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25日 01 版)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二篇:“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在线自测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您的分数为 90,恭喜您通过此次考试,并获得此门课程的学分!
一、判断题(3分 X 10 = 30 分)1.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执政过程中,面临的执政挑战和风险就是总书记在任职后反复强调的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
(1)对
(2)错
2.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
(1)对
(2)错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并内化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错
(2)对
4.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抓作风建设方面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即从会风文风抓起,来抓官风。
(1)对
(2)错
5.全面深化改革为公平正义提供了制度基础。
(1)对
(2)错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的保证。
(1)对
(2)错
7.国家治理的重点是确保国家法律和其他制度规范的有效执行和贯彻落实。
(1)对
(2)错
8.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以及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
(1)错
(2)对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
(1)错
(2)对
10.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担当,面对风险要有责任,即使没有现成的经验,也要坚持不断地探索。
(1)错
(2)对
二、单选题(4分 X 10 = 40 分)1.我国下一阶段最关键的改革是()。
(1)民生改革
(2)法制改革
(3)社会改革
(4)政治改革
2.()是“四个全面”的落脚点。
(1)群众路线
(2)公平正义
(3)依法治国
(4)从严治党
3.在“四个全面”中,必须由()提供动力、激发活力。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深化改革
(4)全面依法治国
4.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1)改良
(2)创造
(3)变革
(4)革新
5.()是实现“四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1)全面深化改革
(2)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全面依法治国
6.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改革为重点。
(1)经济体制
(2)政治体制
(3)社会体制
(4)文化体制
7.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
(1)不踩红线
(2)不闯雷区
(3)守住底线
(4)不开天窗
8.在总书记所倡导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是目的。
(1)人民幸福
(2)民族振兴
(3)国家富强
(4)经济发展
9.从本质上讲,()是无私的政治品格、必备的履职能力、过硬的工作作风。
(1)敢于负责
(2)清正廉洁
(3)坚持原则
(4)敢于担当
10.在总书记所倡导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是基础。
(1)人民幸福
(2)民族振兴
(3)经济发展
(4)国家富强
三、多选题(6分 X 5 = 30 分)1.全面建成小康的中国是一个()的开放型的经济体系。
(1)安全高效
(2)强盛发达
(3)互利共赢
(4)多元平衡
2.全面建成小康的中国将形成一个新型的()的工农城乡关系。
(1)以工促农
(2)工农互惠
(3)以城带乡
(4)城乡一体
3.()为“四个全面”提供了动力和支撑点。
(1)全面深化改革
(2)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依法治国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四个全面”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的()。
(1)主要挑战
(2)根本问题
(3)工作重点
(4)主要矛盾
5.“四个全面”是()。
(1)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
(2)“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3)“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
(4)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
在线自测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您的分数为 94,恭喜您通过此次考试,并获得此门课程的学分!
一、判断题(3分 X 10 = 30 分)1.改革是为了解放、为了给予人民更多的自由,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1)错
(2)对
2.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是要构建一整套现代法律制度体系。
(1)错
(2)对
3.如果一个党文风浮夸、华而不实,那么这个党内部的作风一定是虚化的,一定是不实在的。
(1)对
(2)错
4.是否实现人的解放,是否建设效率优先制度,是判定改革是否属于“真改革”的两个基本标准。
(1)对
(2)错
5.党中央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运用到了改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
(1)对
(2)错
6.“四个全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运用的典型范例。
(1)对
(2)错
7.《人民日报》在2015年2月25日发表的《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评价“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对
(2)错
8.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另外“三个全面”。
(1)错
(2)对
9.“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全面”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对
(2)错
10.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一连用了十个“要”字,表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对
(2)错
二、单选题(4分 X 10 = 40 分)1.党的十八大结束后,总书记就带领新的领导班子参观()展览。
(1)开放之路
(2)改革之路
(3)复兴之路
(4)丝绸之路
2.()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1)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从严治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党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在今后20年间,我们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1)十五大
(2)十四大
(3)十七大
(4)十六大
5.()是下一波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来源。
(1)法制改革
(2)政治改革
(3)经济改革
(4)社会改革
6.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改革为重点。
(1)文化体制
(2)社会体制
(3)政治体制
(4)经济体制
7.韩庆祥同志在接受《人民论坛》的采访时,就曾用“()”形容总书记这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特点。
(1)中通外直
(2)外刚内柔
(3)外圆内方
(4)外方内圆
8.总书记曾指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9.高层领导正确地“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就要牢牢把握()。
(1)辩证思维
(2)系统思维
(3)底线思维
(4)战略思维
10.“四个全面”与“治国理政”之间,是()的关系。
(1)普遍与特殊
(2)整体与部分
(3)基础与衍生
(4)共性与个性
三、多选题(6分 X 5 = 30 分)1.“四个全面”包括()。
(1)全面依法治国
(2)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全面深化改革
2.“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
(1)总路线
(2)总方针
(3)总纲领
(4)总布局
3.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有()。
(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四个全面”中,()是战略举措。
(1)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依法治国
(3)全面深化改革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总书记表示,对违规违纪,要坚决严肃查处,()。
(1)不以权势大而破规
(2)不以问题小而姑息
(3)不以违者众而放任
(4)不留“暗门”、不开“天窗”
第三篇:浅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湖南大学《概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院
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给水1301 小
组:第三组 组
长:段祖睿
2015年4月
目录一、二、“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1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 全面深化改革...........................................................................................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 全面从严治党...........................................................................................2 概述...........................................................................................................2 “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 从哲学层面解释“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3 从经济现实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4(一)(二)(三)(四)
三、(一)(二)(三)(四)
四、五、“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2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4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5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浅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摘要:“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更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重点,而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重中之重。“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布局,要改变中国现实、引领中国发展,重在实干,贵在落实,一定要做到“八要”。
关键字: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八要
一、“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二、“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二)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四)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他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纪严于国法,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三、“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
(一)概述
“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二)“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战略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再者,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三)从哲学层面解释“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四个全面”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指出,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联系是客观、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联系。“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布局中的三大战略举措。从整体上看,“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而每个“全面”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小系统,每个小系统又有自己的具体内容,由此决定着系统的性质、作用和地位。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四个全面”也不是四个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是有机的统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及其内容,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同时,“四个全面”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四个全面”之间以及每一个“全面”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总起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引领地位,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支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进一步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其改革的本身也包含了法治建设和管党治党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既内含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固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内容,也包含了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治党的内容。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重要的政治引领和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作用,而三者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所以,同时它们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四个全面”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尽管每一个“全面”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范围和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四)从经济现实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之势,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不协调发展已经使许多中国人民失去了洁净的空气、水和土壤,破坏了自然环境固有的结构和状态,干扰和破坏了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然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资源的开采,这直接导致了各种自然资源不断变得匮乏,其中土地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的匮乏已经开始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者,经济的不协调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民生问题,例如贫富分化加剧、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这同样严重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经济的不健康发展还影响着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造成了法律设计背离“以人为本”;公法和私法制度设计严重不对称;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和法律与政策之间冲突并缺失协调机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不严,违法办案,以罚代法,重罚轻管,包庇袒护,徇私枉法等问题。最后,经济发展一味追求高速,使得社会监督力量薄弱,这滋生了严重的贪腐问题,极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然而,经济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要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必须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必须重视并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它们分别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权力制约等方面推进小康社会更好更快更全面地建成。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战略保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布局,要改变中国现实、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实施、在于实践,一定要做到“八要”。
一要实事求是。全面领会、辩证认识、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以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以统筹的观念把握问题,以综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力求看问题做决策全面客观,干工作办事情不片面不偏颇。特别是要统筹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若干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做到整体谋划、系统设计,确保各项工作协调发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展、全面推进。
二要为民靠民。“四个全面”就其旨趣而言,都指向人民幸福,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四个全面”的实践也应当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个全面”的实践,是党和政府的事业,更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党和政府要真正实现顺民意、集民智、得民心、获民拥、聚民力,谦虚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地为人民群众造福,坚定地靠人民群众做事,真诚地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要协同推进。“四个全面”贵在全面,非“全面”不足以成事,一个“全面”无法落实,“四个全面”就会落空。为此,需要加强宏观谋划、顶层设计,从“四个全面”的内在结构、有机联系出发制定实践方略,形成“四个全面”的互动机制、照应机制,避免各行其是。实践“四个全面”,既要求总体上的协同,也需要每一个“全面”内部的协同,每一个“全面”内部均衡推进、协调发展,才能达至“四个全面”协同的理想状态。
四要勇于创新。实践“四个全面”不会一帆风顺,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化解困难、消除障碍的关键在于创新。如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题、“硬骨头”,必须更新改革观念、创新改革推进方式,才能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改革难题,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创新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革命,需要创新立法体制、执法体制、司法体制、监督体制。
五要脚踏实地。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脚踏实地抓工作、锲而不舍创实绩,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拳秀腿,做到求真、求实、求效,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把握世情、摸清民情,确保定下的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合实际,推出的举措既适度超前又切实可行,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有板有眼、有力有序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
六要敢勇当先。以昂扬的精神风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既有发展优势,紧抓发展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做到不懈怠、不停顿、不观望、不彷徨。特别是要勇于担当负责、敢于克难攻坚、善于奋发有为,团结一心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七要去粗取精。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我们不仅需要有宏观的思路、迸发的干劲,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精细的管理。要按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化组织,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转型的同时,推动组织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工作能力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八要戒骄戒躁。总书记指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国梦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艰苦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奋斗和拚搏。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切实增强信心,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做到自信不自满、昂扬不张扬。要增强大国意识,展现大国风范,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坚韧不拔、埋头苦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深刻领悟科学把握[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9/c_1114576293.htm, 2015-03-09 [2]人民网.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四个全面”[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24/c1001-26591248.html,2015-02-24 [3]人民网.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四个全面”[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308/c70731-26656373.html,2015-03-08 [4]新华网.准确把握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08/c_1114296223.htm, 2015-02-08
第四篇: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
党的十八大强调,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9-80页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倶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为之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2页
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础,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重要基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 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2013年1月5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4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们说过,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2013年1月5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第114-115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倶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 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2013年1月5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5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句话。“新的历史特点”这个概念,含义是很深刻的,是全面审视和判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36页
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9月17日),《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4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日)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否则往往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对生产力标准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包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的。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日)
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我曾在中国不同地方长期工作,深知中国从东部到西部,从地方到中央,各地各层级方方面面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答问》(2014年2月7日),《人民日报》 2014年2月9日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20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9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4年10月20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
(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85页
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4年10月20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
(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87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4年10月20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
(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93页
在我们国家,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严格。我们党是先锋队,对党员的要求应该更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4年10月20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
(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95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姊妹篇,我们要切实抓好落实,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 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2014年12月13日、14日),《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
当前,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201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日
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201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时的讲话(2015年1月16日),《人民日报》2015年1月17日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二〇二〇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
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5年1月19日-21日),《人民日报》2015年1月22日
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
当前,我们要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我国历史上的历次变法,都是改革和法治紧密结合,变旧法、立新法,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宋代王安石变法到明代张居正变法,莫不如此。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和法治的关系需要破解一些新难题,也亟待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就是要冲破法律的禁区,现在法律的条条框框妨碍和迟滞了改革,改革要上路、法律要让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法律就是要保持稳定性、权威性、适当的滞后性,法律很难引领改革。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全面的。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说的改革和法治是两个轮子的含义。我们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对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尽快上升为法律。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要加快推动和协调,不能久拖不决。对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既不允许随意突破法律红线,也不允许简单以现行法律没有依据为由迟滞改革。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不能让一些过时的法律条款成为改革的“绊马索”。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二〇二〇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从这个战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的谈话(2015年3月29日),《人民日报》2015年3月3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3页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6月26日),《人民日报》2015年6月28日
当前,中国正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规划了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我们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将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高党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共建伙伴关系,共创美好未来》(2015年7月9日),《人民日报》2015年7月10日
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
第五篇: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 人民日报 》(2015年06月25日 07 版)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人民要论)——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任理轩 《 人民日报 》(2015年06月26日
07 版)
“协调推进”是动词、进行时态,又是名词、战略概念,体现统领全局、整体发展观念。在社会主义学说创立500年、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近百年、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多年之际,习近平同志站在21世纪新的历史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现在与未来诸关系,深入思考并回答新形势下党如何治国理政、社会主义怎样深入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在新时期奏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曲和交响曲定调、谱曲,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指引、遵循,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协调推进”有明确的本质属性、内涵外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彰显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辩证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钥匙”,也是对执政党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把解放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调整两者关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最根本最紧要的任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的着力点和目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一些人的“奶酪”,变革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清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障碍,理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须看到,实现这三个“进一步解放”,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更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后提出来的,相对于过去,面对和要解决的是发展起来后的发展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由大到强的问题。“往高处走”不易,“往更高处走”更难。现在,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有人见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有人看到成绩就头脑发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促进生产力诸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同时发力,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统一,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强劲发展。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生命力,是检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否协调的一把尺子。社会主义社会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互相联系、同步同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解放思想作为前提,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解放思想的成果。尽管有人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理解“解放”的涵义,有人更多从生产力方面解释“增强”的价值,然而,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体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迎头赶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利益关系掣肘,从制度层面为增强社会活力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激发人民的激情和活力,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深刻领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协调推进”属于整体推进、统领统合推进,就是总揽全局、统率各部、协调各方的推进,既推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协调,又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在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上,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让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发挥更大现实作用。辩证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开关”。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这既是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揭示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论断,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乃至“诀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据的就是这个科学论断,揭示的就是这个客观规律,展示的就是这个“诀窍”,着墨处在于进一步理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发展。其最大亮点在于全面依法治国,运用法治这个生产关系特别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要素来推动生产力发展,运用法治这个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集合体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夯实并完善经济基础,让法治这个上层建筑的“杠杆”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沿着法治轨道运行,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良性互动。应当看到,“江山代有才人出”。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规律尤其是对抗性矛盾运动规律取得革命成功;60多年来尤其是今天,随着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成功转变,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规律取得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也必将取得执政兴国的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滚滚向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建设是现代上层建筑建设的集中体现。“法网”健全,法治才能健全,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强调:“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在法治建设上着力建立健全“五大法治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法治体系”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各方面,涉及政党、国家、政府、社会各层面,是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统一的有机体,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这“五大法治体系”,局部看,过去不是没有提过;整体看,就是集大成者,就是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法治体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完整完备地整合在一起并付诸实施。这就实现了我们党运用法治体系治国理政的新飞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现代国家的一个特征、一个标志。习近平同志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实现“一个共同推进”“一个一体建设”及其有机结合。所谓“一个共同推进”,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因为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成效的相关性,需要彼此协调、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所谓“一个一体建设”,就是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三大支柱进行一体建设,因为它们相互联系、内在统一,需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建设。应该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幅宏伟蓝图、一个浩大工程,“仍在路上”,不可能“立拍立得”、马到成功。我们不能以西方宪政之法为法,因为那会走向邪路、犯下颠覆性错误;也不能因为有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而丧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依法治国是谁也抗拒不了的时代潮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真谛。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精髓要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协调推进”包括目的和过程,追求的是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开拓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平正义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提出来的,顺应了人民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的法宝,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优势、道义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原则标准。为此,我们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增强人民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保证人民享有各方面权益;运用法治手段,通过完整、系统的实体和程序规则平衡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公平正义的光辉。
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全面”。就是说,这个小康社会是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分体现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普惠性。一句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防止两极分化;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劳动平等和分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的阳光普照。
促进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联系世界最鲜明最直接最宽广的价值纽带,围绕它而展开的交流交融交锋不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是人间正道,不但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是中国的,是对中国现在和未来建设发展的布局,借鉴了世界先进治国文化,同时对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倡导世界多极化多样性,推动实现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习近平同志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思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我们相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定能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因此实现更大发展,中国对世界也一定能因此而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