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
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经过平时的调查发现目前当代中学生出现了以下让父母、老师、社会担忧的现象。
A: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聊天。B:下课不认真巩固,疯疯癫癫…
C:放假回家又只顾上网,睡觉,看电视。
D:在家指望在学校搞学习,在学校又以为在家会搞学习,如此恶性循环…
庄子曾经说过:“人才不甚相远,只看好学不好学,用心不用心耳。”
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他积极的态度,而只有15%取决于他的智力和所知道的事实与数字。所以说,态度决定成败,只有一个好的态度去对待学习才能更好完成各种任务。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他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提高,学习更是能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习目标。对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是需要经过种种的锻炼才形成的,如何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每个学生,老师,家长都是很关心的问题。下面来看看一些培养学习态度的方
法。
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态度虽然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目标等紧密相关,是决定学习态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学习氛围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培养学习态度的因素之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在班级内创造浓厚的学习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神圣殿堂,走进教室,就应该让孩子们感受这份浓浓的学习氛围。在我班,我们的墙壁是战地,有各项活动、常规检查、学习竞赛的表格。这样明朗公开的表格式比赛,会让他们群集过去,一是看自己的成绩,二是观察谁这次不如他,他会在心里窃窃自喜,又有谁这次超过了他,他也会不服气,这种良性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多数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但也有弊端,差孩子每次都排尾,时间长了就失去了信心,有些会变得自暴自弃,有些会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所以,我不会每次都将每个孩子的成绩公布出来,而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公布各次小比赛、小测试的成绩。墙壁上还有孩子们的大量的优秀笔记、习作。这样做,不但有益于孩子们阅读到更多更好更贴近自己生活的作文,还能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同学们的赞美,培养自己的信心,热爱写作。
2、树立学习典型。我们班有一批学习特认真的好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班干,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在班级中我会利用一切教育契机,充分展示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及面,在全班形成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差生有点滴的进步,比如:今天作业正确率高,或书写工整,或完成及时,都及时抓住进行表扬,3、建议学生交什么样的朋友最合适。学生的交友观念还很淡薄,交什么样的朋友最合适,他们自己是不会判断的。我就会在课间游戏或班队课活动时,给孩子们谈谈自己的好朋友,尽可能去了解哪些孩子之间走的较近,关系较好,是因为什么理由在一起玩。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跟成绩好的孩子交朋友,这是一个好现象,可也要注意,他们在一起经常玩的是什么游戏,是否健康向上。因为,有些成绩好的孩子,在常规上不见得就有多优秀,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随处可见。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之间,形成积极健康的朋友关系,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相互谦让,合作融洽,学习上应该有良性竞争。也有这样的怪现象:有的孩子身边玩具多,或零食多,会吸引一些是非观念较为淡薄的孩子,不惜违反常规,破坏纪律,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像这样的朋友关系,我们必须及时制止,进行教育,还要讲清利害关系,随时防止再次出现。
二、应建立可达成的学习目标
目标有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任何一种有导向指引功能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经过激烈的心理冲突。如在制定过程中不求实际,为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不但会丧失目标所潜在的驱动力,而且会挫伤人本身的积极性和热情。只有通盘考虑,才能制定出适时的目标,只有目标适时,学生才会对目标充满信心,并能竭尽全力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在目标实施过程和达成中感受成功的快感和满足。从而更进一步认同目标,达到产生使学习成为自觉的内化行为。
三、应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学习动机的发展会引起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一样 对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在挫折和困难中披荆斩棘,完成学业,实现真正的素质提高,也才会为今后进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性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应做到以下方面。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它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学习动机的教育应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实施。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务、要求,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完美描述。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当学生正在头脑里积极思考,但是不能达到想通的心理状态;或是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领会,但是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使语言或是思路条理化、清晰化的时候,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例如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说出出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给学生猜了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一个白胖子(打一食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花生。”然后我引导学生认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它的作用很大,比如说花生可以做成各种食品,花生可以榨油……而文中的小骆驼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它身上的驼峰、脚掌、睫毛各有各的用处。学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
3、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竞赛有很多形式,如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团队之间的竞赛等。不同的竞赛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激励作用。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有利就会有弊。过多的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会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况且竞赛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的胜利,胜利后会受到关注、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获得成功的少数学生就被忽视,也许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时最好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有受奖的机会,这样才对多数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四、应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要想乐于从事某项工作并竭力达到预定目标,首先应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兴趣逐渐转化升华为志趣,才能端正其态度。有许多事情,往往要做了之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才会体会到它的意义,才会产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 的方法很多,只要善于启迪、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日渐增浓。
五、应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往往与一个人的自觉性紧密相连。坚强的意志表现为:遇事有主见,处事能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将会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篇:中学生如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中学生如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一个好的态度将决定你的未来生活,首先要有好的心态要了解自己为什么学习,怎样能让自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尽快把你自己带到一个好的状态;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该玩就玩,该学就学,不要让自己总是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要有积极心态———健康、阳光、开朗、幸福。
对于英语网学习态度,中学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要我学” 和 “我要学”。有句话说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每次上课前,可以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格了。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将来的复习也要靠它。下课后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弄懂,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学习态度是推动自己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鲁迅先生在学习上倡导“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三不怕”精神,形这种精神应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化和社会要求三位一体成合力达成。培养这种精神的教育方法是,要激发自己内在成长的欲望,在充分鼓励点滴进步中让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态度,首先你要学会懂得控制自己,自控能力的强和弱直接可以影响到你的成败,态度是你自己去控制的,不是说端正就能端正的,好好的练练你的对诱惑的忍耐力。我要读书和要我读书,就是态度的决定性问题了。
你现在学习的目标和目的是为什么,很关键,你应该常常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现在社会强者生存,反之淘汰,很正常的规律,想通了就行,懂得学习的目的性和方法性,就不会感觉学习是那么累的事了。
第三篇:怎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态度
怎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态度?
1、培养谦虚的态度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可见谦虚的态度,可以充实自己。学生平日要把自己看成“所知有限”、“所能有限”的人,就要求知,积极求能。求知能达到如饥似渴的程,自然就能大量地吸收知识了。所以要想有长进,首先要培养谦虚的态度。
2、培养真诚的态度
学习任何知识,态度都要真诚。所谓真诚,就是不虚不假的意思,孔子勉励学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要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去学习,不要将不知以为知,不要自欺欺人,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做到精确而不模糊,只有具备了真诚的态度,才能使学习有效。
3、培养存疑的态度
学习的过程中,应多存怀疑态度,能怀疑才能追求真知,能求真知才能进步。因为存着怀疑的态度,就能处处用冷静的头脑、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去研究;对于所学的东西,便能精益求精,研究探讨。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4、培养正确的态度
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正确,不正确的学习,等于白费精力与时间。所以要求达到正确的学习结果,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从四件事做起:看得正确;听得正确;写得正确;算得正确。
5、培养检讨的态度
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时检讨反省,以求改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必须加以检讨,衡量得失利弊之所在,以求得学习的进步。总之,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消除学习上的障碍,使我们能以较少的精力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因为几科分数低就气馁。读书像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如果你不知道怎样读书,可请教老师、父母、高年级同学,或从有关的书本中获得指导。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在于良好学习态度。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到教师办公室进行调研时,经常听教师说××学生又没完成作业,××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等,并且这种现象在各年级各学科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了解决学生不完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课的问题,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我们发动三年级以上的年级组长,帮助统计本年级不爱学习的学生,研究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却对学习不感兴趣,总体上感觉一届不如一届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听课,观察同一个年级中中等学习成绩以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发现,这些学生表现出共同的特点: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为谁学习,很多孩子认为学习给家长学、还有的孩子认为是给老师学;
(二)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主要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进行;
(三)对学习不感兴趣,不爱读书,再加上家里的课外读物以教辅居多,孩子讨厌在学校写作业,在家还要在家长的逼迫下写课外作业;
(四)还有部分家长受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孩子学习不学习都一样等。经老师们在一起研讨分析,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我们要改变现状,就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二)课题的界定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习态度有端正和不端正之分,比如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上课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就是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相反,不求进取,及格就行,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家长和教师的检查,作业不认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贪玩,不愿学习,借故请假、旷课甚至逃学等,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载自殷炳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此看出,学习态度是一种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习态度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具有选择性。就是说,学习者愿学什么,不愿学什么,喜欢何种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而习得的。就是说,学习态度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的经由学习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而形成的。学习中的体验可以是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是失败的痛苦,可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然而无论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是消极的学习态度,既可以形成,也可以改变,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生正确价值观、良好人生观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策略”之意,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3.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
在本课题中,我们认为“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改变学生当前的习惯和态度,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为谁而学的问题;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学会与好书“交朋友”,让学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再次,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让学生体验学习进步的快乐。最终,在帮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不断感受努力与成功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稳定的学习态度。
(三)课题的价值
马斯洛曾经说过:“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在这里,马斯洛强调了态度与人生的关系。因此,我校把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旨在改变学生厌学、懒惰、不爱读书等现象,培养学生乐学、勤学的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基础及研究对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由注重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部分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上有所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就成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研究都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密切的联系。态度的好坏不仅能决定学习方式转变,而且对提高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大都参与学校承担的各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学习成绩在班级内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的对该类学生进行引导、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解决为谁而学的问题,培养良好学习的态度 2.激发读书兴趣,体验读书之快乐,培养良好学习的态度 3.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学习之快乐,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4.良好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效率提高之间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以学为乐不为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学习法: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与学习态度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找准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将研究内容注入课堂教学中,寻找适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策略,并将培养策略应用于教学中,观察学生前后的变化,形成案例、教育故事等。个案分析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形成态度的原因不同,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上也一定不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记录分析采用方法的优略,不断寻找最佳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针对我校学生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准备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此阶段已经基本上完成)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学习相关资料,实施并修改课题方案。观察通过相关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的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教育案例和论文。
第三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课题总结和成果提炼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组织学习习得方法 明确研究目标
课题开题之后,把课题组教师所带的班级定为实验班,本年级组的其他班级为对比班。为了使课题研究尽快步入正轨,课题组的教师们积极行动起来,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对照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先从理论上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针对自己班级内学习水平中下等的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制定不同的引导方法,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的要求,确定课题组分组教师的研究目标如下:
王武荣、刘文珍、窦淑琴等老师负责“明确学习目标,解决为谁而学的问题,培养良好学习的态度”的研究,并做好研究前后学生变化的记录。
孙悦丽、王爱菊老师负责“激发读书兴趣,体验读书之快乐,培养良好学习的态度”的研究,观察读书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相关案例。
徐秀丽、何国娟老师负责“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学习之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的研究,形成相关的案例论文。
刘志坤、房淑华老师负责“良好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效率提高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形成相关论文。
课题组的几位教师,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后,都为实现预期目标努力。
(二)根据内容 分工合作 提炼研究成果
每位教师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之后,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和研究对象的特点,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做事的态度及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如王武荣、徐秀丽、刘文珍、窦淑琴几位老师,多年从事高段教学,又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对四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颇有研究。经分析,他们认为,四五年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他们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作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从制定班级总目标入手,再让学生根据班级总目标的要求,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个人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重点放在指导学习成绩处在总体水平中下等学生的目标制定上,教师们能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学期、中期及短期目标。让学生从短期目标中看到希望,找准方法,再向中期目标迈进,最后实现学习目标)。观察目标明确前后的学习变化。
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节班会课,都设定为班级目标制定课。教师们精心组织,让学生作为班级目标的制定者,经历目标制定的过程。目标经大家讨论确定后,不但上墙,还要让其深入到班级内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再通过学生的个人目标体现出来。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班级目标的实现,就要靠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目标深入人心后,我们的教师就成为学生目标实现的支持者、引领者和督促者。发现个别学生偏离目标时,教师们及时利用与其交谈、作业评语等方式暗示其以偏离目标,需要努力等,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关注。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喜欢上了他们所教的学科,看到了学习的希望,尝试了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快乐。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为了让其克服在实现目标时出现的困难,老师们经常找一些关于励志的文章让学生读,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励志名言,在理解的基础上,给自己写座右铭等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课题组每年开学初,都要把彭端淑的《为学》印发给学生,让其背诵,从中悟出道理,懂得“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的道理。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学校课题组结合教务处把部分学生的作文编辑成册,发给各个班级在同学中传阅。这样的教育,让学生找到了自身的优点、体验了成功、看到了希望,从而端正了态度。
再如,孙悦丽、王爱菊、刘志坤、房淑华等老师,是学校非常有经验的语文教师,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他们主动承担“激发读书兴趣,体验读书之快乐,培养良好学习的态度”的研究,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读书课及课前2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介绍故事中的某个精彩环节,故意采用讲评书的方式,调学生想知道后面环节和故事结尾的胃口,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经过教师们的培养,下课读故事、看书、和同伴交流读书所得,已成为这几个班学生的习惯。几位教师商量,为了巩固学生的读书成果,把每周的读书课,改为学生的读书成果汇报课,让学生分享读书的乐趣。为了扩大学生的读书面,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同时号召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放到图书角中,交换着读。每个人即可以读到多本书,又不用花很多的钱。让学生懂得每人一本书,全班就是40本书,全校同学就是1400本书,俨然就是一个图书馆。在读书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下课乱跑、打架斗殴的现象悄然不见了。读书让小学生浮躁的心,稳定下来了,学生尝试了读书的快乐,好多学生都把伟人或名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学生们都知道努力了,还愁态度不端正吗?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因素很多,诸如家长素质、学校环境、班级风气、教师态度、学习目标、读书活动等等。大家一致认为,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教师态度、读书活动、学习目标等在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形成过程中有至关重要作用。
(一)教师良好的形象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良好的形象,将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与良好态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家认为:教师自身知识丰富、为人谦和,是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的重要原因。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的向师性比其他任何阶段都强,教师的行为、语言、动作、神态都会被模仿,为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必须始终如
一、热情洋溢地传授知识,善于使用诙谐幽默的、带有激励作用的语言,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被教师的教育深深吸引时,教学效率才会发挥到极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善于发现问题和瑕疵的慧眼,在学生偏离航向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使之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当我们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时,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与好书交朋友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看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饱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力量。教师们认为:如果让学生和书交上朋友,何愁良好的学习态度形不成啊!为此,课题组的教师们想尽办法让学生和好书交朋友。为了让学生读书,我们现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为了寻找适合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书,教师们经常利用节假日逛图书馆,带头读一些书,并把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等介绍给学生,用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欲望。为了克服大多数学生懒惰、不喜欢读书的现象,教师们就指导班内学习较好的学生读书,给他们感受的机会。还利用课前2分钟时间,给大家讲故事,每每讲到精彩之处,教师就让其戛然停止,要想知道后面的情节,请大家读书。教师们还利用读书课,指导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改变心态。为了让学生展示读书的成果,教师们还经常利用班会课组织朗诵会、故事会、赛事会等,让学生享受读书之快乐。在读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悄然形成了。
(三)学习目标的明确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
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航海没有了灯塔,很容易迷失方向。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加之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天堂般的生活。从我们研究之前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不知道为谁学习,为什么来学校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到学校来是
为了找玩伴。这样的孩子能刻苦学习吗?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解决为谁而学的问题,课题组的老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在班级内开展学习励志名言的收集活动,阅读名人青年时代的故事,给学生寻找榜样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班级学习目标;在班级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自己近期和中期目标。教师要重点帮助自己研究对象(中等以下成绩的学生)量身定做近期和中期目标。让学生知道目标明确了,就要为之付出努力。通过实践,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适中的目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因为每个学生的目标都是更具自己的特点制定的,经过努力都能实现,都能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与满足,会让学生充满自信。教师们都能根据“目标设置理论”的原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分期的学习目标,目标逐渐加大,让学生先完成较低的学习任务,如解决字词、计算等基本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得到巩固后,在提出高深一点的要求,要学生向句段、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进发。在逐渐增加学习难度中,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教师们一致认为:制定目标一定要科学,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宜,要遵循“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既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还要让其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乐于进取的信心和精神。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让不少学生尝试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成绩,丢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四)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大家都认为: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教学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都较以前有所提高。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不得不逼着自己去读书、去学习;不得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课题研究中,使大家进一步理解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撰写了数十篇教育教学案例、故事、和论文。多篇教育故事、论文在区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孙悦丽、徐秀丽老师经常在学校做研究课、公开课。我们课题组教师所带的班级,无论在那个级别的学业测试中,成绩均高于平行班。研究让教师们看到了希望、享受了过程,提升了能力,增强了信心,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九、存在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由于课题负责人的理论水平有限,加上课题组教师事务性的工作较多,不能潜下心来搞研究,使课题的研究停留在表面,在夹缝中生存;没能达到根深叶茂的程度。
尽管如此,目前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也被学校内不少教师采用,效果还是很好的。因此,课题组教师决定将研究进行下去,让更多的学生都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学生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才能不畏艰辛,才敢攀学习之高峰。
十、参考文献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文章
《学校心理学》杂志 《教育心理学》
第五篇: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1、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就学习习惯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笔算教学中教材设计了“森林医生”的改错题,可使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认识的同时领悟到“计算时要细心”。再如,解决问题中,放手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评价伙伴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进而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鼓励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六人小组,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小组内讨论不流于形式,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都能听到别的同学的想法,都得到了组内同学的评价,在组内同学心贴心的交流中,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参与,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小组活动经验都得到了丰富,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