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文化的审美理念
在研究中、西文化差异的选题上,不少学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乃至毕生的精力去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向西方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西方,为全球一体化的思维格局作出了不朽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西方文化特征和艺术思想的构成。对我们了解外埠世界,了解西方文化的审美理念,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我们研究自己民族的审美理念和融入西方审美思想对我们的赏石活动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
这是一个大题目,它涉及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生活习惯,物质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光照时间等众多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本文旨在就审美意识方面作点阐述,愿它能对我们的赏石活动有点积极意义。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区域,确有潜意识领域的存在。这种奇特的潜意识功能的发现,不仅校正了以往无法解释的神话观念,而且更科学的解释了人脑进化的客观规律。人脑的这种潜意识领域,可分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沉积,理论上把它区分为种族潜意识和个体潜意识两大类。据W.薄莱尔的实验报告表明:人的感觉能力有一种连续性。新生儿在出生之前大脑中就写上了复杂难读,甚至不可辨认的特殊记号。这种记号是来至远代祖先的许多感觉刻痕,有人便称其为种族潜意识或曰遗传基因。个体潜意识则是人的后天所有经验和理性意识在大脑层皮留下的记忆痕迹,是现实生活中对人影响最深刻,触动最大的历史事件存留的痕迹。这些库存在大脑层皮中的所有记忆,会在潜意识中留下一触即发和条件反射的不同反应,并主导着人的所有行为意识。
中国的奇石鉴赏家和艺术家,应该是对事物感受能力比较敏感并具有超前审美意识的一类。当他们在现实世界里看到某种事物最初的原貌时,会因此发生很强烈的情感活动。虽然还无法从科学的理论上解释对某一事物的思考能力,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的说: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与一般人是有所不同的。当他们发现有一种特别而又值得注意的物质现象时,便热心而好奇的摄取到自己的心灵中来。从最初感觉的那种独立形象,经过潜意识的孕育培养,再与其它事物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思维典型。这种典型思维的意义是鉴赏家以前观察到事物现象的再现。
一种物质现象,如果它可以形成并表现时代的审美动机,他们便能摆脱个体狭窄的认识圈子,对整个物质现象投射以格外的审美注意力。能够强化自身的活动意向,并去认真观察、体验、捕作和揭示自己时代的审美特征,将这些现象纳入自己的视野,从而构成整个审美创造活动中稳定而完整的实际内容。同时,在审美个性的整体结构中,比较稳定而又差异较大的则是鉴赏家对观察,感知、分析、想象的不同层面而有所不同。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里,不可能开放出古希腊时期那种表现人体健美,体格强悍,袒露胸腹的艺术之花。也不可能有象维纳斯那样裸露肌肤的女性形象和像大卫那种全裸的男子雕像。西方的艺术创造是一种入木三分的细腻肌肉块状和骨骼关节灵活的直观再现。东方艺术则是充分利用外在条件的包裹意象影射着人体内在的那种气质和想象。中国的人物画和雕塑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标准的比例,历史上没有一件作品可称为正比和采用黄金分割的科学方法进行艺术构思。直到近代,西安兵马俑的出现才让我们见到了二千多年前人物比例的正确性。但依然是重甲包裹,服履靴形。即使这种比较科学的人物比例,也没有被后来的艺术家采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艺术家不可能亲见直观的人体,更不允许宣泄人体艺术的原形。说到底,是对人体美的艺术形象不懂和禁忌。在中国礼教中,女不露皮,男不露脐的教化,成为一种约束人的意思行为,禁忌自我了解的桎梏。在中国历史上认为大逆不道的事,在西方,从他们的祖先开始就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是到了近代,中国美术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精华,似乎重新认识到了人体是世间最美的一部分?
自从艺术人体在我国小范围开始运用,始终步履艰难,障碍重重,更是直接怒斥为色情和黄色的渲染。这种对人体自身神秘化的教化结果,导致民族的另类更希望解开这个谜团的主动进攻。人们越是见不到真的人体,越是表现出对未知领域的渴望,尤其是最隐蔽的生殖器官,便成为中国另类最强烈的报复对象。所以,中国人骂人最恶毒最丑陋的语言,莫过于对男人女人的生殖器攻击。我们所知道外族恶毒语言的攻击只是强调人格智能的低下和愚昧,他们即使骂人也似乎不像国人如此丑陋和腥嗅。
近二十年来,中国境内人体艺术和那些被称为裸体的东西多了起来,人们也似乎习以为常了。从最初让男人们的圆目咋舌,女人们的羞巾捂面发展到现在,似乎也对人体这一最美部分的理论开始有某种程度的认可。
西方绘画是在画布上用颜料反复涂模出光影和透视效果。中国绘画则是在一张白纸上充分利用虚幻而简略的手法概括具象和景深。中国的文字是一字一意的肯定人类活动印迹,并作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进行欣赏,直至解读远古的原始文字。西方则是用二十几个字母反复拼凑来反映人类的社会活动。这些拼音出来的东西,有些用语的意思,时过境迁,后来者就不解其原始的含意了,这一点在不少文章中都得到证实。中国的语言习惯多采用隐喻,含蓄,委婉,曲折的方式表达重要意思。西方则是直接,生硬,高亢,直白的强调重要内容。中国人一个眼神,一句用语的轻、重、缓、急都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西方人则全然不解其意。这当然与生活习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从这些差别中我们可以想象:东、西方的原始初民们,主动和被动的感觉对象,是带有某些真实和想象去认识更加符合原生形态的表现。物的美丑是依据它与人的关系来决定的。人们会透过这种感觉自然形式所表现的意志,情感和愿望,不断寻找那些与自身相关的审美感觉。这种精神需求的强烈愿望,诱发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书法热,诗词热,收藏热等曾经失落的文化现象。
东、西审美意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文学、诗歌、戏剧、电影、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美育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太多的不同。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并不因为个人的祸福而显示,只有当它能为整个人类服务时才显得伟大。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人的审美知觉在漫长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并通过种族的遗传而获得。人脑的很多信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自己种族的经验经过无数次反复存留下来的生理痕迹,它组成各种无意识的原型,并成为人人生而有之的天性本能。审美对象一旦将人脑中那些潜藏的原型唤醒,就可以凭借经验,联想,本能地获得这种原型的审美感受。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经验型的民族,我们的思维也同样是一个经验型思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都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的侵扰是不足奇怪的。
中国的盆景艺术和赏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背后,矗立着强大的民族背景。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因素。是民族心理制约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土壤所培育的。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为至高。西方人的基本态度却是物我对立。在对立思想的支配下,西方人很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用概念化推理演绎出把握对象的思维发展到用实验剖析事物本身,重视对物体本身的实体效果,从而揭示事物规律的理性认识。在审美思想中更强调人为因素和量化微观。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不能武断和片面的说孰优孰劣,东、西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系统经过猛烈的撞击之后,初步形成一种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中国先进的知识份子,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并用以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已经被实践证明了很多正确性。西方的审美观念也给中国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进步。
中国的审美观念也逐步被西方人接受和喜欢。喜欢汉学和汉字文化的外国人到中国留学的人也逐步多了起来。近代时兴的盆景艺术和赏石文化也通过不同渠道打动着西方人紧闭的心扉。竟管他们赏玩的风格跟中国不一样,但他们却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了与自然和谐的良好习性。
人类为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境界和自由无羁的生活方式曾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每个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无不融入太多的悲剧意识。这种意识的根源是人类历史上很多美好的东西曾遭到人为的压抑和摧残。世世代代的理想之梦被严酷的现实击碎之后,那种油然而生的凄迷美,能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共鸣,这种审美理念让我们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人的认知思维具有同化、顺应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同化是把客体纳入到主体中去融合。顺应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揉合原有审美对象的功能当然易于为对象所同化。这种同化和顺应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在量上丰富了原有对象的审美水平。文学家,艺术家和与之相关的鉴赏家应该担负起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使命。历史上任何一部青春永驻的不朽之作,总是不断满足那个时代的审美需求,从而超越了历史的局限,永不过时的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西方文化9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化
一. 西方社会的发展
15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西班牙和法兰西建立大陆帝国,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宗教改革,土地贵族,圈地运动,纺织业,原始积累,大量的流离失所的农民,18世纪中叶之后,农民几乎不存在,英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科技-产业革命,瓦特,大型蒸汽机,西方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3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产业革命,法德美也都在19世纪内完成产业革命
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由此诞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大量的工业制品从英国流往美洲、亚洲和世界各地,黄金白银流向英国
1851年夏天,伦敦海德公园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日益受到西欧和北美的挑战,19世纪末英国的霸主地位没落了。德国与奥匈帝国相继崛起,与英法荷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争夺海外市场 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冲突加剧,一战后,美国崛起
19世纪下半页,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西方国家的发展更为迅猛,尤其是一战后
1929年经济危机
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二战之后:IMF,WB,GATT
马歇尔计划,美国联合西欧日本,与东方社会主义形成对峙,冷战隔绝由此确立
20世纪60年代,电电子时代取代电气时代
20世纪90年代,苏东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一枝独秀,成为真正的霸主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G-7 Summit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七国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召开的首脑会议。简称G7。1975年11月由法国倡议,在巴黎召开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首脑会议。首次会议有六国首脑参加,1976年起加拿大首脑参加后变为七国经济最高级会议。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也应邀参加。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各国召开。会议起初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旨,自80年代以来,有关国际政治问题的讨论逐渐增多。该会议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会议,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缓解内部矛盾,以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会议已形成一种制度,将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21世纪,俄罗斯正式加入该组织,改称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简称G8。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二. 西方政治格局
卢梭:主权在民,人民主权,生而平等
霍布斯,洛克契约论:人们联合起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 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 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为了慎重起见,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轻微和 短暂的原因而予以变更的。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是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为了本身的权益便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 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 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 政。
《人权宣言》:
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各 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 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三. 国际格局的变迁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
一战
1925年《洛迦诺公约》
二战
冷战
20世纪:充满战争和苦难,奥斯维辛,广岛和长崎
核阴影
1993年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2001年,911事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四. 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19世纪,先驱卢梭
高乃依《熙德》古典主义的圭臬,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则是浪漫主义的典范。
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郎,平民圣普乐当了贵族小姐朱丽和她的表妹克莱尔的家庭教师。不久,朱丽和圣普乐相爱了,但遭到她父亲的反对,因为他 已经将她许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圣普乐被迫与朱丽分离。朱丽在父亲的恳求下结了婚,成为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与圣普乐得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沃尔玛的 理解,他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圣普乐周游了世界,6年后重新见到朱丽,他虽然想同朱丽鸳梦重温,但朱丽没有越雷池一步,她因跳入湖中救落水的儿子,染 病不起,临死时希望圣普乐照顾她的一家,并与克莱尔结婚。圣普乐答应照顾她的家人,却拒绝和克莱尔结婚。
崇尚真实情感,贬抑矫饰理性
消极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
积极浪漫主义:歌德,席勒,雪莱,拜伦,雨果,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奴役压迫和暴虐
浪漫主义的复杂性
基本特点:用自由和美感代替义务和功利,用情感的权威代替理性的权威,用个人的理想代替国家的立场
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
代表: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海涅,果戈理和屠格涅夫
现实主义不只是文学思潮,也是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谎言。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表现了崇高的理想精神,19世纪的现实主义则表达了深沉的批判意识,20世纪的文艺则充满了解构与荒诞的风格
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派
1945年之前主要是现代主义,之后则是后现代主义,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消费文化,互联网文化,宗教道德
科技与经济的成就,思想与家园的迷失
海德格尔:人的沉沦
思考:基督教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
第三篇:西方文化概论
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
希腊文化在此时期开始从崇高向平庸西方文化概论
一、爱琴文明: 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
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
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
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
壮阔的画面。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
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四、希腊悲剧:
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 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
“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冲突没有善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冲突双方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相对于希腊人来说,“命运”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是一种感性世界背后的抽象的本质或规律,它是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希腊人所难以企及的。这种“命运”主题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六、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文化后果。“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在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处于埃及和东方的托勒密和塞琉西王国继续推行“希腊化”政策,在东方推行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果。“希腊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双向文化交流的过程,把希腊与东方在文化上联系为一个相互融通的整体,一方面,希腊文化向东方渗透和扩张,另一方面,东方文化对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又进行着反向渗透,源于东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和宗教信仰渗透到了西方,改变着西方文化的面貌。
七、如何评价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精神?
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和扩展,但是从实质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由于政治的腐败、生活的腐朽、思想的衰竭,和腐化堕落方向转化,政治上向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发展,神秘主义和彼岸性宗教精神也渗透到希腊精神之中。
八、罗马英雄主义: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牺牲生命的雄浑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特点。共和其间,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帝国期间它与阴谋与贪婪联系在一起,为了私欲牺牲国家。
十、《民法大全》:
它是罗马查士丁尼时代编纂的罗马法的总汇,后来成为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它通过中世纪继续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十一、功利主义:
是整个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因此功利主义焕发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是悲壮、崇高和理想化的。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与物欲主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贪婪、麻木、阴险的特征。
十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什么?
从内容上看,罗马法涉及民法、商法、刑法等诸多领域。罗马的民法体系又分为人法、财产法和程序法等三个部分。
从法律规范的范围来看,罗马法又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汇。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一、论述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
1、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根源。
2、基督教自身的源头:两希
其一,希伯莱文化构成源头之一,因为希伯莱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其二 希腊文化构成源头之二,它为基督教提供的精神资源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主要差别在哪些方面?、两者相同处:基督教继承和保留了犹太教的特点,相同之处在于圣教历史、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2、两者的区别:
其一,犹太教侧重律法,基督教侧重信仰。
其二,在道德上,犹太教重视效果,基督教则重视动机。
其三,犹太教是一种具有此岸性和直观性的宗教,基督教则是一种具有彼岸
性的唯灵主义宗教。
两者的差别所导致的后果:相互敌视。
三、修道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定义: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姿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
2、修道的内容:公元3世纪后半叶,真诚的基督徒的苦修苦行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折磨自己的肉体,独身,清贫,禁欲,沉思冥想。这种生活与罗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
3、修道之原因:由于进入教会的人员良莠不齐,导致教会道德每况愈下,真诚的基督徒想借助修道运动匡正这 种不良风气。
4、对修道运动的评价:由于基督教强调原罪和与肉相对立的灵的境界,所以它倡导禁欲,这种禁欲给人的是痛苦的快感。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
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
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
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
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五、如何从中世纪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骑士文学所表现的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骑士精神,这种精神是指忠诚、勇敢(行侠)、高尚、纯洁(护教)以及
对罗曼谛克爱情的专注与高雅优美的言行,这种爱情副入了基督教的
唯灵主义思想,是一种圣洁的理想爱情模式。骑士
前身是统治者的军事仆从,由于十字军东征,骑士演变为一个独特 的阶层这一阶层居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哥特式建筑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精神:唯灵主义
其一,哥特式建筑给人的感受就仿佛进入了灵的境界,让人谦卑,让人有深沉悲切的忏悔的冲动。
其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纤巧华丽、怪诞夸张,它暗示着空灵幽邃 的天国理想,它给人的感受是觉得自己有罪,需要忏悔,其三,它的功能是充当了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器,让精神超脱肉体上升到天国,灵魂得到净化。
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内含丰富,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标志性成就,既表现了
圣洁的理想,又表现了痛苦的现实,把唯灵主义理想与禁欲主义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净化人的灵魂,让人得到救赎。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 1、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
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
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
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3、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 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其境界是作为人的 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
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这种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心灵深处 的痛苦。
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 1、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
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
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
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3、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
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其境界是作为人的 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
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这种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心灵深处 的痛苦。
一、宗教改革运动如何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
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历程。欧洲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都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它促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为最初发生的几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与宗教改革运动息息相关。2、它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生长,因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教财还俗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3、它导致了宽容精神的出现,由于宗教改革所导致的宗教分裂的现实格 局,在客观上为宽容精神的出现和壮大创造了条件,而宽容精神则成为培育西方现代科学与民主的温床,从而完成了西方文化由专制的基督教向自由民主的文化格局的转变。
宗教改革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它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前提之一,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
一、宗教改革运动如何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
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历程。欧洲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都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它促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为最初发生的几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与宗教改革运动息息相关。2、它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生长,因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教财还俗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3、它导致了宽容精神的出现,由于宗教改革所导致的宗教分裂的现实格局,在客观上为宽容精神的出现和壮大创造了条件,而宽容精神则成为培育西方现代科学与民主的温床,从而完成了西方文化由专制的基督教向自由民主的文化格局的转变。
宗教改革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它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前提之一,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
二、宗教宽容的历史意义何在?
1、宗教宽容出现在三十战争之后,由于基督教世界的分裂和教义纷争与教派冲突,宗教宽容取代了宗教专制。、宗教宽容所演化出来的一般性的宽容精神成为科学理性与民主思想赖以产生的 精神前提。、宗教宽容促成了一种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气氛,这种自由宽容的气氛又培养了
人们关于信仰平等和自然权利的意识。
总之,宗教宽容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强大和世俗文化的繁荣。三、15-16世纪西方航海活动的主要动机和历史后果是什么?
其主要动机除了觊觎东方的财富之外,还要传播罗马天主教的正统信仰。其历史后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贸易和殖民侵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航海活动找到了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道。
四、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主要区别何在?
“王朝国家”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西欧的主要国家形态,这种国家的根据不是共同的语言、地域、民族和文化,而是王室家庭的婚姻。其特点是并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一切随着王室的联姻和继承关系而不断发生变化。
民族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其特点是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成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五、自然神论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把上帝说成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自然神论者通常把自然界与上帝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虽然从理论上说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但是上帝创世之后就不再干涉自然界的事务。自然神坚持认为上帝是按照一种理性原则来创造世界的,自然的东西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就是合乎上帝本性的东西。人们只需要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就可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
四、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主要区别何在?
“王朝国家”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西欧的主要国家形态,这种国家的根据不是共同的语言、地域、民族和文化,而是王室家庭的婚姻。其特点是并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一切随着王室的联姻和继承关系而不断发生变化。
民族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其特点是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成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五、自然神论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把上帝说成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自然神论者通常把自然界与上帝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虽然从理论上说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但是上帝创世之后就不再干涉自然界的事务。自然神坚持认为上帝是按照一种理性原则来创造世界的,自然的东西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就是合乎上帝本性的东西。人们只需要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就可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
六、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启蒙运动构成了17世纪悄悄展开的思想变革与18世纪
末叶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它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把宗教批判当做整个社会批判 的序曲。其锋芒不仅触及天主教会的虚伪、阴险、残暴
和教士们的腐败堕落,而且还深入到宗教愚昧的思想根源和宗教专制的政治基础。从结果上导致了自然神论甚至
无神论。
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和历史事实作为武器,揭穿了基督教信仰之上的神圣光环和宗教骟局,断定宗教都是欺骗和愚昧的结果。
六、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启蒙运动构成了17世纪悄悄展开的思 想变革与18世纪
末叶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它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把宗教批判当做整个社会批判 的序曲。其锋芒不仅触及天主教会的虚伪、阴险、残暴
和教士们的腐败堕落,而且还深入到宗教愚昧的思想根源和宗教专制的政治基础。从结果上导致了自然神论甚至
无神论。
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和历史事实作为武器,揭穿了基督教信仰之上的神圣光环和宗教骟局,断定宗教都是欺骗和愚昧的结果。
七、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包括哪些基本观点?
在古罗马帝国,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或法理学基础。自然法学派是指17-18世纪西欧试图重新树立起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的权威,以自然法代替中世纪的神法作为国家权力和一切法律的最终根据的一些思想家。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的假定前提是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处于无社会联系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不存在具体法律,但存在抽象的自然法。这种自然法是指人性、理性等。由于自然法会使人们利益之争的普遍战争状态,因此,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其他基本权利,人们通过签订契约而建立起国家。用君权民授代替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有几种不同观念:
其一是霍布斯要求人们订立契约放弃自己的所有权利,导致国家权力的绝对化,其二,洛克要求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仍然保留着自由、平等、人身安全特点是私有财产的权利。其三,卢梭进一步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
八、如何认识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其一,进化论利在增强人的自信心,弊在为西方中心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二,现代物理学利在为人类征服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弊在为人类的自我毁灭也打开了方便之门。
其三,现代生物学利在为植物品种的改良、动物的驯化、生物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遗传疾病的治愈开辟了光辉的前景,弊在引发了严重的遗传学隐患和伦理学危机。
其四,电脑技术利在缩小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生产率和生活质量,弊在扩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电脑病毒可导致生活、生产秩序的全面瘫痪。
其五,空间技术和能源技术利在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活动范围和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征服手段,弊在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
此外,科学技术在现代不仅成为巨大的生产力,而且还成为一种专制性的意识形态。
第四篇:《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
近段时间,在面临预科结束、期末各种复习之余,抽空看完了方汉文先生的《西方文化概论颇有些许感触。这本书给我展示了一个广阔而绚丽多彩、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全新的西方世界,也让我对西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西方文化的滥觞写起,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况,民族与种族成分;历数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分析其文化的主要成就,其社会政治经济的特点,它的历史走向与前途。重点介绍和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它的自然科学、教育、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的历史与成就。
一般以说到西方,大家想到的都是美德法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在我最初的理解中,所谓的西方文化也就是这些欧美国家的民族文化。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本书所研究的西方文化,是以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与北美洲大洋洲文化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从地域上说,它一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核心,兼及北美洲和大洋洲。这在地域上就让我对西方的范围有了新的理解。
说到文化,我一直有个问题搞不清楚,就是所谓的“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以及联系,虽然我知道文明肯定不等同于文化,但具体的是怎么个不同,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其实是不清楚的。对于文化的定义,这本书的理解是:文化史人类社会具有的独立特定的综合体系,它主要包括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和精神意识形态三个大的层次。这三个大的层次是相互关联的。它也就必然是人类的行为与精神活动的总体,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文化的总体性构成的观念。据书本的介绍,这种类型的观念在文化研究中相当普遍。至于文明与文化的联系,书本从他们的基本意义上作了介绍,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历史形态。文明包括了文化的基本构成,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的具体存在模式,文明所在之处的时代就是一定的文化实践。与文明的概念相比,文化的概念更注重现实的实践性质,文化史文明形态的实践方式。一般来说,文化史具体的、感性的实践行为;而文明史概括的、总体的、历史的形态;当然这也这是相对的区分,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尺。总的来说,这本书认为文化与文明史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意义与用法的概念,且二者虽然有概念的差异,但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重合部分,远远多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与区分之处。
西方文化概论,就是关于西方文化基本原理的研究,是对于西方文化体系的基本构成、本质特性与发展规律的揭示。它不是一般的文化史,而是对于西方文化历史过程的理性观照。西方文化概论,主要包括西方文化产生的欧美国家与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与现状的情况综述;西方文化发展历史阶段的分期与历史进程;欧美国家的民族宗教信仰、社会生产与生活状况、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与国家制度、文学艺术等相关方面的分析;西方与世界其他民族,特别是与东方民族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历史作用及其现象的研究,加深对西方文化本质特性的理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为借鉴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提供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参考。
这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章,系统的阐述了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具体为:西方国家与民族概况、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古典时代、欧洲中古封建文化、西方现代文化。不难看出,这个部分基本上是以讲述历史的方式纵向的介绍了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第二部分为五到十二章,介绍了西方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西方文化逻辑与文化理论、西方社会经济以及商业贸易、国家体制与制度的演变、基督教信仰与宗教思想、科学技术的成就、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哲学与社会科学、西方的文学与艺术。这部分则是横向的从西方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科教以及艺术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西方文化的构成,这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因为想要了解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就是从该部分所介绍的各个方面来入手的,因为这是西方文化的真实体现。最后一章也是最后一个部分,讲述了西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主要讲述了西方从古典时期到近代到18世纪后对东方的看法。在本书的最后一节,是站在全球化的大局观角度上讲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存与共荣。我们都知道,每种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每种民族文化也都是绚丽多彩的,正是这些不同的缤纷多彩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才使得世界民族文化如此丰富,这些都是世界各民族先辈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与保护。
说到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古典文化,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古典时期两个重要的文化,那就是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都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马文化无论在建筑、宗教、科学、哲学,还是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和印记,它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它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却又比希腊更胜一筹。而且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古希腊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哲学和史学;古罗马的成就是在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要了解西方文化,我们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基督教文化,方先生的这本书中西方文化的构成这一部分用了整整一章来介绍基督教,甚至该部分有关宗教的这一块内容介绍直接以基督教为代表,没有再涉及其他宗教。足可见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比重有多高,甚至可以这样说,基督教文化已经深入西方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当让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在谈基督文化的同时我们就不能不先说说《圣经》,《圣经》是基督教教义的载体,是西方的一部政治、历史、宗教、哲学、文艺、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经典著作,作为其母体的基督教在范围意义上更是超出了《圣经》的局限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推陈出新。基督教强调信心、博爱和盼望,在基督教看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而又互为条件的,有信仰才会有企盼,才会产生爱;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才会实现希望,才能追求永生的真理;爱是基础也是终极,爱是信心与盼望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同时基督教也重视心灵和精神在信仰中的作用,一改古代宗教礼仪重于实质、形式重于内容的传统,强调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心灵的关系,人要从内心深处敬仰上帝,人的行为不能由物质支配而应受精神的指引,人要实现信仰就必须提高内心的情操,如虚心、温柔、怜悯、清心、公义等等,这些甚至多多少少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我们从《共产党宣言》里不难找到些许基督教的教义。实际上,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是中世纪的西方,因为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基督教直接影响到近代西方文明的出现、磨合、发展和最终成型,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和人类的未来命运。这些从基督教对日耳曼人起到了开化的作用、对古代文化的保留和传播以及基督教在与世俗封建统治者既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以其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精神统治作用,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成为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可以见出来。
通过这一次对方先生的《西方文化概论》的学习,使我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深刻体会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样,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创造了光辉成就的文化。它与世界其他文化一起,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进入近代社会后,由于西方国家较早实现了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和思想家们,宣扬一种西方中心主义观念,认为西方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对于其他民族文化则没有正确的而评价。这种“西方中心”观念受到西方国家有识之士的反对,我们也应该报以批评的态度。真正优秀的文化能够公正地看待世界多种文化,肯定其他文化的贡献与创造。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时,也要正确地评价东西方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相互关系,批判西方中心或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的自我中心观念,树立起不同文化之间互相补益、互相促进的历史主义观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汇通,真诚学习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全球时代多元文化的共存于共同发展。
第五篇: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选择题
1、《苏格拉底的申辩》是柏拉图的著作2、2、《会饮篇》是柏拉图的作品
3、“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是伯利克里的作品
4、“最美好的生活、最美好的政治共同体„„”是柏拉图的名言
5、奥古斯丁是古罗马后期的人物
6、奥古斯丁是在脱离了摩尼教以后信仰了基督教
7、世界上西欧率先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
8、马吉雅维利是意大利人
9、“关于人类,一般的可以这样说„„”是马吉雅维利说的10、《反潮流》是英国思想家柏林的作品
11、《罗马人书》的作者是保罗
12、福音书中的伦理不是韦伯的作品
13、《近代科学起源》的作者是巴特菲尔德
14、《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牛顿的著作
15、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山是培根
16、《新工具》是培根的著作
17、《论自由》是密尔的著作
18、圣公会是英国的国教
19、“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出自《荀子》
20、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合法垄断了全部暴力
21、人民是最高裁判官„„是洛克的观点
22、凡尔赛宫是法国君王路易十四下令修建的23、《论法的精神》是严复翻译成《法意》
24、《勇敢的心》中华莱士最后被处死时喊的是自由
25、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
26、《独立宣言》是美国在1776年制定通过的27、小说《新爱洛里斯》作者是卢梭
28、《论人类不平的的起源和基础》作者是卢梭
29、《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
30、霍布斯认为最坏的政府也好过没政府
31、洛克是英国著名思想家
32、功利主义的现代鼻祖是边沁
33、康德的哲学思想被称为“你要了解哲学就必须通过的一个桥梁”
34、不属于康德的三大批判的事形而上学批判
35、洛克不属于功利主义思想家
36、“自由他不在于任意妄为„„”是康德的自由观
37、《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作品
38、大不列颠保卫战基本上是空战
39、我们对先秦历史的了解主要得益于《史记》
40、洛克的“财产观”中的私有财产权来自于劳动
41、好奇出智慧来自于亚里士多德
42、孟德斯鸠强调政治自由
43、“哲学王”是柏拉图提出的44、笛卡尔的怀疑论是为了达到真理
45、思想者不是柏拉图提出的46、判断题
1、巴比伦文明不依托于尼罗河
2、轴心时代指的是大概公元前五世纪
3、勾股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47、“芝诺悖论”中的芝诺是古希腊数学家
4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庄子 天下篇》
49、柏拉图助长哲学家来当国王
50、影响巨大的《正义论》作者是罗尔斯
51、柏拉图主张一个社会的统治者应该是智慧和德行最高„„(错)
52、彭刚先生不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经济基础
53、西方文化传统的古典来源有两部分,古希腊罗马和耶路撒冷
54、中世纪后期一位重要的意大利籍基督教思想家是托马斯阿奎那
55、《忏悔录》所谈思想的核心是善与恶的问题
56、彭刚教授认为宋明理学中的天理是指支配整个宇宙的一些基本规则
57、一种观点认为,马吉雅维利主义最重要的教诲是政治家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58、地理大发现是指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标志的一系列事件
59、马吉雅维利对于实际政治一无所知、毫无经验(错)
60、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后期已经变得非常腐败
61、“人们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出自《正义论》(错
62、《君主论》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人性是趋利避害的63、有人认为马吉雅维利主义代表的是政治与道德冲突的一面
64、真善美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错)
65、“加入马克思还活着,他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句话是恩格斯说的66、马丁路德是德国新教路德宗的开创者
67、三位重要的社会学奠基人是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
68、介绍韦伯著作《理性化及其限制》作者是严复(错)
69、怀特海说“17世纪那是一个天才的世纪„„”
70、“如果克里奥巴特勒的鼻子短上一寸„„”是帕斯卡的名言
71、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波兰人是居里夫人和哥白尼
72、伽利略是宣扬日心说才被教会处死的(错)
73、中研院院长吴大酋认为,中国古代发达的是技术,不是科学
74、人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他是高贵的,因为他有思想。是托尔斯泰的名言(错)
75、《谈谈方法》被称为现代哲学的宣言书
76、古希腊经常讨论的问题是举动不变的万物背后有没有一个本原
77、亚里士多德写过《工具论》
78、培根是理性主义的开山鼻祖(错)
79、《天演论》的作者是严复(错)
80、《天演论》曾被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81、英国的近代革命是从1640年开始的82、英国的教会改革最终建立起以王权为核心的教会制度 83、对于组成国家,当代西方主流理论是契约论
84、彭刚认为,power来自于right,此权力来自于彼权利
85、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不便”(错)
86、霍布斯认为通过契约,人们把全部权利交给国家
87、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错)
88、《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法国的宣言
89、英国大概是从一战开始,不再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错)
90、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文化的中心地带
91、《波斯人的信札》的作者是孟德斯鸠
92、《罗马盛衰原因论》的作者是伏尔泰(错)
93、现代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法无明文禁止的事都可以做
94、孟德斯鸠在《对英格兰政治制度考察》中谈到三权分立
95、启蒙运动中理性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与科学革命有关
96、启蒙时代也称为理性时代
97、“人生而自由„„”是卢梭的名言
98、《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的作者是孔多赛
99、卢梭和奥古斯丁都写过《忏悔录》
100、“如果说罗斯福和丘吉尔„„”是罗素说的101、从黑格尔到青年马克思„„
102、卢梭的第一篇论文是《论科学与艺术》
103、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和谐(错)
104、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美好的,人为就会变坏
105、霍布斯认为奴隶制是合理的106、“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出自《独立宣言》(错)
107、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是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108、“人天然是一种政治生物”是亚里士多德说的109、德国古典哲学的传世人是笛卡尔(错)
110、功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111、穆尔是德国的著名诗人(错)
112、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王国维说的113、《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的作者是朱光潜(错)
114、《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北京大学的张世英先生写的115、为了拯救一个母亲的唯一„„这部电影是《拯救大兵瑞恩》
116、功利主义认为快乐和痛苦这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最基本的法则
117、康德所言的道德律令的第二条法则是人为手段(错)
118、康德所言的道德律令的第三条法则是生而自由(错)
119、《炉边闲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广播节目
120、东京玫瑰是美国人给日本广播员的绰号
121、罗特呵呵勋爵的真名是威廉乔伊斯122、1946年纽伦堡审判后,40岁的这个威廉乔伊斯被以叛国罪处以绞刑
123、一个边关小吏的„„颜鲁公指颜回(错)
124、二战时对美军广播的名嘴户栗郁子是一个日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加州 125、康德是自由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