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的故事范文
我 们 的 骄 傲----数学泰斗刘徽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敬礼)
我是六二班的段鑫垚,(1)我讲的故事是《我 们 的 骄 傲----数学泰斗刘徽的故事》。大家知道3月14日是什么日子吗?(2)3月14日,是世界数学日—— World Math Day,也是国际圆周率日。一提到圆周率,大家都想到了祖冲之,可是,你知道吗?祖冲之是在学习了刘徽的《九章算术》才计成为“圆周率鼻祖”的。其实,刘徽才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的人,对世界的影响那是非常巨大。后人为了纪念(4)数学泰斗刘徽的贡献,把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一想到这个,我就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刘徽 是(5)山东临淄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不断地研究,在十分简陋的环境下,提出了“割圆术”(6),进而得出了更精确地圆周率。何为割圆术呢?(7)刘徽是这样形容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通俗地说,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牛顿通过再普通不过的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刘徽发现割圆术的过程与牛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天,刘徽在偶然中看到了石匠在切割石头,(8)看着看着竟觉得十分有趣,就站在一边,细细地观察起来。刘徽看到,一块方形的石头,先由石匠切去了四个角,四角的石头瞬间就有了八个角,然后再把这八个角切去,以此类推,石匠一直在把这些角一个一个地切去,直到无角可切为止。到最后,刘徽就发现,本来呈现方形的石块,早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圆滑的柱子。
石匠打磨石块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人习以为常,但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让刘徽瞬间茅塞顿开,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事情,并从中琢磨出真理来,这是太了不起了!刘徽就像石匠所做的那样,把圆不断分割,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增加得越多,那么,多边形的周长就与圆的周长越来越接近,这也就是割圆术的由来了。
刘徽利用割圆术得出的圆周率的近似值是(9.1)3.14。然而刘徽对此并不满意,他后来又继续深入计算(9.2),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为(9.3)3.1416。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发现,也使中国对圆周率的计算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一讲到这里,我就心潮澎湃,无比激动,为数学泰斗刘徽感到骄傲,为我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感到自豪!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刘徽关注生活、刻苦钻研、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扎扎实实学习,不断开拓创新,正如习主席说的那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圆我们的数学梦,圆我们的中国梦!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敬礼)
第二篇:数学家刘徽的故事
刘徽,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它的主要著作有《九章算术注》10卷,<<海岛算经>>都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刘徽在数学上的贡献极多,在开方开不尽的问题中提出“求徽数”的思想,这方法与后来求无理数根的近似值的方法一致,它不仅是圆周率精确计算的必要条件,而且促进了十进小数的产生。他在《九章算术》中用割圆术证明了圆面积的精确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圆周率的 科学方法,他对九章中的许多结论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他的一些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即使对现今数学也有可借鉴之处。
刘徽的数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他清理了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并奠定其理论基础。而且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工作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也确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鉴于刘徽的巨大贡献,不少书上把他称作数学史上的“牛顿”。
第三篇:古代文人的世界有哪些雪天故事
古代文人的世界有哪些雪天故事
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会议。今年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有一个格外引人注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终于申遗成功!
在今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人会经历几个节气。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文字里,再次感受一下节气之于中国人的丰富意味。
小雪、大雪两个节气相连共有三十天,是一年里寒最深、夜最长的日子。节气不仅是岁华的变化,其中还蕴藏着一年间阴阳的更替。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十月(农历)小雪寒未深,至大雪则阴与寒俱盛也。所以,这三十天虽不一定下雪,但定是一年里阴寒最重的一个月,也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虽然很多地方并不下雪,但人们看到这小雪、大雪两个节气的名字,总希望有雪降临,雪闭藏天地,以虚静休养万物,也洁净万物,“澡雪”是庄子对最纯净状态的向往与赞美,《礼记》中又以“澡身”指“浴德”,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澡雪精神”成了极其高妙的审美命题和修为境界。
雪是雨水凝结,又比雨水更能清洁世间。“雪”本身就是象形字,原字是“雨”下一个“彗”,“彗”本意是扫,又引申为扫帚,所以“扫把星”又被称为“彗星”。佛教中的“慧”,也有扫除尘埃、无垢清净之意。
同时,古人在节气里灌注了盛极而衰的观点,阴寒的极致也表示即将衰弱,阳气会在冰雪中孕育萌动。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就是寒号鸟,传说它对阴气最敏感,一到冬季就昼夜啼叫不休,但最寒冷的大雪节气里,寒号鸟反而不叫了,因为它感受到了阴寒从此就会一日弱于一日了。古人认为老虎勇猛,并能感应天地,在阴气最盛的大雪天气里就预感一阳将生,追逐交配,到第二年阳气最盛时产下幼虎。“荔挺”是一种兰草,高洁灵秀,也是因为敏锐地感知阴衰阳生而最早开始孕育新芽。
福建的岩茶种类繁多,基础分类有“肉桂”和“水仙”两种,有茶谚道“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是指前者的茶气之香更显,其中有一种名为“虎啸岩”,浓香张扬,辛锐强劲,的确有雪中虎啸的劲头,大雪天手捧一杯,真是韵事。
还有一种佛手茶也大宜雪天。入冬后,柑橘类的水果正当时令。清代北京就会从南方运来“橙柑橘柚,香橼佛手”,不仅供食用,也供摆盘闻香,色泽或橙红或娇黄,形态或圆润或婀娜,果皮中的精油持续地挥发升腾出浓郁气息,清香醒脾,是冬日最佳清供之一。而佛手茶不仅冲泡时香气浓郁,汤色如橘,泡后叶片也大,形状也像佛手。佛手茶最明显的是柑橘果类的香味,饮时如赏玩佛手香橼,冉冉清芬绕于鼻端舌间,若烘焙厚重,则茶气如芸香科类精油般余韵袅袅,令人心醉,与橙柑橘柚诸果同进最是有趣。
在柑橘之外,山楂也十分受欢迎,它的外观质朴,果色通红,野趣十足,又药食两用,可通瘀阻。最讨喜的是冰糖葫芦,起源于宋代的冰糖葫芦本来有葡萄、山药、豆沙诸种,其中以最酸的山楂最得人喜爱,成为正宗。甜脆的糖衣如同冰霜,入口作响,甜后便是山楂的强烈酸味,令人分泌大量唾液,更觉味美。民国笔记里记载着戏院、茶坊的冰糖葫芦以盘装堂食,单颗红果盛于白磁盘,清洁美观。我们小时候也见过小贩竖着草墩走街串巷出售的冰糖葫芦,虽然难避风尘,却成为关于冬季的美好记忆。
这一个月也是适宜喝热酒的天气,不仅暖身舒心,更成为一种仪式。现在流行甜黄酒烫热了再加话梅,黄酒温度过高则酸,加话梅补甜也失掉了原味口感中的细腻。黄酒热到什么程度为佳?众说纷纭,我没有量过,经验是温酒的开水换3至4次,酒便刚好,此时壶中酒芳香迎面,气味醇和,尤其元红酒,真如陆游形容的“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芦雪庵即景联句
在古代文人的世界里,雪还可噙、可听、可煮,留下许多故事。《红楼梦》里,大雪天,宝玉和诸姊妹聚在芦雪庵联句做了一首长诗,里面就有好些雪之典故。
诗里有“野岸回孤棹”,大观园中诗社始结之时,探春写了一个帖儿邀“无事忙”宝玉,也写“棹雪而来”,“棹”是一种小桨,又指小舟,“棹雪”就是乘舟穿过水上雪花而来,两次用典一实一虚,用的都是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吟鞭指灞桥”是北国的诗情,灞桥在长安东,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曾在面奏时被问:“相国近为新诗否?”
郑綮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烹茶水渐沸,沁梅香可嚼。”宋时有文人号“铁脚道人”,爱赤脚踏雪,诵《秋水篇》,和雪嚼梅花满口,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其实雪水不可吞嚼、烹茶,但文人大概是觉得雪之清气可助茶味,将之视为风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两次写到,除了妙玉用五年前收的梅花雪为宝黛钗泡私房茶,宝玉还作过一首《冬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这两句诗是说皇帝体恤戍边将士冬日苦寒御赐棉衣,制衣的人因为同情而多加棉絮。奉命制衣的是唐玄宗朝宫女,寂寞之时在棉絮里藏了一首小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一位有心的军士找到了这首诗,后来玄宗把多情能诗的宫女赐婚予军士,免去一番白头宫人之叹。
排律联诗是人多时的游戏,铺排争胜,出不了好诗,但曹雪芹却在这一场游戏里,写出了各人的口气,若非真的曾雪中联诗为戏,怎能如此逼肖。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之时,宝黛已心意相通,黛玉也与宝钗和好。宝钗带着宝琴、湘云同住,邢岫烟也来了,探、迎、惜三春姊妹仍在园中,连凤姐也拿了银子来诗社“拜印”。这一回与前文“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是书里最热闹的时光。大雪之中,穿着红缎掐腰小皮袄的湘云闹着要喝酒烤肉,宝玉往妙玉门前折来二尺来高的一枝红梅花给姐妹们观赏作诗,后来又打发人送每位妹妹屋里一枝红梅。大雪越冷,越显出姐妹兄弟间的暖与笑。脂评说宝玉后来“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若读至彼时,回想此时大雪中的娇语雅谑,满室香暖,定会忍不住重读,又不忍重读。
这真又是苏轼的诗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第四篇:古代廉洁故事(本站推荐)
故事1: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朱元璋虽为一国之君,但他率先垂范,倡导廉洁之风。
故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故事3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故事4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1--自报财产留清名———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廉洁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
赵博(1941年11月13日牺牲,终年35岁)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3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常恩多原任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后于重病中率部起义,•病逝前一天将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他一生廉洁清苦,家庭陈设就象一家普通老百姓。在南通驻防时,•居室只有一床一桌,每天吃的是高梁米饭、菠罗叶饼、小豆腐等东北乡土饭食。在他病危嘱托后事时,不提妻子和孩子,•却关切地询问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地下党员万毅什么时候回部队。他把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服待他一年多的徐文斌,又把一套呢军装送给跟随他19年的副官刘唱凯。除去伴随他多年戎马生涯的一条旧军用被和一条旧军毯,他没有给妻子和孩子留下任何财物。父子清廉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5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第五篇:古代廉政故事
古代廉政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茹太素,文章写的很好,但每上奏章都是长篇大论,朱元璋不愿看。一次,茹太素上奏了《反贪倡廉》论,朱元璋却一反常态让“赶快念”,但当念到第六千三百字时,朱元璋大火:“无聊滥文,不知所云。”次日晚上,朱元璋让人把茹太素没念完的文章再念给他听,当念到一万六千字左右时,朱元璋又大骂:“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废话。”当听完“1.所有官员每年都要向上司陈报自家的财产;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换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财政官员,每三年交换一次;4.官员家中有人从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财政的官吏;5.明订严刑峻法,从严规范言行,使奸贪者无由而生”五条建议时,朱元璋才变了口气说:“这还差不多,前四条赶快交给各部办理,至于第五条则不行,制法太严恐伤民,过与不及都不好啊!”
汉代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很重视辖区贤达人士的兴革意见。当时汉阳郡中一个具有特殊节操的教育家,名叫任棠。某日,庞仲达前来拜访任棠,但任棠却不与其交谈,只是将一大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门口,自己则抱着孙子,蹲在门坎后面。庞仲达手下人见任棠如此踞傲无礼,便欲加以斥责,庞仲达却拦着说:“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么做太守吧——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于惩治豪强;至于抱一个小孩,就是要我能够体恤弱小啊!”讲完后即笑着离开。从此以后,庞仲达更加勤政爱民,广泛的了解民众的需求,并造福百姓。
齐威王的大臣邹忌,身高八尺,英俊潇洒。某日他问自己的妻、妾:如果他和全国公认的美男子——徐公相比,谁最帅?妻、妾都说:“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后来邹忌又问友人,友人也说他比徐公俊俏。有一天,邹忌亲眼看到了来访的徐公,仔细端详并揽镜自照,发觉自己比不上徐公,于是便说:“我的妻子是因为偏私我,妾是因为惧怕我,友人是因为有求于我,所以都说好话给我听,但其实并非真话啊!”后来邹忌以此为例向齐威王谏言:“现在全国的官员百姓、后妃内侍等,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需求的,所以大王受到的蒙蔽、欺骗,该有多么大啊!”齐威王听后,便采纳邹忌的建议,从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后来邻国的燕、赵、韩、魏等国王,都到齐国来学习取经,以致后世有谓:“不靠打仗,在朝廷中就已获胜了。”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为抵抗强国后周,于是向后周世宗柴荣使用离间计,并派遣使者送给后周大将赵匡胤三千两白银,并附拉拢书信一封。孰知赵匡胤不为所动,将书信及白银悉数上交后周世宗。某次后周使者曹彬奉命给吴越国送些兵器,送完后曹彬即起程返国,为的是不愿接受吴越国的招待和馈赠,但吴越国还是派人追上了曹彬,并给了他大批的金银珠宝。曹彬说:“我如果坚决不收受,将可能被吴越国人误解我是借他们的名义来沽名钓誉,而且也会贬抑朝廷的器度。”于是他全部收下,但回来后全数上交朝廷,自己分文没留。
唐文宗时的吏部侍郎高锴,首次主持进士考试,官宦子弟斐思谦,通过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仇士良帮助,竟被排在了第一名。高锴发现后十分厌恶,于是将斐思谦痛斥一顿,并将他除名。翌年,高锴仍任主考官,他即特别警告家属及从吏,绝对不许接受任何人的批条和请托。梁武帝时的吏部尚书徐勉与高锴是同类性格的人,他不但熟悉各个官员的状况,在选用官员时也特别回避任用自己亲近的人。某次有一好友来拜访他,向他提出求官之事,徐勉即严肃的说道:“今天只谈风月之事,不可谈论公事。”所以,知道他的为人者,都不敢再向他提出人事方面的事。
晋代大将军陶侃,是个出名的孝子,年轻时当过浔阳县吏,负责监管捕鱼的公务。某次陶侃拿了几条所管的腌鱼回家给母亲吃,其母湛氏马上叫他把鱼退回去,并责备他说:“你身为官吏,拿官家的东西回来,不但不是孝敬母亲,反而更增加我的精神负担啊!。”
唐朝监察御史李畬,有一次让差使把领得的俸禄、米送给他的母亲。他母亲顺手把米斗量了一下,发现多出了三石。就问是怎么回事,差使说:“惯例给御史量米时,是不把冒尖的部分去平的,所以自然多了些。”母亲又问:“那照理我应该付你多少脚钱(运费或跑腿费)呢?”差使道:“给御史送东西是不用给脚钱的。”母亲听后非常生气,不但给了差使脚钱,让差使把多余的米退了回去,还很很地责备了儿子。后来李畬处理了管米的仓官,要求一律按规定办理。其它御史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惭愧。
明太祖朱元璋的元配马皇后,其侄儿在家乡生活难以为继,朱元璋便向马皇后提议要让他出来做官。孰知马皇后竟予反对,并说:“国家的官吏,应当选用贤能,我这侄儿,教书尚可,做官则不行。再者,前朝的外戚亲属,多骄奢腐败,甚至造成国家倾覆,所以臣妾以为,对于国戚仍应从严对待才好。”朱元璋听后感动的说:“历代皇后,都不如我朝的马皇后啊!”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有位“令使”为防止候选的官员“冒进”,经常将吏部大门上锁,韩愈明白原由后,觉得这个管理办法不科学,让外人感到好象有什么猫腻似的,于是命他将大门打开,并告诉他说:“你老是把门关起来,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在做见不得人的事,敞开大门怕什么呢?”
宋高宗时有位太医叫王继先,医技高超,经常治好皇帝的病。为奖励这位太医,宋高宗决定提拔他的女婿当官,但“给事中”王居正却将圣旨退回。宋高宗很不悦地要宰相告诉王居正依旨而行。后来王居正求见皇帝陈述了自己的理由:“王继先为皇上看病是他应尽的本职工作,医疗有功,皇上已赏赐了他很多的财物,至于再凭添给一个无功者之官职,恐怕就很不妥当了。”宋高宗听后觉得有道理,就收回了成命。诸葛亮辅佐刘后主时,可谓是亦父亦师、鞠躬尽瘁。在用人方面曾列举了像费祎、董允、向宠等贤臣良将。但刘后主根本不听劝说,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提拔一些投其所好、留须拍马的身边佞臣。某次诸葛亮出征回朝时,竟发现刘后主提拔了无功无才的小人,于是便告诫后主说:“你提拔这些没有功劳之人,如何对得起像赵云、阳群、马玉等这些曾立功于战场的将官;真是赏于无功者,太离谱啊!”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腐败、官吏贪污。但有位叫杨震的官员却是当时的一股清流。某日他被任命为太守,在赴任途中,县令王密突然来访,因其与杨震曾有师生情谊,于是秉烛至深夜;此时王密从怀中取出十斤黄金,并称仅是感念杨师之教诲,而别无它意。杨震却说:“你应该把这份心意回报给朝廷、百姓才对。”王密以为杨震有顾虑,就说:“现在是深夜,不会有别人知道的!”杨震一听便怒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当场愧得无地自容,悻悻然的离去了。
春秋时,公孙仪为鲁国宰相,平时十分喜爱吃鱼。当时鲁国的官员争相送鱼给他,但公孙仪始终没有收受。他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收受别人的鱼;如果一旦收受,将受制于人,久而久之,则必因违法乱纪而丧失官位,到时候连自己买鱼来吃都不可能了。”所以,公孙仪一生中没收受他人送予的一条鱼,却痛痛快快地吃了一辈子鱼。
有一天,宋太祖突然问宰相赵普:“天下什么东西最大?”赵普被问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于是揣测:到底是讲一个有形的东西,还是说父母、或是皇上最大呢?正当赵普还在思索时,宋太祖又问:“普天之下什么事项比其它东西都大?”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法规)’最大。”只见赵匡胤拍手笑道:“对!说得对!凡事都要依循‘道理’,而且人人都要遵守‘道理’,即使是皇帝,也要服从‘道理’啊!”
从前有个国王发现国家年年丰收,商业繁荣,但国库总是不够充盈,觉得一定有什么原因,于是召集众大臣们一起开会研商。可是,众大臣们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国王问一个老臣,这老臣却叫侍从拿一块冰块交给坐在最后座位的一位同僚,并让这位同僚将冰块依序传上来送给国王。当冰块每经过一个大臣手里时,便融化了一些,最后传到国王手上时,那块冰只剩下了薄薄的一片。这时国王恍然大悟,原来国库的空虚,与众大臣们“经手而穷”有关,而且越到上头,越是所剩无几。
南北朝北齐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太守。当时郡内官吏腐化,贪污送礼之风盛行。苏琼上任伊始,即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不日,属下府丞送他鲜鱼,苏琼接受后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将鱼挂上以示谢绝之意。时郡内有一八十余岁赵姓老者,仗着年纪大又以鲜鱼相送,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后再也无人送礼给他,整个郡内贿送之风大大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