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家庭教育
小班家庭教育教案 一·教学内容《老师真好》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信任老师
2.使孩子能够更喜欢幼儿园,在幼儿园更快乐 三·教学过程:
1.案件导入:见教材P35
刚入幼儿园的豆豆是一个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但是妈妈对老师说孩子吃不饱,而且对老师的解释半信半疑,以至豆豆闷闷不乐,不再信任老师,不喜欢去幼儿园了。
2.是什么原因导致豆豆这样的变化呢?
(1)家长对老师的怀疑与不信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豆豆对老师的不信任与怀疑是受妈妈对老师怀疑和不信任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孩子过分担心,小班孩子刚刚入园,本来对幼儿园环境和老师陌生,家长的消极影响,更容易对老师和幼儿园产生不信任感
(3)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有的家长很少与老师交流,老师反映孩子情况时敷衍而过,幼儿园的活动不能积极参加。
3.互动活动
家长填写调查表P38,了解孩子不信任老师的原因
4.如何帮助孩子信任老师
(1)运用故事,儿歌教育孩子信任老师,帮助孩子与老师友好交往,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对小班的孩子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反复讲给他们听,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从而发挥故事更大的教育作用,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引导孩子与老师友好交往,增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情感
(2)家长要用实际行动尊重和信任老师,尤其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充分尊重与信任。
(3)家长要正确看待老师的做法,当家长对老师的做法不认可,有异议时,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埋怨老师,更不能在背后议论老师,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形象,树立老师的威信,对孩子是没有害处的(4)家长要相信老师能处理好孩子之间的矛盾,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冲动的自行解决,要相信老师有办法能正确公平处理,这样做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避免了家长之间的误会和矛盾
(5)家长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6)家长与老师要形成合力,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里的情况,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
5.日常生活教育
家长填写大作业p43p44p45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家庭教育 幼儿园真好教案
小班家庭教育教案 一.教学内容《幼儿园真好》
二.教学过程:1.让家长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新环境
2.让家长明确责任,认真对待孩子入园的各种情况。
3.家长能帮助孩子实现由家庭向幼儿园生活的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三.教学过程
1.案例导入:见教材p5
案例中,贝贝刚上幼儿园大哭不止,胆小,不敢说话,不认识厕所,不认识自己的水杯,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焦虑心情,他所做的行为和语言,都是由陌生的幼儿园,老师,其余小朋友造成的。2.造成孩子上幼儿园大哭的原因?
(1)全新的环境,导致孩子焦虑失去安全感,孩子来到幼儿园面对完全陌生的的环境,尤其是当他的需要一次次得不到满足时,他感受到的是陌生,焦虑,不安全,于是只能是被迫选择等待与哭泣。(2)家长的入园准备不足,家长可能没有一个正确的入园准备观念,不知道入园怎样准备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3)家长缺乏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不了解幼儿园,很难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向孩子介绍幼儿园,介绍老师,不能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4)孩子入园前到幼儿园活动少,孩子入园前到幼儿园活动的时间与次数直接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3.互动活动:家长填写幼儿园调查表p8,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程度
4.如何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新环境,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正确认识孩子的入园准备,每一位家长都要知道,适应幼儿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2)正确认识孩子入园准备过程中家长的责任与作用,每一个家长都肩负着别人不能替代的重要责任,因为家长一直是孩子依赖的对象。
(3)了解孩子入园准备的内容。
(4)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新环境。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多让孩子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多与孩子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入园前亲子互动活动。认真对待老师的家访工作。5.日常生活教育:家长填写大作业p12p13p14p15p16p17
第三篇:小班家庭教育讲座
小班家庭教育讲座:三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分析引起家长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检验和反思。
2、从幼儿身体、意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让家长全面了解三岁幼儿所具有的特点。
3、通过生活中的小例子分析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
4、通过教学,让家长掌握几种对付幼儿不听话的方法,并从中摸索出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讲解让家长了解、正视幼儿的“不听话”是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演义法
教学过程: 婴儿到幼儿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顾,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3∽4岁幼儿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长意见,更不愿意让家长帮忙,经常由于家长过多干涉而引起对立情绪,烦躁、发脾气,甚至爱哭闹。这是因为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原因。孩子从1岁多开始认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直到3岁多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因此,幼儿独立性不断增强,独立愿望逐渐强烈,愿意自己独立行动,以表现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不愿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执己见。因此,家长即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尊重孩子合理的独立要求,或给幼儿独立自主选择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力量,培养自信心,这有利于独立个性的形成。如果什么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习惯,这样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对孩子发展非常不利。有不少孩子3岁入幼儿园时还不会自己吃饭,就说明了家长对待孩子没有进行教育训练,而是无原则迁就。当孩子不听话哭闹时,也未耐心说服或转移注意力。总之,家长要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教育方法,顺利度过这一段年龄阶段。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三岁左右大的孩子,你教他(她)这样做他(她)非要那样做。比如你告诉他(她)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等等.分析:那么怎么去处理这些事情呢?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
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要先了解3岁孩子的年龄特点。
1、源于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3岁孩子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前协调,而且大都喜欢跑、跳。(例:哪儿不好走走哪儿,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为什么制止呢?因为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根本没有结果,比如说:孩子在用积木搭房子,他把两个圆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孩子可不买你的帐,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2、源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三岁以前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三岁以后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们就顽强地想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要求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3、源于情绪和思维的发展。因为三岁孩子在许多方面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吵嚷哭闹等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常常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还有他们的时间观念也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一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因此,家长只有真正掌握、正视并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才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分析家长方面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
1、父母太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习惯。作为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但是如果你不答应,孩子就会哭闹,这时千万不能采取粗暴的打骂,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最好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分场合呵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例如:家长有事要出门,不方便带孩子去,而孩子却闹着要跟着,这是家长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对孩子说:你在家等我回来后我给你怎么样或是买什么东西,回来后孩子不闹了也就把许给孩子的事情给忘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爸爸妈妈的话失去信任。大家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非要跟她去。他就哄孩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后,曾子要去杀猪,妻子去阻止他,说刚才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随便跟他闹着玩的。孩子从小就听从父母的教育,今天你欺骗他,这是教他欺骗人,这种教育方法不可取。”说完马上就去把猪杀了,烧好猪肉给孩子吃。
3、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比如:大灰狼来咬你了,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等等)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多疑、胆小怕事。产生逆反心理。
4、大人的话是对的,但孩子误认为不对,所以不听从。当父母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如果孩子认为大人的指令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或不明确时,便会有不执行,这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的确,大人的一行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作为大人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你的话是否孩子非听不行呢?若确实需要孩子非听不行,要选择一种能够让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
三、正视孩子的不听话现象。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作了长期调查。结果发现:在反抗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我们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听话,但并非是从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大多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喜欢孩子在当着别人面的时候对你俯首帖耳,这时你可能觉得挺风光。可当您因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得意之时,不要忘了这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形成。由此看出,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未必是件好事;同样,孩子“不听话”也未必是件坏事。
四、对付孩子不听话常见的几种方法
1、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哭闹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让步,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着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自己的高兴、满意和对孩子的关心,然后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是比较有效的。比那种大人越吼声音越高,孩子越闹越凶的方法还是可取的。
2、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用语这个年龄段非常见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不听话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不听话的发作。如:孩子每次跟父母出去总是哭闹这要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要自己走,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再走,不然就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听话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吃东西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着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你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会有影响的。
6、父母教育统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
7、让孩子选择。
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江明
09学前教育一班
第四篇:小班家庭教育讲座
小班家庭教育讲座:三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分析引起家长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检验和反思。
2、从幼儿身体、意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让家长全面了解三岁幼儿所具有的特点。
3、通过生活中的小例子分析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
4、通过教学,让家长掌握几种对付幼儿不听话的方法,并从中摸索出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讲解让家长了解、正视幼儿的“不听话”是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演义法
教学过程:婴儿到幼儿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顾,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3∽4岁幼儿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长意见,更不愿意让家长帮忙,经常由于家长过多干涉而引起对立情绪,烦躁、发脾气,甚至爱哭闹。这是因为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原因。孩子从1岁多开始认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直到3岁多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因此,幼儿独立性不断增强,独立愿望逐渐强烈,愿意自己独立行动,以表现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不愿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执己见。因此,家长即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尊重孩子合理的独立要求,或给幼儿独立自主选择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力量,培养自信心,这有利于独立个性的形成。如果什么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习惯,这样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对孩子发展非常不利。有不少孩子3岁入幼儿园时还不会自己吃饭,就说明了家长对待孩子没有进行教育训练,而是无原则迁就。当孩子不听话哭闹时,也未耐心说服或转移注意力。总之,家长要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教育方法,顺利度过这一段年龄阶段。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三岁左右大的孩子,你教他(她)这样做他(她)非要那样做。比如你告诉他(她)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等等.分析:那么怎么去处理这些事情呢?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
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要先了解3岁孩子的年龄特点。
1、源于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3岁孩子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前协调,而且大都喜欢跑、跳。(例:哪儿不好走走哪儿,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
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为什么制止呢?
因为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根本没有结果,比如说:孩子在用积木搭房子,他把两个
圆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孩子
可不买你的帐,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2、源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三岁以前还不能区分
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三岁以后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别人让
“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们就顽强地想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要求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
致反抗行为。
3、源于情绪和思维的发展。因为三岁孩子在许多方面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情绪控制
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吵嚷哭闹等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常常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
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还有他们的时间观念也还不强,因此哪怕
告诉他只等一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
童的反抗行为。
因此,家长只有真正掌握、正视并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才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分析家长方面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
1、父母太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孩
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这样一而再,再
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习惯。作为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
满足,要分清对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但是如果
你不答应,孩子就会哭闹,这时千万不能采取粗暴的打骂,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
理,最好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
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分场合呵
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有些父母认为孩
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
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例如:家长有事要出门,不方便带孩子去,而孩子却闹着要跟着,这是家长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对孩子说:
你在家等我回来后我给你怎么样或是买什么东西,回来后孩子不闹了也就把许给
孩子的事情给忘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爸爸妈妈的话失去信任。大家
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
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非要跟她去。他就哄孩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后,曾子要去杀猪,妻子去阻止他,说刚才
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随便跟他闹着玩的。孩子从小就听
从父母的教育,今天你欺骗他,这是教他欺骗人,这种教育方法不可取。”说完
马上就去把猪杀了,烧好猪肉给孩子吃。
3、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用一些可
怕的事物来吓唬。(比如:大灰狼来咬你了,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等等)平时家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
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多疑、胆小怕事。产生逆反心理。
4、大人的话是对的,但孩子误认为不对,所以不听从。当父母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如果孩子认为大人的指令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或不明确时,便会有不执行,这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的确,大人的一行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作为大人应
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你的话是否孩子非听不行呢?若确实需要孩子非听不行,要选择一种能够让孩子乐于
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
三、正视孩子的不听话现象。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
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作了长期调查。结果发现:在反抗强烈的儿
童中长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
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我们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听
话,但并非是从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大多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喜欢
孩子在当着别人面的时候对你俯首帖耳,这时你可能觉得挺风光。可当您因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得意之时,不要忘了这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形成。
由此看出,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未必是件好事;同样,孩子“不听话”也未必是件坏
事。
四、对付孩子不听话常见的几种方法
1、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哭闹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
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让步,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
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
着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
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自己的高兴、满意
和对孩子的关心,然后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
往往是比较有效的。比那种大人越吼声音越高,孩子越闹越凶的方法还是可取的。
2、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用语这个年龄段非常见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不听话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不听话的发作。
如:孩子每次跟父母出去总是哭闹这要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
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要自己走,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再走,不然就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听话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
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吃东西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着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你不
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会有影响的。
6、父母教育统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
7、让孩子选择。
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
而不死、活而不乱”。
江明
09学前教育一班
第五篇: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二、案例描述
又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人正吃饭。邻居家的小孩叫我家儿子出去玩。儿子听见了就要和他走。我说“你快吃,吃完饭再去玩。”儿子一下就赌气了,说“: 你不让我出去,我就不吃饭了。”我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儿子不但没听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我妈妈见了就把儿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而且还当着儿子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儿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我与儿子的“较量”又以儿子的获胜而告终。
三、案例分析
面对现代家庭中这样常见的事例,我不免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四、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人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为你好”等这样简单地说教。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将某种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