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政热点:高考,在改革中书写新的答卷
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高考季”。930多万考生,30多万个考场,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中,考生紧张地挥笔答题,家长们顶着烈日挥汗守望,公共服务部门几乎全面动员„„短短几天的高考,就像炎夏等待已久的一场透雨,融入无数人的人生记忆,也汇入了不舍昼夜的时代洪流。
有国外媒体感叹,“中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生着改变,而高考制度依然像中国人使用筷子那样难以改变”。这样的结论显然有失偏颇。今年高考改革的一些进展,就见证着高考的时代之变。
比如,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5.6万名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考,同比增长近12倍。尽管各地门槛高低不同,但短短一年间,从户籍限制的“破冰”,到开放范围的拓展,流动社会的教育公平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又比如,粤浙沪等地先行先试,打破“一考定终身”。无论是“三位一体”式选拔,还是“六三一”录取方式,都在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探路。
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已走过万水千山。从1977年恢复高考“平地一声春雷”到今天,高考的变化何尝不是气象万千?37年间,录取率从不足5%到突破70%,从“一卷试天下”到“全国统考,分省命题”,从文理分科到“3+X”科目方案,从“唯分数论”到科学选材,高考的改革脚步从未停息。正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舞台上,千千万万人找到了人生出彩乃至改变命运的机会。
“门与路”,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意蕴颇深。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门可以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也可以让你通向未来。从这样的语境来理解,高考的意义正在于,它既是一扇开启精彩的人生之门,也是一条向上流动的社会之路。
近20年前,笔者读中学时,老师每每讲起一个姓朱的农家子弟,屡败屡战,复读不息,最后经历了8次高考而上了大学,时人称之“朱八届”。现在想来,这个励志故事未免有些残酷,但以史家所谓“了解之同情”观之,高考对于普通人的宝贵价值可见一斑。30多年来,不管试题怎么变、规则怎么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始终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社会公平的期待,这是恒久不变的时代呼声。从多年前鼓舞考生的口号“梅花香自苦寒来”,到如今“没有高考,你如何拼得过富二代”的校园横幅,这场考试承载的希望非比寻常。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诚然,今天的高考再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个人成才的途径日益多元化,在一个深刻转型的社会,高考也在变动中寻求新的定位。但高考依然是国家选拔人才、打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依然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底线。从这一视角看,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其升级和难解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
异地高考虽然已经起步,但巨大需求与现实可能之间的缺口,决定了这扇大门有一个徐徐打开的过程。不久前,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涉嫌受贿案暴露的“特招”腐败,又让人们警思,从权力失范到潜规则都会侵蚀教育公平的基础。这几天,大别山深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苦修”场景让很多人动容,甘肃会宁“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模式遭遇的挑战引人深思,他们忧心“时代的列车会不会把我们越抛越远”?仔细倾听这样的焦虑之声,个体艰辛背后的城乡差别、区域鸿沟,更显得触目惊心。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社会目光交织下的高考改革,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生动样本?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1977年冬天的那次高考,点燃了570万青年的希望。尽管那时国家竟“穷”到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制考卷,但多少人由此迎来了命运的拐点,中国也开始了“春天的故事”。37年来,高考在改革时代写下了自己的答卷,而现实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呼唤新的解答。无论是人生的奋斗,还是社会的进步,一次考试不是全部,前行的路就在脚下延伸„„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热点:高考 在改革中书写新的答卷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高考季”。930多万考生,30多万个考场,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中,考生紧张地挥笔答题,家长们顶着烈日挥汗守望,公共服务部门几乎全面动员„„短短几天的高考,就像炎夏等待已久的一场透雨,融入无数人的人生记忆,也汇入了不舍昼夜的时代洪流。
有国外媒体感叹,“中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生着改变,而高考制度依然像中国人使用筷子那样难以改变”。这样的结论显然有失偏颇。今年高考改革的一些进展,就见证着高考的时代之变。
比如,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5.6万名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考,同比增长近12倍。尽管各地门槛高低不同,但短短一年间,从户籍限制的“破冰”,到开放范围的拓展,流动社会的教育公平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又比如,粤浙沪等地先行先试,打破“一考定终身”。无论是“三位一体”式选拔,还是“六三一”录取方式,都在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探路。
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已走过万水千山。从1977年恢复高考“平地一声春雷”到今天,高考的变化何尝不是气象万千?37年间,录取率从不足5%到突破70%,从“一卷试天下”到“全国统考,分省命题”,从文理分科到“3+X”科目方案,从“唯分数论”到科学选材,高考的改革脚步从未停息。正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舞台上,千千万万人找到了人生出彩乃至改变命运的机会。
“门与路”,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意蕴颇深。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门可以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也可以让你通向未来。从这样的语境来理解,高考的意义正在于,它既是一扇开启精彩的人生之门,也是一条向上流动的社会之路。近20年前,笔者读中学时,老师每每讲起一个姓朱的农家子弟,屡败屡战,复读不息,最后经历了8次高考而上了大学,时人称之“朱八届”。现在想来,这个励志故事未免有些残酷,但以史家所谓“了解之同情”观之,高考对于普通人的宝贵价值可见一斑。30多年来,不管试题怎么变、规则怎么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始终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社会公平的期待,这是恒久不变的时代呼声。从多年前鼓舞考生的口号“梅花香自苦寒来”,到如今“没有高考,你如何拼得过富二代”的校园横幅,这场考试承载的希望非比寻常。
诚然,今天的高考再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个人成才的途径日益多元化,在一个深刻转型的社会,高考也在变动中寻求新的定位。但高考依然是国家选拔人才、打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依然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底线。从这一视角看,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其升级和难解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异地高考虽然已经起步,但巨大需求与现实可能之间的缺口,决定了这扇大门有一个徐徐打开的过程。不久前,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涉嫌受贿案暴露的“特招”腐败,又让人们警思,从权力失范到潜规则都会侵蚀教育公平的基础。这几天,大别山深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苦修”场景让很多人动容,甘肃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宁“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模式遭遇的挑战引人深思,他们忧心“时代的列车会不会把我们越抛越远”?仔细倾听这样的焦虑之声,个体艰辛背后的城乡差别、区域鸿沟,更显得触目惊心。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社会目光交织下的高考改革,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生动样本?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1977年冬天的那次高考,点燃了570万青年的希望。尽管那时国家竟“穷”到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制考卷,但多少人由此迎来了命运的拐点,中国也开始了“春天的故事”。37年来,高考在改革时代写下了自己的答卷,而现实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呼唤新的解答。无论是人生的奋斗,还是社会的进步,一次考试不是全部,前行的路就在脚下延伸„„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热点:高考 在改革中书写新的答卷
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高考季”。930多万考生,30多万个考场,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中,考生紧张地挥笔答题,家长们顶着烈日挥汗守望,公共服务部门几乎全面动员„„短短几天的高考,就像炎夏等待已久的一场透雨,融入无数人的人生记忆,也汇入了不舍昼夜的时代洪流。
有国外媒体感叹,“中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生着改变,而高考制度依然像中国人使用筷子那样难以改变”。这样的结论显然有失偏颇。今年高考改革的一些进展,就见证着高考的时代之变。
比如,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5.6万名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考,同比增长近12倍。尽管各地门槛高低不同,但短短一年间,从户籍限制的“破冰”,到开放范围的拓展,流动社会的教育公平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又比如,粤浙沪等地先行先试,打破“一考定终身”。无论是“三位一体”式选拔,还是“六三一”录取方式,都在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探路。
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已走过万水千山。从1977年恢复高考“平地一声春雷”到今天,高考的变化何尝不是气象万千?37年间,录取率从不足5%到突破70%,从“一卷试天下”到“全国统考,分省命题”,从文理分科到“3+X”科目方案,从“唯分数论”到科学选材,高考的改革脚步从未停息。正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舞台上,千千万万人找到了人生出彩乃至改变命运的机会。
“门与路”,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意蕴颇深。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门可以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也可以让你通向未来。从这样的语境来理解,高考的意义正在于,它既是一扇开启精彩的人生之门,也是一条向上流动的社会之路。近20年前,笔者读中学时,老师每每讲起一个姓朱的农家子弟,屡败屡战,复读不息,最后经历了8次高考而上了大学,时人称之“朱八届”。现在想来,这个励志故事未免有些残酷,但以史家所谓“了解之同情”观之,高考对于普通人的宝贵价值可见一斑。30多年来,不管试题怎么变、规则怎么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始终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社会公平的期待,这是恒久不变的时代呼声。从多年前鼓舞考生的口号“梅花香自苦寒来”,到如今“没有高考,你如何拼得过富二代”的校园横幅,这场考试承载的希望非比寻常。
诚然,今天的高考再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个人成才的途径日益多元化,在一个深刻转型的社会,高考也在变动中寻求新的定位。但高考依然是国家选拔人才、打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依然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底线。从这一视角看,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其升级和难解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异地高考虽然已经起步,但巨大需求与现实可能之间的缺口,决定了这扇大门有一个徐徐打开的过程。不久前,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涉嫌受贿案暴露的“特招”腐败,又让人们警思,从权力失范到潜规则都会侵蚀教育公平的基础。这几天,大别山深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苦修”场景让很多人动容,甘肃会宁“学
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模式遭遇的挑战引人深思,他们忧心“时代的列车会不会把我们越抛越远”?仔细倾听这样的焦虑之声,个体艰辛背后的城乡差别、区域鸿沟,更显得触目惊心。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社会目光交织下的高考改革,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生动样本?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1977年冬天的那次高考,点燃了570万青年的希望。尽管那时国家竟“穷”到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制考卷,但多少人由此迎来了命运的拐点,中国也开始了“春天的故事”。37年来,高考在改革时代写下了自己的答卷,而现实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呼唤新的解答。无论是人生的奋斗,还是社会的进步,一次考试不是全部,前行的路就在脚下延伸„„
第四篇: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热点:高考 在改革中书写新的答卷(本站推荐)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高考季”。930多万考生,30多万个考场,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中,考生紧张地挥笔答题,家长们顶着烈日挥汗守望,公共服务部门几乎全面动员„„短短几天的高考,就像炎夏等待已久的一场透雨,融入无数人的人生记忆,也汇入了不舍昼夜的时代洪流。
有国外媒体感叹,“中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生着改变,而高考制度依然像中国人使用筷子那样难以改变”。这样的结论显然有失偏颇。今年高考改革的一些进展,就见证着高考的时代之变。
比如,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5.6万名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考,同比增长近12倍。尽管各地门槛高低不同,但短短一年间,从户籍限制的“破冰”,到开放范围的拓展,流动社会的教育公平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又比如,粤浙沪等地先行先试,打破“一考定终身”。无论是“三位一体”式选拔,还是“六三一”录取方式,都在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探路。
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已走过万水千山。从1977年恢复高考“平地一声春雷”到今天,高考的变化何尝不是气象万千?37年间,录取率从不足5%到突破70%,从“一卷试天下”到“全国统考,分省命题”,从文理分科到“3+X”科目方案,从“唯分数论”到科学选材,高考的改革脚步从未停息。正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舞台上,千千万万人找到了人生出彩乃至改变命运的机会。
“门与路”,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意蕴颇深。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门可以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也可以让你通向未来。从这样的语境来理解,高考的意义正在于,它既是一扇开启精彩的人生之门,也是一条向上流动的社会之路。
近20年前,笔者读中学时,老师每每讲起一个姓朱的农家子弟,屡败屡战,复读不息,最后经历了8次高考而上了大学,时人称之“朱八届”。现在想来,这个励志故事未免有些残酷,但以史家所谓“了解之同情”观之,高考对于普通人的宝贵价值可见一斑。30多年来,不管试题怎么变、规则怎么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始终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社会公平的期待,这是恒久不变的时代江苏中公微博:江苏中公教育
http://weibo.com/jszgy
微信:jsoffcn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呼声。从多年前鼓舞考生的口号“梅花香自苦寒来”,到如今“没有高考,你如何拼得过富二代”的校园横幅,这场考试承载的希望非比寻常。
诚然,今天的高考再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个人成才的途径日益多元化,在一个深刻转型的社会,高考也在变动中寻求新的定位。但高考依然是国家选拔人才、打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依然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底线。从这一视角看,今天高考面临的难题,其升级和难解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考生笔下的试题。
异地高考虽然已经起步,但巨大需求与现实可能之间的缺口,决定了这扇大门有一个徐徐打开的过程。不久前,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涉嫌受贿案暴露的“特招”腐败,又让人们警思,从权力失范到潜规则都会侵蚀教育公平的基础。这几天,大别山深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苦修”场景让很多人动容,甘肃会宁“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模式遭遇的挑战引人深思,他们忧心“时代的列车会不会把我们越抛越远”?仔细倾听这样的焦虑之声,个体艰辛背后的城乡差别、区域鸿沟,更显得触目惊心。面临期望与困境、机遇与风险,更需要勇气与智慧、决断与耐心,社会目光交织下的高考改革,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生动样本?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1977年冬天的那次高考,点燃了570万青年的希望。尽管那时国家竟“穷”到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制考卷,但多少人由此迎来了命运的拐点,中国也开始了“春天的故事”。37年来,高考在改革时代写下了自己的答卷,而现实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呼唤新的解答。无论是人生的奋斗,还是社会的进步,一次考试不是全部,前行的路就在脚下延伸„„
江苏中公微博:江苏中公教育
http://weibo.com/jszgy
微信:jsoffcn
第五篇:在改革中书写着新的答卷
铁路在改革中书写着新的答卷
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从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全国铁路增开旅客列车60.5对,其中,增开动车组列车53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
七月一日,铁路又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调图。随着铁路“7.1调图”信息的公开,引来多数媒体的围观,竞相报道解读调图内涵,有媒体报道,高铁上座率并不高,部分高铁余票近五成。这算不算资源浪费?
如此这般的批评,让中国铁路满心委屈。“你只看到我的差距,没看到我的努力。”中国铁路一如既往地发扬和传递铁路“正能量”,铁路人始终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稳步推进转企改制、货运组织改革,使铁路建设,安全运输、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进步。铁路,在改革中书写着新的答卷。
这次调图,亮点颇多。首先,旅行时间更短、客运能力更高是此次铁路调图的亮点之一。此次调图对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了优化,京沪、京广、京哈高铁,石太客专以及杭深等干线运输能力得到扩充。并且福建厦门将首次开行进京“G”字头列车,全程仅约12个半小时,较现有快速列车运行时间缩短20个小时以上。中国铁路用一根根铁轨拉近“城与城”的距离,打造着“同城效应”。
其次,运能安排更加科学,使旅客出行更加便利是此次铁路调图的亮点之二。此次调图对列车开行对数、运行时刻、路径、停站点都进行了优化调整,铁路部门把握市场规律,灵活应对旅客出行节奏,客运专线普遍实行日常、周末、高峰“三档”运行图,运输能力安排更加科学,列车开行方案更加适应旅客出行。而且闽赣两省将首次开行进疆特快列车,由此填补了赣闽两省无进疆直通列车的空白,也可缓解出疆客运紧张的局面。
京沪广深间将开行直达特快电商班列是此次铁路调图的亮点之三。此次调图后,铁路的货运能力也将得到较大提升。铁路货运服务也将针对细分市场更加多元。将按时速120公里的标准安排3条中欧班列运行线,提高中欧铁路国际通道能力。还将开行82条点到点的大宗货物直达列车运行线,提高运输效率。此外,针对火爆的电商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间还计划开行3对一站直达特快电商班列。
铁路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广大旅客。铁路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铁路的安全与便捷。在改革中,铁路一步一步前行,书写着新的答卷。愿中国铁路知难而上,迎难而进,勇当新一轮改革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