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浒传读书报告册
《水浒传》读书报告册
作者:帅气的无机盐
目录:1、2、3、4、本书简介 美文鉴赏 最喜欢的人物 我的感受
一、本书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1]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其他现存版本中,起源较早的百回本内无征田虎、王庆部分,简本(文简事繁本)系统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与《水浒全传》不同(一般认为“全传”本是根据简本改编),金圣叹评本(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
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按照现存版120回的《水浒全传》计,全书情节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
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
三、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招降一些好汉上梁山;
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
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受招安;
六、受命征讨对宋朝构成威胁的辽国;
七、征讨田虎、王庆;
八、征讨江南的方腊并死伤23以上,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摘自《百度百科》
二、美文鉴赏
先摘一段金圣叹的书评: “天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出,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便乐此不疲也。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段评论本就是一篇美文?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文字才能得到这样的赞誉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水浒传》第22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节选)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後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後。那大虫背後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刚刚金圣叹老先生的那段点评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大概就是:
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写鬼,而最难的则是写虎。原因无他,鬼谁也没有见过,到写不出来时凭着自己的想象补充就好了。但虎不同,虎有血有肉有性情,是个活物。写得假了,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写虎最难。
我认为这一段中最精彩的就是打虎前作者对武松的心理描写。作者通过对武松心理的描写来衬托出虎的可怕。武松他怕虎又不怕虎。一开始,店家好意告诉他这冈上有虎。不想这武松却是发了脾气:“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到了他来到冈子下时,见到刮了皮的大树上“冈上有虎”的告示,还认为是店家狡诈,“我却怕甚么鸟!”,足显出他对虎的无所畏惧,横拖着哨棒,便上冈子来。
走了没多久,在一个破败的山庙里看见了官府的印信榜文。武松读罢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一句写出了武松也并非不怕虎,十分真实。但接着他又寻思:“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有了这么一个转折才显现出武松的神威。明明并非不怕虎,也深知山上有虎,可只是怕在店家前丢面子,“算不得好汉”,便打定主意上山,活写出武松的率性可爱,真乃真性情也。并且经此以衬托,之后的武松打虎便显得愈发英勇。要不然倒好像是没来得及躲开,别无它的选择似的。
上了冈子走了一阵子之后,没有见到大虫,便又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这阵子却又不怕虎了。再走,久不见虎,再加上酒劲上涌,武松这时是全然不怕虎了,竟要倒在青石板上就睡!直令读者看得胆战心惊。这虎还没打,情节却已完全推到了高潮,读者的心神早已被牢牢攫住,愈发显得接下来的打虎十分精彩。
三、我最喜欢的人物——武松
要说这书中我最喜欢哪一段,自然是武松打虎。要说我最喜欢哪个人物,那必然是武松了。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清河县,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以他为主角的几个事分别是: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伴随着武松一路走来,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这样看来,武松确实是个莽夫:脾气不好,吃醉了酒便要打人,看不出他会有什么大成就。但紧接着作者就搬出了“武松打虎”这一事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武松形象一下加分不少,还因此被赏了个都头做,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吧,按理来说接下来武松的戏份就该没了,事情应该就到此结束了。可是偏不。这时候又引出了个风流的嫂嫂。这嫂嫂可真是一极品。像金圣叹评的那样: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初读水浒,我原以为这嫂嫂勾引小叔反被斥应已令嫂嫂无地自容,从此本分做“嫂嫂”了,但没想到,她居然还向武大告状:“他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又说武松羞愧,故几日不与武大说话。害我真为武大是否会相信这淫妇的话担心了好久。
接着,武松因公出差。临行前特地嘱咐兄弟“每日迟出早归”,想必为的就是看住这妇人。奈何这妇人天性淫荡,叉个帘子也能跟人对上眼,这也不是武松能预料到的了。
到武松回来时,一直担心的武大终于是出了事。我原以为吃醉了酒乱打庄客的武松会怒气冲冲地不问缘由地杀了那奸夫淫妇,没想到他居然老老实实地按照程序走:找证人,寻证据,告到官府。谁想这官人贪图贿赂,一句“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就打发了武松。无奈之下武松只好亲手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再被刺配二千里外。
从他先告官可看出武松实则粗中有细,本是个守法的良民。再从他杀人之后不逃跑(以及后面的大闹飞云浦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以看出,武松也真是个铁铮铮的好汉,武松的侠义,是下层人民要求摆脱剥削、摆脱压迫的反映。他的锄恶扶善、见义勇为,杀富济贫,是贫苦人民要求翻身,摆脱困境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武松的侠义,其实就是对那个年代、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一种反抗,是被压迫人民反抗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的自觉的行为,是官逼民反的反映。封建统治者加紧对劳动人民的搜刮和掠夺。他们设立专门的机构,掠夺农民的土地,迫使大量农民破产。而赋税却是一步一步不断地增加,造成“富者益富,贫者益贫”。而各地的官僚恶霸,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不堪忍受压迫,纷纷起来起义。武松在这个时候现身,正是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一个化身。武松也出身于底层人民。他虽然没有收到封建统治者最残忍地压迫与剥削,但他一路走来,一直都受着地方官员的迫害。西门庆的出现,害得他家破人亡,于是他被迫杀死西门庆以报兄仇。自己的不幸遭遇,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是嫉恶如仇,所以也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被夺了酒店的施恩也有了强烈的同情心。对于以强欺弱的地方恶霸蒋门神,武松毫不留情地给了他以狠狠一击。当蒋门神与官府互相勾结,欲置武松于死地的时候,武松义愤填膺,他杀了很多人,虽然也杀了一些无辜的人,但是,这才充分显示了武松对黑暗的社会的强烈的不满,这是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的反抗。于是最终被迫上了梁山。
武松固然侠义心肠,嫉恶如仇,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血溅鸳鸯楼中他杀了好几个无辜的侍女,有些滥杀无辜。这是我们应当避免的,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不管怎样,这个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的大汉终究是值得我敬佩的。
四、我的感受
其实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不过我开学后会尽快看完的!),因而很多地方的见解可能有不周到之处,还请谅解。我只谈谈对我所看到的这部分的感受。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书中地方官僚的黑暗让我为之咋舌,让我在同情这些英雄的遭遇的同时,也更加感谢我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相对公平的时代。
第二篇:水浒传读书报告
水浒传读书报告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生卒年(1296~1371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籍贯: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主题:《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要歌颂的是那些敢于造反、敢于追逐自己利益,为此敢于到处杀人放火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造反英雄”。其最终写作目的主要有三:
一、迎合小市民的趣味;
二、发泄一下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塑造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
三、歌颂了那些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地位的流民阶级的“忠”“义”品德。
宋江:绰号——及时雨,呼保义。主要事件: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三打祝家庄。
吴用: 绰号——智多星。主要事件: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赚玉麒麟。
李逵: 绰号——黑旋风。主要事件:劫法场救宋江,斗浪里白条,沂岭杀四虎。
林冲: 绰号——豹子头。主要事件: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主要事件: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
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武松: 绰号——行者。主要事件: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
作品现实意义:《水浒传》在标榜“忠义”的同时,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小说中晁盖、宋江、卢俊义、柴进这一类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人物,其主要的凭借就是有钱而又能“仗义疏财”。在“义”的背后,作者有意无意地写出了物质所具有的力量。
而这样一个认识,对于当下的社会,具有巧妙的现实意义。《水浒传》诚如一般所理解,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梁山大聚义排座次后,有这样一段话:“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笔舌,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由此可以看到,梁山英雄的成分却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这里人员成分复杂,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甚至偷骗也可以作为谋生的技艺;这里没有长幼之序、尊卑之分,摆脱了农业社会的宗法意识,也摆脱了实际的农民起义组织中所不可能没有的等级制度。这种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图景,和农民的社会理想、农民起义的政治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再看小说中大量描写到的城市景象、商业活动,以及
所表现出对商人的尊重,无不打上了市井性质和市民阶层的深刻烙印。
第三篇:水浒传读书报告
《水浒传》
作品简介
《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是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江苏兴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作者名言: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感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第四篇:水浒传读书报告
《水浒传》读书报告
第一次看水浒传是小学的时候了,那还是有些简略的,只有一百零八将聚义就完了,没有后来的归顺朝廷,出征辽,方腊等。但是那时候还是把书看了很多遍,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那本书的了解也渐渐地淡完了,但是那一百零八的英雄形象依旧历历在目。最近很多卫视都在热播新版《水浒传》,这也勾起了我去阅读完整版《水浒传》的兴趣。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但是也有人认为梁山聚集的是一群叛逆者,他们无君无父,无老无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想打就打,他们恩怨分明,义气为重,不收礼教管辖,不受国家法律约束。这简直就是个快乐的乌托邦,民间有句老话----少不看水浒,其原因也无外呼就是怕看了这些无法无天的家伙后少年人更加叛逆,以至于无法融入到正常的社会关系中。
《水浒传》毕竟是宝藏,不时会有新发现。最近,一位著名史学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浒》是中国第一反腐名著”。教授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直接迫害农民的是贪官污吏,是高俅一类人物。农民起来反抗,矛头直指贪官,这是理所当然。农民铲除贪官污吏,实现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反贪污、反腐败。
但是农民阶级局限性还是无法克服的,因此最后,宋江李逵他们离开了梁山,但走进了一个新的梁山。梁山作为一个暴力集团,没有能力吞并另一个更大的暴力集团-----大宋王朝,不得以被更大的集团收购,于是强盗成了政府军,奉命去讨伐另一个暴力集团-----方腊,最后力量相互抵销,只剩下残兵败将回到东京,使以前一百零八将聚 义时替天行道的豪气就这样随风飘逝。
虽然《水浒传》看似暴力,封建,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很多东西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宋江的谦虚谨慎,仗义疏才,任人唯才,高超的管理,组织能力;众多的好汉们无时无刻都在显示着勇敢,机警,大义凛然,光明磊落,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还有贯穿整本书的“忠”,“孝”,“义”更是我们优秀的中华文明的缩影。
第五篇:水浒传的读书报告
《水浒传》读书报告
计本)10110013229 王运(10 《水浒传》[1]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以宋江[2]领导的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3]。《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明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但其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 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彩。综上所说,《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所写的。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曾经说过:“《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耐庵)、罗(贯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
《水浒传》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成每一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水浒传”的章节结构化的,统一和连贯的前,中,后三段。首先,笔者写的故事,角色宋江和吴林晁改,部分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表现的英雄逐渐聚集了梁山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要说我最喜欢这本书里面的那回,那要算是,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这里讲的就是武大郎之死的前因后果了,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真爱,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相遇也算是很可悲的,生不逢时,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不能在一起,他们相遇了非常浪漫。她眼角的余光看着英俊的男人的脸,一不小心她的窗槌就滑落手中击中了他的头部。他抬起头,愤怒地喊,谁那么不长眼?于是她瑟瑟地探出头,奴不是故意的。他看着她的眼睛,如果春水眉飞烟一样,一个寒冷的女人。看来这里,是不是有种看韩剧的感觉,可惜了,这不是韩剧,注定了他们的一世悲剧,如果不曾有这一刻的心动。这样一个英俊多金,水一样温柔的男人,为她细细画眉,为她抚琴,为她说甜腻的情话,她的心情不自禁地沦落,她以为凄凉的余生,忽然盛开了大片嫣红的花朵。那一刻的花好月圆,就是一生的天荒地老。终于,事情败漏了。可是他说,我们要在一起,日日夜夜都不分开了。那个打虎英雄的小叔他也不是不忌惮的,可他到底也是爱她的啊。他们无路可退,于是,武大的死顺理成章。于是他们成为了一对著
名的奸夫淫妇。他们的劫,更多的是时代的错。对于一个23岁的小女人来说,她不曾遇到过让她心动的男人,而直接跳跃到与一个她不爱也不般配的男人共度余生的阶段,那是太过残忍的事。当然,也许那个有才华、有气质、身材健壮、温暖熨贴的男人只是个轻浮善变、拈花惹草的烂人,但是她有权利通过自己的人生去认清一个人,不是吗?至于武大,要明白的只是,所谓爱情的眩晕,它并不是一项努力耕耘就会成功的事业?? 我并不是要说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爱,有多么纯洁美好,它至少在道德观上有所亏欠。但她必是不悔的,某个暗香浮动的午后,某个男人捂着额头,情潮暗涌??今生不行,那来生吧,来生会有爱轰轰烈烈地走来。潘金莲是情欲的最高代表及书中死亡之最惨烈者。她是情欲的化身,这情欲不仅仅只指性欲方面,也指她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书中潘金莲情欲失控,致人死者有武大郎、李瓶儿母子、宋惠莲、西门庆诸人。众多评论家称之为杀人凶手,对武松活刮潘金莲如此惨无人道之事拍手称快,恨不能手刃其人。尽管亦有不少人对潘金莲之死深感悲哀与同情,但是,潘金莲被钉上耻辱的十字架永无翻身之日,却是不争的事实。说了这么多,至少很清楚,潘金莲无所谓好坏,她并非罪大恶极,也并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书里她也不是最坏的,仅仅是一个本无色的花,被她生活的环境染了色。几乎她的每一种性格都可以找到这种性格形成的社会影子。潘金莲这个形象,也只有在那个时代才可能出现,她太个性了。基本上对她的感情可叹,可悲。
水浒传”是写基于真实的背景,他是作者的敏锐的眼睛和锋利的笔触描绘了一组处于社会边缘的穷人已经被遗弃和被遗忘的小人物,为了生存与尊严的传说,并继续奋斗历史的跌宕起伏的考验,但绝不要放弃,活着,我们要生存,无论你高贵或贫富,没有人可以剥夺你的生命,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你是负责自己的美好生活,黑暗混乱的杀气社会反叛,知道了,你可以确保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危险的。108“水浒传”里面写的英雄,几乎所有的放荡不羁的叛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一些极端的行为,一些奇怪的字符,勇气充满了谋杀,纵火,甚至有些混乱的纪律巨魔。但在好的和坏的界限的时候,它可以是一个分工明确,社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因此,他们可以打破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时间和方式,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的东西,已经很值得称道的!我及时“规划师李逵,沃克而深刻的形象,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家伙,但每个他们是非常独特的,每一个角色我也写得很好!其中大部分是受电影和电视,并听取个人的故事,像武松武松事实上,不仅长的魁梧潇洒,和武术艺术是惊人的,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他和他的哥哥武大郎这两个极端,甚至住在同一个家庭,上帝派了一个最美丽的嫂嫂,我真的不知道是嘲笑或怜悯。尽管许多分析师说,武松打虎一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试用机会,他的恶名是明显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武松打虎真的是惊心动魄。,这个小意外或然每个人心中的吴景阳岗打虎中国人已经离开的整体形象,武松神。可以说,在“水浒英雄”宋总三虎是不是最强的,但他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路见不平的在今天的社会中,“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本? “,如吴人民日益增长的罕见,武松打虎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人们以深刻的讽刺吗?还愣着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武艺和参与不禁升值,从我的心脏底部的填充。“亮剑”中李云龙的一句话:“无论多么可怕,必须亮出自己的剑的敌人,该地区的永赢了!“杀死一只老虎从景阳岗吴应熊形象立刻光彩,并立即成为了英雄,威震四方的景阳岗战斗的老虎吴淞口形状描述,铺平了道路,使大部分的反映吴庸松岗大胆,无畏的英雄气概。
一个主要角色是“水浒传”水浒传“宋江,其实是不喜欢他,实在想不通宋江何德何能,那么耸的人,空有抱负没有胆识没有远见没有能力,因为他产生了很多其他梁山好汉死了,被称为及时雨,而觉得有什么,我看来,他是个胆小鬼,胆小,总是想着的特赦。没有心计确实不深。在中间的一百零八,李逵阮小二,吴ruanxiao吴,阮小琪还是不错的,他们不想放弃。吴和阮氏三兄弟是首批遵循晁改反抗。李逵是一个梁山起义军中最勇敢,最坚决的斗争。他听到音乐,唱宋江做“满江红圆圆的眼睛,大声喊道:”特赦,大赦天下!招连鸟人工神经网络的!表踢了踢,站在件。他没有把宋朝皇帝放在眼里,宋江是不防他应该回去。李逵的悲剧是一个“忠”他吃的损失,这种“忠诚度“蒙住眼睛,只认”兄弟“不承认路线,的共识不破宋江的反动真面目,终于成为了宋江投降”路线的受害者,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古时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因为其中人物善於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读了水浒传,让我感慨万千,世间没有大恶,也没有大善,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篇二:水浒传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之水浒传
10本治二区杨彬 201003140213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生卒年(1296~1371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籍贯: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水浒传同时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水浒传要歌颂的是那些敢于造反、敢于追逐自己利益,为此敢于到处杀人放火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造反英雄”。其最终写作目的主要有三:
一、迎合小市民的趣味;
二、发泄一下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塑造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
三、歌颂了那些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地位的流民阶级的“忠”“义”品德。我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 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 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 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水浒传》在标榜“忠义”的同时,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小说中晁盖、宋江、卢俊义、柴进这一类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人物,其主要的凭借就是有钱而又能“仗义疏财”。在“义”的背后,作者有意无意地写出了物质所具有的力量。而这样一个认识,对于当 下的社会,具有巧妙的现实意义。《水浒传》诚如一般所理解,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梁山大聚义排座次后,有这样一段话:“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笔舌,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由此可以看到,梁山英雄的成分却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这里人员成分复杂,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甚至偷骗也可以作为谋生的技艺;这里没有长幼之序、尊卑之分,摆脱了农业社会的宗法意识,也摆脱了实际的农民起义组织中所不可能没有的等级制度。这种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图景,和农民的社会理想、农民起义的政治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再看小说中大量描写到的城市景象、商业活动,以及所表现出对商人的尊重,无不打上了市井性质和市民阶层的深刻烙印。篇三:水浒传读书报告
《水浒传》
作品简介 《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是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名言: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感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水浒传》读书报告
《水浒传》是一部用古代白话文写的章回小说。在这本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其中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的性格特点特别鲜明。
宋江是水泊梁山的头领。他仗义疏财,正直忠义。从他在墙上写反诗可以看出他有野心、有志向和军事目标。从他向晁盖求情保护杨雄、石秀可以看出宋江有保护人才、选人才的本领。从他被梁山其他好汉推崇为山寨之主、他带领梁山好汉打败敌军可以看出他具有影响力、谋略。从他接受朝廷招安并为国家立下功劳可以看出他具有爱国、忠义的品质。从他最后被陷害中毒身亡可以看出他结局悲惨。宋江是《水浒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人物,也是最重要的人物。
林冲是一位勇敢的武将。从他与洪教头比武中可以看出他武艺超群。从林冲先后被高俅、陆谦、富安等人陷害可以看出林冲的境遇不好,命运悲惨。从林冲一直作为梁山一员更随那支军队南征北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义的人。从他写下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仗义、朴实、忠诚、有英雄气概、身世悲惨、有志向的人。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官,为人光明磊落。他忍辱负重,对下层百姓有恻隐之心。他有忍耐的性格,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精神。我很敬佩他。
鲁智深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粗中有细。从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中可以看出他的力气很大,他很正义。从他当和尚不遵守戒律,喝酒后撒酒疯可以看出他喜爱喝酒。从后来他帮助刘太公解除女儿被逼婚之愁可以看出他有正义感。从鲁智深去就林冲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仗义、勇敢的人。从他征战生擒方腊可以看出他武艺高强。从他放弃功名利禄,在钱塘江边圆寂可以看出他已修成正果,看破世事。这也映证了智真长老的话,“听潮而圆,听信而寂。”
武松是一位有道义的豪杰。从他在柴进府中结拜宋江可以看出他愿意结交好汉。从他一听说自己未犯罪于是马上去找哥哥武大郎可以看出他很重视亲情。从他酒后打老虎可以看出他的力气很大,武艺高强。从他把赏银赠给猎户可以看出他具有不贪财、忠厚仁德的特点。从他拒绝潘金莲的勾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有道义的人。从他为兄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中可以看出他嫉恶如仇。从他识破蒙汗药酒可以看出他粗中有细。从他遭到暗算被迫杀人,并写下杀人的是他可以看出他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
李逵是一位鲁莽但具有反抗意识的武将。从他跟随梁山二十余好汉劫法场救宋江时的厮杀中可以看出他很鲁莽。从他接母亲上梁山,母亲被老虎吃掉,于是他生气地杀了四只老虎可以看出他的孝顺,武艺高强,力气大。从李逵使用神行法时偷偷喝酒吃肉可以看出他爱吃酒肉。从他反对宋江提出招安可以看出他具有反抗意识。从他跟随军队征战,最后喝毒酒身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义的人。他的性格特点特别鲜明,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篇五:水浒传读书报告册
《水浒传》读书报告册
作者:帅气的无机盐
目录:1、2、3、4、本书简介 美文鉴赏 最喜欢的人物 我的感受
一、本书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1]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其他现存版本中,起源较早的百回本内无征田虎、王庆部分,简本(文简事繁本)系统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与《水浒全传》不同(一般认为“全传”本是根据简本改编),金圣叹评本(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
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按照现存版120回的《水浒全传》计,全书情节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
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
三、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招降一些好汉上梁山;
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
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受招安;
六、受命征讨对宋朝构成威胁的辽国;
七、征讨田虎、王庆;
八、征讨江南的方腊并死伤23以上,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摘自《百度百科》
二、美文鉴赏 先摘一段金圣叹的书评: “天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出,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便乐此不疲也。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段评论本就是一篇美文?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文字才能得到这样的赞誉呢?一起来看一下吧。《水浒传》第22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节选)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後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後。那大虫背後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 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刚刚金圣叹老先生的那段点评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大概就是:
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写鬼,而最难的则是写虎。原因无他,鬼谁也没有见过,到写不出来时凭着自己的想象补充就好了。但虎不同,虎有血有肉有性情,是个活物。写得假了,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写虎最难。
我认为这一段中最精彩的就是打虎前作者对武松的心理描写。作者通过对武松心理的描写来衬托出虎的可怕。武松他怕虎又不怕虎。一开始,店家好意告诉他这冈上有虎。不想这武松却是发了脾气:“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到了他来到冈子下时,见到刮了皮的大树上“冈上有虎”的告示,还认为是店家狡诈,“我却怕甚么鸟!”,足显出他对虎的无所畏惧,横拖着哨棒,便上冈子来。
走了没多久,在一个破败的山庙里看见了官府的印信榜文。武松读罢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一句写出了武松也并非不怕虎,十分真实。但接着他又寻思:“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有了这么一个转折才显现出武松的神威。明明并非不怕虎,也深知山上有虎,可只是怕在店家前丢面子,“算不得好汉”,便打定主意上山,活写出武松的率性可爱,真乃真性情也。并且经此以衬托,之后的武松打虎便显得愈发英勇。要不然倒好像是没来得及躲开,别无它的选择似的。
上了冈子走了一阵子之后,没有见到大虫,便又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这阵子却又不怕虎了。再走,久不见虎,再加上酒劲上涌,武松这时是全然不怕虎了,竟要倒在青石板上就睡!直令读者看得胆战心惊。这虎还没打,情节却已完全推到了高潮,读者的心神早已被牢牢攫住,愈发显得接下来的打虎十分精彩。
三、我最喜欢的人物——武松
要说这书中我最喜欢哪一段,自然是武松打虎。要说我最喜欢哪个人物,那必然是武松了。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清河县,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以他为主角的几个事分别是: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伴随着武松一路走来,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这样看来,武松确实是个莽夫:脾气不好,吃醉了酒便要打人,看不出他会有什么大成就。但紧接着作者就搬出了“武松打虎”这一事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武松形象一下加分不少,还因此被赏了个都头做,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吧,按理来说接下来武松的戏份就该没了,事情应该就到此结束了。可是偏不。这时候又引出了个风流的嫂嫂。这嫂嫂可真是一极品。像金圣叹评的那样: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初读水浒,我原以为这嫂嫂勾引小叔反被斥应已令嫂嫂无 地自容,从此本分做“嫂嫂”了,但没想到,她居然还向武大告状:“他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又说武松羞愧,故几日不与武大说话。害我真为武大是否会相信这淫妇的话担心了好久。
接着,武松因公出差。临行前特地嘱咐兄弟“每日迟出早归”,想必为的就是看住这妇人。奈何这妇人天性淫荡,叉个帘子也能跟人对上眼,这也不是武松能预料到的了。
到武松回来时,一直担心的武大终于是出了事。我原以为吃醉了酒乱打庄客的武松会怒气冲冲地不问缘由地杀了那奸夫淫妇,没想到他居然老老实实地按照程序走:找证人,寻证据,告到官府。谁想这官人贪图贿赂,一句“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就打发了武松。无奈之下武松只好亲手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再被刺配二千里外。从他先告官可看出武松实则粗中有细,本是个守法的良民。再从他杀人之后不逃跑(以及后面的大闹飞云浦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以看出,武松也真是个铁铮铮的好汉,武松的侠义,是下层人民要求摆脱剥削、摆脱压迫的反映。他的锄恶扶善、见义勇为,杀富济贫,是贫苦人民要求翻身,摆脱困境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武松的侠义,其实就是对那个年代、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一种反抗,是被压迫人民反抗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的自觉的行为,是官逼民反的反映。封建统治者加紧对劳动人民的搜刮和掠夺。他们设立专门的机构,掠夺农民的土地,迫使大量农民破产。而赋税却是一步一步不断地增加,造成“富者益富,贫者益贫”。而各地的官僚恶霸,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不堪忍受压迫,纷纷起来起义。武松在这个时候现身,正是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一个化身。武松也出身于底层人民。他虽然没有收到封建统治者最残忍地压迫与剥削,但他一路走来,一直都受着地方官员的迫害。西门庆的出现,害得他家破人亡,于是他被迫杀死西门庆以报兄仇。自己的不幸遭遇,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是嫉恶如仇,所以也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被夺了酒店的施恩也有了强烈的同情心。对于以强欺弱的地方恶霸蒋门神,武松毫不留情地给了他以狠狠一击。当蒋门神与官府互相勾结,欲置武松于死地的时候,武松义愤填膺,他杀了很多人,虽然也杀了一些无辜的人,但是,这才充分显示了武松对黑暗的社会的强烈的不满,这是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的反抗。于是最终被迫上了梁山。
武松固然侠义心肠,嫉恶如仇,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血溅鸳鸯楼中他杀了好几个无辜的侍女,有些滥杀无辜。这是我们应当避免的,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管怎样,这个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的大汉终究是值得我敬佩的。
四、我的感受 其实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不过我开学后会尽快看完的!),因而很多地方的见解可能有不周到之处,还请谅解。我只谈谈对我所看到的这部分的感受。《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书中地方官僚的黑暗让我为之咋舌,让我在同情这些英雄的遭遇的同时,也更加感谢我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相对公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