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理复习提纲
题型
1.名词解释
2.简答
3.论述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章(课后思考题后8道)
1.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 3.为什么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4.为什么必须着眼特点和发展
5.为什么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6.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7.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8.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 中国周边安全,重点第二节
威胁要素; 转化对策。
4.学习小结(认识,收获,自我评价)
名词解释
Sunday, June 15, 2014 16:41
消极防御:P91
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亦称专守防御、单纯防御。积极防御:P90
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人民战争:P73
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两个密不可分的基本属性:正义性和群众性。侦察监视技术:P152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制导技术:P172
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50%)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国际战略格局:P255
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力量:P255
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国际行为主体:P255
亦称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力、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实体。国防:P327
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武装力量动员:P372
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迅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扩大军队。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人民防空动员:P374
(有的国家称为民防动员),是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
Sunday, June 15, 2014 16:42 军事科学的任务:P2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7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P74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首先,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其次,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首先,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其次,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最后,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
兵民是胜利之本(首先,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其次,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能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最后,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其次,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力量;最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0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主要种类:P156
无线电侦察技术
照相侦察技术
雷达侦察技术
传感器侦察技术
其他侦察技术(战场窃听、战场电视、炮位声测)
主要种类:P172
自主式制导
寻的制导(主动、半主动、被动)
遥控制导(有线、无线、波束)
复合制导
国防历史的启示:P340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P3
42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
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国防动员的意义:P368 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国防动员的原则:P379
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
论述
Sunday, June 15, 2014 16:42
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 a.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本质,集中反映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
本质上讲,两者都是人类社会集团有组织的谋利活动,只不过政治是整体的、综合的、一般
意义的谋利活动,而战争是一种以暴力方式而进行的特殊的谋利行为,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b.毛泽东在其军事思想中也充分肯定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合理命题,并在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上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真理。在理论上,他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其次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与政治又有差
别性;最后,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2)战争与经济: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因而
也是战争的基础。战争与经济之间有着深刻的本质联系。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
经济条件,战争就无法进行。实践证明,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战略战术,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质,战争规模的大小,以及战争时间的长短等,都依赖于国家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特别是现代条
件下的战争,经济实力有更大的意义,进行战争,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可 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增加经济力量,在经济的竞赛中力争主动。
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
用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 一是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
二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为什么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1)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首先是从研究战争规律入手的。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
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 10 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
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战争规律与其他事情的规律相比较,有其特殊性。战争规律的客观性及可知性,决定战争规
律是可以认识的。“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毛泽东研究和
指导战争方法论的核心,就是探索和运用战争规律。人们完全可以透过战争的某些征兆、端倪、现象去探寻潜藏于内部的本质即规律性,进而给战争以正确指导,多打胜仗。
为什么必须着眼特点和发展
(1)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
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只有处理好一
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指导战争。一般战争规律,是从各种具体战争的运
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内在本质联系。它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都具有 的共同本质,是在任何战争中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特殊战争规律,指的是某种或某一具体战 争所特有的规律。它是对某一具体战争特殊本质的抽象,其规律的内容因具体战争情况的不同
而不同,因而也只在具体的战争中起作用。
(2)认识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着眼特点和着眼发展是统一的,战争的特点是在其
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没有发展,没有变化,就谈不上特点,因此要想认识和把握特殊战争 的规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战争这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抓住其特殊 的本质。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为什么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有着整体与部分、全局与
局部之分,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战争,是战争指导最高层次的制胜之道。
(1)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战争全局统帅、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二者的
关系表现在全局决定局部的地位和作用,全局决定局部的任务和行动;全局的主动或被动从根
本上决定局部的主动或被动、全局的胜负最终决定着局部的胜负。只有全局在胸,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妥善照顾战争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把战争的各个局部组成一个相互
协调的整体力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沉重打击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2)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所谓关节,是指战争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对
全局胜负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局部虽然为全局所支配,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总是以自己 的运动及效果影响全局的发展,局部对全局是有反作用的,特别是关键性局部,对全局的胜负
会产生决定决定性的影响。要从两点把握关节:一是要从全局出发去把握关节;二是要从实际
出发去把握关节。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P74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首先,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其次,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首先,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其次,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最后,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
兵民是胜利之本(首先,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其次,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能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最后,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其次,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力量;最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0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
充分准备(前提)、后发制人(战略指导原则)、攻防结合(有效方法)、持久胜敌(必由之路)
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一、威胁的要素:实力(客观要素)、企图(主观要素)、环境时机和方式
二、威胁的类型:现实威胁、潜在威胁,全面威胁、局部威胁,主要威胁、次要威胁,核威胁、常规威胁,军事威胁、综合威胁。
三、威胁的转化:威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可以转化的。
淡化激化。
淡化:对付威胁的实际的军事准备,和平的愿望,外交斡旋,争取他国有效的支持,利用矛盾瓦解敌人,采取经济手段制约敌方。类型转化。
学习小结
Sunday, June 15, 2014 17:21
认识,收获,自我评价
第一章 军事科学概论
Monday, June 9, 2014 11:20 AM
军事科学的任务:P2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7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
Monday, June 9, 2014 7:21 PM
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同:谋利;异:政治包含制约战争)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用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
一是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
二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 a.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本质,集中反映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
本质上讲,两者都是人类社会集团有组织的谋利活动,只不过政治是整体的、综合的、一般
意义的谋利活动,而战争是一种以暴力方式而进行的特殊的谋利行为,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b.毛泽东在其军事思想中也充分肯定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合理命题,并在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上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真理。在理论上,他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其次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与政治又有差
别性;最后,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2)战争与经济: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因而
也是战争的基础。战争与经济之间有着深刻的本质联系。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
经济条件,战争就无法进行。实践证明,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战略战术,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质,战争规模的大小,以及战争时间的长短等,都依赖于国家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特别是现代条
件下的战争,经济实力有更大的意义,进行战争,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可
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增加经济力量,在经济的竞赛中力争主动。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为什么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1)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首先是从研究战争规律入手的。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
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 10 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
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战争规律与其他事情的规律相比较,有其特殊性。战争规律的客观性及可知性,决定战争规
律是可以认识的。“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毛泽东研究和
指导战争方法论的核心,就是探索和运用战争规律。人们完全可以透过战争的某些征兆、端倪、现象去探寻潜藏于内部的本质即规律性,进而给战争以正确指导,多打胜仗。
为什么必须着眼特点和发展
(1)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
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只有处理好一
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指导战争。一般战争规律,是从各种具体战争的运
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内在本质联系。它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都具有 的共同本质,是在任何战争中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特殊战争规律,指的是某种或某一具体战
争所特有的规律。它是对某一具体战争特殊本质的抽象,其规律的内容因具体战争情况的不同
而不同,因而也只在具体的战争中起作用。
(2)认识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着眼特点和着眼发展是统一的,战争的特点是在其
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没有发展,没有变化,就谈不上特点,因此要想认识和把握特殊战争 的规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战争这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抓住其特殊 的本质。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为什么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有着整体与部分、全局与
局部之分,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战争,是战争指导最高层次的制胜之道。
(1)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战争全局统帅、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二者的
关系表现在全局决定局部的地位和作用,全局决定局部的任务和行动;全局的主动或被动从根
本上决定局部的主动或被动、全局的胜负最终决定着局部的胜负。只有全局在胸,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妥善照顾战争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把战争的各个局部组成一个相互
协调的整体力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沉重打击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2)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所谓关节,是指战争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对
全局胜负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局部虽然为全局所支配,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总是以自己 的运动及效果影响全局的发展,局部对全局是有反作用的,特别是关键性局部,对全局的胜负
会产生决定决定性的影响。要从两点把握关节:一是要从全局出发去把握关节;二是要从实际
出发去把握关节。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P74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首先,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其次,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首先,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其次,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最后,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
兵民是胜利之本(首先,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其次,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能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最后,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其次,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力量;最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0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消极防御:P91
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积极防御:P90
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攻势防御、决战防御)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
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基本精神:充分准备(前提)、后发制人(战略指导原则)、攻防结合(有效方法)、持久胜敌(必由之路)
人民战争:P73
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两个密不可分的基本属性:正义性和群众性。
第六章 侦察监视技术 Monday, June 9, 2014 7:21 PM
侦察监视技术:P152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主要种类:P156
无线电侦察技术
照相侦察技术
雷达侦察技术
传感器侦察技术
其他侦察技术(战场窃听、战场电视、炮位声测)
第七章 精确制导武器
Monday, June 9, 2014 7:22 PM
制导技术:P172
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50%)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主要种类:P172
自助式制导
寻的制导(主动、半主动、被动)
遥控制导(有线、无线、波束)
复合制导
第十二章 国际战略格局
Monday, June 9, 2014 7:22 PM
国际战略格局:P255
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力量:P255
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国际行为主体:P255
亦称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力、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实体。
第十三章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Monday, June 9, 2014 7:23 PM
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一、威胁的要素:实力(客观要素)、企图(主观要素)、环境时机和方式
二、威胁的类型:现实威胁、潜在威胁,全面威胁、局部威胁,主要威胁、次要威胁,核威胁、常规威胁,军事威胁、综合威胁。
三、威胁的转化:威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可以转化的。
淡化激化。
淡化:对付威胁的实际的军事准备,和平的愿望,外交斡旋,争取他国有效的支持,利用矛盾瓦解敌人,采取经济手段制约敌方。类型转化。
第十五章 国防概述
Tuesday, June 10, 2014 10:38
国防历史的启示:P340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P3
42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
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国防:P327
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第十七章 国防动员
Tuesday, June 10, 2014 10:40
国防动员的意义:P368
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国防动员的原则:P379
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
武装力量动员:P372 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迅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扩大军队。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P374
(有的国家称为民防动员),是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2016~2017军理复习提纲
军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国家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及基本态势。周边安全环境: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精确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利用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与跟踪目标,精确导引和控制武器命中目标的技术。隐身技术:隐身技术,又称隐身技术、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电子对抗: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是利用电磁能、定向能和声能等技术手段,控制电磁频谱,削弱或破坏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的作战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作战效能正常发挥的作战行动。航天技术: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指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战争形态: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毁伤机理和作战运用方式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各类高技术武器。
二、简答
1、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
2、国防的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3、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
4、国防建设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军事思想的现代化。2)军队的现代化。
3)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现代化。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的现代化。5)国防基础设施和战场建设的现代化。
5、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 1)动员范围大,领域广。2)动员内容多,数量大。3)动员时间紧,速度快。4)动连员技术兵员多。5)科技动员地位突出。6)动员隐蔽,准备充分。
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和中国特色的国防。
1)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
①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②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③ 战争不是解决国家、民族、阶级间利益矛盾的唯一手段。2)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
①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②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③ 搞好军队体制编制改革。④ 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
⑤ 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⑥ 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
⑦ 要适应新情况,全面加强后勤建设。3)中国特色的国防
①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要在增强国力的基础上,加速国防现代化。②中国要建设巩固的国防,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极重要的战斗力。
7、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军事战略思想
①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军队建设。
② 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③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
④ 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2)军队建设思想
①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② 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③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建设的首位,确保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
④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动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密集型转变。
⑤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⑥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努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
⑦ 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军队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3)国防建设思想
① 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②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防 ③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8、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① 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② 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2)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思想:
① 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② 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③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④ 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3)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建设思想:
① 防与经济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 ②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9、习近平的国家总体安全观(源自不靠谱的度娘)
1)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2)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3)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4)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5)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10、军事高技术的特点 1)发展的超前性 2)效果的突然性 3)应用的双重性 4)高度的保密性
11、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1)空间上的多维化 2)速度上的实时化 3)手段上的综合化 4)侦查与攻击一体化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12、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哪些
1)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
2)动能武器。包括动能拦截弹,电炮
3)环境武器。包括气象型(有洪水技术,严寒技术,热风暴技术,水柱技术,浓云掩体技术,毛毛雨技术),地震作用型,生态型
4)非致命武器。包括反装备非致命武器,反人员非致命武器
5)基因武器。包括两大类型,一种是利用基因工程制造的生物战剂,用来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另一种是利用人种生化特性上的差异,研制某种细菌,病毒,生化战剂等,这些只对某一特定人种起到致命或杀伤作用,而除此以外的其他人种却丝毫不受影响。
13、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1)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2)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3)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4)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14、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影响
(1)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态势;(2)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全面调整;
(3)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时代差”(4)进一步增强了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
15、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1)战场空间多维化(陆、海、空、天、电、网)2)作战力量一体化
① 信息化战争是多种战争力量在多维战场空间的一体化联合行动。② 横向一体化技术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关键。
③ 实现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标志。3)作战中过程短暂化
① 战争目的有限 ② 战争中的高消耗 ③ 战中的高效率 4)作战行动实时化
① 战场信息获取能力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基础。② 战场信息网络化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保证。③ 挥手段自动化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关键,5)作战样式多样化(网电一体,软硬结合)
6)作战效果精确(精确动员,精确选择,精确使用,精确打击)
三、论述题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与主要内容。科学含义: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① 揭示了战争的根源和实质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② 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是“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③ 说明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是革命战争的物质基础。④ 论述了人与武器的关系: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起决定因素的归根到底是人而不是物。
⑤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⑥ 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基本方法。2)人民战争思想
① 兵民是胜利之本。
② 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 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④ 把多种形式的战争手段相互配合起来。
⑤ 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⑥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3)人民军队思想
①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②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
③ 规定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
④ 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五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人民战争的战略舰战术思想
① 游击战中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② 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③ 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继续紧密结合 ④ 力求实行歼灭战
⑤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慎重初战 ⑥ 十大军事原则: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应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七.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八.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九.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5)国防建设思想
①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外永远不称霸,决不侵犯别人,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中国。
② 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以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和平,为国内建设提供安全保障。③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国家经济建设放在首位。④ 国防现代化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方针。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广大军民共建强大的国防。对付外敌入侵,仍要坚持人民战争的路线,坚持立足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优良传统。
⑤ 国防战争要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方式,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
⑥ 建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发展武器装备,尤其要重视发展尖端武器和技术装备
⑦ 普遍实行民兵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⑧ 加强战略后方建设,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巩固的战略依托。2、4月26日,中国首艘航母下水,谈谈我国新时期的海洋战略。3、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谈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详见P162-P172
4、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谈谈综合国力发展与国防之间的关系。详见P5
第三篇:军理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16 中间)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国家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P78 底部)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指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通常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P87底部)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P96 底部)
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P146 中间)
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及基本态势。(P152 中间)
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它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P160 上部)
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P176 底部)
精确制导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利用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与跟踪目标,精确导引和控制武器命中目标的技术。(P182 底部)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是利用电磁能、定向能和声能等技术手段,控制电磁频谱,削弱或破坏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的作战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作战效能正常发挥的作战行动。(P194 底部)
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P199 顶部)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和规范的解释。学术界一般认为,信息化战争是指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P234 上部)
战争形态:
战争形态是指战争这一事物所具有的外在形态或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外在表现。(P231 上部)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毁伤机理和作战运用方式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各类高技术武器。(P208 底部)
简答题:
1.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 2.自卫型 3.联盟型 4.中立型(P20)2.国防的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P21)3.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P34)4.国防建设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军事思想的现代化 2.军队的现代化
3.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现代化 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的现代化 5.国防基础设施和战场建设的现代化(P55)5.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
1.动员范围大,领域广 2.动员内容多,数量大 3.动员时间紧,速度快 4.动员技术兵员多 5.科技动员地位突出
6.动员隐蔽,准备充分(P84-P86)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P96)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人民战争思想 3.人民军队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5.国防建设思想(P100)
8.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 2.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
3.中国特色的国防(P115)
9.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军事战略思想 2.军队建设思想
3.国防建设思想(P123)
10.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2.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思想
3.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思想(P132)11.军事高技术的特点:
1.高智力2.高投资 3.高竞争 4.高风险 5.高效益 6.高保密 7.高速度12.侦查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1.空间上的多维化 2.速度上的实时化 3.手段上的综合化 4.侦察与攻击一体化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P188)13.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哪些:
1.定向能武器 2.动能武器 3.环境武器 4.非致命武器
5.基因武器(P208)14.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1.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2.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
P177)(3.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4.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P220)15.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影响:
1.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态势 2.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全面调整
3.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时代差” 4.进一步增强了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P222)16.新军事变革的未来发展:
1.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将有进一步突破
2.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军事组织体制将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与使用的方向发展 4.作战双方的对抗方式将呈现出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对抗 5.战争形态将逐步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P227)17.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1.战争空间多维化 2.作战力量一体化 3.战争过程短暂化 4.作战行动实时化 5.作战样式多样化
6.作战效果精确化(P240)18.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
1.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2.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我国周边安全发展趋势: 1.周边安全总体有利
2.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着隐忧(P163)
论述:
1.毛泽东军事思想(P96-P115)
2.如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P79-P80)3.了解“习马会”的相关背景及影响
习马会,即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简称。
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会议背景: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93年,两岸两会负责人在新加坡进行了破冰的“汪辜会谈”,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一直在两岸间扮演重要的斡旋角色。此番习近平在中新建交25周年之际,应邀访问新加坡,为“习马会”创造了先机。马英九应该也是看准了这一机会,努力为他任内实现“习马会”做最后一搏。台湾官方与新加坡有着良好的关系,马英九与李家也私交颇深(马英九今年早些时候以私人身份赴新加坡吊念李光耀),基于这层信任关系,加上有对“汪辜会谈”历史传承的意涵,新加坡也就成了大陆对“习马会”唯一认可的国际地点。以上为“天时、地利”,也呼应了马英九一再重申的“习马会”要选
[2]择“适当时机、适当场合”的原则。
2008年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两岸之间还存在一些政治分歧。
因此,两岸双方通过沟通,商定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按照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意义:
会议首先在于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习马会”上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阐述,不乏共同点和相互呼应之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视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这三个共同点,实际上构成了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的主要内涵,由此也明确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
会议发出了台海事务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应当由两岸中国人共同解决的信号。从1993年“汪辜会谈”以来,到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登陆”,再到此次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尽管期间两岸关系的发展曾经出现波折,但是从经济交流、人文交流到政治商谈的发展轨迹没有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已初步形成。这证明,“两岸中国人。
会议开辟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新空间。对于台湾方面建立两岸热线的呼吁,大陆方面积极予以回应,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之间有望建立起沟通热线,从而推动两岸高层交往机制化、日常化。对于台湾涉外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大陆愿意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同时,大陆方面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些主张不仅有助于提振台湾经济,增进两岸的民心交流,也有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命运共同体演变。(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影响:
1、“习马会”将“加固”已取得的两岸和平发展成果
66年等一“会”。1949年后的几十年间,从激烈军事冲突,到尖锐政治对峙,两岸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岸坚冰才被打破。但好景不常,本世纪前几年,台独势力令两岸关系再次冰封。那时,谁能想象两岸领导人能面对面坐在一起?
如今,两岸共同迈出这历史性一步,非常不易。能走出这一步,既是因为两岸领导人的气魄和胆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作出务实安排,更在于两岸多年和平发展累积了丰硕成果。
自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行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七次聚首,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双方经济交流合作、人员往来持续扩大。
习近平上任以来,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如今,台胞来往大陆已经不用签注,大陆赴台个人游日配额也增至5000人;到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仅浙江就有超过8000家,超过100万台胞在大陆投资兴业生活就学。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硕果,让“习马会”成为民心所向,水到渠成。而“习马会”反过来也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肯定,将对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进行再一次“加固”。
时至今日,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势已成,谁也无法阻挡这一潮流。“习马会”后,两岸交流只会更加频繁、广泛,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将进一步筑牢。
2、互动升至最高层级,为两岸领导人会晤常态化做好铺垫 1949年以来,在两岸互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事并不多。
1987年,蒋经国开放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开启交往交流新时代。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翌年,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建立了一中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
2005年,首次“胡连会”破冰之旅,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时隔60年的首次会谈。此后,国共两党高层每年会晤形成惯例。
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已数度会见了国民党领导人。2013年2月,习近平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当年6月,习近平又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今年5月,习近平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两党高层交往进一步增强。然而,在两岸互动交流上还有最后一个禁区不曾突破,那就是两岸最高领导人的会面。
此次“习马会”虽然不签协议、不发声明,但它却具有划时代意义。“习马会”不仅意味着两岸在政治互信方面迈上了新台阶,还表明两岸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从国共两党交流,进一步提升至两岸最高领导人之间的会面,可谓是历史性的突破。有一就有二。此次“习马会”不仅为两岸领导人面对面交流沟通开了先河,同时也为未来两岸领导人会晤常态化机制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领导人坐下来面对面交流沟通,什么事都可以谈,什么问题都可以商量。这次“习马会”,将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迈出关键性一大步。
3、“习马会”将为台湾未来发展设置“安全阀”
台湾大选在即,有外媒说,“习马会”意在影响大选,大陆选择这个时间点“不言自明”。其实,无论“影响”客观上存在也好,没有也罢,“习马会”的真正意义绝非这么简单,双方都有更为深刻的考量,那就是为台湾未来设一个“安全阀”。我们知道,马英九很快就要卸任,之后的两岸关系怎么走?假如民进党在大选中获胜,上台后两岸将会保持何种状态?两岸民众都很关心。
这次“习马会”正好能解答这几个问题。此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民进党要“维持两岸现状”,可对于何为“两岸现状”,如何维持“现状”含糊其辞,更避谈两岸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怎样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等核心问题。这次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为两岸政治交流做出了范例,这一范例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两岸关系必须考虑的“现状”,而且“习马会”将进一步提升“九二共识”的不可动摇性,那么以后台湾方面无论是哪个党派、哪个人上台,只要寻求两岸稳定、为民众着想,就不可能绕过,也必须对“九二共识”表态,再想在核心立场上“模糊处理”肯定行不通了。
有了这样的“安全阀”做保障,如同打了个“地基”,给台湾方面未来继任者增加了一个“约束”,使其不至于过度偏离两岸当前已有的政治共识,这的确是一招好棋!
4、给两岸民众吃下“定心丸”,创造更大红利成为可能
台海和平与稳定对台湾、大陆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极为重要,这已经是共识。两岸民众都不想再看到冲突甚至战争,和平发展才能共享红利,过好日子;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2015年1-8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227.4亿美元,如果挑事就是“自断经脉”,百害无一利;对大陆来说,台海和平稳定关系到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今“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正在推进,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此时只有“家庭”内部稳定,才能更好地干大事。
此次“习马会”的成行给两岸民众吃了“定心丸”:我们能用和平对话方式解决问题的,不会轻易诉诸武力,在“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基础上可以谈的东西很多,经济、文化,还有政治,只要沟通好了,两岸关系向好的预期才进一步,双方紧张冲突的可能性才更小一些。
另外,近年来,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搞事,摩擦时有发生,维护南海主权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但之前由于“身份”、沟通等限制,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同发声的机会不多。“习马会”能成行,说明双方沟通机制已日趋完善,“身份”问题也有了都能接受的表述,那以后两岸在南海问题上有更为统一的立场,也并非没有可能,这对地区稳定无疑也是一大利好。(以上资料来自新蓝网 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4.当前叙利亚危机的相关知识 2011年3月中旬,叙利亚南部城市德拉15名学生在公共场所涂写反政府标语后遭到当局逮捕,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政府示威抗议。总统巴沙尔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且在4月21日发布命令,结束实施了近50年的紧急状态法,废除国家安全法庭,允许公民和平示威。但事态并未得到缓和,在紧急状态法宣布取消的第二天,即4月22日,叙利亚多个省市爆发了全面的示威抗议活动。这次被反对派冠名为“伟大星期五”的示威抗议活动规模空前。叙利亚武装部队发言人称,武装分子与安全人员发生交火,造成10人死亡、39人受伤。至此,和平示威活动出现了转折,事态走向恶化。政府对游行示威加强了打击和控制,行动逐渐升级,造成越来越多的平民伤亡。叙利亚继而成为中东地区2010年底以来国内局势动荡的又一个焦点国家。
一、叙利亚危机的特点
自2011年3月至今,叙利亚危机已持续有30余月,综观叙利亚危机两年多以来的演变,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持续时间长,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斗争呈现胶着状态
2011年叙利亚局势发生动荡后,蛰居多年的叙利亚反对派开始加紧活动。2011年6月30日,叙利亚境内外多个反对党和部分反对派独立人士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宣布组成“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以统一反对派的立场。“全国协调机构”是叙利亚境内最大的反对派联合组织,由15个国内政党组成,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进行民主变革,建设民主、多党政体和现代世俗国家,属于温和反对派。
与此同时,一些长期流亡国外和自动荡爆发后离开国内的反对派在一些叙周边国家开始连横合纵。在西方国家和一些地区国家的支持和推动之下,2012年11月11日,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在卡塔尔多哈建立,继而得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承认,其中一些国家还将其作为“叙利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全国联盟是包含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等各种反对派势力的组织,成分复杂,其成立标志着叙利亚境外反对派实现了初步整合。
叙利亚境外反对派与一些西方国家在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上目标一致,一开始就得到了这些国家在资金、人员、武器、物资等方面源源不断的支持,因此迅速发展壮大。动荡初期的叙利亚国内武装冲突中,“全国联盟”是与叙当局对抗的主力,在围绕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较量中也不断试图在国际和地区谋求更高的地位。2013年3月26日,第24届阿盟峰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全国联盟”主席哈提卜率领叙利亚反对派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并代表反对派在会上发言。在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的推动下,本届阿盟峰会出台了《多哈宣言》,宣布阿盟成员国有权向叙反对派提供武器援助。叙反对派在会前匆匆组建临时政府并任命总理,在多哈峰会上取代叙利亚当局获得了在阿盟的代表席位,其地位瞬时迅速拔高。3月27日,“全国联盟”在多哈为其全球首个驻外“使馆”举行了开馆仪式。哈提卜在开馆时致辞称,叙反对派还希望能够取代巴沙尔政权获得在联合国的席位。
在叙利亚反对派声势不断上涨的同时,巴沙尔“即将倒台”的舆论不绝于耳。但从两年多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叙利亚当局始终摇而不倒。叙利亚当局和反对派的武装冲突陷入拉锯战、消耗战,并未出现任何一方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尽管外国武装分子,甚至部分极端分子开始向叙利亚渗透活动并加入叙国内冲突,叙利亚当局仍勉力支撑,战局持续胶着。
(二)伤亡人数多,民生损失惨重
叙利亚自危机爆发以来,因各类冲突与安全事件造成的平民伤亡不断增加。仅根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2013年6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叙利亚冲突中已至少有10万人死亡,平民死亡近4万人,死伤人数为2010年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以来之最。
叙利亚国内战火破坏规模巨大,加上美国、欧盟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金融、贸易制裁,叙利亚经济、民生损失严重。叙利亚政策研究中心2013年数据显示,叙利亚经济总共损失484亿美元,数额达到2010年叙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81.7%①。叙利亚官方统计显示,全国各省公共和私人建设设施损失达到2万亿叙镑(以目前汇率计约合253亿美元),在叙利亚最高救援委员会注册的遭受破坏家庭为62.4万个,相当于330万人遭到武装分子的侵犯。
叙利亚的社会服务等基础设施也遭受巨大损失。自危机爆发以来,叙利亚有2326所学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虽已修复300所,但由于安全原因,一些省市的学校仍不能正常上课。北部阿勒颇省学校正常上课率仅为11%。除教育以外,医院、供水、供电、公共卫生系统等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也遭受严重破坏,民生损失惨重。
(三)危机影响波及多方,溢出效应显著
叙利亚危机持续至今,其影响远远超出叙利亚自身,溢出效应显著。可以说,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斗争了两年半,而国际舞台上有关各方之间也较量了30个月。
随着局势的演变,叙利亚危机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地区极端组织和势力逐渐向叙利亚渗透并走向与叙政府军的对抗;二是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不断发酵,疑似化武袭击不时发生,成为外部势力干预叙利亚冲突的最大借口。可以说,叙利亚危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本国范畴,不仅成为地区大国争夺利益的战场,同时也反映出美俄等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博弈。
二、叙利亚危机特殊性的背景分析
叙利亚危机已持续两年多,至今尚未有妥善解决的明确前景。叙利亚危机的产生有与该地区其他发生动荡的国家具有的一些共性,同时也是叙利亚危机自身所特有的一些内外部因素所决定的。
(一)由叙利亚国内错综复杂的宗教、政治、社会问题等所致
叙利亚国内宗教和教派众多,除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之外,基督徒也为数不少。什叶派内部还有不同的派别,如相对少数的阿拉维派、德鲁兹派。此外,叙西北部还是库尔德人的聚居地。“从族群方面看,叙利亚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将近40%的民众都属于少数派。有基督徒或东正教徒,其他穆斯林派别(什叶派、德鲁兹派、伊斯玛仪派)以及正统的但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库尔德人)”①。在叙利亚执政的阿萨德家族属于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教派,阿萨德父子自1970年执政至今已持续43年。阿拉维派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中的少数派,而叙利亚国内多数居民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叙利亚事实上存在着少数派执政的问题。在此次危机爆发以前,因叙利亚本身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宗教教派问题并未凸显。并且,叙利亚社会在长期多元的族群构成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与宗教模式,但随着危机爆发并深化,这种基于文化深层的宗教教派矛盾一旦激发即变得尤其复杂,成为叙利亚危机背后一个难解的因素。巴沙尔担任总统之前,其父已执政长达30年。2000年巴沙尔后叙利亚国内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叙利亚当局对外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旗帜,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巴沙尔在民众中形象较为正面,不乏坚定的支持者。父子两代执政使叙军队、警察等强力部门有充足的掌控局势能力,同时,依托复兴党,叙利亚领导层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利益共同体,因而政权结构稳定,凝聚力较强。这是叙利亚与发生动荡的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较为突出的特性,即在危机爆发以前,巴沙尔政府具有较为稳定、强势的执政能力。
叙利亚局势动荡以来,巴沙尔仍推行了一些改革举措。2012年2月,巴沙尔颁布新宪法修订案,改一党制为多党制;2013年6月,大幅上调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退休金;7月,改组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更换大批领导层人选,同意联合国化武小组进入境内调查。巴沙尔还表示愿意亲自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
相比较而言,叙利亚的反对派长期遭受打压,力量较弱,主要反对派长期流亡海外,国内根基较浅。且反对派内部四分五裂,“碎化”现象凸显。在与政府军作战的同时,部分反政府武装也涉嫌制造恐怖袭击、谋杀和绑架事件。在这一类的血腥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叙利亚国内民众对巴沙尔表示支持的人增多①。
叙利亚境内普通民众饱受国内武装冲突之苦,寄希望于当局平定局势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叙利亚危机持续至今,当局并未像某些西方媒体声称的那样完全失去民意基础。但叙利亚当局失去了在一开始就平息事态的最佳时机,随着冲突中伤亡人数的不断上升,叙境内巴沙尔政权面临的政治压力也日益增大,叙利亚国内宗教、政治、社会问题也日益错综复杂。
(二)叙利亚特有的地域敏感性,对地区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叙利亚在阿拉伯国家中面积不大,只有185180平方公里,相当于利比亚的十分之一,但人口达2240万,几乎为利比亚的3倍多。叙利亚处于中东地区的中心地带,其地区地位和作用较为敏感和特殊。叙利亚处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联通的节点,是连接地区多个重要国家的桥梁。叙利亚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中东地区一个战略要地。
从中东地区和民族的角度而言,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是中东地区少数由什叶派中的少数派阿拉维派掌权的国家,与什叶派占主导的伊朗有较强的联系。这使叙利亚危机的背后具有地区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宗教教派矛盾的整体背景。叙利亚是阿拉伯国家,但阿盟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明显反对巴沙尔政权,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对叙利亚的制裁即由阿盟首先发起。不过,阿盟国家对如何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主张并不相同,这体现出阿盟内部不同背景的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立场和考虑的出发点也并不一致。
叙利亚危机不是地区什叶派与逊尼派直接较量的战场,但从某些方面充分反映出地区复杂宗教和教派矛盾的存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及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的兴起,引起了海湾国家对自身安全处境的警惕,自然而然地利用各种方式平抑地区什叶派的影响力。在叙利亚问题的应对上,阿拉伯国家显出矛盾的心态。阿盟内部的种种制裁未能直接推翻叙利亚当局,向叙反对派提供支持也未能达到相同的目的,反对派内部组织涣散,各有利益诉求,在战场上往往各自为战。叙利亚危机并未出现当局迅速被打垮和内部崩溃的情景,随着战事的胶着,人道主义问题逐渐突出,而在激烈的武装冲突中,很难实际区分责任者。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地区国家因此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长,叙利亚危机的复杂程度大大超出这些国家原先的预计,也凸显出地区国家围绕叙利亚危机意愿和行动能力之间的落差。
叙利亚危机持续至今,不可避免地对伊拉克、黎巴嫩、约旦、土耳其等周边邻国产生直接的影响。叙利亚与伊拉克有漫长的边界线,西北部库尔德聚居区紧邻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区。叙利亚与黎巴嫩历史上的特殊关系仍然有重要影响,叙利亚是黎巴嫩除以色列外唯一的陆上通路,黎巴嫩真主党认为叙利亚与其同属于反以色列的“抵抗阵营”。土耳其、约旦与叙利亚在危机爆发之前有较为密切的政治及经济往来,但因两国采取反对叙利亚当局的立场,对叙关系急转直下。此外,因叙利亚与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的密切关系,叙利亚局势走向对以色列而言也有重大影响。
与民族和宗教问题类似,在原先较为稳定的政局下,叙利亚国内社会的一些其他问题并不突出。但叙利亚危机首先制造了大量的难民,这场危机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危机也使叙利亚国内原有的大量巴勒斯坦难民迁往他国,引起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再度升温。叙利亚戈兰高地仍在以色列的占领之下,但叙以边境长期保持平静。然而危机爆发之后,叙利亚所拥有的化学武器被以色列方面视为有可能的重大安全隐患,以色列多次声称将采取行动,防止叙利亚化学武器落入“错误的手中”。叙利亚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对地区安全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与地区大国的利益博弈
1.叙利亚与沙特:地区教派争端、对美关系
叙利亚与沙特关系的变化始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战后,叙利亚由什叶派掌权而给沙特带来的威胁日益突出。叙利亚当局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被美国视为地区为数不多的强硬反美政权。随着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这条地区的“什叶派之弧”渐成规模③,叙利亚与伊朗的关系日益密切。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与伊朗、伊拉克的关系微妙,对叙利亚的地区作用不满。叙、沙双方在地区问题的分歧日益扩大。
2.叙利亚与伊朗:战略盟友、紧密联系
1980~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叙利亚是唯一不支持伊拉克同伊朗作战的主要阿拉伯国家,并且是目前同伊朗关系最紧密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不仅是“什叶派之弧”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伊朗牵制以色列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往来密切,叙利亚发挥了“前线国家”和“抵抗运动”连接点的重要作用。叙利亚局势的变动,可能会彻底摧毁伊朗在该地区战略部署,因此伊朗对于叙利亚不会袖手旁观。2013年6月16日,据英国《独立报》报道,伊朗做出决定,派遣一支由4000名革命卫队战士组成的队伍前往叙利亚,协助巴沙尔打击主要由逊尼派组成的叛军。①伊朗政府对巴沙尔政权的力挺事实不言而喻。
3.叙利亚与土耳其:经贸关系一度紧密
叙、土两国之间有超过808千米的共同边界。长期以来,两国交往很多,但因库尔德问题、幼发拉底河水源分配问题等时有小摩擦。随着近年来入欧努力受挫,土耳其将其战略中心东移,试图回到中东地区,扩大地区影响力。通过紧密的经济关系,叙土关系蓬勃发展,两国政府曾经计划建立由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组成的经济体。然而,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土耳其采取了反对叙利亚当局的立场,两国关系出现了逆转。叙利亚当局多次公开指责土耳其允许外国武装人员通过土叙边界进入叙,叙利亚反对派也将土耳其作为其主要的活动中心地点之一。2013年8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讨论了叙利亚外国极端分子造成的威胁,并就支持一个“统一且具有包容性”的叙利亚反对派达成共识。②随着叙利亚局势的变化,土耳其还是最早宣称愿参加西方军事打击叙利亚行动的国家。
(四)叙利亚问题背后的大国利益博弈
叙利亚危机以来,其背后大国博弈的激烈程度未必逊于其国内争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联合国安理会由部分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的提案三次遭到俄罗斯与中国的否决,这是地区局势连续发生动荡以来所未有的,充分显示出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由此牵涉到的国际斗争的激烈程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未能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模式,一方面是以西方武力推翻一国政权的行为缺乏国际法理依据,另一方面是因为叙利亚问题涉及大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和格局演变中的主导权的争夺。
在大国博弈中,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无疑是最主要的一面。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政策分歧明显,其中以巴沙尔的去留最为突出。美国致力于推翻巴沙尔政权,而俄罗斯则表现出力挺叙利亚政府的立场。在2013年6月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出现了美等七个西方国家对付俄罗斯的局面,但俄罗斯仍顶住了压力。“奥巴马力图把武装叙利亚叛军摆在会议议程首位,在推动普京放弃对叙利亚政府的支持方面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双方商定了一系列重要问题,但在叙利亚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三、叙利亚危机的未来走向
叙化武问题之后,政治解决成为国际社会对叙问题的共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由联合国主导处理叙利亚危机,任何行动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避免使叙利亚问题更加复杂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叙利亚危机相关问题上的立场一向明确,多次重申应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并指出“没有军事解决的选项”。即便美国也承认这一点,国务卿克里多次声称,“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冲突,最后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问题。”2013年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首次一致以15票全票通过了涉叙化武的2118号决议,这表明自2013年8月以来的叙利亚化武危机开始逐渐降温,更预示了叙利亚未来“和解”的可能性增加。
总的来看,叙利亚问题错综复杂,化武问题只是叙危机中所包含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当前叙国内冲突并未平息,美俄等大国及沙特、伊朗等地区重要国家对叙利亚问题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随着伊朗核问题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叙问题与伊朗核问题等地区其他热点的关联度也有所显现。叙利亚问题局势发展变化十分迅速,走向很难预测。但综合叙利亚危机的内外特点,未来影响叙利亚局势走向的有以下几个基本面:
(一)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但解除叙化武进程能否与推动政治解决叙问题同步推进,仍需要叙问题内外各方的进一步互动,实际进展有待于事实检验。解除叙化武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其间大国博弈不会停止。叙当局与反对派都已对随后的谈判表达了积极的姿态,但双方就一些基本问题立场差距很远,反对派内部主和与主战、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分歧一直存在,对政治过渡进程的立场和看法也大相径庭。
(二)叙利亚国内武装冲突仍是影响叙危机走向的重要因素
外国武装极端分子势力不断坐大是叙国内冲突的突出特点,一段时间内成为与叙政府军对抗的主力。近来极端分子与反对派武装之间也在叙北部地区不时发生冲突,未来很可能出现叙政府军—反对派武装—极端武装分子三方对峙的局面。遏制地区激进势力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地区政策的重要目标,一旦激进势力未来在叙掌权,局面无疑更为复杂,“倒叙”努力可能前功尽弃。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既利用反对当局的武装力量与叙利亚当局进行对抗,又要防止激进势力持续扩张,为此始终需要寻找和把握平衡。
(三)叙利亚问题将迎来新的时间窗口
2014年叙利亚将迎来总统大选,如叙问题在此之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届时巴沙尔总统去留问题又将引发新一轮的博弈,叙问题走向可能因此而改变。持续的武装冲突不但造成了叙国内外难民大量流离失所,对叙及周边邻国造成了巨大冲击而且还对叙利亚经济、社会造成极大损害,**持续越久则损害越大。难民问题及经济社会重建将是叙利亚未来不可避免的问题。
第四篇:题目-军理
第一章
1、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A)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A、国防 B、边防 C、武器装备 D、人民
2、(A)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A、《军志》、《军政》 B、《孙子兵法》 C、《武经七书》 D、《三十六计》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创建的关于中国革命、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C)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A、所有领域 B、哲学领域 C、军事领域 D、科学领域
4、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十大军事原则”是在(A)期提出的。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土地革命 D、抗美援朝
5、毛泽东指出战争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定的(B)
A、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武器装备 D、国家利益
6、人民战争的基本特性,意识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战争的(A)A、群众性 B、规模性 C、时代性 D全局性
7、“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思想当中(B)的基本内容。A、战略战术 B、人民战争 C、国防建设 D、方法论
8、邓小平分析国际形式,明确提出(B)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C、军备竞赛 D、经济落后
9、(C)出“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可以避免”。A、胡锦涛 B、江泽民 C、邓小平D、毛泽东
10、江泽民关于当代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五句话是(D)A、思想合格、军事过硬、纪律优良、军事严明、保障有力 B、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C、思想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作风有力 D、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1、江泽民强调,在军事资源中,(B)最宝贵、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源。A、经济 B、人才 C、武器装备 D、人民群众
12、毛泽东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B)战略反攻三个阶段。A、战略进攻 B、战略相持 C、战略转移 D、战略突击
13、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C)A、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 B、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 C、官民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D、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4、我国的国防建设要坚持(D)立足点。A、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闭关自守、积极防御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5、战争的最终目的是(B)
A、打赢战争 B、消减战争 C、扩大战争 D、催生新型武器
16、“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D)的这句话,被列宁称为“至理名言”。A、马克思 B、A·T马汉 C、H·T麦金德 D、克劳塞维茨
17、当今国际社会(C)人类的两大主题。
A、生存与发展 B、政治与经济 C、和平与发展 D、科技与教育
18、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于(B)期。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至宋元 D、明至清
19(A)书,是毛泽东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A、《论持久战》 B、《论新阶段》 C、《论联合政府》 D、《井冈山的斗争》 20、“十六字诀”是红军游击战的基本原则,请选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A、敌进我退 B、敌驻我跑 C、敌疲我打 D、敌退我追 第二章
1、从范围上分,以下不是现代国防目标的是(D)
A、自卫目标 B、区域目标 C、全球目标 D、生存目标
2、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国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目前我国国防的基本类型是(B)
A、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3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的古代兵书是(B)
A、司马兵书 B、孙子兵法 C、孙膑兵法 D、吴子兵法
4、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C)开始的。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5、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三化”建设,“三化”是指(A)A、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B、革命化、现代化、科学化 C、正规化、军事化、现代化 D、现代化、科学化、正规化
6、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A)A、陆海空三军和第二炮兵 B、预备役部队 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D、民兵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民国防义务的有(C)A、参加军训 B、服兵役
C、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与赔偿 D、保护国防设施
8、清朝统治者与日本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把钓鱼岛和台湾岛一起割让给日本。这个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9、我国古代国防工程建设中,建设最早、数量最多的是(C)A、长城 B、京杭运河 C、城池 D、营堡
10、我国古代国防工程建设中,城池建筑最早始于()A、商代 B、秦朝 C、汉代 D、西周
11、我国秦汉时期在兵役制度上采用(A)
A、征兵制 B、府兵制 C、募兵制 D、卫所兵制
12、我国明朝时期最亲爱兵役制度上采用(D)
A、征兵制 B、府兵制 C、募兵制 D、卫所兵制
1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由(B)命名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14、现代国防的斗争形式主要包括:暴力对抗、(C)、谈判方式、运用影响手段等。A、政治手段 B、威慑手段 C、外交手段 D、非暴力手段
15、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走由机械化向()过度之路,目标是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A、核武器化 B、信息化 C、生物化 D、科技化
16、(A)是动员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战争能否胜利的最重要因素。A、武装力量动员 B、国民经济动员 C、政治动员 D、群众性防卫动员
17、(A)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三十考虑到女性公民的生理特点和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兵役法对男女公民服兵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A、适龄青年 B、特殊公民 C、男女公民 D、在校学生
18、当今我国在军事部署上设置了(D)大军区 A、11 B、12 C、8 D、7
19、驻守钱塘江大桥的战士是属于(B)
A、陆军部队 B、内卫部队 C、水电部队 D、警卫部队 20、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D)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彭德怀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D)和平共处”
A、永远不称霸 B、不做超级大国 C、不以核武器相威胁 D、平等互利
22、(B)是动员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战争能否胜利的最重要因素。A、国民经济动员 B、武装力量动员 C、科学技术动员 D、政治动员 23、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总指挥是北京军区司令员(C)A、秦基伟 B、胡锦涛 C、房峰辉 D、李新良
24、(B)年国庆阅兵,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国产解放牌汽车 A、1955 B、1956 C、1959 D、1984
25、(B)年国庆阅兵,首次出现了解放军的战略导弹部队。A、1959 B、1984 C、1999 D、2009 26、2009年国庆阅兵共有(A)个徒步方阵。A、14 B、15 C、17 D、19 27、2009年国庆阅兵共展示了(D)枚战略导弹。A、78 B、88 C、98 D、108 28、2009年10月31日,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A)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A、钱学森 B、钱其琛 C、钱其森 D、叶列永
29、南京军区的范围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和(A)省。A 福建 B湖南 C、四川 D、广东 30、2009年国庆阅兵展示的陆军最新型主战坦克是(A)A、ZTZ-99主战坦克 B、ZTZ-96主战坦克 C、ZTZ-59主战坦克 D、ZTZ=9主战坦克 31(C)我军正式实行军衔制
A、抗日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时 C、新中国成立后 D、解放战争时期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八章第四十四条规定高等院校设(A)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
A、军事训练 B、国防教育 C、军事武装 D、教育教导
3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编为(A)、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三支舰队。A、北海舰队 B、黄海舰队 C、渤海舰队 D、太平洋舰队 34、2009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D)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
A、亚卢巴岛 B、乌苏里岛 C、黑匣子岛 D、黑瞎子岛 35中国民兵分为(B)
A、男民兵和女民兵 B、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 C、脱产民兵和不脱产民兵 D、陆地民兵和海上民兵
36总的来说,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国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C)
A、争得国际政治地位 B、彰显国家实力 C、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D、提升经济效益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设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一职,由(C)担任 A、彭德怀 B、林彪 C、朱德 D、贺龙 38国防的根本职能是(B)
A、扩大商品生产与贸易 B、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C、对外进行扩张与掠夺 D、彰显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39根据训练大纲的要求,民兵训练时间为(B)天,一次性完成,A、10 B、15 C、20 D、25 40、那娃点的实在太快了,完全看不清楚啊.41我国古代的国防历史从公元前21世纪(A)的建立始到公元前1840年鸦片战争终。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A、夏王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2(C)年国庆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A、1952 B、1953 C、1954 D、1955
第三章
1“上海合作组织”目前共有几个成员国(B)A、5 B、6 C、7 D、8 2战略的构成要素有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措施和(D)A、战略思想 B、战略环境 C、战略格局 D、战略力量
3关于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六方会谈”,其中六方具体指(C)六个国家 A 美、朝、俄、韩、印、中 B 美、朝、德、韩、英、中 C 美、朝、俄、韩、日、中 D 美、朝、俄、日、印、中
4影响和决定国际战略环境构成和发展趋势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B)A. 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中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 B、主要大国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C、世界大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一些国家集团、地区组织之间的矛盾
5、一国国内战略环境包括了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D)
A、社会制度 B、政党制度 C、武装力量 D、综合国力状况
6、一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最需关注的问题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和(C)
A、该国经济发展水平B、该国国内社会秩序 C、周边国家军事力量及其部属 D、该国国内局势
7、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战略力量,就需要具备政治、经济、军事和(D)等方面的优势
A、人口数量 B、土地面积 C、自然资源 D、外交地位 8.国际战略格局历尽变迁,当前战略格局我们称之为(D)A.美国独霸 B.美俄称霸 C.美俄中三强鼎立 D.一超多强 9.以下是未来战略格局发展趋势的是(A)A.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B.美国一超独霸
C.美俄重新称霸世界 D.中国将成为也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10.2001年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上台后提出的军事战略方针是(B)A.大规模报复战略 B.先发制人战略 C.营造—反应—准备战略 D.遏制战略 11.美军现阶段军事战略提出的战略重点地区是(D)A.欧洲 B.中东 C.东欧 D.亚太
12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军事大国,在亚太地区他把(C)列为最大的潜在对手 A.朝鲜 B.印度 C.中国 D.日本 13俄罗斯现行的军事战略叫(D)
A核打击 B.先发制人战略 C.反对北欧东扩 D.现实遏制战略
14俄罗斯海军编有四个舰队,分别是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和:B A 东方舰队 B 黑海舰队 C 红海舰队 D 大西洋舰队 15.欧盟目前的军事战略思想是:A A 需求独立防务 B 完全依赖北约 C 推行北约独立 D 核威胁战略 16日本国防组织的最高领导人、自卫队的最高统帅是:C A 国务大臣 B 防卫厅长官 C 内阁总理大臣 D 参谋长联席会主席 17印度现行的军事战略是:A A 地区威慑战略(南亚地区)B 联美抗中战略 C 全球争霸战略 D 现实遏制战略 18印度地区威慑战略的实质是推行地区霸权,积极谋求在(C)地区的霸主地位 A、亚太 B、世界 C、南亚 D、亚洲
19在印度的国家战略思想里,特别强调了来自(D)国家的威胁。A 美国 B 俄罗斯 C 巴基斯坦 D 中国 20.中国的国土面积总共约有(C)万平方公里。A 960 B 300 C 1260 D 3000 21中国的周边邻国共有多少?C(14+8,两个重叠)A 12 B 14 C 20 D 22 22.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几个?B A 12 B 14 C 20 D 22 23.与中国既是陆上邻国,同时又是海上邻国的国家是:A A 朝鲜和越南 B 韩国和日本 C 朝鲜和韩国 D 越南和日本
24一国邻海范围是从邻海基线起(B)海里以内的部分 A、6 B、12 C、20 D、100 25一国专属经济区是指主权国家在邻接其领海的外部海域设立的经济管辖区。其外部界限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器延至(B)海里? A 100 B 200 C 300 D 500 26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领海争端上,它们主要有中韩朝海域划分问题、中日钓鱼岛和大陆架问题、中国和东盟国家南沙岛屿归属问题以及:(A)
A 中印边界问题 B 台湾问题 C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边界问题 D 中越边界问题 27和平稳定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原因主要有这些: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威胁已消除或减弱,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以及(C)等。
A 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B 中国国防实力的提升 C 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D 中国是经济大国
28.影响中国安全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因素是国际经济因素、大国关系因素、军事安全因素和:(C)
A 国际能源和金融危机因素 B 国际政治因素和人权斗争因素 C 民族宗教因素和周边热点因素 D 国际能源因素和局部冲突影响 29影响和破坏中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三股恶势力”是指(C)A 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B 民族分裂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D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泛蒙古主义
30.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国家是(C)A 日本 B 俄罗斯 C 美国 D 东盟 31下列中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中,对中国安全影响较大的是(A)A 朝鲜半岛问题、印巴之间的对立 B 日俄北方四岛问题 C 阿富汗问题 D 日韩岛屿之争
31在目前的周边邻国中,中印两国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B)A 克什米尔地区 B 西藏问题和边界领土争 C 意识形态之争 D 两国的国家战略目标
32在目前的周边邻国中,中日两国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C)
A 两国贸易问题 B 参拜靖国神社 C 东海大陆架问题 D 军事力量 33在目前的周边邻国中,中国和东南亚有关国家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是(C)A.经济问题 B.中国威胁论 C.南沙群岛问题 D.台湾问题
34.目前中国南沙群岛问题呈现出“四化”的特点,即问题国际化、解决长期化、主权合法化和:(D)
A 岛屿军事化 B 对抗白热化 C 争论公开化 D 合作联合化
35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南沙群岛问题的基本政策主张是(B)、和平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A 承认现状 B 主权属我 C 国际协调 D 共同所有
36.台湾问题的产生,既是我们内部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它们是(B)A 美俄 B 美日 C 俄罗斯、东盟 D 日本、东盟 37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主张是(B)A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台湾独立 D 维持台湾不独、不统
38.1913年,英迫中国政府在西姆拉召开“中英藏”会议。会议中,英私下和藏代表换文,秘定(D)为印藏边界线。此后若干年,英印不敢公开。
A 马奇诺防线 B 克什米尔线 C 阿克赛钦线 D 麦克马洪线
39目前南沙群岛问题“六国七方”争议严重,其中侵占我国岛屿最多的是(A)A 越南 B 菲律 C 印度尼西亚 D 马来西亚
40.1622年(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A 郑成功 B 郑和 C 戚继光 D 岳飞
41“金砖四国”具体指的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和(D)(最近加了南非)A、美国 B、南非 C、日本 D、巴西
42.自(D)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在台湾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A 三国时期 B 唐朝 C 元代 D 宋代
第四章
1.以下不是现代高技术的基本特征(C)A 高效益 B 高速度 C 高周期 D 高效率
2.我国著名学者(A)把军事革命概括为:把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合适的编制构成这3个要素正确、及时的结合在一起,使军事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A.朱光亚 B.钱三强 C.钱学森 D.邓稼先
3.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D)成功将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升空。A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B 酒泉卫星发射中 C 海南卫星发射中心 D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4(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中是指(C)A C3I B C3 C C4I D C4 5.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C4ISR中“S”代表什么?(C)A 侦察 B 隐身 C 监视 D 控制
6.扁平型“网状”指挥体系。这种体系军备信息传输速度快、保密性能好、失真率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征。以下不是其具备的特征是(C)A 减少指挥层次 B 缩短信息流程
C 充分发挥纵向网络的作用 D 生存率高、适应指挥决策分层化的要求
7.2001年(B)在C4ISR系统中又加了一个英文字母K(KILLING),计划在2030年建成C4ISRK系统
A、英军
B美军 C、俄罗斯军 D、欧盟军队 8.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A)A 50% B 60% C 80% D 100% 9.引导指令由弹上制导系统按照预先拟定的飞行方案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制导系统与目标、制导站不发生任何联系的制导方式叫:(D)
A 遥控制导 B 寻地式制导 C 复合制导 D 自主式制导 10地形匹配制导可用作以下导弹的制导方式(D)A 空空导弹 B 地空导弹 C 潜潜导弹 D 空地导弹
11.(B)制导方式既可以打击固定目标、又可以打击移动目标。A 遥控制导 B 寻地式制导 C 复合制导 D 自主式制导
.12现代军事高技术、实际上是军事和科学技术两大领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结构体系。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对于军事领域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最直接、最强烈的还是对(D)的影响。A 军事思想 B 军事战略 C 作战样式 D 武器装备
13军用新材料,是指对推动国防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实力有重大作用的先进材料。其中,用于降低军事目标可探测性的材料是(B)
A 高温材料 B 隐身材料 C 超导材料 D 复合材料 14.按射程分类,射程(C)的导弹为远程导弹。
A 2000-3000公里 B 4000-6000公里 C 3000-8000公里 D 大于8000公里 15按射程分类,射程(D)的导弹为洲际导弹
A大于3000公里 B大于6000公里
C3000—8000公里
D、大于8000公里 16在我国,“火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B)时期 A、春秋战国 B、三国 C、明朝 D、宋朝 17(D)被西方一些国家的航天科学家称为“飞天之父” A、后羿 B、祖冲之 C、毕升 D、万户
18在现代火箭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人(A)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液体火箭的创始人。A、戈达德 B、达尔文 C、来特 D、布朗 19.V—2火箭的缔造者就是冯·布劳思,他是(D)人 A、英国 B、美国 C、比利时 D、德国 20.(A)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A.前苏联 B.美国 C.英国 D.中国 21.美国于1969年利用(D)载人飞船首次登月成功 A.神舟 B.天宫 C.哥伦比亚 D.阿波罗
22.1999年我国使用”长征—2F”火箭成功发射了一艘不载人航天飞船(A)A.神舟1号 B.神舟2号 C.神舟3号 D.神舟4号
23.2003年10月15号,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B)号飞船飞向太空并顺利反回,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A.4 B.5 C6.D3.24美国于1973年12月制定了一项三军统一使用的导航卫星计划,名为“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简称(C)。该系统于1994年建成。A.GPRS B.GPPS C.GPS D.RPS 25.1961年4月12日,(D)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前苏联 26目前中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发射中心有(C)个。A.1 B.2 C.3 D.4 27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A)A.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B.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C.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D.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28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主任是(A)A.常万全 B.廖锡龙 C.迟浩田 D.李继耐
30.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了我过第一颗通讯广播卫星(B),它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
A.东方红一号 B.东方红二号 C.东方红三号 D.东方红四号 31.以下不属于定向能武器的是(D)
A.激光武器 B.粒子束武器 C.微波武器 D.计算机病毒武器
32.所谓(B),就是能发射出高速运动的具有极大动能的弹头,通过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的武器装置。
A.定向能武器 B.动能武器 C.非致命性武器 D.基因武器
33(A)结束后,美国海军军官麦克马丁提出非致命性战争的概念,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赞成和支持,由此引发了非致命性武器为中心的新军事理论和学说的发展。A.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34.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美国通过第三方把一批(C)卖给伊拉克,并且在战争中通过无线电遥控激活了事先已隐藏在其芯片中的计算机病毒。A.电脑 B.复印机 C.打印机 D.刻录机
35.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A)A.微生物克隆、生物技术克隆、动物克隆 B.生物技术克隆、动物克隆、微生物克隆 C.动物克隆、微生物克隆、生物技术克隆 D.微生物克隆、动物克隆、生物技术克隆
36.1纳米是(A)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微米
37.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其中军事变革的核心是(A)
A.创新的军事理论 B.创新的军事技术 C.创新的军队编程 D.创新的武器系统 38.随着20009年15日第二颗(B)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从今年起进入了组网高峰期,预计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A.“风云” B.“北斗” C.“长城” D“东方红”.39.8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C4I概念,将(C)综合进了C3I系统——称为C4I系统 A指挥 B控制 C计算机 D通信
40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它是现代航天的理论基础。该公式指出。。。提出该公式的是哪国人(C)A德国 B.匈牙利 C.俄国 D.保加利亚
41.航天飞机比火箭、卫星和飞船具有更多的优点和更多的用途,在军事上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以下不是其优点和用途的是(B)
A.部署、维修、回收各种卫星 B.对敌地面目标实施战略打击 C.对海陆空、天等军事目标进行侦查、监视、跟踪和预警 D.可实施空间机动以拦截摧毁和俘获敌方卫星
42.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D)。该卫星是美国休士顿制造的,可以说它在当时被称为灾星,它转到五个国家没有发射成功,后来用航天飞机抓回来,于1990年4月7日从老三号发射他成功发射出去。
A.美洲一号 B.空军一号 C.非洲一号 D.亚洲一号 43.目前上能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三个(C)
A.中、日、美 B.中、美、英 C.中、俄、美 D.中、德、俄
44美国在探索太空领域过程中曾经有两架航天飞机失事。造成14名宇航员牺牲,这两架分别是(D)
A、发现号、奋进号 B、哥伦比亚号、亚特兰蒂斯号 C、发现号、奋进号 D、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
45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点的位置可以进行分类,如导弹发射点是水下攻击目标点是在地面,这种导弹叫做(B)
A.空地导弹 B.潜地导弹 C.地舰导弹 D.空空导弹 46我国(A)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九月25日成功发射。A.神舟七号 B.神舟八号 C.神舟九号 D.神舟六号
47.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D)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A.纳星一号 B.风云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嫦娥一号
48.目前最好的照相侦查卫星的地面分辨率可达(A),其照片清晰度可与航空侦查照片相媲美。
A.0.1米 B.0.01米 C.1米 D.10米
第五篇:军理论文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
摘要:2013中印边界再起争端,一度出现“帐篷对峙”的紧张局面。2009年,印度总理访问中印有领土争议的藏南地区。据报道,近年来印度政府大量向藏南地区移民,企图深化行政管辖。印度方面动作不断,中印边界问题现状究竟如何?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中印问题未来将如何发展,边界之争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关键词:中国 印度 边界 领土争端 未来发展
中印边界问题现状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习惯上被分为东、中、西三段,虽然从未正式划定,但是千百年来双方之间存在着一条由行政管辖所及的传统习惯线。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对我国西南边疆进行侵略时留下了不少纠纷,中印在确定边界的具体走向方面产生了争议和分歧。
东段:东段是指从不丹以东起,至中、印、缅三国交界处止,全长约650公里,是双方争议最大的地区,它牵扯到在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之间的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属问题。在东段经常提到的有三条线,即传统习惯线,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和实际控制线。在中印边界东段,中国主张的边界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而印度主张的边界则是沿喜马拉雅山山脊的“麦克马洪线”
传统习惯线是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历来受中印两国人民的尊重。
麦克马洪线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
实际控制线:实际控制线是英国和印度长期侵入传统习惯线北侧,蚕食我国西藏领土的结果。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先后两次挑起武装冲突,打破了边境地区历来的平静。为避免再次发生冲突,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11月7日向印度政府建议,双方从这一天的实际控制线各后撤20公里。此后我国即把这一天双方实际控制线算作“实际控制线”,在东、中、西三段都适用。
东段目前现状:目前我国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与麦克马洪线重合,也就意味着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且近几十年来印度动作不断,如设“邦”强化行政管辖,向边境地区大批移民,强化军事占领,大肆公关谋求国际支持等等。
中段:中段是指尼泊尔和印控克什米尔之间的中印边界,全长约450公里。中段的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之间的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有四块争议地区,现主要为印度所占。
西段:西段是指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接壤的一段边界,从喀喇昆仑山口往南,至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管辖的拉达克和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三地接壤处为止。目前这段边界的双方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基本相符,只是沿传统习惯线和我方一侧面积约450平方公里的巴里加斯地区在1954年被印度侵占,至今未撤。印度在西段对我国提出的领土要求越有3.35万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一块是阿克赛钦地区,面积为2.7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新藏公路所经之地。
中印边界问题未来发展预测
“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符合两国的基本利益,因而应将其视为战略目标。”“在边界问题解决以前,双方将根据1993年、1996年和2005年的协议规定,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段宣言表明了边界问题的尽早和平解决对于中印两国的重要性。1993年9月,中印两国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和安宁的协定》,将一直以来抑制着中印双边关系发展的边界问题分离开来,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驱除了障碍。时至今日,中印两国已经发展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水平,但边界问题仍是一个敏感问题,如2013年发生的中印边界“帐篷对峙”事件,一度引起中印两国民众的极大关注。边界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可能会被敌对势力利用,进而影响整个中印关系。但领土问题的和平解决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中印之间的争议地区及其复杂和敏感,面积总计又达数十万平方公里。
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分别为东中西三段。其中在中印边界西段,中方目前居守的只是传统习惯线以北原来属于中国的领土,这片领土印度从没有管辖过。在中印边界中段,双方的分歧不大,比较容易达成协议。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东段,双方争议面积达到9万平方公里。其中一部分在英国统治时期已为英属印度所占领,剩下的一部分是在印度独立后武力强行占领中国西藏地方实际管辖的领土,对此印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部分被独立后印度强占的领土,我认为中国政府是不能够让步的,而这也可能是边界问题的核心,如果印度政府做出这一实质性让步,可能整个边界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方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举动的,原因主要是印度国内一般群众甚至中高级军政官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1962年边界战争的起源依然缺乏正确的认识,对1962年边界冲突的认识仍是黑白颠倒和是非不清的,因而直到今天,很多印度人对中国的误解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必然顶不住在做出实质性让步后来自民众和军政界人士的压力。这种情况是印度自身对国民的“片面的历史教育”产生的,只有印度当局对民众进行一场“再教育”,坦率的说明真相,澄清是非,才能为两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打好群众基础和铺垫,也是为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中印两国政府乃至人民之间友好关系创造条件。1
12007年11月21日《中印联合宣言》 若印度并不打算做出实质性让步,也不想对其民众进行“再教育”,而是想要维持现状乃至通过不断的政治、军事动作来加强对其控制的争议地区的管辖和控制,就目前10到20年情况来看,我方可能在边界问题上确实也难有所作为。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就目前来看,不断地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使得未来10到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因而我国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不是在边界线上贸然的展开一场大国之间的战争。而这种情况恰恰又是美日等西方国家最想要看到的局面。其次,我国面临着多个领土争端问题,今年乃至未来十几年,我们最亟需解决的领土问题可能是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与印度的争端相比之下并不是那么紧急。并且我们需要看到,印度海军近年实力在不断发展壮大,企图控制整个印度洋,而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所需的能源交通要道又必须穿过印度洋,可以想象,如果石油一天运不进中国,将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失。因此在我国的海军没有强大到可以远航到印度洋上战胜印度海军并扼守我们的海上运输要道之前,与印度因边界争端开战显然是不明智的。最后,我们应该看到,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高达25亿,且两个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边界问题和平解决将是最有利于两国长久发展的策略。目前或许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对于这些一时解决不了的分歧,可以先搁置,不要使它妨碍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作为两个最具发展潜力的金砖国家,中印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作为两个接壤的且都拥有者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中印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而且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有着很多休戚与共的厉害关系,中印之间加强合作与理解,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同时广泛的政府与民间合作,也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条件。相信印度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认为,中印边界问题未来最佳也是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仍是谈判协商,和平解决,结果可能是在目前实际控制线基础上,印方做出相对较大让步,我方也做出相应的让步(不要求收回全部的藏南领土,但必须收回印度独立后占领的中国领土,其他部分协商决定)。
在边界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中印应按照2006年签署的《中印联合宣言》的各项指导方针加强各方面合作,只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奋斗,同时严格遵守双方早在1954年即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乃至最终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这将是我们所共同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当代中印关系评述》,王宏伟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试析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康明军 文章编号1004-1508(2006)01-0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