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咬文嚼字 1人教版必修五.doc(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20: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咬文嚼字 1人教版必修五.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咬文嚼字 1人教版必修五.doc》。

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 1人教版必修五.doc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设计】

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

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6)《惠山烹小龙团》

三、四两句的剖析。(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

(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6)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再次,提问学生这些论证材料可否调换位置。如王若虚对《史记》描写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和“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两例。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每个分论点和它的论据都是相对应的,两者密切相关,不能调换。2.理清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

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沦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4.小结。

在论说文中所列举的材料一定要鲜明有力地证明相应的观点,反之则是材料使用不当。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应具有对应性和最佳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练习题

第五册基础知识复习《沁园春·长沙》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4.万类霜天竞.自由 5.怅寥廓... 6.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7.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8.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9.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1.粪土..当年万户侯 1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1.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粪土..当年万户侯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1.独立寒秋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离骚》(节选)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2.謇朝谇.而夕替. 3.又申.之以揽茝 4.虽九死..其犹未悔 5.怨灵修之浩荡..兮 6.谣诼..谓余以善淫 7.固时俗之工.巧兮 8.偭.规矩而改错. 9.竞周容..以为度 10.忳.郁邑余侘傺..兮 11.宁溘.死以流亡..兮 12.鸷鸟之不群.兮 13.何方圜..之能周兮 14.忍尤.而攘.诟 15.伏清白以死.直兮 16.及.行迷之未远 17.步.余马于兰皋兮 18.进不入以离尤..兮 19.苟余情其信.芳 20.高余冠之岌岌..兮 21.长余佩之陆离.. 22.岂余心之可惩.。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长太息以.掩涕兮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3.謇朝谇而.夕替 4.既替余以.蕙纕兮 5.虽九死其.犹未悔 6.怨灵修之.浩荡兮 7.竞周容以.为度 8.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9.伏清白以.死直兮 10.悔相道之.不察兮 11.步余马于.兰皋兮 12.驰椒丘且焉.止息 13.苟余情其.信芳 14.高余冠之.岌岌兮 15.芳与泽其.杂糅兮 16.岂余心之.

可惩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意义。1.偭规矩而改错 / 10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 6.芳菲菲其弥章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1.亦余心之所善.兮 2.背绳墨以追曲.兮 3.鸷鸟之不群.兮 4.伏清白以死.直兮 5.固前圣之所厚. 6.步.余马于兰皋兮 7.高.余冠之岌岌兮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1.既替余以蕙纕兮 2.竞周容以为度 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不吾知其亦已兮

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6.唯昭质其犹未亏。

《孔雀东南飞》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1.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2.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3.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4.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6.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7.何乃太区区.. 8.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9.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10.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11.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1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13.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14.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15.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16.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17.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18.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 19.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20.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21.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22.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23.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24.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25.恐此事非奇.

26.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27.阿母谢.

媒人 28.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29.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30.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31.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32.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33.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34.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35.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3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37.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38.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39.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40.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41.多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2 / 10

1.为.仲卿母所.遣 2.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4.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5.阿母为.汝求 6.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7.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8.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9.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10.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11.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12.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13.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14.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5.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16.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17.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8.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19.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20.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 2.蒲苇纫如丝 3.摧藏马悲哀 4.府吏见丁宁 5.箱帘六七十 6.吾今且报府 7.槌床便大怒 8.合葬华山傍 9.恨恨那可伦 10.奄奄黄昏后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1.仕.宦于台阁 2.头上玳瑁光. 3.交广市.鲑珍 4.孔雀东南..飞 5.手巾..掩口啼 6.卿当日.胜贵 7.晚.成单罗衫 8.留待作遗施.. 9.千万不复全. 10.足以荣.汝身 11.以此下.心意 12.时人伤.

之,为诗云尔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1.汝是大家子 2.何言复来还 3.仕宦于台阁 4.今日被驱谴 5.为仲卿母遣 六、一词多义 【为】 1.为诗云尔 2.始尔未为久 3.阿母为汝求 4.时时为安慰 5.自名为鸳鸯 【相】 1.及时相谴归 2.会不相从许 3.好自相扶将 4.登既相许和 5.誓不相隔卿 6.相见常日稀 / 10

7.儿已薄禄相 【且】 1.吾今且报府 2.且暂还家去 3.四体康且直 【自】 1.自可断来信 2.本自无教训 3.好自相扶将 4.物物各自异 5.不图子自归 6.自君别我后 7.我自不驱卿 【何】 1.何乃太区区 2.隐隐何甸甸 3.何意致不厚 4.何言复来还 【谢】 1.谢家来贵门 2.阿母谢媒人 3.多谢后世人 【若】 1.今若谴此妇 2.腰若流纨素 3.君既若见录 【意】 1.何意出此言 2.恐不任我意 【迎】 1.还必相迎取 2.不足迎后人

【结】 1.结发同枕席 2.既欲结大义 3.严霜结庭兰 【遣】 1.为仲卿母所遣 2.十七遣汝嫁 3.县令遣媒来 【会】 1.会不相从许 2.于今无会因

七、找出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1.可怜体无比 2.千万不复全 3.叶叶相交通 4.何乃太区区 5.感君区区怀 6.共事二三年 7.本自无教训 8.守节情不移 9.汝岂得自由 10.勿复重纷纭 11.便可作婚姻

逍遥游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去以.六月息者也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7.覆杯水于坳.

堂之上 4 / 10

8.置杯焉则胶. 9.则风斯.在下矣 10.面后乃今培.风 1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2.而后乃今将图南.. 13.我决.起而飞 14.抢.榆枋而止 15.而控.于地而已矣,16.适.莽苍者 17.腹犹果然.. 18.之.二虫又何知 19.小知.不及大知 20.朝菌不知晦朔.. 2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2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23.绝.云气,负青天 25.此小大之辩.也。26.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29.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0.辩乎荣辱之境. 31.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3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3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34.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5.若夫乘.天地之正. 36.而御.六气之辩.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5.南冥者.,天池也.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去以.

六月息者也 8.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1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2.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1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4.之.二虫又何知? 15.奚以.知其然也 16.汤之.问棘也是已 17.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18.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20.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21.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2.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小大之辩也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6.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7.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而后乃今将图南. 3.适百里者宿.

舂粮 5 / 10

4.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唐诗三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4.青泥何盘盘.. 5.扪.参历井仰胁息 6.畏途巉.岩不可攀 7.使人听此凋.朱颜 8.飞湍瀑流争喧豗.. 9砯崖..转石万壑雷 10.剑阁峥嵘..而崔嵬.. 1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侧身西望长咨嗟.. 13.渚.清沙白鸟飞回 14.无边落木萧萧..下 15.艰难苦.恨繁霜鬓 16.锦瑟无端..五十弦 17.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开国何.茫然 3.不与.秦塞通人烟 4.以.手抚膺坐长叹 5.其险也如.此 6.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剑阁峥嵘而.崔嵬 8.所守或.匪亲

三、写出下列句中词语活用的类型并释义。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问君西.游何时还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5.侧身西望长咨嗟!

四.默写《蜀道难》《登高》《锦瑟》三首诗。

齐桓晋文之事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对曰:“将以衅.钟。” 4.吾不忍其觳觫.. 5.不识有诸.?” 6.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7.齐国虽褊小..

8.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9.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10.则牛羊何择.焉 11.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2.于我心有戚戚..焉 13.有复.于王者曰 1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5.则王许.

之乎 16.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17.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18.挟太山以超.北海 19.为长者折枝.. 20.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22.度.,然后知长短 2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24.抑.

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6 / 10

25.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26.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2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28.犹缘木而求鱼.....也 29.殆.有甚焉 30.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31.盖.亦反其本矣 32.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33.皆欲赴愬..于王 34.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35.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3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37.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8.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9.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40.故民之从.之也轻 4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42.奚暇.治礼义哉 43.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4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45.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46.谨.庠序之教 47.申.之以孝悌..之义 4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无以,则.王乎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5.王坐于.堂上 6.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7.牛何之.„„将以.衅钟 8.以.羊易之 9.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10.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2.无伤也,是乃.

仁术也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14.夫我乃.

行之,反而求之 15.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16.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17.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18.挟太山以.超北海 19.为.长者折枝 20.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 2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22.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23.王笑而.不言 2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2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2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27.犹缘木而.

求鱼也 28.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29.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30其.若是,孰能御之 3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32.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33.然后驱而之.善 34.故民之.从之也轻 35.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36.鸡、豚、狗、彘之.畜 37.申之以.孝悌之义 38.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原字。/ 10

1.无以,则王乎 2.然则废衅钟与

3.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4.为长者折枝 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6.盖亦反其本矣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9.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0.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四、写出下列句中词语活用的类型并释义。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6.权.,然后知轻重 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8.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9.欲辟土地,朝.秦楚 10.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1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12.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王见之,曰:“牛何之?” 4.对曰:“将以衅钟。” 5.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7.是乃仁术也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9.然则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 10.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1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12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3.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14.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15.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皆欲赴愬于王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六、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5.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6.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7.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8.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9.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七、背诵并默写《齐桓晋文之事》最后一段。

第五册现代文基础知识 《哦,香雪》《远方》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注意字形。皱褶给..予/与纤.细拉纤.隧道 挟.带脊.背碾压.埋藏.宝藏. 矿藏翘..尾巴翘.楚贪婪娇嗔. 嗔.怪瞋.目虔.

诚 斟酌 震颤 8 / 10 颤栗/战栗眯眼沙子眯了眼撇在一边撇嘴横竖撇捺踮.......当做兴奋兴致匕首 鞭鞘 .....脚

发卡.堵塞.边塞. 加塞. 诞.生垂涎.三尺分辨分辩 积攒. 攒.钱凛.冽 抱怨报怨悸.动 吸吮. 单薄择..菜胳.肢 端详 铃铛. 电饼铛怂恿... 严峻 竣工 疏浚. 俊俏皴.裂逡.巡 朦胧 温驯桃花源遨.游翱.翔 壮志未遂. 半身不遂栖..息栖栖.. 梦魇. 开拓拓..片憧憬澎湃歆.....羡 点缀. 拾掇辍..学 气息惙.然 啜.泣绮.丽嵯峨桎梏....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心不在焉 一惊一乍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五彩缤纷 斤斤计较 理直气壮 窸窸窣窣 怏怏不乐

《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注意字形。坟茔 晶莹 荧光 萦绕 萤火虫 踉跄呼.../唿哨 妨碍 窥伺伺..候 吞噬.啃啮. 骄横. 横死. 横.行霸道满脸横.肉 登陆 登录 厄运 噩运血淋淋 殓衾.. 可憎. 侍婢蛆..虫契.约巉.岩 铁锹. 血泊. 停泊氛..围 舶来品 耽误 刀鞘看..押 悲恸供..认供.职 供.品供.给供.销冗.

繁 一服.中药恐吓惩..罚 感慨 灌溉 气概筵.席 金钏. 笑靥挣揣...

搵.泪辱没 长吁.短叹 气喘吁吁.. 嘘.寒问暖呼吁谂..知稔.知 霎.时刹.那刹.车 古刹. 狼藉/狼籍憔悴 青鸾栖..迟 暮霭. 和蔼.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回光返照 虎视眈眈 沸沸扬扬 纷纷扬扬 惊心动魄 风烛残年 要言不烦 举案齐眉 劳燕分飞

《中外诗歌四首》《读<伊索寓言>》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注意字形。攀缘 攀援 绿荫荫..凉 慰藉. 雾霭. 流岚. 坚贞 枯萎 遐.想 荒僻. 打盹踱..

步 年轻 年青 嫉.忌 怜悯衰.朽 里程 历程 发迹 挨.饿挨.个 狂吠. 下野 原型 原形 笨坯. 胚.胎吝啬.. 淳朴 纯朴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信而好古 衣锦还乡 / 10 屈尊下顾 老羞成怒 坐井观天 各得其所 相安无事

《我有一个梦想》《华盛顿的选择》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注意字形。镣.铐 枷锁 萎缩 蜷.缩缔.造 真谛 芥蒂 邮戳储..备 圣地 胜地 侈.谈磐.石旋.风蜕.变 赎.罪 绿洲 神州 巍.峨瞭.望 显赫.戎.马赋予 强悍 捍卫 禁.受强.迫强.大 倔强.淹没 湮.没堙.塞 权力 权利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气壮山河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心安理得 心急如焚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无济于事 摇摇欲坠 不言而喻 不可理喻 不可思议 功成身退 济济一堂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众望所归 无所争议 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赴汤蹈火 解甲归田

情境默写

1.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齐桓晋文之事》2.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齐桓晋文之事》 3.蜀道的开凿过程“。”《蜀道难》

4.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蜀道难》

5.写秋肃临天下的名句“。”《登高》

6.高度概括诗人晚年的悲凉处境“。”《登高》

7.李义山在《锦瑟》中连用“。,”四个典故,表现自己人生如梦,心境凄苦、寂寥而朦胧的惘然情绪。《锦瑟》

8.表现屈原心存美德、死而无悔的两句是“。”《离骚》 9.屈原用“,”表达了自己虽殒身也不因受惩创而停止美好追求的决心。《离骚》 / 10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1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碎琼乱玉:比喻洁白而凌乱的雪花。

2.《装在套子里的人》

六神不安:形容惊惶失措,心神不定。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正大光明: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

3.《归去来兮辞(并序)》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迷途知返: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4.《滕王阁序》

人杰地灵:人物杰出,山川有灵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命途多舛(chuǎn):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

穷且益坚: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5.《陈情表》

茕茕(qiónɡ)孑(jié)立,形影相吊: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呼吸极其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比喻情况已到衰颓的地步。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6.《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也说锱铢必争、锱铢必计。

点铁成金:神话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头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非常高。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陈言务去:力去陈旧的言词,必求创新。

7.《说“木叶”》

不落言筌:筌,捕鱼的竹器。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8.《谈中国诗》

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空中楼阁:指海市屡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说荡气回肠。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9.《中国建筑的特征》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草草了事: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10.《作为生物的社会》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富丽堂皇:形容富伟美丽、气势宏伟。

雄心勃勃:形容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11.《宇宙的未来》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

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感恩戴德:对别人所给的恩德表示感激。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2

边城

基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2、生难字注音:

安辑(jī)蘸(zhàn)酒 泅(qiú)水 傩(nuó)送 僭(jiàn)越 商榷(què)

氽(tǔn)水 蚱zhà)蜢(měng)踹(chuài)水 碧溪岨(jū)竹篁(huáng)甬道(yǒng)

茶峒(dòng)埋(mán)怨 镇筸(gān)角隅(yú)歇憩(qì)锣鼓喧阗(tián)

睨(nì)戛(jiá)然而止 糍粑(cíbā)涎皮(xián)奇葩(pā)踹水(chuài)

鞶鼓(pán)

3、重点词语

伶俐:聪明,灵活。泅水:凫水,游泳。

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缓促:快慢。氽水:氽,漂浮,文中指潜泳的意思。

4、感悟主旨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3

归去来兮辞

一、重点词解释: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

二、通假字

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2、景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

三、一词多义

1、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 走)

感吾生之行休(将 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离 去)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 为)

2、引: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 开)

引壶觞以自酌(端 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退 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疏导,引来)

3、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 坐)

聊乘化以归尽(顺 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着)

4、策:振长策而御宇内(马 鞭子)

策扶老以游憩(拄 着)

退而论书策(竹 简)

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四、词类活用

1、策扶老以流憩(拄着,名作动)2、园日涉以成趣(每天,名作状)

3、或棹孤舟(划着,名作动)4、善万物之得时(以…为善,意动用法)

5、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意动用法)6、携幼入家(儿童,形容词作名词)

7、眄庭柯以怡颜(使颜怡,使动用法)8、倚南窗以寄傲(自足自待的心情,形作名)

9、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动作状)

五、古今异义词

1、于时**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比喻纠纷和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变动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亲属戚属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家庭的成员)

5、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错误;今义:判断词,不是)

六、特殊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3、乐天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4、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

5、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6、童仆欢迎,稚子候(于)门(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无法挽回,知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深感简陋的居室更容易使人安乐满足。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姑且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4

《滕王阁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五、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5

《逍遥游》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三、一词多义

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②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四、词类活用

1、怪:《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2、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

3、致:彼于致福者(使动,使……到来)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①古义:虽然这样。②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①古义:充实之状,此处为食饱之状。

②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①古义:一般人。②今义:多数人。

六、句式

1、《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断句)

3、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句)4、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以奚知其然也)

5、莫之夭阏(è)者(宾语前置,=莫夭阏之)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彼且适奚也)

7、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之二虫又知何)

8、彼且恶(wū)乎待哉(宾语前置,=彼且待恶乎哉)

9、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10、翱翔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于蓬蒿之间翱翔)

七、难句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yàn)一样所见甚小啊。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译:至于那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4、故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所以说:修养极高的人能忘掉自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意于求功,修养最高的人无意于求取名声。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第四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渔父》教学设计

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如屈原,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生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个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板书课题)((五)问题探讨

【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5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

1、本文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明确】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附:【板书设计】

屈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人生哲学

渔父—— 明哲保身

比喻—— 形象化 具体化 说理方法

反问—— 强调坚定的决心

翻译:屈原被放逐以后,来往於江潭之间,在水边且走且叹息,看起来憔悴枯瘦,一副病态愁容。渔夫看到了就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麼会流落到这个地方来呢?」屈原回答说:「全天下的人都污浊了,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昏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就被放逐了。」渔夫说:「一个才德兼备的人是不会执著拘泥於外物的,而且能够配合时局转变作为。全天下都污浊了,为什麼不跟著同流合污呢?所有人都昏醉了,为什麼不跟著饮酒享乐呢?为什麼要思虑得那麼深远,表现得那麼清高,而使自己遭到放逐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把帽子拍乾净才戴上;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乾净才穿上。怎麼可以用洁净的身体去承受污秽的东西呢?宁可投身到湘江的流水中,葬身在江中的鱼肚里;怎麼可以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间的尘土呢?」渔夫微微一笑,敲击著船板要离开了,一面唱著歌说:「沧浪的水清澈的话啊,可用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污浊的话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脚!」然后就离去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陈情表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 泪者,必不孝。”

《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分析文章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陈情表”,“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陈情表”,那文中是谁向谁陈情,说的又是什么事呢?

师: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需要奉养,不能应诏赴任的实情。李密写这篇表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用原文的话回答应该是(“愿乞终养”)。关于李密、关于晋武帝,以及当时的情况,也就是写作背景,在我们的学案中都有详细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简练地概括出,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拉拢人心,显示皇恩浩荡,因为李密在蜀汉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具有一定的外交才能;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密因孝闻名,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可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母,夙婴疾病,且李密又是蜀汉降臣,心系蜀汉,故无法也无心出仕,因此写了这篇奏章推脱朝廷的任命。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那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确,在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主要是牵涉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祖母、晋武帝和李密自己),那围绕着三个人物的关系,李密都陈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谁来说说,通过之前的阅读,你所体会到的有哪些方面的“情”)师: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密是如何来陈述这些“情”打动晋武帝的。

首先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段,李密上来就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这句话在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摄、统领的作用,统领全段)

为什么说是统领全段呢?(因为下面李密就把他遭遇的不幸一一地给我们分层列了出来)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不幸,分几个层次?(四层,第一层是?“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见背”“志”“夺”什么意思?《孔雀东南风》“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丁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父死母嫁。从小就无父无母确实让人同情。

第二个不幸是?“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从小就体弱多病。这也幸亏有祖母的慈爱、关怀与精心照顾,才得以存活下来,所以李密怎能不由衷地感激祖母的抚养之恩呢。

第三个不幸是?“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家中人丁衰微,内外无亲。交代这一点,家中基本什么人也没有,就我一个,还有什么作用?——为下文作者强调对祖母“区区不能废远”作好了辅垫。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四个不幸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祖母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前面李密已经说了,家中能尽孝的就他一个人,所以可以说李密现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对祖母置之不理呢。)

从以上的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顾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他们之间的这种祖孙情和一般的一不一样?(不一样,是一种特殊情境下的孝情)这样他们祖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为?(相依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些句子。(“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那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作者开篇便述说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师: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并以此表现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那作用呢?想一想,分析一下,这一段在全文内容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者说为作者达到自己上表的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为下文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作好了必要的铺垫。在感情基调方面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应该说第一段的这些描写是凄楚哀婉的,是感人肺腑的,这就奠定了文章悲凉的感情基调,让晋武帝一开始便落入了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但无论是形还是声,都是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课后请大家认真阅读学案上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文章,进一步感悟有关“孝”这个话题。

学案上作业: 作品评价:通过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项脊轩志 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细节描写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作品表达情意的写法,学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继续积累有关文言知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古文,作者?题目?内容?

明确:归有光,《项脊轩志》,记述了“项脊轩”前后两次修缮变化,回忆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女人的点滴往事,抒发了自己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怀才不遇的悲叹。二.朗读第一、二段,思考:

1.作者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结合课文第一、二段,说说作者记述描写了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的事?请大家抓住关键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先看老屋:

⑴、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

①修葺后的南阁子; ②母亲的慈爱 ③祖母的关心与鼓励; ⑵、文中写了哪些可悲的事?

①老屋的破旧; ②诸父分家; ③母亲的去世; ④功名未就(不效); 2.分析、鉴赏作者对悲喜感情的表现手法。

(1)作者写先母问儿,大母过轩,等都是生活小事,而且人物的言语也不多,却感人泣下,这是为什么? 教师明确: ①人物的言行切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②事情虽小却足以传递先母的慈爱,祖母的疼惜之情、期待之清;

③这些人事亲情的离合变化又是在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兴旺时的繁华安逸生活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衰颓困顿中的相互支撑更显的不易,弥足珍贵。(学生要理解到第③小点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启发)(2)写平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的细小处,即抓住细节描写,本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举一两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等)

小结:以上抓住本文以生活琐事体现真挚情感的特点,分析了其中的细节描写以及作者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总而言之,看似平淡如话,文字也甚为简略的《项脊轩志》包藏了多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啊,这种从生活实感出发,以真情感动人心的创作风格正是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与前后七子的大不同之初,当然归有光也不是只写家室琐事,他也论道议政的较为严肃之作,但他最擅长、影响最大的还是像《项脊轩志》这类的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

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情之情。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逍遥游

初步理解“逍遥游”

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很平静。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①作者怎样描写大鹏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点拨: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夸张手法。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作者向往自由又无法自由,大鹏的形象,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他极写鹏之大,暗示人之小。

②“逍遥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逍遥游呢?

1)“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细品课文之后,不难发现,“游”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②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也没有孔子那种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就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惟一的尺度,如此自由的心境,人何以能不“逍遥”呢?

2)作为“逍遥游”的象征,庄子在文中运用他所擅长的“寓言”方式塑造了多种动物、植物和人物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最具有观念意义的是斥鴳、大鹏和至人,表现了庄子对“游”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小知”“有待”和“无穷”。斥鴳之流不知大鹏的九万里图南之志,朝菌等“小年”之物不知“大年”,他们虽然也有“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快乐之游,但根本无涉于“逍遥”,这是最低层次的“游”。宋荣子、列子都是世人中的佼佼者,可谓超凡脱俗了,但仍未达到逍遥之游,原因就在于“有待”。而真正的“逍遥游”是彻底的“无待”之“游”,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才是真正的“无穷”之“游”。

总之,作者所谓的“逍遥游” 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 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摈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世间万物有所待:鲲鹏、野马、尘埃、大舟、草芥、蜩与学鸠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物 ——(自然界)(1)、小知不及大知(2)、小年不及大年(3)、汤 之问棘(4)、斥鴳之语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 人——(人世间)(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3)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无功、无名—逍遥 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五期中试卷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玷辱(diàn)

酒馔(zhuàn)剜心(wān)

央浼(miǎn)B.憎恶(zēnɡ)蘸酒(zhàn)怅然(chànɡ)轻飏(yáng)C.棨戟(jǐ)闾阎(lǘ)雨霁(qí)

孤鹜(wù)D.颤栗(zhàn)夭阏(yū)蓬蒿(hāo)

矜育(jī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蛇头”自认为他们的计划天衣无缝,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偷渡者到达青岛市的同时,我省公安边防总队办案人员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B.张主任苦口婆心的工作触动了居民,此后,居民们再也没有随便扔垃圾的了,一楼下水道也再没有堵过。

C.英超第六名、获得联盟杯参赛资格,布莱克本获得这个成绩到底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是前威尔士队主教练马克·休斯真的改变了这支球队?这个疑问在本赛季结束的时候就会得到回答。

D.一边是县领导们的富丽堂皇的办公楼,一边是学生们上课的危房,我们的领导们怎么坐得下去,你们心安吗?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家高中虽然规模不大,建校时间不长,但却连续三年被授予“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德育工作先进教学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B.我们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积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C.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D.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拼细作 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 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⑥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①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②。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於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集异记·王维》,有删改。)

【注】①邑司:唐代为公主管理财货和封地租税收入的官员。②解头:唐代州郡保举士子到京城应考叫“解”,被保举的第一名叫“解头”。旅:共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A.性娴音律 娴:熟习B.仍令赍琵琶 赍:携带

C.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克:能够 D.留心释典焉 释:佛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吾为子画焉 留心释典焉

B.令以九皋为解头 子以文士,请谒贵主 C.岐王则出锦绣衣服 公主则召试官至第 D.本为他人所托 子诚取解,当为子力 7.以下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B.岐王谓曰 C.即令独奏新曲 D.升之客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与王维同年参加考试的张九皋名气很大,有个经常出入公主府上的客人,请 公主给京兆府的考官写了一封信,让京兆府推荐张九皋做第一名。B.王维按照岐王的吩咐,准备了自己写的诗歌和琵琶曲《郁轮袍》,并和众乐工一起来到公主府上,他的风姿和弹奏琵琶引起了公主的注意。

C.岐王在酒席间向公主推荐王维做京兆府的第一名,公主表示愿意帮忙,她派人向考官传达自己的命令,最终王维以第一名被推荐并考中进士。

D.“安史之乱”中,王维曾经做了安禄山手下的官员。叛乱平定后,他被崔圆召到府中作画,他发挥了所有的绘画才能,后来得到了宽大处理。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后 由 此 事 皆 从 宽 典 至 于 贬 黜 亦 获 善 地 维 累 为 给 事 中 禄 山 授以 伪 官 及 贼平兄 缙 为 北 都 副 留 守 请 以 己官 爵 赎 之 由 是 免 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②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试赏析“北山输绿涨横陂”句。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是即景生情,试分析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王勃)(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4)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无题》李商隐)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 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表乱少时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和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是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得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选自《美 学新论》,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从美的本质上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美。C.梅花的魅力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得规律。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二月兰 季羡林

⑴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⑵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⑶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的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

⑷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应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 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⑸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⑹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离开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曾套用宋词写过三句话:“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⑺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⑻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

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希望给我增加一点营养。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希望能给我增添点生趣。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⑽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⑾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⑿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⒀我年届耄耋,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 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无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16、根据⑴⑵⑶⑷段的内容,概括“二月兰”的特点。(4分):

17、文章中说“原来以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作者提及了二月兰让我回忆了哪些琐事?(5分)

18、阅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说一说季羡林先生从二月兰那里得出了怎样的感悟?(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根据下面示例,从所提供的词语中任选三个,各写一句话,要求句子格式及表意逻辑要同例句相同。(6分)例句:啄木鸟:虽然也凭一张嘴吃饭,但是从来不说空话。提供词语:蜘蛛、蜜蜂、蝴蝶、猫头鹰、乌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假如以”知难行易/知易行难”为辩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辩词中的某一点为反方写出辩词。(6分)正方(知难行易)辩词:“知”是“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反方(知易行难)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就说过这样一席话:“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在为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 ③立意自定; ④文体自选; ⑤不少于800字。

下载高中语文咬文嚼字 1人教版必修五.doc(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咬文嚼字 1人教版必修五.doc(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

    逍遥游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

    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教案5篇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教学重点: 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

    高中语文 8 咬文嚼字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5(精选合集)

    《咬文嚼字》 第一课时 课型:新课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和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中,上阕直抒胸臆的句子: ;下阕中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句子: 。 2、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总结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生生: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前“生”,维持;后“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教案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

    必修五---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大全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