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体育课改新教材与学生个性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桃花江实验中学 朱花元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体育教学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游戏、运动、竞赛,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以美的体验、智慧和力量的表现为特征的活动中,精神和身体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其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第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互相配合、协同的集体活动中,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可依赖性、信任感以及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由于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竞争特点,也同样推动着学生好强心、进取心、创新精神、英雄主义等的发展。第四,体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使潜能得到挖掘。这种活动方式上的差异也可以加深个性上的差别。
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呢?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世界上没有各种心理特点完全一样的人,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既然如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在分析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个性,即因材施教。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只有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够得着”,才能使优秀学生发挥长处,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再提高一步,使后进生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这种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当”的要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规定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激励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然后,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三)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长善救失
每个学生的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善”和“失”的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通过各项运动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种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 2 了他们的体育特长,还能帮助他们展示优良个性,克服缺点,弥补短处,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四)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爱运动的,有不爱运动的;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体育特长生,更应当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个性不仅决定人对环境的顺应,还左右着人去改造环境,同时改造着自己。一个先天身体素质优越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个性,或是没有充分发展的个性,也很难成为优秀体育人才。只有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体育潜力才能充分挖掘出来,成为个性优良的体育后备人才。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相对枯燥,反复练习,新鲜感差。过去那种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学做的机械的训练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大脑疲劳,精神涣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应当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课堂结构,贯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于课堂全过程,创造一个适宜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优良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此,我们探索了一种自主学习的“五步”教学模式,介绍出来和大家商榷。
第一步感知试练。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有关文字,观察动作图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详细地展示动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然后,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练习。试练时学 3 生可以观摩其他同学的动作,也可以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巡视做适当指导,但不做过多指点。尽管学生动作多种多样,不尽规范,有的甚至笨拙而可笑。但是学生都很认真,很主动,积极性很高,消除了紧张感,形成了自由、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展示。
第二步观摩演示。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演示,一般挑选2~3人,其他同学观摩。每人演示完毕,由全体同学评价,找出动作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提醒学生注意。2~3人演示完毕后,该出现的问题一般都能显露出来。演示时,教师要加以指导,既帮助演示学生做好动作,也要提醒其他同学观察要点。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过程,切忌只顾演示,而忘了“观众”。学生评价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都明白动作的要领所在。这样演示、观察、评价的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起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仿学的教法,在个性形成与发展方面优越得多。
第三步学习复练。根据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再次练习,要求不看别人而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分组指导,着重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尤其是差生的动作,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好的高要求,差的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动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对于普遍性的错误,教师要详细指导,必要时可示范。在复练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好学生得到表扬,差生在鼓励中也看到了希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收益。
第四步评价提高。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演示,其他同学评价,4 指出动作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演示,引导评价,提醒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好学生也要找出不足,差生基本完成动作,就要肯定鼓励,不要过于苛求。在演示动作、评价他人、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实现了信息的多项交流,激起了学生极大兴趣。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完成动作,仔细观察他人动作,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多种感官共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五步开展竞赛。每组推选一名组员进行比赛,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规范、最正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多选几人参加比赛。学生很爱参加此项活动,这是展示才华的机会,一般学生是不会放过的。这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特长。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事可干,要试练、观摩、评判,还要复练,参加竞赛。只有上一步做好了,才能做好下一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危险系数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更应加强帮助和保护。
总之,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了解、研究学生个性差异,也有利于搞好体育教学。
第二篇:体育课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课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贵州省金沙中学黄兴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大,高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严重。个中因素是复杂的,有学生自身原因,有学校硬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原因。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是新课标下教师应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体育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做些探讨。
关键词:个性发展兴趣
我校是县委、政府投资7亿元重点打造的一所大型高中。但因开工建设时间短,学校只完成一期工程。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限制,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故一些教师的体育课随意性强,没有教学艺术可言。加之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喜欢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因此,体育课就成了“放羊课”。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教师有必要作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推行好几年了,但体育课毕竟和文化课有差别,它没有升学压力。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都不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因此,许多体育老师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要么跑两圈后分组活动;要么预备活动后教师示范学生被动接受;更有甚者,放任自流。教师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学生无组织、无纪律,这样的课还有什么美可言,学生又怎会有高昂的激情来参与体育学习。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生厌倦体育课的根本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转变观念,以生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体育课才能焕发无限生机。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第一,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如好动的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而部分学生又只凭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特色教法,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天赋。比如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铅球等。而男同学则最喜欢篮球、排球;其他项目也比较喜欢。教师在教学时,应分别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对于女生不喜欢的运动项目,诸如800米、铅球等这些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可通过练排球来达到800米和铅球的训练。
第二,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仅是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我校,近两年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加之许多教师兼有学校保卫工作,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传统的“板
脸”教学已极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了,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针对差异启发引导、合作探讨、获取知识,真正让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悦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体育课是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特色课。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教师和学生就会在平等互动的关系中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教学“弯道跑”,可先让学生分组尝试,然后交流体验,总结出“弯道跑”的技巧。在总结技巧时,学生会创造性地运用生物和物理知识,诸如步幅大,手脚协调配合,克服离心力,提高速度等。
总之,《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等概念为灵魂,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教材体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的能动性,把培养学生的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体体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创新驱动,努力把体育课
堂打造成学生喜爱的课堂,激情的课堂,个性挥洒的课堂。
第三篇:体育课中几种发展学生个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体育课中几种发展学生个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1、准备活动是发展个性的极好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过程,传统的沿袭了几十年的准备部分和教学过程具有比较稳固的特点,这些特点,几十年来为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在促进体育课教学的规范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方面至今对我们的教学仍具有指导意义。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小学体育课,以及课中准备部分的教学过程已经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准备部分的教学不应该单纯地为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服务。其自身具有教育、教学和教养的因素,因此现代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智能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发展以及实施体育课的任务等,应该从课的一开始就得到较好的体现。培养具有优良个性品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要求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基本要求的约束下,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的表现。过去我们准备部分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包括活动的组织,量的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呆板、保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而目前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改变了单一的教师统一指挥的状况,开始出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锻炼的做法,准备性练习的内容不仅仅有统一给定的练习,学生也可以在给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样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同时在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也能体现出区量。对待的原则,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阶段上满足其运动欲望,最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培养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刚才提到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锻能力。所谓自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动用所学的科学锻练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练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着,人闪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个性,自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才能产生的。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极为重要。
自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认识能力:包括学生对学习、锻练的进取动机,以及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②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体育锻练的能力。
③调节能力:即在独立锻练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包括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姿势的调节能力。
④检查能力:即在锻练效果的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能力。
以上四个要素相互沟通,有机联系,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忽视其中一点。
通过上述对自锻能力的概念及要素的论述,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标,既有约束又无束缚,既有集体学习又有自己活动范围去自主、积极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已被普遍承认是一种发展个性的好方法。3、开设选项课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这一行列中。传统的教学常常抑制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如果让某人放弃自己的爱好去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那么这岂不可惜。而开设选项课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对于开设选项课,虽然受教学大纲以及学校
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但在许多学校仍受学生和教师喜爱,而且效果较好。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俱乐部”式的教学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式。
“俱乐部”式教学也就是在课堂中开设各种活动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同是又可通过不同的项目以相互吸引,使学生能发展并调节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堂课中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分设若干个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虽然评议有褒有贬,有一种看法是肯定的,它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有益的,这样的安排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使学生能尽情地在自己拿手的项目上表示自己,同时又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带动其他同学,我认为这对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第四篇: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
《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结题报告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王俊莲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国家级实验研究的课题是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开发的课题。两年多来,我在阅读与作文教学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有益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缘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所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是会主动发展的,承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样,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当然不能单
一、封闭,必须综合,开放。所以,个体要“自主”;整体要 “合作”;过程要 “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针对以上的背景因素和课改新理念,结合本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特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专题的实验研究。
二、概念界定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旨在改变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意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想学”、“会学”、“能学”的积极状态。“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由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既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又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有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研究目标
理性感悟“学习主体性的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就是自主;课堂上,学生互相
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以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阅读时,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就是探究。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做到:一般性问题,多采用自主性学习,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难点问题多采用探究性学习。
四、实验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文献检索,随堂听课,检测实验等形式进行研究,以理论探讨作为辅助。
五、实验时间
1、准备阶段(2008年11月—12月)组织调查,分析教学实际;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1月)由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的教学中实施研究,并组织本教研组的成员协同研究。调整方案,并做好阶段性总结报告。① 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并作好记录和小结。② 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专家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③ 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3、反馈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4、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五、实验教师
王俊莲
六、实验措施
1、学习探究,明确科研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2、实事求是,保证科研实施。遵守课研制度,做到“三个一”
1、一周一小研,每周星期三下午,进行一次“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一课一反馈,每个完整课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做好一个教学后记。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3、转变师生关系,实现“八个变”。教师角色由权威变民主。对话姿势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4、课堂教学,坚持“十个要”。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学习过程要有“看书、内化”。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媒体
辅助要“适度、得力”。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七、取得的成绩。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应植根于课堂沃土之中,这是把教科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我根据已确定的实验研究课题,紧紧围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这一新课程理念,因人而异,将研究主攻问题细化并落实到不同学生。培养了能力,发展了个性。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一篇阅读课文,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一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我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水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有效合作”,即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②学会倾听思考;③学会评价小结,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的估计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②精选内容是关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解决的,③恰当指导是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④及时评估是动力,我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地评估,进一步改善合作的效果。“有益探究”,即: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注意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具体探究按下面三个基本阶段进行,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二是尝试体验实践阶段,尽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三是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我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扩展和深化结论,如通过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写作大赛等。
通过努力,个人和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个性化研究课题教学成果论文大赛中我的5篇教学研究性论文均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并进行交流研讨,每学期都获得国家、省市级作文辅导优秀奖,学生的作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征文大赛活动中有140人次获奖,而且在校级以上的刊物中发表了30余篇。
总之,通过探究,让学生不仅呈现了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达到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事物都是一分为
二、辩证统一的。不可否认,两年多来的课研实践,也遇到了困难,存在着困惑。如何客观应对问题,主观克服困难,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和今后需重点做的工作。
(—)困难与疑惑
1、本校实验班人数均超过50个,这样的大班额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活而不乱?
2、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参加科研存在着矛盾,如何进行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3、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4、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
(二)目标与方向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地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植根课堂,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科研特色。
第五篇:体育课改认知与感悟
体育课改认知与感悟
八年级教师:宋坤 在近期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们是在探索中总结,一边学习一边教学。通过总结,我们舍去了不合理的方法,发扬光大正确的思路,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不断的完善,不断地走向成熟。在几年的探索中,我个人认为,新课改应是在围绕着体育课未来进行的,我们应在课前,课中,课后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面貌,新思路。
一、备课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课改前应备课,课改时也应备课,但备课的重点却不一样,我认为,课改中的备课,应备教材、备教法,但更应备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对教材有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来调整教法以及训练手段。
二、上课上好一节课,首先应看到是否完成课的任务,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单单为了完成任务而完面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服从指挥到自觉行动。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习,对生活,对身体的好处,使他们学会如何自觉,自主地锻炼身体,从而能让他们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能很好地参加体育锻炼,而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在课堂中,教师应改变指挥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指导学生活动,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
应该说,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更有着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没有反思,就不会提高,没有反思就不会看到长处及短处。反思有多种形式,一堂体育课应反思的问题是很好的。但我认为,一堂体育课更应该反思的是这堂体育课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吗?这堂体育课中,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师有没有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有没有都得到锻炼。而不应该只是反思。你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学会了动作技术。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是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中学体育的改革,更是一路坎坷,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更有着沉重的任务和特别的意义,作为体育老师,更应该积极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