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4 20:1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八(下)第二单元《陋室铭》教学设计

仲 跻 健

教学目的: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品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3、能结合内容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有时我们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它的可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介绍作者、文体特点

1、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2、了解“陋室铭”由来的故事;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四、精读品析,文本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2)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那么你能说说原因吗?(3)文章最后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2、主旨探究

(1)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通过描写陋室的景、人、事,暗示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是逃避现实、脱离劳动人民的表现,这样做缺少了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3、齐读课文后,请同学圈画出自己认为有鲜明表现力的字眼或节奏韵律较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开发资源、拓展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我们一起赏析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考试铭》,就请大家一起来点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2、组织学生发言,师生互动,学生点评,老师小结。

六、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的作业

七、课后作业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本文仿写一篇或几句情趣高雅的《 铭》,通过某事物表达出自己的情操和志趣。

2、整理译文,背诵全文。

八(下)第二单元《陋室铭》教学设计

天平初中 仲跻健

教学目的: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品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3、能结合内容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文体特点

1、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

2、了解“陋室铭”由来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四、精读品析,文本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2)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那么你能说说原因吗?(3)文章最后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2、主旨探究

(1)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2)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3、齐读课文后,请同学圈画出自己认为有鲜明表现力的字眼或节奏韵律较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开发资源、拓展探究

学生阅读《学生铭》,联系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六、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的作业

七、课后作业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本文仿写一篇或几句情趣高雅的《 铭》,通过某事物表达出自己的情操和志趣。

2、整理译文,背诵全文。

2008年3月18日

第二篇: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读书作文。策知县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就强迫刘禹锡一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二、初读课文。

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5、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

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

1、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萧湘馆”“ 秋爽斋”等,而作者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课堂交流。

第三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讲课稿

一、精彩导入,初识课文。

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官到安徽和州县。和州的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附近垂柳成荫,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就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于是愤然提笔写下这篇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感受刘禹锡的高雅情趣。

二、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找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大声地把本课的生字词读音快速的记过去,写一遍。好,我们找同学试着读一遍。读的不错,注意“馨”和“牍”的写法。

2、解决了生字词,我们一起大声的诵读文章,要求大家:读准字音,声音清晰洪亮。揣摩句子停顿、语速和语调。好,开始。

3、哪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读才华?你来,(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4、这篇文章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对偶句很多,而且多数句子押韵)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好,现在,我们全体同学把课文齐读一遍。

四、理解文意。

光读得好还不行,我们还要读得懂。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现在,我们就结合注释翻译文章,在理解的过程中重点把握投影上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果遇到疑问就把疑问记下了,一会我们共同解决。

1、结合注释理解文章。重点理解投影上的字词句的含义。

2、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有意义,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同学解决。

3、谁来说说这些字词的含义或用法?“之”“劳”的用法。

“何陋之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简陋的呢?如果换成肯定句式怎么说,没有什么简陋的。这句话出自《论语 子罕》(投影)

五、体味文章。

1、题目说是陋室,而结尾处又说是没有什么简陋的,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呢?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师:德馨是什么意思?品德美好。这句话前面还有两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

师:和这句话有什么联系?

生:用山水和陋室类比,强调了陋室因自己的德行而美。

师:运用类比的方法先进行铺垫,最后引中心主旨,使主旨更深入人心。

2、山的高度、水的深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仙人居住,真龙潜藏,就像这居所,不在美观还是简陋,重在品德是否美好。从文中找一找,写陋室的句子有哪些?

生: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投影)师:能用一个什么字来形容陋室呢? 生:“雅”(板书:雅)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是什么雅呢? 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是环境,写出了环境的幽雅,突出一个字,“景”(板书)你觉得那个字写的好?说说理由?

生:“上”“入”(静景活写,流露出作者对陋室周围景色的喜爱)“绿”“青”写出了……

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和白丁是什么意思? 生:

师:对待两种人什么态度?

生:谈笑,无往来。

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比说明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情趣? 生:博学多才,志趣不俗。交往朋友不俗,“友”雅。师:“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的又是什么呢? 生:写了作者在陋室中所做的事,师: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生:对比,前者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世俗生活,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

3、总结: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陋室不陋呀!请同学们把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背过去。

六、文章主旨。

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情趣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呢?我们同桌两人讨论一下。

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表现的是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七、走出陋室(多角度解读课文,约2分钟):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刘禹锡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各述己见)总结全文:

同学们,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钱学森的故事

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在这篇只有81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深深敬仰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吾资寻常,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霜天。谈笑无恶友,往来皆良师。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网吧之劳神,无斗殴之乱心。书生头悬梁,学者锥刺股。我云:何苦之有?

第四篇:《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本站推荐)

导语: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 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五篇:公开课教案《陋室铭》(共)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3、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5、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多媒体展示)

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1、仿写:《

铭》

2、课堂交流。

下载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共5篇)

    陋室铭教案设计 高崇丽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0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0 的 认 识 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页《0的认识》 教材分析 :《0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教材先通......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一、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

    陋室铭 教案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理解本课特殊句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及“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陋室铭 教案

    教学设计 五通佑君中学 鲍凌霜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3、.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

    陋室铭 教案

    16. 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二、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