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说法正确的是: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头语和书面语。
2.“说话”的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有:社会问题、哲学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物理问题等。
3.口语和书面语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指的是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结构。
4.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两方面创制的专门术语是能指和所指。
5.下列各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聚合关系的有:很,非常;辆,部。
6.存在语言符号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有;词、语法、语音、词组。
7.语言系统内部包含的语言单位有: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语篇。
8.“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9.公元前后,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10.中国古代对语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音韵,文字、训诂、虚词等。
11.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语言学新学派有: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
12.出于应用目的,西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在语法学、语音学、语汇学、诗律学、修辞学等方面。
13.乔姆斯基创立的生成语法中和语言学结合的学科有:数学、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
三、名词解释〖可转化为选择题〗
1.口语:是指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
3.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4.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前后两个语言单位,或语言单位与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5.内部言语:解释“内部言语”这一术语需要把握两点:第一。它是言语的一种形式;第二,它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而对它的解释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6.能指: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7、所指: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符号: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征、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10.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采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1.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2.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四、分析题
1.下列下划线上的词,哪些属于语言学术中的“语言”,哪些属于“言语”?
(1)这部作品的语言很美。
(2)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3)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4)亚洲语言研究所。
(5)须向人民学习语言。
(6)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1)言语(2)言语(3)语言(4)语言(5)言语(6)言语
2.下列句中下划线上的词,哪些是“语言”,哪些是“言语”,哪些是其他说法的代名词?
(1)杨朔散文的语言真美。
(2)你真不会说话。
(3)他会说好几国的话。
(4)熟了,也就没有共同语言了。
(5)用得着我的时候,你就言语一声。
(6)写工人,就要用工人的语言。
(1)是语言学中的言语。确切地说,是写出来的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
(2)属于言语。因为它是运用语言的动作或行为。
(3)指的是语言。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一种公认的、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语言。
(4)既非语言也非言语,而是观点、话题的代名词。
(5)言语,意思是“告诉”。
(6)言语,即符合工人身份及文化水平的话语。
「提示」第一章应着重弄懂:(1)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作用。(3)语言的符号性。(合关系和组合关系。(5)索绪尔的贡献。第三章 语汇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2.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3.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4、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5.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8.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10.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13.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15.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带走”是词组。
16.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17.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割、机。
18.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4)聚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系统结构要素的组成,现代语言学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认为组成语言系统的要素是语音、语义、语法。
2.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四分”包括语音、语汇、语义、语法。
3.按照传统的语言学的观点,组成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有语音、语汇、语法。
4.下列语言单位属于“英语语汇”的有:(1)book(书)(2)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3)hang by a hair(危在旦夕)(4)no pains,no gain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大、守株待兔、敲竹杠、情人眼里出西施”等语言单位都属于“现代汉语浯汇”。
6.“梵阿铃、扑克、逻辑”属于外来词:“香槟酒、卡车”属于音译兼意译词。
7.“说、笑、行、走、赤、橙、黄”属于基本语汇:“沙丁、尼龙、真空、清音”属于一般语汇。
8.关于谚语,说法正确的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的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反映某种客观现象,但不一定有深刻的道理。
9.专用语汇包括:科技术语、行业语、隐语、阶级习惯语,禁忌语等。
10.成语、歇后语属于汉语特有的固定词组形式:“枕边风、捅马蜂窝、跑龙套”属于惯用语。
11.“词”和“语”的共同特点是:都是语汇单位、形式固定、意义凝固、能独立使用。
12.“元音”一词属于合成词、一般语汇、专用语汇。
13.“了、一、儿、第、初、者、子、化、员”都是定位语素。
14.“电话、走、书、灯、大、民、迹”都是实义语素。
15.“沙发、巧克力、坦克、扑克、玻璃、萝卜、妯娌、杜鹃”都是由一个语素直接构词的。
16.下列单位全是词的是:菜、采、蔡、猜、坐、睡、豆、电。
17.“老虎、老鹰、老鼠”属前缀式派生词:“bandage(绷带)、satisfy(使满意)”属后缀式派生词。
18.重叠词“星星、刚刚”属于“名词性重叠词”。
19.下列词中全是重叠构词的是:爸爸、姐姐、渐渐、常常、干干净净、看看听听。
20.“看戏、唱戏、金笔、跑掉、小碗儿、大声、不去、很大”都是词组。
21.下列全都是由复合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黑板、铁路、人参、下岗、部件、丢脸、梦游、汉语。
22.下列全是由附加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锤子、花儿、黑乎乎、绿化、党性、作者、老鹰、老虎。
23.下列属于英语中的词尾的是:-s(表复数)、-er(表比较)、-ing(进行时)、-ed(过去式)。
三、指出下列复合词的构词方式
解放、地震、司令、火热、捐躯、新闻、多少、老人、自爱、好歹、明显、证明、人口、性急、布鞋、道路。
偏正式:火热、新闻、老人、明星、布鞋。陈述式:地震、自爱、性急。
并列式:解放、多少、好歹、道路。支配式:司令、捐躯。补充式:证明、人口。
四、名词解释题〖可作选择题〗
1.词: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2.基本语汇: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三大特点:产生历史长、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3.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4.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
5.成语: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
6.谚语;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7.歇后语: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8.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9.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0、通用语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
11、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或一部分人中使用的词语。
12、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成为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3.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4、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四种: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
15、附加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中缀式。
16、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几种情况:一是名词性重叠词,如“奶奶、哥哥、妞妞”等;二是副词性重叠词,如“刚刚、往往、偏偏”等;三是多重重叠词,如“老老实实、大大方方、亮亮堂堂”等。汉语中的“猩猩、蛐蛐”等不是重叠词,只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因为它们的意义不能再分解,本身只是一个语素。重叠词重叠以后既不增加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17.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18.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
19、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五、分析题
1.用图解方式分析合成词“图书馆”“超现实主义”的结构。图书馆 超现实主义
2.分析下列词语中各有几个语素,并把它们指出来:
(1)旗袍(2)光秃秃(3)哗啦(4)徘徊(5)体育馆(6)狮子(7)巧克力
(1)两个(旗+袍)(2)两个(光+秃秃)(3)一个(哗啦)(4)一个(徘徊)(5)三个(体+育+馆)
(6)两个(狮+子)(7)一个(巧克力)
3.指出下列名词中的词根、词缀、词尾:
(1)爱因斯坦(2)智能(3)垫子(4)孟子(5)老鼠(6)老人(7)石头(8)脏里叭卿
(1)词根(爱因斯坦)(2)词根(智)+词根(能)(3)词根(垫)十词缀(子)
(4)词根(孟)+词根(子)(5)词缀(老)+词根(鼠)(6)词根(老)+词根(人)
(7)词根(石)+词缀(头)(8)词根(脏)+词缀(里叭唧)
4、分析下列合成同的组合关系:
(1)口吃(2)陌生化(3)狂热(4)丢脸(5)动静(6)改善
(1)陈述式(2)并列式(陌生)+派生式(化)(3)偏正式(4)支配式(5)并列式(6)补充式
「提示」着重分析认识语汇的构造方式;识别词语的构造方式;识别合成词的语素;词语和词组的区别。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33.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
34.“学校派我来听课”的句子类型是兼语句:“那支笔我送给小丁了”的句子类型是话题句。
35.“妈妈和***同事”属于联合词组:“接待过上海的同志”属于述宾词组。
36.复句中表达一定意义的,前后有较小停顿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叫做分句。
37.“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两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为条件关系。
38.句子“我们厂一个戴安全帽的都没有”可切分为5个层次。
39.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子的功能类。
40.“饭我吃完了”变换为“我把饭吃完了”所用的变换形式是添加和移位。
41.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叫做独词句。
42.“舒舒服服睡它一觉”的正确切分是: 舒舒服服 睡它一觉
43.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适用于分布标准。
44.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各种语言内部最复杂的词类是动词。
45.“你听过吗?”属于完全主谓句:“非常生气”属于状中偏正词组。
46.动宾词组“踢足球”的语义关系为“动词+受事”:“的”字词组属于“体词性词组”。
47.英语句子“He is reading the book”(他正在读书)所属的句型为SVO.48.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二、多项选择题
1.句组可以包括:句群、语段、篇章。
2.下列各组语法单位中,存在组成关系的是:语素和语素组、词和词组、句子和句组。
3.下列各组语法单位中,存在质变关系的是:语素和词、词和句子、词组和句子。
4.关于词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词组能够独立使用、词组肯定要比词大、词组和词的功能相同、一个词组中还可以包含若干个词组。
5.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定义和说明应该具备的特点有:推导性、可验证性。
6、比起印欧语,在汉语语法中占据更大分量的语法问题包括:语序、虚词、结构。
7.有些语言,动宾结构的语序是宾语在动词的前面。属于这种情况的语言有:日语、朝鲜语、维吾尔语。
8.古英语的数范畴包括单数、双数、复数。
9.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方法是:“动词+了”表示完成、“动词+着”表示持续、“动词+过”表示经历、“动词+起来”表示开始、“动词+下去”表示动作继续。
10.英语的虚词中,属于“辅助词”的是:冠词、助动词。
11.在德、英、俄、汉、藏语中,属于综合性语言的是:德语,俄语。
12.与句法范畴相对应的语法手段有:语类选择、虚词、语序。
13.下列英语中的词形变化属于“异根”的是:go/went(走)、is/was(是),I/me(我)。
14.重叠可以产生的语法意义的类型有:逐个、尝试、短时、程度增加。
15.汉语用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是:虚词、语序、语调。
16.英语中“plays”(玩)中的“-s”在词中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是: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
17.综合手段指:词的轻重音、内部屈折、附加、异根等。
18.分析手段指:语类选择、虚词、语调、语序等。
19.主从关系的复句包含的复句意义关系类型有:条件关系、因果关系、让步关系。
20.联合关系的复句包含的复句的意义关系类型有: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连贯关系。
21.复句最重要的标志是:句中有停顿、句中有关联词。
22、“后天清明、我很高兴”属于主谓词组。
23.“喜欢鲜花、看电视、割麦子、驾驶飞机”属于动宾词组。
24.“先进工作者、非常困难、默默地离去、很好”属于偏正词组。
25.“蒸汽机车、卖衣服的、房间里”属于体词性词组。
26.“她性格内向、爸爸带来的、经济繁荣、李刚出来了”属于离心词组。
27.“用肥皂(洗脸)、对你(说)”属于介词词组。
28.“能源交通、说和做、调查研究、陡峭而险峻”属于联合词组。
29.词组的层次分析可使用的图形有:括号分析图、正树形分析图、倒树形分析图。
30.“当然、多漂亮的花、刮风了”属于非主谓句。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3.语法范畴:语法意义的类。
4.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5.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6.个别看法:指对个别看言,语法的研究,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7.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8.普遍语法:指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9.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0.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1.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性作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2.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13.递归: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14.语境: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15.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6.句法范畴: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司法范畴。
17.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句法手段。
18.句法:语法中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的部分称为句法,也称造句法。
19.词法:语法中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的部分称为词法,也称形态学。
20.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21.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词法手段。
22.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音重、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3.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4.体词性范畴:指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25.谓词性范畴:指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26.词类;可以替换出现在词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8.向心词组:整个词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十分愉快:愉快,就是向心词组。
29.离心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
30.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31.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
32.完全主谓句;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叫完全主谓句。
33.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
34.非主谓句;不具有主谓的结构形式但一般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
35.句组:由几个相对独立意义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构成,句中没有特定的连接词,而且中间还有多个较大停顿(书面上分别用几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叫做句组。
36.复句:由两个成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
37.多重复句,由几个句子构成,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一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
38.复杂结构单句:包含着从属或降级主谓结构的内部结构复杂的单句叫做复杂结构单句。
39.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者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四、分析题(分析下列句子是否有不合语法的情况,如果有,请指明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1.我打算毕业大学以后结婚一个中国姑娘。
(1)“大学”“中国姑娘”不能放在动词“毕业”“结婚”后面作宾语,而应把“毕业大学以后”改为“在大学毕业以后”作状语;在“中国姑娘”前加介词“跟(和、与、同)”放在动词前状语的位置上。
(2)我打算在大学毕业以后跟一个中国姑娘结婚。
2.今年,这个品牌的空调销售,由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一直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
(1)句子主谓搭配不当。“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的主语应为“空调”而不是“空调销售”。
(2)今年,这个品牌的空谓,由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一直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
3.会上,代表们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1)“广泛”应该修饰“交换”而充当状语,不应该充当定语。
(2)会上,代表们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我把酒喝醉了。
(1)“把”字句中动补词组中的补语必须用来陈述“把”字后面的名词,而句中的“醉”在语义上是指向主语“我”的。
(2)我喝醉了酒。
5.There is three book in the bag.(书包里有三本书)。
“is”应改为表复数的“are”,“book”也应该变成复数形式“books”。
6.The rain prevented me from to go there.(这场雨使我不能去那里)。
(1)应把“go”不定式形式“to go”改为现在分词形式“from going”。
(2)The rain prevented me from going there.7.用直接成分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词组:需要多吃一点;只写了两行字;泼了他一身脏水
需要多吃一点 只写了两行字 泼了他一身脏水
8.分析多重复句,并说明每个层次的复句关系。
(1)虽然官兵死伤的人数要多得多,但是因为农民军的数量有限,又不可能得到补充,这次战斗对他们的实力是一个严重打击。(2)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
(1)虽然官兵死伤的人数要多得多,但是因为农民军的数量有限,又不可能得到补充,这次战斗对他们的实力是一个严重打击。
(2)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 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
9.指出下列词组的类型:
(1)对中国人的屠杀(2)生活了二十多年(3)经济收入(4)谈得很愉快(5)朴素而别致(6)在墙上(7)买了票的(8)吃面条(9)门开了(10)个人电脑(11)悄悄地进来(12)抬出去(13)洗干净了(14)策划并组织(15)用毛笔(16)一些(17)他买来的(18)微型汽车
(1)偏正词组(2)动补词组(3)偏正词组(4)动补词组(5)联合词组(6)介词词组(7)“的”字词组(8)动宾词组(9)主谓词组(10)偏正词组(11)偏正词组(12)动补词组(13)动补词组(14)联合词组(15)介词词组(16)数量词组(17)“的”字词组(18)偏正词组
10.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
(1)请来一位女学生(2)学写作可真不容易
「提示」重在分析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弄懂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第五章 语义
一、单项选择题
1.“桌子我都擦干净了”中的“擦”,受事为桌子。
2.“四季名称、器物名称、数字、度量单位”中,词义具有模糊性的词语是“四季名称”。
3.汉语“伯母、婶娘、姑母、姨母、舅母”在英语中统称为“aunt”,这种现象反映了语义的民族性。
4.模糊现象往往出现在语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
5.词义反映的对象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这反映了语义的模糊性。
6.语义的基本要素是理性意义。
7.在“钱包、壁垒、裤子、高峰”这几个词中,义项不含非理性意义的是“钱包”。
8.在“伯父、弟弟、哥哥、姐姐”中,具有[+同胞][+女性][+年长]义素的词是“姐姐”。
9.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是提取共同义素和不同义素。
10.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11.义素分析中用来对比的一组词语应该是指称对象的类属相同。
12.在“壁灯、吊灯、路灯、油灯”中,具有[+用于照明][-用电]义素的词是油灯。
13.“成立、结果、联合”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
14.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和核心部分。
15.在词、语素、义素和词组中,不属于音义结合的单位是义素。
16.说明或掌握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时所用的基本单位是义项。
17.语言系统中的子系统中,系统性较低的是词汇系统。
18.汉语同义词“枯萎”和“干巴”具有不同的形象色彩。
19.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系统性。
20.“杜鲁门——杜绝”中的“杜”属于同音关系:“热气——热饭”中的“热”属于多义关系。
21.“快乐——悲伤”属于相对反义词:“战争——和平”属于绝对反义词。
22.近义词“恐吓”和“吓唬”,意义上的差别主要在于语体色彩。
23.“堡垒”属于多义词:“天气凉了”和“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属于多义关系。
24.“他不再偷钱了”的预设是:他以前偷过钱。
25.“拍电报”所包含的语法关系意义是涉及:“开汽车”所包含的语义关系意义是“动作”与“工具”。
26.语句“连他也不认识”,因语义结构不同而造成歧义。
27.“同学们热烈地欢迎新老师”,“热烈”在语义指向上指向同学们。
28.“出租婚纱”带有的歧义属于语法结构歧义。
29.“我去肉铺买肉”是一个复合述谓结构。
30.作为一个述谓结构变元的修饰或限定性成分的述谓结构叫做降级述谓结构。
31.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叫做从属述谓结构。
32.述谓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是谓词。
二、多项选择题
1、使得反映同一类对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经历不同的多义化过程的民族特点包括: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
2、语汇形式包括:实词、固定短语等。
3、非理性意义反映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说话人的态度、语休风格等。
4.理性意义也可以叫做:逻辑意义、指称意义。
5.词语“教唆、启发、启示、教导、处心积虑”中,带有贬义色彩的是:教唆、处心积虑。
6.(走)大路、(走)亲戚;穿(制服)、(制服)敌人;(地道)的中国菜。挖(地道);国民(经济)、(经济)作物;(生)火,(生)西瓜等词,其中在具体词组中用了一个词的不同义项的是(走)大路、(走)亲戚;国民(经济),(经济)作物。
7.在“唱歌、令尊、阁下、令爱、地道”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是:令尊、阁下、令爱。
8、词的非理性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9.在“启发、说、教室、引诱、慢”等词中,属于中性词的是:说、教室、慢。
10.干扰——骚扰、辞世——一命呜呼,这两组词的区别在于感情色彩。
11.骆驼、牛是“牲畜”的下位词。
12.周游列国——周围、周旋——周期、周到——周全,属于多义现象。
13.好——坏、爱——恨、深——浅,属于相对反义词。
14.一刻钟与刻木头、刻日完成与—刻钟、刻图章与刻日完成、刻苦与刻舟求剑,属于纯粹同音关系。
15.近义词的差别可以表现在:理性意义、搭配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
16.女声与女生、周记与周济、刚才与钢材,属于同音词。
17、“孙悟空偷吃了蟠桃”蕴含的句义有:他偷吃了水果;他偷吃了东西。
18.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关于“同形”说法正确的是:(1)口头上要求音位及其组合形式相同,韵律特征也相同。(2)书面上要求书写符号及其排列形式相同。(3)口头同形和书面同形并不总是一致的。(4)口头同形的,书面不一定同形。(5)书面同形的,口头不—定同形。
19.“小王和他父亲将要去美国”所包含的语法关系意义有:陈述、涉及、修饰或限定、平等。
20.小王的裤边破了——小王的裤子破了;他背了一首《静夜思》——他背了一首诗;我是他的老师——他是我的学生;小李住在我家楼上——我家住在小李家楼下,这几个句子都具有蕴含关系。
21.具有预设关系的句子有:孔令辉又获得了冠军——孔令辉以前获得过冠军;我的手机是诺基亚牌的——我有手机。
22.“活不干了;我不说了;老师说过了;他不知道;妈妈去买菜”,句子中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义关系的是:我不说了;老师说过了。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语义: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语言的意义。
2.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
3.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4、词汇意义: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
5.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6.语境意义: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7.词义;指同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以及其他附加色彩。
8.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9.词的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反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的意义,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10.词的通俗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助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性特征的反映。
11.词的科学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的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12.义项: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13.义素:从义项分析中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14.义素分析: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15.单义词:一类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即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16.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联系的几类对象,即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
17.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8.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的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19.派生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也叫引申义。
20.同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若干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词。
21.等义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22.近义词: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23.反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2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物。
25、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包括在另一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这两部分词之间就具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做上位词,范围小的词叫做下位词。
26.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成句子的时候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27.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关系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语法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28.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是语义结构关系,由语义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
29.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30.述谓结构:把一个命题进一步分析为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语义结构叫做述谓结构。
31.变元:述谓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又称“题元”“项”等。
32.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把变元分出的不同的类型叫做语义角色。
33.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就是该成分的语义指向。
34、歧义:指同一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四、分析题
1.对下面各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1)父亲 母亲 伯父 叔父 姑妈 舅父 姨妈
[亲属] [直系] [父系] [年长(以父亲为标准)] [男性]
父亲 + + + +
母亲 + + ? ?
伯父 + - + + +
叔父 + - + - +
姑妈 + - + + ? ?
舅父 + ? ? +
姨妈 + ? ? -
(2)听 说 读 写
[与语言有关的动作] [用耳] [用口] [用眼] [用手] [发出/接收]
听 + + ? ? ? ?
说 + - + - - +
读 + - +- + ? ?
写 + ? ? +- + +
2.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两组词:
(1)椅子 凳子 沙发
[人工制作] [家具] [用作座位] [可卧] [有靠背] [一人坐]
椅子 + + + - + +
凳子 + + + ? ? +
沙发 + + + + + +
(2)看 瞧 盯 瞪
[用眼] [短暂] [视线凝聚] [用力]
看 + ? ? ?
瞧 + + ? ?
盯 + - + -
瞪 + + + +
2.分析下列语句的歧义,并指明歧义的类型。
煮花生米 小店关门了 检查的人还没有到
煮花生米:(1)有歧义。(2)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属组合歧义中的语法结构歧义。
小店关门了:(1)有歧义。(2)“关门”可指营业时间已过,也可指歇业,属于词汇歧义中的同形异义。检查的人还没有到:(1)有歧义。(2)“检查”和“人”之间可以是动作和施事的关系,意思是“检查别人的人”,也可以是动作和受事的关系,理解为“接受检查的人”,属于组合歧义中的语义结构歧义。第六章 文字
一、单项选择题
1.希腊文属于全音位文字:阿拉伯文属于辅音文字;日文中的假名属于音节文字。
2、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的最基本单位是字符。
3.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音还是语义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4.假借字的特点是直接表音、间接表意。
5.现代语言之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
6.越南语现在的表音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
7.闪含语系的语言,如腓尼基语最初采用的文字类型是辅音音位文字。
8.藏语所采用的文字系统是音位文字。
9.世界上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只有汉字。
10.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出现的年代是商代。
11.腓尼基人创造辅音文字借用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
12.最早使用音位文字的人是希腊人。
13.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14.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5.最早的辅音文字出现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
16.最早使用辅音文字的是腓尼基人。
17.1945年后,书写朝鲜语的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谚文字母。
18.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属于整个文字的类型不变,字符的类型变了。
19.“文字的创制”是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20.1956年我国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从文字改革的角度看应属于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对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21.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许多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其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有佤族、傈傈族。
二、多项选择题
1.在“sh、火、付、人、机”组合中,属于复合字型的是sh、付、机。
2.在字符“f、止、江,符、竹”中,属于单纯字符的是f、止、竹。
3.字符“羊、马、人、木、口”都属于意符。
4.至今还没有发现的文字类型有语素文字、表意文字。
5.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音符、意符、记号这几大类。
6.古埃及文字、古汉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都属于自源文字。
7.已知的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8.英文属于音位文字、他源文字。
9.不属于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的汉字字体有行书、草书。
10.自源文字最初的表意字符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11.楔形文字属于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12.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字。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字符: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3.意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4.音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5.记号: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6.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7.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8.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
9.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
10.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11.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12.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
13.音位文字:就是全音位文字,是指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
14.辅音文字:即辅音音位文字,指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
15.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16.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
17.意音文字: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18.假借字:假借字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表意字符用来表音的表音字符。
19.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多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一种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后来由于他们用芦管在泥板上压印出来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的“楔字”,后人把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20.象形字:有些字的字形是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字学称为象形字。
21.会意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22.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23、合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21.偏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25.形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26.声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27.六书:传统汉字文字学对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方法进行概括后得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的词汇可能产生急剧的变化。
2.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
3.造成现代汉语中出现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复句形式的原因是汉语受印欧语言的影响。
4.关于语言的起源,一种观点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的约定,规定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社会契约说。
5.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特点。
6.语汇是语言系统各个部分中发展速度最快的。
7.关于人类语言的前身,有人主张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而来的。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感叹说。
8.恩格斯认为,语言起源于劳动。
9.我国的国语是汉语。
10.美国英语是一种英语的地域变体。
11.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最主要的依据是语音。
12.地域方言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产物。
13.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言和后来的官话是当时的通用语。
14.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15.意大利共同语的标准音是佛罗伦斯语音。
16.双语现象不属于语言分化的结果;双语阶段是语言转用的必经阶段。
17.在啤酒、剑桥、卡通、酒吧这几个词中,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剑桥。
18.在青霉素、盘尼西林、机关枪、演绎这几个词中,属于音义全借的外来词是盘尼西林。
19.盘尼西林、尼龙、香槟、电话这几个词中,属于意译词的是电话。
20.在马力、新西兰、哈达、卡车这几个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马力。
21、在沙发、芭蕾舞、干部、足球这几个词中,属于音译词的是沙发。
22.我国北魏时期实现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23.国外语言学家把洋泾浜语称为皮琴语。
24.我国1985年修订并公布的关于语音规范化的文件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5.实施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26.社会对语言主观的有意识的影响是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作出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二、多项选择题
1.因语言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造成的语言演变现象有:(1)汉语的构词模式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2)没有声调的古藏语发展为现在的有声调的藏语拉萨方言和康方言。
2.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1)社会的进步。
(2)社会的分化。
(3)社会的统一。
(4)国家之间的接触。
(5)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
3.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所具有的特点有:
(1)语汇大大丰富了。
(2)主语省略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3)书面语中的句子更长了。
(4)句式更加多样化了。
(5)修饰成分特别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
4.除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都分的发展演变外,语言发展演变还表现为:
(1)一种语言内部分化出不同的方言。
(2)方言成为不同的语言。
(3)-种语言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
(4)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5.社会统一在语言上的表现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语言的转用。
6.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们当时叫:雅言、通语、官话。
7.壮语、苗语,维吾尔语、傣语、日语中,属于汉藏语系的是:壮语、苗语、傣语。
8.俄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是:英语、德语。
9.汉语方言的差别可以表现在:
(1)音位系统不同。
(2)声调数量不同。
(3)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的称呼不同。
(4)名词和量词的结合特点不同。
(5)语序不同。
10.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从而产生了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11.汉语从梵语中借入的词有:夜叉、罗汉、塔。
12.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过程中发生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有羌族、契丹族。
13.民族融合过程中,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的决定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14.在奥委会、足联、电灯、克隆、苏维埃这几个词中,属于借词的是克隆、苏维埃。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5.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6.隐语:某些团伙所创造使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
7.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9.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1.语音对应关系: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互相对应的关系。
12.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1.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就叫做语言混合。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24、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和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政策。
25、语言规范化:指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6.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指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何本质区别?
动物之间也有相互用来交际的信号,但这跟人类的语言有本质的区别,人类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开放:米、分米、厘米、微米、纳米
2、构造灵巧:音位,音节
语素,词,句子
3、需要学习
2、人类语言构造灵巧的三个条件: 任意性:保证任何事物都能用语言表达 离散性:保证了语言单位自由拆装
层次性:电+影
电影
彩+色
彩色
电影+彩色
彩色电影
3、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你如何理解?
语言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动选择的可能性。因此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但命名一旦成立就具有强制性。因此说,“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你如何理解?请联系语言事实加以论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
1、形式内容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如“马”“车”对这两个语素本身的例句,现代词源学还没有找到一致的认识,因此他们是任意约定的。
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人、鸡、鸭。布谷鸟。联系是成立的,但不是本质的。
5、关于幼儿是如何习得语言的有哪几种假说?试加评述。
1、模仿说:认为幼儿是通过摹仿听到的语句而学会说话的。通过成人的重复,更正、赞许等反馈,正确的说法得到强化,由此而形成幼儿的说话习惯。
2、天赋说:以乔姆斯基为代表,认为有一种可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后天具体语言输入刺激下,经过语言习得机制习得一种具体的语言。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儿童习得母语学的是抽象的规则,即语言能力,虽然他们接触到的是具体的语言行为。
3、认知说: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是伴随着认知能力而发展起来,语言习得能力仅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斯洛宾、皮亚杰认为,不能脱离智力发展的全局来考查语言习得。如先有判断事物大小的能力,然后才会有“狗比猫大”直螺纹ideas语言表达。儿童学话的早期似有此种情况,但两者都比较发达后,关系就比较复杂,语言也可影响认知能力。各学说局部真理,互相补充。
6、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有哪些特性?
1、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准则。
1)形式内容的恋歌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
2、线条性
3、层次性:语言单位具有层层“套装”的性质。小的组成大的,大的组成更大的:我们学习语法。
4、系统性:语言符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的性质。其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两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7、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包括符号及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具有抽象性;言语是说(写)话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言语是人们对语言运用的行为或结 果)
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是对语言的抽象,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中。
2、语言对语言具有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3、言语带有个人性,语言是全民的。
4、言语的语义手具体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则是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抽象物。
8、语言有哪些主要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语言的功能是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社会功能又包括 :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基本职能)
标志功能——语言是集体的标志
记录功能——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 思维功能包括:语言是认知的伴侣,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工具 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功能
9、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二者关系如何? 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
聚合关系: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之间的替换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1)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形成的标准,是第一性的 2)组合关系又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
每个符号都处于这两种关系的纵横交叉之中,正因为有了这两种关系,语言这部机器才能灵活自如的运转起来。
10、举例说明切分和归并及二者的关系?
切分:按一定标准将语言单位分割成更小的单位。
后院的葡萄熟了。(词,句子,语素)
归并:判明在话语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单位是否同一个单位。米:
1)稻米、大米、糯米 2)泛指去掉壳或皮后的种子,多只可以吃的:花生米、小米、高粱米 3)像米一样的小粒东西:石米
对立:米:长度单位
metre(法)metre(英)非对立:可互换位置:兰州话n,l不分
互
补:如正的意义的各项 切分和归并的关系:
1)切分和归并是研究的两个必要程序,互为依存
2)有归并才能且分出有意义的单位,是衡量切分正确与否的手段
11、什么是音位?音位归并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音位是一种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归纳音位的一些原则:
1、对立:如果某两个音是对立的,鄙视两个不同的音位,2、互补:如果两个音是互补的,却不能直接判断他们属于同一个音位。这时往往要看第三个规则。
3、当地人的语感。(有一定的主观性)
12、常见的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哪些?试举例说明。词序:我看见他
他看见我 虚词:我的弟弟、我和弟弟
词尾:the content of these books is very good.内部屈折:goose-geese 重音:
声调:好棒 喜好 重叠:走——走走 语调:年轻的老师和医生
异根法:用不同来源的次来表示语法意义 零形态:零形态本身也是一种形式。
13、动词有哪些常见的语法范畴?试举例说明。时:英、俄等语言分为过去式,现在时,将来时
体:表示动作的持续与否的状态。现代汉语中“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了”表示 完成,“过”表示已然。
14、什么是词义?词义有哪些性质?请举例说明。
词义是词的语言形式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虚词也有词义,但词汇学研究的主要是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性质:1主观性和客观性
偏差,词典再版
2概括性
人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一般定义)社会学定义:处于生物进化最高阶段的灵长目动物
3模糊性
中年 青年
4民族性
猫
15、从原生义到派生义主要有哪些模式?请举例说明。从原生义到派生义的变化一般有如下几种模式:
1、通指专指模式:由通指到专指,或由专指到通指 河的原生义黄河,派生义是一切河 臭的原生义是味道,派生义是臭味
2、类比模式:着眼于相似性质派生出新义 如地下(地面之下
隐藏在敌后工作的方式状态)
3、关联方式:着眼于相关性派生新义 兵(武器、士兵)
16、什么是语言变异?语言有哪些类型的变异?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语言变异是一种语言在不同环境所形成的不同特点。语言变异表面看是共时现象,其实是历时的结果。语言变异相对某种“标准语”而言。语言变异有三种:社会变异、功能变异、地域变异 社会方言和与地域方言的区别于联系:
1、社会方言没有自己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仅表现在某些特殊词语上,而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2、社会方言不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而地域方言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
3、地域方言里还有可能包含有社会方言。
17、什么是言语行为?什么是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用言语来达到做事目的的行为家叫言语行为。(命题意义、施为意义)直接言语行为:直接说出施为性行为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间接言语行为:用某一类施为性行为来达到另一类施为性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目的。真冷(外面)(直接:命题意义与施为意义一致)
真冷(屋里)(窗开着)(间接: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不一致)
18、什么是合作原则?它包含哪些准则?
合作原则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交际双方必须真诚合作的原则,包括以下四条准则:
1、量的准则:所提供的信息适量,不过多也不过少。也叫“适量准则”
2、质的准则;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提供的话和对方的话相关,也叫“关联准则”
4、方式准则:所说的话意思明白确定,不模棱两可,也叫“明白准则”
19、什么是语境?语境包括哪些因素?联系实际说明语境的作用。
语境:同某一语段存在有关的全部因素的总和(广义)狭义的一般指该语言片段出现的上下文。语境因素相当复杂: 语境诸因素: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
非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
语境的作用:语境对于话语交际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无论是表达者还是理解者都离不开语境,交际双方所能共享的语境越多,越容易沟通。例:卖辣椒 要特别注意语境的主观因素对交际的影响。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1、限定作用:昨天他来过这里
2、调节作用:普查员对老太太说有配偶没,老太太不懂,普查员改为老伴
3、生成作用:it is rains cats and dogs.4、确定作用《母亲的回忆》
5、补足作用“我咖啡,他茶。”
20、什么是语言演变?其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语言演变指语言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个历史时期的系统的变化。原因:社会的发展史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因)
1、社会由低到高的总体发展,导致语言的演变
2、社会的分化统一导致语言的分化统一
3、社会的接触导致语言的接触
4、社会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思维发展促进语言发展
特点:
1、渐变性(即使在社会急剧动荡时期,也是渐变的)
2、不平衡性
3、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1、方言是怎样产生的?共同语是怎样产生的?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怎样?
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引起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分化产生方言(归根结底,方言是由于社会未完全统一,分化产生的)语言统一产生共同语
共同语实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杂取各方言”形成的。成为共同语形成的基础方言叫基础方言,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的条件: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现代民族共同语与北方方言、英吉利民族共同语和伦敦方言、意大利民族共同语和托斯卡纳方言。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1、共同于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共同语一旦形成了之后就成了一种高级形式,方言逐渐向他靠拢
3、共同语仍可从基础方言以外的方言吸取有用成分。
4、推广共同语不是用行政手段消灭方言
22、什么是语音演变规律?试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某种语言的语音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可以概括成一些语音规律。三个特点:条件性
时间性
拉丁语发展成法语的规律13世纪后不起作用
地域性
如普通话m尾音与方言
23、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原因、途径、结果。
1、词义演变的原因:社会发展
床由古代的坐具到现在的睡具
认识的改变
鲸的认识由鱼到现在的哺乳动物
词义的相互影响
脚、足、腿、股
2、词义演变的途径:比喻(走狗)、引申(月)、吞并(肉吞并了肌)、组合能力的改变(被从跟表示不幸的事词语到现在可跟表示非不幸的事组合)
3、词义演变的结果:义项的增减(兵)、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菜)
24、举例说明新词产生的途径
1、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创造新词
2、旧词新用:博士
3、词义分化:刻
4、借词
25、语言接触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言成分的借用
2、双语现象和语言同化: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接触的发展阶段,语言同化是高潮结局阶段。
3、皮钦语和混合语
皮钦语:在特殊的环境里所获得的支离破碎的、变形的、杂交的外语,又叫洋泾浜语,词汇是外语的,语法绝对是本族语的,语音也不标准。
混合语:也叫克里奥尔语,是两种语言“杂交”后形成的语言,是某些地区人民的母语。
26、为什么说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7、简述语言的形态分类和谱系分类
按照于语言间亲属关系的远近对语言进行的分类是谱系分类。一般有四个层次:语系、语族、语支、语言
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使用人口仅次于印欧语系。总体特点:语音上都有声调;语法上虚词和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有量词;词汇上以单纯词和复合词为主,派生词少。
印欧语系:主要包括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等,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总体特点:没有声调,赛因多;语法上形态变化丰富,没有量词,词汇上派生词次多,复合词少。
28、什么是文字?文字和语言关系怎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1、记录语言:与语言中的词、语素发生固定联系,有读音。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产生的,不能脱离语言。从发生学角度来看,也许是创字之初,表示“日”,直接表意,但在记录语言中的某个单位之前,在有读音之前,它只能是一幅图画,而不是文字。文字演变之后,今天从没学过汉字的人,恐怕也难悟出着四方的“日”是表示“太阳”
2、书写符号:并不是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只有与语言中的(词或语素)相联系的才是文字。
3、系统:文字不等于字。作为系统包含几个方面:
1、用来记录某种语言的所有符号;
2、这些符号的组合及书写规则。
4、文字的三要素:形音义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2、文字对语言有巨大的反作用 1)促进语言本身的精密、完善、发展。2)扩大语言的交际功能
3)促进共同语的形成和规范化,维护共同语,缩小方言差异 4)便于语言学习
3、语言敏感,发展快;文字保守,较稳固。(文字并不总是能跟得上语言的变化)。说文:脾,符支切;鸡,古兮切
29、简述文字的作用。
1、突破了语言所受的时空局限,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记载、传播科学技术文化,传承历史,沟通古今。
4、促进了语言本身的精密、完善、发展。
30、什么是表意文字?什么是表音文字?二者各有什么优缺点? 10 名词解释: 语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包括符号及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具有抽象性。言语:言语是人们对语言运用的行为或结果。3 预设:预设是指说话或写作是假设对方已知晓的信息。4 聚合关系: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之间的替换关系。5 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归并:判明在话语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单位是否同一个单位。8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一种语言或方音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0对立:某两个音能出现在同样的语境里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11互补:某两个音出现的位置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即甲出现处,乙绝不会出现,反之亦然,12词义:词义是词的语言形式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虚词也有词义,但词汇学研究的主要是词的词汇意义。
1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时进行概括后所得到的更大的类别。14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所得到的更大的类别。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因受到邻近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15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是词义的组成部分,是分解义项后得到的,也叫区别性特征。
16语素:一种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7自由:一个语言单位如果加上一定的语调等条件可以独立成为句子,可以单说的是自由形式。
18粘着:一个语言单位如果加上一定的语调等条件不可以独立成为句子,可以单说的是粘着形式。
19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一种语言在不同环境所形成的不同特点。语言 变异表面看是共时现象,其实是历时的结果。语言变异相对某种“标准语”而言。
20言语行为:用言语来达到做事目的的行为家叫言语行为。(命题意义、施为意义)
21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交际双方必须真诚合作的原则,22会话含义:局势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义。
23语言演变:语言演变指语言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个历史时期的系统的变化。
24语音规律:某种语言的语音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可以概括成一些语音规律。
25双语现象:是个人或语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6语言同化:是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的过程或结果。自愿被同化(鲜卑语),被迫接受同化(满语),强迫同化(日语在台湾、东北)
27亲属语言:具有共同来源地语言形成亲属语言,28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第三篇: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解释“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
11.解释“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第二章 语音
1.解释“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解释“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解释“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解释“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5.解释“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10.解释“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12.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解释“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解释“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
20.解释“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解释“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解释“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解释“音渡”
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解释“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解释“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解释“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第三章 语汇
1.解释“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3.简答语汇的作用。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4.解释“词”。
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解释“语”。
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6.解释“基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7.解释“一般语汇”。
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8.解释“惯用语”。
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9.解释“成语”。
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10.解释“歇后语”。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11.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12.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13.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14.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15.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
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16.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17.解释“变性成词”。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8.解释“变形成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9.解释“复合构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20.解释“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21.解释“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2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2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第四章 语法
1.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4.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5.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15.解释“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16.解释“语法手段”。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7.解释“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8.解释“句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9.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0.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1.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22.解释“词类”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3.解释“词组”。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解释“向心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25.解释“离心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26.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28.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29.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30.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
每五章语义
1.1 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粗略的说,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的。前者叫“语言意义”即语义,后者叫“语境意义”。
1.2 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3 语义的模糊性
所谓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4 语义的民族性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2.1 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为“科学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词,这样的词在语言的词汇中占大多数。
二是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三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2.2 义项和非义项
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同,但它们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它们就不能算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难算不同的词。
2.3 义素和义素分析
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第二步是比较词义的异同。最后一步是整理和描写。
义素分析应力求做到准确,和简明。
义素分析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最后语义分析还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
3.1 单义和多义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
科学术语一般都是单义的,并且不带任何附加色彩,一个词在刚产生时往往是单义的。
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是有其各方面的根源的。首先,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其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
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引申意”。
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基本义”。基本义不同于本义,基本义是就某个时代中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和使用频率而言行的,而本义则是就多义词各个意义产生时间的先后而言的。由于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派生意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一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性联系这两个方向进行的。前者的引申方式叫“借代”,后者的引申方式叫“比喻”。
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己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相同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表示几个意思不一定是多义词,如果这几个意思之间没有联系,那就只是同音词。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是: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3.2 同义词
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就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同义词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同义词是就词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孤立的词语无所谓同义词。其次,要构成同义词,不同词语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是基本相同的,因而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这一大类事物中的某一小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指称事物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某个部分的词也不能构成同义词。最后,同义词是就特定语言和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不能跨越语言或方言来讨论同义词。
同义词有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大同小异,因而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言中的等义词有些是借用外语词或方言词的结果。
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一般所说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类型。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也可以表现在非理性意义上。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的不同,有的表现为语体色彩的不同,有的表现为形象色彩的不同。
3.3 反义词
反义词指的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反义词的特点:首先,反义词的意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或以对立的方面,具有共同的意义领域是构成词语间反义关系的基础。其次,反义词是指两个词意义相反,这种意义相反,是以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为基础的。再其次,反义词是就词语的基本理性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理性意义上的细差别及附加色彩的对立都可能成为近义词之间的反义因素,但不能构成反义词。最后,和同义词一样,反义词是就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
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非A 即B,这种词就叫绝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
反义词的作用:首先,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在编纂词典时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其次,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4 语义场
词义有一定的系统性。语义场就是这种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一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语义场与语言中的上下位词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同一个上位词的若干个下位词都具有相同的类属义素,可以构成一个语义场。
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系统性也有程度的差别。
语义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层次性。
研究语义场的意义:首先,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把不同的词义看作彼此毫不相干的个体而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词义及其变化。其次,语义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再其次,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最后,语义场的研究工作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4.1 句义的构成
句子的语言意义可以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析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因而,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比如主谓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涉及,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
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主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语气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
4.2 句子的语义结构
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彩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从语义看,一人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取决于谓词的语义,谓词的语义规定着谓词与变元之间可能具有的语义关系。
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句子的语义结构还包括“语义指向”的内容。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4.3 蕴含和预设
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用公式表示为甲乙。如果两个句子互相蕴含,它们之间就是同义关系。如果两个句子互相以对方的否定命题为蕴含,它们之间就是矛盾关系。
预设和蕴含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4.4 歧义
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口头上有歧义的,书面上不一定有歧义。书面上有歧义的,口头上不一定有歧义。
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
歧义的类型:歧义一般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歧义。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又可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
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构造,也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
第六章文字
第一节文字的性质
识记:1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3意符;意符也就是表意的字符。
4音符;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5记号;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
6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称为自源文字。
7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上创制的文字可以称为他源文字。
8单纯字符;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每一个拉丁字母都是一个单纯字符。
9复合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10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词语文字。
11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是语素文字。
12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
13音位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
15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是表意文字。
16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
17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18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
领会;
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的符号系统;答: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有。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
2字符的类型:意符、音符和记号,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答: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字符又可以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3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答:因为语音没有办法用图形来表示,所以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4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字符号区别;答: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而复合字符还能分解为更小的字符。
5文字的类型;答: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思考:
1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答:因为文字的定义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关键是要看某种图形是不是跟确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如果某种图形跟语言单位没有确定的关系,只表示一个大致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语句去解释,那么图形就还不是文字。
2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答: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意音文字。
领会:
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但不能把这种影响绝对化;答:
2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答: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现在说文字的种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
思考:
1为什么说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能画等号;答: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文字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识记:
1楔形文字;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
2象形字;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的文字学称之为象形字。
3会意字;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字学称这些字为会意字。
4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5合体字;指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6偏旁;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7形旁;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8声旁;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领会:
1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2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
3文字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4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答:楔形文字
5古埃及文字的情况;答:碑铭体,僧侣体。
6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辅音文字;答: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他们在借用古埃及文字来书写时创造了只写辅音音位而不写元音音位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向东传播,演变为阿拉马字母系统和印度字母系统;向南传播,演变为撒巴字母系统;向西演变为迦南——腓尼基字母系统、希腊和拉丁字母系统。
7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已知的所有表音文字都是他源文字;
8“六书”的含义;答: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了;答:由于语音和字形的演变以及社会的发展,到了后代,很多形旁和声旁除了文字学家还能辨认为,普通人都已很难辨认。
10汉字的形旁跟表意字符的区别;答: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的。但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
11汉字的声旁跟表音字符不完全相同;答:
12汉字字体的演变;答: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在字形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字体的演变。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不同字体。
思考:
1文字起源和演变的大致历程是什么样的;答: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到意音文字。
2应该如何看“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答: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各有所长,不便分高低。
领会:
1文字的创制的含义;文字的创制在这里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创制过程。
2非洲一些新兴国家创制文字的情况;答:改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斯瓦西里语。其他国家只得沿用殖民时代宗主国的语言。
3新中国为少数民族语言创制文字的情况;答:
4文字改革的类型:正字法的改革、字符类型的改革、文字类型的改革;答:正字法,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例子是英文、法文的改革,还有汉字简化;字符类型的改革,是文字类型不变,表音文字还是表音文字,但是字符类型变了,从阿拉伯字母变为拉丁字母,最有名的例子是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文字类型的改革是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例子是越南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2
错误。文字再重要,没有语言,文字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9.语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语言是社会成员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
第二章
1.语言符号是以语音作为物质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2.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3.语言符号是(语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第四章 同步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黑体单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及所属的语法范畴。a.He reads a book.b.She gives the pens to me.c.I bought a more useful VCD.d.Smith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e.John made many benches.答案
a.read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范畴。(主动态、现在时、普通体)。b.give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范畴(主动态、现在时、普通体);
pen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me:表示宾格,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c.bought: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主动态、普通体); d.reading:表示进行体,属于体的语法范畴。(主动态、现在时)e.made: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主动态、普通体)
benche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最常见的是主格(动作者,主语)、属格(领格,修饰、领有关系)、宾格(动作受动者)
英语名词两个格:一般格和所有格[’s] 代词四个格:I[主格]→me宾格→my属格→mine所有格(5)体: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动作进行状态的特征。
英语三种:写[动词原形] →write[一般体] 正在写[to be+现在分词]→be writing[进行体] 写 完[to have+过去分词]→have written[完成体] 同步练习
造成多义的原因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句法层次歧义,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热爱人民的军队”、“找到了叔叔的孩子”,等等,可以从甲处切分,也可以从乙处切分,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第一层可以切分为“发现了 | 敌人的哨兵”,也可以切分为“发现了敌人的 | 哨兵”。
结构关系歧义,如“出租汽车”、“烤白薯”、“煎鸡蛋”、“补充材料”、“参考消息”、“扩大会议”,这些词组可以分析为动宾关系,可以分析为修饰关系。
施受歧义,如“鸡不吃了”、“支持的是他”、“狼也不怕的狗”、“母亲的回忆”、“他这个人谁都认识”等等,这些句子的歧义原因是因为句子中的名词的施事(动作发出者)、受事(动作支配涉及对象)的关系不明确,它们和句子中的动词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关系,而且都解释得通,形成多义。例如“支持的是他”,他既可以理解为“支持”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即他支持别人,也可以理解为动作的接受者,即别人支持他。
隐性歧义,如“船长在甲板上写字”、“他在房顶上晒花生”等。
词汇歧义,如“门没有锁”、“山上有杜鹃”、“没有功夫”、“都去加油”等等,这些句子中的多义词或同音词的几个义项都能组合,无法确定其中的一项意义,形成歧义。
此外还有语音原因造成的歧义,而在书面上因为有汉字区别同音词,不会造成歧义,例如“全部合格”,口头上说出来可能会被理解为“全不合格”。2.如何进行句法多义的变换呢?
多义变换,就是要通过替换、移位、添加成分等手段,把一个多义的结构变换成不同的单义结构,从而消除歧义。例如:
山上到处都是杜鹃――山上到处都是杜鹃花――山上到处都是杜鹃鸟(替换词语)
反对的是小张-我们反对的是小张-反对我们的是小张。(增添词语)
门没有锁-门上没有锁-门没有被锁-门没有锁好。(增添词语)
咬死了猎人的狗-狗把猎人咬死了(移位)-野兽咬死了猎人的狗(增添)
母亲的回忆-回忆母亲(移位)-回忆我的母亲(移位增添)-母亲回忆往事(增添)。
还可以通过前后增加句子,创造语境,排除歧义。例如“山上杜鹃很多”,如果杜鹃是指杜鹃鸟,我们可以增添句子变成:“山上杜鹃很多,还有黄鹂、斑鸠、鹧鸪”;如果杜鹃是指杜鹃花,我们可以增添句子变成:“山上杜鹃很多,我采了一大把,编了一个花环”。这样也把歧义排除了。
当然,用什么方式排除歧义,得看这个歧义句本身情况而定,该移位就移位,该增添词语就增添词语,不要机械地运用,但是一定要用最简便的方法消除歧义。同时,变换后消除歧义,基本上是要表现出原句的意义,不能是和原句意义没有关系,例如“门没有锁”可以变换为“门没有锁上”,“门没有上锁”,不能变换为“门没有关”、“门没有栓”。3.下列句子是否具有句法多义?将具有句法多义的句子变成表示不同意义的单义句: a.最关心的是我母亲。
我最关心的(人)是我的母亲。最关心这事的(我的人)是我母亲。b.屋里的箱子没有锁。
屋里的箱子没有上锁。屋里的箱子没有锁上。c.妈妈在房顶上晒豆角。
妈妈把豆角晒在房顶上。妈妈到房顶上晒豆角。d.船长正在甲板上写字。
船长正在把字写在甲板上。船长坐在甲板上写字。e.船长正在甲板上打拳。(没有句法多义)f.船长正在甲板上唱歌。(没有句法多义)
4.下列句子如果有句法多义,请放入一定语境,使其变成不同的单义句。a.那是狼也不怕的狗。
那是狼也不怕的狗,它曾经咬死了好几只恶狼呢。那是狼也不怕的狗,有它没它都一样,狼照样出没。b.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
我们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向我们走来了。c.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
中年和青年是社会的骨干力量,所以这次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
因为代表的资格要求在25岁以下,所以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d.奶奶的故事讲不完。
奶奶的故事讲不完,她会讲很多很多的民间故事。
奶奶的故事讲不完,她走南闯北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传奇故事呢。e.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我们只安排了一天的报名时间,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报名时间从今天起到十八号止,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1.教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含有尊敬色彩的正式称呼,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的“教师”不能改为“教员”。“教员”则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般称呼,如“解放初期,解放军军事院校还从国民党高级军官中录用了不少教员”,这里用“教员”比较合适,不用“教师”或“老师”。“老师”是用来当面称呼的,具有口语色彩,而“教师”不用来当面称呼。
4.试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①这个老人谁都可以接待。
②妈妈的鞋没做好。
③那里有很多鲁迅的书。
2.(1)A、有一个老人开了一家小旅馆,服务态度好,旅客不分贵贱,谁都可以接待。B、有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居委会安慰他说,在辖区内,不管到哪家,谁都可以接待。
(2)A、妈妈这几天在做一双鞋,因为常忙于其他事,所以至今还没做好。B、皮鞋店在为妈妈定做一双鞋,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做好。C、妈妈年纪大了,眼也花了,工艺水平比以前差远了,这次没做好。D、鞋店一直以来很有信誉,别人的鞋做得都不错,可给妈妈的鞋没做好。
(3)A、在新华书店里陈列着许多鲁迅的著作,如:《呐喊》、《彷徨》等。B、在博物馆里陈列着不少鲁迅收藏的图书,有古籍的,有外语版的,等等。C、在我们中文系的资料室里,有不少研究鲁迅的著作,有评论他的思想的,有关于他的生平的,等等。
3.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 _形体___。文字是用“__形__ ”通过“ _音___”来表达“__义__ ”的。
3、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学习指导书》P.128)
①口语(“话”)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文”)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②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一)文字依附于语言 1.文字是用来代表语言的符号。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语言是文字书写的对象或内容,而文字是书写语言的工具或形式。
2.文字与语言的结构特点、基本词汇和发音特点紧密相连并适应着,语言的结构特点决定着一种语言文字的状况。
(二)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
1.从起源上讲,语言是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文字则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由 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才开始创立的,文字同语言相比,语言是根本的,是第一性的;文字是语言派生的,是第二性的。
2.在历史发展上,虽然文字同语言一样,都是作为交际工具为人类社会服务,都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人们不能创造语言和改革语言,而文字却是可以创造和改革的,它具有人为的性质。
3.从存在形式上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材料,文字是通过形体表达声音和意义。4.在交际功能上,文字和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实现交际功能的方式不同。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拟题
语言学问答题
导论:
1、什么是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即研究语言规律及现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为语言,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延边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认识。
2、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答: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比较,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譜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章:
1、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怎样?
答:(1)语言有限而言语无限;(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3)语言存在于大脑中,言语存在于口中,言语具有个体性;(4)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但言语作为中介;(5)语言是枯燥的,而言语是丰富多彩的。
2、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答: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每个社会,无论它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
3、怎样理解“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答: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是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正因为这样,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相同的事物。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都一样,相反,它们之间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说的都是这种差异。我们怎样知道这种差异呢?就是根据语言差异的分析,因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该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的民族性不仅仅是语言不一样,而且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他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比如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等。但是,这些工具远远没有语言运用那样便捷,而且使用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有限,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什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因此,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毫不奇怪了。第二章: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应具备的条件? 答:符号是指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能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它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出来代表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语言中的词也是一种符号。例如:我说“火”或写个“火”字,这“火”代表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或焰,你听到或看见“火”这个词也就知道它代表什么。符号应具备约定性和两极性。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答:语言符号是以语音作为物质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语言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构成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由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统一构成,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意义是语言的内容。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的,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没有语音形式,语言无所依附,无法让人感知,根本不可能存在,更别说交际运用了:没有意义内容,语音形式存在就失去意义,也没必要存在了。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例如我们说“电视”。不必真抬出一台电视来比划,用大家共知的记号“diànshì”来表示,英语用“TV”别人就明白了,如果你非要把“电视”说成“视电”或别的什么,别人就无法理解了。所以从本质看,语言是一种符号,只是它比任何符号系统都要复杂得多。
3、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语言的任意性,自己试说。)
答:人类语言有数千种之多,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呢?这时候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并不是一个统一体,而是分成了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习惯的差别,他们在选择语音形式、语法规则方面也按各自的意愿行事,同一社会集团的成员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每一个阶层的单位可以互相组合成更大一级的单位,这样一级一级按一定的规则层层组合,形成一个语言系统。比如语言体系中有限的音位组合成音节与语素,联系起来,语素又组合成更多的词,词则组成无穷的句子来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语言单位从小到大的组合,充分体现出语言的体系性。
5、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答: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语言中的词组成句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的,而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里的组合规则就体现了组合的关系,比如,“饭”、“我们”、“吃这三个单位可以组成”我们吃饭“这个句。聚合关系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比如”我们吃饭”这个句子的三个单位,分别可以用“他们”、“做”、“菜”来代替,代替后组合关系不变。第三章:
1、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答:汉语的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其实就是音高的变化形式,同样的音素组合,声调不同,音高不一样,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汉语拼音的shu zi,加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数字”、“梳子”,可见,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重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音重不同,意义往往有很大差别。例如汉语的“大意”一词,后一音节念去声,含义是“主要意思”。念轻声,含义是“疏忽、粗心”,又如英语单词concent,重音在第一音节,含义是“内容、容量”,重音在第二音节,含义是“满足、满意”,至于日常话语中通过重音的不同位置去表示特定含义,例子就更多了。
2、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答:元音和辅音有四个方面的区别:第一,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要受阻碍;第二,发元音时,声带要振动,发辅音时,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第三,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部分保持紧张;第四,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音素间的对立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例如,在汉语普通话利,如果用[_e]环境下,[t]、[n]、[l]互相替换成立,可以构成“敌”、“泥”、“离”的字音,所以说[t]、[n]、[l]等是对立的,有对立关系。
互补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例如,汉语普通话里的元音/a/的四种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出现只能是互相补充的,而不会有对立现象。
4、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答:汉语音节可以分为,声、韵(韵头、韵腹、韵尾)、调三个部分。汉语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声母和“四呼:齐、合、开、撮”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是由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开头元音的性质决定。(详见《导书》58页)
5、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例如在北京话的辅音音位/b/、/p/、/d/、/g/、/m/中/b/以不送气与/p/相区别,以双唇与/d/、/g/相区别,以闭塞与/m/相区别。
6、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答: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同化,就是两个的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比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这是因为dogs其中的/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
异化和同化的作用相反,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比方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的音),这是调位的异化。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例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了变化:复元音可能变为单元音(比方“木头”/mu t‘ou/弱化成/mu t‘o/)
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 mn/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 第四章:
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答: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这个定义强调“独立运用”和“最小”两层意思,用最是要把词既同小于它的语素分开,又同大于它的词组分开。比如,“蔬菜”是词,但是“蔬菜”里面的“蔬”不能独立运用,就不符合这个条件,它是语素。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词根、词缀、词尾、构词语素、变词语素。
答:例如“朋友”中的“友”是词根;如“第一”、“第二”中的“第”,“小刀子”、“瓦盆儿”中的“子”、“儿”等是词缀;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成为walks,walking,waliked,这些都是词尾。根据语素在词种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3、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答: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局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又叫词形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1)附加词尾:这是最常见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名词加上s表示复数,动词加上ing表示进行体,动词加上ed表示过去时,形容词加上er表示比较级,形容词加上est表示最高级。(2)内部屈折:英语中man表示单数,表示复数不是通常的那样加s,而是改变内部的音素变为men。(3)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例如英语中,we是主格,us是宾格,he是主格,him是宾格。又如形容词good的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也是用异根方式构成的。
4、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范畴。
答:语法范畴与词的形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成类,因而称为“范畴”。如: 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
1、单数
2、复数 数
1、普通体 体
2、进行体
3、完成体
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等,俄语、德语、法语中的某些词有性的区分。“性”是一个语法概念,和生物学的性不一致,性的区分是某种语言的习惯。性、数、格是名词所有的语法范畴,体、时、态、人称是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5、举例说明独立语、屈折语的主要特点。
答:独立语的主要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十分重要,复合词,派生词少,例如:“父亲的书”,“父亲”和“书”之间的领属关系是通过虚词“的”表示的。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一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二是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三是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6、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英语和汉语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答:汉语陈述句变成疑问句主要是在句子后面加上语气词“吗”、“呢”等,语调相应变化;而英语有多种情况,例如:Is he a student? 或Does he speaks correct English?或 Will he learn English?等几种。第五章: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答: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第二,稳固性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答:词义的模糊性特点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例如“大-小、多-少、长-短、好-坏、冷-热、咸-淡、明-暗”等等,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到语言交际的准确性,第一,模糊与清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界线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而这个标准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标准是一个民族共同认可的,互相理解的;第二,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对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从而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例如“那个高个子、身材魁梧、宽脸膛、浓眉毛、厚嘴唇的小伙子是我男朋友”,这之间出现了一系列模糊词语,但听话人根据这些模糊信息综合加工分析,往往能十分容易地从一群人中把那个特定的人找出来。
3、什么是隐喻和换喻?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答: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例如“包袱”,本义是包裹,派生意义是影响思想和行为的负担。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例如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二者经常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红领巾”一词通过换喻获得了“少先队员”这个派生意义。
4、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答:多义词在使用中不会影响到对意义的理解,不会产生混淆,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多义词虽然有多项意义,但是由于有上下文的限制,多义词就只有其中某一项意义与上下文相的意义相适应,排除其它的意义。例如“老”有“年纪大”、“老年人”、“过了适口的时间”、“经常”、“过去的”、“长久”、“陈旧”、“原来的”等等意义,但是在下面的各个句子中,“老”就只有一种意义,多义词就变成了单义的了,其他意义就被排除了。第六章:
1、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答:汉字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语素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语素,还有许多同音语素,但语素的单音节形式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 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语素,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同时,由于汉字与语素基本上对应,而不固定地与某个音节挂钩,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超方言的特性。
2、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较严谨规范。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的变化要服从口语的变化发展。
3、简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答: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它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文字的主要功能。文字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所有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拼音文字还是意音文字,都既要有一定的形式,又有通过这种形式所记录的音和义,三者缺一不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第七章:
1、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答: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不相同点: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3、什么是基础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
答: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方言作为基础方言。
4、详细论述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论述: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一是社会发展变化,二是语言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关于这两个特点,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角度来深入认识。
5、为什么语言发展变化会有不平衡性特点呢?
答:第一,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比如一个新事物新观念产生了,要进入交际领域,首先就要有个名称,就必然要在词汇系统中反映出来,而社会现象、事物、观念的产生与消失,是经常发生的,在词汇中以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等种种形式。
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楼盘、楼花、按揭、写字楼”就是从“台港-广东-内地”这样传开的
6、由于汉语各个方言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国外的语言学家把汉语方言看成是不同的语言,这样划分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汉语各个方言,仍然是方言,而不是独立的语言,虽然互相之间差别很大,但汉语各方言处在政治上高度统一的社会,使用者又是高度统一的汉民族,有着公认的标准音、统一的书面语和潜在的转换关系,仍然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而不是不同的语言。第八章:
1、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借词。
2、“洋泾宾”与混合语有何异同?
答:(简单地说)相同点:洋泾浜(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混合语)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不同点: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而洋泾浜没有人把它当母语来学习。
3、双语现象是否会导致语言的融合?为什么?
答:双语现象是否会导致语言的融合,这完全取决于社会历史条件。有两种情况:(1)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例如鲜卑族与汉族的关系;(2)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会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如,元蒙与汉族的关系。总之,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