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改革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浅谈改革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中共中央、国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3月2 日)指出,要根据工作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强化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机制。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多年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关系计划生育工作导向的关键处。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对于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目标管理又称为成果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后迅速被欧美和日本的企业界广泛应用,并逐步拓展到社会管理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到我国后,80年代中期应用到计划生育领域。1989年河北省开始全面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十几年来,结合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人口指标、工作指标、保障措施指标“三位一体”科学、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体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和基本经验之一。对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以各级党政一把手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使各级党政一把手真正成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目标完成情况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完成目标不好的各级政府党委及单位,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切实引起了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落实对于“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方法,全力抓好抓紧计划生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推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目标的分解、实施、考核,使各级党委、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以目标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安排,周密计划,强化措施,确保目标实现。对责任目标完成不好的地方实行“重点管理”和“领导联系”制度,促进了后进转化工作,对计划生育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保证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局面的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 策是国家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总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各地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分目标的基本依据,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使计划生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对于提高计划生育要依法行政水平提供发挥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作用。
(四)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人口控制目标是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是在国家宏观目标的指导下,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依靠包括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内的强有力行政手段,才可以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总人口为126583万人,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 ‰下降到2000年的15.3‰,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3‰下降到2000年的8.7‰。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发生了不可替代推进作用。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当前目标管理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明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末,全国人口总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4亿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5‰;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努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新形势、新任务为计划生育部门赋予了更多更新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困难。随着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充分建立和发展,中国加入WTO后,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逐步与世界接轨,出现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户籍制度的改革等新情况,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必须适时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目标责任的制定和分解环节
下达目标过高、过多、过细,脱离实际,基层压力较大。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目标是在一时期内预期达到的目的和任务,目标的制定应当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来制定。在中央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目标后,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分解目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时,缺乏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与基层的交流协商,未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一些基层政府好大喜功,对上级“报喜不报忧”,导致上级过高估计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条件;一些地方为保证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完成而层层加码,到了基层,导致目标偏高,压力沉重,很难完成。不但不利于充分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反之,迫使基层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打肿脸充胖子”,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甚至搞形式主义,而是通过弄虚作假来应付上级考核,形成了副面效应。二是目标的制定下达缺乏分类指导。城市和农村以及不同的行政区域之间的经济条件、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政策要求和群众需求有所不同,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基础参差不齐。面对这些情况,在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时,为“一碗水端平”,实行目标一致,考核标准一致,就好比体育竞赛中,不同年龄组或不同级别比赛,结 5 果可想而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不能正确地发挥。
三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不仅要有总目标而且在目标的分解上,既要有纵向的目标分解,也要有横向的目标分解。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体系中注重纵向的目标分解,而横向目标的分解有待改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有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更需要纪检监察、组织、宣传、计划、教育、科技、民族、公安、民政、司法、财税、人事、劳动保障、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统计、工商、房产等部门和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积极参与,实行综合治理。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更是需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只有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纳入目标管理体系,根据职责任务分解目标,并组织实施考核,使纵向目标管理和横向目标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进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执行环节
一是重出生人口数量控制指标轻出生人口素质指标。以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中,在各级分解目标的考核 中,偏重于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率、统计求实率、自然增长率等人口控制目标,所在分值比重较大,而在出生人口素质方面重视不够,如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婴幼儿死亡率、病残率、智能低下率等。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目标过程中,仍注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而忽视了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忽视了控制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的辩证协调发展。
二是重惩处指标,轻奖励保障措施。认为计划外生育一旦形成就难以补救,而工作指标,可以在考核前突击弥补。这些地方即使人口控制指标完成了,但是由于工作指标和保障措施不能及时跟上,很难保证已经形成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导致个别地方的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三是重目标的制定与考核而轻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指导。两头硬,中间软,不能及时掌握目标完成进度,平时不闻不问,考核“一锤定音”,致使个别基层单位在一些目标的完成上平时不用力,临时抱佛脚。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的考核环节
一是集中考核次数多,规模过大,完成基层负担过重。省、市、县每年考核评诂两次,基层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应付考核,不利于基层集中精力为育龄群众开展服务工作。目前采用集中考核的方式,规模过大,浪费人力、精力和财力,而且重考核过程,考核标准过高、过细,时间要求过急,使基层忙于做表面文章,不能真正反映工作水平和质量。二是考核对象不清,责任不明。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第一责任人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而考核评估却是由计划生育部门代表同级党委政府进行,由于没有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参加,考核内容涉及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计划生育部门,目标责任没有分开,致使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视不够,一些本来应该是党委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和社会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的责任,往往由计划生育部门独立担负,严重挫伤了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目标管理责任的考核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目标考核是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目的是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改进工作。但是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缺乏透明度,考核标准、考核情况和考核结果基本不公布,不交换意见,被考核单位不知问题所在,差距所在,了目标考核不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改革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思路
(一)科学设臵目标体系,正确发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作用。要结合实际,逐步剔除那些实际工作中作用不大,过于繁琐和设臵不科学的内容,改进要求过高,不切实际的指标,做到少而精,简便易行,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责任目标更贴近基层实际,为基层减压松绑。
按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总目标要求,对各项目标统筹安排,既要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所必需的共性目标,又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工作基础和客观条件确定一些个性目标,力戒“一刀切”。这样既能体现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均衡发展,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分解,坚持纵向分解与横向分解相结合,在纵向分级分解的同时,横向针对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计划生育职能部门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不同职责,分解责任目标,明确各自的侧重点如工作指标中党政领导主要目标为“责任、措施、投入”到位情况,相关部门主要目标为参与协作、齐抓共管,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和履行职责,计划生育部门的目标重点为人口控制目标、落实生育政策、对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员实施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行政处罚、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等。
(二)改革考核评估方式、适当减少集中考核次数。实行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平时检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估,要重结果轻过程,整体优化,成果至上。按《决定》“考核要突击重点,注重实效,把基层工作重点和基层注意力引导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提高工作水平上来”的要求。减少集中考核次数,省对市、市对县区的集中考核每年一次,加大平时调研、解 剖、督导力度,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掌握目标进度,适时进行指导,促进目标的按时完成,使基层从疲于应付考核中解脱出来,基层工作人员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改进工作和开展优质服务上来,提高工作水平和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要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被考核单位交换意见,限期改进,同时也保证了考核人员客观公正地评价被考核单位的工作。
分线考核与横向考核相结合,以分线考核为主。目标考核必须与目标的分解相适应,既要有党政线、计划生育线、相关部门线“三条线”分线对口的纵向考核,也要有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对同级各职能部门就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自目标完成情况的横向考核。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目标责任纳入分线的上一级部门对下一级对口部门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促进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总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奖惩兑现措施,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鞭策后进,激励先进。除按总体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外,对于单项指标如人口指标或职能部门分线考核评估成绩突 出的给予单项奖励,对于后进转化明显,进步较大的给予进步奖,对于目标完成情况达不到要求的,在年度评先评优中,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对于目标完成情况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为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制定下一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提供依据。
第二篇:浅析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
浅析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
08秋行政管理
郭文浪
[摘要] 本文是通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回顾,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现实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计划生育 目标管理责任制 改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通过确定责任、检查督促、考核评估等形式,促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落实所承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的制度规范。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无论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还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目标管理责任制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无论怎样评价这项制度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也不为过。随着外部环境、人口形势和工作要求的变化,目标管理责任制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历史由来和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是现代管理学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目标管理,是发动全体职工共同参加制定目标,为完成预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针,并对成果进行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目的是充分调动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目标管理和基本原理,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并根据责任目标层层检查、考核,以此作为衡量工作好坏和奖惩的依据。它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担子落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的
肩上,使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级领导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
(一)起源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源于80年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党、全社会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了努力实现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委、政府的第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写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承担完成本地区人口计划的责任,实行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把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完成人口计划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制订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措施。这是第一次将目标管理责任制写入中央文件。
(二)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自实行之日起就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初期,主要的问题在于指标的设计不尽合理、考核次数过多、基层干部群众不理解等。1991年8月31日,国家计生委、国家计委、公安部、国家统计局印发了《人口计划指标口径和考核问题讨论会纪要》,初步明确了考核的指标、形式、步骤、方案等框架体系。1993年,国家计生委在总结推广山东等地的经验后,研究制定了《计划生育评估方法》、《基层人口计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计划生育评估办法》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系统明确了考核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指标体系、评估数据来源以及质量评价,操作性非常强。之后,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完善。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责任考核,落实“一票否决”制度。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将对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双线考核”,扩大为对党政领导、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三线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实践证明,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是确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实现的一个根本性措施。同时,由于目标管理所设定的指标体系具有很可的工作导向性,因此,它对于引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现实困境
新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比20世纪更为复杂的人口形势。今后十几年,我国人口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近1亿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每年出生人口大约在1600—1700万人,净增在800—1000万人左右,呈现出“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发展态势。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出生人口素质亟待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亟需加强。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一动摇。
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这项制度在各地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的考核中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与人口计生部门的职责不清,责任指标分解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比如,就考核的组织实施主体,有的地方是党委、政府统一组织考核,有的地方是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考核,还有的地方是成立单独的考核办公室负责组织考核。
二是一些地方考核指标要求过高,严重脱离实际情况。比如,一些工作分类量化不明显,工作基础好的地方和工作基础差的地方一样,经济水平高的地方和经济水平低的地方一样,忽视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多种因素,效果指标和质量指标度设计的高低对一些地方缺乏科学性论证,基层在报表上做文章,错报、瞒报、漏报、虚报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考核项目过多,重点不明。比如,年末考核的指标过细,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有加分指标,也有扣分指标,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考核时,时间短,人员少,方法单一,致命实际考核中调查走访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深入不下去,程序是走下来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此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基层弄虚作假。基层在考核时,不管实际工作干了没有,不管有关文件出没出台,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另一方面,重点不突出。在考核的指挥棒下,上级考核什么,下级抓什么;上级考核方案要求怎么做,下级照着怎么做、实际是在培养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工作做法,不利于探索适合自己本地特点、本地实情的工作机制。
四是考核环节、次数过多,基层负担沉重。比如,有的省、市分别考核县,市、县分别考核乡镇。对基层而言,每年省市县三级考核加起来多达6
次,还不包括单项检查考核。基层干部迎接检查考核任务重,整天忙于写材料、整资料、搞报表,许多地方把心思都放在应付检查考核上,为考核而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怨言。
五是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合理,过于繁杂。比如,在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初期,由于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很重,工作很艰巨,因此,把降低人口出生率作为一个主要指标来考核是必要的。随着工作的发展,一些地方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总和生育率降到了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把人口出生率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主不适当了。还有些地方只重视考核人口数量,而忽视工作质量,忽视群众对服务的需求,这不利于贯彻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方针。
六是考核程序不尽合理,流程倒置。比如,按照目前的考核流程,大多是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印发考评方案,年末出台评估标准。责任书的指标较少,考评方案的指标笼统,评估标准多而细。这样,导致年初的责任书的签订成了一种形式,降低了责任书的严肃性。年末的评估标准成了“马后炮”。基层在知道考核结果时,才知道评估标准,工作好环已成定局,即使知道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好,任务完成一理想,但也来不及补缺补差,达不到指导和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目的。
七是一些地方对考核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考核的导向上有些重视管理结果,忽视管理过程;重视控制数量,轻视提高素质;重视管理手段,忽视服务手段。基层忽视抓基础工作,抓过程监控,一味地地迎检的结果上下功夫,考核结果与真实水平有差距。有些考核指标的内涵不清,资料来源界定模糊,数出多门,难以统一口径,造成认定结果异
议,评分结果不服。
八是考核结果不兑现,影响考核的实际效果和公信力,考核结果是兑现奖惩的直接依据,考核结果只有通过兑现奖惩才能让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更深切地体会到不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严重后果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自学性和责任感。对于至今仍然是天下第一难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奖惩。但由于目标责任制是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是分类分线考核,而奖惩都是以结合成绩为依据,一些地方在责任追究到人时,则过于强调方方面面客观因素,从轻从缓“一票否决”。
这些问题,影响到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改革与创新的。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思路和方向
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是党 委、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创新,是当前人口计生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进一步规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精简责任指标,使重点更突出,要求更清楚,导向更明确。坚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立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框架下来实现,引导各地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分类指导,褒奖先进,鼓励后进,推动各地均衡发展,齐头并进。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新阶段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举措。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要求改革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通过这项改革,解决基层普遍反映的由于考核次数过多、考核环节过多、考核指标过高带来的负担过重问题,纠正工作方法不当、损害群众利益和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行为。必须把群众和基层的诉求贯穿整个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把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框架下来实现,引导各地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
第二,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是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机制的重要内容。2008年,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了人口计生委人口宏观管理与协调的职能。中央《决定》和《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大任务。这些都是对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探索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把各级党政领导的注意力和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来,提高党政领导对人口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对人口计生工作重大问题的解决力度,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形成。
第三,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是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改革创新和均衡发展的迫切要求。新时期,各地在工作中普遍感觉“不少硬办法不能用、老办法不好用、新办法不够用”,迫切需要加大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力度。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的方向
第一、加快建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目标管理考核
评价体系。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紧紧围绕趟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主线,通过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问题的自觉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意识,引导党政领导把注意力放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来,提高对人口问题的宏观决策水平,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重大问题的解决力度,逐步形成以统筹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
第二,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
核指标。坚持在指标内容设置上遵循简明扼要,突出阶段性重点的原则;坚持在指标幅度设置上遵循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在考核组织上遵循简便易行,便民惠民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四压”:一是把过多的考核次数压下来。对于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考虑不再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根据实际情况,以三年为周期进行考核;对于基础较弱的地区,要鼓励自查、主动暴露问题,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根据自查情况进行验收,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治理。二是把过多的考核指标压下来。一般性的工作要求不应作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突出工作重点和解决重大问题,不要什么工作都往考核的箩筐里装,更不要因小失大。三要把过多的考核环节压下来。减少考核层级,降低考核成本。减少拉网式的面面俱到的考核。每年确定需要党政领导解决的重点内容作为评价当年工作的主要依据。四要把过高的指
标压下来。可采取地主自报、专家评估、上级综合平衡的方式设定指标值,防止各级在指标上层层加码,切实遏制基层因应付考核而带来不必要的造假,把基层的注意力引导到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上来。
第四,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公信力。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地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衡量其在考核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工作进步程度、数据真实程度、群众满意程度,为党委、政府兑现奖惩提出依据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目的。因此,考核的指标要硬、要客观、要减少争议,不能有太主观的指标。考核评估从方案设计到结果公布,一定要公开透明,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考核评估工作始终。要把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作为“一票否决”的主要依据之一。考核结果兑现应奖罚并重,既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对后进单位不评先评优,对其责任人不提拔重用、甚至免职。同时,也要坚持”一票优先“,对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前茅的单位应重奖,对责任人应提拔重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专家学者的智慧,也需要实际部门的探索实践,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更好地服务人口计生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编《南方人口》2011年第一期
2、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第七期
3、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第八期
3、《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指导意见(国人口发〔2008〕21号)》内部资料
4、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2007年版
5、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第九期
6、国家人口计生委编《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文献》2007年版
7、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年年鉴(2009)《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改革和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指导意见》内部资料
目录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历史由来和发展 1
(一)起源 2
(二)发展 2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现实困境 3-6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方向 6-7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的必要性 8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的方向 9 参考文献
第三篇:2009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计生)
2009年我市人口计划指标分别是:出生率11.00‰,人口自然增长率6.30‰。为稳定我市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市政府继续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人口计划责任制指标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政策生育率%
禅城区11.00
6.3095.00
南海区11.106.4095.00
顺德区11.106.4095.00
高明区11.156.4594.00
三水区11.006.3095.00
出生人口性别比比上明显下降并趋向正常。
其它指标的考核按照《广东省“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进行考评。
二、工作要求
(一)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探索建立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各项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对人口计生工作“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一把手”责任制和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权”。不断完善和落实职责明确、操作性强的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按照省的要求和我市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各级党政领导、部门挂钩帮扶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措施,促进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开展省“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居)委会无政策外出生”活动,加强孕前型管理,抓好查环查孕和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严格控制政策外出生和政策外多孩出生,为我市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依法行政、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立完善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计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计生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构建多层次的利益导向机制和优质服务机制。积极建立社会抚养费征收新机制,通过司法程序加大强制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力度,努力提高征收率,开创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新局面。
(五)积极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加大人口计生宣传力度。坚持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新路子。运用市场化、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宣传教育的档次和品位,将新型生育文化宣传融入到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加强村级生育文化宣传环境建设及新闻媒体计生专题栏目建设,大力宣传计生法律法规知识和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增强计生宣传教育的时代性。加强各级计生协会组织建设。
(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规范(试行)》和《佛山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属地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统筹考虑常住人口的协调发展。加强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推进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新机制,不断提升我市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水平。
(七)加大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实行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通知》和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佛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及其职责>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社会抚养费合法强制征收及住宅小区计生管理的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社会氛围。
(八)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全市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素质,更好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三查一服务”和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等。进一步抓好全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产前医学检查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促进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九)加强信息网络的完善与应用,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依托省、市政务
专网平台,完成覆盖全市各区、镇(街道)、村(居)委四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部门的网络互联。加快与流管等部门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十)加强人口计生队伍的建设。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评体系,将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大计生业务的培训力度,强化
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三、考核及奖励办法
以省、市年终考核和经常性抽查结果为依据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由佛山市人民政府通报各区、镇(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并根据其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第四篇:***镇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镇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镇二OO六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
责任制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提升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2006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责任指标
第一条
严格执行生育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100,无农业人口政策外多孩。(15分)
第二条人口出生及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上报数据真实可靠,统计信息准确率100。(15分)
第三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7分)
1、加强孕情管理和服务。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孕情跟踪管理包保责任制,怀孕对象登记上报率和政策内怀孕随访率达100。(5分)
2、无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比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2分)
第四条抓好宣传教育。(5分)
1、大力宣传“一法三规两条例”和有关奖扶政策。育龄群众对应享有的计划生育基本权利知晓率,村组干部和重点人群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普及率,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分别达90以上。(3分)
2、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2分)
3、全面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2分)
第五条优质服务(18分)
1、农村当年生育对象采取长效节育措施(指上环、男扎、女扎、皮埋等)落实率70以上,及时率达95以上。(5分)
2、使用避孕药具对象随访服务率达100,配合计生服务站节育术后随访率95以上。(2分)
3、采取集中和常年补查办法,保证一般对象一年一次“三查”,重点对象一年两次“三查”服务率达95以上。(10分)
4、严格监督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服务政策,免费服务率达100。(1分)
第六条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9分)
1、流动人口登记准确率100,流动人口办证率、流入人口验证率90以上。(8分)
2、流出人口查询有效信息反馈率达100。(1分)
第七条依法管理,文明执法。(10分)
1、镇计生办委托发放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发放到位率100。(0.5分)
2、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登记、确认准确率100。(1分)
3、协助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按政策规定对上年和当年一次性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当事人确有困难,上年违反生育政策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60以上,当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40以上。(5分)
4、严格信访责任,做到小事不出组,一般事情不出村,转办案件处理及时。(1分)
5、协调落实“关爱女孩行动”相关优惠政策。(0.5分)
6、无计划生育恶性案件。(2分)
第八条协会和村民自治工作。(6分)
1、协会组织健全。(1分)
2、经常开展协会活动,积极参与并定期评议计生工作,有规范的活动记录。(1分)
3、村级建章立制,实行两个合同(与育龄群众和流动人口)管理,认真开展村民自治。(2分)
4、全面推行协会会员联系流出人口制度。(1分)
5、村干部分别建有计生信息员并有效果。(1分)
第九条强化村级基础工作。(10分)
1、全面推行村级人口计生工作“七制”管理,强化过程监督。(5分)
2、规范村级基础资料,完善基础信息网络。(5分)
第十条加强领导,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5分)
1、村级“两委”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2分)
2、研究、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并有记录。(2分)
3、村级计生专(兼)职干部人员、任务、报酬落实。(1分)
考核办法
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查阅报表资料综合,以专班考核和上级考核结果为主,采取定性考评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评分细则另行制定。
奖励与责任
1、对全面完成责任指标,综合考核获前三名的村(居)和综合水平较上年上升幅度较高的村由镇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2、对全面完成责任指标,工作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的村(居)主职干部,计生专干由镇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经济奖励。
3、对综合考核评分在80分以下的或因省、州、县考核出现工作差错影响大局的村实行“一票否决”,进行责任追究,纳入“笼子”管理,对虽完成当年主要责任指标,但排位在倒数三位且总分在85分以下的村,纳入后进单位进行重点管理。
4、经济处罚按《***2006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第五篇:2009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
附件2:
2009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
为切实加强城镇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和省、市、县《实施意见》精神,2009年将对松源镇所辖的社区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一、考核范围
户籍在社区范围内的育龄人员、区域划分在社区管辖范围内行政村的育龄人员及流入社区暂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育龄人员。
二、考核指标
1、计划生育率88%(10分)。当年出生计划生育率达88%以上。考核办法:年终按实际出生人数推算,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2、政策兑现率(10分)。当年违法生育对象实际金额兑现率达75%以上。
考核办法:年终按当年违法人数确定应征收人数,按最低档征收标准计算应征收金额,以实际上交县财政专户金额推算兑现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3、避孕节育率(10分)。当年违法多生一胎(含以上)对象落实可靠长效节育措施70%以上,其余对象落实长效避孕措施70%以上。
考核方法:以避孕节育手术证明为准,分别每低一个百分点
—1—
扣0.5分,放置宫内节育器以县指导站及县城各医院证明为准。
4、透环服务率(10分)。对95%以上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一年两次的透环服务。
考核办法:①根据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生成的数据(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除外),结合上报的县内和外出年龄在45周岁以内的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可靠长效节育措施的除外),确定应透环人数,县内透环率为100%,以县指导站、县内各医疗机构实际透环人数(要求医生签名)推算;②外出流动人口透环率为90%,以寄回一年两次的透环证明推算外出透环率。年终按综合透环率推算,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③流动育龄妇女透环通知率达90%以上。流动育龄妇女透环通知率按走访结果推算,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
三、基础工作
1、目标管理责任制(3分)。成立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社区主要负责人和工作责任人的分工,有考核办法,年终有考核结果。
考核办法:社区未成立领导小组扣1分,工作职责未落实扣1分,无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各扣0.5分。
2、宣传教育(3分)。社区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村均召开育龄群众大会,宣传品发放及时。
考核办法:未召开育龄群众大会扣2分,宣传品发放不及时扣1分。
3、依法行政(3分)。无恶性案件发生,无乱收费、乱罚款、—2—
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现象。
考核办法:若在社区范围内发生因计划生育行政侵权而导致的恶性案件,年终对松源镇实行“一票否决”;出现乱收费、乱罚款、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每次扣1分。
4、基层基础建设(10分)。育龄妇女信息准确率100%;村级台帐完整、规范、变动及时,逻辑正确;生育政策、优惠政策、免费服务项目、安排生育对象、再生育审批结果、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等在社区和行政村公开。
考核办法:随机抽查10名育龄妇女,育龄妇女信息准确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村级帐册、月报告单变动不及时或差错每项扣0.2分,逻辑错误每差错一项扣0.2分,政务公开每缺一项扣0.5分。
5、优质服务(3分)。全程管理服务到位;育龄群众基础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育龄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方面的满意程度达90%以上;避孕药具管理规范。
考核办法:全程管理服务不到位每例扣1分;知晓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群众满意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2分,避孕药具库存不合理扣0.5分。
6、流动人口管理(30分)。外来育龄妇女店面登记率100%,出租房登记率95%以上;信息准确率80%;信息录入率95%;计划外怀孕核查通报率80%。
考核办法:检查时随机抽取若干名育龄妇女,店面登记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出租房登记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2分,—3—
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准确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信息录入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计划外核查通报率80%,居住在本社区三个月以上的计划外怀孕对象,核查通报率达80%以上,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本项分数扣完为止)。
7、协会工作(3分)社区协会活动开展正常;创建一个优秀“会员之家”。
考核办法:社区协会未开展活动扣2分,无活动记录扣1分。优秀“会员之家”未创建扣2分。
8、队伍建设(5分)社区必须配齐一名专干和2名协管员,并在社区内正常上班。
考核办法:未配齐人员扣2分,工作人员上班不正常扣3分。
四、其他说明
1、本专项考核分占松源镇年终计生考核总分的30%。
2、松源镇其余考核事项按《庆元县2009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细则》执行,占年终计生考核总分的7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