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b 城中村问题论文

时间:2019-05-13 11: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原理b 城中村问题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原理b 城中村问题论文》。

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b 城中村问题论文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B 论 文

城市规划101

** 201011002109

浅谈城中村的问题及改造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事物。“城中村”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阻滞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鉴于此,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政府的高度重视。文章在分析“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解决举措。只有把“城中村”纳入城市的管理范围,以人为本,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才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城中村”的定义

对于“城中村”的定义,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城乡二元体制给出的定义是:城中村是城市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是在城乡二元土地管理体制下,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的矛盾所引发的,是指在城市规划用地内仍然保留了部分农村社区的外观形态、人际网络、组织制度、管理模式、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的特殊城市社区。因为在城乡二元政策的影响下,才导致了城市的急剧扩张,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将部分农村用地划为城市工业用地,由此才导致了城中村的出现。

二、“城中村”的种种弊端。

1、空间结构不协调,机理混乱

2、损害城市景观

3、恶化居住环境

4、影响城市发展

5、潜伏安全隐患

6、人口管理困难

三、“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1、土地的所有权不同,实现统一困难。

2、城市政府无力且不愿承担村民转制后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3、体制不顺,管理缺乏。

4、村民没有成为城市居民的强烈要求。

·村民依恋土地,不愿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村集体经济分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城中村的“租房经济”成为村民稳定的经济来源。

·生存方式单一,不利于融入城市社会。

5、外来务工人员缺乏管理。

四、“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表现出利益性和复杂性。“城中村”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各地城市的发展情况不同,其具体现状也不一样,但都存在共同的特征。

(一)管理体制和政治选举还保留农村模式

“城中村”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的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的边界之外,由于体制和管理的滞后,很多的“城中村”仍然没有撤销村民委员会,建立居民委员会,实现民主的居民自治。

(二)租金是村集体组织和居民的主要收入

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都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是没有经济来源的,主要是靠出租土地、房屋等集体资产和上级政府的补助来维持两委的正常运转及两

委委员工资的发放,很多“城中村”都充分利用土地、房屋等有偿使用的集体资源。

(三)道德价值的差异性和村民思想观念落后

“城中村”的流动人口比较多,人员构成相当复杂,造成了这个群体中人员的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也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就有可能引发多种矛盾。“城中村”村民的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生活方式跟不上时代和城市发展步伐,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小农经济思想很严重,只图吃饱穿暖,满足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低,文明礼仪不讲究,不懂技术,角色上没有从村民彻底转变到市民,这样就非常难以融入现代文明的都市。

(四)社会治安欠佳

“城中村”管理滞后或不规范,警力巡查和监管有限,综合管理相对薄弱,赌博、吸毒、卖淫、打群架、超生等行为时有发生,“城中村”也就成了“问题村”,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有人将“城中村”称为城市中的死角、贫民区和犯罪发生区。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城中村”的案发率和犯罪率比城市的其他地区偏高。

(五)身份没有明确,地位尴尬

“城中村”无法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很多的城市专门为“城中村”的管理出台规章条例,把它们列为所谓的城市“特区”,这就使“城中村”更加难以融入大都市。“城中村”处在城市管理的边缘,由于政策、制度、条件的不成熟,管理的滞后,不能完全按照城市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介于城市的管理范畴和农村管理行列之间。这样尴尬的管理定位,造成许多村民享受不到城市就业、养老、低保等相应的待遇,也享受不到农村的优惠政策。

(六)建筑混乱,卫生条件差

村民不规范建筑,形成了“握手楼”、“接吻楼”、“贴面楼”、“一线天”等这样的“城中村”典型的建筑景观,而这些杂乱、陈旧、矮小的建筑影响整个城市的整齐美观和生机活力。由于建筑的混乱,没有整体性规划,许多的功能没有完善,特别是排污系统和垃圾的处理很随意,直接排放或倒在街道上,造成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五、城中村改造

(一)、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我国城中村的现状可以发现,城中村的存在,站在开发商和政府规划部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已是城市规划的顽疾。它因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员相对集中,违法建设、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重,市政基础设施匮乏,房屋破旧,环境脏乱,社会管理混乱,城市公共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给政府部门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城中村的存在,会给城市的道路规划,基础设施的健全造成阻碍,而导致城市区域间无法联系起来,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站在城中村居民的角度来看,城中村地处城市内部或者边缘地带,若不服从改造则无法与已开发的城市区域共享各种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交通、治安等社会条件跟不上周边区域的发展,于己不利。若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服从政府的统筹安排,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居民不仅可以得到一定补贴,同时自己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是这种局面是建立在政府部门能够严格把关,真正做到让利于民的基础上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无论从城市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城中村自身发展的选择出发,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都是势在必行的。

(二)、改造流程

1、规划:(申请—立项—审批)

申请: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立项: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划委会审定。

(2)、土地收储

土地收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3)、拆迁

拆迁过程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集体债务审计;前期开发费用支付;编制改造用地供应方案;进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改造范围内的其他情况。

(4)、建设

首先必须制定建设方案并审核。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建委、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建设方案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建设,可选择自行建设或合作建设,即由村集体自行建设或者委托开发商代办及合作建设。

(三)、“城中村”改造造成的严重后果

1、土地资源浪费,收益流失严重

2、城中村改在的合法性受限制

3、非法建设泛滥

4、环境质量低下

(四)、“城中村”改造的建议

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局来看,“城中村”改造是时代的要求,符合国家和国民的利益;从一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来看,“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品位,创建文明和谐都市的必然要求。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城中村”实行综合管理

政府充分发挥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管理者和城镇公共产品管理者的双重作用,在坚持公共性、公平性、参与性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既要保障好村民的利益,也要考虑改造单位的利益,让市场参与商业性运作。在城区一级政府,废除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组建综合性部门,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和行政效率;防止条块分割,成立综合办公室,对“城中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建设、安全、拆迁、安置等实行有效管理。

2、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

从体制上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将“城中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只有土地国有才能从根本上制止村民对土地的独立处理权,一切土地使用都归土地规划部门管理。在“城中村”实行集体资产股份制,这是我国改

革的一个新探索,按股份制的原则改造集体经济,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算、资产评估,使村集体资产的产权明确清晰。

3、加强立法。依法推进改造

由于“城中村”改造是前所未遇到的,涉及户籍、土地的变更,还有行政管理体制和城镇管理体制等复杂问题。国家的法律法规至今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因而操作上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各地城市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粗糙的管理条例。需要出台一些可操作性更细化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推进“城中村”的改造,以法律保障“城中村”改造的成果。

4、妥善安置村民,给予合理的补偿

“城中村”改造之所以那么困难,主要是利益问题没有协商解决好,安置或补偿没有达到村民的要求。村民的房屋被拆迁后,户籍划入城市管理,身份变为城市居民,给予合理补偿,应按照城市居民的管理标准保障村民的利益,解决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就业、子女上学问题等。

5、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高素质,培养技能

村民在特定的群落聚居生活,由于受村俗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生活方式还比较单一,文化技术还比较低,缺乏竞争进取的精神。只有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技能,才能为“城中村”的改造减少阻力。

6、对城市的空间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城中村”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开始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城中村”泛滥,问题恶化,这给我们后人很大的教训。因此,必须树立超前意识和前瞻性,规划好未来蓝图,对郊区、城市周围有可能将来再成为“城中村”的村庄、村群进行调查,了解它们的现状,在宏观上把它们划入城市管理范围,严格控制土地的投放,做到合理规划,不能让“城中村”在无序的状态下肆意发展,减少或杜绝一边改造“城中村”一边产生“城中村”。

六、昆明四区城中村改造方法

1、五华区:征地拆迁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处于就业年龄段内,在“城中村”改造后失业的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将全部纳入五华区城镇失业人员登记范围,不仅为其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还将对自主创业、持有《失业证》的失地失业人员,给予3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50%的贴息。“城中村”的成年居民可根据自身经济收入情况自行选择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以上年度昆明市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10+2%的比例自行缴纳,每年可享受19.9万元(含医疗4.9万元,大病保险15万元)医疗保险待遇,连续缴费期限为30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补缴满30年后不再缴纳医保费。

2、官渡区:《办法》规定,经依法批准划拨的用地,按25万元/亩给予补偿;对非国有出让土地上未改制企业或特困企业的土地征购,除按25万元/亩标准给予补偿外,拆迁人应与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认真研究企业生产设施,企业职工及家属的搬迁安置方案,做好此类企业的拆迁安置补偿工作,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土地征收补偿,按照每亩25万元标准给予补偿;根据市政府规定,由拆迁单位按每亩3万元标准缴纳社保基金,由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以被拆迁农村社区办事处为基本单位,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西山区:将采用“一村一策”及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改造区内126个“城中

村”。会上,71家企业与西山区政府签订了意向性协议,欲参与该区“城中村”改造。上半年,西山区将完成55个“城中村”改造片区的地籍调查、房屋测绘等调查工作,同时结合西山区总体规划、主城区12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下一步,西山区将向社会公布55个城中村改造片区的详细情况。同时,适时召开“城中村”改造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以划定的片区为单位进行招商引资。会上,有71家企业与西山区政府签订了意向性协议,欲参与该区“城中村”改造。

4、盘龙区: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布局,在城中村原址建起一个个与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城市新社区,其中,绿化、城市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都要在改造重建过程中体现出来。同时,还将解决好城中村居民今后的待遇、收入替代、就业岗位、居住过渡等问题。

七、总结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的产物,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代名词,制约了我国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其问题的利益性和复杂性使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城中村”真正融入都市之中。

第二篇: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学习报告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0905班 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

规划美丽家乡——江阴

大三这学期我接触了《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着它的独特的知识组成。它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通过对这门课程的了解,我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有了浅层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的概念,就能将自己的所学的运用到建设自己的家乡,规划自己的家乡,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江阴。江阴,简称澄,古称暨阳,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北端,全市面积983平方公里,虽然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仅占有万分之一的土地,但也能称得上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带。

近几年来,江阴市积极探索做好统筹城市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首先,规划是将江阴全市区域98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各地的空间结构,从而优化布局形态,协调好产业的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去框定近远期城市的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镇外围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区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实,保证区域长远稳定发展下去。城市统筹规划为各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使各片区之间、各镇之间实现了规划的无缝对接。江阴市规划局全面完成城市规划全覆盖工作,认真落实城市规划全覆盖的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和城镇风貌特色的规划,妥善并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编制风貌特色规划,进一步优化、提升江阴市城镇形象,避免千城一面,统筹与突出城镇建设特色。在统筹规划中,通过针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

现状和近期新建居民点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居民点规划时充分考虑了耕作半径、耕作面积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特色村庄保留等,合理地确定了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点,等等的这一系列规划建设,使得家乡江阴的面貌焕然一新。

江阴市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人的居住环境为目标,按照“规划城市、发展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理念,注重经济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超前决策,“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完善了功能设施配套,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市民的生活环境。然而,作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江阴在阔步向前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看似有悖常理的决定,率先搞起了“不开发区”。它们包括江阴南部的6个镇:顾山、长径、祝塘、青阳、月城、徐霞客,被划为禁止建设区域,总面积占江阴市区域不开发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正因为如此,使得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江阴,被中国国土局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与此同时中心城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了城市道路交通、污水、公共交通、环卫、燃气、绿化等专业规划,正在编制停车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这些规划为科学进行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江阴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街区控制性详规。为发掘、保护、利用南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确定环境生态、文化发掘、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彰显出水乡环境独特的魅力,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江阴的城市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是,面对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城乡规划全覆盖的新要求,目前的规划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江阴城市规划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大,规划侧重于对建设性空间的调控,而对建设和保护性空间的调控重视不够,对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重要专业规划尚不完备,村镇建设规划落后于村镇建设的需要,而且,覆盖工作还存在着不平衡性。其次,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没有资质的编制规划、越级编制规划的现象还存在,这点造成了规划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然后对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如流动人口激增、老龄化

社会迫近、小汽车快速进入每家每户等等问题缺乏研究和应对措施。再次,城乡规划的审批和实施存在薄弱的环节,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意变更规划,违反规划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出让土地的规划设计条件还不够谨慎,各类规划的审批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最后,就是城市规划的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因为会受到体制、机制的局限,还有就是规划管理人才的缺乏,从而得不到按照预期规划后的效果。为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薄弱之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划编制方面,另外一个是规划管理方面。

在规划编制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指导下,超前制定市区域综合交通、污水治理、燃气、环卫设施、垃圾处理、水利、供电、通讯等各类专业规划,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以便超前预控重大基础设施通道和走廊。第二、依据新一轮城市总规划,合理确定分区人口规模与用地布局,深化、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类空间资源的开放利用和保护等做出整体安排和综合协调。第三、在水环境整治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引导城市科学、系统、有秩序推进城市水环境整治,使城市河道变成流动的河,清澈的河、美丽的河。结合轨道交通发展、人防设施的规划设计,抓紧编制和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要按照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趋势,超前预控市政基础设施通道,逐步推行市政管线共同管沟,通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的规划建设,集约使用城市地下空间,将各种管线集中铺设和统一布局。修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全面、系统地研究城市交通问题。要扭转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做法,致力完善城市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加强道路交通与城市用地布局在规划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城市道路、停车设施配建等各项指标,预控轨道交通用地,幷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相衔接。要注重城市交通与农村交通的联结,规划不点控制好城市交通枢纽用地,紧密城乡交通联系。加快停车场布点规划,研究停车设施对城市引导和控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系统研究公共停车场的布点、停车方式、停车位的配建比等。完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快北门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都要作为保护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严格依据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类城乡建设必须以城乡规划为依据,服从城乡规划管理,要切实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供地,没有批准过的规划不招商。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执行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的规划实

2、加强规划编制各环节的跟踪管理,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对外地规划设计单位进市承接业务采用准入制和备案登记制,禁止无证和越级规划设计,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坚持开门做规划,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审批制度。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都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度,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组织力量加强城市发展重大问题的前期调研。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加强城市发展规律和战略性研究,注重处理好全局和局部、近期和远期、发展和控制、规划和保护的关系,科学研究城市发展时序,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走集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6、以创新为抓手加强新技术应用的推广。进一步深化开发规划管理系统新功能,逐步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地形图系统、资源网和规划网统一结合起来。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江阴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心,统一和规范各类数据标准,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现势性的空间数据,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共用,明确新技术应用在全国中小城市的领先地位

“长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中体现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山水韵律、地方特色让人为之惊叹,这些城市科学的规划、严谨的管理、良好的市民素质更是让人叹服。苏沪浙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态势,震撼人心,特别是江阴等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商场化程度高,城市建设气魄大、特色浓、品位高,值得很好的学习借鉴。相比之下,北方的一些新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

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划投入的不足,规划体系不够完善,规划执行存在偏差;基础公用设施配套不全,城市建设水平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精品工

程少;城市维护管理有待加强,脏乱差丑现象依然存在;城市统筹发展起步晚、效果不明显;部分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城市意识不强等。然而,江阴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这就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必须坚持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突出生态绿化,全力建设生态城市;必须配套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和质量;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意识。

城市是现代化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纵观江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他们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的三大“法宝”。“三分建七分管”,大手笔的城市建设,要依靠长效管理来完善和保持。城市管理秩序井然、文明和谐。

江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采用“城乡整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框架”“空间管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框架”“传统内容+专题研究的技术框架”,以江阴、靖江协同发展为着眼点,探索区域统筹的措施;以乡镇工业、农村居民点的集聚为切入点,探索城乡统筹的途径;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为基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完善市域生态系统为支撑,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深化近期建设规划内容为手段,增强的规划的可操作性,对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三篇: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探讨

【论文摘要】在城市设计针对的空间范畴中,相当一部分学者更将城市设计的对象界定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因为私人领域的设计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实践活动中都是建筑师分内的事,对城市设计的理解仍应以公共空间的塑造为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作用。

【关键字】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合肥环城公园,CBD

【正文】

一、城市公共空间

(一)概念、作用与类型

美国学者简•雅各布(Jane Iacobs)认为,“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沿一定线路进行的,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其广义概念,则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等,而佐金(S.Zukin)将公共空间理解为包容物质安全、地理社会、社会社区、文件识别性多个内容的容器,她认为公共空间是城市活动的容器。公共空间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物质性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的外在形式和物质性功能,是对城市的体型环境特征的展示。公共空间所表现出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城市的性质、经济特点、传统文化等等,其社会内涵包括了公共性、生产性和公平与公正三个方面。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 Mosco)等人将公共空间的内涵界定为“实行民主的一系列社会过程,也就是促进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决策过程中的平等和最大可能的参与。”空间具有强烈的生产性,顾名思义公共空间保障的必然是“公共”的利益。由市民直接享用公共空间,最终也应该由市民来当家话事,公共领域对于民主、平等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体现。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多项特质,方便人们到达、休憩和日常使用,具有提供生活和感受场所、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构成城市景观和维护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防灾等。

(二)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除有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的性质、人口规模有紧密关系。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量也越大,功能更复杂,条件设置内容更丰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做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富有特色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广场、街道、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区等。

二、广场型城市公共空间——广场

(一)定义、地位和分类

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城市广场的涵义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样的定义:

《城市规划原理》中:由于城市功能的要求而设置的、供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空间。----从功能作用角度。日本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认为:城市中由各类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他强调边界清晰、围合感好、领域明确、与周围建筑比例协调----从空间的构成角度,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以硬质为主的户外空间,它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绿地和水体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 城市广场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常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或“客厅”。广场的性质取决于其所在位置与环境、相关建筑与主体标志物的性质。现在广场的功能复合多样,仅能以其主要性质进行归类。按广场的功能性质分为集会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娱乐休闲广场、建筑广场。按广场平面组合分类,归纳起来分为单一形态和复合形态两大类广场。

(二)设计原则及重点和表现形式

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内外交通组织、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尊重阳城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尊重与周围环境,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广场设计的重点主要有: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层次、比例关系、注重阳城城市特色、设计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得广场,广场风貌及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创造。

城市广场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的综合体,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二种:一是物质材料的构成形式,即构成元素——人、建筑、水体、绿化和小品的构成表现形式;二是精神或文化上的构成形式,即空间的主题与文脉,这是环境潜在的内涵。一个优美的空间环境应当是二者的统一体,否则是不科学的、违背人性甚至是乏味的。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有机的空间,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体,更激不起人心灵中的深刻的感受。

三、街道型城市公共空间——步行街

(一)概念、发展及类型

步行街又被称做步街、步步街,而各地的步行街常常以“X步街”命名。如北京的法步街、上海的拾步街、成都的积步街、宁波的大步街、深圳船步街,等等。步行街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代,第一代步行街:仅仅为了吸引顾客,纯粹的商业性步行街;第二代步行街:体现了对步行者的关怀,关注环境的人性化建设;第三

代步行街:成为了社会活动中心。步行街有两种类型:一是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二是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旧城市的中心商业街,往往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就地居住的人口少,流动人口多,交通量大,道路拥挤,车辆交通和步行活动混杂,环境质量下降。把这类街区改造。而根据步行街的功能侧重,亦可将步行街分为以下几类:以商业为主要目的商业步行街,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休闲步行街,居民小区中所形成的社区、生活步行街及其他特色步行街。

(二)城市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 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作为城市重要建设,步行街应该具有良好的交通系统,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以及独特的景观构成。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道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道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盛天的礼仪、竞技、狂欢、市场交易都是在步行前提下存在的。我国古代的《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记述的市井生活、京城看灯,街头买解、法场劫人、茶棚献艺等都构成了一幅幅街道生活的画卷。在城市中设置步行街(区),根本目的就是把空间留给市民,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据资料表明,中等城市市民平均出行2.245次/人*日,出行耗时24分钟/次,自行车出行比重65.05%,步行出行比重32.95%.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的交通体系与休憩系统。今天,历史走了一个“之”字形,街道重新回到市民的身边,步行街(区)—— 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敞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之一。

四、公园型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

(一)概念的起源

一般认为是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荷兰的一对马都拉家族夫妇,为纪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独生子,而兴建了一个微缩了荷兰120处风景名胜的公园。此公园开创了世界微缩景区的先河。1952年,开业时随即轰动欧洲,成为主题公园的鼻祖。

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于1955年7月17日正式开幕。迪士尼乐园将迪士尼电影场景和动画技巧结合机械设备,将主题贯穿各个游戏项目。由于能够让游客有前所未有的体验,结果即风靡了美国,再传到全世界各地。

(二)分类及特点

根据旅游体验类型,主题公园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情境模拟、游乐、观光、主题和风情体验。主题公园有如下特点:主题具有独特性,每个主题公园都拥有一个很强烈的主题特色。主题公园里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游乐设施都要配合这个主题。一个鲜明而具有独特性的主题,可以给游客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感觉,这就是一个成功主题公园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该主题公园的标志;投入高、占地面积大,主题公园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面积的用地。中国主题公园投资额在l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142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个。如深圳欢乐谷投入资金1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游乐产品要精致化,主题公园设计必须要符合该公园的主题,一切景观和游乐设施尽量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而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的设计施工无不精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科技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主题公园产品设计创造。高科技的游乐产品,将是未来主题公园创造娱乐空间的发展趋势。

(三)以合肥环城公园为例谈主题公园功能

环城公园是在原围绕合肥老城区一周的旧城墙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多功能,开放式公园。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4年全面展开,环绕老城区的绿带造就了城市“翡翠项链”的美誉,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环城公园生态综合治理自2000年开始,本着保持风格、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挖掘文化的原则,通过污水处理回用、沟通水系、河道清淤、生态型驳岸、绿化的调整与扩建、增加地被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等综合治理,形成了水清林绿、莺飞草长的生态环境走廊,为改善合肥市的人居环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城市主题公园应该具有以下社会文化,经济及环境三个方面的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这是城市公园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功能,它为周围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随着文化活动的展开,不仅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推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其次,主题公园的修建其显著作用是能使周边地区的地价和不动产升值,吸引投资,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公园还承担着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靠绿化来完成,比如合肥环城公园具有大面积的绿化,整个西山景区被森林环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滞尘,调节气候,降温,防风引风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景观,具有增进社会交往,提高市民意识等功能。

五、区域型城市公共空间——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一)概念及发展

CBD,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国外CBD建设已经比较成熟。纽约曼哈顿CBD、巴黎拉德方斯区、加拿大多伦多、日本新宿副都心、德国法兰克福、澳大利亚悉尼、伦敦、新加坡等大都市已经在上世纪后半叶基本形成。国内CBD经历了建设起步和发展建设阶段,现在达到一个调整提高阶段。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CBD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上,国内的多个大城市以政府为主导提出CBD规划构想。2003年,40多个城市包括一些县级市提出要建自己的CBD;到2009年,全国已经70多个城市提出兴建自己的CBD。有CBD已经成了城市化中的一个新时尚。

(二)分级及构成要素

一级CBD:包括高端服务业(如银行业、保险业、政府和总部等)集聚形成的传统CBD,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交枢纽地区。

二级CBD:新型的服务业(如公司总部、媒体、广告业、公共关系和设计业等)在距离核心区5-8公里范围内集聚形成的新型CBD。

三级CBD:由特定的专门化功能(如教育、娱乐和运动、展览和会议等)在距离核心区35-65公里范围内集聚形成的专门化CBD。

构成要素如下:

第一,CBD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CBD所提供的所有货物和各种服务具有最高的水准,CBD是各类精华最集中的所在,在CBD所从事的交易和交流都是最高档次的;

第二,CBD具有最高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和拥挤程度。即CBD具有城市和区域中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CBD给予办事者以单位时间内最高的办事通达机会,与此同时,CBD的拥挤程度(人流、车流、建筑)在城市和区域中又是最高的;

第三,CBD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它的24小时人口拥有量最高,但24小时人口变化的对比值也最高,即白天为闹城,夜晚为“鬼城”;

第四,CBD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其中,商业用地价格通常超出金融、保险等经济性服务和大公司总部、政府各部等管理性服务的用地价格;

第五,CBD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通常,在零售业集中的小区,为了满足高密度人流的流动,相应设置有最多的交通管制(步行区、单行路、人车分流等);

第六,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ServiceIntensity)。CBD所提供的服务,涵盖经济的、行政的、管理的、娱乐和文化的服务多个方面。

结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关注民生,回归大众;强化整体,构筑系统;优化生态,协调自然;功能多样,汇集活力;通达顺畅,步行为先;尊重文化,提升品位;精做细部,宣导人性;鄙弃克隆,倡行创新。将广场型,街道型等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从而达到建设现代化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德)普林茨著 李维荣译 天津大学出版社

[2] 《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 赵之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 李德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 《街道与广场》(第二版)克利夫·芒福汀 张永刚 陈卫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第四篇: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范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城镇化的道路的选择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4月20日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城镇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又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种种误区,并因此带来诸多后遗症,必须来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小城镇化;小城镇化道路选择

发展小城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统筹规划,综合清理。由于在当前小城镇化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在小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陷人了种种误区应当予以澄清,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误区之一:建设小城镇就是农田变作坊,瓦房变楼房 由此产生了小城镇建设出现的以下几种现象:

(一)乱占耕地,盲目建厂

有些乡村不考虑当地的资源和人口素质等状况,把耕地都建成了厂房;而厂房又建得像小作坊,建成后又无法良好运作。更有甚者,大搞运动,强迫农民出工出劳,“创造”城镇,结果是毁了农业又造不起工业。

(二)不顾实际,拔苗助长

小城镇的兴起、发展、繁荣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某些地方把小城镇建设当成“短平快”政绩任务,只求形式上的农村变城市,比速度,比规模,比数量,甚至提出半年建成一座小城镇,一年建成一座小城市。结果耕地变成建筑垃圾堆,乡镇市场变成基建工地,修几条街道,盖几栋楼房,建几个作坊,就算“大功告成”。殊不知,小城镇建设不仅要有硬件—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兴建,更要有软件—城镇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切不操之过急

(二)布局混乱,规划滞后

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用今天的眼光来建设小城镇,还不等小城镇建设起来就已经落后。当前有不少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仍然缺少规划,甚至没有规划随处可见“三无”城镇,即规划无特色、建筑无风格、环保无举措。小城镇建设成了“大杂烩”,生活区、生产区、休闲区全都在一块商业区、娱乐区都往一个中心挤,垃圾无人清理,这对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误区之二小城镇建设就是把人口集中,让农民进镇

由于这种片面思想使某些乡政府不用间接手段调节农民进镇数量和速度,而是直接命令式的搬迁和盲目地鼓动、误导结果又导致了下列现象的出现。

(一)盲目进城,大批失业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批农民进城,有些地方在城建时大力建市场,使农民进城后各就其位。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人为造城,硬性指派迁人城镇追求“聚集效应”。既没有考虑农民进镇后的就业问题,又不在改善经营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举办实业上下功夫,而仅仅在造声势上做文章。造成进城农民生计无着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或出现农民退镇返村。

(二)浪费土地,耗费资金

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农民工”,一旦被划成市民,就在自家地上建起了住宅,占地少则七八分,多则一亩,大大浪费了可居住面积,而住宅一旦建成,便是积重难返,阻碍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盲目进镇的农民自发兴办的非农产业,由于资金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从而使资金的使用成本增高,增值率降低。所以兴办小城镇应是在政策推动下,乡镇企业集中到一定程度,农村自觉有序地流人城镇,而不应当是利用行政手段“建镇”。

(三)保险滞后,缺乏保障

农民离开土地进人小城镇面临务工经商的压力。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制度不健全,现行政策,户籍制度,土地经营制度等改革不配套,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民承担了完全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体系,如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断档”。农民的后顾之忧不能较好地解除,是小城镇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误区之三:效率的“绝对”优先

一切以经济建设先行,其它的以后再慢慢考虑,于是忽略得最多、政府最无暇顾及的是—环境。如果在发展小城镇的一片呼声中,引进严重污染的项目,虽然工厂暂时“冒了烟”,机器“转了圈”,一旦造成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达到人们无法接受程度,再反过来治理污染那就要花很大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污染项目本身所产生的效益。

四、走出误区的若千思路

由“村落”改变为标志人类文明的“城市”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是自然与人类,落后与文明,“自在”与“他在”的激烈碰撞,须正确处理好各种碰撞和冲突。先哲先贤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小城镇建设也应“天时”之要求,择“地利”而为之,更为重要的是,人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探索实现城镇化的正确道路,避免再现城市发展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悲剧。

(一)应该明确村镇发展的方向不能是绝对城市化

因为相对城市而言,村镇均是地域范围较小的居民点,它不可能具备多元化的现代功能。更主要的是它负有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任务。小城镇的根本目的在于在乡村和城市间建起技术,信息、资金流通的渠道和桥梁,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动力。

小城镇能否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能否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2)能否吸引城乡生产要素的适当集中;(3)能否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就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从宏观上讲,小城镇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诸如人口、资源、交通、通讯、经济结构特点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等建设小城镇,不能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乡乡建镇,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不切实际地贪多求快,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同时,应当修订设镇标准,增加对建镇的外部环境、服务设施等指标的考核。根据以前设镇中出现的基础设施滞后和盲目攀比等问题,需要增加硬环境指标,以便依法对设镇质量和数量进行调控。同时制定产业政策鼓励轻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限制重工业和带污染项具的开发。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实行主体多元化

以前的小城镇主要依靠政府的投人,但由于财政压力大,各级政府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因而难以支撑大范围的小城镇发展,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中,各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仍是必要的。但政府资金的投放重点应当集中到诸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集中利用。除政府支持之外,解决小城建设资金问题的根本之道是要逐步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投资体制,吸收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其中包括各类开发公司、工商企业和城市广大居民尤其要注意吸引农民参与进来。

(三)小城镇的发展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小城镇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应注意使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按新体制运作,避免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的现象。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改革土地制度杜绝土地无偿使用。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地规划,以利于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集约使用。另一方面还要探索农民进城身份转变后原有耕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以利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2)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户籍改革,对于有稳定收人、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场所的迁移人口应允许登记本地常住人口,并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取消就业的歧视性政策限制,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条件。(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全面实行社会保障的条件尚不成熟,现实的最佳选择是对进人城镇而无城镇户口的农民的耕地承包权进行一定时限的保留,以此作为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为进入城镇的农民解决后顾之优。

(四)小城镇的发展要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进程相协调 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二、三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乡镇企业。因此应把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分散在村里的企业逐步搬迁到城市来,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到镇上来办企业。

(五)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与自然环境,资源环境友好相处,使之步人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人是自然之子”的现代生态观念,承认自然界本身具有发展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成本。进一步说,在行为准则方向上应当要求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要注意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体现整体长期发展。代际平等指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代内平等是指任何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小城镇作为开发的热点,在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小城镇的发展后劲和发展的均衡性问题。具体地来说,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包括:农业生产以节地节水为中心;工业生产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生活服务以适度消费为中心。

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改造现有生产技术,走“洁净生产”和“绿色技术”的道路,谋求资源开发,加工,消费与还原的良性循环;大力值树造林,推广生态农业;保护水资源,控制大气污染和防止噪声污染,引进治理污染工程和净化技术。

总之,小城镇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是人,当人的发展目标与自然发展目标相协调时,人才能最终享受到文明的生活环境,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所以,在城镇建设中必须树立起一种生态理念,即:系统内耗的最小化系统扩张的理性化,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化。

参考文献

[1]《小城镇财政研究》课题组.关于小城镇发展与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0,(7)[2]张延妥,郭宏震·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源开发[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0,(7)[3]杨建荣·上海市郊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J]·财经研究,2000,(3)[4]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教程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小论文题目

1、城市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区域协调发展,城镇体系规划

2、城乡统筹发展:农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城乡统筹规划,城中村规划管

理,小城镇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建设

3、规划管理:规划地方立法研究,规划实施,规划评估,城市治理,城市规划职业资格制

度,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大事件”

4、低碳规划:节能减排,“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生态规划,产业结构转型,规划环评,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5、公共参与:公共利益,物权与城市规划,规划公开,规划监督,城市拆迁,包容性发展

6、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与规划许可,规划控制内容与指标,控规全覆盖,控规动态维护,控规编制技术

7、住房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社区

管理

8、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安全:城市能源规划,城市水资源规划,城市防灾规划

9、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枢纽,机动化与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

通规划

10、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边缘区规划管理

11、城市文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复兴,城市特色,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创意产业,大遗址保护,旧城保护与更新

12、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空间消费,非正式空间

13、城市规划学科建设:城市规划学科的构成与定位,学科交叉与融合,规划师的知识与技

能,城市规划教育改革,职业道德,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b 城中村问题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b 城中村问题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原理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街巷制 元代以后——胡同结构形制 1.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

    《城市规划原理》(范文大全)

    44 简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功能空间与环境欢喜、尊重地方文脉及生活方式以人为本、提高生态效应、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地效用保证环......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

    城市规划原理

    浅谈昆明市交通若干问题 及解决方法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范文

    08城市规划 考纲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 城市性质 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

    1. 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 城镇化水平计算: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 田园城市理论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畜牧业)与固定居民点的形成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农村、商业、手工业--城市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是商业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