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陈会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以参与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创新意识,打破以往思想品德课留给学生们的印象,即内容枯燥、乏味、空洞,在学法上只要能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考试,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无法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特别是现在,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以来,许多学生更是不加重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认为,为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下功夫,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兴趣
自信
时政
案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在课前备透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要点,不能照本宣科一课堂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所要掌握的知识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甚至让学生给学生提出问题,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教师最好采取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以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这样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课堂中,让他们充分去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的观点。
比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应该以学生身边的一些事迹,结合我们的课本知识,提出一系列连贯的问题,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参加思考,主动的去探究,最终形成共识。如:关于青少年应该怎样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身边、以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来进行设问,当我们受到他人的强行勒索时,到底该怎么办?这是学生们就可能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有的同学就可能会提出,事后纠集几个人去找他算账,有的同学就可能会说迅速到公安机关以及学校等报案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来帮助同学们讲明我们为什么要知法、守法、用法等,阐明法律对我们的作用。这样学生们想要表达的看法以及他们的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应用古人的一句话来概括:“授人以鱼仅供一饭只需,而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他们探索求职的热情,必须要教会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源于对生活的爱,教师在组织思想品德课时,就要充分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选用精彩的动人事迹、趣闻轶事、名家名人事迹,但这一方式的内容必须与课堂知识相关。比如涉及到七年级教材“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一课题,就选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四颗糖果”的故事,周总理在一次理发中由于咳嗽使理发师不小心把自己的头划出血,并主动向理发师说明是自己造成的,这样既缓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气氛,又体现了尊重人的内涵。
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悟出其中的道理,比如,请学生讲“晏子使楚”的故事,讲完后,请同学们去分析出其中的寓意,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时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搞几分钟的演讲或者分组布置任务,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等,但对任务完成不是很理想的组不能批评,只能诱导,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觉得既学了知识又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实现从不学、厌学到想学的过渡。是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意义,从而为自己树立坚定的人生理想。
三、精选案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所以我们在探究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选准经典案例,而案例也必须符合或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中案例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让他们从案例中去悟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观点以及根据案例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七年级教材“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师就可以根据2010年春季后的一天,浙江天台县蔡氏兄弟一家五名儿童溺水身亡事件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集体溺水身亡?他们的家长对自己的保护到不到位?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从中受到什么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既帮助了他们理解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时政教育
时政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的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和现实性,更能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重大的时政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材料生动具体,时代特色鲜明,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使用时政教育法及能增强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要搞好这一教育,教师首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把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最热点的、最关乎民生的问题把它列出来。如:2010年云南的干旱,玉树的大地震,上海世博会等等,然后利用课堂时间5—8分钟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时,老师可通过直接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我们教材中的哪些观点,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课堂讨论中,既激发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他们运用时政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有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相应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
姜凤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
业务自传
陈会军,男,汉,1975年2月出生,云南彝良县人,现在柳溪中学任教。2000年7月昭通师专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同年8月被分配到柳溪中学任教,2002年至2005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函授政治教育本科,修完全部课程,2003年被评为中教二级教师。,2010年初任命为柳溪中学教科室主任,负责指导教学科研工作,至今本人已工作10余年,在这10年工作中,本人淡薄各种功名利禄,克勤克俭,扎根于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可谓有喜有悲。
一、在政治思想上,本人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严格要求自己,决不沾染各种不良习气,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良诱惑,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人生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音节各项工作。
二、工作实践上,认真学习各项教育理论,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活动,参加各项继续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教学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主,以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主,教育学生及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能适应社会生活,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每周一次班会,强调学生的安全管理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管理,在教学中,即重点引导优等生又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注重中等生的思想指导工作,始终把握住教学的几大环节,课堂上既突出教学的重点由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深受学生的欢迎,荣获2006年彝良县中考班级第六名。
三、在教学科研中,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为主,认真落实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工作,在这一工作中,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实行每周听课和评课活动,定时组织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邀请在教学上有经验的教师为我们指导工作,增强同事间的交流与沟通,把学校的教研工作纳入正常的轨道。在班级指导中,逐步开展参与式教学实验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四、不足之处,本人虽然已经工作了十余年,但经验缺乏,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学习先进经验,多吸取先进管理。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研究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邵刚中学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0.10—2011.4)。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1.4—2012.12)。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交流材料等。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12—2013.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由市教研员,学校教师组成,他(她)们来自于教学一线,使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4、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学校重视
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十、研究小组人员情况及任务分配情况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韩勇
课题组成员:李涛、施学武、朱海蓉、耿芙蓉、陆占恒、徐建福、陈文军。
2、人员任务分配情况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韩勇: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施学武: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陆占恒:负责“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4)、韩勇、施学武:负责对学校“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及研究对策。(5)、耿芙蓉、陈文军:负责“生活化”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组
负责人:韩勇
2011年1月6日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扁都九年制学校曹登玉
教学反思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它对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和升华教学经验,增强自己的理性自主,促进其隐性教学经验的显性化,形成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和方法。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从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教学行为的改进,它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反思些什么呢?
一、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
一名教师是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决定他是否能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是否能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是否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科学施教,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爱事业”“爱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应用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人总是具有反思自己及自身实践的可能性。我们与自身实践保持一段距离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熟知它。我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思考自身的具体教学活动时,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
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仍然是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清除自己知识上的误解和偏见,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境的洞察和见识。
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教师要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能力状况,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常规
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习惯,有必要经常进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在教学常规中反思,择取精华而创新,是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稳妥而有效的方法。
七、要反思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教材也会存在不足。因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扔需加工的重新改造的对象,根据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科学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数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时作好记录,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八、要反思德育功能是否实现
就思想教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德育功能不能缺失。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疏导和教育。教师要适时抓住教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而不能错失良机。
九、要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身心健康是教师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难以保证完成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任务。健康的人格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批判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经验、理念、背景,总结成败得失,不断优化教学问题解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自觉活动和过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四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浅析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为此浅谈教学反思点滴体会。
1、坚持学习。
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的评教很高,让我感到欣慰,可以说这就是我不断反思的结果.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今后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理论水平,不断改进教法,勇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更新知识 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能力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反思以往浅谈点滴体会。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 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作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操。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就可以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感到满足,感到快乐。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乡下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 素质教育效果。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