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范文)

时间:2019-05-14 20: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范文)》。

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范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城镇化的道路的选择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4月20日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城镇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又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种种误区,并因此带来诸多后遗症,必须来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小城镇化;小城镇化道路选择

发展小城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统筹规划,综合清理。由于在当前小城镇化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在小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陷人了种种误区应当予以澄清,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误区之一:建设小城镇就是农田变作坊,瓦房变楼房 由此产生了小城镇建设出现的以下几种现象:

(一)乱占耕地,盲目建厂

有些乡村不考虑当地的资源和人口素质等状况,把耕地都建成了厂房;而厂房又建得像小作坊,建成后又无法良好运作。更有甚者,大搞运动,强迫农民出工出劳,“创造”城镇,结果是毁了农业又造不起工业。

(二)不顾实际,拔苗助长

小城镇的兴起、发展、繁荣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某些地方把小城镇建设当成“短平快”政绩任务,只求形式上的农村变城市,比速度,比规模,比数量,甚至提出半年建成一座小城镇,一年建成一座小城市。结果耕地变成建筑垃圾堆,乡镇市场变成基建工地,修几条街道,盖几栋楼房,建几个作坊,就算“大功告成”。殊不知,小城镇建设不仅要有硬件—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兴建,更要有软件—城镇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切不操之过急

(二)布局混乱,规划滞后

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用今天的眼光来建设小城镇,还不等小城镇建设起来就已经落后。当前有不少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仍然缺少规划,甚至没有规划随处可见“三无”城镇,即规划无特色、建筑无风格、环保无举措。小城镇建设成了“大杂烩”,生活区、生产区、休闲区全都在一块商业区、娱乐区都往一个中心挤,垃圾无人清理,这对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误区之二小城镇建设就是把人口集中,让农民进镇

由于这种片面思想使某些乡政府不用间接手段调节农民进镇数量和速度,而是直接命令式的搬迁和盲目地鼓动、误导结果又导致了下列现象的出现。

(一)盲目进城,大批失业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批农民进城,有些地方在城建时大力建市场,使农民进城后各就其位。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人为造城,硬性指派迁人城镇追求“聚集效应”。既没有考虑农民进镇后的就业问题,又不在改善经营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举办实业上下功夫,而仅仅在造声势上做文章。造成进城农民生计无着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或出现农民退镇返村。

(二)浪费土地,耗费资金

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农民工”,一旦被划成市民,就在自家地上建起了住宅,占地少则七八分,多则一亩,大大浪费了可居住面积,而住宅一旦建成,便是积重难返,阻碍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盲目进镇的农民自发兴办的非农产业,由于资金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从而使资金的使用成本增高,增值率降低。所以兴办小城镇应是在政策推动下,乡镇企业集中到一定程度,农村自觉有序地流人城镇,而不应当是利用行政手段“建镇”。

(三)保险滞后,缺乏保障

农民离开土地进人小城镇面临务工经商的压力。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制度不健全,现行政策,户籍制度,土地经营制度等改革不配套,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民承担了完全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体系,如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断档”。农民的后顾之忧不能较好地解除,是小城镇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误区之三:效率的“绝对”优先

一切以经济建设先行,其它的以后再慢慢考虑,于是忽略得最多、政府最无暇顾及的是—环境。如果在发展小城镇的一片呼声中,引进严重污染的项目,虽然工厂暂时“冒了烟”,机器“转了圈”,一旦造成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达到人们无法接受程度,再反过来治理污染那就要花很大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污染项目本身所产生的效益。

四、走出误区的若千思路

由“村落”改变为标志人类文明的“城市”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是自然与人类,落后与文明,“自在”与“他在”的激烈碰撞,须正确处理好各种碰撞和冲突。先哲先贤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小城镇建设也应“天时”之要求,择“地利”而为之,更为重要的是,人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探索实现城镇化的正确道路,避免再现城市发展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悲剧。

(一)应该明确村镇发展的方向不能是绝对城市化

因为相对城市而言,村镇均是地域范围较小的居民点,它不可能具备多元化的现代功能。更主要的是它负有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任务。小城镇的根本目的在于在乡村和城市间建起技术,信息、资金流通的渠道和桥梁,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动力。

小城镇能否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能否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2)能否吸引城乡生产要素的适当集中;(3)能否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就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从宏观上讲,小城镇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诸如人口、资源、交通、通讯、经济结构特点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等建设小城镇,不能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乡乡建镇,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不切实际地贪多求快,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同时,应当修订设镇标准,增加对建镇的外部环境、服务设施等指标的考核。根据以前设镇中出现的基础设施滞后和盲目攀比等问题,需要增加硬环境指标,以便依法对设镇质量和数量进行调控。同时制定产业政策鼓励轻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限制重工业和带污染项具的开发。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实行主体多元化

以前的小城镇主要依靠政府的投人,但由于财政压力大,各级政府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因而难以支撑大范围的小城镇发展,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中,各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仍是必要的。但政府资金的投放重点应当集中到诸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集中利用。除政府支持之外,解决小城建设资金问题的根本之道是要逐步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投资体制,吸收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其中包括各类开发公司、工商企业和城市广大居民尤其要注意吸引农民参与进来。

(三)小城镇的发展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小城镇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应注意使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按新体制运作,避免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的现象。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改革土地制度杜绝土地无偿使用。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地规划,以利于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集约使用。另一方面还要探索农民进城身份转变后原有耕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以利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2)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户籍改革,对于有稳定收人、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场所的迁移人口应允许登记本地常住人口,并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取消就业的歧视性政策限制,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条件。(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全面实行社会保障的条件尚不成熟,现实的最佳选择是对进人城镇而无城镇户口的农民的耕地承包权进行一定时限的保留,以此作为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为进入城镇的农民解决后顾之优。

(四)小城镇的发展要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进程相协调 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二、三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乡镇企业。因此应把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分散在村里的企业逐步搬迁到城市来,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到镇上来办企业。

(五)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与自然环境,资源环境友好相处,使之步人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人是自然之子”的现代生态观念,承认自然界本身具有发展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成本。进一步说,在行为准则方向上应当要求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要注意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体现整体长期发展。代际平等指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代内平等是指任何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小城镇作为开发的热点,在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小城镇的发展后劲和发展的均衡性问题。具体地来说,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包括:农业生产以节地节水为中心;工业生产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生活服务以适度消费为中心。

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改造现有生产技术,走“洁净生产”和“绿色技术”的道路,谋求资源开发,加工,消费与还原的良性循环;大力值树造林,推广生态农业;保护水资源,控制大气污染和防止噪声污染,引进治理污染工程和净化技术。

总之,小城镇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是人,当人的发展目标与自然发展目标相协调时,人才能最终享受到文明的生活环境,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所以,在城镇建设中必须树立起一种生态理念,即:系统内耗的最小化系统扩张的理性化,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化。

参考文献

[1]《小城镇财政研究》课题组.关于小城镇发展与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0,(7)[2]张延妥,郭宏震·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源开发[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0,(7)[3]杨建荣·上海市郊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J]·财经研究,2000,(3)[4]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教程

第二篇: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学习报告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0905班 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

规划美丽家乡——江阴

大三这学期我接触了《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着它的独特的知识组成。它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通过对这门课程的了解,我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有了浅层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的概念,就能将自己的所学的运用到建设自己的家乡,规划自己的家乡,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江阴。江阴,简称澄,古称暨阳,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北端,全市面积983平方公里,虽然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仅占有万分之一的土地,但也能称得上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带。

近几年来,江阴市积极探索做好统筹城市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首先,规划是将江阴全市区域98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各地的空间结构,从而优化布局形态,协调好产业的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去框定近远期城市的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镇外围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区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实,保证区域长远稳定发展下去。城市统筹规划为各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使各片区之间、各镇之间实现了规划的无缝对接。江阴市规划局全面完成城市规划全覆盖工作,认真落实城市规划全覆盖的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和城镇风貌特色的规划,妥善并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编制风貌特色规划,进一步优化、提升江阴市城镇形象,避免千城一面,统筹与突出城镇建设特色。在统筹规划中,通过针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

现状和近期新建居民点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居民点规划时充分考虑了耕作半径、耕作面积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特色村庄保留等,合理地确定了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点,等等的这一系列规划建设,使得家乡江阴的面貌焕然一新。

江阴市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人的居住环境为目标,按照“规划城市、发展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理念,注重经济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超前决策,“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完善了功能设施配套,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市民的生活环境。然而,作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江阴在阔步向前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看似有悖常理的决定,率先搞起了“不开发区”。它们包括江阴南部的6个镇:顾山、长径、祝塘、青阳、月城、徐霞客,被划为禁止建设区域,总面积占江阴市区域不开发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正因为如此,使得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江阴,被中国国土局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与此同时中心城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了城市道路交通、污水、公共交通、环卫、燃气、绿化等专业规划,正在编制停车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这些规划为科学进行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江阴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街区控制性详规。为发掘、保护、利用南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确定环境生态、文化发掘、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彰显出水乡环境独特的魅力,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江阴的城市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是,面对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城乡规划全覆盖的新要求,目前的规划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江阴城市规划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大,规划侧重于对建设性空间的调控,而对建设和保护性空间的调控重视不够,对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重要专业规划尚不完备,村镇建设规划落后于村镇建设的需要,而且,覆盖工作还存在着不平衡性。其次,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没有资质的编制规划、越级编制规划的现象还存在,这点造成了规划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然后对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如流动人口激增、老龄化

社会迫近、小汽车快速进入每家每户等等问题缺乏研究和应对措施。再次,城乡规划的审批和实施存在薄弱的环节,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意变更规划,违反规划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出让土地的规划设计条件还不够谨慎,各类规划的审批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最后,就是城市规划的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因为会受到体制、机制的局限,还有就是规划管理人才的缺乏,从而得不到按照预期规划后的效果。为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薄弱之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划编制方面,另外一个是规划管理方面。

在规划编制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指导下,超前制定市区域综合交通、污水治理、燃气、环卫设施、垃圾处理、水利、供电、通讯等各类专业规划,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以便超前预控重大基础设施通道和走廊。第二、依据新一轮城市总规划,合理确定分区人口规模与用地布局,深化、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类空间资源的开放利用和保护等做出整体安排和综合协调。第三、在水环境整治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引导城市科学、系统、有秩序推进城市水环境整治,使城市河道变成流动的河,清澈的河、美丽的河。结合轨道交通发展、人防设施的规划设计,抓紧编制和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要按照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趋势,超前预控市政基础设施通道,逐步推行市政管线共同管沟,通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的规划建设,集约使用城市地下空间,将各种管线集中铺设和统一布局。修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全面、系统地研究城市交通问题。要扭转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做法,致力完善城市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加强道路交通与城市用地布局在规划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城市道路、停车设施配建等各项指标,预控轨道交通用地,幷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相衔接。要注重城市交通与农村交通的联结,规划不点控制好城市交通枢纽用地,紧密城乡交通联系。加快停车场布点规划,研究停车设施对城市引导和控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系统研究公共停车场的布点、停车方式、停车位的配建比等。完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快北门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都要作为保护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严格依据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类城乡建设必须以城乡规划为依据,服从城乡规划管理,要切实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供地,没有批准过的规划不招商。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执行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的规划实

2、加强规划编制各环节的跟踪管理,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对外地规划设计单位进市承接业务采用准入制和备案登记制,禁止无证和越级规划设计,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坚持开门做规划,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审批制度。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都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度,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组织力量加强城市发展重大问题的前期调研。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加强城市发展规律和战略性研究,注重处理好全局和局部、近期和远期、发展和控制、规划和保护的关系,科学研究城市发展时序,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走集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6、以创新为抓手加强新技术应用的推广。进一步深化开发规划管理系统新功能,逐步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地形图系统、资源网和规划网统一结合起来。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江阴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心,统一和规范各类数据标准,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现势性的空间数据,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共用,明确新技术应用在全国中小城市的领先地位

“长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中体现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山水韵律、地方特色让人为之惊叹,这些城市科学的规划、严谨的管理、良好的市民素质更是让人叹服。苏沪浙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态势,震撼人心,特别是江阴等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商场化程度高,城市建设气魄大、特色浓、品位高,值得很好的学习借鉴。相比之下,北方的一些新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

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划投入的不足,规划体系不够完善,规划执行存在偏差;基础公用设施配套不全,城市建设水平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精品工

程少;城市维护管理有待加强,脏乱差丑现象依然存在;城市统筹发展起步晚、效果不明显;部分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城市意识不强等。然而,江阴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这就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必须坚持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突出生态绿化,全力建设生态城市;必须配套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和质量;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意识。

城市是现代化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纵观江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他们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的三大“法宝”。“三分建七分管”,大手笔的城市建设,要依靠长效管理来完善和保持。城市管理秩序井然、文明和谐。

江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采用“城乡整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框架”“空间管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框架”“传统内容+专题研究的技术框架”,以江阴、靖江协同发展为着眼点,探索区域统筹的措施;以乡镇工业、农村居民点的集聚为切入点,探索城乡统筹的途径;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为基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完善市域生态系统为支撑,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深化近期建设规划内容为手段,增强的规划的可操作性,对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三篇: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探讨

【论文摘要】在城市设计针对的空间范畴中,相当一部分学者更将城市设计的对象界定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因为私人领域的设计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实践活动中都是建筑师分内的事,对城市设计的理解仍应以公共空间的塑造为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作用。

【关键字】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合肥环城公园,CBD

【正文】

一、城市公共空间

(一)概念、作用与类型

美国学者简•雅各布(Jane Iacobs)认为,“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沿一定线路进行的,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其广义概念,则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等,而佐金(S.Zukin)将公共空间理解为包容物质安全、地理社会、社会社区、文件识别性多个内容的容器,她认为公共空间是城市活动的容器。公共空间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物质性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的外在形式和物质性功能,是对城市的体型环境特征的展示。公共空间所表现出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城市的性质、经济特点、传统文化等等,其社会内涵包括了公共性、生产性和公平与公正三个方面。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 Mosco)等人将公共空间的内涵界定为“实行民主的一系列社会过程,也就是促进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决策过程中的平等和最大可能的参与。”空间具有强烈的生产性,顾名思义公共空间保障的必然是“公共”的利益。由市民直接享用公共空间,最终也应该由市民来当家话事,公共领域对于民主、平等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体现。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多项特质,方便人们到达、休憩和日常使用,具有提供生活和感受场所、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构成城市景观和维护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防灾等。

(二)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除有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的性质、人口规模有紧密关系。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量也越大,功能更复杂,条件设置内容更丰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做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富有特色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广场、街道、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区等。

二、广场型城市公共空间——广场

(一)定义、地位和分类

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城市广场的涵义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样的定义:

《城市规划原理》中:由于城市功能的要求而设置的、供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空间。----从功能作用角度。日本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认为:城市中由各类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他强调边界清晰、围合感好、领域明确、与周围建筑比例协调----从空间的构成角度,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以硬质为主的户外空间,它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绿地和水体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 城市广场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常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或“客厅”。广场的性质取决于其所在位置与环境、相关建筑与主体标志物的性质。现在广场的功能复合多样,仅能以其主要性质进行归类。按广场的功能性质分为集会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娱乐休闲广场、建筑广场。按广场平面组合分类,归纳起来分为单一形态和复合形态两大类广场。

(二)设计原则及重点和表现形式

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内外交通组织、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尊重阳城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尊重与周围环境,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广场设计的重点主要有: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层次、比例关系、注重阳城城市特色、设计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得广场,广场风貌及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创造。

城市广场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的综合体,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二种:一是物质材料的构成形式,即构成元素——人、建筑、水体、绿化和小品的构成表现形式;二是精神或文化上的构成形式,即空间的主题与文脉,这是环境潜在的内涵。一个优美的空间环境应当是二者的统一体,否则是不科学的、违背人性甚至是乏味的。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有机的空间,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体,更激不起人心灵中的深刻的感受。

三、街道型城市公共空间——步行街

(一)概念、发展及类型

步行街又被称做步街、步步街,而各地的步行街常常以“X步街”命名。如北京的法步街、上海的拾步街、成都的积步街、宁波的大步街、深圳船步街,等等。步行街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代,第一代步行街:仅仅为了吸引顾客,纯粹的商业性步行街;第二代步行街:体现了对步行者的关怀,关注环境的人性化建设;第三

代步行街:成为了社会活动中心。步行街有两种类型:一是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二是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旧城市的中心商业街,往往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就地居住的人口少,流动人口多,交通量大,道路拥挤,车辆交通和步行活动混杂,环境质量下降。把这类街区改造。而根据步行街的功能侧重,亦可将步行街分为以下几类:以商业为主要目的商业步行街,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休闲步行街,居民小区中所形成的社区、生活步行街及其他特色步行街。

(二)城市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 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作为城市重要建设,步行街应该具有良好的交通系统,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以及独特的景观构成。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道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道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盛天的礼仪、竞技、狂欢、市场交易都是在步行前提下存在的。我国古代的《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记述的市井生活、京城看灯,街头买解、法场劫人、茶棚献艺等都构成了一幅幅街道生活的画卷。在城市中设置步行街(区),根本目的就是把空间留给市民,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据资料表明,中等城市市民平均出行2.245次/人*日,出行耗时24分钟/次,自行车出行比重65.05%,步行出行比重32.95%.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的交通体系与休憩系统。今天,历史走了一个“之”字形,街道重新回到市民的身边,步行街(区)—— 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敞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之一。

四、公园型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

(一)概念的起源

一般认为是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荷兰的一对马都拉家族夫妇,为纪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独生子,而兴建了一个微缩了荷兰120处风景名胜的公园。此公园开创了世界微缩景区的先河。1952年,开业时随即轰动欧洲,成为主题公园的鼻祖。

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于1955年7月17日正式开幕。迪士尼乐园将迪士尼电影场景和动画技巧结合机械设备,将主题贯穿各个游戏项目。由于能够让游客有前所未有的体验,结果即风靡了美国,再传到全世界各地。

(二)分类及特点

根据旅游体验类型,主题公园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情境模拟、游乐、观光、主题和风情体验。主题公园有如下特点:主题具有独特性,每个主题公园都拥有一个很强烈的主题特色。主题公园里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游乐设施都要配合这个主题。一个鲜明而具有独特性的主题,可以给游客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感觉,这就是一个成功主题公园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该主题公园的标志;投入高、占地面积大,主题公园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面积的用地。中国主题公园投资额在l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142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个。如深圳欢乐谷投入资金1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游乐产品要精致化,主题公园设计必须要符合该公园的主题,一切景观和游乐设施尽量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而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的设计施工无不精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科技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主题公园产品设计创造。高科技的游乐产品,将是未来主题公园创造娱乐空间的发展趋势。

(三)以合肥环城公园为例谈主题公园功能

环城公园是在原围绕合肥老城区一周的旧城墙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多功能,开放式公园。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4年全面展开,环绕老城区的绿带造就了城市“翡翠项链”的美誉,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环城公园生态综合治理自2000年开始,本着保持风格、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挖掘文化的原则,通过污水处理回用、沟通水系、河道清淤、生态型驳岸、绿化的调整与扩建、增加地被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等综合治理,形成了水清林绿、莺飞草长的生态环境走廊,为改善合肥市的人居环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城市主题公园应该具有以下社会文化,经济及环境三个方面的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这是城市公园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功能,它为周围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随着文化活动的展开,不仅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推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其次,主题公园的修建其显著作用是能使周边地区的地价和不动产升值,吸引投资,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公园还承担着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靠绿化来完成,比如合肥环城公园具有大面积的绿化,整个西山景区被森林环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滞尘,调节气候,降温,防风引风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景观,具有增进社会交往,提高市民意识等功能。

五、区域型城市公共空间——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一)概念及发展

CBD,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国外CBD建设已经比较成熟。纽约曼哈顿CBD、巴黎拉德方斯区、加拿大多伦多、日本新宿副都心、德国法兰克福、澳大利亚悉尼、伦敦、新加坡等大都市已经在上世纪后半叶基本形成。国内CBD经历了建设起步和发展建设阶段,现在达到一个调整提高阶段。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CBD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上,国内的多个大城市以政府为主导提出CBD规划构想。2003年,40多个城市包括一些县级市提出要建自己的CBD;到2009年,全国已经70多个城市提出兴建自己的CBD。有CBD已经成了城市化中的一个新时尚。

(二)分级及构成要素

一级CBD:包括高端服务业(如银行业、保险业、政府和总部等)集聚形成的传统CBD,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交枢纽地区。

二级CBD:新型的服务业(如公司总部、媒体、广告业、公共关系和设计业等)在距离核心区5-8公里范围内集聚形成的新型CBD。

三级CBD:由特定的专门化功能(如教育、娱乐和运动、展览和会议等)在距离核心区35-65公里范围内集聚形成的专门化CBD。

构成要素如下:

第一,CBD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CBD所提供的所有货物和各种服务具有最高的水准,CBD是各类精华最集中的所在,在CBD所从事的交易和交流都是最高档次的;

第二,CBD具有最高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和拥挤程度。即CBD具有城市和区域中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CBD给予办事者以单位时间内最高的办事通达机会,与此同时,CBD的拥挤程度(人流、车流、建筑)在城市和区域中又是最高的;

第三,CBD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它的24小时人口拥有量最高,但24小时人口变化的对比值也最高,即白天为闹城,夜晚为“鬼城”;

第四,CBD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其中,商业用地价格通常超出金融、保险等经济性服务和大公司总部、政府各部等管理性服务的用地价格;

第五,CBD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通常,在零售业集中的小区,为了满足高密度人流的流动,相应设置有最多的交通管制(步行区、单行路、人车分流等);

第六,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ServiceIntensity)。CBD所提供的服务,涵盖经济的、行政的、管理的、娱乐和文化的服务多个方面。

结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关注民生,回归大众;强化整体,构筑系统;优化生态,协调自然;功能多样,汇集活力;通达顺畅,步行为先;尊重文化,提升品位;精做细部,宣导人性;鄙弃克隆,倡行创新。将广场型,街道型等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从而达到建设现代化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德)普林茨著 李维荣译 天津大学出版社

[2] 《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 赵之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 李德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 《街道与广场》(第二版)克利夫·芒福汀 张永刚 陈卫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第四篇:城市规划课程论文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

摘要: 本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当前的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中小城市建立规捌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方法及实现的可行性,探讨有关建立基础信息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

o引言 20世纪工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着20世纪的悄然离去,作为其重要标志的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GDP中的比例正日趋下降。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传统的工业大生产模式将遭到信息经济强有力的挑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和时代密切相关。小农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中国秦砖汉瓦的宫殿式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并闻名于全世界;工业大生产时代,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摩天大楼与高大厂房给城市增光添彩,使城市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如何适应这种需要呢?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1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意义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是使城市规划和管理走上自动化、定量化、科学化轨道的有效途径。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于:

(1)可有效、规范地输入、存储、组织、管理和不断更新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城市规划信息,通过系统的分析和处理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有关信息;

(2)有效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自动化和规范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失误,又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各项工程设计提供准确而翔实的数据,以提高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有效地进行城市市政工程管理,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提供辅助支持。

近年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开发研究、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投入资金大、人力多,使城市规划建设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进展。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中小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日益重要,但由于建立规划信息系统受资金、技术等制约,实现规划管理的现代化速度与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相比不相适应,因此,探讨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方法步骤

2.1 确立系统的目标和结构

要明确组织机构,制定系统框架,策划系统内容,建立系统的规范与标准。设计系统的实施方案时可将系统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实行分期适量投资、分步建设、逐步实现效益,是中小城市可行的方案。系统的近期目标是: 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工作业务为主,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所包含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数据资源,实现两证一书为主线的城市规划管理办公的自动化、规范化; 建立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库,实现城市基础测绘资料的有效管理;建立城市用地建筑市政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用地、建筑和市政工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建立城市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将GIS技术CAD、三维动画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城市规划与建设成果管理的自动化。远期目标是:建立集城市规划、建设、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公安消防、邮电通讯等各部门信息的全面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涉及界面的设计、人机交互、规划数据的组织、存取、业务数据处理等工作。根据三层表达思想,我们将规划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中间层)、数据服务层三层。用户界面层负责界面的表达、与用户的交互工作;业务逻辑层来处理核心的业务逻辑;数据服务层则负责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管理工作。

2.2系统实施

首先要进行城市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调查,了解现有信息资源情况,分析已有信息能达到的目标。其次是进行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软硬件平台与网络设计、规划管理流程的分析与设计、各类报表的设计等。再有是建立数据库,将信息分类、建立编码体系,将应用系统分成模块开发最后是数据组织、系统 合成,系统总调及试运行。

2.2.1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基于GIS的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独立开发的难度较大,而单纯的宏语言开发受到 GIS工具提供的编程语言能力限制,功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集成二次开发就成为 GIS应用开发的主流。

2.2.2系统数据库建设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关注的是“空间问题”的“总体规划”,因此数据平台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是实现国家级规划、省部级规划和市地级规划统一的根本,也是国家和省域总体规划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共享性、独立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规划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必须以各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为基础。从规划的基础数据看,建立基于同一数据基础的数据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数据收集、整理周期比较长。基础数据库包括 mapinfo文件格式空间信息数据库、excel 文件格式统计信息数据库、多媒体信息数据库和参考资料文件库四个部

分,其中空间数据库建立尤为重要。

数据属于部门更应属于社会只有把信息变成社会资源,才能达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并不是无限制的使用,应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使用制度。上一级部门由于管理需要可使用下一级部门的数据或部分使用,以便于进行决策,而部门之间可有偿使用。特别要注意开发利用原有的数据源,使建立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文件格式相互兼容。当然也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及数据,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例如地图数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给出不同信息含量的数据。

3系统的功能模块

从系统功能上讲,基于 GIS 的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分为规划参考、成果管理、实施追踪、系统维护等四大功能模块

3.1规划参考模块

规划参考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图形文件管理、规划参考、规划基础资料、辅助规划工具四个方面。图形文件管理实现了打开和关闭图形文件、保存图形文件、图形文件格式转换等基本文件操作功能;规划参考实现了技术规范参考、工作方案选择、问卷调查、成果模板分析、指标体系分析、规划模型对比参考等功能;规划基础资料实现了市情概况、执行公报、统计公报、经济概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城镇概况、人口概况、自然地理、年鉴、县志、地方法规等文本浏览功能;辅助规划实现了 SQL查询、模糊查询、精确查询、空间分析、统计图表分析、专题地图制作和基础资料检索等功能。

3.2成果管理模块

成果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规划调研成果管理、规划研究成果管理、规划成果、关键数据查询四个方面。其中规划调研成果管理实现了调研报告和问卷汇总;规划研究成果实现了专题研究和总体研究;规划成果实现了总体规划纲要、规划附图、规划说明书、重点区域专项规划、重点部门专项规划、一般部门实施细则、乡镇规划等成果管理;关键数据查询实现了文本查询、表格查询、地图查询等功能。

3.3实时追踪模块

实施追踪功能模块主要完成包括单一数据追踪、指标体系追踪、重要图形追踪、辅助计划等功能。单一数据追踪模块实现了 GDP、工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数据追踪功能;指标体系追踪模块实现了规划指标体系、百强县标准、现代化标准、小康标准等数据追踪功能;重要图形追踪模块实现了规划关注区域图形同步对比追踪和异步对比追踪功能;辅助计划模块实现了计划数据指标同步追踪和异步对比追踪。

3.4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完成包括权限设置、用户管理和数据更新等功能,权限设置可以授权给不同用户不同的分析、使用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可以对系统进行添加用户和删除用户管理。数据更新可以授权不同用户对多源数据(包括文本数据、图形数据等)进行修改操作。普通用户只能使用数据,但是不能修改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一致性。中小城市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涉及城市庞大系统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当今中小城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着以下问题:

(1)信息系统的费用大: 系统的费用主要来 自硬件、软件的配置及建立数据库。尽管目前市 场硬件价格不断下降,但选择硬件应保证高配置、配置包括图形数据采集输入设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设备、图形显示和输出设备、软件需要功能强、易操作,目前国内流行使用 删 I NF O,ARc / VI EW、MAP I NF O等软件。其次是建库费用: 数据库的信息来自不同数据源,信息复杂且量大,特别是地图数据的输入与处理需要很高的精度和较多的时间。一般专业开发研究机构完成建城区2 O万平方公里的中小城市系统建设费用不低于 3 O万元,对于目前中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资金紧张的局面,建立系统的费用过大,就会影响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2)信息系统规模大: 一般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时都要求其功能强、涵盖的内容多,这样就使得系统的规模大。系统规模大的好处是多用途、多功能,但也使得系统复杂而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并发挥效益。由于我国一些大城市耗巨资建立的信息系统没有充分达到理想的效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也使得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举步不前。如辽宁省只有沈阳市与大连市正在进行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其它中小城市尚未建立此系统。

(3)管理不够规范化: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 目前对此工作的管理不够明确,政府信息中L-2 1

[9] 赵中元 城市规蜘信息化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1 9 9 7,(1):3 9--4 1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小论文题目

1、城市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区域协调发展,城镇体系规划

2、城乡统筹发展:农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城乡统筹规划,城中村规划管

理,小城镇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建设

3、规划管理:规划地方立法研究,规划实施,规划评估,城市治理,城市规划职业资格制

度,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大事件”

4、低碳规划:节能减排,“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生态规划,产业结构转型,规划环评,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5、公共参与:公共利益,物权与城市规划,规划公开,规划监督,城市拆迁,包容性发展

6、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与规划许可,规划控制内容与指标,控规全覆盖,控规动态维护,控规编制技术

7、住房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社区

管理

8、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安全:城市能源规划,城市水资源规划,城市防灾规划

9、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枢纽,机动化与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

通规划

10、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边缘区规划管理

11、城市文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复兴,城市特色,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创意产业,大遗址保护,旧城保护与更新

12、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空间消费,非正式空间

13、城市规划学科建设:城市规划学科的构成与定位,学科交叉与融合,规划师的知识与技

能,城市规划教育改革,职业道德,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原理

    浅谈昆明市交通若干问题 及解决方法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

    城市规划原理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街巷制 元代以后——胡同结构形制 1.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认识实习报告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认识实习报告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认识实习报告开学之后,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

    城市规划原理b 城中村问题论文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B 论 文 城市规划101 ** 201011002109 浅谈城中村的问题及改造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事物。“城中村”问题的存在......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开设院系:风景园林学院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使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 主讲教师:韩玲 1、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2、授课对象: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15-2016年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班级:13园林A班 学号:20134708007 姓名:刘龙飞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