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小故事(精选)
家风小故事
八年级三班
陈婷婷
指导老师
黄生昌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乐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上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容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悔之下,我基本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
爷爷爱给讲很多关于他当年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悔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容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现在,我已经步入初中,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看,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名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名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咋们社会将会更家纯洁,人名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第二篇:家风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如细雨般滋润着家庭的土壤,并且生根发芽。良好的家风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家风能让家庭充满了欢乐,让社会更加和谐。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时常告诉孩子要做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太多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等等。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帮助。因为这样,我们才度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享受着美好生活。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感恩。等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应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有一段时间,她看见爸爸、妈妈在工作、生活中很忙碌,他觉得父母很辛苦,她会每天给我们写一张卡片,悄悄地放在我们的床边,而且在卡片上写着:“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我爱您们!”这真挚的举动让我体会到女儿满满的爱和孝心。
培养孩子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更严重的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即使这个孩子成绩优异,又能怎样呢?让孩子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不幸,告诉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抱怨、发牢骚是没有用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话已成为我们家的口头禅了,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时,女儿会反过来,对我说:“妈妈,没关系,不要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
教育孩子从小要诚实,做人要守信用。做错事了并不要紧,如果为了掩盖错误而说谎话,那么这个说谎的行为比做错事本身要严重很多。孩子犯了错,只要自己认识到错误并且积极主动去改正了,就是一个进步,值得表扬。另外要求孩子言出必行,无论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自己能否做到,不要轻易地对别人做出承诺,否则,会成为一个失信的人。
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很不开心,我们问她怎么了?她说,班上要组织一个活动,分组表演角色。有一个小组选了她,但不知什么原因又不要她了,如此反复三次,她觉得很委屈。我们问她,你有没有做出什么事伤害到小组其他同学了呢?如果有,你应该向别人道歉,而被逐出小组的后果是你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没有,也应该考虑也许有比你更优秀的同学加入了小组,你应当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不被别人替代。千万不能因为这样的小事怨恨别人,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自己将来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其实,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方式,每个家长也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成长。对于像我们这样年轻的家庭,教育孩子当然是在摸石头过河,难免有时会矫枉过正,称之为家风未免言重。但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众位家庭交流学习。
蒋佩伶
二年级六班 上
第三篇:家风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警示育人的词汇是对教育的最基本体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家风家规的树立,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家风,是潜移默化的,具体的从小事做起。然而,一些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名人和古代的伟人的家风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也能从中学会勤俭持家的本领。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 1
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我国民间的家风小故事也同样让人深受启发。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说完我国的家风故事,我们也来看看外国有名的家风小故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3
第四篇:家风小故事
好家风故事
故事一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做人首先要善良。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路上扔小石头。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问我:“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故事二
做人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 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故事三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要懂得感恩。我们一家人会经常坐在一起看新闻节目,曾看到一则新闻,题为《背着母亲上大学》。这条新闻讲的是一位农村大学生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毅然决定背起瘫痪在床的母亲上大学。看完故事,我深受感动,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伴着第一声啼哭,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从懵懂无知到日渐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在生活上,学习上,她总是尽心尽力对我。看,父母为了我们,总是愿意付出一切,哪怕冒着生命危险。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不求回报,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在生活中,我们还会收获别人给予的关心和帮助,也许我们不能一一回报,但是我们必须要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对所有的这一切心存感激。
故事四
在我们家有一种优良的风气对我影响很深,那就是晚辈要孝顺长辈。每年母亲节,妈妈总会一早起床给奶奶和外婆分别打电话祝她们节日快乐,并且给奶奶和外婆买衣服鞋子作为礼物。我问妈妈为什么要买礼物,妈妈回答说:“这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送一朵花、一双鞋、一件衣服,不是要送去多值钱的东西,而是要表达的那份无价的爱。”妈妈对长辈的孝顺深深地影响了我。所以今年的母亲节,我也决定要给妈妈一份“礼物”。那天晚上,妈妈忙完家务坐在沙发上看书时,我悄悄地溜进卫生间,给妈妈端来一盆水,帮妈妈洗脚。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祝您母亲节快乐!您辛苦了!”这时,我看见妈妈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
故事五
记得在我5岁那一年,有一次我和爸爸玩捉迷藏。我趁爸爸不注意,飞快地往房间里跑,却没有注意到桌子上的杯子,于是,一阵脆响之后,杯子掉在了地上。这时,声音惊动了爸爸。他转过身,看见碎了的杯子。爸爸问我:“这是你干的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怕承认会挨打。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说道:“好孩子要诚实,是你做的,就应该承认。” 最后,我鼓起勇气对爸爸说:“是我不小心打碎了。”本以为爸爸会打我,可爸爸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和蔼地对我说:“一个人犯了错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就是好孩子。”那一次爸爸对我的教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牢记于心。
第五篇:家风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生的光阴若白驹过隙,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如鎏金石刻般,虽经时光河流千百年的冲刷,不但没有流逝,反而越发弥足珍贵。这其中,就有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故事,其所蕴含的传统与美德,融入语言,汇入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中国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今日看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时,这些优秀传统家风依然可以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2016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自觉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带头抓好家风建设,维护家庭正气,建设优良家风,切实管好家庭成员,真正把家建成清廉安全的港湾。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的要求,按照县委《2016年深化家风建设活动实施意见》(洪委〔2016〕32号)文件精神,深化党员干部立家规、亮家规、行家规活动,特地制定了在今年5月份完成“家风家训”教育专栏;6月底前完成党员干部家规“三进”活动;在4月—10月完成“我的好家风”微视频创作大赛;今年一年都要进行党员干部“家风家训”教
育培训。作为党员干部,在党的指导和对党的学习下,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进行家风建设,在家教育晚辈要以劳动为荣、以学习为荣、作为党员的家属绝对不能享受特权等。
(1)以劳动为荣
早在10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就提到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可见劳动对每个人的意义非常重大。让我们懂得如果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让幸福的本身找到我们,牢牢记住要以劳动为荣,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为此我也时常教育晚辈要爱劳动,要做到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诚实、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在劳动中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要坚决克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劳动态度。第二,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这些劳动不仅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也有利于培养爱劳动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如学校的门卫爷爷和工人叔叔。对他们的工作要理解、尊重,与他们相处要礼貌、谦虚。
(2)以学习为荣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少年的素质
和本领直接影响着我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爱学习是追梦圆梦、实现抱负的必要基础。
爱学习,就是要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刻苦学习知识,特别是要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学习,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就是要勤于思考,多想多问,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作为祖国的一份子,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对党章党规对祖国进行学习。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精神。在今年4月6日召开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强调了学习教育的重要。作为党员的家属,更是要以学习为荣,积极学习党章党规,为实现我党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3)作为党员的家属绝对不能享受特权
我党创建人之一的周恩来同志就定下“亲属决不能享受特权”的严厉家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在谈到伯父对晚辈的教育时,说主要有两条要求:一条是决不允许享受任何特权待遇,就连特权思想都不可以有;另一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周秉德上初中时住校,星期六看到有的同学家里有汽车接送,而自己只能挤公交车。回家后因为念叨这件事而被伯父周恩来严肃责备:“伯伯的汽车,是国家为了工作需要而配备的,不能用在私事上。”他教导周
秉德:“你们现在就是普通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就是普通劳动者。无论上学、工作和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而不能依赖家庭。”
刘少奇对自己儿子亦是严格要求。刘少奇的二儿子刘允若,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期间,因和同学关系不大融洽,向留学生党组织提出要转系甚至调换学校的要求,并连续给刘少奇写了几封信,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和支持。针对儿子暴露出的思想问题,刘少奇即刻写了几封回信:“根据你的来信,你既不是因为功课重,又不是不喜欢学航空,而是和这一帮人处不下去。这不能成为要求调换学校的理由。你同这个学校的同学搞不好,到另一个学校难道就能够搞得好吗?你一贯的错误,就是你在劳动人民面前,在同志们面前,不肯‘俯首甘为孺子牛’。现在根据你的来信看,你这个毛病不仅未改,而且有了发展。现在你应该向你的组织声明承认错误,请求同志们批评,虚心地接受大家的意见,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正常起来。”同时,刘少奇还对儿子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意见,真正改正错误,与同学们搞好关系,长期坚持下去,去克服这种思想,培养自己成为国家的一个有用的人。希望你这样做,而且必须这样做,不要辜负祖国和我们对你的期望!”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状况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通过建立严格的家风,教导他们能做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能想着利用别人的身份或职位给自己谋取便利,最美好的东西都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劳动去创造的,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成长。这对我党
建设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家风让子女终身受益、代代相传,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利家、利民、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