心救了他以后,医药费谁来承担?万一被救者反咬一口,施救者岂不成了“冤大头”?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成了“冤大头”的好人并不少见。雷锋的战友乔安山曾经就因为救助被车撞伤的老人而反被伤者明知乔安山不是肇事者的情况下讹诈为肇事者并索要医药费。好在,后来肇事者被抓住,方才还了乔安山清白。正是因为这样的事件屡屡出现,方才使得很多人都有形成了一个共识:好人难当啊!

为什么会导致好人难当的尴尬局面?往小了说,救助者往往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人愿意给自己添麻烦;往大了说,我国缺少专门为“好人”撑腰的法律法规,即便是某些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者提供了部分法律保障,可是在认定见义勇为行为等方面程序繁琐,对“好人”的救助行为认定范围狭窄,这也使得自愿做“好人”的人大打折扣。

我认为:如果,一方面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严惩“见死不救”者,让他们为自己的“见死不救”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另一方面则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为“好人”提供司法保障,消除“好人”因为做好事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后顾之忧,一旦兴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让“好人不再难当”,那么,我们的生活当中就不会再出现下一个“张衡生”“杨文凯”了。我想,这应当是更多人所希望看到的。真的不希望,见死不救成为一种“美德”,那将是对整个社会的侮辱,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你我都有份。

最后,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所铭刻的马丁·尼莫拉的话来共勉:“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第二篇:见死不救的反义词

见死不救是一个连动式结构的成语,是指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主要形容冷酷无情,属于贬义成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见死不救的反义词,欢迎大家阅读。

见死不救的反义词

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侠肝义胆、助人为乐、打抱不平、济困扶危、抱打不平

见死不救

【拼音】: jiàn sǐ bù jiù

【解释】: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成语典故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你做的今见死不救,羞见这桃园中杀马宰乌牛。”

词语辨析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冷酷无情

造句

(1)对那些孤苦无依之人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2)见死不救,临阵脱逃,谁听了这事能不气愤。

(3)这个人见死不救,应该受到人们的指责。

(4)我们正处于涸辙之鱼的坏境里,没想到他不但见死不救,而且还把我们最后一丝希望给弄没了。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5)人家诚心诚意地找上门请你帮忙,你怎能见死不救?

(6)他过去虽见死不救,但我不念旧恶,决定帮他的忙。

(7)看到一位老大爷昏倒在路边,我岂有见死不救之理?

(8)凡是有良心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的。

(9)要我见死不救、隔岸观火?我做不到!

(10)见死不救的不是好兄弟,就算有理由也不行。娘的失恋了,老子就不奉陪。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闷油瓶。线性木头

(11)中国一幼童遭两车连撞,路人见死不救,幼童已死亡。

(12)这是神马!那些见死不救的人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去死!

(13)叶大哥说的是什么话啊,我是那种见死不救的人吗?到时候看吧,如果我能应付,那两名修仙者就由我来对付吧。

(14)见死不救是畜生,我跟他们不一样!

(15)这就是说,见义不为或者见死不救,不但要受到道德谴责,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16)良臣,不是咱们见死不救,实在是众寡不敌,要怪也只能怪那朱治大意中了埋伏,走吧!

(17)你明知道他那么喜欢你,你为什么见死不救!

(18)高咏认为,法律是反映大众意志的,对于见死不救这种行为,目前的法律可能确实存在漏洞,但应该运用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

(19)还不过来帮忙?难道想见死不救吗?

(20)其实有这种考虑到不一定是因为国安局多不仗义,见死不救。

(21)你抚心自问,师尊可有半点待薄你的地方?你岂可见死不救?

(22)如果现在逃走就不是冯克雷了!如果对以生命为赌注去迎接朋友地好友见死不救,你们明天的饭会吃得香吗?

(23)杨杰失望的离开了,但是他在心里大骂道,果然是heishe会,见死不救见利忘义的卑鄙小人。

(24)冤有头债有主。你要杀的人不该是我!送你去远军帐的人不是我!收买你的人也不是我!见死不救的人更不是我!怪只怪你自不量力,始终没看透有些人的心!只怕你到死……也是看不透的。

(25)在理想世界里我们总感性地认为人人都是道德君子,不会高尚到见义勇为,却不会见死不救;可现实又残酷地告诉我们人情冷漠。

(26)他们在呼号:“别扔下我们自生自灭,我们被困在这里动弹不得。为什么他们不派救援巴士来?难道他们真的要见死不救吗?”。

(27)我也不知道我这辈子不是啥字,可我知道一个理儿,人,不能见死不救。

(28)我的心都凉了,我和他好象都在放弃,眼看着我们过去的七年就象个小孩子一样在我们面前淹死,我们就站在那见死不救。张一白

(29)你想死是你的自由,重点是我绝对不会让你死在我的面前,这样就好象是我见死不救似的,明天起来的时候,我会不爽的。高桥留美子

(30)唉,关老爷忠孝双全,是人人可敬的正人君子,况且,您与我家胡老爷是何等的交情!我们焉有见死不救之理?

第三篇: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作文

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作文1

登山时以为山顶遥不可及,在苦尽甘来登于顶峰后却觉“一览众山小”,如“青天揽明月”。世事轮回,人生何不如此?

我苦练钢琴,只为在比赛中能获一席之地,看着对手的手指犹如跃动的舞者,在琴键上轻盈点地又翩然跃起,看着她们直挺的腰板代表她们的投入,我不禁觉得自己很渺小。

“砰——”我一把盖下琴盖,指尖微微发酸,我恼怒地盯着它们。笨拙的五指不受大脑控制,敲打出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我肯定比不过她们的啊,她们那么厉害……我在心中默默抱怨。

停了琴声,室内一片寂静,我对着琴中的我默默发呆,游离的思绪编织成零碎的回忆,把我带回儿提时光:

那时的我,一到一米的小人儿,望着奶奶家的高大围墙傻傻站着,一站就是半天。对于我来说,那一米高的围墙就是难以翻越的,是那样神圣。可是我一直想看墙外的风景;那是一条河,河中有呆头呆脑的鸭子在游泳,也许奶奶正在河边择着菜。

有一天,爷爷背了几捆稻草垛堆在墙边。干燥而牢固的草垛一层一层堆着,我突发奇想,弓着背,两手轻轻扶在草垛上,像猫一样一点点向上爬。我把手攀在围墙上,从里面面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顿时觉得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我张望了一番,轻轻一跨便下了草垛,原来围墙是这么低!就这样,我一次次爬上墙又下来,玩得不亦乐乎,如履平地。

思绪渐渐收回,心中的.怒气消散了,我知道:对手看似强大,却也可以战胜。

琴声又一次出现,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我清晰地看到,自信的音符汇成一曲天籁。

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没有遥不可及,只有再接再厉,到达心中的巅峰……

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作文2

小时候,父亲对我来说是一座高山,好似无所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带给我了安全感,而是神秘感。

每当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父亲也不见得有多快乐。他的性格沉浮不定。每次两家之间的团聚,总是最先离开的。不乘母亲的车一起回去,却喜欢独来独往。若你迟点去吃饭,你肯定会认为,父亲一定是缺席了。

父亲的脾气暴怒无常,就如浮云一般飘忽不定。因此,我小时候并不敢与他随意讲话。一次谈话中,我说每日的早餐不好时,谁知他正挂着笑容的脸像是一下子塌下来似的,“我们以后都不会给你弄好了,你都去自己做去!”说完,他一甩手,我正以为他要打过来,脸一躲,然后才从紧张中放松下来,回过神来。一股无奈、失落、挫败感在一霎时间油然而生,于是泪水便满上了眼眶。

一次偶然的机遇,父亲成了上下学接送我的人。我跟着父亲就站在一座魏然耸立的大山之前,只有仰望凝视,但并不敢攀爬、接近。我进了他的车,暧气便扑面迎来。我不坐父亲的车,到现在见到车中的简洁大气与温暧。他通过汽车后视镜看了我一眼,嘴角挂着大大的微笑,掀起脸上的一层皱纹。我们之间的心近了。

次日早晨,也是父亲送我去上学。到了红绿灯口,他停下了。并没有继续前进进入待行区。我鼓起胆子问父亲为什么不开上去,他却很快就回答:“再上去会挡住行人道的。”可是,行人道此时是禁止通行的啊。但他还是执意不要前进,并说可能还会有神志不清的老人闯红灯。不管后面的汽车怎样鸣笛,他都坚定如山一样屹立。我和他相视一笑,我笑他的迂,而他竟也给予微笑。那是一种不顾他人看法的世间最纯粹的微笑。原来,父亲的快乐也如此简单,父亲的心竟也如此纯粹,纯粹得像山涧流动的泉水。

原来高耸、云雾燎绕的山,当你爬上它,便也不觉得怎么样。便原来神秘、暴躁不安的父亲,当你直正亲近他的内灵时,你才会发现他竟如此得纯粹。

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作文3

电影《天才班》中的主角吴平时常叨念一句话:“我到底是谁?我配吗?”反反复复,喃喃不绝。

是啊,我到底是谁,真的配吗?

这个问题曾有像梦魇纠缠着我,恰似迷离而不息的烟火,如空洞的林木被啄木鸟坚硬的嘴缘叩击着,又是麻木的木偶被线摆弄,睁着一双空洞的眼睛痴傻瘆人地笑。

四年一度、绍兴首届、地区五个名额、全国学联主办……过分夺目的几个头衔意义叠加,滚烫到心间。小心翼翼收拢自己的野心,却依旧心向往之。填表,文件,写材料如履薄冰。

我亦是如此。

当收到正式通知书和代表证以及一系列的资料公文包后,我惊了,再是惶惑。所有人的名字都该是熠熠生辉的样子,我不过是误闯了进来,再悄无声息地出去。

第二天便是各方小组会议。第一天的预备演讲,我诚惶诚恐。来回浏览资料里我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打着腹稿,逐字逐句地修改,谨慎观察。“第一位,4号。”主持人字正腔圆,凝神听着,是排名第一的高校学长,报告出色流利。

多好,我暗想:他们这样,多好。

或许因为骨子里不肯服输的倔强,还是被激励的勇气触动。夜色阑珊,我再次展卷阅读,起草方案,认认真真复习笔记。对比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排排罗列,如数修改,直至困倦。

是日,清晨。

“16号,请——”暗暗吸一口气,信手扔下稿纸,脱稿讲演。打开展板,我不慌不忙:“固然,对方的意见综合起来好似是定义了新的发展格局,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细节,如下……”此刻的自己,又回到了平日滔滔不绝的自信女孩。

“很不错,越城区代表队。”评委的一致好评让我措手不及,而后的第一名成绩也令人意外。

望山者山高,登山者山小。

我本该是那踌躇满志的登山者,跨过雪线和安陵,不仅仅只在一隅探望,只有真正并肩才会了然。那个夏夜,我静思着……

第四篇:讲评作文(范文)

怎样点评作文

点评作文么,首先,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是主观感受。

然后,看看第一段(50个字左右)有没有写出或者关于暗示主题的内容。再看每一小段,就是看看有没有点题,因为文章必须紧紧的扣住主题,检查是否偏题。

看看文字是否朴实,因为现在文字过于华丽的老师一般不喜欢,除非文字确实很厉害,写作很老练的人。

看看一篇文章有没有线索把文章串联起来,看起来不那么的散,这很重要。最后的一段一定要点题,当然第一段也行,倒数第二段也行。

一般就是这样,其实还是看个人的主观,一般写亲情的或者和陌生人的友谊的记叙文会拿高分。

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对一个中学生的考场作文,要求不会很高,只要能写出立意准确,文通字顺,结构清晰的文章就可以了。

作文评判首先要看立意,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只要立意准确,作文就能得一个基本的分数。全国的作文,所给材料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态度并未表露,这就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比如:教育和孩子成长的问题;尊重客观规律,不人为干预的问题;全面了解和综合各方信息,注意变化,不能单凭经验办事等等。从这些角度立意都很好。考生作文的立意只要是从材料中得出来的,一般都不能算是跑题或偏题。第二,作文语言在作文评判中很重要,它是区别作文等次的重要标准。这个作文材料,虽然是个故事,但有很浓的思辨色彩,故事里充满理趣,启人深思。显然作文时不适宜过分抒情,作文语言如果太煽情,恐怕有做作之嫌,得一个基本分都很难,更不要说得到好分数了。如果作文能做到文从字顺,表意明确,语病较少,得一个基本分是没问题的。

第三,作文结构要贯通完整,只要作文段落清晰,能写成三部分,首尾呼应,就可以得到基本分。

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得45—53分。第四,全国II卷的作文,按照分项分等来评判。就发展等级来说,一个中学生在作文内容上能够揭示本质,或有创意,恐怕很难做到。至于结构,更是很难有所创新了。发展等级评分,多数时候考虑的还是语言,一般来说以下两种语言都能得高分。一是,语言优美,修辞应用自如得体,读起来让人感觉很美;二是,语言平实简洁,干净利索,逻辑性强,读的时候让人感到畅快而不拗口。这两种语言要求很高,大多数同学很难做到。如能做到的话,得分应该在54分以上了。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凤头猪肚豹尾

对文章好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

凤头: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凤凰的头部一样美丽、精彩,阅读一篇文章、怎么吸引读者呢?

就是重在开头部分,开头写的好,读者就会不由自主的有看下去的冲动,例如《滕王阁序》中的第一、二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都督阎公由之前的不屑一顾到听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这一句的时候,立马安排人让作者继续谱序,从中可以看出一篇文章的优美和艺术必须从有精彩的开头,否则别人没有继续看下去的耐心,那即使后面写的再好也是徒然。

猪肚:猪的肚子饱满而圆实;有了精彩的开头,自然不能在文章的主体上出现华而不实、啰嗦。主体是文章的中心、需要详细的说明的事物,切记不能出现任何的拖沓、华而不实。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作者紧紧的扣紧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地处的景色由衷的赞叹!溢美之词不言以表!

豹尾: 有力的结尾。相信所有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在教作文的时候都会说到一点:那就是“结尾点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说一篇好的文章要有精彩的开头、充实而丰富的内容和点明中心的结尾,就相当于一个人,有了聪明的大脑、还有了强壮的身躯,那么他还需要什么呢?

对、就是“灵魂”,一个人即使再聪明的大脑、再强壮的身躯,但是如果他没有“灵魂”的话,那最多也只是一个躯壳,一副皮囊而已!且看《滕王阁序》的结尾“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简评《滕王阁序》

在此序中我们看到、作者使用了许多大气磅礴和华丽的句子,比如“

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但当我们仔细阅读完之后却发现、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是水到渠成、妙到毫巅!在感叹古人写的美文美句的时候、各位请拿起你们的神笔、勾勒出属于你们心中那最美的艺术品吧!

第五篇:作文讲评

第六期书面表达讲评

佳句欣赏:

1.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is questions.(祝美娜、张尹泽、谭述、徐媛、佟傲雪)

2.As far as I’m concerned, doing voluntary work is meaningful if we are capable of it, in which case it could ……(赵婷君)

3.In my opinion, one can always manage to do more things, no matter how full one’s schedule is in life.As a teenager, we can challenge ourselves by doing voluntary work.4.As far as I’m concerned, we may as well do some voluntary work to gain some useful experience which can not be learned from class.(孟兰蕙)

5.More importantly, we can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by volunteering.(马晓宇)

6.Besides,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 …..So we may as well make full use of time to do what we should do.In opinion, if time permits, it is good for us to do this.(王秋爽)

7.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should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especially respected and welcomed.There is no better time than now.Don’t hesitate.Let’s join in it now.(高波)找瑕疵:

1.It is beneficial to build up the sence of responsibility.2.They think that they can help others, for whom life was hard ,in which case it can made our

society peaceful and made our country more stronger.3.I think do voluntary work is an excellent experience.4.Although there are some spare for us, but we have to do much home work.5.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our study.6.I hope more people to join it and enjoy it.7.In my opinion, join in voluntary is very important.8.….make the society better and peacefully.9.Furthermore, the reason why they against it is that they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o do.10.Because we can learn something that give us the wisdom of life.

下载1-见死不救的登山者作文讲评材料-06(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见死不救的登山者作文讲评材料-06(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 讲解内容: 【课堂导入】 设计问题: 例1《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后题: 阅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与节奏。 例2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题:集......

    作文讲评材料

    作文讲评 ——如何让文章的立意更为深刻 “意”是文章的灵魂,“意犹帅也”。这个“意”立得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古人云“意在笔先”。写考场作文,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想一......

    作文讲评

    习作讲评:我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商业机器公司的部门经理,因工作细节失误损失了100万美元,沉重的压力使他忐忑不安,精神不振。几天后,董事长约见......

    作文讲评

    感恩作文讲评学案 教学目标:1能够审清题目要求,按要求写作 2理清写作顺序,使自己的作文条理清晰 3按中心思想组织素材 【原题再现】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 王宗义这是我们职高二年级开学以来的第一次作文。这次作文,要求同学们根据表达的需要,用恰当的语言写一篇记叙文。记叙文是记述和描写人物、事物或景物,反映社会生活,......

    作文讲评

    作 文 讲 评 讲评对象:九年级(1)班全体学生 讲评地点:九年级(1)教室 讲评教师:岑永韩 讲评时间:2014年6月9日 讲评原因:材料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很高的。通过审题,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一个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 也许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你用善用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