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时间:2019-05-14 02: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第一篇: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范文作者:佚名

范文来源:不详

范文栏目:人事政策 收藏本页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新城区是指旅顺口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卫星城是指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城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经批准的规划中心区。

第五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主城区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长江学者;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空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员)。

(二)50周岁以下(含本数,下同)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以上(含副高级职称)的人员。

(三)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员。

(四)我市急需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

第六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主城区。其中已婚人员须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一)45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的。

(二)45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称,在国外学习2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历在职人员。

(四)45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技术等级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5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条件的。

(二)40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35周岁以下,确属需要且当地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的中专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四)经新城区政府或管委会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的应届毕业生或急需专业的应届中专毕业生。

第八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卫星城,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和新城区条件的。

(二)50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45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四)40周岁以下,具有中专学历的。

(五)经卫星城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含中专)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

第九条 凡符合当年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3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4年,分居1年以上的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代理,允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1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1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1名子女。

第十三条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3名、亚洲体育比赛前6名、世界体育比赛前8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有接收单位的,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大连籍的退役运动员原则上回原籍安置。

第十四条 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国内特大型企业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所办的分校(所)经批准的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第十五条 夫妻互相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简称“三投靠”),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迁入:

(一)夫妻互相投靠,进入主城区的,结婚8年以上;进入新市区的,须结婚5年以上。

(二)“三投靠”人员进入卫星城及其小城镇的,须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

(三)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允许1名未婚子女迁入。

“三投靠”人员属于农业人口的,户口迁入城市时一并办理“农转城”手续。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以及现役军官配偶的随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文件)和现行的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确属我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员调、迁入主城区,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于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须到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办理核签手续后,再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调、迁入新城区和卫星城的,由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新城区、卫星城要相应成立改善城镇人口结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做好本地区的改善城镇人口结构工作,每年底向市改善城市人口结构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新城区及卫星城人口结构办公室需每月将调、迁入人员审核表上报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备案,市人口结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可以调、迁入城镇的人员,均可以调、迁入我市农村,具体办法由公安机关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篇:大政发〔2003〕62号文件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城镇户籍制度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二)45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称,在国外学习2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历在职人员。

(四)45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技术等级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5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

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3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4年,分居1年以上的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代理,允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1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1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1名子女。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确属我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三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 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 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 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 新城区是指旅顺口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卫星城是指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 市、长海县城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经批准的规划中心区。

第五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主城区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长江学者;国 外知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国 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 家,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员)。

(二)50 周岁以下(含本数,下同)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 以上(含副高级职称)的人员。

(三)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员。

(四)我市急需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男 50 周岁以下,女 45 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 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男 45 周岁以下,女 40 周岁以下;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市级以 上学科带头人的,男 45 周岁以下,女 40 周岁以下。

第六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主城区。其中已婚人员须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其未成 年子女可随迁:

(一)45 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的。

(二)45 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 称,在国外学习2 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 5 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 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

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 历在职人员。

(四)45 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 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 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 3 年以上,获技术等级 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 5 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 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 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 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条件的。

(二)40 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35 周岁以下,确属需要且当地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的中专或同等学历的在 职人员。

(四)经新城区政府或管委会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的应届毕业生或急需专业的应届中专毕业生。

第八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卫星城,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和新城区条件的。

(二)50 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45 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四)40 周岁以下,具有中专学历的。

(五)经卫星城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含中专)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

第九条 凡符合当年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 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 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 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 50 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 45 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 3 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 4 年,分居 1 年以上的 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

中心代理,允 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 1 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 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 1 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 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 1 名子女。

第十三条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 3 名、亚洲体育比赛前 6 名、世界体育比赛前 8 名和获 得球类集体项目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的运动员,有接收单位的,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大连籍的退役运动员原则上回原籍安置。

第十四条 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国内特大型企业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所办的分校(所)经批准的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第十五条 夫妻互相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简称“三投靠”),符合下列 条件的,可以迁入:

(一)夫妻互相投靠,进入主城区的,结婚 8 年以上;进入新市区的,须结婚 5 年以上。

(二)“三投靠”人员进入卫星城及其小城镇的,须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

(三)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允许 1 名未婚子女迁入。

“三投靠”人员属于农业人口的,户口迁入城市时一并办理“农转城”手续。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以及现役军官配偶的随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 号文件)和现行的 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

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

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 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 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 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

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 确属我

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 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 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员调、迁入主城区,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 于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须到市人 口结构办公室办理核签手续后,再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调、迁入新城区和卫星城的,由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新城区、卫星城要相应成立改善城镇人口结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做 好本地区的改善城镇人口结构工作,每年底向市改善城市人口结构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新城区及卫星城人口结构办公室需每月将调、迁入人员审核表上报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备案,市人口结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可以调、迁入城镇的人员,均可以调、迁入我市农村,具体办 法由公安机关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 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新城区是指旅顺口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卫星城是指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城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经批准的规划中心区。

第五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主城区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长江学者;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员)。

(二)50周岁以下(含本数,下同)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以上(含副高级职称)的人员。

(三)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员。

(四)我市急需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

第六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主城区。其中已婚人员须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一)45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的。

(二)45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称,在国外学习2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历在职人员。

(四)45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技术等级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5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条件的。

(二)40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35周岁以下,确属需要且当地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的中专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四)经新城区政府或管委会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的应届毕业生或急需专业的应届中专毕业生。

第八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卫星城,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和新城区条件的。

(二)50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45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四)40周岁以下,具有中专学历的。

(五)经卫星城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含中专)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

第九条 凡符合当年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3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4年,分居1年以上的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代理,允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1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1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1名子女。

第十三条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3名、亚洲体育比赛前6名、世界体育比赛前8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有接收单位的,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大连籍的退役运动员原则上回原籍安置。

第十四条 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国内特大型企业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所办的分校(所)经批准的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第十五条 夫妻互相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简称“三投靠”),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迁入:

(一)夫妻互相投靠,进入主城区的,结婚8年以上;进入新市区的,须结婚5年以上。

(二)“三投靠”人员进入卫星城及其小城镇的,须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

(三)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允许1名未婚子女迁入。

“三投靠”人员属于农业人口的,户口迁入城市时一并办理“农转城”手续。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以及现役军官配偶的随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文件)和现行的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确属我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员调、迁入主城区,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于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须到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办理核签手续后,再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调、迁入新城区和卫星城的,由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新城区、卫星城要相应成立改善城镇人口结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做好本地区的改善城镇人口结构工作,每年底向市改善城市人口结构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新城区及卫星城人口结构办公室需每月将调、迁入人员审核表上报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备案,市人口结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可以调、迁入城镇的人员,均可以调、迁入我市农村,具体办法由公安机关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篇: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文档

Xx县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为了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员合理有序流动和农村富余劳动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进我县城镇化建设进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二、机构组织

成立xx县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领导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xxx担任;副组长县公安局分管治安管理工作xx副局长担任;成员由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12个乡(镇)派出所所长组成;下设办公室在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办公室主任由xx大队长担任,成员由xxx、xxx及12个乡(镇)派出所户籍内勤组成。

三、办理小城镇常住人口户口落户的条件和对象

凡在小城镇有合法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且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在现居住地居住已满两年以上 1的下列农村户口的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

(一)投靠城镇干部、职工居民生活,在农村已失去生活基础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下同);

(二)被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随其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

(三)在城镇务工,签订劳动合同三年以上的人员;

(四)在城镇经商和兴办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达五万元以上的人员及随其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

(五)外商、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在小城镇投资兴办事业,经批准在小城镇购买了商品房或者已有合法自建房后,要求照顾在小城镇落户的大陆亲属;

(六)在城镇购买商品房或经批准自建房屋的居民及其随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

(七)土地被征用的本城镇农民;

(八)长期居住在小城镇,因各种原因持证未落常住户口的人员;

(九)优秀的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父母;

(十)其他有正当理由,符合在小城镇落户条件的人员。所谓合法固定住所,是指合法拥有的自建成套住所、合法购买的成套商品房或者单位分配的公房,且申请人须取得房屋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居住人员应为与户主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

所谓合法稳定的非农职业,是指在该城镇从事非农职业连续工作满两年;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的劳动合同期在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制职工;持有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的经商办厂人员;被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聘用的持有县(市)政府人事部门及其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出具的录用、聘用证书或签证的聘用合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申请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原则上应将原有的农村承包地、自留地退还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可凭收回承包地和自留地的证明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落户手续。

四、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人员的待遇和总量控制方法 经批准在小城镇落户的人员,均登记为小城镇常住户口,与当地原有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对他们的入学、就业、粮油供应、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应与原有居民一视同仁。实行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小城镇常住户口人员,需要办理户口迁移,理由正当的,应准予迁移。

五、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程序。

小城镇常住户口的落户审批工作,由派出所、县公安机统一负责。凡要求落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由本人或户主持符合落户条件的有关证明材料,向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公民落户申请表》后,报县公安局审批。

六、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要求。

(一)统一组织,加强领导。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二)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目的、范围、条件和主要办理对象、程序,使广大群众关心、支持、配合改革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三)坚持原则,严格掌握办理条件。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核把关,公开政策规定,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理期限和结果,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方便群众。要加强廉政建设,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对借机以权谋私、索贿受贿、弄虚作假以及造成户口管理混乱,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要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派出所:为贯彻执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和《河南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豫公通[2003]244号)文......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心得体会(合集)

    政法系统“三大建设”网络大讲堂 学习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心得体会5月14日下午,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士良,在政法网络大讲堂上,给我们做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

    淮北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淮北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北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淮北市人民政府文件 淮政[2002]19号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大连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

    大连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 (2008年5月26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96号公布) 第一条 为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

    【法规名称】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颁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鲁政办发[2004]67号......

    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汇报材料

    平安县教育局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的汇报材料 为适应平安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我局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精神的同时,根据相关......

    辽宁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若干规定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若干......

    大连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实施细则

    《大连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大连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大连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工作。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