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观后感

时间:2019-05-14 20: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谈判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谈判观后感》。

第一篇:重庆谈判观后感

重庆谈判观后感

殷文超

影片《重庆谈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比较成功的将纪实性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地再现了48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

作为一部具有强烈纪实色彩的影片,所表现的题材又是重庆谈判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使得影片的导演格外注意强调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整部影片的历史感。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镜头都取自重庆的实景,包括蒋介石的官邸及有关的历史性故址,如宋庆龄故居等。这其中,故有的旧山城的风貌和庆祝当年抗战胜利的游-行场面,尤其令人信服。

为了在一些历史氛围的再现上更加真实可信,导演还借鉴了《开国大典》中曾经使用过的“资料片和故事片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选用一些具有历史性场面的纪录片资料,处理成富有历史岁月感的茶褐色,并与拍摄的彩色片衔接。如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军队投降、广岛原子弹爆炸等。同时将拍摄的某些历史性场面,如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毛泽东在飞机上的挥手致意等,从彩色转化成茶褐色,使影片具有历史感和文献感,从而强化了影片的纪实风格。另外,导演为了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准确再现之外,还对那些既生动传神,又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细节进行了大胆的虚构。比如,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林园巧遇时的谈话内容,及他们各自带的《资治通鉴》;毛泽东拜访张自忠之母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央日报》记者童欣,这一人物虽然纯属虚构,在影片中的“笔墨”也不多,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这些对细节和人物的虚构,把握准确,运用巧妙,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又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重庆谈判》这种虚实相伴,真假相间的创作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值得借鉴的方法。

第二篇:《重庆谈判纪实》读书摘要

《重庆谈判纪实》读书摘要

宫栋宇

一、本书内容

这本书出版于1983年12月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之时,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重庆谈判的全过程,为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雄伟胆略和英勇气概提供了宝贵的教材。

这本书是资料性文集,主要根据档案、书刊材料以及回忆性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为14个部分:(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对时局的声明,(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来渝共商国是,(3)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达重庆,(4)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5)各党派团体和知名人士对时局的声明与呼吁,(6)海外报刊发表评论,(7)国共两党代表商谈经过,(8)《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字,(9)毛泽东返回延安,(10)国共两党代表在重庆继续商谈,(11)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12)围绕《沁园春·雪》在重庆的斗争,(13)国共两党代表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14)回忆录,全面、系统、完整地再现了“重庆谈判”的背景及全部过程,并附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

各种史料、各种图片、各方观点全面展现这一事件,让我感受到:历史是记忆组成的,个人的记忆会聚成为群体的记忆,群体的记忆会聚成为民族的乃至人类的记忆。记忆不仅由文字语言承载,也保存于各种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之中。

思考:怎么阅读?提炼观点,对比,反思

建议:做pre可以多讲一些谈判期间的小故事,比较能吸引大家

二、重庆谈判的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对时局的声明(共识?态度的差异?)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中国共产党声明: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本党无日不迫切期望归政于全国同胞,即欲我全国同胞共负建国的重任,共成建国的大业,一举而实现国父“主权属于圈民全体“,“建设必自民始’’的遗教。我同胞要是能够不骄矜,不懈怠,把握时机,共当大任,本党一定能和我同胞邪许同声,苦乐共尝,共同建设成功一个民族平等,民权畅行,民生乐利的中华民国。(未提与共产党合作建国,仍企图***)

——中国国民党为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

三、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

(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国能以团结一致的姿态来接受战果,我们深有同感。中国需要团结,这是每个人的心底冀求,但是说一句最平凡的真理:要团结先要民主。象目前这样一只手叉住了对方的咽喉,暗中拳打脚踢,而面孔上浮着奸笑来说“快来团结,快来团结”的做法,三岁的孩子也会知道不公平不合理和不可能团结得拢来的。从去年七月以来,我们就提出了真诚促成团结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召开党派会议,组织联合政府。这办法一直不为当局所理会。……全国人民鼓舞欢欣,以为内战可以消弭,团结可以形成,那知军事委员会竞在十一日这一天下了两道完全矛盾的命令。给中央直属部队的命令是“积极推进,勿稍懈怠”,给中共所部军队和人民武力的却是“驻防待命’’(国民党还是想内战!想独裁!不给共产党民主!)

——新华日报社论《蒋介石先生哿电书后》

蒋委员长愿意和毛泽东先生共商国事,本来是很好的。但这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政府当局应马上实行各种民主改革,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给人民各种自由权利。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谈判都将是空的,毛先生出来也没有用。因为政府当局是否肯实行民主,不决定于毛先生,如果政府当局肯真正实行民主,(注意,不是空口说白话的假民主!)那末,即使毛先生不出来,问题也一样可以解决。一方面要求民主,一方面却要坚持专制,南辕北辙,是怎样也谈不好的,过去周恩来先生等出来,不是也谈过多次吗?结果不是越谈越远吗?

——莫一尘《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败其进攻。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四、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达重庆

人们在酷热中等候了两个钟头,但是每个人脸上都遮掩不住由衷而发的喜色。……待望着的人终于到了!机门才开,就是一片鼓掌的声音。最前列就排齐了几十位摄影记者的阵势。毛泽东!坚强地领导着中国人民为抗战、团结和民主而斗争的人,就站在大家前面了!一片……光和摄影机发动的声音,赫尔利大使陪着毛主席下机,接着是张治中将军和周恩来、王若飞同志。外国记者喊了:“Gene·ral Chow!”站近一点,大使先生”!——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九日重庆《新华日报》 毛先生是不会随便来重庆的,现在来了,当已有一个可以进行谈判的基础。我们固然还不能判断这次谈判的具体结果将是怎样,但可以相信,这将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次谈判,其结果的成败对我们国家前途将立刻发生好坏的影响。因此我们感觉到这次谈判时机的特别重要,错过这时机,必将延搁了我们复员建国的整个计划。“良时不再至”,日本投降,战争结束,我们全国人民不能不迫切期待在这个良好时机中见到我们的国家能够在团结统一方面迈步前进。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九日重庆《新民报》

五、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

虽然国共双方代表的谈判举步维艰,但毛泽东在谈判桌外的社交活动却异常丰富。在重庆的43天中,他会见民主人士,参加国际活动,接受各国记者采访,处处显示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气度,使国民党宣传中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一扫而光。

六、国内党派团体、知名人士发表呼吁

七、商谈经过

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

关于与国民党谈判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们与国党初步交换意见的谈判,已告一段落,(国党毫无诚意,双方意见相距甚远,谈判将拖延一时。

(---)蒋对具体问题表示:政府法统不容紊乱,军政令必须统一,国大要速开,旧代表有效,但可增名额,‘容纳各力,容纳各党派参加政府,对党派合法问题将制定政治结社法。不主张似法国的多党状况。对释放政治犯及大赦均不同意,只允我提名单释放若干。对人民自由,说已切实实行人身自由保障法。特务不能取消。

(兰)关于两党关系的重要问题:对军队只允编十二个师,需完全服从命令,按指定地区集中。对解放区民主政府,则表示含糊。对参加受降、停止进攻、反对利用伪军等,则避而不答。

(四)蒋表面上对毛周王①招待很好,在社会上造成政府力求团结的气象。实际上对一切问题不放松削弱以致消弱[灭]我的方针,并利用全国人民害怕与反对内战心理,利用其合法地位与美国的支持与加强他(保障美国在远东对苏联的有利地位),使用强大压力,企图迫我就范,特别抓紧军队国家化问题。因此在谈判态度上只要求我们认识与承认他的法统及军令政令的统一,而对我方则取一概否认的态度。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和国民党谈判情况的通知

“在此万众欢腾之胜利日,而‘共毛’之态度又变,要求无餍,余以极诚对彼,而彼竟利用余精诚之言,反要求华北五省主席与北平行营主任,并要编组共军四十八万人,以为余所提之十二师三倍之数,最后将欲以二十四师为其基准乎?‘毛共’诚不可理喻也。此事惟有赖上帝之力以成全之,痛心极矣!”

《蒋介石日记——九月三日》

八、双十协定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毛先生于八月二十八日应邀来渝,进见蒋主席,曾作多次会谈;同时双方各派出代表,政府方面为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四先生,r中共方面为周恩来、王若飞两先生,迭在友好和谐的空气中进行商谈,已获得左列之结果,并仍将在互信互让之基础上,继续商谈,求得圆满之解决。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谈判场上的火药味,几乎没有在《双十协定》中表现出来:“谈话纪录”中可以看到这样剑拔弩张的一幕。当国民党代表一一否定了中共的提议后,王若飞当场拍了桌子,气愤地说:“那么,中央将我党军队都消灭好了。”)

九、围绕《沁园春·雪》的斗争

得知老友到达重庆,柳亚子兴冲冲地来到毛泽东居住的桂园探望。柳亚子诗兴不减当年,一见面就赠了毛泽东一首诗。诗中有言:“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称赞毛泽东这次为了全国人民的福祉,涉险来重庆谈判的义举。

吟罢自己的诗,柳亚子又请毛泽东也赋诗一首。正值激烈的政治角力中,毛泽东哪有雅兴写诗,于是他就把1936年2月在陕北时所作的一首旧作《沁园春·雪》赠给了柳亚子。柳亚子展读之余,赞叹毛泽东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 起初,柳亚子想把这首词拿到中共在重庆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但《新华日报》的同志说,主席不想让青年人知道他做旧体诗,所以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毛润之先生咏雪词》。可每每有朋友造访,柳亚子总忍不住拿出这首词与人一同鉴赏。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不久《沁园春·雪》就在重庆传开了。

彼时,吴祖光正在重庆担任《新民晚报》副刊“西方夜谭”的主编。读到坊间传抄的《沁园春·雪》时,他击节称赞,认为作为一名报纸副刊编辑,遇到这样的好作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后来,吴祖光先生回忆说,《新民晚报》是一张民营报纸,所受约束较少,于是就自作主张在《新民晚报》副刊上发表了这首《沁园春·雪》。他还在词后加了一段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沁园春·雪》发表时已是1945年11月份,毛泽东早已回到延安,但这首“咏雪”词还是轰动了山城。据说,蒋介石读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时,大为不安。他对自己的“文胆”陈布雷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赶快组织人,写文章批判他。”可他们征集上来几十首《沁园春》词作,却没有一首能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提并论的。

十、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以后,中国共产党忠实地履行自己所允许的让步,命令江南新四军迅速北撤,再度表现了言行一致、相忍为国的伟大精神。全中国同胞都希望国民党当局也能真心诚意地履行双十协定,使全国和平得以早日实现。可是半月以来,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包围进攻,不但没有停止,而且规模反而日益扩大了。根据最近各地电讯,南自广东,北至察绥,在广大的国土上,有八十万以上的国民党军队,向各解放区进行着攻势。仅就平汉道清一线来说,国民党军队就集结了二十几万兵力,在胡宗南、孙连仲指挥之下,配合敌伪,汹涌北上,十余天来就连续夺去了汤阴、获嘉、辉县、磁县等重要的解放区县城。傅作义部十万人进攻张垣,李延年、陈大庆部数万之众大举进犯山东解放区,李品仙部进犯两淮,阎锡山、胡宗南部进攻太行及正太沿线解放区,豫西、鄂东八路军、新四军和东江抗日纵队,都被大举围攻。这些只是一些较大的例子,说明内战已在事实上存在,和平前途还受着严重的威胁。

——停止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延安《解放日报》社论

十一、历史影响

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的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时 也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

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可言,但是,它毕竟公开提出和论列的三条原则,即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化,却是中国从1911年到1945年间政治教训的真实总结。应当承认,自从孙中山所提“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来,自从抗战以来,重庆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三化”,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社会对两党两军的天然要求,是中国真正走向和平、民主、宪政和现代化的必备前提,也是中国结束战争、流血,避免专制独裁极权复辟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并以现代伟大国家的风范和品质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

第三篇: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教案

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互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能够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要在中国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的本质。通过阅读“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 的内容,共同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国民党反动派政治欺骗的手法和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思考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和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因,初步认识是由于中共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探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的情况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第一个子目“重庆谈判”是内战烽火燃起前,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首先在“重庆谈判”这一子目中介绍了美蒋阴谋发动内战、蒋介石为赢得备战时间耍出的政治欺骗手段以及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为争取和平民主冒风险赴重庆谈判的概况;第二个子目“转战陕北”是内战烽火燃起后的第一年,战争初期双方的军事斗争。在“转战陕北”这个子目中介绍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概况;第三个子目“挺进大别山”是内战发生后第二年的战况。在“挺进大别山”这个子目中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由守转攻,开始外线作战的概况。

“重庆谈判”是本课的重点。在抗日战争胜利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其目的是在政治上蒙骗舆论并赢得准备内战时间,掩盖他阴谋发动内战的真相。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在政治上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除应注意讲清上述双方的目的,还应强调我党在谈判中,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蒋介石被迫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充分体现了:我党在谈判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原则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

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强调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我军在正确的作战方针(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指导下,英勇善战,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这样,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进攻的条件。毛泽东做出了英明的决策:“夺取中原,将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由守转攻,开始外线作战。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显然是在进攻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英明决策的结果,战场转向外线——国统区。与此同时,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开始了。

二、教法建议

教师首先说明本课和下一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使学生在整体上认识这段历史的地位。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 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的“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等内容,使学生感知,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可采用计算机投影或播放录像中共“七大”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时的国内局势。

“重庆谈判”一目:使学生弄清三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中共去谈判的原因;谈判的结果。

1、美蒋阴谋发动内战。建议教师通过直观手段,如计算机投影,向学生展示《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图,或观看课本插图,向学生提出问题:(1)这幅图中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做法是什么?(2)你想想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其他有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从而认识到美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

2、蒋介石耍出政治欺骗手法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3.中共采取政治反击赴重庆谈判。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投影展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资料,教师在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提出问题:(1)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毛泽东是否应邀到重庆谈判?(3)他为什么要冒风险去谈判?(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5)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建议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反动派坚持内战方针,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不可能改变既定方针;但中共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在政治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全面内战爆发一目:教师应强调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是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入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记忆撤出延安的时间。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投影《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图,提出问题:图上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如何?由学生依图回答问题,用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字所描述的西北战场战况,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考: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进攻?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是由于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的结论。从而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挺进大别山”一目也是本课的重点。与前一目相衔接,可以提问:蒋介石何时发动的内战?头一年里,战争进行的地区和战争的结果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我军在正确作战方针的指导下,大量歼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条件具备了。建议教师放映影片“挺进大别山”,理解我军战略进攻的主要目标选定大别山的原因。也可结合本目小字部分内容制作《解放军突进中原》三维动画演示图,得出:夺取中原地区,攻其薄弱部分,将“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由守转攻,开始外线作战的结论。教师可选用生动的材料,描述人民解放军强渡黄河的情景,或放映影片有关内容,以体现“挺进”和“开辟” 的艰辛。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树立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投影展示《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图,或结合《解放军突进中原》演示图,引导学生理解“转入战略进攻”和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威胁”作用。按教材说明其他各战场也转入进攻,不必补充其他内容。

本课涉及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较量。这部分内容不易理解。教师的教法尽量灵活多样,尽量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并积极运用计算机、投影、影片、录像等进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发掘本课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政权相互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资料,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和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的做法。

2、引导学生认知课文的几幅插图,由学生识别图画的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原因及结果等。使学生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冒风险去谈判?”“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 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使学生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

4、指导学生阅读西北战场战况。引导学生思考: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进攻?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是由于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的结论。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5、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由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6、指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

7、指导学生做本课的大事年表。

四、问题与探究

思考与讨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法?

见“教法建议”

参与园地: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是否意味着国民党军队的胜利?为什么? 见“教法建议”

第四篇:初中历史《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说课教案

初中历史《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说课教案

重庆铜梁蒲吕中学

曹胜友

一、教材内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启全面内战的爆发,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和蒋介石与美帝国主义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把中国引向黑暗的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面全面分析国民党政权崩溃、灭亡,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1、本章知识点包括:(1)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2)重庆谈判

(3)政治协商会议(自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罪恶阴谋和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参加谈判的目的。(2)让学生知道重庆谈判的时间、“双十协定”的内容。

(3)理解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反内战的方针

3、教学要求:

(1)能力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和毛泽东为什么毅然飞赴重庆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思想教育要求:讲述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毅然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伟大胸怀。

4、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双十协定”

难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重庆谈判的焦点

5、本章教材的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法设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学、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首先是引入新课,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先展示一副中共七大会场图,熟悉的画面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个画面我巧妙设问:“找出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会议,会议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抗战胜利后存在哪两种前途和命运?”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国民党坚持独裁、反共和内战的反动政策,抗战胜利后,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加紧准备反革命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首先就是在谈判桌上的斗争。”这样既达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党的认识的效果,又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

关于正文的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采用整体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导学目标”中的问题自读本课,让学生结合书中图文,自读自悟,自主发展,学生自读完毕,找出本课的内容要点,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同时,用精炼的过渡语,顺利进入重点内容的深入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内容的第一个子目的学习中,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中共和谈代表和国民党代表及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插图,根据该图设问:“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自然导入第一个子目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严重的内战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严重的内战危机,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经过讨论回答后,进一步明确了国民党的阶级本质,加深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认识。然后我通过承上启下的过渡语,自然进入重庆谈判这一重点内容的讲解,由于它最能体现出国共两党对内战与和平的态度,因此,为了让同学们正确认识这一个问题,我通过诱思导学法,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使学生明确了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伟大胸怀。对于谈判中的焦点问题,我要求学生首先找出谈判的焦点所在,然后分组叫同学们进行讨论“为什么焦点会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从而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重庆谈判的结果,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回忆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学生自然很容易得出谈判的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透过事件全过程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谈判桌上国共两党有尖锐的斗争,那么在谈判桌外,国共两党有没有斗争呢”,在老师的启发设问下,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继续思考,从而学习内容自然过渡到了中共加紧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经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回答,从而结束重庆谈判的学习。

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虽然属于学生自读内容,但对于帮助学生认清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讨论重庆谈判结束以后国民党是否落实了《双十协定》的内容,提高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

深入学习后,为了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安排了回顾全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教学回到整体,师生根据整课板书总结全文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比老师的板书更美观,更有创新的板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为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我再提出一个探究性课题,“现在台湾与大陆还没有完成统一,国共两党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祖国统一大业的谈判,但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湾当局又在玩弄欺骗手段,抛出所谓的“一中一台”的政策,请思考一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由交谈,主动发言,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

根据以上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简明的板书,充分体现了各知识点之间层层深入又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六、作业布置:综合训练题中的思考题(实际上已经在教学中处理了)

七、板书设计:内战危机——中共反内战方针——重庆谈判——自卫准备——政协召开

第五篇:《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教案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重庆谈判前因后果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图示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态势,培养学生动手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了解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史实,初步掌握用历史地图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使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意识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重庆谈判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 播放《重庆谈判》影视录像片段。刚才大家看到的是重庆谈判影视片段。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的愿望是要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二、出示学习目标

找一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一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重庆谈判;第二部分内容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第三部分内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找一名学生来读学习指导

(一)三、出示学习指导

(一)学生按学习目标要求自主学习,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大字部分要认真读,小字部分可以快速浏览,来完成学习指导

(一)中的问题,能独立完成的尽量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不了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给学生五分时间读课文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问题(1)抗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为什么阴谋发动内战?(消 灭共产党,实行独裁统治)

问题(2)蒋介石既然内战方针已定,为什么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

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这个问题稍难一些,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到位教师补充。

(蒋介石玩弄的是“假和平,真备战”的把戏,由于他对发动内战,准备的还不够充分,所以想借谈判之机拖延时间,加紧抢运军队,抢占地盘。于是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说要“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大共同问题)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毛泽东若不来,就给中共加上破坏和平的罪名,若来就利用“和平谈判”之机强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问题(3)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呢?说明自己的理由。这个问题学生会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要做好调控。

辨论:正方:应该去,去了才能揭露蒋介石的阴谋,才能显示出共产党的诚意。反方:不应该去,蒋介石是个不守信用的人,有张学良的前车之鉴,去了会有生命危险。

那么毛泽东究竟去没去呢?

四、下面大家请看毛泽东给蒋介石的回电手稿。再请看一组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的图片

五、投放: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专程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图片。

六、投放:1945年8月25日 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七、投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大家都知道“弥天大勇”这个词罢?这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对毛泽东的称赞,说毛泽东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八、请看: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合影。

1946年国共两党最高级别的谈判在重庆拉开帷幕,由于蒋介石没有想到毛泽东真的会来重庆谈判,而且会这么快来重庆谈判。事先没有准备,所以谈判中的一切提案均由我方提出。谈判的重点问题是共产党的权利和人们军队的合法地位。蒋介石拒绝承认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经过43天的谈判结果怎样呢?

问题(4)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呢?(签订《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的签订,可以说国共两党在政治较量中共产党取得了胜利。)

下面请看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九、请看:<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下面请看双十协定内容。

十、请看:《双十协定》内容,找一名学生读。问题(5)重庆谈判的意义是什么?

(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重庆谈判后,蒋介石真的会信守承诺,维持和平局面,不再发动内战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十一、出示:学习指导

(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找一名学生来读学习指导

(二)学生按学习目标要求自主学习,读教材第二部分内容,大字部分要认真读,小字部分快速浏览,完成学习指导

(二)中的问题,能独立完成的尽量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不了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课文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问题(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20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非常嚣张,扬言用三至五个月时间,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十二、投放: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十三、投放:内战爆发时敌我双方兵力对比。

问题(2)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的呢?

(在辅助材料中: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人民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派;军事上,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共歼敌71万。)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后,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问题(3)、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山东、陕北)

十四、投放: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山东。问题(4)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

这个问题稍难一些,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回答。学生回答不到位的教师适当补充。(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为了诱敌深入,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共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十五、请看一组毛泽东转战陕北的图片

小组合作探究: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呢?

(这道题比较难,教师先提示学生从:战争的正义性,作战方针,军队士气,人民群众支援等方面去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回答)

此时内战已经爆发一年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敌我双方兵力对比。

十六、投放:全面内战爆发前后敌我双方军队兵力对比图。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在数量、装备等方面都占优势,但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由430万下降到373万,人民解放军由127万发展到195万,虽然兵力上不占优势,但不向内战刚开始时相差那样悬殊。从部队情绪上看,国民党军队士气急剧下降,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不断提高,广大解放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方日益巩固,我军的战略反攻日益成熟。

所以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即将开始,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十七、出示学习指导

(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找一名学生来读学习指导

(三)学生按学习目标要求自主学习,读教材第三部分内容,大字部分认真读,小字部分快速浏览,完成学习指导

(三)中的问题,能独立完成的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小组合作完成。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问题(1)人民解放军首先进攻敌人哪一地区?为什么选择这个地区?(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敌人兵力相对薄弱)

问题(2)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是什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十八、请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

十九、请看: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夜渡黄河。

二十、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问题(3)三路大军是怎样挺进中原的?这个问题比较难,先让学生观看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图。然后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学生回答不到位的教师补充。

二十一、请看: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图。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发起了鲁西南战役,歼敌5.6万余人。然后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到达大别山,为了配合刘邓大军的进攻,陈庚等率领晋冀鲁豫的太岳兵团,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指挥华东解放军主力

越过陇海线南下,进军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互为犄角,形成品字阵势,牵制中原。直接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同时其他解放区先后转入战略反攻。

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心脏?给学生3分钟时间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大别山位于湖北,安徽交界处。处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和重镇武汉之间,当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山东时,就像人握紧双拳,张开双臂,坦胸露膛。所以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心脏。

学生动手操作,试着用图标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态势。此题比较难,教师先课件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图。只要学生画的意思贴近就可以。

十二、请看: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态势。

二十三、板书设计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政治较量

军事较量

重庆谈判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二十四、达标检测

1、慧眼是真。

2、合作探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盘点收获: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再谈谈通过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首先领略了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较量,然后又目睹了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对抗: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中,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胜利的进军号声,仿佛看到了迎风招展的漫天红旗,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人民解放战正在一步步走向胜利。

下载重庆谈判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谈判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教案(精选五篇)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

    观后感

    观电影《长征》有感 打开电脑搜爱国电影,很多!可我却单单对《长征》这部电影情有独钟,一眼就决定看它。因为就我听说的红军长征实在很让人震撼。没想到观看电影《长征》后,感触......

    观后感

    观后感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也是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中国铁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高速铁路。 但是,高速铁路在运行期间缺频出故......

    观后感

    电影《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2013年2月10日是农历春节大年初一,这是一个合家团聚、互相祝福的日子。 一大早起床后,给长辈们拜年,中午一大家人聚餐后,应女儿请求,我们一家三口开车......

    观后感

    观后感 姓名:罗才宝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时间:2011年6月12日 2011年6月11日由小组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党观看了《高考1977》,看完后,我觉得感触颇深。影片反复强调一点—......

    观后感

    观《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有感 最近几天,按照区委、区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水利局组织全体党员和机关干部,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

    观后感

    “请不动,说破嘴皮都请不动,”同事摇摇头,“诓他来个饭局,说不定朋友都没得做了。” 他,就是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直属三分局副局长刘可文,周围闻名的“请不动”人物:十几年来,不赴饭局......

    观后感

    看《榜样》观后感 陈红艳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