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课堂的实践及问题分析(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20:1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讨论式课堂的实践及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讨论式课堂的实践及问题分析》。

第一篇:讨论式课堂的实践及问题分析

讨论式课堂的实践及问题分析

吴大雄 张灿英 朱海涛

(青岛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摘 要] 讨论式课堂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设置不同的实施方案,对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素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措施。本文在充分肯定讨论式课堂的正面效果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讨论式课堂 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Practice and Problem Analysis about Discussion Class WU Da-xiong, ZHANG Can-ying, ZHU Hai-tao(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6042)Abstract: Discussion class is a hot issue in the reform in high education.In this article, teaching effect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discussion class have been studied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fferent implementation pla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ussio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an cultivate students' basic qualities such as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require some supporting measures.On the basis of fully affirm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discussio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Discussion class;teaching mode;high education;reform in education

一、引言

作者简介:吴大雄,1971年生,男,广东人,博士,副教授。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高校教师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课堂教学效果是这个问题的主要方面[1-3]。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证明存在诸多缺陷,很难吸引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的听讲和学习。这方面的证据很多。最有力的例证莫过于最近让大多数高校教师头痛的“玩手机”现象:学生上课不喜欢往前坐,占据教室靠后的位置,上课大部分时间低着头看手机。看上去课堂纪律很好,教师在兢兢业业地讲课,但是学生并没有在听。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至于有人发出了质疑:高校教师开展了那么多教学研究项目,怎么就没有一个能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当然,这种现象可能会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大家都注意到的,就是“满堂灌”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排除少数教师有着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讲得妙趣横生。但是对于大多数教师,这种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广大高校教师努力尝试的方向。其中,讨论式课堂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教学模式之一[4-5]。讨论式课堂因为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理论上可以解决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二、实施方案及效果

(一)实施方案一:

提前一周预告下次课堂的讲授内容,给出若干将要讨论的问题,请学生课后进行预习准备。预习可以依据教材,也可以依据网络或者相关专著和期刊论文,还可以独立思考,什么都不依据。预习要求是对该问题形成看法并且能够解释清楚。课堂讨论方式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由其中一位学生对某问题进行阐述,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质疑和补充,教师负责主持和引导。

课堂效果:经过几次课堂实践后,发现确有少数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对所学问题形成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探讨,逐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且能够由此问题而扩展出其他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超出了本课程所能解决的范围。对于这部分同学,讨论式课堂教学无疑是很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能够阐述问题并展开讨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余大部分学生作壁上观。当采用不指名方式提问时,主动阐述问题并参加讨论的总是那几位学生,让人感觉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和其中几位学生在讨论,而其他学生只是围观。时间长了,那几位学生也觉得尴尬,就不太愿意主动站起来阐述问题了。如果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进行提问,那么最常见的结果是该学生翻开教材,找到相关的描述,照着课本念一遍。当要进一步引导他展开讨论时,大多数学生总是茫然没有反应。有的学生甚至一上来就回答说没看懂,或者最近忙,来不及看。

(二)实施方案二:

预习要求和方案一类似。所不同的是,在预习过程中,要求以寝室为单位,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然后推举一名学生为代表,在课堂上阐述看法,然后寝室中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阐述。在此过程中,其他寝室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质疑并展开讨论。所有寝室代表阐述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课堂效果:多数寝室的代表能够就所讨论的问题进行较为认真的阐述,但是也能看出有的代表明显在敷衍。不同代表对问题阐述的深度差别较大,有的代表能够就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的探讨,但是有的就只能泛泛而论。代表阐述完毕后,同寝室学生提出异议并进行补充阐述的情况很少。一个寝室的代表在阐述时,其他寝室学生提出质疑并发起讨论的情况很少发生。基本上是各寝室代表依次阐述意见,其他学生保持沉默。对于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大多数学生反应不热烈,常常需要指名回答问题。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每个寝室所推举的代表差不多每次都是同一个学生,其他学生表现并不热心。

(三)实施方案三:

预习要求和方案一类似。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课堂上采用现场分组讨论的方式。先由教师把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描述,然后将整个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7~8人,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然后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为代表阐述看法,小组中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阐述。在此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质疑并展开讨论。所有小组阐述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课堂效果:课堂气氛明显比前两种实施方案要热烈,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参加到小组讨论中来,教室里一度人声鼎沸。但是仍然有少数学生只是坐在一旁听,个别学生甚至拿出手机来看。小组讨论似乎并不能深入开展,一般在几分钟之内热烈程度就会很快下降,假如不能及时引导进入阐述环节,小组内正在进行的话题就会漂移,有的小组成员之间甚至会开始互相调侃、开玩笑。进入阐述环节后,情况和方案二类似,只是分析问题的深度反而不如方案二。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效果明显,但是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归纳成几个主要问题,并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学时分配困难,无法完成所有教学内容

笔者所讲授的专业基础课有详细的教学大纲,不是按照讨论式课堂的模式来制订的,而是依据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的。其实高校里常见的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上都是这种方式。教学大纲里详细规定了在指定的课时里要完成哪些内容的教学任务。按照目前大学的授课模式,每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是很有限的,不会像中学那样反复讲解。要在规定学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对于所有的授课教师来说都是不能大意的事情。常常听到有教师在抱怨课时太少,难以完成预想的教学内容。现在如果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部采用讨论式课堂模式进行授课,那么要完成原来大纲所规定的所有教学内容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讨论式教学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时间,常常是数倍于传统教学模式。况且在目前的情况下,教师还需要花时间去发动、鼓励学生讨论问题。此外还会有相当部分的学时在冷场和沉默中消耗掉。因此,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与现行教学大纲在学时分配方面的不协调是系统性的,并非课堂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教学大纲里选出部分教学内容,增加相应的学时以满足讨论式课堂的需要。但是,这样也不可避免地要求压缩其他教学内容的学时。当然,也可以保持现有大纲的学时分配不变,而从每部分教学内容里选取有限几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讨论,其余内容让学生自学。但是这样一来,大部分教学内容将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学习。就目前的情况看,学生课后自学的效果不容乐观。

(二)有效截面小,学生收获两极分化

有效截面是专业课里的一个专业术语,这里借用来指学生中能从讨论式课堂中受益的比例。从前面所描述的课堂效果来看,只有少数学生因为认真预习,积极参加讨论,善于思考问题,因此通过讨论式课堂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且在表达能力、学习习惯、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能有所裨益。但是这仅仅是少数学生能够受益,大多数学生从“满堂灌”式课堂的听众变成讨论式课堂的观众,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好处。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讨论式课堂与大班教学的矛盾。笔者讲授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同专业的两个自然班一起上课,共68人。这样的教学班规模应该说是高校课堂里最常见的。在上述的第一种方案里,一个教师引导68人的讨论式课堂,常常会演变成一个教师和某几个学生的讨论课堂,其他学生都在旁观。即便教师可以从旁观的学生中指定某人进行讨论,每个问题也不可能容许太多的学生阐述意见,否则时间根本不够用。因此,讨论式教学最适用的是小班教学,最好学生总数在10人以下,讨论式教学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大部分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不高

作为授课教师,在讨论式课堂中最感到无奈甚至沮丧的是多数学生不积极发言,虽经反复引导和鼓励,积极参与讨论的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其余学生大多选择沉默。即使被指定出来发言,也总是进行十分简短的陈述,极少能够展开讨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兴趣参加讨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肯定不会像时尚话题那么有意思。倘若学生没有内在的学习动力,是不会积极主动参加讨论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无论是采取何种课堂教学模式,只要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因为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手段和工具,需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加以充分利用才能有效。甚至可以反过来说,一旦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未必一定要改。学习动力的问题是个大难题,不是本文所能分析清楚的。只是让笔者困惑的是,中学生对他们的教学内容也不见得感兴趣,可是他们还是拼命地学。他们的学习动力来自于高考的压力,他们知道必须拼命学才能赢得高考。即便他们想偷懒,家长也不能答应。可是大学生有就业的压力,理论上他们必须拼命学才能赢得就业。何以他们会松懈偷懒,而家长也竟然可以不管?难道说大学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其实不是他们就业所必须的,所以他们没有必须学好功课的压力?还是说这样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传递渠道出了问题,学生和家长都感觉不到?可能有人会问,那不是还有考试吗?难道考试不可以成为驱动力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只要是诚实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承认,严进宽出是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现状。我们的就业率是虚高的,毕业率则更高,考试作为学习驱动力的作用被弱化了。

造成学生积极性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讨论问题的习惯,不能适应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模式。他们在中小学阶段习惯了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内容,遇到问题直奔标准答案,追求短平快,不喜欢多生枝节的思考。他们也不习惯互动和讨论,因为高考不要求,中小学就不会花时间去培养。在讨论式课堂上,他们还是习惯于被动地看和听,不习惯于主动发言表达意见。遇到提问,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翻书,找到明确的答案就念一遍,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回答不知道。因此,要发挥讨论式课堂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表达意见的习惯以及其他各项与讨论式课堂相适应的能力。这项工作应该在新生入学就着手进行,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以习惯的养成为目的,而不是以讲授具体知识为目的。经过必要的训练以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续的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顺利开展。

(四)自学和预习环节难以有效监控

由于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是有限的,而讨论式课堂相对比较耗时,所以必然有相当部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即便是拿到课堂上来讨论的问题,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然而,课堂上能够被提问到的学生毕竟很有限,而学生又没有主动发言的习惯,势必造成教师无法掌握大多数学生的自学情况,因此也就无法依据学生自学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其中不排除一部分学生认真预习并且深入思考了,可是因为不习惯于主动发言,教师也无法了解他们的自学情况。偶然被提问时,这部分学生是可以给出较为满意的答复的。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根本就没有花时间去自学或者预习。这两部分学生各自所占的比例是任课教师目前难以准确把握的。当然,也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建立课程网站,要求学生看视频,做练习,从而监控学生的自学情况。可是前提是学生愿意进入网站自觉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那么课程网站做得再好,也不会比游戏和电影的吸引力大。如果强迫学生完成自学任务,那他们就一定能找到应付的办法蒙混过关,结果只能是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歪门邪道上去。可以这么说,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其实也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的。一旦学生具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监控学生自学情况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四、结论与展望

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确实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尝试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状况,和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还有若干不能适应的地方,不宜急于一刀切地铺开推广。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逐步为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必要的条件。要修订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使得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与讨论式课堂相适应。要积极探讨灵活的分班制度,使得小班教学成为可能。要尽早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习惯,以适应讨论式课堂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认真面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深入发掘根源,找到解决办法。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王义遒.对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8(3):4-14.[2] 杨有振,王书华,卫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1-8.[3] 闫震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2):1-5.[4] 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66-168.[5] 秦宣云,李军英,郑建梅等.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5):95-96.

第二篇:讨论式教学方法如何引入课堂

讨论式教学方法如何引入课堂

陈文楷 张玉苹 范秀娟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现状,指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采用小班上课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能够促进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学生的创造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已成为我国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强国过渡的当务之急。而培养这些高级人才的主要途经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纵观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现状,虽然在“十五”期间有了巨大的发展,国家投资很多,目前各高等学校都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与先进的工业强国相比仍有很多差距。为此,分析我国大学教学的现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对策是十分必要的。1.当前大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等学校具有的教学资源已相当丰富,包括网络教学、图书馆、实验室、大学教师等等,这些资源与在校学生人数相比,学生的人均占有率就很低了,虽然大学教师们在辛勤地努力完善各方面的不足,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这仍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探索性特点。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独立自学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但许多大学教师往往忽视大学教学这些突出特点,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上,众所周知,教科书不管如何新,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教材本身是无法随时反映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少教师往往只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局限于教学基本要求之内;若再加上讲课不分重点、难点与方法,所以学生听讲,缺乏味道,打不起精神,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学生也就难以获取最新的科学知识,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影响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方法,是采取小班上课,进行讨论式教学。

2.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课堂讨论是信息交换的最好形式。课堂讨论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欢迎。国外流行的“西米纳”(seminar)就是指的这种课堂讨论方法。课堂讨论是知识信息交换的最好形式。现在,虽然有了internet网络和网络课件,图书馆、光盘、甚至手机短信的交流或学习方式,但是,这些方式都代替不了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改变由教师讲授或者学生自学输入知识信息的弊端,而形成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交换,是一种立体式(多感官)教学方法。因为讨论式教学,既要输出知识信息,又要从一个立体式的环境中输入更多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属于探究性的,都要通过思维活动,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从而提高了能力,丰富了知识、弄懂了存疑的问题。课堂讨论可以有以下几个好处:

(1).能够促进提高教师“教”的质量

因为课堂讨论,不仅是学生之间的研讨,也是师生之间的研讨。教师要发 1 挥主导作用,还要在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备课工作,以便在讨论中能够正确地引导、提问以及产生自己的见解,并及时做出归纳总结,这个过程对教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在参加学生讨论时,也提高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艺术。

(2).学生的创造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开发。

课堂讨论不论哪种形式,都要求每位学生先写发言提纲,做好讨论准备。至少要安静下来想点问题。实际上这项工作就是一次独立研究的训练。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敏捷思维,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锻炼。

(3).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研究的工作能力。(4).能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3.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要做到两个促进 ⑴.课堂讨论促进讲授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讲授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理论思维)过度,独立思考、批判能力相应发展,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要求逻辑论证有说服力,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并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些是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善于设置疑问,制造悬念。一些学生通过思考能解决了问题,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在讲授内容上,着眼点要落实在本门课程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否则会偏离教学大纲。对重点、难点和方法要精讲,教师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讲授难点是为了打掉“拦路虎”,使学生容易地、系统地获取知识。

此外,讲课内容要不断补充新的东西,以开拓学生们视野;丰富学生的智慧。并且,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讲课内容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⑵.促进启发性思考,引导创新性思维

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使讲课教师正确地处理“点拨”与恰当“引导”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教学以外附加的任务。要把发展学生的智能寄寓课堂讲授之中,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智能相辅相成。因此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采用提示与引导,才会使教学内容有滋有味。给学生们指路,让他们走好。这些工作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辛勤劳动,必须在教学内容上狠下功夫。

4.搞好讨论式教学的方法

⑴.课堂讨论要做好讨论题目的准备工作 要搞好课堂讨论,周到而全面的准备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准备工作包括师生两方面的努力,在讨论课前,教师要和同学打招呼,要围绕那些问题、哪些章节开展讨论,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工作。现在的学生和我们念书时不同,现在的学生都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前面我们说了,这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不必担心冷场。教师要注意抓住讨论的题目和核心内容,不要跑题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

⑵.引导学生提高讨论质量 讨论课堂是为了解决问题,对疑难问题理清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讨论课一定注意抓住重点,否则浪费时间影响进度。例如,“设计一个代码转换电路,2 输入为四位二进制码,输出为4位循环码。可以采用各种逻辑功能的门电路来实现。”

我们的目的要引导学生使用XOR门实现转换电路,设计方法可以有几种。用 卡诺图化简方法可以采用最小项积之和(NAND门)方法;也可采用和之积的方法(即NOR门)实现;第三种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XOR实现);第四种方法,采用XOR/NXOR 门实现的方法。引出卡诺图对角邻与偏邻化简法。介绍单变量、双变量和多个变量的卡诺图对角邻与偏邻化简法。

通过这个例子的讨论,引深了卡诺图化简的方法,发现和找出化简的规律,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学生非常欢迎。

时序逻辑电路一章讲完以后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题目是“时间序列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

该题目的设计方法,可以有多种方法,观点不同。除了学习书上设计方法以外,学生们还找到其他的数字电子技术参考书,对其中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又参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宁改娣、杨栓科老师的论文,和北京工业大学陈文楷、宋泽明的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开阔了眼界,把状态机设计引入到VHDL语言及VLSI领域的设计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5.做好讨论的总结工作

做好讨论的总结工作是讨论课的重要环节。讨论的总结工作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教学生学会怎样从讨论的内容中,总结出有价值的规律或结论。二是使学生享受到讨论的成果。总结工作要注意几个问题。对正确的论点要给于肯定,必要时可以引深与提高。对讨论中出现的模糊不清的概念,要进行重点讲评。对所争论的问题,得不到统一的,教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术界有结论的,应介绍结论。无结论的,教师可阐明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或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文献等。

参考文献

1.大学教学方法

于美方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

阎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第四版 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数字电路逻辑设计

第三版

王毓银主编

2001.5.串行序列检测同步时序电路设计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

宁改娣、杨栓科

2003.8.全国高校电子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6基于VHDL的有限状态机设计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Vol.31 no.1

宋泽明

陈文楷

2003.4.10

How Leading Discussion style Teaching into classroom

(wen kai chen

zhang yu ping

Fan xiu juan)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is analysed in our country high education,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method for raise teaching and study quality in small class.We are carrying out teaching held discussion which promote teaching and study quality raised.The create wealth of student be exploited fully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teaching contents

discussion style teaching

第三篇: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课堂实践研究

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课堂实践研究

摘 要: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和总结,源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强化,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源于传统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主要通过问题导引下寻疑——析疑——生疑——破疑四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问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阐释、实践操作等方面加以阐述,抛砖引玉,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问题导引

四步教学

课堂实践

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从人本主义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基于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置一些有关新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在自学之后让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总结出规律。二是注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提出的缘由 1.形势发展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启动和新一轮课改的推进,每一位教师都经历着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新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占据重要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对教学的实效性依然存在疑问,对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还在不断探索。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

2.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就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学习认识、学习能力、学习目的,期望教师怎样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询问。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感兴趣的,他们是愿意学习的。但学生对历史记忆感觉困难或不喜欢,他们希

望掌握对历史知识的思考、分析、归纳能力,并能对历史材料进行处理。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学习有点盲目,对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目的不够明确。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还有许多误解。把他们从历史只是死记硬背的这种误区中引导出来,改变课堂教学呆板、枯燥、乏味的局面,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归纳、比较、概括、分析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3.教学实践的反思

来自于中学历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碰到过这样的抱怨:学生对历史课不重视,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掌握,该完成的作业不认真或不完成,历史课是副课。课堂上除了讲故事或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还比较积极以外,其它的时候不认真。同类题目多次做,多次错,多次讲,改观不大;只知道死记硬背,不会运用,平时花时间很少,临考前抱佛脚,成绩不理想等等。这些抱怨的产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被动受教到主动学习,体验自己探寻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和快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自然需要我们教师去思考和行动。

二、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两个关键词的内涵

问题导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的重难点突破、知识的迁移运用、课堂的及时巩固均以问题为主要推进手段,问题的提出和生成与问题的阐释破解并进。

四步教学法:指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四个主要环节:寻疑——析疑——生疑——破疑。即第一环节学生针对学习目标任务自主学习,提出疑难问题;第二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剖析疑难问题;第三环节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生成新的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第四环节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式的问题检测,最终解决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的课堂实践探索

(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属于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阶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开展“学前导”。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学习任务或学习提纲,思考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学习提纲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

“学前导”的方式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本文阐述的只是其中一种,即以导学案的方式进行“学前导”。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书本、翻阅参考书籍、上网查询资

料、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所学内容的基本脉络和知识要点,梳理基本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于学习的疑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由学习小组的学科长汇总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及疑难所在,有针对性地处理教材,将教材与学生的学情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 “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一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的设计要精心,课标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需要做什么?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导学案的设计就需要包含这些内容。导学案的编制设计也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一般包含:学习目标、自主预习、找出疑难问题三大块,其中自主预习包括:概念阐释、知识梳理、问题探究、知识整合、学习拓展等内容。但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设计有不同的侧重。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知识梳理为主

这些内容,一般是知识点多而杂,课程标准以识记的要求为主,需要让学生先结合导学案,将书本主要知识点标注、梳理好。(2)问题导学为主

这些章节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比较高,内容难度大,需要较强的思维和探究能力。我们主要通过层层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结合书本和导学案思考、分析、理解。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围绕中心问题建立问题体系,引领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问题,理解知识。(3)表格归类为主

这些章节内容基本上是同类型的知识点,课标要求基本一样,用表格归类具有对比性,便于较好地理解掌握知识。(4)框架结构为主

这类导学案,主要是专题第一课时,需要对整个专题有个总体把握,结束后要对章节内容形成知识框架。

(5)梳导并行推进

用得最多的还是既有主要知识的梳理,也有问题探究的推进,还有框架结构设计、表格比较、拓展运用等的综合运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方法形成的过程,导学案中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方法活动”环节,教会学生如何看书、交流、合作。例如:参考教材第几页,动手画一画知识框架、边阅读边识记。动动手标注在书本上,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等等。

在导学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预习内容中的一些难点、不懂的知识点或需要老师进一步讲解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先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能自行解决的先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学科长负责记录汇总,交给课代表,统一交给教师,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先学情况的依据。教师对各小组汇总的疑难问题进行删选、归类、合并,并做成课件,作为课堂上使用的材料。

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学生自学后提出了很多疑难问题,教师进行了归类: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斯图亚特王朝能够复辟?②既然已经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为什么还保留着“国王”头衔?“国王统而不治”为什么不废除?国王的职责是什么?国王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是什么角色?③“光荣革命”中提到的“新教”是指什么?④英国为什么要采用“责任内阁制”? ⑤资产阶级为什么能控制议会,从而控制王权?威廉三世为什么会到英国来当这个受议会控制的国王?⑥乔治一世作为外国人为什么能够入主英国?⑦议会与内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形成过程怎样?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怎样的意义?光荣革命的胜利对英国有何影响?等等。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探究问题,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亲身体验了探索的过程,能力得到了锻炼,积极性有了提高。

(二)合作探究,剖析问题

基本程序:⑴展示学生自主预习后提出的疑难问题,并打上学生的姓名或学习小组名,以示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疑难问题中具有拓展性的问题放到教学的第三环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增加一些解决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与学生的疑难问题放在一起来学习讨论: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申请一至两个疑难问题,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⑶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对申请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其他小组可提出质疑或进一步补充发言,教师进行引导、点拨或运用一些教学资源进一步阐释,解决疑难问题。

例如:探究光荣革命和君主权利的限制,采用了这样的问题探究:

1.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杀了一个国王,驱逐了一个国王,请了一个国王。”(1)请思考“请了一个国王”是指什么事件?(2)“请”意味着国王的地位会发生什么变化?(光荣革命、由君权神授到君权民授)

2.汤因比:“英国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爆炸”。“旧瓶”指的是什么?新酒”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不会爆炸?(保留了国王、代议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这一环节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选择、整合、加工,结合所要学习的

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补充需突破重难点知识讲解而刻意设计的问题,使这一环节的课堂教学能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而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为导向,最终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梁启超曾说:“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重要的是拿怎样得出结果的方法教人。”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激活思维,生成问题

学起于思而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课堂设问,诱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会使学生自觉进入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在同学们的自主发言和讨论很热烈地进行了二十几分钟后,疑难问题基本解决后,教师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进一步进行梳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设计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新问题来进一步探讨和深化。于是可以先展示自主预习时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属于拓展性思维的问题,给学生做个示范,要求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针对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再设计新问题。可以单独完成,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设计者可以就自己设计的问题提问班级的任何同学回答,遇到难点还可以提问老师。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的探究思维进一步被激活。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设计的问题评议后选取几个,进一步展开讨论。

仍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为例,可进一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新问题深化理解。如:英国的代议制有什么特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怎样的意义?对欧洲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影响?英国的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枢密院、内阁是仿效中国的吗?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属于代议制?英国为什么要采用“责任内阁制”,而不像美国等资产阶级国家采用“民主共和制”?西方国家中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还有哪些国家?等等。

课堂上,对设计的新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有的陈述观点,有的互相提问,有的矫正,有的质疑,还有的向老师提问,课堂充满活力,也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探讨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加以适时的引导。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一方面让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及时引导,巧妙地对课时内容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进行探讨和解决。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容易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也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例如: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1)这段材料表明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地

位。(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2)结合17、18世纪相关史实,扼要说明英王地位的变化过程。(1688光荣革命前国王专权;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受限制;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国王统而不治。)(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政治制度还有哪些特点?(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并对议会负责;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和议会存在相互制约的权力关系)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

(四)全员参与,破解问题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提出问题,课中探究剖析问题,进一步激活思维,探究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教学三环节,教学目标已经基本完成,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总体的梳理和回顾,进一步设计问题进行巩固性检测,通过巩固性检测,发现漏洞,矫正性学习。

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为例,检测性巩固问题。如:①“光荣革命”的时间?意义?②《权利法案》通过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③议会与内阁的关系?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⑤英国代议制的类型?特点?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什么意义?⑦英国的内阁与中国明朝的内阁有什么异同?等等。

这一环节问题的设计除了学生的,也可以穿插教师事先设置的一些有针对性巩固重要知识点的问题。检测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纯题目检测;可以随机抽答;可以设置情景题巩固;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竞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竞赛形式学生比较受欢迎,通过以小组成员设计提出问题和正确回答别的小组问题的多少分别作为计分项,设计的问题质量好,回答正确问题多,最后总分高者为胜出小组和个人。分别评出小组和个人前三名,获得五颗五角星奖励,计入平时的学习量化加分中,以示鼓励。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需要对课堂进行总体把控,以免偏离课堂和太过于散漫。以竞赛形式、学生出题和小组为单位的检测,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参与积极性,主体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和肯定。

例如:1.有人认为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也不做。这说明,女王在英国:A.可有可无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支配内阁(B)

2.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牺牲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军权收归了议会执掌 C.建

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力得以保障(A)

3.有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政体,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材料中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政体 B.开明君主政体 C.三权分立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D)

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意思是说:(在民主宪政的框架内)即使是两个魔鬼,也可以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句格言形象、典型地概括了民主宪政的基本特点。民主宪政的关键和核心是: A.民主宪政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B.民主宪政可以有效地限制权力、C.民主宪政可以改变人,使之友好相处、D.民主宪政可以将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B)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四、问题导引式“四步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课堂教学是个充满互动变化的过程,任何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也没有绝对固定的格式,更多时候是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结合运用,只不过以哪种为主而已,所以不能背离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否则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教学目标任务。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引导,及时应对,不能让课堂漫无边际,完全游历于课程之外。组织课堂教学,调控课堂进程,引导课堂学习,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

3.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钻研课程标准,专研教材,阅读收集更多的参考资料,认真备课,整合教学,精心设计,关注教学的每个环节,并要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如何应对,给于学生更多的指导。

4.学生问题的设计,四个环节的操作,要事先给学生一些指导,一些示范,开始的时候也许 效果不理想,要及时反思和矫正,先易后难,多肯定,多表扬,不断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过程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体验有效化,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百度百科

2.高文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研究》2012年12月

3.陈佩君《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探讨》教学研究 2012年2月

4.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四篇:课堂讨论实践报告

课堂讨论实践报告

时间:****年2月23日

地点:实训楼223

人物:模具1005班全体师生

问题:

一、测试以下三组溶液密度(水、液压油、油水混合物)

二、定性分析这三种液体的粘度

三、测试这三种液体的酸碱度

讨论方法: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以各小组组长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老师总结的形式得出结论。

测量工具: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PH试纸、水、液压油、油水混合物

测量方法:

一、测量水或油的方法

1、先调平天平

2、在烧杯中装(油或水液体)倒入V1ml到量筒中

3、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14、再到部分液体到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5、在测量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6、据公式:ρ=(m1-m2)/(V-V1)

二、测量油水混合物的方法

1、先调平天平

2、称出空烧杯质量m=90g3、用量筒分别取等体积60ml的水和油在烧杯中充分混合,测出混合物和烧杯总质量m14、将混合物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6、据公式:ρ=(m1-m)/v

据计算我们小组的测量结果是:

水的密度:ρ=1.01g/ml

油的密度:ρ=0.95g/ml

油水混合物的密度:ρ=0.98g/ml

二、定性分析三种液体的粘度:

我们小组是采取用玻璃棒分别蘸去三种溶液,用玻璃棒去蘸碎纸片,根据粘起纸片的多少来判断各溶液的粘度的 得出的结论是:油>油水混合物>水

三、测试这三种液体的酸碱度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三种溶液涂在PH试纸上,过几分钟后和PH试纸比色卡比对

结果:水PH=7;油PH=5;油水混合物PH=6

四、误差分析:

1、烧杯天平等量具不洁净,引起误差

2、油黏性太大转移液体时会附着在仪器壁上

3、组员的不同引起的读数误差

解决方法:读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模具1005班:***

第五篇:关于讨论课堂问题设计

今天,参加了一实训基地的集中研修,主题是课堂问题的设计。

我觉得,“课堂问题”是任何一个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课堂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目的:一是理解课文。问题直接指向对文本的阅读,指引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答案;二是训练语言。既要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又要通过有效地组织语言形成对问题的解答;三是发展思维。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知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前提:一是基于文本。针对文本学习而提问,不提脱离文本的.,或离文本关系不大的问题;二是基于学生。充分地研究学生,钻到学生的脑子里想问题,提学生能读懂的、大多数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三是基于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堂的主问题,要关注主干,不在细枝末节上过于纠缠。

一个有效的课堂问题,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科学性。教师要吃透教材,要熟练掌握课程结构和特点,理解其深刻内涵,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设计问题,还要有清晰的表达,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二是趣味性。问题具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激起学生心理上疑团,形成悬念问题,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三是梯度性。问题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四是开放性。问题不一定过于具象,重在对课堂学习的指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关于讨论课堂问题设计】相关文章:

1.讨论如何制作问题图教学设计

2.关于《风》课堂设计

3.行政相关问题讨论论文

4.有关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探讨论文

6.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问题探讨论文

7.有趣的课堂讨论作文

8.关于基于问题链的阅读课堂设计

9.关于春的消息的课堂设计

下载讨论式课堂的实践及问题分析(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讨论式课堂的实践及问题分析(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讨论1《计划生育问题》

    从人类的角度谈论计划生育问题 从人类发展和延续来说,生育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没有生育人类就无法传承和发展,所以说生育对于人类来说是意义重大的。然而,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在......

    问题、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浅析

    元素化合物部分进行探究式的教学 在元素化合物部分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较多,以前认为探究式教学不适合于概念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更完整、更系统、更深刻地掌握概念。对概念教学的......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主要围绕着本学期品社(品生)组的课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商讨。对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

    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分析报告

    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分析报告 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总体要求和市局动员会的指示精神,网运部(邮区中心局)紧紧......

    关于两岸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关于两岸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转载)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个体生物都有自己的最基本的利益----生存,为了生存,一部分个体会以损害或牺牲另一部分的生存利益为必要手段。但任何手......

    案例分析重点讨论问题

    集思广益的结果,欢迎指正和补充。根据最新情况:四种题型:单选、多选、简答2题、案例分析3题 单选、多选 以课本为主,(ppt出自课本,内容大致跟课本一样) 简答、案例分析来自下面的重......

    课堂讨论大全

    1、在通往宪政的道路上,我国目前亟需解决哪些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与一般法律有何不同? 3、怎样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及主要内容......

    参与式课堂实践教学反思(5篇可选)

    问题意识的培养 上允完小 刘国莉 伴着金秋的脚步,伴着丝丝的凉意,我校又迎来了教师们汲取营养的机会——教学开放周。本周中我听取了五位教师的常态课,看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