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伟业读后感[模版]
观《建党伟业》有感
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党伟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
我向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革命需要非凡的领导。这场革命胜利的最大原因我想就是拥有几位拥有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毛主席自不必说,他最让人熟知的便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游击战则是他战略的精髓,四次反围剿胜利,渡赤水。三大战役已经是他的成名作。在电影中,导演并未侧重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而着重描写细节,政治局开会的
时候,毛主席把蜡烛吹灭了。摸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看完后,很震撼,以小见非凡,秒啊。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当然有以亲和与儒雅出名的周总理,周总理一向兢兢业业,刻苦工作而在电影中,总理和主席在一起,帮主席分担工作,提供方便,甚至在得知我党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治会议的冯玉祥将军,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种细腻生动的描写,吧周总理刻画活了,正是这样一个非凡的总理,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朱德及刘少奇等领导人自然都是满富智慧,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此时此刻,我终于深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看完《建党伟业》。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觉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肩负起强大中国的重任!
第二篇:建党伟业读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号称史诗性巨作的《建党伟业》是为了建党90周年而制作,主线之一是展现我们的党在那个**的年代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动荡社会的压迫,各种社会制度的混乱,各种外来势力的剥削,外国先进思想的引入,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义无反顾的探索追寻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我们需要为那份执着和探索的精神而感动,更应该为各个在前进道路中而不幸牺牲的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必须意识到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我们的党能在**的局面里茁壮成长是我们中国人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应该为作为中国人而自豪,同时要将自己中国人的特有品质发扬光大。这部影片是对我们已流失或者掩埋的中国精神的召唤。影片从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一直演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各个阶级、各个党派、思想、学术争相博弈,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还肤浅,各个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都能治舞台上组建的政治组织,这包括民粹派、左翼势力、类似纳粹的民族主义分子和保守的保皇党人。年轻的共和国在的更迭中缓缓前进,片土地上,有总统和总理,还有皇帝和宫廷,争吵不休的国会,对政有限,它仍然想尝试拥有罢免权贵人士的力量,以至于图谋复辟的张勋也不先解散参议院才能毁掉民-国。资本主义跨越的发展,远离战场的东部地区西方势力下安定的环境步入现代,上海名副其实的东方都市,兴起的现代工商业孕育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天堂。的弱势和地方武装割据让就如同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民族觉醒时代的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西方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而在电影中,历史上开天辟次的共和国被片头的背景独白一概而论地描述为“政治腐朽、民不聊生”。割据的北洋军阀阻挠了的,出身行伍的统帅们毕竟过高等教育和西方思想,加之自身有限的行政权力,上客观上也遏制了专制政治和独裁者的产生,民-国初期的北洋当局最有使逐渐发展成民-主共和国。美国思维的民-国人认同用政治博弈而武装革命来救亡。
《建党伟业》着力展现了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历史。通过流动的历史画卷,意在说明,唯有把握问题实质、借助正确理论指导的政党,方能带领中国争取国家的独立,实现民族自强,进而以崭新的姿态重归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为了能够实现还原历史和构建故事的双赢,《建党伟业》的创作团队采取了小节不拘的创作原则。比如,在辜鸿铭和罗家伦的辩论中,辜鸿铭这样说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如同数学家的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现在仍是三三得九,不会三三得八。”这段对话取材自辜鸿铭与伊藤博文之间的论战。这种失事求似的挪移,反而增强了《建党伟业》的层次感。此外,《建党伟业》也没有刻意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和相恋,都拍得动人心弦。与小节不拘的创作方式相映成趣的是大事不虚,为了客观还原历史,《建党伟业》不仅在历史事件上尽力做到了实事求是,在人物刻画上也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比如,为了称帝而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密约的袁世凯,也并非一味卖国求荣;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歪理邪说,其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不合时宜);胡适的实用主义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成其为势力)。这种小节不拘、大事不虚的创作方式,以具体的历史脉络为骨,以历史事件为肉,以演员的表演为神,在神骨肉兼具的前提下,使建党伟业的历史画卷气韵生动起来,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汤因比曾言:“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一场成就与问题的拔河比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应真诚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党伟业》的横空出世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重意义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共产党人以革命大无畏精神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得以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和平崛起的年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更有必要重归建党的源头,找到这源头的火种,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带领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
整体看,《建党伟业》有点纪录片的感觉,尊重历史。从革命先驱推翻满清,到民众本能式的渴求国家复兴,最后思想上抓住了革命的方向,这是一部催人奋进、予人启示、警示现实的好片子。在描写中国人的抗争、摸索和觉悟,每个迷茫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可以引导自己的答案。没有什么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历史,我们需要正视它,无论对与错、是与非、曲与折。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距今仅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辈们身上的。值得称颂的是,无论是看完电视剧《中国1921》后,还是刚刚看完的电影《建党伟业》,都非常可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
第三篇:建党伟业读后感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讲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
从这部影片当中让我们看到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于是,在这民族危亡的一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当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武装革命道路!它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带领下,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夺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为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影片中看到,建党的时候,全国才50来名党员,全国代表大会才13人。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史。现在,我们全国的党员大数大概有接近8000万了,这是多么辉煌的成绩啊,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党,至少从党员人数来看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抉择,我们党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表明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过去,我们党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如今,我们党是中国建设的先行者。历史的潮流表明,党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跟随党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目标和任务!
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付出青年的力量,为民族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建党伟业》读后感
《建党伟业》影评
终于在家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建党伟业》,这是一部云集中国明星的叙事片,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虽然剧情和教科书上的差不多,但是一个个熟悉的、不熟悉的、叫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演员,一一从我眼前飘过。细心地对照字幕,记下影星和电影中扮演的人物,也不失是一桩趣事。
最“有戏”的当数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虽然周润发和真实的袁世凯实在不可能形似,但他出色地演绎了一个一意孤行,最终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就任总统时貌似谦虚实则自负的言语,被日本公使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时的复杂心情,跟手下冯国璋表示不会称帝的口是心非,以及众叛亲离后擦拭龙袍时的百感交集„„周润发都演绎得很到位。可以说,袁世凯是整部电影里刻画得最丰满的一个角色。还有吴彦祖扮演的北大教授胡适,则是全片最有风度的角色。胡适的着装整洁,说话永远慢条斯理。不论是与辜鸿铭辩论,还是面对学生的挑衅,胡适永远都不急不躁,以理服人。可以说,吴彦祖饰演的胡适,是全片最有风度的一个角色,最有理智的角色。刘烨所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整体感觉很不错,一代伟人的年轻时代,演绎的淋漓尽致。刘烨的这次塑造,让我突然有了一种亲切感,脱去伟人的光环,其实他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其他的王力宏、陈坤、张涵予、王学圻等人也同样有着过人的表现,令我们眼前一亮。
建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其中,走近那个时代,让我们体会到建国道路是困难重重。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共产党的肩上,然而,这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阻挠,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国民党在与共产党在对国家权力的争夺上,国民党以一党私利为重,漠视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的以及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共产党则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深得民心,从而得到了全中国人们的支持。
观看电影我们已经看到建党之初的困难,之后的国内、国际战争,各种思潮的涌现,各种事件的频发,以及自然灾害的降临,给我们执政党出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虽然之间也出现过小问题,但并不影响我们的主旋律。我们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跟着共产党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
在那个热血奋腾、群情激昂的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们用他们自己的鲜血和忠诚不停战斗着,因为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才会拥有如今这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在享受这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国家以前的耻辱,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当代青年,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为自己以后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第五篇:建党伟业读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正直建党9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办的风生水起,《建党大业》也应时而红。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政治意义为主的电影,电影按照时间顺序发展,大致讲述了建党前的历史,制作手笔也十分宏大,总的来说相对于一些纯政治意义的影视作品还是很优秀的。
观后感觉百感交集,有几幕至今记忆犹新。一是袁世凯与手下讨论国体问题,但最后却选择了建立中华帝国自己当上了皇帝。再是张勋复辟拥立傅仪为帝,傅仪年纪小小身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愚忠的张勋并为感动他,一把鼻涕一把泪换来了鞭绑风筝,沉重的责任4万万国人都没有担起又何必去苛责一个孩子。历史即以前进即使暂时的倒退,终究会再回到正轨。共和虽不能救国,但在当时却也是救国良方。
北京大学作为故事发展的重要地点,也是各种前沿思想的发祥地。我觉得大学作为培养新青年的地方,就应做到思想开放而兼容并包,不仅有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的代表,更应有辜鸿铭这样的异类。电影中新旧文化的碰撞,以一场新旧文化的代表者之间的辩论而代替,妙语连珠的言语大战,轻描淡写的带过了历史上的一场异常精彩的篇章,但却也别有意境,文化之间的对仗本就是文雅的。相对于一场辩论辛亥革命、护法战争那些鲜血换来的成果却是甚微,共和依旧遥远。
国人声势浩大的欢送顾维钧等前往巴黎和谈,一群人信心满满想保住国权,但顾维钧临行前一句“弱国无外交却道出谈判外交人员的无奈与愤慨,巴黎和会终究是没挽回主权,但他们拒签合约,却也彰显了民众的决心与觉醒。随后而发的五四运动,学生们群情激扬,教授们慷慨激昂的一场场演讲,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虽没有实权但思想却也引领时代的发展,先不论学生们游行示威的对与错,其爱国精神确实可嘉,国难当头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最先觉醒,进而带动了整个中国的觉醒。试问当今如果发生那种事情,当代的大学生又有多少人愿意站出来去抛头颅洒热血,不是批判学生这一人群,而是对一个时代的发问。大家都有学思修、学马原、学毛概,但那些理论又有多深入人心呢?爱国不是几本书教出来的,文明更是经不住时代发展。
在建党会议后,影片结束在一片战火中,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党的建立只是中国独立的前奏却也是最重要的铺垫,不得不感谢烈士先贤们的牺牲与付出。现今虽是和平年代但这种爱国精神却不能丢。看了《建党伟业》,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在现今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更应用革命精神去努力建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