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读书的幸福感
幸福万千重,而读书是幸福的一种。题记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胸中有点墨的时候,自然气宇不凡,兼具自信和旷达的胸怀,看过山山水水的人,自然不会像井底之蛙一样孤陋寡闻,而是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天地一人,诗词歌赋皆精通,文采斐然成一家之言,读万卷书,通天下之理,觉醒在午夜的梦里,酣畅的醒着做梦。读书之人,当属文人骚客,阅卷写文以为风雅,琴棋书画附和高雅,陶醉在三月的春风里,痴情于秋风落叶霜叶红里。在此,我首先感谢那些发明语言的人,使我们能够彼此交流;再感谢发明文字的人,使我们能够把言辞书写出来;然后感谢那些写文论着的人,使我们能够读到那些别人心里的想法和感叹。在浩瀚的书海里,书本多的数不清,文字万重山,即使我们一辈子不停的读书可怕也不能读完,所以好读书还不行,要遴选那些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同品德高尚的人在交谈,智者的言辞总是让人觉悟而清醒。每每读到一本好书,或者看见一句名句的时候,我会怦然心动,心情自然很好,心里想着,还有人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故事啊,这样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还是作者虚幻杜撰出来的呢?他说的道理那么深刻,究竟是他自己的切身感悟,还是偶然所感所得呢?这样心酸凄凉的语句,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出来的呢? 如果说一本书是好书的话,这本书不一定被很多人知道,但最起码大部分读者读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一本书的成功不在于有万千的追随者,而在于它能引领大部分读者进入书中的情境,就好像自己正在经历这样的事情一样。也就是说,一本好书要给人真实的感觉,而不是海市蜃楼的虚妄。其实喜欢一本书,也许没有那么复杂,也许就是喜欢其中的某个人物,或者只是单纯的喜欢一些痛彻心扉的句子,要知道伤感的文字,总是更容易打动别人。当然这样的伤感还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忧伤最佳,淡淡的哀伤,就像爱花的人看着花开灿烂之后的凋落,些许伤感在那黄昏后。如果一本书没有一句经典的语句的话,这样的文字写出来的意义又何在呢?文学来源于生活,却更是生活平淡面貌的总结和概括,一叶知秋总比千回百转更浅显易懂。我尤其喜欢读古人写的文字,虽然有时候看的不太懂,但还是喜欢读,因为那些文字总是意味深长的,非细读而不能得其精要,试想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我们还没彻悟,或者说我们心里明白,只是说不出那样的句子罢了。看到那样的千年感叹,原来早有人有感于斯文,就像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知己之交互懂互明一般,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现在才读到这样的精彩绝伦的语句,真的是有些遗憾,但更多的还是开心和喜悦。樵夫钟子期听着琴师抚琴一曲,他对伯牙说: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欣喜的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开心,原来一个人并不孤独,因为你有一个影子在陪伴你,不用多说,他自理会。就因你懂我,于是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萍水相逢,一生知己相称,天涯路,并不远,盼一人与我心相通,诉半生衷肠,说只说与懂得的人听。不要那对牛弹琴,不要那半句多,不要那解释再三。你不懂我没关系,也不需要你懂,我是我,我会遇见另一个自己,他就是知我心、明我言的知己之交。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心里莫名一阵心酸,是什么样的惆怅,才引发词人感慨悲叹至此呢?一恍十年过去了,人生再摇摇摆摆的,一个不小心一辈子就完结了。来也匆匆,去也悠悠,此生匆忙路,跋涉那万水,走过那千山,到最后还不是烟消云散吗?!一阵风飘过来,我们便躲入在风里,我们的离开是注定的,只是,你听,风里还听见他们议论我们的言辞。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样的承诺,是爱意的流露,如果不是深爱,又和何至于情深如此呢?爱一个人是一件简单随心的事,而不爱一个人的理由也简单而明朗。可是,我认为如果不深爱一个人的话,那么两个人在一起会幸福的预言该如何解释呢?那些两情缱绻的人,在一起都未必能够幸福一生,若只有五分情意,那样的凑合是否真的比孑然一人更好一些呢?我想改一下这两句诗,就改写为未可知君意,我心一片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感激之情足以涕零,也情愿为君而死,只为能够报答你的知遇之恩。让谢谢你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不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起码甘愿为你效犬马之劳。一句谢谢,不足以言表我的谢意,只要你想要,我的手可以为你摘下星辰。虽然此句有夸张之嫌,但若不是这夸张手法,也不会流传千古。说出我爱你还不够,要说就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人心,足以容纳天地万物,而我的心里只有你一个人,你足以成为我的全世界,而我倾我所有,不就是希望看见你莞尔一笑的美丽而可爱的样子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色满园,有花海,徜徉在清晨的阳光里,顿时世界笑逐颜开,千万朵娇艳的花朵尽相争颜,你美丽的红色,我鲜绿的萌芽,枝头繁华重,颔首低眉羞羞情。在这样的美丽纷繁里,我流连的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朵上面戏耍飞舞,甚是轻柔自在,还有那自由翱翔的莺儿恰恰啼鸣呢。世界多美好,斯是如此罢。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读书不在深,而在乎通;读书不在寡,而在于众;读书不在速,而在于勤;读书不在利,而在欢喜;读书不在读,而在乎思;读书不在名,而在才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的目的很简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爱亲朋,爱陌生人,爱一座城市,爱供养你的大好山河,爱你的祖国。读书是幸福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在短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说是在增长你的见识。知道的多了,明白的道理也会多一些,正是因为你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所以你更容易痛苦一些,但是你就更应该读书了,因为这说明你懂得的道理还不够多,如果一个人明白的事理足够多的话,他一定是一个自我安慰自我调节能力特别好的人。没有谁活的很容易,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过的比你幸福,记住你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地狱,你正处于有风、有雨、有晴天的人间。世界是这个样子,所以你不会太幸福,所以你也不会太凄惨。笑吧,在恰当的时候;哭吧,在恰当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但又要似懂非懂,傻一点,幸福更容易一些。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故事,古人也并不是只会饮酒作诗,也一样会有坎坷的人生,外国的月亮也并不比中国的月亮圆一些。世态风俗到哪里都免不了,也许菜的味道变了,但是主材料并没有换,只是油盐酱醋和其他的调味品在变化,或者添加的分量多多少少的不同罢了。你重复别人的生活,因为你也在感叹他的欣喜和悲哀,经历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人在重复你的故事,走过你曾经或者将要走过的路。再高雅的人也不能免俗,也会有七情六欲,只是他们可能不太在乎这些。世间自有大彻大悟的人,他们依然喝人间的水、吃人间的粮、呼吸人间的空气。没有神仙,也没有妖魔鬼怪,我们都是人。历史在演变,也在进化,江山一代代的更替,我们也在随波逐流,有一天我们会离去,有另一群人来接替我们的班。故事总是相似的,总是换了一拨人来演戏罢了。喜欢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书里不光给你文采和美的享受,还给你刻骨铭心的肺腑之言,仿佛在诉说自己的心境一样。自古逢秋悲寂寥,现在的人们多半也是说秋天是伤感的,而古人也早已有此感叹,是他们看破了其中的理,还是我们一直在附和他们的格调呢?经历相似,自然说出差不多的言辞,春夏秋冬的更替,给我们心境上的不同感触。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问一千年,一万年后,人们应该还是会如是问。读书是幸福的,喜欢读书的人更是幸福的,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和精力是有限的,哪里能看遍河山大川,哪里能望尽天涯路,哪里能饱尝古今之变?你可以在书里更快的找到答案,找到你感兴趣的话题和智慧。其实也没必要一定要读什么书,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当然喜欢的文学类型也不同,找一本你感兴趣的书,随性随心的品读着,不经意间,也许你会发现三五句经典的语录,给你深深的震撼,给你莫大的启示,给你微笑和浅愁的淡泊。读好书,让自己知情明理;读不同类型的书,让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广博泛远;读不同作家、诗人、词人的作品,读他们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他们写下某段文字的情由。所有的话语都是有感而发的,即使是那些并不存在的幻想,也是作者心灵的句子的流淌,只是我们不知道作者心里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有些时候有些话只是作者的某时某刻的感悟,时过境迁以后,也许他自己都不会认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因为每个人都在成长,我们也并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喜欢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最起码他们可以在文字里的世界里,找到安慰自己的故事或者痛彻心扉的句子。世界是不完美的,我们也是不完美的,但我们可以在书海里构建我们的完美世界。世界美不美,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但是在思想的汪洋里,我们可以生活在桃花源的大同社会里。世界美如斯,美人如斯,花开浪漫,山水有情,卿莞尔一笑,美丽整个山河。读书会让你有幸福感,因为你在经历别人经历过的生活,他们早已替你感慨和感叹过了。我们的痛苦就是在于我们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而事实上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可怜,而比我们可怜的人更多,别人好好的活了下来,我们作为后来人,应该活的比他们幸福,最起码应该比他们活的潇洒和豁达,因为我们看见过更多的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自然应该淡泊明志一点。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好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文化人,明理通俗,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应该有下里巴人的通俗,天上的云彩,与地上的泥巴,是云泥之别,但我们都应该接受,拥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微笑而不失风雅的接受世界赠与你的一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最后恐怕也只能化作一部着作,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应该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一样,各有千秋,各有你想要的答案。如果你觉得生活很美好,诗词歌赋的高雅让你觉得天上人间;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容易,你可能从书中能读到生活比你艰难心酸一百倍的人的故事;如果你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多读几本书不是更能丰富你的精神境界和业余生活吗? 在书里徜徉漫步的时候,有时候并无意于什么,只是想读几本书,在这样走马观花的时候,偶尔所看见的几句话,可能就会打动你的心,甚至改变你的人生。世界很复杂,一个人说变就变了。每个人改变自己的出发点肯定都是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可是生活并不总是那么令人称心如意,就像有人事业有成,有人一辈子庸庸碌碌的,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所有人都能成功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成功和失败的说法了。我看见过二八定律,大概讲的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二成和八成和区分,好的事物是处于少数的20%,剩下的80%都是普普通通的。举些例子:20%的人是聪明人,80%的人是普通人;20%的人是富人,80%的人是穷人;20%的书籍是好书,80%的书是糟粕。这个理论也许不准确,但是很有道理。所以我们要选择那些益友,所以我们要读那些好书,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平凡的大多数,既然造物主这样安排,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们不能只是听天由命,也应该努力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我们也知道生活是可以更加美好的,但我们需要乐观积极,也需要艰苦的为了梦想而奋斗。读书是幸福的,只是有些人不知道如何把读书转化为一件幸福的事。读书带给我们愉悦和幸福的感觉,当然做任何有意义的事,都会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的感受。读书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如果你觉察不到读书的幸福,那是因为幸福的读书的感觉还没有奏效,或者说你还没有达到幸福的去读书的境界。幸福是读书的时候,看见一句内心的真实写照。
第二篇:幸福感
读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有感
【摘要】自古以来,关于幸福的说法和定义众说纷纭。这个人类最终的追求却不停地被问到什么是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从其含义阐发。开篇讲到幸福即善,幸福不是种品质,及阐述幸福是合德性的生活,这种合德性的活动是沉思等。引发我的些许感想和思考。本文通过描述合德性的生活如为我们带来幸福,及沉思这种活动对生命意义幸福意义的直觉体悟。无一不展现了亚里士多德这位伟大哲学家阐述的幸福观带给我们对幸福以明晰的真理。最后,联系所学知识谈到获得人生幸福与中道的关系,也启示我们学会如何幸福生活,做个有德性之人,并应将个人幸福同社会全人类幸福紧密结合。
[关键字] 幸福、德性、沉思、中道。
现在的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幸福感,且主要为个人幸福。尤其在中国而言,很少有人会把个人幸福和国家、社会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在古希腊则多数强调城邦的幸福。达林·麦马洪《幸福史》中总结了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年来,每个时期的幸福观:“在荷马时代,幸福等同于幸运;在古希腊哲学所处的时代,幸福等于智慧和德行;在中世纪,幸福等于天堂;在启蒙时代,幸福等同于行乐。”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多数人不太考虑这个问题。仅仅当幸福是一种感觉,或是一种快乐,对此并没有什么明晰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他首先认为幸福是至善。这也是亚里士多德开篇提到善的概念,并也将幸福将其等同。我们无论追求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目的的求索,最终没有人会说我不想追求幸福或获得幸福。善是最终目的,幸福就是这样的东西。在我看来,将善看成最终目的,那这里的善必定是万物达到最和谐的美好及自身也达到最平衡的状态。像老子的上善若水就是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那么如此之水是幸福的吗?我想我若是水应感到幸福。此幸福非我一人因男朋友说能给我的幸福或因其说声爱我而心生感的幸福,而是一种伟大名状的幸福。因为如水般滋润万物的同时让更多的生灵获得生命的洗,让它们得到幸福并自身得到价值的实现。至于老子强调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认为若有人真正做到这样的境界,也没什么好争的了。因为他已达到真正的幸福,达到至善,这已是最终目的,无可厚非。
其次,他认为幸福是合德性的生活,不是消遣。亚里士多德首先强调幸福不是品质。因为品质无法区别人与其他生物的活动性质,幸福是人的一种自身就值得欲求的。这其实就是强调了幸福是属人的幸福。而他找到了合德性的实践似乎就具有这样的性质。因为高尚的行为自身就值得欲求。但同时令人愉快的消遣也是这样,但是后者却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并且在现实中结果经常弊大于利。比如,对有钱有势的人进行消遣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外在的物质和他们沉浸的愉快的消遣并带不来他们内心的踏实和幸福。他们大多数很少感受到幸福,尤其在中国不仅是富人很少说自己幸福,现实中无论什么阶层什么职业的人似乎考虑金钱和工作比幸福更多。他们更多的认为,连基本上等生活得不到何来幸福。亚里士多德阐明德性与奴斯的实现活动并不取决于是否占有权势和金钱或沉浸于肉体非纯净的快乐不应该被我们视作最值得欲求的。因此,只有适合他的品质的那种现实活动最值得欲求。这句话应当深有感触,就像佛家慧海禅师说:“肚子饿时就吃饭,身体困时就睡觉。就是我修行的密宗了。”对我们常人而言,越平凡的事越难以做到。人们总是浮躁于自己的工作、学习甚至吃饭睡觉。按照自己的品质生活,对人而言就要按照人的品质生活即按照德行生活。我们需要负责严肃地对待自己人生所经之事。心无杂念地做事做人。想必活在当下,春风拂面绝非易事,是我们一生的修行课。其次他论证,我们的目的若是消遣,那是荒谬的。谁会劳碌奔波一生就为了消遣,消遣只是休息,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如前面所说只有幸福以外是我们选择每种事物是为了别的事物,因为幸福就是目的。第三,幸福的生活是合乎德行的,那自然就是要求我们严肃生活,而非消遣。那么如何严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本心很难显露,有的人无法认识到其本心,也就无法做出合德行的事。有的人认识到了但是未做出。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现实束缚永远无法摆脱只能挣扎,这是这却也是人最独特之处。海德格尔论述人的沉沦时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此在当作与其他存在者类似的存在者。以此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约束,甚至被后者吞没这样就成了非本真的存在。这种状况即为沉沦。那么如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需要严肃对待时,是做卑鄙者还是高尚者更为幸福呢?第四,他认为较好的人较有能力者的严肃工作比纯消遣更具有幸福性质。这点我们都有体会。谁也不会真的愿意只是消遣而不创造价值,因为真的这样做了就和动物没什么区别了,别人给足了食物和衣物,那只能叫被圈养。因为人的尊严和自尊是要靠自己的实践活动赢得的。就像奴隶也可以得到肉体快乐,但是没有人会同样让奴隶分享幸福。所以,幸福是合德性的生活,幸福和沉思。亚里士多德找到了一种东西来说明那种合德性的现实活动就是沉思。沉思是最高等的一种实现活动,因为它最为连续,幸福中必定包含快乐,而沉思是合乎智慧的活动就是所有合德性的现实活动中最令人愉快的。且沉思中有最多的自足,也是唯一因自身故而被人们享受的活动。我们喜欢沉思,也应该学会沉思。事实上,在浮躁的环境下我们很少沉思,很少真正让心灵回归净土,对话与自己的奴斯。我们需要认识到神赐予我们神性的奴斯和沉思的力量。沉思本意是认真、深入地思考,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沉思,不是单单地指用理智去思考推理。但是维特根斯坦的神秘主义中就有强调,理智推理和语言表达都没有把握住伦理原则的实质。人们的伦理行为只服从意志的支配,意志不通过理智和语言直接把握住了伦理的原则。人们可以因行善而感到欢乐愉快,因作恶而惶恐不安,感情和意志已经向他们揭示了什么是善或恶,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他这里所讲的意志,我们可以理解为意志的沉思。沉思如中国哲学所讲的一种直觉体悟,在主客二分融合中去获取生命的意义。追求幸福的意义。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不是以他的人的东西,而是以他的自身中的神性的东西,而过这种生活。”所以合乎奴斯的实现活动才是最幸福的。而合乎其他德性的生活只是第二好的。奴斯与其他公正、勇敢这类属人的事务不同。奴斯的德性是分离的。其次,像神这样的存在,我们所说的属人的事务不属于他。但是它的创作又最伟大,那么它的活动除了沉思还能有什么?且低等动物不能享有幸福,而神的生活全部都是幸福。因为神是至善因而是最幸福。人的生活因为与神相似的那部分就能享有幸福,所以幸福与沉思同在。有句话写给大学生的是:“别让自己过得平庸。”如果真的对于我们而言大学的意义就是找份工作,看待一个人的价值就是用金钱衡量。这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真的幸福吗?人类生来就与孤单为伴,很少有人能彼此理解思想,这才构成了人类复杂又独特的一面。面对生活种种,只愿不忘与沉思为伴。孔子云:“每日三省吾身。”不一定需要反省自己的种种检讨自己种种,但我们真的需要沉思。需要奴斯带领我们与神对话,接受超越时空的一段洗礼。学会沉思的人不会孤单,更不会内心空虚,不被外物所累。其内心定是自足而幸福的。
获得幸福要履行“中道”。中道即中庸之道。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做个幸福的女人》中有句话:“做个中庸的女人,幸福很难把握,应该时刻记得握沙如握幸福的故事。学会摊开掌心,让幸福永远停驻,勿失分毫,而不是让幸福在紧握的指缝中慢慢流失。首先学会中道,在大是大非面前不乱不忙,懂得收方自如随处而动。按人情做事,按世故做人。无论到了何种境遇都要随处而安更要在新的环境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其次,中道要求我们为而不争。为而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这还是要求我们勿被外界扰乱心境。我们需要努力但不是为了将所取成绩炫耀或比较,而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富足和幸福。我想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哲理还是中国哲学、诗人等描绘的幸福。都少不了自己内心最真切的那种高于快乐之上且持久存在的东西。而那,便是幸福。与世之争不是消极不为。幸福当然需要外物,但真正的幸福并不需要太多的外物维系。不管那些物质富足的有钱有势之人是否真的幸福,我们只需要知道生活和事实才是真实的镜子。毕竟幸福是因人而异的。幸福毕竟是凝聚着人们的三观并在现实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每个人的世界都有其界限,对世界的不同体验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自我,并通过自我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就像你无法要求一个杀人如麻的罪犯说他杀人时不幸福。因为他本身与我们所论述的常人所体悟的世界就不一样。最后,学会中道,不是要人圆滑世故,墙头草倒。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内心的准则,怀一颗信仰之心。每个人都将个人幸福同社会全人类的幸福相联系,这看似不切实际,看似太过高远。事实上,我们都在努力。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好一份事,都是在坚持我们的准则做人做事,都是在为自己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加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幸福。虔诚教徒做好事,因为他们被教育为这样才可以处在最好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中道,因为他们相信这样为上帝所爱。并且这样做也是智慧的、高尚的事。自身也会快乐,最终收获幸福。这也是全人类最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做个幸福的女人》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尼各马可伦理》(第一卷和第十卷)《中国哲学史》
《听冯友兰说中国哲学》 参考论文
《浅论<尼各马可伦理学>与<道德原则研究>伦理思想的几点比较》 《尼各马可伦理的幸福观》 《佛语禅心》
第三篇:幸福感
关于提升员工幸福感的研究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他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是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财富视为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转型都预示着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有了巨大的进步。随之幸福感的追求方式也发生变化,而不是一味的通过增加财富来增加幸福感。
那么,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什么呢?
标准的消费理论认为,越多的选择意味着越高的生活质量,消费者通过选择来获得更多的幸福;更高的收入也意味着更高的福利和强烈的幸福感。大量的数据和研究表明,在某一时点幸福感与收入成正比关系,但是从其他的一些方面来看,幸福感与收入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不是越富有就越幸福;富裕的人不见得比一般人更幸福,关键是看怎样去使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有研究表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收入对不同收入水平阶层的员工幸福感有不同的影响,在收入较低时,绝对收入与幸福感强相关,当收入较高时两者的关系弱化。对企业员工来说,增加相同的薪酬,对企业的高层员工和企业的底层员工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底层员工相对于高层员工来说相对贫穷,对提高收入具有迫切的需要,而高层员工薪酬相对较高,相应提高收入作用往往没有提高底层员工收入来得多,他们更多的需要是一种地位的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睡眠以外,工作占据了人们大多数的时间,这不仅是属于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个人收入的重要依据,影响着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着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所以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对员工的主观幸福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工作当中许多因素都在潜移默化这影响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比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业绩、企业文化和晋升空间等等,这些方方面面都对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有不同的影响。实践表明,良好的工作环境,优秀的工作业绩以及合理的晋升空间,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反过来幸福感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工作业绩的增长,同样快乐的情绪和良好的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
从家庭角度去看,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的影响下,都是极其注重家庭因素,一个完整的家庭以及家庭的和谐性都对员工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近十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类型、准则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女性教育水平增加,家庭结构随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到工作之中,使我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正在不断改变,加上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率高和离婚率高造成工作和家庭二者之间的矛盾突出,从而对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员工工作效率下降。
而现代的员工价值观中,更多的采纳了平衡家庭和工作关系的概念,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考虑如何协调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关注工作和家庭积极方面的东西。使得现在更多的员工当他们在选择新的工作时,甚至会把他们个人和家庭生活产生的影响、因素看得比薪酬和晋升机会更为重要,有些员工为了能够和孩子在一起,或者说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可能会放弃晋升机会。总得说来,家庭因素和工作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家庭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同样,工作因素也会对家庭关系产生影响,研究显示,良好的家庭支持对员工的幸福感影响很大,家庭的和谐也极大地影响了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满意度,因为,如果员工在企业受到的压力比较大,把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入家庭关系中,而家庭关系受到影响,在家庭中的情绪又带到工作中,这样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这样,给员工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所以,企业可有什对性的采取措施,选择适当的方式帮助员工改善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增加员工的幸福感。
在企业当中,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都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因为,在社会当中人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每天都要和别人沟通和交流,不同的人际关系构成了一个人沟通交流的需要,不论是同事、亲戚或朋友,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员工造成极大影响,会感到孤独、失落,带来负
面的情绪,若是没有良好的上下同事关系,在工作上很容易受到排斥和孤立,不仅对自身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也对自身业绩和工作情绪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没有良好朋友关系,则员工会感到与社会脱离,没有归属感,产生不良的消极情绪,如果带入到工作中,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与亲人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些良好沟通环节,以及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帮助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对通过节日活动等措施,加强员工之间互动,创造员工与亲人之间的互动,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通过对影响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企业员工幸福感低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这和企业管理制度、工作性质、员工工作兴趣、薪酬、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工作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员工个人问题,包括员工的人际关系,家庭婚姻关系、以及个人性格、能力和心态等自身素质。从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企业员工幸福感低的原因非常的多,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从幸福感的定义及特点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幸福感低的原因是有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而员工通过自身的主观评价去对幸福感进行体验,就像是一个天秤,但是一系列降低幸福感的因素的重量超过提高幸福感因素的重量时员工便会感到不幸福,而在一系列降低幸福感的因素当中,必然每个因素的重量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些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往往是造成天秤失衡的重要原因。
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是现代企业的热门话题,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根本的是要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满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的立足根本。而顾客满意度来源于员工的满意度,所以怎样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无论是对企业的未来还是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呢。
一、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推动员工身心健康,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努力提升员工的的思想素养和艺术修养,大力推广普及各类艺术兴趣活动,寓教以娱、寓教以乐,陶冶员工情操,让员工业余生活乐有所好,各取所需,有效释放工作压力,增进同事友谊,营造稳定、和谐、乐观、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全面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不断引导广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文明舒适上下功夫,一是把员工发展放在首位,拓宽员工成长成才渠道,搭建员工干事创业平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绩效管理,推行精益生产,抓好节支降耗,提高和改善员工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切实保证员工福利待遇和企业发展提升。加强基层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整体工作水平的有效载体,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在效率优化,注重公平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方式,缩短收入差距,保证员工合理分享发展成果。充分调动员工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努力为企业发展尽责出力。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员工民主权利。
四、从安全生产入手,利用事故分析会、安全活动日等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启发和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安全铸就品牌,安全营造幸福”等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员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进而把“我要安全稳定,我要幸福生活”的安全幸福意识渗入到生产的全过程,落实到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和效益、效率的关系。自觉养成用安全生产制度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良好习惯。遵守规章制度,卡控安全源头、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获得健康财富,提升员工幸福感。
五、把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作为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重要保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学习规划,创造学习环境,多渠道创造学习条件,创造和巩固职工发展愿望和动力,激发和激励员工主动学习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储备,更好的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幸福感的研究有长足发展,幸福感这一概念也被人们所提及和重视,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主观因素,也包括客观因素,企业也有关键因素和次要因素,总之,在企业提升员工幸福感时,应具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幸福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主观与客观、快乐与意义、发展与享受、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从主观到客观,从个人到集体,形成未来幸福感的脉络。一方面幸福感不能脱离幸福的生活状态而存在,另一方面幸福的生活状态只有被自我觉知的时候才对个人有意义。
第四篇:论读书作文[范文模版]
论读书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读书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读书作文1和大多数人一样,身处繁杂喧嚣的尘世间。每每闲暇时,总会与书籍为伴。诗词为友。可是,说到这读书,我可憋了一肚子的话。
记得有位哲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如此,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曾长我们的见世面。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沟通也大有裨益。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与高雅之士,徐庶元直,结交挚友。也不乏言诗作赋,讨论天下大事。人生之幸事,乃有一知己,便足以。
读书可以使人克服一些艰难险阻,实现人生的理想。我最敬佩的花朵,就要数冬天的梅花。自古就有赞美他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又怎会不使人心生敬佩,怜悯她,垂爱她。宋代大文学家,宋濂正是如此。他从小刻苦读书,借书记录。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没有阻挡他嗜学的真心,可谓志坚不移,好男儿就要胸怀大志,报效国家。
说到这,使我不禁想起方仲永来。想当初仲永天资聪慧,几岁便能作诗。赢得乡人称赞。可那又怎样,天意弄人,他不注重后天教育。最后,一切一切都付诸东流。使人惋惜伤感。历史是一册厚厚的电影剪辑带。不断启发我们,严律于己,自强不息。
培根也曾写出这样的文章,其言我就不一一道明了。总而言之,一些获得成功的人,都建立在文学之上。书籍,似辽阔的大海,凭我们跳跃;似蔚蓝的天空,任我们飞翔。因而你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不信,你就试一试。
论读书作文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是啊,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杰出人物爱读书的故事一代一代被传颂呢?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曾有焚膏继晷这么一个故事,他读书学习,手里经常翻着《六经》,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另有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吧——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为了读到这些藏书,竟不要报酬去他家做工。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对于我们小学生,每天读书不但让我们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更让我们为明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还会让我们快乐,不感孤独,不觉寂寞。书籍是时代的镜子,历史的化石,人类文明的阶梯。可想而知,读书对于祖国未来的我们尤为重要。当然,读书也要做笔记,多思考,才会把知识装进脑子里。让我们一起在书籍的海洋里徜徉吧!
论读书作文3我常常想着我为什么要读书,妈妈总说,是为了长大找一个很好的工作,可经过了这次疫情我知道了,我为什么要读书……
在我六七岁时,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发明各种各样新奇好玩的东西。
可是到了现在,我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可笑,于是我立刻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向钟院士和李院士那样热心帮助他人的人,可是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只有知识才可以让你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可是想要有知识,只有读书才会有像他们那样那么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浪费这么看似不起眼的一分钟,一秒钟,只要你利用这么点点滴滴的时间就可以取得你所希望得到的成就,毛主席曾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要我肯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成为科学家,发明各种各样能帮助祖国的东西!
我为什么要读书?我找到了许许多多的答案,为国家做一份贡献而读书;我为什么要读书?为人民更加安全而读书;我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人们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论读书作文4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要读一万本书,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很棒,所以我最爱读书。
小时,我最爱看简单的漫画,五颜六色的封面,有趣的故事内容,这些漫画书使我认识了许多汉字使我的识字量变得更多了……这使我更加爱上读书了。
时光流逝的很快,现在我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
我现在已经不再读幼稚的漫画书了,而现在我读经典的书了,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书使我收获了许多好词好句。《西游记》使我懂得了,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我们都不要害怕。
书,是我生命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读书使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昨天,我和爸爸在家,写完作业后,我便拿起曹文轩写的动物小说看了起来。我认真的读着书中每一句话,细细的品味着其中的快乐,我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了,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动物的乐园……
我爱读书。让我们一起在书海里遨游,尽情的去感受读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在读书中去挑战未来;在知识的世界里尽情的飞翔,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论读书作文5书是我最熟悉的朋友,我在书中度过了金色的童年,我住在白雪公主的城堡,和灰姑娘幸福的舞蹈,丑小鸭陪在我身边,和小意达一起浇灌它美丽的花朵,我的童年有他们,我从来不寂寞。
我刚上小学,姑姑送我一套四大名著,我继续在书海里徜徉,陪孙悟空去西天取经,与武松一起惩恶扬善,领略诸葛亮的精明聪颖,暗叹林黛玉的悲惨身世。
我第一次读科学类的书时,我被深深迷住了,了解电的奥秘,感受水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探索宇宙的奥秘,书带给我知识与新奇。
书不愧是我的好朋友,它让我认识了中华民族魂鲁迅,带我进入他的思想去了解旧社会的封建,他向我介绍了冰心,感受这位世纪老人独特的魅力,他还让我领略了曹操蓬勃的气势,他那吞吐天云的宏图大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许多多的名人,还带我去感悟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凯旋门,金字塔,尼罗河,巴特农神庙,令人称奇,数不胜数!
历史的足迹我在他身上找到,世界之谜我在他身上寻找,书不仅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师!书是雨露,滋润干田,书是清风,拂去汗水,书是清茶,净化眼睛,书是阳光,照耀心灵,书是人世间最美好,最圣洁的东西,多读书吧!亲爱的朋友们!
论读书作文6读书,能让我们更有实力,更有能力。你有实力,有能力了,当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险时你就可以去拯救这个国家和人民。
钟院士2003年是抵御“非典”的利刃。2020年他又是进攻“新冠病毒”的战士。而他有如此能力,正是因有能力读得书多,只有你书读得多,对国家,对社会才能有贡献。才可以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能力”。你多读书,长大也可以成为像钟院士一样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火神山,雷神山等各地医院的白衣天使为什么面对如此可怕的病毒还不退缩?因为他们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他们对医学技术了如指掌,这些从何而来?正是多读书。读书可以让你有更多的责任感,有更多的能力,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战士”。
因为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寒假乎意料地长,我的脑海中回想着同学和老师的笑脸。什么可以打败这种现象呢?是知识,担当,能力,这些正是从读书中来。我们中国正是因为有众多的读书人士,疫情才被有效地控制。
读书,刻苦地读书,无论你遇上多大的难,只要你书读地多,有知识,才能迎刃而解。
论读书作文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
我从小就爱看书,是真的看书。只看图,不读字。我小时看的书很多,但内容不怎样:总是语言表达不完整,或者一个内容在几本书里重复出现。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内容简短、单一还看?那是因为封面好看,所以我才看的。一拿到书,我就看插图,插图好看我就看,没插图或者插图不好看,我看都不看。
我那时的书都是童话书,童话书图多,漂亮,我小时候喜欢的公主裙啊,钻石呀,或皇冠和宠物什么的那些书上都应用尽有,我哪有不看的理由!
当时的我真是狼吞虎咽。一本200多页的书,我不到一小时就能读完,读完之后还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渐渐的,插图不吸引我的注意力了,我开始看字,然后看字多图少的,现在,我可以看没图的书了。
记得前几天,我翻了翻小时候的书,就开始想:我为什么要看这些书?这些书不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为什么我还看?
这样,一本只有20页的书我半个小时多才能读完,看完了还引起了我的构思,让我回味无穷。
因为细嚼慢咽,我的写作水平也渐渐长高了。
我细嚼慢咽过《故事大王》,但我没狼吞虎咽过它,因为没图。但我学会细嚼慢咽后,又爱不释手。
读书千万不要狼吞虎咽,那样会丢失书中的精华,读书要细嚼慢咽才能从中找到书中的精华。
论读书作文8我为什么要读书?我问爸爸。爸爸说,为了长大后找个好工作,有个好的前途……,可我还是不明白。但这次的疫情我有了答案。
在放假的前一天晚上,我还说这次的假期好短,一点都不好。可因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如今却变成最长的一次寒假。虽然假期时间不断的延长,但是我却很想念我的同学和老师,很想回到学校上学。
为了不耽误学习,学校安排我们线上教学。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感到很吃力,可在当前疫情未控制下,这也是迫不得已。当我知道钟南山院士在研究攻克新型冠状病毒时,当我知道钟爷爷已经到了耄耋的年龄时,当我知道当年“非典”是钟院士带领团队治愈的时候,我知道我为什么要读书了。我的祖国需要向钟南山院士那样有智慧的人,并且钟南山院士不能一直保护我们,他也会一天天老去,所以需要更多像钟院士一样的专业人才,这也是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让我们好好学习吧!我们的祖国需要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有智慧、有志向的人才。
第五篇:培根论读书
培根论读书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的人,他可以研习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细琐的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