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和家长的良好沟通
浅谈班主任老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曹玉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学生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观念偏差、家长自身因素等许多原因造成的,尽早建立起亲师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大有裨益。
那么 班主任与家长交往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一点体会。
一、班主任必须掌握沟通的艺术
学生家长有各种类型,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与各类家长沟通。因此,教师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做好充分的准备
亲师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第一次接触、第一印象在交往中十分重要,他不仅直接影响本次沟通的效果,还会影响以后亲师关系的建立。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对待。除了自己的形象和举止外,谈话的语气、态度尤为重要。上例中金老师对此似乎认识不足,与家长的沟通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进行的,准备显然不够充分。面对新的学生,老师如果想与家长建立联系,最好预先进行“学生个别谈话”,在个别交谈中对学生有初步认识,对学生家庭也有初步了解之后,再开始做亲师沟通也不迟。
2、主动维持友善的态度
虽然老师找家长沟通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好,但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家长是在配合我们的工作,主动维持友善的态度是我们老师首先应该做到的。但由于有情绪化的言辞出现,给家长的印象是告孩子的状,也难免会引起误解。“护犊之心,人皆有之”,在与家长沟通前,应先全面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叙述时多给予正面肯定,少做负面责备,对学生的偏差行为也只客观陈述事实,不加个人情绪性的批评。经由老师客观的陈述与鼓励,特别是具体的指导,家长多半能立即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理性,并主动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积极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传授方法,给家长支招, 有许多教师在与家长见面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家长描述他的孩子如何如何表现不好,并质问家长:“你说怎么办?”给人的印象就是向家长告孩子的状。这样十分容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反感,导致师生关系、亲师关系的恶化。
李希贵在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一书中指出,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对孩子 “回炉”。因此教师应把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平时积累的各种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掌握教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
对于学生的问题,常常像家长所说的“你反映的问题在原来的小学时老师已经多次说过,孩子的毛病我了解得比您还要详细具体,”家长迫切需要的是“怎么办”而不再是“是什么”在这
/ 5
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同样影响沟通效果。如果能再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共同分析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充分讨论双方建议后,提出期望形成共识,沟通的目的就达到了。
4、沟通方式多样化
老师于家长沟通可以采取面谈方式,也可以用电话、书信形式,比如,在开学第一周,给全班学生家长写一份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教育观点和对家长配合班级管理的要求,诚恳要求家长百忙之中写信回信,介绍孩子的情况,效果也很好。另外采取《学校与家庭联络本》的沟通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方法。5.表扬为主,投家长所好
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与家长谈话 时,特别是有第三者在场时,尽量以表扬为主(当然需指出的缺点应私下双方单独交流),让家长每次与教师沟通时都有一种舒畅感。6.关心学生,令家长感激
感激是因对方的好意、帮助、信任、认可而对对方产生好感,是建立在感动基础上的情绪体验。当家长对教师有了感动和感激之情时,他们才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所以我平时特别关心学生,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全面了解,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特长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方便我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7.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爱因斯坦说过: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我也是个家长,很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事事都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家长着想,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去赢得家长的满意。
二、因人制宜的沟通——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特点的家长
每个家庭的家庭环境、文化程度、思想认知、经济条件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存在。我们作为教师和不同性格特点的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分类对待,注意方式方法。
1、负责任型的家长
这类家长往往会把问题看的非常的严重,心里比较紧张,认为孩子不应该犯此类错误,大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一旦得知情况,火气很大,对学生非打即骂,在教师面前严厉的训斥自己的孩子。此类家长责任心很强,态度非常的积极,只要班主任有需要就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对学生也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但是这种独裁式的处理方法仅仅是发挥家长的威严,有利于减少学校教育的阻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攻势,在很多时候学生表面上是屈服了,但实际上内心是不以为然的,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面对此类家长,班主任应该把握好通告信息的度。应该把事件讲详细,慎重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能充当导
/ 5
火线,建议家长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变盲从教师为利用自身优势来面对自己的孩子,用刚中带柔的策略来瓦解学生的固执。
我班里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开学的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很有希望能上重点中学的,后来迷上了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马上对其进行教育工作,分析利弊,经过多次的交谈,该学生拿出了坚强的决心,表示不再去上网,并请老师和同学对自己进行监督。为了防止该生周末偷去上网,我把家长请来学校。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偷偷去上网,还没等我把事情讲清楚,家长火冒三丈,急于兴师问罪,就在办公室里严厉的训斥孩子,还扬起巴掌要打学生。这样一来家长和学生之间就直接站在了对立面,冲突很严重,遇上叛逆的学生他就会故意去上网气家长。这种状况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些时候甚至会使班主任的工作成果毁于一旦,前功尽弃。面对此次失败,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引导好家长,没有同家长事先商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2、溺爱型的家长
这种家长比较欣赏自己的孩子,对其缺点不够重视,甚至避而不见。重养轻教,尽其所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保证孩子不受任何一点委屈和伤害。做事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的干涉。只要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就给予物质的奖励,确保孩子在班级中的优越感。在农村此类家长很多。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有爷爷、奶奶照顾,这种隔代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就更深。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学生都比较自信甚至是自负,一旦碰到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解决,对事物的艰难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接到老师的通报时家长并不完全相信老师所言。他们会及时的与学生取得联系,或者四处打听,寻求学生版本的事件过程,并且很快就会把对事件的认识归结到学生的立场上。反过来在与老师讨论问题的原因,最终的结论往往是“问题不大”“暂时现象”等,建议老师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把小事情搞大,认为区区小事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种与学生同角度看问题的家长,不是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仅仅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对这种家长,班主任平时就应主动与其沟通,将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告诉家长,使其做到心中有数。用词要恰当,不渲染不回避,多举事实不做评价,并且要人证物证都有,防止学生回家后“翻供”。另外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有孤军作战的思想准备,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尽量不要惊动家长,形成处理结果后在告之家长。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家长顺利接受结果的前提,日常的交流与信任是老师与家长合作的基础。
班主任与此类家长接触时要慎重。对于家长的认同不可强求,赢得几分是几分。若过于激进,就会把家长推倒学生那边,这样一来,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引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此类家长以女性家长。;居多,班主任与其接触时更应注意。
3、搪塞型的家长
此类家长明白老师的好意,也想维护老师的积极性,不过更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心疼孩子的委屈,总认为孩子不懂事,犯错误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原因。当得知孩子犯错误时完全附合老师,甚至能和老师一起批评自己的孩子,但心里心疼孩子的要命。可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对孩子却是嘘寒问暖,完全忘了作为家长应尽的职责。有的家长甚至唱反调,和孩子一起数落老师挑剔同学,无原则的迎合孩子,以求孩子一时的畅快。
这种家长是最不合格的一类。他们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于这类家
/ 5
长,班主任要多打听多了解,做好准备。家长的牢骚来自学生。所以老师与学生打交道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尊重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敏感的话题要么不讲,要么就讲的精、讲的准,赢得学生对你的敬佩。在班级管理中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及时纠正班级中不积极的言论和做法,减少学生和家长的怨恨情绪的产生。一旦此类学生犯了错误,遇到问题,应先对其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在指出不足的地方,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的获取他的信任。利用学生的信任促使其自我反省,最终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的话 家长也就无话可说了。如果做不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一定要家长协作的,应该先将家长请到办公室里,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统一口径,然后再叫来学生一起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学生走后,再次与家长进行交流,强调家长与老师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不给家长与 学生独处的机会,从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面对此类家长,老师应多向家长介绍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其孩子的关心和 重视,从而取得家长对 老师的信任。
4、漠不关心型的家长
此类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或工作繁忙,或家庭情况特殊,对孩子的教育很不重视。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不闻不问了。平时从不会主动来学校或打电话给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后,对老师的通报表现的很不耐烦,敷衍了事,不能拿出时间来专门思考孩子的问题。见了孩子也不主动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更不会就已出现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类家长不会和老师发生冲突和争执,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他们认为孩子送入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平时的交流完全是多余的。如果老师与其主动联系的次数过多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是养父母抱养的,后来他的养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开始嫌弃他,对他不管不问。在同学中他经常受到他人的嘲笑,为了维护自尊他经常用拳头来对付其他同学。为此我经常找他谈心,但效果不是很好。一次为了一件小事,把同学暴打了 一顿,花去上千块的医疗费。我打了好几通电话,他的家长才肯来学校。到学校后对老师的述说很不耐烦,甚至很严厉的责问:我的孩子送到学校,你们作为老师有责任帮我教育好,为什么还要来找我呢?对这种家长,老师应把握好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讲话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不可拖泥带水。要多介绍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事件的负面影响,对家长要讲清具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这类家长都比较粗心,对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没教育好,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但这种学生的独立自理的能力很强。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应多强调这样的亮点,这样可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只有摆明利害关系,击中要点,引起关注,才能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
学生有千万种,家长也有千万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人制宜。与家长交流时老师事先应该多方打听,了解一些家长的情况。接触时多听少说多观察,看准之后再采取相应的策略。无论家长是哪种类型,家长老师合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付出细心、真心、诚心和爱心,一定会赢取家长的信任,与家长和谐相处。
三、扎实开好家长会,及时做好家访工作
家长会是家校联手教育孩子的必要方式,召开家长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大部分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都是在家长会上,只有充实有指导意义的家长会才能吸引家长和班
/ 5
主任进行更多的沟通。及时做好家访工作,让学生和家长能感受到班主任和学校对学生的重视。同时也是班主任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途径,对良好沟通有着促进作用。
总之,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合作,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 5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家校园地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的学校,班主任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一个班级的质量,取决于班主任悉心的工作,取决于优良班风的形成,也取决于家长的配合教育。作为班主任,尽管是最基层的班级领导干部,但是,担负的责任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班主任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最多、最频繁,而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关联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就要讲究艺术。通过沟通,一是把家庭与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教育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二是沟通中也能彰显我们教师的服务精神,让社会产生对教师职业的崇敬。我们每一个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表面看起来,是个人的行为,其实,这个个人行为,正代表着一个老师的师德修养水平,也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面貌。因此,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学习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努力提高与家长交流的成效。
1、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这是沟通的必要准备。一个有问题的学生,他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因此,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要清楚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等学生性格成长的环境因素。这很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要平等对待家长,树立公正形象。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时,且不可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化为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平等相待,是沟通的桥梁。对家长,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一定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以平常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知道纠正学生的错误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也是家1 1
家校园地
长的愿望。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距离近,语气随和,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就能被家长愉快地接受。
3、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尊重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和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要尊重家长的人格,绝不能说侮辱家长的话。学生做错了事,违反了纪律,损害了集体荣誉,这当然让班主任恼火,但是,千万不能把气撒在家长身上。见到家长,或者是拿起电话,二话不说,就数落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行为,进而指责家长,让家长领走学生。你只图一时的嘴痛快,结果是造成双方情绪对立,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妨碍了与家长的沟通,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为,家长会到社会上传播“这个学校的教师水平太低”。
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班主任绝不能“越位”地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我们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如果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摒弃自己是“专业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诚而耐心地倾听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感谢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2
家校园地
4、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捕捉信息。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轻者回去拿孩子出气,重者当面和你理论。这样很容易使我们陷入被动。千万不要说自己忙,没时间听家长说话。你忙时就不要约见家长。倾听也是一种尊重,只有倾听,家长才能听你的。只有倾听,才能把心连在一起,把教育的力量合在一起。一个出色的班主任,都是很注意与家长沟通的。
5、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要和颜悦色,把气话说平和。要与家长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一无是处,不可救药,把学生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常言说:“好言三春暖,恶语腊月寒”,驾驭好沟通的语言艺术,用爱心感动家长,让家长能理智地和班主任一起解决问题,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6、要正确地评价学生。首先要肯定学生的主流,避免挫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肯定主流,肯定进步,肯定成绩。这样彼此之间容易达到心理平衡。应该极力避免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产生老师和家长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的心理阻碍,导致搞僵关系。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
7、要做好沟通的思想准备,想好一些问题,不能搞单纯的“告状”,“告状”只能暴露我们的无能和无奈。那么,要想好哪些问题呢? 3
家校园地
①你是否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有些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明明是自己教育出现了问题,却要找家长沟通,这样的沟通自然不会有效果;
②你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至少要给家长提一些建议,采取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的姿态;
③你对学生的家长是否了解?这很关键!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家长,绝对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否则不但没效果,反而产生很差的效应;
④是不是应该请家长?问题严重到了非和家长沟通的地步才请家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请家长,只能体现教师的无能!
⑤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在家长来之前,你就要考虑好,这次约见希望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没有目标的请家长是有害而无益的。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驱赶或变相驱赶学生而请家长,那就是原则错误了。
8、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等。
总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长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而它又建立在对学生正确评价的基础上。班主任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很多班主任,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学生拥戴,家长信任,社会敬爱的优秀班主任。4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起沟通就不由让我想起一句郭东林的广告词,“一句话的事,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你心里放阳光一点好不好”。我认为这句话就好在了那“一句话”上。呵呵,不过我们也可以想想,好像真的是那么回事。所以沟通是一门艺术,主要是看你怎样运用那“一句话”了。
如果说班主任是河的这边,那学生的家长就是河的那边。而孩子呢就是将河两岸连接起来的小桥。如果没有小桥的话那么我想可能河的两岸终究只是彼此的风景罢了。我认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
主动呢就是班主任要主动进行家庭走访或主动开家长会等等,积极的与学生家长交流。如果说班上有位同学以前学习很好,但在有段时间里突然课也不好好上,迟到早退很严重,导致成绩一低再低。那作为班主任当然就不能视而不见了,你要绞尽脑汁想啊,这孩子是怎么了,前后思想与行为产生如此之大的反差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不是他(或她)不爱学了,是不是让什么老师给批评了一顿,是不是让什么事给打击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问题,等等等等。想了这么多,最重要的是要去一一落实。(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那就要进行家庭访问。你当然不能刚进人家家门就对孩子劈头盖脸进行一顿批斗,这让孩子的脸往哪儿搁,家长的脸往哪儿搁?温和委婉的向家长提出孩子的问题,拿出一种有事好商量,有问题大家一块解决的好态度。如果说是班中与集体相关的问题,那就得开个家长会了,向家长汇报班中的学习状况,表明班中的集体问题,还有对孩子的什么要求,孩子们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等等。让各位家长也积极反馈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让班级想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方向发展。
被动呢,就是家长自己找上门来了。有时候也许是因为你对他(或她)家的孩子赏罚不公,有意无意的给孩子的心理或生理造成了影响。也有时候是因为你这班主任当的好,他们家的孩子本来很差劲,但自打你代上以后就完全变了,并且一天比一天好了。家长想来报答你。对于前者,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在处理班里的某些事的时候就应该赏罚公明铁面无私,做事要有道理,主要从孩子的心里出发。但百密一疏,如果真遇到第一种情况的话,我们就要具体事情具体解决。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就是一切,那我们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身上的问题解决了,家长的问题自然也就会被解决。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第四篇: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
当前的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听班主任老师的教育而不愿意听从家长的教育,并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许多人认为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效果如何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更应该懂得如何正确指导家庭教育,还要让家长们从心理上真正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许多家长都愿意配合老师搞好庭教育,但由于他们把握不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往往适得其反,毕竟他们从事的专业不是教育。如何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班主任工作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论题。
一、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一个人的一生要受三个重要的环境的影响,那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家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启蒙式、基础性、也是最有效的环境;学校教育是大众化的;社会教育是实践性的。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功成名就的人在回忆录中经常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而很少说出自己的老师。
老师时经过了专业教育的群体,而父母就没有得到过专门的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家庭的问题往往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出来,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就很有必要指导好家长对学生进行成功家教。
大部分家长都愿意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但目前为止班主任和家长的交流并不十分完美。我们经常见到好多家长刚开完家长会是那么的信心十足,发誓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又回到原地;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在家长会上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那眼泪很快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尽管很多家长想培养好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苦于没有窍门——不知该如何去做。所以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
二、巧妙地指导家长进行成功的家教教育
(一)正确认识家长的不同特点
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家庭的家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家长们的人生态度,与人交往的习惯往往受在单位里影响,表现出或这或那的特点,我们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握整个过程,既要创造平等的交流平台又要能掌握整个交流,使我们的交流既不是老师对家长的一言堂,更不是家长对老师的审讯和谴责堂。
因此在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多种渠道了解家长及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家庭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看法和期望值等等,从而确定我们开家长会的首要目的和谈话方式。接着通过学校了解学生家长的特点和要求,不能使自己解释不了家长们提出的问题而被挂在讲台上下不来。也不要自己把家长当成自己的学生一样让家长们过不去,从而对老师敬而远之,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辨证分析家长的家教模式。
我们根据家长在管教孩子的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将家长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粗暴型的家长:特点就是管教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理性。他们只管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而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不或很少倾听孩子的心理话,甚至认为父母的命令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无条件的服从。胆子小的孩子敢怒不敢言,身心受到伤害和摧残。胆子大的孩子就会产生与父母对抗的行为,甚至发生悲剧。在这种粗暴型父母管教下的孩子,比较胆怯,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易于激动,攻击性强;在与他人交流中表现为比较疏远、悲观、性格冷漠、缺少热情,对他人存有疑心;在学习上也往往不是很好,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2、溺爱型的家长:这种家长一般不对孩子提具体的要求,也不对孩子做具体的限制。对孩子的要求环境比较宽松、自由。父母对孩子要求没有什么事必须去做和什么事一定要做的,只是随孩子们任意发展,没有一个目标。这是一种要追求孩子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潜力的教育方式。他们对自己孩子要求太低,甚至没有要求,那么孩子们就很难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目标,就更谈不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了。所以孩子对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要求也低,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令人满意了。
3.、权威型的家长:权威型父母能够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行为,比较关注孩子的表现,能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父母会在必要时帮助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自己首先作到。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换意见。这样环境培养下的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对什么事物都有激情、有自信、成熟、理性、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经常在前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三)、选择采用合适的交流和指导方式
1、重视与家长的首次见面,要树立起威信。
班主任一定要重视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给家长留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无论在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方面都要给家长们一种把孩子交给你就感到特别放心的感觉。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下一步听从我们的指导和安排。如果没有很好的第一感觉,家长们会因不信任班主任而应付老师。
班主任最好根据家长们的知识层次水平考虑自己的穿衣打扮,给知识水平较高的家长一种彬彬有礼,是孩子们学习榜样的感觉;给普通人一种踏踏实实干工作,能够带好孩子的感觉。总之让家长们一见就信任你。
当然班主任跟家长们交流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学生来开展。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选择谈话的内容和方式,目的就是要使家长们产生你不同于其他的班主任老师更不同于以往班主任老师的感觉。
2、巧妙地阐明家教的重要性,艺术地给家长们指出问题。
家长都是成年人,所以提问题时要含蓄、微妙。如果以幽默的小故事的形式提出来,就会使家长们很愿意接受。因为一般的班主任老师的年龄比家长的年龄小。只有用特殊的方式才能使家长们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妨以成功的家教实例来激起家长们重视家教的激情,如: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宏将自己聋哑女儿培养成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生;以孩子就是一支最有实力并不断看涨的股票来引起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使家长们转移一部分精力来教育和管理孩子。这样就使家长们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和主张。
给家长们提意见时说话的口气一定要婉转。如要让家长关注孩子的衣着打扮,不要穿奇装异服时,在很多家长面前要说我们学校提倡什么,而不要说我们禁止什么。首先要把家长拉到我们老师这边来,让家长们愿意协助我们,万万不能把家长推到我们的对立面,更不能像对待学生那样对待家长。做这些目的就是让家长们愿意接受班主任,并非常愿意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三、指导家长做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培养教育下的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对什么事物都充满了激情,这些有自信、成熟、理性、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经常在前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1、指导粗暴型家长改变方式,变控制为引导。
对于此粗暴型的家长的指导一定要单独进行,不能成批进行,因为很多谈话内容涉及到家长和学生的个人隐私以及面子问题。因此可以很婉转的提出问题,用因果推导方式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列举孩子在得到管教之后的表现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要引导家长学会关爱孩子,学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家长形成有在孩子面前表达爱的意识。
不妨向这些家长推荐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论,使家长们树立信心,重新用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精神来教育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受到表扬而不愿意接受批评。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加倍努力争取更多的表扬和赏识;而受到批评的孩子更多的是产生逆反心理,越是不听从大人的说教。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过座谈、家长会、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们愿意接受赏识教育理论,并跟班主任老师一起进行赏识教育实验,逐步改变粗暴型家长的不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
2、指导父母加强对孩子的目标引导
根据溺爱型的父母一般不对孩子提具体的要求,也不对孩子做具体的限制的特点。单独跟家长们交流,在孩子的学习目标上达成一致,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指导家长们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多关注孩子的表现,一定能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一定帮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作为父母要自己首先做到。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换意见。
指导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和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积极改正,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可能导致孩子错误的认识和扭曲的心理,不能正确区分是非曲直。
如果孩子取得成绩,家长们要大加赞赏,明确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愉快,使孩子们更愉悦,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取得下一个成功。
3、指导家长如何让孩子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佩服自己的父母。孩子佩服谁就愿意跟谁学,就愿意听谁的。家长要让孩子佩服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孩子的佩服心理来自于家长的生活表现、工作表现,来自家长的言谈举止,来自家长的各种能力和成绩,来自亲友、同事、邻居对家长的肯定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年幼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父母身上如果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的行为必须检点,必须严格自律。
其次要让孩子同意父母的教育观点及内容。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教育内容是否合乎情理,孩子会不会认同,如果孩子提出问题,应该如何向他解释。经过思考的教育内容成熟,孩子也就愿意接受。
最后要让孩子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合适往往会引起“代沟”。家长不愿意孩子随心所欲的学习,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榜样,一定思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不能一生气什么都不管,只是一味的抱怨或训斥会使孩子心里不舒服,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有时会产生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愿意改正错误。甚至明知故犯,跟家长故意作对。例如,周末孩子做完了作业,要求出去玩一会儿,一种是微笑着说:“真乖,玩一会吧,但不要时间太长。”孩子兴高采烈地玩去了;一种是很严肃地说:“你就知道玩,做完作业不会再看看书!”孩子听到肯定不高兴。以后再做作业,孩子就想:反正也不让出去玩,慢慢做算了,以后逐渐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习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始终感觉到父母跟自己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对立的,这样工作就好开展多了。其实孩子是否听话,关键还是在家长。
总而言之,班主任老师只要诚心诚意的帮助家长进行成功家教,让家长非常愿意做出配合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更加省心、省力、优质、高效、成功并快速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五篇:班主任应保持与家长的良好沟通-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应保持与家长的良好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学校教育,孩子还要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曾经有一位学生,多方面的习惯都很差,私下里我找他谈话,给他讲了很多道理,孩子也很理解,最后我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以后可得好好学习,要不然下次我把你爸叫来共同教育你。听后孩子说了句;我才不怕他呢,他是个什么东西,吃喝嫖赌,五毒俱全,他教育我,我还教育他呢。听后让我无言以对。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作为班主任在保持与孩子沟通的同时,也要保持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也只有家校配合,才能保证良好的绩效。下面我就如何与家长沟通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与家长沟通首先要保持理智的情绪,无论学生犯多大的错误,他毕竟是孩子,孩子犯错老天都允许,所以不要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家长身上,要先讲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说孩子的错误,这样家长才愿意与你沟通。坚决要做到不伤害家长的感情。
第二,沟通时要尊重家长,打好与家长沟通的基础,把沟通看成彼此相依的互动,凸现出双方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老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家长属于被动方,总是被牵着鼻子走,这样易把沟通看成对家长的批斗会,造成家长不愿沟通。
第三,要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家长,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教育阅历要比家长更高一些,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我们望生成才的愿望是一致的,但是,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对教育的理解与看法与我们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我们要理解他们,不能过度埋怨,这样可能造成家长不敢与老师沟通的心理,使沟通无法进行。
第四,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平台,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家长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
总之,班主任是连接家教关系的纽带,同家长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能轻视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学会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才能共同教育好学生,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