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投资性房地产-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2: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 投资性房地产-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 投资性房地产-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

第一篇:03 投资性房地产-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BH

一、存货准则

(一)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1、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以及相关披露,趋同于IAS。

2、新准则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一直以来与制造业在存货购买成本中关于费用的差别。且在指南中给出了一个替代性的处理办理,也就是可以期末在已销产品成本和库存商品之间分摊当期购买费用。

3、新准则允许特殊存货运用借款费用准则。

4、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入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但是不公允的除外,也就是要求按照公允价值确认。

5、新准则明确了劳务也可以是存货的概念,与IAS趋同。

6、新准则没有明确旧准则提及的盘盈存货和接受捐赠存货的入账价值确定办法,推断应为公允价值。盘盈冲减管理费用,盘亏分管理不善和意外情况,管理不善的增加管理费用,意外情况计入营业外支出。

7、新准则明确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处置时必须结转,旧准则没有明确(但是在后来的解答公告二中明确为处置时结转,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除外)。

8、新准则明确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是五五摊销法或一次性摊销。旧准则是说这些方法等都行,也就是分期摊销也是可以的。但是新准则指南明确周转材料可以用分期摊销。

总之,前四项为实质性差异,后四项可不认为是实质性差异。

(二)新存货准则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1、IAS提出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是不同的,最后在披露要求中要求披露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扣减预计销售成本。但是New ASBE要求的一直都是可变现净值。

2、在材料计提跌价准备的问题上,IAS提出按照重置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差异计提,而新准则指南中提出按照最终产品的可变现净值计提,例题也是这样表述的,似乎是与IAS的一个实质性不同。

/ 11

3、IAS在存货准则中提到如果购买价格由于延期付款而导致价格中含有利息的,需要用正常购买价格确认,差异确认为利息。CAS没有提及,可能认为这个不会有重大影响。

4、CAS规定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摊销方法为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周转材料可为分次摊销;IAS未进行规定,按照一般原则,应为根据受益方式确定。

5、低于正常生产能力时的固定间接费用分摊。CAS未涉及;IAS规定为按照正常生产能力分配,也就是不因为产量降低或停产而影响产品的成本,不能分配的部分确认为费用。

(三)旧存货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1、准则内容完善一些,似乎没有本质区别。

二、固定资产准则

(一)新旧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1、新准则修改了三个概念:固定资产确认的标准、净残值的概念、固定资产后续确认的标准。固定资产确认的标准取消了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条,意味着由企业自行确定的自由度更大。

2、净残值的概念重新表述,强调了是资产未来处置时现金净流入的现时价值,例如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新准则:“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旧准则指南:“预计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处置收入扣除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3、固定资产后续确认的标准被修改为与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一致,而不是另外表述。

“取消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旧准则: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 11

新的IAS规定,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与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原则相同,即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也就是说,后续支出如果进行资本化,必须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

4、固定资产的确认中引入了现值概念,包括融资费用和弃置费用。固定资产购买价款中由于延期付款导致价款中实际含有借款费用时,需按照每期付款的现值计价,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期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5、弃置费用是指特殊行业拆除固定资产时需付出的费用,一般金额较大,如核电行业等。弃置费用按照现值计价,同时增加固定资产成本和预计负债,然后每期计算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和“预计负债”。(准则解释中有具体账务处理说明)

旧准则在讲解中有说明,弃置费用在净残值中考虑。

第2、3、4、5点,是根据IAS的新版本修改进行的。

6、增加了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处理。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需要将净残值调整为预计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解释公告一有会计处理的详细说明)

“准则解释:固定资产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开始计提折旧,终止确认时或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时停止计提折旧。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处置组,处置组是指一项交易中作为整体通过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处置的一组资产组,一个资产组或某个资产组中的一部分。如果处置组是一个资产组,并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0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将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分摊至该资产组,或者该处置组是这种资产组中的一项经营,则该处置组应当包括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

“准则解释公告一:《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 11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无形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比照上述原则处理,但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中产生的合同权利。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处置组,处置组是指作为整体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处置的一组资产。”

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能够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7、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各方确认金额作为成本,但是不公允的除外。旧准则未要求公允,只是各方确认的价值。

8、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是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增加期初未分配利润,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是增加营业外收入。

9、准则指南规定固定资产暂估在结算后调整暂估价值的,只是调整以后的折旧,而不是追溯调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追溯调整)。

10、准则指南规定固定资产进行大修改良的,需要把被替换部分的资产做处置处理。旧准则只是提到增加固定资产价值,没有提及处置被替换部分。

11、新准则规定每年年度终了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等,旧准则规定的是定期复核。

1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企业会计制度问答二》中确认为是单项资产,单独设立科目,并且计提折旧,新的准则指南中确认为是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企业会计制度》原本规定的也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13、新准则没有规定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如何确定,推定为公允价值。旧准则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规定。(笔者认为不算是实质性差异)

“旧准则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 11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当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以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当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接受捐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依据上述方法确定的新固定资产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旧准则对盘盈的固定资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而新准则中对这两方面未作规定,接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14、修理费的改变。

新准则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基于修理费应该费用化的原则直接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不计入制造费用。

同时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和日常修理费用,不再按旧准则规定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处理,而是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旧准则规定,将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计入制造费用,然后计入存货,在产品未销售前进行了资本化。

1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旧准则规定是可以转回的。

1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按照资产组计提而不仅仅是按照单项计提,这是对旧准则的改变。此外,(1)新老准则都明确了固定资产各个组成部分性质不同的,可以确认为单项资产用不同方法年限等计提折旧。(2)新准则明确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净残值、折旧年限变更都是会计估计变更;老准则是

/ 11

在《企业会计制度问答四》中明确为会计估计变更(2004)。(3)新老准则都规定未使用固定资产也要计提折旧。

笔者认为加粗部分为实质性改变。

(二)新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1、IAS有成本模式和重估模式,同类固定资产可以定期重估。CAS只有成本模式。

2、IAS允许固定资产减值转回。

(三)旧固定资产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1、旧准则在定义中删除了非生产经营主要用固定资产价格高于2000元的相关规定。改成了国际通行的资产定义,但是要求价值较高。新准则再次修改,去除了价值要求。

2、旧准则删除了关于固定资产大修理计提和待摊的规定。

3、旧准则增加了固定资产改良如何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规定(给了明确的标准,会计处理与企业会计制度似乎没有实质差别),新准则再次修改(增加了将被替换部分处置的规定)。

准则原文:“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网络评论:“《准则》中初始计量部分对改扩建与无偿调入两个途径来源的固定资产的计量没有明确规定,而是将改扩建作固定产后续支出单独规定,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或者为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改良,《准则》规定如果这些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应将该维护、改建或改良的支出(即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应将其费用化,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与《制度》相比较,《准则》不再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简单地划分为固定资产改扩建、固定资产改良、固定资产大修理、固定资产中小修理,而是注重后续支出的经济实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4、旧准则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增加到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也要计提折旧。

/ 11

三、无形资产准则

(一)新旧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1、定义:无形资产准则规范的无形资产范围改变。要求是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这排除了商誉。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不包括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等),商誉不再归入无形资产。并购产生商誉不再要求摊销,但每年要进行减值测试,自创商誉等依然不确认。

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强调了几点:①对无形资产的持有目的没有局限在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三个方面,强调的是“拥有或控制”;新准则以源自于合同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描述性规定代替了旧准则中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的列举性规定。②取消了时间长短的限制。没有将无形资产局限为长期资产,原因是有些无形资产并不一定使企业的收益年限超过1年;③强调确认无形资产应是可辨认的。

2、购入时的确认:无形资产购入时,如果延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导致购买价款中实际上具有融资性质,无形资产成本为购买价款的现值,与固定资产的改变相同,但存货未要求(IAS对存货也要求现值计量)。

3、投资投入的确认: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照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不公允的除外,也就是要求公允,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所确认初始成本与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老准则未要求公允,且老准则规定初次发行股票时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很明显老准则的规定背离了公允原则。

4、研究开发费资本化问题:自创的无形资产,老准则规定只有申请时支付的注册费、律师费等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之前的研究开发费用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开发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全部作为费用处理,开发阶段的可以资本化,但是需符合五个条件。新准则新设了“研发支出”这个科目归集研发成本,下设两个子目,“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期末将费用化支出转入管理费用,研发成功后把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

5、使用寿命问题:新准则把无形资产分成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前者按照使用寿命摊销,后者不摊销,只是定期进行减值测试。老准则未如此区分,只是规定

/ 11

无法准确确定年限的,都按照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

6、使用寿命复核:新准则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必须至少每年末复核一次,判断其使用寿命是否不同于先前的估计,并相应调整摊销年限。如果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变成确定了,也要开始摊销。这些都是会计估计变更。旧准则无相关规定。

7、摊销方法:新准则规定为可以使用符合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预计消耗方式的摊销方法,例如工作量法等,无法确定的用直线法。旧准则规定为只能是直线法。

8、净残值:新准则规定合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有净残值,而旧准则规定为一律无残值。

9、摊销金额:新准则规定一般情况下摊销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合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摊销金额计入资产成本,比如存货等;旧准则没有提及这个问题,应默认为是计入损益。

10、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新准则没有提及是否按照和固定资产类似的方法进行处理,但是在新准则解释第一号中第六条,要求按照和固定资产类似的方法处理。也就是把净残值调整为等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无形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11、土地使用权的处理:旧准则要求将土地使用权在开发后转入固定资产或开发成本核算,年限不同的差异在确定净残值时考虑。也就是之前要摊销,转化为固定资产或开发成本时结转,具体见《新旧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核算的差异及对税收影响的分析》。新准则指南中规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

12、新准则规定减值准备不可转回。

此外,科目设置问题:新增“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借“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累计摊销”(旧准则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新增“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无形资产的新旧比较变化基本上都是实质性变更。

(二)新无形资产准则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 11

1、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公允模式计量。CAS不允许。

2、IAS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损失,CAS不允许。

(三)旧无形资产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1、土地使用权的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得更加详细,包括非房地产开发的也要把土地使用权在开发时转入在建工程,之前正常摊销。

2、其他没什么差异,旧准则规定得更加详细一些而已。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一)存在的疑问

1、准则讲解例题8-1:存货与固定资产互换,由于假定存货的公允价值不含税,导致最后帐务处理结果双方确认的资产价值出现显著差异(等于增值税金额)。例题8-5也存在相同问题,且导致乙方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多了59.5万元的增值税,显然非常荒谬,不知道最新的CPA考试书是否已经修改了。

综合CPA考试教材,公允价值的含义实质上改为含营业税而且也含增值税(增值税之间的差额用支付补价解决),营业税由卖方承担。

此外,CPA教材中,在按照账面价值计价的情况下,多项资产交换的案例中,支付的营业税和增值税都计入了营业外支出,没有并入资产价值进行分配。单项资产交换案例中假设为不涉及税费避免了这个问题,但是可推断为税费都是计入损益。准则解释中按照账面价值计价的案例都回避了税费的问题。

2、准则讲解例题8-3:投资性房地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互换,为什么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使用其他业务收支科目处理而不是营业外收支?

综合CPA考试教材,虽然准则没有提及,默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都是用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来核算,相关的营业税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来核算。

3、此外,为什么换入资产的价值只是等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补价,为什么不加税费?准则所谓的税费只是增值税?例题8-3,支付的营业税计入了其他业务成本,为什么不计入资产价值?

/ 11

实际上在CPA考试教材上,增值税和营业税都是直接计入损益的。

4、旧准则下由于非货币交易不确认损益,因此全部税金和费用都是计入换入资产价值的(显然也很荒谬),而新准则由于要确认损益,因此税金计入换入资产价值,但是费用没有计入(例题8-1),和准则自己的表述不一致。准则表述为“相关税费”,但是实际不包含费用,令人不能理解。

综合CPA考试教材的例题判断,新准则所谓的相关税费,在公允模式计价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包括费用,而是随同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了损益。税金也是计入损益。这一点CPA教材出题比较好,用补价解决了增值税不对等的问题,而准则解释处理得一塌糊涂。

5、新准则在使用账面价值计价的非货币交易中没有举例有费用的例子,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费用如何处理,到底是计入损益还是资产价值?

综合CPA考试教材,所有情况下费用都是计入损益。

总之,根据CPA考试教材,所有的税费,无论是公允价值模式还是账面价值模式,都是不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且公允价值包括增值税,也包括营业税,增值税的差额用补价实现。

而准则的解释思维比较混乱,公允价值不包括增值税,导致需缴纳增值税的一方确认的资产价值与不缴纳增值税的出现差异,换出资产需缴纳增值税的计入了换入资产的价值。准则解释里面公允价值也不包括营业税,且营业税不计入换入资产价值。

准则解释确认的资产价值也不包括费用,这与旧准则有显著差异。

(二)新旧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比较

1、新准则要求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旧准则未要求。

2、旧准则一律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确认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新准则要求在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确认的情况下,可以用公允价值计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处理,也就是存货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性房地产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类资产计入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入营业外收支。

3、支付补价的情况下,旧准则规定收到补价方将收到的补价与盈利过程已经完成的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和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不包括应交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作为非货币性

/ 11

交易收益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涉及支付补价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均不确认损益。

新准则规定,凡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BH注解:这是准则解释中的原话,但是其实“不确认损益”的真正含义是与旧准则按照补价比例确认损益的原则相比,新准则下补价的处理方式已经不影响损益。但是,由于税费的存在,即使用账面价值计量,在新准则下还是有损益发生的。)

4、在多项资产交换的情况下,新准则根据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取得规定了按照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分配的两种方式。而旧准则仅仅规定了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分配,没有提及公允价值不可能取得时如何处理。

5、在非货币交换涉及应收账款的情况下,新准则要求将应收账款视同补价处理(PWC书上说的,出处还没找到),旧准则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有一个详细的处理方式,与新准则处理方式不一致。

6、旧准则发生的税费都是计入资产价值,不确认损益。而新准则的例题显示,费用在公允价值计价情况下是计入了损益而不是资产价值,虽然新准则表达为换入资产价值等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而在税金方面,CPA例题都是不计入资产价值的,准则解释里面(例题8-5)对于不对等的增值税(换出方需缴纳增值税,而换入的资产都是无需缴纳增值税的)则处理为在支付方计入资产价值,而换入方确认的利润增加(等于进项税),这是显然不合理的和错误的。

(三)新非货币资产交易准则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1、国际会计准则只在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准则中规定了非货币换入的处理,其原则与CAS一致,但是没有提及税费问题。IAS没有规定其他资产的非货币换入处理方式和原则。

2、似乎IAS收入准则有一些关于非货币交易的规定,目前还没研究到。

(四)旧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涉及应收账款的处理,旧准则没有提及。

/ 11

第二篇:会计继续教育之投资性房地产 答案

投资性房地产

1.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企业的一幢写字楼因原客户退租又未与新的客户签订租赁协议而暂时空置,对于该写字楼应当(D)。D.继续计提折旧

2.某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且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计提的折旧费用或摊销费用应当计入(C)。C.其它业务支出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D.不得再转为成本模式计量

4.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该房地产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D)。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企业将一栋写字楼出包给某建筑公司承建,建成后准备用于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写字楼建造完成时的入账价值是指(C)。C.企业向承包单位支付的工程价款

6.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列各项中,不影响当期损益的是(D)。D.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7.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20×8年1月5日,企业购入房屋准备用于对外出租。20×8年2月25日,与客户签订了房屋经营租赁协议,租赁期开始日为20×8年3月1日。房屋购买成本为38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8企业对该房屋应计提的折旧额为(B)。B.16.5万元

8.甲公司2008年1月1日外购一建筑物,含税售价400万元,该建筑物用于出租,年租金30万,每年年初收取。该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其进行后续计量。2008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42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410万元,2010年1月1日甲企业出售该建筑物,售价410万元,不考虑相关的税费,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合计是(D)万元。D.0 9.企业自行建造完成但尚未使用的建筑物,如果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已作出正式书面决议,明确表示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则对该空置建筑物计提的折旧费用,应当计入(B)。B.其它业务支出

10.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B)。B.转换日该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11.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C.同一个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

13、企业发生的下列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中,不能作为资本性支出的是()。

房屋修理支出

14、企业将其拥有产权的办公楼经营出租给其他单位,同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维修等日常辅助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该办公楼应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15、企业取得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不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的是()。

业务人员差旅费

16、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确定依据的是()。

取得该投资性房地产时实际支付的价款

1/4

17、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期末余额反映()。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18、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下列建筑物中,不需要计提折旧的是()。

超龄使用的建筑物

19、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不得再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0、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

转换日该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21、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按计量模式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

期初留存收益

22、企业处置一项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实际收到的金额为7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累计计提的折旧金额为60万元,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为2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为()万元。

多选题

1. 企业用于出租的下列建筑物中,不应计提折旧的是(C D)。

C.日常维护修理中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 D.改建扩建中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 E.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建筑物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A B C D E)。

A.企业准备建成后用于出租的在建房屋 B.企业已取得使用权的待开发土地 C.企业经营租入又转租的房屋 D.超过规定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闲置建设用地 E企业已经建成准备出售但尚未售出的房屋 3. 某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下列用于出租的建筑物中,应当计提折旧的有(A D E)。

A.不再用于出租而转为自用的建筑物

D.因未与客户签订租赁协议而暂时空置的建筑物 E.不再用于出租而待处置的建筑物 4.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B D)。

A.以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处置成本等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B.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处置成本等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 D.当投资性房地产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 5. 房地产的转换是因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而对房地产进行的重新分类,其转换形式具体包括(AB D E)。

A.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B.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D.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E.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存货 6.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下列各项中不会影响资本公积金额的有(A B C E)。

A.持有期间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B.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

C.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E.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

7. 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D E)。D.企业持有拟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E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写字楼

8. 关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

B C D)。

A.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B.自用房地产

2/4 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C.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D.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均计入当期损益

9、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时,不应将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收入计入(ABD)。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投资收益 D、营业外收入

10、下列各项中,会引起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化的有()。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建扩建

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

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

11、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计提折旧

12、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出售、部分用于赚取租金,并且不同用途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对于该房地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用于赚取租金的部分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该项房地产应分别确认为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

用于出售的部分属于存货 判断题

1.如果出租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以及持有土地使用权并准备增值后转让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取得的租金收入或转让增值收益构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2.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将计量模式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的基本要求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同,即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按月计提折旧,或者按照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按月摊销成本。(√)

5.投资性房地产的修理支出不能满足资本化条件,因此,无论是日常修理还是大修理支出,都应直接计入修理当期损益。(√)

6、企业以出租为目的建造一幢写字楼,该写字楼虽然尚未完工,但由于其建造目的是用于出租,因而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7、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装修支出,应计入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

8、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如果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9、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10、投资性房地产无论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取得时均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1、为了简化核算,当月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当月按整月计提折旧;当月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当月停止计提折旧。(×)

1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其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但应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13、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即使继后期间取得的某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也不得对其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14、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均计入当期损益。(√)

15、处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将确认的投资性房地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转入其他业务收入,但不影响当期营业利润。(×)

3/4

16、处置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不需要结转减值准备。(×)

4/4

第三篇: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2009-11-10 11:2 刘赪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选择何种模式,如何选择模式,成为摆在不少企业面前的难题。本文介绍了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核算模式,重点比较两者在会计核算及对企业影响方面的异同,并提出企业选择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为了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将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强调投资性房地产的单独计量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房地产准则的出台,对于公允、客观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较之原先单一的成本模式计量有较大的变动,对企业资产价值及其盈利能力带来较大的影响。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含义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持有房地产除了用于自身生产和存货对外销售,还出现了以赚取租金或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房地产收益活动,甚至成为影响个别企业利润的主要经济业务。这种具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在用途、状态、持有目的等方面与原先计入固定资产的自用房和作为存货的楼房有显著不同。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并没有区分自用房和出租房、自用土地使用权和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概念,而是统括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采用历史成本法为基本计量原则进行核算。这样的核算方式,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使得企业的房产资源账面价值与实际的市场价值存在较大的偏差,直接导致企业财产低估和投资者权益受损。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出台填补了这一空白,明确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及其范围。所谓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出租的建筑物,但不包括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模式

针对以往会计实践中将具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不能如实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经济实质和真实价值的情况,新准则规定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区别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一项资产单独进行反映,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提供决策依据,并规定了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成本模式

该模式要求企业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这一标准,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采用此模式一方面是基于企业传统的习惯性操作;另一方面,成本模式的初衷是:认为企业对外公布的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种对比需以成本计量为基础。

(二)公允价值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大体一致,准则规定,“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三、两种核算模式的比较

(一)共同点

1.两种核算模式均应单独核算。

新准则颁布之前,会计实务往往把具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不能真实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经济实质及其真实价值的情况,进而不能使投资者获得相关的财务信息,影响其投资决策。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应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独立出来,单独核算。无论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都必须独立核算,单独入账。

2.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时,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的计量一致。

无论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或是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初始入账时,一律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如果是外购房地产,包括购买价款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相关税费;如果是自行建造的房地产,则包括使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

(二)不同点

1.两种核算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的计量不同。

成本模式沿用固定资产的计量模式,以历史成本记账,需考虑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和使用年限按期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期末需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而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两种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阶段的核算不同。

在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成本模式只需考虑该资产已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而公允价值模式还需要同时考虑该资产从取得至处置时的公允价值变动。

四、两种核算模式对企业的不同影响

(一)对企业资产状况的影响

一方面,长期以来,企业习惯于在会计核算上将自用房产与出租房产混为一谈,不加区分。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要求企业无论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都必须对投资性房地产独立核算,因此,原来分别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核算和列报的投资性物业,将统一计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这一变化无疑会对企业的资产结构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持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物业的企业,其结果是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下降,投资性房地产的比重增加。

另一方面,新准则规定,“对于有确凿证据表明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首次执行日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在目前房地产价格普遍高于其历史成本的情况下,企业一旦选用公允价值模式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必将大大增加其账面净资产,提高偿债能力。

(二)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成本模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较稳定,无非是按期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造成企业成本费用的增加,除非进行资产处置,一般情况不会创造利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会有一些不确定性。一方面,因为该方法无需计提折旧或摊销,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由于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需调整当期损益。该资产要按评估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飞速发展,投资性房地产物业以盈利稳定为最大特点,其升值潜力较大且预计将会持续,总体上每年的重估增值额应该持续为正值,对当年的净利润预计将会产生较大的贡献,但不排除部分投资性房地产物业出现贬值的可能。因此,预计采用公允价值核算模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先扬后抑,且企业每年净利润的波动程度会随之加大。

(三)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目前,我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以考虑,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换句话说,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是其历史成本,无需考虑投资性房地产重估增值部分的税收。因此,无论企业采用何种模式,其应纳税所得额是一样的,其应交税费也是差不多的。但是,若企业采用成本模式,由于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处理基本一致,企业完全可以根据会计核算的利润直接计算所得税,比较简单;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考虑到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差异,企业不能根据利润直接计算,而只能通过纳税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势必将增加核算的难度及工作量。

五、企业选择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选择何种核算模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债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断。国家制定不同的会计核算模式供企业选择,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允许企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计量模式。而企业在进行选择时,必然要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出最利于企业的计量模式。企业在具体选择核算模式时不妨考虑以下因素:

(一)模式的适用性

新准则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一般应选择成本模式,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具体地说: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换言之,即使是满足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仍然可以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反过来,如果希望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则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

无论是成本法还是公允价值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不存在孰好孰坏,关键要看该模式是否适用于企业。成本计量模式沿用传统的资产计量方法,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容易理解,不受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资产状况及盈利水平较为稳定,不容易被人操纵;公允价值模式则能使企业账面价值更加及时、客观地反映市场的公允价值,但公允程度不易控制,短期内能有效提升企业资产状况和盈利水平,但长期来看易造成利润的较大波动。从国际会计发展趋势来看,公允价值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并将在今后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成本法会退出历史舞台。可以预见,两者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

(二)模式的唯一性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选择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时,既可以选择成本法也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法。但由于两种方法的计量基础截然不同,会计处理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一个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应该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以便带来计量上的前后矛盾而误导投资者。

(三)计量模式转变的不可逆性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除非计量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不得随意变更。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1.当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能够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企业所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其“为赚取租金或资本保值增值”这一特性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前,也就是“投资性”未转为“自用”之前,原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不可以逆转为成本模式计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5-18.[2]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6.49-61.[3] 于长春.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实务导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56-69.[4] 常晓青.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探讨[J].集团经济,2007,(21):30.[5] 朱纪红,陈保安.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的比较[J].科技信息,2007,(22):

第四篇:《 陌上桑》 与《 威尼斯商人》 喜剧性之比较

《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喜剧性之比较

李俊伟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摘要:《陌上桑》作为汉乐府民歌中一首杰出的五言叙事诗,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了秦罗敷和使君这两个的生动的喜剧形象,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威尼斯商人》是公认的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之一,成功的塑造了鲍西亚、夏洛克等栩栩如生的喜剧形象,给人们流下了难忘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秦罗敷与鲍西亚、使君与夏洛克这两对喜剧形象的分析,得出《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这两部作品喜剧性的异同。

关键词:喜剧形象

喜剧性

比较

“喜剧的真正根源和基础不在于历史领域,而在于人,人的本真存在,人类超越和否定历史的自由精神。”[1](p9)所以要比较《陌上桑》和《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性,必须从这两部作品塑造的喜剧形象入手。秦罗敷和鲍西亚是肯定型喜剧形象,而使君与夏洛克是否定型喜剧形象。罗敷的喜剧形象并不纯粹,是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形态在一起的。《威尼斯商人》以鲍西亚这一肯定型喜剧形象反西方喜剧传统,同时夏洛克这一形象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是悲喜剧混合形态。

一、秦罗敷与鲍西亚肯定型喜剧形象之比较

罗敷这一以肯定型的喜剧形象,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以喜剧为主的复合美。鲍西亚这一喜剧形象一反西方否学术资源 定型喜剧传统,以肯定型喜剧形象,同时也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形态混合在一起,与罗敷不同的是:作为西方女性,鲍西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热情奔放、淘气的的个性和超人的智慧。而受传统儒家道德观、贞操观影响下的罗敷则显现出含蓄、温婉、机智的一面,同时,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屈服于恶势力,以机智和勇敢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更能显示出其精神上的崇高和伟大。

《陌上桑》一开始,作者就浓墨重彩的铺陈描写了罗敷的美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陵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正是罗敷的美貌,才引发出了下面的喜剧情景,观者的失态和反常。“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敷,脱帽著癣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行者、少年、耕者,使他们忘记了自我,完全沉浸在罗敷美貌之中。行者放下担子假装歇息,凝神注视,忘情地捋须。少年脱帽理巾,逗引罗敷。耕者和锄者看见罗敷而忘了劳作。这些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初步形成了全诗喜剧效果。往下,罗敷的美貌又引发了使君对罗敷的垂涎。太守调戏罗敷,遭到罗敷的反抗。“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句话反映出了罗敷内心的高洁,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的崇高品格。

全诗中最具有喜剧意味的就是罗敷机智地讽刺太守的场景。“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学术资源 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罗敷在这样带夸张性的铺叙中,虚构了一位玉树临风、才识过人、武艺高超、道德高尚、功名显赫的丈夫。越说越得意,越说越神气,而使君越听越丧气,越无地自容。在罗敷对鄙陋丑恶的使君德反击中,表现了她对使君卑琐灵魂、无耻言行的极端蔑视和尽情嘲弄,从而显示了她的纯情和坚贞的品格,同时也表现了罗敷机智过人的一面。在拥有崇高品质的罗敷面前,貌似显赫但内里丑恶鄙陋的使君只能是尴尬窘迫、无地自容了。

鲍西娅是贝尔蒙特—个美丽、多情的名门千金,但她没有封建社会贵族小姐的那种精神状态。从她照她父亲的遗嘱,让求婚者从预设的三个匣子中去选择来决定她的婚姻。首先从她评论求婚者优劣的谈话中,我们就看出鲍西娅知人的眼力。她不喜欢声威显赫的亲王勋爵,而赏识文武双全的穷贵族巴撒尼奥。再从她要她的侍女采取些措施使她不喜欢的人不会选上。都可见她的聪明和不慕虚荣、真诚相待的婚姻要求。巴撒尼奥一来就选中了时,她对他又热情、又有礼、有谦虚。仅此一举,就不同凡俗。这是对封建传统世俗的摒弃,也是对“门当户对”封建伦理习俗的蔑视和否定,鲍西亚的崇高与伟大在这一点上也就显现出来了。

在法庭上,她并不直截了当地宣判,而是从劝导入手,先从人道、慈悲的道理去说服夏洛克。她的道理比公爵高明而周到,她的手段比别人委婉而可亲。她一再强调法庭执法无私,法律不能变通,如果坚持依法审理,那就只好把商人宣判定罪。这种做法无异于鼓励夏洛克学术资源 坚持照约处罚,把斗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手里。结果在她的劝导过程中,夏洛克抛弃了道义,放弃了三倍赔款。最后鲍西娅劝她从起码的人道出发,在割肉时请—个外科医生,免得安东尼奥流血致命。夏洛克一口拒绝,这就等于当众承认自己蓄意杀人,为鲍西娅判他有意谋害威尼斯公民的罪名提供了依据。鲍西娅的三步棋表面上看来被夏洛克顶回去,实际上他把夏洛克一步一步引进了死胡同。鲍西娅接过夏洛克坚持的办法,照约执行,判决只准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不准轻一点或重一点,即使相差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并将其全部财产充公。夏洛克惊愕之余慌忙退却。他报不了仇,就想要钱,从三倍赔款退到捞本,再退到放弃诉讼。然而鲍西娅执法无情,判处夏洛克改信基督教。法庭上的辩护,使鲍西亚的机智聪慧、果断干练显现的淋漓尽致。她和巴萨尼奥约会时,她又是一个热恋的多情女子。她故意索取戒指,爱作弄人,爱开玩笑,又体现了鲍西亚调皮可爱、幽默风趣的一面。

鲍西亚是集美貌优雅、聪明机智、果断干练、调皮可爱于一身的女性。罗敷同样也是集机智聪慧、美貌优雅于一身的女性。罗敷与鲍西亚都是优美与崇高的完美结合,这不仅表现在她们天生的美貌上,更表现在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崇高的品德、无畏的勇气战胜了貌似强大,但内里却丑恶鄙陋的恶势力。与鲍西亚相比,罗敷更显得崇高,因为鲍西亚虽然才智过人,但她是名门千金,有高贵显赫的地位,才智与地位的结合,才使她战胜了恶势力。而罗敷出生卑微,没有任何靠山,她仅仅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崇高的道德战胜了比她地位高学术资源 出许多的使君,她以才智和道德战胜了丑恶,更显得她精神上的伟大崇高和伟大。罗敷这一形象在美学上的显著特点是:“优美、崇高喜剧结合在一起,呈现为以喜剧为主要形式的复合美”。[1](p109)

二、使君与夏洛喜剧形象之比较

《陌上桑》的喜剧性主要是通过使君的否定型喜剧形象与罗敷的肯定型喜剧形象的对比而形成的。使君是一个否定型的喜剧形象,一个小丑,他愚蠢丑恶,淫乱卑劣,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侮辱戏弄罗敷,而罗敷机智地虚构了一位德才貌功名俱全的丈夫,与他作比较,使鄙陋丑恶的使君羞愧难当、尴尬无比。使君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但人品却卑劣无比;罗敷虽社会地位低下,但却有高尚的品行,两者一对比,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显得使君内心的丑陋。

夏洛克通常都被认为是一个喜剧角色,他的言行举止带给读者许多笑声,而笑声之后留下的思索却不是那么容易令人释怀。夏洛克的滑稽可笑是完全无意识的。是出于被迫因素的驱使而不自觉不情愿地走向了可笑,他的性格本身并不是喜剧性的,喜剧只是他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夏洛克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他虽然贪婪、吝啬、残酷,但他也受尽种族压迫和屈辱。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大方、忠诚、尊贵而谦恭的绅士,可他的慷慨大方只是对于和他有共同信仰的基督教徒们而言的,在犹太人夏洛克的面前,即使是借钱的时候也是盛气凌人而极尽嘲笑挖苦夏洛克。所以在安东尼奥出事以后,这么一个爱财如命的犹太人竟然宁愿放弃三倍于本金的金钱而执意要个安东尼学术资源 奥身上的一磅肉,他的理由是,安东尼奥憎恨犹太人,羞辱过他,夺去了他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诬蔑他的民族,破坏他的买卖,离间他的朋友,煽动他的仇敌。

夏洛克在失去亲人和财产之后还忍受着更大的精神上的折磨: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接受基督教徒们的赦免,被迫答应改信基督教。不论犹太人在历史上经受了怎样的屈辱和磨难,不论在文艺复兴的欧洲犹太人是怎样受到基督教徒们的歧视与仇恨,犹太人却执着地保持着他的犹太教信仰。他的心里已有对于基督教徒的仇恨与蔑视,他一再地称他们是“愚蠢的”基督徒。当法庭判决赦免夏洛克的死罪,但他必须同时答应两个条件,第一立即改信基督教。第二当庭立下文契,在他死后,所有财产归他的女婿罗兰佐和女儿所有。此时,夏洛克不仅在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上更是承受着巨大的打击。当公爵问他对判决是否满意,是否还有什么话要说时,夏洛克的三个字“我满意”包含着多少受凌辱、被压迫者的悲怆与无奈。如果说剥夺了他的财产等于要了他的命,那么,被迫放弃宗教信仰则是让他忍受生不如死的精神上的折磨与羞辱。

使君是一个纯粹的否定型喜剧形象。与使君相比,夏洛克这一形象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是悲喜剧混合形态。夏洛克表面上是喜剧性的,但他的性格本身并不是喜剧性的,而是悲剧性的,喜剧只是他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参考文献:

[1]魏久尧.中国喜剧美学[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08.9 学术资源 [2]朱豪生等译.莎士比亚全集[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78.作者简介;李俊伟(1982-),男,汉族,陕西勉县人,现为陕西省延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通讯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77号信箱,716000。E-mail:ljw_198202@163.com。电话:***

学术资源

第五篇: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新旧会计准则分析与比较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新旧会计准则分析与比较

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首先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与2001年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对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进行了重新规范。下面将对新、旧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

关键字: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方法; 新会计准则;旧会计准则;分析比较

一、新旧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规范范围的变化

旧投资准则规范范围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因为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二、新旧准则下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一般地,根据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当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低于20%普通股,采用成本法;持有20%~50%普通股时,采用权益法核算。但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应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

新准则规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规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但是,两种方法核算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适用于两种情况: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适用于:

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来核算。

可见,原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是由于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对企业合并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影响,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取消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规定,改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在权益法下,若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差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若相反,则该差额需调整股权投资成本,并计入当期损益。并且,新准则要求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潜在的表决权因素,更加关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际控制能力的大小,而不仅以投资份额的一定比例(20%或50%)作为划分标准。可以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及其适用范围是新会计准则最主要的变化。

三、新旧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

原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分别作出了规定:(一)企业合并情况下视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是否属于同一控制分别确认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如换股合并)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例一:甲公司购买同一集团之下的乙公司100 %的股权。乙公司合并日账面价值资产2000万、负债1600万、净资产为400万。乙公司会计政策与甲公司一致。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投资人合并对价为甲公司股份每股面值1元410万股,投资时甲公司资本公积6万元,盈余公积4万元。

A、旧准则下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400 ——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 贷:股本 410 B、新准则下甲司的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 400 资本公积 6 盈余公积 4 贷:股本 410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一次性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对于新旧会计准则下两种会计处理程序中的无形资产的金额的不同是因为《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在摊销时的会计分录不同导致的,在摊销无形资产时,在旧准则中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相关其他业务成本)贷:无形资产 在新准则中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相关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

由于在摊销时会计分录不同,所以在冲销时导致会计科目的金额不同。

(2)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3、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为: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确定。

(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

三、新旧准则下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核算方法不同

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对获得的收益和损失的处理,理论上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式。

(1)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旧准则的规定予以沿用,成本法核算的一般程序是: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时按照追加或收回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即清算股利,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2)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权益法应用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特点是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损益不断调整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以反映投资方占有被投资方经营损益的份额。

①引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

按照旧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直接根据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即以投资时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 新会计准则规定:引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会计准则不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相应地取消了有关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规定。②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这一处理原则与旧准则相同。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因为按照股份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规定,投资方对自己投资责任只能以出资额为限。如因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导致投资企业需要承担额外义务的,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义务,应确认为当期损失。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由于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而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损失。特别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先看有无剩余股权投资差额,再分别进行处理;如有剩余借方股权投资差额,应先冲减,如仍有减值,再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如有贷方股权投资差额,应先冲减,再冲减“投资收益”,并且,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投资的可收回金额恢复时,可以转回。

新准则规定,企业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先冲减商誉,商誉减为零后,再作长期投资的减值。在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分为两种情况:(1)按照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即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权益工具投资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其损益;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2)其他按照本准则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处理。即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计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五、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计量

在旧准则下,确认股权转让损益应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处理;成本法比较简单;权益法则应考虑股权投资差额的不同情况。

新准则规定,(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2)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不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而变得相当简单;新准则规定,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在新旧准则的处理中,成本法基本一致,而权益法新准则要简单得多。

结论: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投资》准则相比变动最大的地方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以及在权益法下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和“合并价差”等科目并充分体现了资产购买的公允价值。新准则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特别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使用者。我们需要对新会计准则有更深入细致的探究,来提供更符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信息,提供更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和风险方面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2] [3] 王学锋;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思考 [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2).邵天营.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11).刘永泽 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 [J]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

2009.6

下载03 投资性房地产-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 投资性房地产-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