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小论文

时间:2019-05-14 20:3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小论文》。

第一篇:马哲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特别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何为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 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能够指导现实学习、生活,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智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理论,使自己生活在高品质中。

第二篇:马哲小论文

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

--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正如吉林大学孙正聿教师讲的那样:“哲学使人作为人,从而能够成为人。”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艺术的本质,使得人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宇宙,完成更高的思想境界的进阶。

那么哲学对于我们人类,具体有什么意义呢?孙正聿教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哲学是人的产物,人是哲学的实践体。人先于一切而发明哲学,是说哲学本真早就存在,而被人发现了出来还是说人创造了哲学,唯人才使哲学得到开始。换句话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本身存在人而后人认识到这是人,这是人才为人。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关于无限世界一般规律总汇,而是对人存在方式及其发展道路自觉反思。本体论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其实质是对人存在方式及发展道路抽象概括。人是在改造现存世界中成为人,并在这种改造中求得进步。所以人存在方式,从创造性角度看,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方式,即应不断地超越现状,追求理想。在素朴直观思维方式统治思维领域时代,这种追求变成了寻找某种最终本体和实体。

其次,人的人化,则是另一个哲学对人的影响,使人真的成为人。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从“作为人”到“成为人”。人的意识与思想境界都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与深化。在这里,“人”有了新的定义,有了哲学思想的人才能真正称之为人,因为哲学的存在,使人存在,使人思考。这时,人只是“作为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大家都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如何“成为人”是每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人一生浑浑噩噩,不知求索,一直停留在“作为人”的最低级的层次上。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等等。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本质的主导方面。人必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产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来保证自己肉体的存在,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这还不足以称之为人,人还必须从事精神生产来满足自己更高精神层次、思想境界的需要,以充分地自我实现与自我丰富,同时运用哲学的思想来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利用哲学的理论方法解决问题,看待世俗,使自己在思想层次更上一层楼,真正成熟起来,从而成为真正的“人”,这才算是人化。

至于最后一部分,人与世界,则是一个统一体。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不同的哲学以其不同的方式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实践转向上。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因而是历史的而不是非历史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凝聚整个人类文明史和自己时代精神的世界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深刻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才能真正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念为中介的,从而实现了由客观世界向主观世界,由客观存在向观念存在的转化。人们在追求世界客观性的同时必然带有一定主观因素,主观性与客观性,如卢老师在课上讲的那样,成为了人对世界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也正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的每一次新的统一的实现,都标志着人对世界的本来面目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者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人,本身就在世界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生命的某一个种群对世界的关系。如果这个种群想要真正认识世界,那么最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认识这个群体自身了。自身观察自身,这就是以“主”的身份观察自己,也就是主观。主观所固有的偏差,导致了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偏差。人只有正确、全面,或者说是客观的认识自己,才能消除这个偏差,才能客观的认识世界。可是,什么又算客观呢?这便又回到了孙教授说的第一个问题了,即人的存在。人,必须先成为人,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思想境界也并不高深,我们所能运用的工具也很少,仅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探索人生,认识人生,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个大学生真正“成为人”的必由之路。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从中发掘新的理解,不断赋予其以时代的特色,努力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把马克思变成空洞乏味、一味说教的教条主义的桎梏之枷,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会变成人们的必需品,变成人们自觉的追求。

第三篇:马哲论文

黑 龙 江 大 学

硕 士 生 论 文

论文题目:

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级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崔忠义 2120308

2014年 12月20日

摘要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已经深受广大学者的讨论,马克思主义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我国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国领导人应该真确的利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决定对我国有利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马克思主义定义经济基础为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而上层建筑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观念的、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氏族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费的关系为基础,社会秩序由氏族成员按历来习俗进行调整,因而没有专门的武装集团和暴力机构这样的政治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观念上层建筑。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相应地形成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具有强制手段的政治上层建筑。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自己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政治上层建筑表面上表现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脱离社会的独立力量。观念上层建筑,特别是哲学等意识形态距离经济基础比较远,往往以曲折的形式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但它们归根结柢都是由经济基础所产生。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上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封建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地主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或慢或快也要发生变革。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基础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决定了上层建筑要发生相应的量变和部分质变。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为另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所代替的根本质变,决定着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变化的过程不尽相同。直接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一般较快,而观念上层建筑的变革则一般较慢。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地为自己的经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向阻碍、威胁自己经济基础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政治上层建筑运用强制手段,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秩序的范围内。观念上层建筑则利用舆论工具,论证自己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规范和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统治阶级凭借整个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

更为通俗的说,把社会比作一栋大厦,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说明社会与大厦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对于大楼而言,地基是为楼体服务的,同时又制约着楼体,楼体要适应地基。虽然楼体会去保养、加固地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楼体对地基的这种“服务”与地基对楼体的服务具有本质性的区别。楼体是整个大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单纯的地基没有任何意义。地基为楼体而存在,楼体绝不是为了地基而存在,从没有楼体为地基服务的道理社会同样如此。上层建筑不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更不是为它而存在的。当然,社会是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一直处在相互影响的变化之中,不像大厦,一旦建成就固定下来。经济作为保证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担负着为思想提供能量,也就是维持肉体健康存在的职责,一旦两项履行了职责,使命即告结束,所以,根本没有发展的必要,有谁没事了总去装修、加固地基呢?!经济再怎么发展也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几方面,吃得再饱,有什么意义?充其量是不再制约上层建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筑。况且,经济体越庞大,人的负担越重,对环境的扰动越大,自找麻烦,得不偿失。万吨巨轮总是跑不过轻巧的快艇。所以,经济并不总是需要增长,它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平衡协调性,在于效率和质量,而不在数量,并非多多益善。我们在经济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上层建筑方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同样适合于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产生、它们之间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的途径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自己的经济基础而产生,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治前提。因此,一些策略也是我国目前对于发展国家所必须的。

三、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

虽然说是发展经济基础,因为其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来说,有着一定的上层建筑,在目前的情况很明显只有在上层建筑上发展,然后刺激经济基础增长,经济基础增长再刺激上层建筑的发展,进入循环状态。所以我认为,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只有先通过上层建筑的发展,我国才能给迅速的进入社会主义。

(一)反腐倡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讨论,国家目前应该采取的政策,反腐政策必须执行,通过反腐倡廉,净化党员队伍,保证党的性质不变质。通过反腐倡廉,凝聚人心,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通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过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保障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第一,反腐倡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反腐倡廉搞得好,社会的精神风貌就好。就可以从政治、科学、文化等许多方面影响和促进经济建设。

第二,反腐倡廉会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如果我们公务人员廉洁奉公,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生产力就会获得大的发展。相反,因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反腐倡廉能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展反腐倡廉,一方面惩治腐败分子,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章制度建设,改善管理,堵塞漏洞,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四,反腐倡廉可以减少腐败行为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来,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那种把反腐倡廉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反腐倡廉会影响经济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一个例子。以习近平同志为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如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确立高标准,一开始就从自身做起,一开始就讲认真动真格,持续向全党全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综合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取消、下放13.7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5万多起、6万多人。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1.3万多起、4024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3083起、4144人。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4万多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2227.6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2580个。压缩“三公”经费530.2亿元,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7万多个批次、9.6万多人。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436起、418人等等,许多群众感慨说:“人情负担轻了,办事成本低了,社会风气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二)爱国主义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前提

人类社会发展到形成民族、国家之后,随着人们对个人和祖国关系的认识的逐步深化,爱国主义的感情就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了。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语言和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无比关心;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奉献一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爱国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次,爱国主义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团结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要发展,既离不开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要更快地发展,除了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在全社会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刺激其有效的循环,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相信在国家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社会目标

第四篇:马哲论文

谈认识论

班级: 0706101

学号: 1070610118

姓名: 严禹明

谈认识论

先谈谈什么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前些天我们刚学习过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其深有感触,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将要在本文中对我体会和认识到的认识论和马哲原理进行讨论。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同政见者的文化姿态而出现?在马克思那里,其哲学曾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形态而出现,这样一种哲学路径在当代的语境中是否还能继续?对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都与我们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直接相关。尽管在当下中国学界的解读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解读模式较为普遍,但就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应该是科学的认识论。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一观点作些解释。

一、西方近代的以“科学”的姿态而出现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与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近代认识论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在于把呈现在古代的直观和经验世界中的“意见”提升到“知识”的水平。由于受到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认识论不但把自然,而且还把社会都看成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一本书,因而把认识论奠基在了普全数理模式之上。再加上笛卡尔前两个沉思的革命性意义,这种认识论就被解读成了从一个绝对本原出发的逻辑演绎过程。客观地说,这种认识论的确是有较大的缺陷的。

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科学认识论也应该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从表面上看,这一说法似乎是不成立的,因为马克思哲学似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存在论形态之建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谈的是自我意识,在《莱茵报》期间谈的是国家理性,这些都是与人的生存的哲学主题不相一致的,而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谈论的是人的劳动实践,即把人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劳动过程,他还用这种劳动过程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劳动,这颇有些海德格尔式的撇开寻常意识走向哲学意识的味道。至于马克思在这之后的思想演绎,则被界定为在廓清了哲学的存在论轮廓之后所进行的历史观及经济学的探索。

从总体上看,认识论的一方面反思思维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现代思维形式独立出来,首先是因为物质世界本身的层次性,这是反思思维的客观基础。物质世界本身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各种层次,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1010厘米到1023]厘米,横跨了44个数量级。从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到物体、恒星、星系,都具有自己相应的时空尺度、质量和能量等级,相应的结构和运动方式,特有的信息交流方式。物质世界就是由这些极不相同的层次、不同的秩序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而这些层次又互相交叉,形成了新的运动,如宏观向微观的运动,历史凝积于现实的运动。世界本身运动的层次性、差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性,要求思维具有反思性。

一个典型的认识论在科学领域的例子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化学动力学家们对化学反应速度的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有静态法和流动法。选定流动法后,对应于气态链烷属烃高温分解反应、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光化学反应、烯烃的聚合反应等,Farkas和Melville 给出了七种不同的实验安排和不同的仪器装配,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另外一个认识论在科学中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用一支水银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只有当温度计原有的温度与被测物体测量前的温度一致时,即温度计上的刻度在测量某物温度之前和发生能量转移,改变正被测量的物体的热量,导致温度计上的读数只能准确反应测量后被测物体的温度,而不能准确反映测量之前被测物体的温度。

另外一种认识论叫做创造认识论,这种认识具有创新性。把认识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通过另外的途径和方法,论证着已有的认识成果,这也属于创造认识的范围,具有认识的创新性。这种创造认识既没有提出一种较独立和典型的理论或观点,也没有为某一理论和学说提供新的证明材料,而是采取了新的认识方法和论证方法得出了同样的认识理论和观点。

在认识论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的一般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因果分析、类比以及观察、实验、假说等一系列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而创造认识论主要研究创造性的认识方法,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以及想象和幻想等,因为这些认识方法同创造认识直接相关,所以成为创造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以上分析可见,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创造认识这一部分抽取出来,突现出来,重视进来,作专门的研究。创造认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有着重大理论意义的。同时,研究认识论,对于开发和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对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又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马哲论文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有感

国际关系学院09级 田冠华 200955003

第一部分:著作主要观点论述与总结:

为了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时也为了粉碎英、德等国资产阶级重新搬出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观点改头换面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反动思潮,恩格斯于1886年写了《路德 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

从恩格斯写这本书的目的来看,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本著作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现实不仅仅是恩格斯当时所处的时代,更是当今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

读毕全书,不难发现,该著作主要阐述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理,即如恩格斯在书中所说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 哲学家们依照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恩格斯从两大阵营的对立出发,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一、分析黑格尔体系的矛盾,概括黑格尔体系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令近视的德国普鲁士政府感激万分,认为这是在哲学上将现存封建制度的一切神圣化。其实,我认为黑格尔的这个“现实”并非指一切现存,而是指“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符合规律的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实的,才具有合理性。而且,随着事物的发展,原先是现实的东西,渐渐也会失去必然性变得不合理起来。恩格斯由此揭示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就会变成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2]。”

根据恩格斯的这个推论,还可看出黑格尔这个命题的革命性质还在于它彻底否定了终极真理:人的真理性认识和人的行动一样随着科学的长期发展,不断从低级上升为高级,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对这个命题再进一步挖掘后,恩格斯又指出:“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3]。”一个伟大的真理: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

但是以上这些恩格斯根据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得出的结论,黑格尔本人却无法得到,原因就在于他的体系和他的辩证法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黑格尔哲学体系是唯心的。他认为绝对观念“外化”转化为自然界,然后在精神中返回自身。按黑格尔体系的要求:观念是本原;自然界不过是观念的“外化”,是派生,它不能在时间上发展,只能在空间里永远重复始终是同一的过程。而且黑格尔将自己体系中全部教条内容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法是矛盾的[4]。

黑格尔使自己的哲学陷入了混乱而被人们抛弃。马克思、恩格斯挽救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们发现在黑格尔哲学大厦藏着无数珍宝,那就是他丰富的辩证思维的方法。他们辩证地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辩证法,重新唯物地把人脑中的概念看作是客观外界的反映;把辩证法归结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人们可以自觉应用;揭示真理和谬论、善与恶、同一和差别、必然和偶然的对立具有相对性,如此等等。这样一来,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恢复了,他的辩证法被倒转过来,不再用头立地而是用脚立地了[5]。而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中也形成唯物的辩证观。

二、分析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所有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揭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终结的必然性;

费尔巴哈在思维方法上,仍继承了17世纪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由于自然科学的不够发展,旧唯物主义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运动,不懂事物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而且不懂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一个处在不断的发展历史的物质。18世纪自然科学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三大发现”,但久居乡村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三大发现”充分关注,没能及时、也想不到将这些科学巨大成就运用于唯物主义研究,仍用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研究世界,在批判黑格尔时,只是简单地将黑格尔哲学当成无用的东西全部抛弃,使自己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

在社会历史观上,费尔巴哈仍受传统唯心主义的束缚,如同他自己承认的那样:“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久居乡村过着孤寂生活的费尔巴哈由于脱离社会实践,孤陋寡闻,社会学对他来说是个未知的领域。在社会学方面,他最多也就是对宗教(而且也只是其中的基督教)和伦理学有过研究,但内容贫乏,认识不仅肤浅,还存在唯心主义的错误。历史已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这个要求的实现在阶级社会里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完成。但费尔巴哈却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片面夸大。在他看来,两个人之间的任何联系都是宗教,宗教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说:“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又因为他不懂得生产力这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他的道德观里的人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的人。这种抽象的人不分性别,不分等级彼此相爱。“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是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基本准则,而这种超阶级的人性论,在一个已经分裂为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社会里,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不现实的,难怪恩格斯评论他: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6]。

三、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辩证观和历史观。

1、这篇著作第一次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个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阐明了马克思哲学的观点,将流派众多的哲学家按对“本原”的回答不同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批判了唯心主义错误观点。首次在哲学中用实践的观点驳倒了不可知论,它的意义是巨大的,正是实践性使马克思哲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2、恩格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革命改造,批判地吸取了它的合理内核,不仅将人的认识、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发展,而且将人类社会也看作是依次更替、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观念”不再是本原,只是客观的反映,思维同思维着的物质不可分开,物质是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经济关系的变化(最终是生产力引起的)是引起社会变化的原因。

3、马克思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考察社会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论述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终极作用等。至此,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这篇著作里得到完美的结合,达到高度的统一。

第二部分:读后感言:

我以前从来不读马恩的原著,虽然有接触过《共产党宣言》这样的经典文集,但一直都没沉下心认真理解过马恩的思想,先入为主地以为这只是思想灌输和统治的武器,因此在心底里有一种抵触情绪。

但这次,选了乐老师的马哲课,听了乐老师所讲的马恩的思想,才发现马恩的思想是真的存在我们生活和思考的点点滴滴当中。这次在乐老师的推荐下一口气读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我很佩服自己的勇气,更感谢乐老师让我真正接触到了马恩的思想精髓所在,它不再是课本上的教条,而开始成为我认识、思考这个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理,即如恩格斯在书中所说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经过阅读这本原著,才发现这篇著作在当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是为了粉碎英、德等国资产阶级重新搬出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观点改头换面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而作的。

我们知道,费尔巴哈和马恩同属19世纪,面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们同样转向了唯物主义。不同之处是,费尔巴哈在自然领域是唯物的,在社会领域又变成了唯心的。马恩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他们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的。但是费尔巴哈也是伟大的,从古希腊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费尔巴哈的所谓机械唯物主义,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费尔巴哈也可以称得上是探路人,只不过他走的没有马恩那么远,步履没有那么坚定罢了。

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之所以不能看出社会历史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我觉得这是可以讨论的地方。如果说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唯心主义天然的土壤,介入社会是唯物主义成长的温床的话,那么随着全球统一性在15世纪肇始以降,人们的生活被置于一个共同体之中,与世隔绝越来越变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因此唯物主义应该越发强大,唯心主义应该越发式微才对。可事实不是如此,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黑格尔便是唯心主义的一座高峰。即使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唯物与唯心也没有谁占压倒性的优势。我接受了十多年唯物主义至上的教育,到了大学才明白,唯物主义至上这个观点是很不唯物的。

再回到费尔巴哈思想的矛盾上面,环境决定论肯定有影响,但每个个体内在的丰富性才是导致他思想的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正如我一直坚信,马恩晚年的思想与早年写《共产党宣言》那时候是很不一样的,可惜我们口头上说唯物,但只对学生灌输马恩某一时期的某种思想,我认为这对高等教育而言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马恩的唯物主义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其中唯物的部分有费尔巴哈的功劳,而辨证的部分继承的是黑格尔的思想。恩格斯说德国古典哲学到费尔巴哈就已经终结了,“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8]。德国的工人运动又是以马恩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因此言下之意便是马恩的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同的,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马恩的思想就是他们手中最锋利的武器。而区别马恩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革命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黑格尔是很有可能发展出革命性的思想的,但他在社会领域的唯心使他的思想从“彻底的革命思维”变成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9]。这样看来,没有涵盖辩证法的费尔巴哈的学说与革命性更是毫无关系可言。

古典哲学是保守的,新时代的哲学是革命的。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哲学从纯粹的思辨演化成了与政治挂钩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是很进步的,但若干年后,被异化的马克思主义给很多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中就包括中国。一种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狂热、暴躁甚至嗜血,反过来这群人发起的运动又会使这种思想失去纯洁,沦为政治的工具。这是革命性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又使这个时代充满了活力。一切都不是确定的,你看到的事物不是终结,只是过程。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建构。我们在和平的年代也大有可为。历史不会终结,不会如黑格尔所言那样到达绝对精神从而停滞不前。事物生生不息,我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必然会与现在所不同。“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10]。”我们的活动,就是历史,我们创造了历史,历史也以它的积淀影响着我们的言行。

我最为欣赏的便是马恩的这种辩证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超越的信心。它是进取的,不是唯唯诺诺称是的。它是让年轻人热血沸腾的,而不是让某些守旧者钳制我们的思想的。它在每个年代都为最为广大的穷人带去了希望,它在每个年代都使统治者心怀芥蒂,在世界范围内一向如此,不管统治者宣称自己信仰什么。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对他们说,不要说你信仰什么,我只想知道你为你的人民做了什么。我们相信进步,而不是教条。我们看到了阴影,但我们始终相信阳光就在后面。真正的马恩思想,精神内核是批判的,而不会是歌功颂德的。

马恩在19世纪的大背景下,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自己对人类的伟大构想,他们提出了改造世界的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他们成了巨人,直至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踩在了他们的肩膀上,我们也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如果当中有人选择转向,而不是裹挟在人流中前行,那么这会是马恩希望看到的,我想,这也是他们哲学的真谛,这也是哲学之所以为哲学的根本----它是为“人”的进步而服务的。

【参考文献:】

1,第1、2、3、7、8、9条均引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马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 4,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5、杨金洲.试论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08-04;

6、冯永泰.简析哲学基本问题——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10、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马恩列斯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第7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乐老师,这是学生第一次阅读马恩的原著,很感谢您我有动力去接触马恩的原著,文章中不妥之处还请老师谅解,学生日后一定虚心改进!谢谢老师!

国际关系学院09级 田冠华 200955003

下载马哲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哲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 题 目:试析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姓 名: 指导教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 摘要 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与人类存在着须臾不可......

    马哲论文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哲学分析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把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其自力更生,自立自强、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有助于国家造就一批年轻的企业管理......

    马哲论文

    向英雄致敬 08级西语一班 毛文静 2009.10.24日下午2时许,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

    马哲论文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世界 摘要:近期,美国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局面,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已经形成了一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对中国也形成了......

    马哲论文[范文大全]

    遏制土地荒漠化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 现状 危害 防治 摘要: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12月29日内,国家环境......

    马哲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观 经过6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应的关联知识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方面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题目:论假冒伪劣产品 系别:政法系 专业:11届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程谦 学号:201102010076 指导老师:赵子龙 目录 一、简介 二、假冒伪劣产品的定义 三、制假......

    马哲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 无论透过马克思哲学本身的语境,还是透过后现代有关马克思哲学评述的语境,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都会为我们深刻地感受。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