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4 20:5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反思

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反思---物质的量

山西孝义五中 宗建娥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我着重关注了《物质的量》一节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并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索,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收获,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能有所改进和好转。

在这以前,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只是机械的完成大纲规定的对于知识掌握的教学任务,目的是只要会做题,能应付了考试即可。忽略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的设计中只注重概念的掌握及熟练计算的相关技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需要讲清楚下面的及个问题就自认为可以了:

1、概念:“物质的量”,2、物理量的符号:n。

3、单位:摩尔。符号mol ;

4、阿伏伽德罗常数:NA。

5、计算公式:n= N / NA.6、使用该物理量的注意事项。

8、课堂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过于简单粗糙,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学生往往只知道概念,但是并不会具体应用。对于计算公式,只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更不会举一反三。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概念没有深刻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模糊印象上,就算知道,也是单纯的记忆。不理解就无法应用,所以计算只能死套数字。结果成了“夹生饭”,说会也不会,说不会也知道一点。期末复习的时候都无法下手,补习也不是,不补习也不是。这就是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产生的严重后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于这一问题,解决的对策还是要注意引导,设计好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和现象出发,与所学习的内容相联系,把概念穿插于其中,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计算物质的数量,例如,中午,我吃了一个苹果,3824个米粒儿,喝了6.02x10个水分子。。。

【学生活动】大笑:老师您真有意思。您这话太有问题了。【追问】我有什么问题啊?

【学生参与】您就说吃了一碗大米,喝了一杯水不就得了。【追问】那为什么我说吃了一个苹果,你们没意见呢?

【学生参与】苹果个儿大,数量少;米粒和水颗粒小,数量多。

【引导】对,当物质的颗粒很小,数量比较庞大的时候,我们一个一个的计量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用另外一个量来表示物质的数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些的“物质的量”。。。。。

接下来,再通过一个铁块中含有的铁原子数目,食盐中含有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数目等具体事例体会物质的量得含义。

通过改进,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带劲了,掌握的很好,做起题来也熟练的多了。改进效果不错。

学完本门课程后,我觉得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思路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还有很多不足。

一、节教材中化零为整,化小为大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不从概念直接出发,而是从问题“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观粒子”?我觉得思路不错。

二、直接表明此物理量用于微观粒子,此思路也不错,省去很多麻烦。

三、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体会化学方程式的深层次含义,思路也不错。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觉得在理念上可以直接从化学理论和术语上出发,不用生活中的例子牵强附会。在方式上注重整体教学,而不是分散凌乱的分析某些小问题。在方法上,应该从纯化学研究性学习出发,而不是为了解题学化学。

第二篇:从实验学化学 检测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班 姓名2013-11-2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a 23S 32Cu 64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已知1.505×1023

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C.64 g/mol

D.32 g/mol

3.下列物质中氧原子数目与11.7 g Na2O2中氧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6.72 L COB.6.6 g CO2C.24 g SO3D.9.8 gH2SO4

4.0.5 L 1 mol/L FeCl-3溶液与0.2 L 1 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

A.5:2B. 3:1C.15:2D. 1:3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于0.3 mol/L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L溶液中含有0.6NA个钾离子

B.1 L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A C.2 L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 mol/L D.2 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A个

6.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1 mol/L Fe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A.100 mL 1mol/LNaCl溶液B.75mL 1 mol/L MgCl2溶液 C.150 mL 3mol/LKCl溶液D.25 mL 2 mol/L AlCl3溶液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B.CH4C.CO2D.SO2 8.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是()。

A.将40 gNaOH溶解于1 L水中B.将22.4 L HCl气体溶解于水配成1 L溶液

C.将1 L 10 mol/L的浓盐酸加9L水稀释D.将1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定容为250 mL9.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06 g Na+

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 NA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0.5NA10.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出从CaCO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2,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1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

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

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 2溶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⑤②④①③D.②⑤④①③

12.质量比为16:7的两种气体 SO2、CO 分子个数之比为;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密度比为。13.(1)氧气的摩尔质量为,1 molHNO3的质量为,(2)标准状况下,112 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4 g,则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

14.实验室需要0.1 mol /L氢氧化钠溶液100 mL,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15.欲用98%的浓硫酸(g=1.84g·cm-

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

-1的稀硫酸500ml。

(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用量筒量取浓H2SO4B.反复颠倒摇匀C.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洗净所用仪器E.稀释浓H2SO4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②将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此时若有液体溅出会使浓度偏_____。

③若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使浓度____________。

④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俯视会使浓度____________;

16.把3.25克锌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后测得溶液体积为100mL,计算⑴3.25克锌的物质的量; ⑵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⑶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4)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第三篇:化学实验反思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反思

一. 复习过程要分析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类型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命题中更加重视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实验考查的要求也逐步有了新的提高。

1.1命题注重综合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能”三个交叉、综合的层面甚至向“原理+仪器+技能”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②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各个板块中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③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知识、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1.2命题强调创新

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试题背景材料选取的创新。命题时,选取生产和生活、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素材作为题干内容。这种命题模式在上海高考试题中得到更好的体现。②试题解答思路的创新。这种命题思路高度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答题的多样性,提倡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③试题考查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将验证性实验的考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的考查。④试题考查内容的创新。这种命题思路依据化学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其他板块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考查。

1.3命题尝试开放

开放性试题是高考命题新的探索方向。这种试题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多样性等为

特征。由于试题具有思维发散性的特征,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思考,试题也往往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答题时,不同的学生因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完全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进行创造性的回答,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学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或结论。

近年的全国高考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每年都至少有一道化学实验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由于题目没有对操作作出任何限制,因此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复习过程要明确高考化学实验题能力要求

2.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来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又有实验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理解,又有对错误操作的辩认。在高考中有时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

2.2观测、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实验能力的题目中,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的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设 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地是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直接报告数据,也可能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的计算公式,绘制出一定的变化曲线。

2.3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高考实验能力中要求考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知识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考生的安全意识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①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中可能有那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③一旦有事故发生时,要镇定、敏捷、果断地处理。

一般在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安全的因素:

(1)有毒气体排放:作为考生应该十分清楚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何消除有毒气体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消除有毒气体一般采用相对应的尾气处理装置

(2)溶液发生倒吸:溶液的倒吸主要是反应容器中压强下降引起的,引起容器中压强下降的原因是气体急速溶解和容器内温度的下降。作为考生应该知道①那些实验有可能会有溶液倒吸现象的发生,②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以避免溶液倒吸,③怎样安装防倒吸装置及安全瓶的使用原理。

(3)试管发生破裂:在氨气、氧气、甲烷等实验室制取中,都是采用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来制取的,为避免试管的破裂必须采用正确的操作,①如试管口向下倾斜,避免反应中形成的水倒流;②加热不要过于剧烈;③选择适合的反应物质

(4)反应溶液暴沸:一 般纯液体加热或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都会有可能产生溶液暴沸现象,所以如果在容器中进行该项实验时除了反应物用量要控制外,还要求在反应混合物中加碎瓷片以防止溶液在反应中暴沸。

(5)腐蚀液滴飞溅:浓硫酸、溴水、浓硝酸、苯酚等在实验操作中使用不当都有可能液滴飞溅,造成人的皮肤灼伤,做为考生应该知道如何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还有反应过于剧烈、试管清洗不洁、物质用量不当、气体发生爆炸等等。

2.4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在高考化学对该实验能力的考查中,主要通过下列方法:①对于一些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判断有无错误,有时还要求对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②对于试题所给出的单件仪器或小的装置先行识别,然后再装配成整体装置。③绘出单件仪器或整体的装置图。

2.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对考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的考查赋予了很多的关注。其中包括①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②确认某混合物组分实验的设计;③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④测定物质化学纯度的设计,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验设计。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考查。

三.复习过程要总结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原则 解题的总体原则是:①看-(细);②想-(密);③写-(全)

看得细就是要求考生看题仔细,不要错看、漏看,对看不懂的题应该反复看几遍,整体地来审视题目,并且找出题中给予的关键信息。

想得密就是要求考生思维严密,例:集气瓶加一根插入底部的直角导管组成的实验装置,一般考生都认为该装置用于气体的收集,至于什么样的气体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回答都是不全面的,多数考生说只要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就可以了。其实应该有以下三个条件:

①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可以收集;②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收集;③不会 造成环境污染的气体可以收集。

写得全就是要求考生书写答案要完整、全面。如浓HCl、饱和NaHCO3溶液、500mL容量瓶、55℃水浴加热等,这些加点的字在实验填空题中考生很容易遗漏,或不重视这些关键字的书写,结果造成答案的不完整。

解题的具体原则是:

3.1完整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书写实验答案)

解答化学实验题时,对化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必须完整。

例1:将一小块铁放入装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实验的现象。一般考生就只会答有大量气泡生成,其实在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应该全面考虑反应前与后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上述反应的实验现象应该描述为:①铁块沉入试管底部;②铁块表面产生无色气体;③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④铁块逐渐溶解。(可归纳为固体、液体、气体的变化)。例 2:如何证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一般考生在回答上述问题常用简单的两个字“品红”或“品红溶液”,实际上该题从完整性角度解的一般原则是要有三个环节:选一种试剂;讲一种操作;得一个结论。在回答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少量”这关键字。如何证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回答是:将待检验的气体过量地导入少量的品红溶液,如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则说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

3.2顺序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分析实验操作)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所谓的顺序性原则就是装置连接的顺序性和操作步骤的顺序性。只有正确的连接顺序和操作顺序,才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

①气体的制取:一般装置的连接有以下顺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②气体流经净化装置的两个导管应长进短出;③水流经冷凝管中时应下进上出 ④流经干燥管中的气体应大头进小头出 ⑤量气时用到量气装置,气体经过装置中洗气瓶的两个导管,应该是短进长出 ⑥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先加稀盐酸后加可溶性钡盐 ⑦ 实验结束将导管先撤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放倒吸 ⑧ 氢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 ⑨食盐精制实验的操作顺序 ⑩检验水煤气中混有CO和H2实验的操作顺序等等。以上所例举的情况都应该考虑顺序性原则。

3.3对应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设计实验)

对应性原则是指在考生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各个环节分散对应,以求达到掌握化学基本操作之目的。对应性原则也可理解为收敛性原则。

例:如何证明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SO2和CO2?

一般考生会设计以下两个环节,将气体分别导入装有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洗气体瓶中。品红溶液红色变淡(说明有SO2),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CO2)。上述回答从发散思维来看有其一定道理,就是品红溶液既是检验试剂,又是除杂试剂,但仔细分析觉得有点问题,因为品红溶液一般是做SO2的检验试剂,但做SO2的除杂试剂不是很合适,品红溶液红色变淡并不能保证SO2已被除净。对应性原则就强调设计环节的对应性:

气体经过—品红(检验SO2存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对CO2检出有干扰的SO2)—品红(检验SO2是否已除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存在)。同样在精制食盐水溶液时,应尽量使用对应的除杂试剂将杂质按一定的顺序除去。

再如:除去H2中混有少量的H2S和HCl时,学生一般会将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进行洗气。如按对应性原则,应该将气体通过装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2S)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HCl)的洗气瓶,分别进行洗气。这样做有利于气体的充分吸收。因此对于除杂试剂上的选择尽可能一对应。在其他一些环节中还有象实验装置的对应、操作对应等等。

第四篇: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试管的拿法,强调“三指头”,不要“一把抓”。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在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编了二首顺口的歌诀;“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2、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氢气的爆鸣实验,按照教材装置往往在课堂演示中难以成功,由于爆炸声巨大,弹得很高,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为此,我们在爆炸容器氢气进口处,切取5厘米高的小口,并用铁架台的铁圈压住爆炸容器。由于装置的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3、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并派专人打扫实验室。由于注意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形成。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要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我们在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实验的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所以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

中学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较少。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做完实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

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特别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开端。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实验教学浅谈几点做法。

一.保证演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明显。如“科教版第三章氧气的制备分别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现象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氧气的有关性质,镁燃烧、硫燃烧、锌跟稀硫酸反应、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酸和碱的溶液跟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的作用等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边讲边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并探究实验结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看实验演示”为“亲自实践”,给同学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在失败中锻炼自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可以加强演示实验效果,弥补传统实验演示方法的不足。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往往只有前面几排学生看清。如:第四单元电解水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因气体是微量的,检验不易观察,但改用投影实验,现象就清晰直观地展现于屏幕上,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有些实验比较危险,例如:

(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

(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

(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不易演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幻灯片将某些实验内容进行比较和归纳。如:列表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验证方法、性质及其用途,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掌握,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四.设计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其实化学实验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一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分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又如在铁盘上涂上少量蜡油,中间插上一只浸满油绵线,将装置平稳浮在水面上,并点燃棉线,过一会儿,向水里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水温急剧下降,将蜡油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只要仔细琢磨研究,就会发现趣味化学存在我们的身边。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还是喜欢实验这个实践活动。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意义重大。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提倡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这门科学精神动力的需要,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五.适当增设一部分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今后继续学习提供能力基础。教学中,我安排的设计性实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于化学学习过程中,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我们做老师的,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会给学生,同时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及环境传授给学生予无限的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一个年轻教师的浅显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批评指正。

下载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实验反思(9个)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实验教学作用和现状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穿插形式多样的手段,不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和重要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

    高一化学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汇编)

    进入高一,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的必考的科目,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化学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化学实验安全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

    教学反思-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教学反思 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深圳周玉阳 化学是实验科学,在化学必修模块中有关实验的栏目有两个,“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共包括38个实验,而学完两个模块的标准学时是7......

    做好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的教学反思

    一、实验准备工作中的“四要”与“四忌”1.准备实验要与实验类型相适用,忌实验准备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不同类型的实验对所用的器材、试剂的要求不同,准备实验时要区别对待。如......

    化学实验

    鱼塘中学危险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上级《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1 我从初中开始对化学就特别感兴趣,大概是老师启蒙的好。从那以后我几乎是用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学习化学,因此我的化学基础比较好。也形成了自己的......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日记 作者: 王维独 (初中化学 南充初中化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8 发表日期: 2011-12-08 11:27:40 初中化学重使学生初步形成化学意识。在教学中,不论从学习......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九年化学是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