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灵深处的声音
心灵深处的声音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升旗仪式,而伴随着国旗徐徐上升的,是雄壮而响亮的国歌。
国歌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歌曲了,星期一的晨会上,当这天的第一缕阳光从云缝中挤出来时,广播里的国歌飘然而出,响彻整个校园,整片天空。它似乎在激励我们前进、前进、前进!那是每一个烈士们的灵魂而凝成的、是不可战胜的。
《义勇军进行曲》即为我国国歌了,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想当时,为什么把它作为重要的国歌呢?是因为它结合了当时中国人屈辱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不懈的斗争。中华民族唱着永不言败的歌,相互扶持,迎来了祖国美好的今天。而那些朴素的歌,交汇成一首壮烈的进行曲。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那种拼搏的精神、维护尊严的勇气,还印刻在我们心中。不是战争,不是屠杀,而是积极进取,向着目标奋力前进!
祖国的今日繁荣昌盛。在国际上的地位显着提高,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人们去倾听我们的心声。在奥运赛场上,奥运健儿努力拼搏来的金牌,正是象征永不放弃的精神。当国歌、五星红旗在世界人民面前出现,象征着我们是不可侵犯的,我们的民族是有尊严的!当奥运健儿流下激动的泪水时,是对这一精神品质最好的诠释。
所以说,国歌的确立,是有深刻含义的。在那时,一种精神的寄托,对于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号召我们不能因此而失掉自信心,应该勇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争取自由,相信有一天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
听见中华民族在硝烟中、生活中、赛场上,那种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声音,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万分自豪。
晨会上,国歌的声音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吹响号角,气势磅礴地步入长空,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向着希望走去。
没有巨大的投资,没有世界着名的制作人,没有巨星的演唱,但它仍可以成为非常华丽而朴素的,牵动中华民族心灵的声音。
山西吕梁汾阳市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罗城村初三:刘世芳
第二篇:心灵深处的声音
心灵深处的声音
温纯的光线,嘈杂的空间,光和影幻化出的喜和悲,正向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然而,这些声音有来自哪里?
心灵深处,有这样一种声音。心灵深处的声音会让我卸去疲惫,忘掉烦恼,会让我从新走回到过往的回忆中。初逢的相遇,我被这种声音所感动,发自于心灵最深处的这种声音,改变了我初三的紧张生活,初始我去寻求那篇更为广阔的天空……一句普通的叮咛。
虽然他没有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昂具有雄伟气势,但是我深受感动;虽然他没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样具有深深的思念感,但他能勾起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想念;虽然他没有苏轼的【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狼】那样具有猖狂的其实,但她总会是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句普通的叮咛传递的温暖可以一直不降温,他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不管是嘈杂的还是宁静的;不管是忧伤的还是愉快的,都可以发挥出它的魔力,改变我的生活,让我在会议室变得动听,记住我们的曾经,想起我们那些美好的回忆。
有这样一种声音,心灵深处的声音,他让我知道了我们彼此之间都是透明的,在我困惑的时候给我鼓励;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加油;在我骄傲的时候给我提醒……在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串深深甜甜的脚印中,都留有我们快乐的足迹,他给予我一生的鼓励和支持。
一句普通个叮咛是我体验到人生中真正的快乐,完美的幸福。这也许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的反衬吧!
永远不会忘记你……一句普通的叮咛。初逢相遇的片刻;温馨没海的瞬间;值得品味的回忆……
王庄镇中学初三:王博婷
第三篇: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莲沁小学
五(1)
刘锐颖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胆小如鼠的女孩,害怕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在一次事件中,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让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黑暗。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爸爸妈妈都加班了,没有了“贴身卫士”的左右保护,我这个胆小的“公主殿下”可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对了,说不定动画片可以“保护”我呢!我立刻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机,一开始,总觉得背后有个人在盯着我,吓得我不停地往后转,有时候连头都不敢转,生怕背后真的有个人拿着一把刀。可渐渐地,动画片里动画人物的嬉闹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不那么害怕了,不过害怕的感觉仍然会在无聊的时候来与我作斗争。虽然有动画片,但该来的还是会来的,我等来了一件最糟的事,那就是——停电了!一但没有了电,电视机这个“保护天使”给我设下的“保护屏障”也就破碎了。我又从快乐的高空摔落至无尽黑暗的谷底了。这时,风又吹来了我更强烈的恐惧感,它吹拂着大树,大树的枝叶投下的影子在月夜的衬托下显得越发诡异。我想起了以往看的那些恐怖电影中的情节,吸血鬼、僵尸、木乃伊、法老王„„一个接一个地在我眼前掠过。“啊!不,不要,不要过来!”我发出了尖锐的声音。
突然,从我心里传来一个沉重而又坚定的声音,“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你,战胜自己,你就能战胜一切”。对!我不可以被打倒,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霍金全身瘫痪却依然坚持着„„他们面对巨大的灾难都没倒下,我又为什么要惧怕那小小的黑暗呢!我不可以被打倒!绝对不可以!那声音似乎唤醒了我身体里沉睡的代表勇敢的巨人。那一刻,我走出了黑暗,走到床边安心地睡了起来。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她开心地表扬我:“太好了!我们的‘公主殿下’终于长大了,不再要我们两个‘贴身卫士’的保护了!”我在那一刻,终于明白了成长的真谛。
啊!感谢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是那神奇的声音,让我终于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女汉子。
第四篇: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近日一位高中毕业生在网上发布轻生的消息,然后这位学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最后救援人员在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死前2800字的遗书写满了生前父母对自己的冷淡,即使学习再努力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看不到希望所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父亲感到害怕和恐惧,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最后选择报复性的自杀,歇斯底里地在向上帝控诉着,讨伐着自己的父母。
这个孩子虽是个例,但他的事情却映射出相当多的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许许多多的家庭正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只不过这个孩子选择自杀,以自己决绝的方式来声讨这个世界,然而更多的孩子正在向江边走去,大孩子们正在江边徘徊而已。生命的自由和自主性的丧失,让孩子感觉自己是父母眼中生活和学习的工具。所以,父母所谓的爱是否真的是孩子心中所期盼的那一份爱!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成功便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最高荣耀也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捍卫父母的幸福、权利和地位。因此男孩的自杀就是在警醒着我们与孩子相处时要有一个明确且不可侵犯的界限。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把孩子的荣耀还给孩子,把父母的荣耀还给父母。不要打着爱的幌子让孩子完成你的未竟心愿。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只是在遵循着自己的心去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那些不承认孩子的自主性,试图让孩子来承载人生理想的父母常常会遭遇激烈的反弹,最严重的就是自杀。
男孩遗言中写到:“死了我的心自由了。”“真正的我只活在我心里。”“我宁愿从未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一颗绝望的心,一个被父母的双手推向死亡边缘的孩子,折了的青春,到底该谁负责!他以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的坚决:如果我不能属于我自己,我宁愿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最后一次来证明我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或许在父母的眼里我只是打了孩子一个耳光,骂了他几句,打他骂他那也都是为了他好。殊不知童年的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幼年的创伤是不容忽视的,情绪失控的体罚会造成孩子内心的恐惧,给其留下深刻的烙印,甚至会伴随孩子的成长。因此,对于责罚父母和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时,中国父母的传统式教育造就了大多数孩子的内心是不健全的。时而独裁,时而权威,时而纵容以及时而忽略的教育方式就像把孩子置于水深火热的油锅中一样。因此中国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抹杀孩子的一切天性。在相处的过程中要与孩子之间建立安全的衔接链,在养育过程中要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时期时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把生命的主权还给孩子。
编后语: 这是一篇关于青少年心理危机探索的文章,由畅思教育(北京)有限公司创办人朱老师亲自指导并于2016.6.30日发表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朱老师是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曾赴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中心访学,在青少年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资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又是一年高考季,希望我们各位家长在关心孩子高考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孩子心理的感受,好的成绩虽然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却能飞的更高、更远。
由于此文章写于16年,所以文章中的事例也是取材于16年的事例。而非今年发生的事件。
第五篇:有一种声音在心灵深处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九(5)班
黄子奇
有一种声音,每次深切回望,都会叩响我的心门,让我流连。那是时常回响于我记忆深处的乡音。
一道嘹亮的鸡啼划破了村庄上空的宁静,淡红的朝霞在远方的天边缓缓浮动,由浅入深,小村也随之渐渐噪动起来,勤劳的妇女们陆续出门,拎着水桶和棒槌,结伴来到河边洗衣掌。一只翠绿的青蛙“噗”地从叶梗间跳下,抖落的露水叮叮咚咚地迸进了河。棒槌被妇女们有力的手臂抡起又捶下,被水浸润的石板有节奏地“啪---啪----”响着。沁凉的晨风裹挟着妇女们淡笑的声音,将其传遍整个村庄。
待天更亮堂些了的时候,便有几个老农挑着担,竹篓里装满了刚刚采撷的菜或是花,“嘎吱嘎吱”地诉说着沉甸甸的负重,仿佛在沉闷地急促地喘息。他们是去赶集呢,希望他们能载满着喜悦归来吧。
大概牲畜们最盼望的声音是栅门打开之音了,羊羔早已被外面的泥土与青草气息勾去了心魂,边嚼青草边“咩咩”畅吐着心满意足;鸭与鹅时刻向往着芦苇边的水塘,争先地“扑腾”入水而接连激起的水花是它们急切心声的写照。立在树梢头的鸟雀七嘴八舌地互相交流着所见所闻,笑语声如一串银铃系在了枝间,连树叶儿也被感染得“沙拉”作响。
孩童是村子里最快活的,常常成群奔过田野去,打闹声便洒了一路。聪明点的会摘一枝嫩条自制“柳哨儿”,悦耳如笛声,响彻了小村。待天渐渐地披上淡蓝的轻纱,长辈或是父母才会用熟稔的口音唤着自家孩子的乳名,孩童们便饿着肚子奔向饭菜飘香的屋里„„
各种声音飘荡在家乡的上空,汇聚成一首动人的歌谣,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村舍间,悠悠地闲逛在散发着香味的田野间。那自然质朴的乡音,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记忆里,扎根在我的心田上。它伴随着我的童年,成为我记忆中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指导老师:马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