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思想的四层重大意义
新思想的四层重大意义
韩庆祥教授认为,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握它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
它的政治意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统一全党意志、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它的理论意义,第一个就在于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个是它在不断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过程当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方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到一个新的境界。第三个,它实际上是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它的实践意义,主要是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就是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当中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开辟了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为那些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思想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 韩庆祥教授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报告首先强调了这五年我们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而这个历史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是这五年这个历史性变革产生的历史性影响,就集中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了。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报告提出了我们党的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的时代历史使命与对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的判断是直接相关的。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两大时代课题,那就是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这个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一个很好的回答。
正是在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当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思想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以后,我们要把它作为指导思想、行动指南,用这个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做出一个安排,而这个战略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政策,这就进入到实践新方略了。再接下来,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最后,整个十九大报告的落脚点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这个逻辑很清晰,这也是整个十九大报告总体框架的严密逻辑。
新思想是十九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 顾海良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等职,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的主讲专家。他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十九大报告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理论创新,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我们长期思考和研究的很多理论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比如说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经过这么长时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到底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它们的矛盾之间有什么新的特点?这一次总书记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这个回答对我们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重大的理论创新。
还比如说“四个自信”,这是十八大以后不断完善、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到现在加上文化自信,四个自信,表明这五年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新的认识。文化自信可以说是四个自信中最为根本的。这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讲“四个伟大”,尽管四个伟大我们分别都讲过,但是现在四个伟大合在一起,作为我们今后解决和处理我们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总书记系统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这个思想体系做了全面的论述,对于理论要点也做了系统的回答,充分体现了这个理论今后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次概括的不仅是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基本方略,这个是很大的理论创新,十四个方面涵盖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合为一体,这在以前的理论发展中是少见的,甚至可以说是这一次最大的一个理论亮点。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思想
顾海良教授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12个字可以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思想精髓。
第一个是“因事而化”。报告一开始就从最近五年我们解决的难题、解决的大事出发,以此为基础来展开基本的理论创新。报告也从党成立近百年的历史来回顾党的历史,回顾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的一些大事中得出一些道理,这就是“因事而化”。
第二是“因时而进”,就是我们讲的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变化,我们在不断进取和拓展。
最后就是“因势而新”。因势而新就表明了我们顺应这个历史的潮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理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12个字,总书记曾经几次讲过。他是用中国文化的方式精炼地表达了他的思想方法,也用中国文化的这种精粹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规律。这12个字正好表达了党的十九大实现理论创新的精华部分和内核部分。
顾海良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非常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结合在一起了。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贯彻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按这种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紧扣中国实际,紧扣时代变化,紧扣老百姓的愿望和老百姓的期盼。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党代表在会后离场。
新思想是整体创新、系统创新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央视新闻记者专访时认为,十九大报告最大的亮点,最让我们最耳目一新的,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最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最大的收获。
在辛鸣教授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整体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一种崭新的理论形态的整体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焕发出了伟大的理论光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也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和代表。辛鸣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点有很多,比如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创新点,“四个自信”就是创新点,“四个伟大”也是创新点。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的创新,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新时代指导中国社会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整体角度来看它的创新。整体的创新、系统的创新,这是它最大的“新”。
如何理解新思想蕴含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整个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中有着重大作用。第一它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它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化了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
再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前我们还提出过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应该说基本方略是对以前的几个基本的坚持和发展,而且是大大一个深化,它是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一个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辛向阳研究员认为,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下一步再推进下一个30年的发展,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是非常关键的。它是对三大规律深化的一个认识,大大拓展了以前的一些认识,而且十四条基本方略之间有着非常完整的逻辑,它是一个整体性的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也是对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一百年的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所以,十四个基本方略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判断和理论创新。
第二篇:执行力分为四层
执行力分为四层:总裁执行力,高层执行力,中层执行力,基层执行力。
总裁执行力是战略执行力,战略就是执行。所以,一家公司的总裁如果没有战略,这家公司最大的执行力其实已经没有了。或者说,一家公司的总裁如果有战略,员工与管理者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结论:如果一家公司强调执行力到了偏执的地步,只能说明总裁的战略能力不足够!
高层执行力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执行力。所谓领导力,不是权力,是影响力,是人们自愿跟从的能力。而所谓领导者,是那些能够带领人们去创造奇迹的人,所以,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执行力,当领导者没有凝聚人心的时候,执行力就出问题了。
结论:人们不会跟从一个人,人们只会跟从自己的内心,所以,重要的是获得员工的心,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中层执行力是流程,流程就是执行,流程是把说的变成做的唯一的通道,一个团队没有流程,就会十分强调权力,用权力来代替流程,政府组织与公共组织时常使用这种“权力”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权力实际上是毒品,会让人们丧失服务意识,忘记自己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
结论:如果没有结果,那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实现结果的流程。如果没有执行力,那是因为没有一个执行力的流程。中旭的3S执行力系统,就是从这个原理出发的。
基层员工就是行动,行动就是执行力!员工是具体的实施者,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执行力,那很可能是员工谈得多,做的少,聪明战胜了认真,理由战胜了结果。论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深以为然!
结论: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没有结果!
曾经在日本企业崛起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管理大师戴明说,企业发生的问题,99%是因为系统,而不是员工。但我们大多数人却认为,企业发生的问题,99%发生的问题是员工的问题,不是系统问题。因为系统问题的最大短板是老板,管理的目标是达成系统的目标,而最容易影响系统目标的就是老板。一个员工对系统目标影响的程度是微乎其微的。
企业目标是盈利率与竞争力与执行力。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从股东的角度看,目标是盈利,即盈利率,而从客户的角度看,目标是价值,为什么客户会选择我们的产品,这是竞争力。从内部看,是员工满意度,这是执行力。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在这三个方面设定目标,然后去看实际的执行中[实际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差距的背后是问题,企业家与管理者天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
问题的定义: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才是问题,如果目标都可以实现,那你就没问题。企业家把目标提高,就存在问题了。你选择了什么目标,就选择了发现问题的角度,等于选择了什么样问题,比如选择盈利目标有三个:利润(赚了多少),投资回报率(多少投入),现金流(赚的是现金还是帐面指标),这些盈利目标,都等于在说,企业所有的问题都是投入产出问题.目标决定战略,战略决定流程,流程决定结果。从这种逻辑来看,提高结果等于流程的优化,而流程的优化取决于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不是盈利,因为所有的盈利对应的是客户价值的增量,正确的提问是:多采购我们的产品,提高支付价格,不与竞争对手合作,客户对我们有什么新要求?而这个新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约束我们实现目标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一般的成本会计认为,产品成本=变动成本+固定分摊,而变动成本与分摊是与规模对应的,所以,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要赢利,就大量生产吧。但生产就会产生库存,库存是万罪之源,库存是杀手,所以,我们要的并不是大量生产的规模利润,我们要的是赢利的生产。
这就是TOC管理会计的理论,真正实现现金销售的产出才是真正的效的产出,也就是说,有效产出=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利润(NP)=有效产出-运营费用(OE)=SR(销售收入)-VC-OE。所谓运营费用(OE),就是为赚钱而花的钱,有了这样一种新的管理视角,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提高利润?提高利润的很重要的前提是有效产出,而提高有效产出的前提在于从客户出发,比如说,好卖的产品没有货,比如客户要的货不及时,这都会影响销售。在中国,大量制造性企业的问题是不能够及时交货,如果我们的制造业能够保证准时交货,那么,销售额会大大增加。
有效产出是一个什么游戏,有效产出是一个“拉动式”游戏,意思就是说,通过客户价值来决定竞争力的因素。因为销售额等于客户明确认知的价值+客户没有明确认知的价值,所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做透明,让客户清楚知道他付的价格中,那一些是你创造的价值,这样一来,客户就愿意与你形成战略伙伴而不是购买了。
什么是责任?
所有的管理都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假定之下,那就是每个人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什么是责任?当我们讲责任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在这样两个前提下进行的:
一:事情与自己有没有联系,与自己没有联系,就没有责任。
二:事情的发生过程中,自己是不是能够控制?不能够控制的,就没有责任。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不在责任状态的时候,事实上是在说明,第一,他认为这件事与自己没有关系,第二,这件事的发生过程,他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
为什么越重要的事,越没有人做?
在实际执行中,有很多管理者都是这种责任稀释现象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想当然地以为,一件事情越重要越紧急,就会有越多的人来处理。因此,他习惯于向员工不停地说明这项工作有多么多么的重要,要大家重视。
不幸的是,员工就像那些围观的群众,纷纷在猜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当管理者只关注“要不要做”,“为什么一定要做?”“做了有多大好处”这一类战略问题,执行就出问题了,因为员工发现“越是重要的事”,越要搞清楚“你做还是我做”?
这就是责任稀释定律在作祟――每个人都知道事情很重要,但是没有人会主动承担这个没有指向“我”的责任。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执行中常见的误区,管理者通常会本能地认为,重要的事=大家做,大家做=人人做;员工却认为,大家做=别人做,都这么想,结果就是,大家做=没人做。
责任稀释定律:人越多,越没有责任!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让一个人在大街上,模拟癫痫病发作,如果只有一个旁观者在场时,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是85%,而有五个旁观者时,他得到帮助的概率却会降低到31%。
在另外一次实验中,他们让一座建筑屋的门底冒烟,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会有75%的概率报警。然而同样的冒烟事件中,如果看见冒烟的人是三个人,报警的概率就会降到38%。
这样的实验似乎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我们看来,千斤重担众人挑呀,人多,自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愈容易解决。比如在大街上,有人追杀你,你呼喊救命,大街上人越多,你获救的机会就越大。
但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旁观者越多的情况下,你得救的几率越小。
为什么?这涉及到群体或组织环境中的责任界定问题。从责任的两个维度,我们很容易看到问题的真相:
人越多的情况下,人越感到这件事与我无关。
当周围有很多可能帮忙的人时,每一个人会觉得的责任感都会降低:“其他人一定会帮忙的,说不定他们已经打电话叫警察了。”每一个人都以为责任是别人的,结果却是没有人担负起责任来。
人越的多的情况下,人越感到事件的发生过程越难控制
在形势模糊不清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看看别人会怎么做,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倾向就是“多元无知”:每个人都不采取措施,每个人都观察别人,每个人都在猜测:你们是在嬉戏玩耍?还是在拍电影?你们俩谁对谁错?
这就是责任稀释定律——责任在人多的环境中,就会像化学溶剂一样会被稀释,人越多,个人责任感就越淡薄。
在我所接触的企业家中,谈到企业中存在的浪费,特别是一些去过日本企业参观学习过的企业家,他们都承认,在消除浪费层面,企业中至少有50%的利润空间。而在管理层面,我们的浪费就更多了,在与他们交流中,我总结出企业管理行为的七大浪费:
1,偏离目标(价值定位)的行为
2,不讲投资回报率的行为
3,没有客户细分的行为
4,没有独特价值的行为
5,不聚焦地域,产品与客户的行为
6,偏离有效产出的行为
7,偏离员工满意度的行为
当我问到这些浪费消耗了企业多少利润空间时,他们回答至少也有50%的利润空间。所以,我的看法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根本出路在于一个根本,两个方向。一个根本是:从以低成本的产品制造为中心,转向客户需求为中心,两个方向是,一是消除生产浪费,二是消除管理浪费。消除了这两种浪费,我觉得即使原材料与员工工资上涨50%,他们仍然可以赢利。
我想,这就是从企业实际出发得到的一个简简单单的结论,我觉得经济转型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如何让广大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转型中获益而不是受损,如何让他们在转型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也许这才是真正转型的真正出路。毕竟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的活力在于企业的创造性,而不是源于专家的设计。
什么叫人性化管理呢?人性化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尊重一个人的自我意愿,尊重他不同的价值观,思想及不同的需求。把平等、自由等这些人性公理作为基点,运用爱与智慧的力量来管理。
很多企业家会问:“为什么狼性管理这么重要,但很多企业在做人性化管理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领导力的角度来思考。
首先要明确的是,领导力是一种自愿服从的能力,是自愿的不是强迫的。那什么情况下别人会自愿服从你呢?领导是一种投资,接受是一种义务,回报是一种责任。只有当人们接受了好处时,才会回报你,才会服从你!
所以让人自愿就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自愿服从就是尊重人性最大的体现,这跟在狼性执行上的绝对服从形成鲜明对比。因为狼性执行是绝对服从,是必须服从,没有条件的服从,而人性化管理却是一种让人自愿服从,自愿跟从的领导方式。
领导力从投资需求开始,人性化对应的是中高层
记住,当人们接受你的好处时才会跟从你!那什么叫好处?给钱是一种好处,赞美也是一种好处,获得快乐也是一种好处。好处就是一种需求,每个人的需求又是不一样的,而需求有无数种。
做企业有两套原理,一个是经济原理,就是交换利益,打一份工赚一份工资,这个是底线。这相当于马斯洛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员工层面的需求,因为员工的位置是处于需求最低层(生理上)。但是人的需求还有更高的层次,那就是对成就感的需要。
企业的中高层大部分处于领导者位置,而领导者通常是成就感决定成就。成就感在前,成就在后,成就感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成功的信念和意志,以及远大的远景与目标等,这些是作为领导者必不可少的。因为领导力就是让别人自愿服从的能力,如何让别人服从,领导是先有成就感后有成就,用自己的成就感来赢得别人的跟从,比如远景、战略目标,价值观等,这才有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因为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在成就感上的管理,是一种让人自愿服从,跟从的能力,更是一种领导力。人们只会跟从共同的价值观、目标与远景。
同时进入公司的三个同学,薪水为何如此不同?
——只有结果才能获得高薪!
小张、小李、小王不仅是中学同班同学,而且是大学同班同学,更是同一天进入了同一家公司。但是他们的薪水却大不相同:小张的月薪是5000元、小李月薪3500元、小王月薪1500元。
有一天,他们的中学老师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的薪水的差距之后,老师就去问总经理:“在学校,他们的成绩都差不多呀,为什么毕业一年就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总经理听完老师的话,笑着对老师说:“在学校他们是学习书本知识,但在公司里,却是要行动,要结果。公司与学校的要求不同,员工表现也与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同,薪水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师疑惑不解地皱着眉头,总经理对老师说:“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总经理把这三个人同时找来,然后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船。船上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一小时后,他们三人都回来了。小王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的忙,明天给我结果。我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接着,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给了总经理。轮到小张的时候,他首先重复报告了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并且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了下来。然后表明,他已向总经理助理了解到总经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于是,他在回程中,又打电话向另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的品质、价格等。此时,总经理会心一笑,老师恍然大悟。
在上面的故事中,小张显然是现在众多公司喜欢的员工类型。因为他不仅是去做任务,也就是老板“吩咐”他做的事,而且更懂得老板和公司需要的是结果,只有结果才有价值,结果才是公司和老板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一个人是否获得高薪,惟一标准是你能否为企业创造好的结果!
为什么只有结果才能获得高薪,改变命运呢?这是由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本质决定。
企业是一个商业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个商业交换关系。什么叫商业关系?举个例子,你要快递公司送一封信,大致是10元钱,无论刮风下雨,都是10元,甚至是下大雪,交通极其困难,也是10元钱。
如果是送信的员工碰到天气很差,信没有送到,你会不会给快递公司付钱?不会,为什么?因为10元钱交换的是你把信送到的结果,价格是你自己定的,所以信送到,就付钱,信送不到,无论你的员工有多少苦劳,我们都不会付钱!
这就是赤裸裸的商业关系,商业关系的本质就是一种结果,或者叫利益交换关系,或者叫买卖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买卖关系,企业付你工资或薪酬,你提供相应的结果。
请记住,企业购买的是结果,也就是劳动的结果,而不是劳动。劳动是不值钱的,只有劳动的结果才值钱。也就是说,功劳是价值,劳苦却不是价值。
为什么企业要这样?因为只有每个人提供的是结果,企业才有钱赚,才能够生存。但现在,我们不少员工却把上班当成结果,以为只要上班就可以领工资,这种观念大大扭曲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我们是不可以用上班来交换工资的,上班的结果才可以交换工资。这就像睡觉一样,睡觉没有价值,睡着才有价值,睡觉但睡不着叫什么?叫失眠。失眠不仅没有价值,而且还是一种病。
如果我们工作的时候,是完成任务,而不是追求结果,那么就是在睡觉,却没有睡着,处于睡眠状态。
当上级布置给我们一个工作时,很多人只对工作本身负责,即:我只要去做这项工作就可以了。比如老总要开会,让助理通知所有人员来开会。于是助理就立即拿起电话给每一个部门打电话,并逐一通知。但是到开会时间时,却还有几位没有到。于是老总就问助理:“怎么还有几位没有到呢?”助理回答说:“我已经通知他们了,他们自己没来也没办法。”
这就叫做任务,打电话通知是任务,人到才是结果。
那什么叫结果呢?结果就是一种可以量化、有价值的、是客户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老总的结果就是每一个部门的员工都来参加会议,打电话通知不是结果,只是任务,结果是他们在开会时能到会议室。这才是结果,因为只有所有人员都来到会议室,老总才能举行会议,这就是老板要的结果。
结果第一标准:结果必须可量化结果与任务首先的区别是结果是可以量化的,而任务却是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如买车票,从任务的角度来看,我的任务就是去买车票,这就是一件事,一个任务。而从结果的角度来看,买票不可以量化,买到了票,买了多少张票才是可量化的,这才是结果。这是结果的第一标准,即:可量化。任何不可量化,不可描述的都不是结果。
结果第二标准:结果必须有价值结果的第二标准是必须要有价值。什么叫有价值呢?就是要有用,能给客户来来好处,而且是客户想要的。比如买票,可能你买到了票,但是这张票是不是客户所需要的?票的价格是否客户所接受的等,这就价值的体现,即结果必须满足客户价值,没有价值的不算结果,结果必须有价值,必须是客户需要的。
结果第三标准:结果必须可以交换结果最大的特点是可交换!什么叫可交换?就是客户愿意用钱来交换,愿意付钱给你的才是结果。客户不愿意付钱的,或者不能进行商业交换的都不是结果。比如你买衣服,只有当你掏钱出来买下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对你来说才是你要的结果,因为你愿意跟它进行交换,愿意付钱来买它。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中抱怨社会不公、抱怨企业不惜人才、甚至哀叹生不逢时,而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无论你如何抱怨都不会改变你现状,而唯一能够改变的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提供结果,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根本出路
“许霆案”谁之过?――总裁周围,有多少程序错误的ATM机?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 首席顾问姜汝祥好人为什么变坏? ——纽约地铁杀人案。在美国纽约曾经发生过一个震惊一时的“戈茨杀人案”。一天,身材修长、穿着得体的戈茨乘坐地铁。他是一个工程师,经常坐地铁上班,正好碰到了四个人在对乘员进行抢劫。令人吃惊的是,平常温文而雅的戈茨突然掏出枪,对抢劫犯连开四枪后向警察自首。事后,戈茨曾这样痛苦陈述当时的状态:“在那样的环境下,我的思维,甚至记忆都不正常了。你就像受了刺激。我当时的反应就像一只被堵住的老鼠,唯一想做的,就是企图反击”!是什么让戈茨变得如此残暴?新上任的纽约警察局长布拉顿认为,是纽约恶劣的地铁环境!他认为,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坏人变好;一个坏的环境,可以让好人变坏。于是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干净了,最后街道也整洁了,整个社区也变得干净了!当这一切改变之后,令人吃惊的是,地铁的犯罪率急剧下降。纽约成为全美国治理最出色、最安全的都市之一。
第三篇:某四层教学楼毕业设计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本科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 某高校教学楼设计(A区边框架设计)学 院 工 学 院
专 业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毕业届别 2007届 姓 名 叶 有 飞
指导教师 刘 丽 霞
职 称 讲 师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〇七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篇 毕业设计任务书 1 中英文摘要 4 第二篇 建筑设计 5
第一章 概述 6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7
第三章平面设计 8
第四章 立剖面设计 10
第五章 建筑构造设计 11 第三篇 结构设计 13
第一章 楼盖设计 14
第二章 楼梯设计 20
第三章 框架结构计算 27
第1节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7
第2节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39
第3节 内力组合 54
第4节 框架配筋计算 65 致谢 75 参考文献 76
第一篇 设计任务书 甘肃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学生姓名 _ 叶 有 飞_ 一.设计题目:某高校教学楼设计(A区边框架设计)二.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风荷载:主导风向为冬季北偏东风 夏季东南风;基本风压
雪荷载:雪荷载标准值
2.该地区为地震区 需考虑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为8度第二组
3.工程地质资料
该工程地质条件为:场区地势平坦 填土层约0.5m 以下为一般粘土
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场地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下水位:-10m
4.屋面及楼面做法(见相关图集)三.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教学楼建筑设计
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平面组合 立面效果及剖面细部构造 造型美观大方 色彩搭配得当
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开间及进深、楼梯间大小、层高 合理配置教室
考虑卫生间的细部要求
完成并提交的成果主要有:
1.绘制各层平面图及屋顶图平面图 2.立面图 3.剖面图 4.楼梯详图 5.单元放大图
第二部分:教学楼结构设计
进行梁柱计算应有正确的计算简图 选择合理的截面尺寸 满足抗震要求 依据梁、柱截面
通过计算确定梁、柱内力组合
依据梁、柱内力组合确定梁、柱截面的配筋 并且满足构造要求
完成并提交的成果主要有
1.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3.框架纵横向侧移计算
4.框架在水平及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5.内力组合及截面计算
6.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图、框架配筋图、截面配筋图 四.毕业设计完成项目: 1.中英文摘要 2.设计总说明
3.教学楼建筑设计 4.教学楼结构设计
任务书发放时间:2006.3.1
毕业设计完成期限:2006.3.1-2006.6.10
指导教师: 刘丽霞
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 戚乐磊
某高校教学楼设计(A区边框架设计)叶有飞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03农建班 730070)
摘要:某高校教学楼设计 建筑面积约为7500m2 整体五层 局部六层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平面呈L型布置 造型美观大方 色彩搭配得当
本设计分为建筑和结构两大部分
建筑部分由设计总说明及建筑施工图组成;建筑设计确定:纵向柱距5.1m 横向6.9m 走廊3m 竖向层高3.3m 一层4.4m 结构部分以计算为主
包括楼盖设计、楼梯设计、框架设计及结构施工图设计等几部分;主要方法有底部剪力法、反弯点法、弯矩二次分配法等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抗震验算;截面设计
A 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 Design(the A Area Frame Design)Ye You-fei(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 730070)Abstract: The area of this 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 is approximately 7500m2.It is a five-floor construction in the whole some part is six.Use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portal frame co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 plane assumes the L arrangement the modeling appearance is elegant color matching is appropriate.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determined that the distance of longitudinal column is 5.1m while transverse column is 6.9m and corridor is 3m;vertical height of floor is 3.3m as for the first floor this height is 4.4m.This design divid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structure two major parts the construction part is composed of the design general rule and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The structure part is primarily calculations including ceiling design staircase design frame design and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and so on several parts.The main method is the bottom shearing force law the point of inflection law the curved distance two methods of distribution and so on.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Structure design;Anti-quake checking calculation;Cross section design
第二篇 建筑设计 第一章 概述
各类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重要性和使用性质
确定建筑物在使用要求、使用材料、设备条件等方面的质量标准 并且相应确定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等级
本设计为某高校教学楼(A区、B区)设计 属于非生产性公共建筑 在设计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它的功能、美观、总体规划、经济效果以及技术措施等建筑设计的要求 本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一 建筑设计的内容
房屋的设计
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等几部分 它们之间既有分工 又相互密切配合
由于建筑设计是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 因此它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结构、设备等工种的要求 以及这些工种的相互联系和制约
某高校教学楼(A区、B区)设计中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立剖面设计、建筑构造设计等几部分
二 建筑设计的过程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本设计为某高校教学楼(A区、B区)设计属于小型工程 则在建筑设计工程中只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
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设计前的准备阶段
包括:熟悉设计任务书、收集必要的设计资料、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及学习有关政策规范等 初步设计阶段
这是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 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 施工图设计阶段
属于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
在本设计中此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全部工程尺寸和用料 绘制建筑、结构与全部施工图纸 编制工程说明书和结构计算书等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本工程为教学楼 位于兰州市某高校校园内 主体五层 局部六层 总建筑面积为
一 设计依据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 某高校校区总体规划图 二 场地概况
场区地势平坦 填土层约为 以下为一般粘土
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场地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下水位:
本工程中场地原为学校绿地
三 总平面布置
根据场地概况
本工程平面采用L型布置 主体采用南北走向
为了满足采光、通风等条件 以及充分利用规划用地 局部采用东西走向 南面为该工程的正面 前为校内主要通道路线 面对学生公寓和家属区
有利于满足交通流畅要求;北面为办公用地;西面是图书馆、实验楼、校医院等;东面是体育用地
教学楼四周环绕马路 位居学校中心地带
如此布置能够满足消防等要求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冬季北偏东风 夏季东南风
设计为南北及东西走向 通风效果也属最佳
四 总平面布置图
详见建筑施工图02 比例采用1:500
第三章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是建筑在水平方向房间各部分的组合关系 本设计中
考虑各房间的使用要求以及合理性布置 综合建筑物框架结构的特点 初步确定柱网的布置
一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本设计中使用部分即为教室 在平面设计中
每一个教室即为一个基本单元 其形状采用矩形
面积为(其中大教室面积为)每个教室前后各设一道门 宽度均为
教室采光形式采用天然采光以及满足视听方面的要求下进行合理设计 使用部分还包括教师休息室、办公室以及卫生间 在首层中
设男女卫生间各两个 水房两个
面积为A区、B区;教师休息室一个 面积为;二~五层中 每层多设一间办公室 面积为
二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是人流通行和集散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部分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交通路线简捷、明快、联系方便;
○2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3满足一定的采光和通风要求;
○4力求节省交通面积 同时应考虑空间处理等问题
结合本建筑的具体要求 设置以下交通联系部分:
走廊--水平交通
本设计中 走廊采用内廊式
在建筑物中沿长向布置 其宽度为
这样可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和防火疏散规定 考虑到内廊较长 利用自然光条件有限 所以结合灯光照明 楼梯--垂直交通
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楼梯宽度和休息平台的宽度 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 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
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 楼梯的位置应布置均匀 导向明确 显明易找
楼梯应靠外墙设置 以便直接采光
在满足人流安全疏散要求的条件下 人至楼梯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 则在本设计中设三部楼梯 一部设在门厅正对面 属于主要楼梯
另外两部分别设在北侧和东侧端头部分
楼梯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由及层高等因素确定;
○2楼梯间进深 开间 层高
设为11跑双跑楼梯;
○3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该小于梯段的宽度 则平台深度设为 梯段宽度设为;
○4梯段下净高和平台梁下净高设为 满足要求
三 建筑施工图
平面的组合形式及楼梯详见建筑施工图03 04 05 06
第四章 立剖面设计 一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是表示房屋四周的外部形象
是在满足房屋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前提下 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 紧密结合平面、剖面的内部空间下进行的
本设计中
外立面上采用大面积的铝合金门窗 充分显示框架结构的特点 外墙面采用水刷石 建筑物室内外地坪差为 设三个的台阶
在正立面门厅处设雨蓬 设两根圆形承重柱 采用大理石挂面
二 剖面设计
建筑剖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 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 建筑物的层数 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以及在建筑物剖面中的结构和构造关系等 层数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城市规划要求 建筑物的功能
进而确定建筑物主体为五层 局部六层
局部突出层设为楼梯间 层高的确定
根据使用要求、采光、通风、感观和模数 确定层高为
满足教室的使用要求
而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降低层高可降低建筑物的造价 故应控制层高
三 建筑施工图
立面详见建筑施工图07 08 09 10 11
第五章 建筑构造设计 一 墙体
墙体的厚度应满足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防火隔热等方面的要求 结合设计资料 取外墙为 内墙为
墙体采用灰砂砖填充
二 楼层
楼层地面由面层、结构层、抹灰层组成 考虑楼面荷载及板的跨度 除卫生间板厚取外 其余板厚取
面层为了保护结构层免受磨损和腐蚀 为室内提供美好的外观 并给人舒适的感觉 同时应注意防滑
楼层具体做法见图2-1所示
图2-1 楼板剖面 三 屋面结构
该屋面上设女儿墙 且为上人屋面
屋面的具体做法见图2-2所示
图2-2 屋面结构 四 屋面排水
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 即屋面雨水顺坡流入雨水管 再入散水流入排沟
屋面排水详见建筑施工图12
五 变形缝
变形缝有三种
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伸缩缝
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 并在两个部分之间留出适当的缝隙
以保证伸缩缝两侧的建筑构件能在水平方向上自由伸缩 缝宽一般在 沉降缝
沉降缝主要应在满足建筑物各部分垂直方向的自由沉降变形 故应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 本工程地基为一般地基 建筑高度为
故沉降缝宽度应取 防震缝
该地区为地震区 设防烈度为8度第二组 按照规范 防震缝一般取 变形缝设计
在设计时 缝宽以防震缝为主 构造以沉降缝为主
为了简单且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使三缝合一 取变形缝宽度为
第三篇 结构设计
第一章 楼盖设计
一 确定计算简图及分区
本设计为某高校教学楼(A区、B区)设计中A区楼盖设计 为了便于计算此处选标准层楼盖进行设计计算 计算简图见图3-1所示
图3-1计算简图及区格网分区
由计算简图可知:Ⅰ
Ⅱ
由此可知
该标准层现浇楼盖为双向板肋形楼盖 其区格网分区见图3-1所示
二 设计资料
板厚选用120mm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15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混凝土为
钢筋为HPB235级 恒荷载分项系数1.2 活荷载分项系数1.3 三 荷载计算 mm厚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 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恒荷载标准值
表3-1 弯矩计算()
区格 A B
计算简图
跨内
支座 计算简图
续表3-1 弯矩计算()
区格 C D
计算简图
跨内
支座 计算简图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四 按弹性理论计算
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 按恒载满布及活载棋盘式布置计算 取荷载:
在作用下
各内支座均可视作固定
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的作用下 各区格板内四边均可视为简支 跨内最大正弯矩则在板的中心点处 计算时
可近似取二者之和作为跨内最大正弯矩值
在求各中间支座最大弯矩时
按恒载及活荷载均满布各区格板计算 取荷载
进行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及计算结果见表3-1所示
由表3-1可见
板间部分支座弯矩是不平衡的 实际应用时
可近似取相邻两区格板支座的平均值 即:
A-B支座: B-D支座: C-D支座:
而A-A支座、A-C支座、B-B支座弯矩是平衡的 实际应用时 可直接按相邻两区格板支座弯矩值计算
五 配筋计算
各跨中
支座弯矩都已求得
考虑A区格板四周与梁整体连接 乘以折减系数0.8 即近似按算出相应钢筋截面面积 取跨中及支座截面: 具体计算见表3-2所示
六 阳台板计算 阳台板宽度为
故按照悬挑板进行设计 取板宽为计算单元 板厚度取
荷载计算:
mm厚水泥砂浆面层 板自重 15 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弯矩计算:
配筋计算:
钢筋选配 实际配筋面积 副筋选配
支座:
配筋计算:
钢筋选配 实际配筋面积
支座;
配筋计算:
钢筋选配 实际配筋面积
表3-2 双向板配筋计算 截面
()
选配钢筋 实配面积
跨
中 A区格 方向 方向
0.8×3.20 0.8×1.72 100 90 128 76.8 φ8@200 φ8@200 251 251
B区格 方向 方向 8.29 5.31 100 90 416 296 φ8@120 φ8/10@200 419 322 C区格 方向 方向 3.26 1.66 100 90 163 92 φ8@200 φ8@200 251 251
D区格 方向 方向 9.70 6.87 100 90 486 383 φ10@160 φ10@200 493 393 支座 A-B 7.71 100 386 φ10@200 393 A-C 3.59 100 180 φ8@200 251 A-A 0.8×3.59 100 143 φ8@200 251 B-D 15.50 100 777 φ10@100 785 B-B 13.73 100 689 φ12@160 707 C-D 9.50 100 476 φ10/12@200 479
七 板配筋图
详见结构施工图15
第二章 楼梯设计 一 设计资料
某高校教学楼(A区)楼梯设计平面布置如图3-2所示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 教学楼楼梯的活荷载标准值为 采用的混凝土
钢筋为HPB235级()和HRB335级()
板面做法:水磨石面层 自重标准值 板底混合砂浆20mm厚 自重标准值
图3-2平面布置图 二 楼梯类型判断
故采用板式楼梯进行设计
三 计算单元选用
取1m的梯段宽为一个计算单元
四 计算简图 如图3-2所示
取两者较小值为 五 计算尺寸确定 1 斜板
故斜板厚度取踏步尺寸确定
根据建筑性质
本设计为教学楼公共建筑 及构造要求
可以确定踏步尺寸为 如图3-3所示
平台梁尺寸
根据规范
平台梁为 图3-3楼梯踏步尺寸平台板
平台板厚度取
六 楼梯斜板计算荷载计算
水磨石面层
结构层
斜板自重
板底抹灰
恒载标准值 恒载设计值 活载标准值
活载设计值 2 内力计算
配筋计算
斜板厚 则
钢筋选取 实际配筋
构造要求
1)梯段板中按构造要求配分布钢筋
2)副钢筋选配
七 休息平台板计算平台板荷载
水磨石面层
结构层
抹灰层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内力计算
配筋计算
平台板厚 按单向板设计 板宽
钢筋选配 实际配筋
八 休息平台梁计算平台梁荷载
梯段板传来
平台梁传来
平台梁自重
梁侧抹灰
合计 2 内力计算 1.取计算跨度:
弯矩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 3 配筋计算 1)截面尺寸验算
满足要求 2)纵向受力钢筋计算
倒L形截面近似按矩形截面计算
钢筋选配218+120 实际配筋面积
构造要求验算: 满足要求 3)箍筋计算
不能简化计算 按计算配制箍筋
验算最小配筋率:
故按最小配筋率选配箍筋
由构造要求得: 可选用双肢
故箍筋可选用
则 既可选
故选用双肢箍筋为
4)架立钢筋选配
按构造要求 故架立钢筋选配214
九 楼层处平台板设计 1 板厚
取 按板宽计算
荷载与休息平台板荷载相同 既
截面设计
计算跨度 :
弯矩设计值 :
平台板有效高度:
钢筋选配 实际配筋面积
十 楼层处平台梁设计
平台梁截面尺寸:荷载计算
梯段板传来
平台梁传来
平台梁自重
梁侧抹灰
合计截面设计
取计算跨度:
弯矩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配筋计算 1)截面尺寸验算
满足要求 2)纵向受力钢筋计算
倒L形截面
近似按矩形截面计算
钢筋选配218+114 实际配筋面积
构造要求验算: 满足要求 3)确定是否按简化计算配制箍筋
故可以简化计算 按最小配筋率配制箍筋
按构造要求: 取双肢
取
箍筋最大间距 4)计算最小配筋率及选配箍筋
由得
故箍筋选双肢
十一 楼梯承重柱设计
为了使楼梯荷载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传递给框架结构 在休息平台梁处设两根构造柱
截面尺寸:
受力钢筋选配412 面积为
箍筋选配双肢
十二 楼梯设计配筋图
详见结构施工图16
第三章 框架结构计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结构体系
墙体只起围护和隔断作用
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
广泛用于多层厂房、商店、办公楼、医院、教学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由于梁、柱截面有限 侧向刚度小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大 属于柔性结构
本工程为抗震地区五层建筑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水平地震作用、竖向荷载作用、内力组合及配筋等几部分
第1节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虽然地震作用来自任意方向 但在抗震设计时
一般只需且必须对结构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进行抗震计算 在本设计中
仅就横向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计算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底部剪力法、D值法等 设计资料
混凝土:采用
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 其余采用热轧钢筋
墙体:采用灰砂砖 其尺寸为 重度
窗:铝合金窗 重度
门:木门 重度 梁、柱尺寸的初步确定 1)框架横梁截面尺寸
框架横梁截面高度 截面宽度 本结构中 取
则框架横梁的截面尺寸为
2)框架柱截面尺寸
本设计为教学楼 可以假定柱截面尺寸为 计算简图确定
框架柱编号及其截面尺寸如图3-4所示 为了简化施工
各柱截面从底层到顶层不改变
现以○14轴线框架进行计算 框架计算单元如图3-4所示 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 框架梁与柱连接
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
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 室内外高差为
基础顶面至室外地坪通常取 故基顶标高至的距离定为 二层楼面标高为 故底层柱高为
其余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 故均为
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3-5所示
图3-4 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3-5 计算简图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荷载计算
A.恒载标准值计算 ○1屋面
找平层: 15mm厚水泥砂浆 防水层(刚性):40mm 厚细石混凝土防水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石子 找平层: 15mm厚水泥砂浆 找坡层: 40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找平保温层: 80mm厚矿渣水泥 结构层: 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抹灰层: 15mm混合砂浆
合 计: ○2标准层
面 层: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结构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抹灰层:15mm混合砂浆
合 计: ○3梁自重
自 重: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合 计: ○4柱自重
自 重: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合 计: ○5外纵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 铝合金窗: 水刷石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 计: 底层
纵墙:
铝合金窗: 水刷石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 计: ○6内纵墙自重
纵墙:
铝合金窗: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 计: ○7内隔墙自重
内隔墙: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 计: ○8女儿墙自重
女儿墙: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 计: ○9楼顶间自重
屋 面: 墙 体: B.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1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由《荷载规范》查得:
上人屋面: 楼面: ○2雪荷载标准值
屋面活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 两者中取较大值
2)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0.5×雪荷载标准值
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其中结构和构配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高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的一半)的结构及构配件的自重
○1屋面处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
女儿墙和楼顶间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屋面板结构自重值及构造层自重标准值:
顶层的墙重:
○2其余各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3底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4屋顶雪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5楼面板活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6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屋面处;屋面处结构和构件自重雪荷载标准值
(设计值为)
楼面处:楼面处结构和构件自重活荷载标准值
(设计值为)
底层处: 底层处结构和构件自重活荷载标准值
(设计值为)
故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图3-6所示 框架梁、柱刚度计算 1)框架梁的线刚度计算
本设计中楼面的做法为现浇式 对于边框架梁取 边跨梁: 中跨梁:
图3-6 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 2)框架柱线刚度计算 ○A轴~○D轴底层柱: ○A轴~○D轴其余各柱: 3)框架梁、柱相对线刚度计算 令
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3-5所示 作为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
4)柱侧移刚度的计算
各层每一根柱的D值见表3-3和表3-4;各层柱的总D值见表3-5和表3-6
表3-3 横向2~5层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A轴和○D轴柱 0.57 0.222 22408 ○B轴和○C轴柱 1.88 0.485 48954
表3-4 横向底层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A轴和○D轴柱 0.76 0.457 19460 ○B轴和○C轴柱 2.51 0.667 28403
表3-5 横向2~5层总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数量
○A轴和○D轴柱 22408 20 448160 ○B轴和○C轴柱 48954 20 979080
表3-6 横向底层总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数量
○A轴和○D轴柱 19460 20 389200 ○B轴和○C轴柱 28403 20 568060
表3-7假想顶点位移计算结果 层号9635.48 9635.48 1427240 0.0068 0.1091 4 8513.58 18149.06 1427240 0.0127 0.1023 3 8513.58 26662.64 1427240 0.0187 0.0896 2 8513.58 35176.22 1427240 0.0246 0.0709 1 9202.97 44379.19 957260 0.0463 0.0463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
用假想顶点位移计算结构的基本周期 结果见表3-7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结构墙影响折减系数 则结构的基本周期为: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由于该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第二组 场地土为Ⅰ类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查得:
由于 故
则不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 即取
图3-7 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如图3-7所示 对于多质点体系
结构底部总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的计算过程见表3-8
表3-8 和的计算 层号(kN)(m)
(kN)(kN)(m)5 9635.48 17.6 169584.4 490779.3 1863.95 1863.95 1427240 0.00131 4 8513.58 14.3 121744.2 490779.3 1338.12 3202.07 1427240 0.00224 3 8513.58 11.0 93649.4 490779.3 1029.33 4231.40 1427240 0.00296 2 8513.58 7.7 65554.6 490779.3 720.53 4951.93 1427240 0.00347 1 9202.97 4.4 40493.1 490779.3 445.07 5397.00 957260 0.00564
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层高之比: 满足位移要求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采用D值法 计算过程和结果见表3-11和表3-12 其中
反弯点相对高度y值已在表3-9和表3-10中求得
公式: ; ;
表3-9 ○A轴和○D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计算 层号
3.3 0.57 0.29 0 0 0 0.29 0.96 4 3.3 0.57 0.35 0 0 0 0.35 1.16 3 3.3 0.57 0.44 0 0 0 0.44 1.45 2 3.3 0.57 0.50 0 0-0.0325 0.47 1.55 1 4.4 0.76 0.67 0-0.0125 0 0.66 2.90
表3-10 ○B轴和○C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计算 层号
3.3 1.88 0.39 0 0 0 0.39 1.29 4 3.3 1.88 0.44 0 0 0 0.44 1.45 3 3.3 1.88 0.49 0 0 0 0.49 1.62 2 3.3 1.88 0.50 0 0 0 0.50 1.65 1 4.4 2.51 0.56 0 0 0 0.56 2.46
表3-11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A轴和○D轴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的计算 层号
1863.95 1427240 22408 0.016 29.82 0.29 69.87 28.54 4 3202.07 1427240 22408 0.016 51.23 0.35 109.89 59.17 3 4231.40 1427240 22408 0.016 67.70 0.44 125.11 98.30 2 4951.93 1427240 22408 0.016 79.23 0.47 138.57 122.89 1 5397.00 957260 19460 0.020 107.94 0.66 161.48 313.46
表3-12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B轴和○C轴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的计算 层号
1863.95 1427240 48954 0.034 63.37 0.39 127.56 81.56 4 3202.07 1427240 48954 0.034 108.87 0.44 201.19 158.08 3 4231.40 1427240 48954 0.034 143.87 0.49 242.13 232.64 2 4951.93 1427240 48954 0.034 168.37 0.50 277.81 277.81 1 5397.00 957260 28403 0.030 161.91 0.56 313.46 398.95
框架梁端弯矩和梁剪力以及柱轴力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见表3-13
公式 梁端弯矩:
梁 剪 力:
柱 轴 力: 表3-1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以受压为正)标准值计算 层号
AB跨(或DC跨)BC跨 柱轴力
(kN·m)
(kN·m)(m)(kN)
(kN·m)
(kN·m)(m)(kN)A柱 N(kN)B柱 N(kN)5 69.87 38.65 6.9 15.73 88.91 88.91 3.0 59.27-15.73-43.54 4 138.43 85.67 6.9 32.48 197.08 197.08 3.0 131.38-48.21-142.44 3 184.28 121.26 6.9 44.28 278.95 278.95 3.0 185.97-92.49-284.13 2 236.87 154.67 6.9 56.74 355.78 355.78 3.0 237.19-149.23-464.58 1 284.37 179.15 6.9 67.18 412.12 412.12 3.0 274.75-216.41-672.15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图见图3-8 图3-9 图3-10
图3-8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M图(kN·m)
图3-9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V图(kN)
图3-10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N图(kN)
第2节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主要是指建筑物本身的自重、一些活荷载及雪荷载等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弯矩二次分配法等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 1)○A轴~○B轴间框架梁 楼梯传给梁的荷载:
图3-11 板传荷载示意图 图3-12 各层梁上作用的荷载
确定楼梯传递给梁的荷载时 要考虑楼梯的承重方式
一般分为墙承重和柱承重两种 本设计中采用柱承重 楼梯内受力梁总共有四根 其中两根包于纵墙内
另为两根介于平台板和梯段板之间 均称为平台梁
通过平台梁将楼梯荷载传递给与之相邻的梁上
休息处平台梁传荷载:
楼层处平台梁传荷载: 屋面板和女儿墙传给梁的荷载:
确定板传给梁的荷载时 要一个区格板一个区格板的考虑 本设计中均为双向板 沿四角点作线
将区格板分为四个小块
每小块板上的荷载传递给与之相邻的梁
本结构中所选框架的屋面荷载传递示意图见图3-11和图3-12所示
恒载:
活载:
○A轴~○B轴间框架梁的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 :均布荷载=梁自重+墙自重
集中荷载=休息平台梁传荷载
集中荷载=楼层平台梁传荷载
(注:楼面梁中恒载中已含活载)2)○B轴~○C轴间框架梁
楼面板和女儿墙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活载:
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活载:
○B轴~○C轴间框架梁的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活载=板传荷载 3)○C轴~○D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和女儿墙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活载:
楼面板和墙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活载:
○C轴~○D轴间框架梁的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活载=板传荷载= 4)○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楼梯传荷载 = 标准层柱活载=楼梯传荷载=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 5)○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楼梯传荷载 = 标准层柱活载=楼梯传荷载+楼梯传活载
= 6)○C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内纵墙自重= 7)○D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基础顶面恒载=墙自重=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总图如图3-13所示(图中数值均为标准值)由于○A、○D二轴线的纵梁线分别与该二轴柱的外边线齐平故此二轴上的竖向荷载与柱轴线偏心 各偏 同时
为了达到美观和使用方便的要求 教学楼走廊内没有突出柱
则○B、○C二轴上竖向荷载与柱轴线也偏心 各偏
图3-13 竖向受荷总图 2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1)作用于屋面处均布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恒载:
活载:
2)作用于楼面处均布及集中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恒载:
活载:
3)由荷载代表值在屋面处引起的固端弯矩
恒载:
活载:
4)由荷载代表值在楼面处引起的固端弯矩
恒载:
活载:
5)分配系数的计算
表3-14 分配系数的计算 层号
相对线刚度 分配系数
A轴(D轴)B轴(C轴)A轴(D轴)B轴(C轴)
上柱 下柱 右梁 上柱 下柱 左梁 右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上柱 下柱 左梁 右梁 顶层1.0 0.57 1.310.35 0.20 0.45 标准层 1.0 1.0 0.57 1.0 1.0 0.57 1.31 0.39 0.39 0.22 0.26 0.26 0.15 0.33 底层 1.0 0.75 0.57 1.0 0.75 0.57 1.31 0.43 0.32 0.25 0.28 0.21 0.16 0.35
6)弯矩二次分配、梁端剪力及柱轴力的计算
用弯矩分配法求解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弯矩 首先将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将梁的固端弯矩填写在框架相应的位置 然后将节点放松
把各节点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
假定远端固定进行传递(不向滑动端传递);右(左)梁分配弯矩向左(右)梁传递;上(下)柱分配弯矩向下(上)柱传递 实际上
弯矩二次分配法
只将不平衡弯矩分配两次 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
计算过程及结果见图3-
14、图3-15 表3-15~表3-27 弯矩图见图3-16和图3-17
图3-14 恒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弯矩的二次分配
图3-15 活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弯矩的二次分配
图3-16 竖向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括号内为调幅值)
图3-17 竖向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括号内为调幅值)
表3-15 竖向恒载作用下AB跨梁端剪力的计算 层 号
均布 A端 B端30.35-2.77 101.94 107.48 4 25.55 86.23 70.87 6.9 88.15 64.61-92.4 1.91 154.67-6.16 3 25.25 86.23 70.87 6.9 88.15 64.61-92.4 2.06 154.82-6.31 2 25.25 86.23 70.87 6.9 88.15 64.61-92.4 1.98 154.74-6.22 1 25.25 86.23 70.87 6.9 88.15 64.61-92.4 3.41 156.17-7.65
表3-16 竖向恒载作用下BC跨梁端剪力的计算 层号
19.18 3 28.77 1.23 30.00 27.54 4 9.70 3 14.55-9.05 5.50 23.60 3 9.70 3 14.55-8.15 6.40 22.70 2 9.70 3 14.55-8.08 6.47 22.63 1 9.70 3 14.55-9.63 4.92 24.18
表3-17 竖向恒载作用下CD跨梁端剪力的计算 层号
30.35 6.9 104.70-3.12 101.58 107.82 4 35.53 6.9 122.58-0.34 122.24 122.92 3 35.53 6.9 122.58-0.66 121.92 123.24 2 35.53 6.9 122.58
第四篇:四层六步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四层六步教学法
高二历史
王琳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只有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结合学习其他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学校校情的教学模式----四层六步教学法。改革创新各科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实践证明,四层六步教学法是有利于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成才教育理论一起构成扎鲁特一中特色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理解四层六步教学法的内涵
四层是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第一个层面,即“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人人都需要被认可、肯定和表扬,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只是指望学生凭着自己原有的基础,坚持学好每一节课、克服每一个困难,那后果可想而知。因为我们都清楚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怎样产生和保持的。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只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一个基础,如何用好这个基础,并将其保持下去、不断增强才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而及时的反馈、展示和鼓励才是让学生继续走下去的最好方法!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
第二个层面,即“尝试成功,体验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教了一些3-5岁的幼儿识字,第一天,有几个幼儿学得特别快,很快就把老师教的字记住了,第二天,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头一天就取得成功的孩子,非常愿意学习,而头一天失败的幼儿则不那么用心,再过几天,这些屡次失败的孩子开始讨厌学习活动了。由此可见,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学生尽早体验成功,首先应从简单事例中帮助学生获取“自己是有能力”的体验,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学生稍有进步时及时肯定,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其次,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获得“我一定行”的体验,因为学生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会倾注其全部的注意力和聪明才智,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扩大。
第三个层面,即“激活思维,释放潜能”:传统课堂一味地讲授灌输,一言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雷同着,学生成了局外人,听天书。学生不入门,跟不上,昏昏欲睡,其根源就是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情绪,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本课知识内容结合预习提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由学生来完成,也可以由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来完成,学生处理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引导,启发学生来完成。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四个层面,即“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确保学生心理的适应度,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步是备讲辅批考思六环节。
“备”包括备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学法、备练习、备流程、备情感、备心理。讲要“围绕学生,创设情境,师生合作,变讲为导”。辅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批要“提炼问题,落实整改”。考要“找准问题,改进提高”。思要“瞻前顾后,不断完善”。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层六步教学法
有人说“三分决策,七分执行”,执行力直接考量着教师的素质、态度、行为和能力。再好的理论,在工作中没有落实一切等于零;再好的教学模式,如果停留在喊口号,走形式,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肯定“只开花,不结果”。所以在理解四层六步教学法内涵、认识四层六步教学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之后,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着眼于“责”,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
第二要持之以恒。学校制定规章制度、学校提出的先进的理念,都需要长期坚持、落实,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按照四层六步教学法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总之,四层六步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与我校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中人特别是学校领导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作为一中人,作为一名老教师要这珍惜这一理论成果,珍惜我们的工作环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为扎鲁特一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努力拼搏!
第五篇:四层货运电梯PLC控制程序
PLC
专
周题目:四层货运电梯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级:
姓名:何家斌
学号:
实
习PLC控制程序
10213
实习题目:四层货运电梯PLC控制程序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该程序的调试,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掌握一般性复杂程序的编程、调试。熟练掌握PLC程序的编制方法。
二、实习内容
本题目主要从控制原理上解决电梯控制的基本要求,要求设计并调试满足如下要求的梯形图程序:
1.电梯运行到位后具有手动和自动关门功能;自动关门指按上升或下降键之后,电梯上升之前,能自动关门到位才上升。
2.自动判别电梯运行方向,并作出电梯正在上行或下降的指示。
3.指示召唤信号,楼层到达指示。4.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自动工作。三:I/O点分配
输
入 I
输
出O
开门按钮:X0(点动)
开门接触器:Y0
关门按钮:X1(点动)
关门接触器:Y1
开门到位开关:X2
上行接触器:Y2
关门到位开关:X3
上行指示灯:Y3
一层接近开关:X4
下行接触器:Y4
二层接近开关:X5
下行指示灯:Y5
三层接近开关:X6
一层楼层指示:Y6
四层接近开关:X7
二层楼层指示:Y7
一层向上召唤:X10
三层楼层指示:Y10
二层向上召唤:X11
四层楼层指示:Y11
二层向下召唤:X12
一层上召指示:Y12
三层向上召唤:X13
二层上召指示:Y13
三层向下召唤:X14
二层下召指示:Y14
四层向下召唤:X15
三层上召指示:Y15
舱内一层按钮:X16
三层下召指示:Y16
舱内二层按钮:X17
四层下召指示:Y17
舱内三层按钮:X20
舱内三层按钮:X21
舱内四层按钮:X22 四:实验分析
根据本专周实验具体要求和老师的讲解,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合实际生活中电梯运行情况的控制方法,我认为可以把整个程序分为如下部分:电梯在各楼层的指示,电梯上下行及指示 ,各楼层上下召唤指示及舱内楼层选择,电梯停止,开关门。只要将这这些部分程序编写出来,然后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满足实验的要求并顺利完成专周任务。五:各部分程序设计分析 1.电梯在各楼层的指示。
当电梯运行途径该楼层或停在该楼层时会触碰该层接近开关,程序指示电梯此时在该楼层,当电梯运行到其它楼层或停在其它楼层时该层不再指示。故我用起保停的控制方式来设计程序。2.电梯上下行及其指示。当电梯在一楼时,只要上面有召唤信号,无论是上召还是下召,电梯都必须上行; 当电梯在二楼时,如果上下都有召唤时,这时就必须比较那一个信号先被记住,这样电梯才知道先响应哪一个信号,但是必须先满足该层乘客的要求; 当电梯在三楼时,与在第二层的响应情况一样。
当电梯在四楼时无论是上召还是下召,电梯都必须上行。
在判断上下行的时候,必须要先知道电梯当前在哪一层,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出电梯的上下行。
上下行指示灯在上行或者下行时,它都必须一直被点亮,除非到达了四楼或一楼,电梯必须改变方向运行,这时才会被反向点亮。3.各楼层上下召唤指示及舱内楼层选择。
根据电梯的运行方式和要求,在电梯运行的一个周期内,不论是各楼层的召唤信号,还是在轿厢内楼层的选择信号都必须记下来,以便于电梯到达该楼层时做出相应的响应。因为所有的信号都是通过按钮得到的,是一个点动信号,故我用起保停方式,当一个周期运行完成,运行过程中响应了各楼层的上下行召唤、舱内楼层选择的信号之后,这些信号就将不再保持。4.电梯停止。
当有人在电梯外部召唤或有人在电梯内部要出电梯时,电梯响应这些信号后,电梯停在该层,当上下人都完成了之后才能继续运行。5.开关门。
当有人在电梯外部召唤或有人在电梯内部要出电梯时,电梯响应这些信号后,电梯停在该层。电梯停稳后,电梯开门,当开门到位之后,就可以上下人了,同时定时器开始计时,直到关门到位,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自动开关门。在轿厢内可以手动开关门,但手动开关门必须在电梯停稳时才能操作。六.电梯控制程序
七 程序写入PLC及调试。
通过用GX Developer 7.0 软件将程序写入PLC调试运行,通过观察PLC控制箱,结合I/O口分配和箱上按钮对应情况,观察箱上灯亮灭情况,看所设计程序是否有误及实现了电梯的哪些功能。
八.设计心得体会。
起初看到实验题目即要求时,头脑中没有头绪,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题目,I/O口分配及实际生活中的电梯运行方式,讨论了电梯运行情况之间的关系,和设计的基本要求,让我们对该设计有了初步认识。通过在网上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我首先大慨读懂这些程序的设计思路及所实现的功能。在设计中,主动和同学讨论电梯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以大化小,将电梯分为几个板块,通过对这几部分的具体分析,思路就比较清晰了,我通过对程序的实现的功能及调试情况。修改其错误,逐部实现电梯所需功能。经过一周的专周,强化了我的PLC课程学习情况及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虽说设计还是有缺陷,但这个专周,对我来说收获颇丰。一.实习目的-1
二.实习内容-1
三.I/O点分配-1
四.实验分析-1
五.各部分程序设计分析---------------------1-2
1.电梯在各楼层的指示。2.电梯上下行及其指示。
3.各楼层上下召唤指示及舱内楼层选择。4.电梯停止。5.开关门。
六.电梯控制程序---------------------------2-8
七 程序写入PLC及调试------------------------8
八.设计心得体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