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5篇可选)

时间:2019-05-14 20:3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第一篇: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会阅读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因为阅读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人们往往误认为“阅读”就是语文阅读,而忽略了数学的阅读。随着“社会的数学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是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数学阅读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养成学生优良的数学阅读习惯和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来说可谓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和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理解与阅读相结合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的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然而,我却说:“读而不思也则惘,思而不读也则殆”。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要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数学课本上的定义、定律等语言,虽然言简意赅,但是不像文学语言那样生动、形象、幽默。它常常不易理解。因而,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引导和启发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要主动,要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养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如从“往返”说起。有道应用题是这样的:甲乙两地相距 40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 80千米,这辆客车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要多少小时?老师们觉得这道题是试卷上最简单的一道应用题,学生理解与解答该没有问题。可是试卷批下来,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班竟然有一半学生不理解“往返”的含义而列成算式:400÷80。

我们在四年级学生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甲车间生产了三天,每天生产15台电视,乙车间前两天各生产了16台,请问第三天至少要生产多少台才能超过甲车间?”在研究的50名学生中,有35名学生能正确理解并作了解答,其余15名中就有10名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至少„„才能超过”,有3名没有理解条件中的“前两天各生产天生产了„„”。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理解与阅读数学相结合。

有位教得不错的一年级数学老师,她班上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较高,我便向她讨教诀窍。她说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其实,她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理解了,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是不理解一些词语,从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比如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书上学生就有这样一些难理解的词语:上册:缺少、或、有次序、接近、一副、终点等;下册:体、大得多、大约、估计、配套、对折、完全一样等。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多学学语文教师,借助情境、举例、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为学生数学的学习铺平大道。

二、问题与阅读相结合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两组结果相同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先复习一下除法的基本性质。接着出示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问学生:这两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接着,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我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书上的例题和概念,使学生先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课堂,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有什么联系。这时学生可能很难说的恰当,但是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分数和除法可以互相转化吗?”,可能这时的学生有隐约明白点的了,虽然学生描述自己的结论时,说的不够准确,但通过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说出大致的意思。这时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自己阅读教材的收获,完善自己的说法。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学生不但可以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可以说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更多的疑问,使学生在质疑中不断地取得更多的收获。

再如“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粗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几句话比较重要?怎么理解?学生提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再细读第二遍,让学生在再读再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是“一个最简分数”?我让学生换个角度再问:换成是“一个分数”结论还成立吗?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精读第三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举3个典型的例子。通过以“疑”导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操作与阅读相结合操作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面、写一写。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以“动”带读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例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再如:在教学“垂线画法”时。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画法步骤,使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形状整体感知,再照着书上的步骤画,分析一下自己所画的垂线与书上的垂线有什么不同,多画几次,教师结合全体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画龙点睛,使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

四、对比与阅读相结合对比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滥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分数与除法”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受分数意义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每个孩子分得是块而不是块。于是我让学生比一比“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的几分之几?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分数和除法”的意义、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类题,学生就能正确区分,灵活运用。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热爱阅读数学课本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一定要走出传统阅读和数学教学的误区。要真正授之以“学”和“阅读”的方法,在学习中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要学会勤观察、勤动口、勤思考、勤实践。真正变“读会数学课本”为“会读数学课本”。

【参考文献】

《在阅读中升华,在创造中成长》

《小学数学阅读初探》

本篇文章来源于 拇指教育

第二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也有一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想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掌握知识与技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想做到这些只有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能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的修养,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为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标:

1、为自己营造宽松、安静的读书环境,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关系,让自己逐步养成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每学期上好一节好课(研讨课、公开课或示范课)

3、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除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外,提高个人修养。搞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内容:《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给教师的建议》

三、安排读书的主要措施:

1、以自学为主,每天确保一个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利用课余时间上午、下午各半小时,晚上半小时,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保证写一篇心得体会,读书过程中随时写教学随笔。

2、坚持读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书中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理念,边学习边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将新的教育理念搜索并收藏到个人的网页,以便于写作和运用到课堂教学。

第三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兴趣是求知的基础,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兴趣,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学生学语文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讲究新课导语,诱导兴趣

课前导语是语文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会为演奏或歌唱奠定基础。”引入新课出示课题,这课前的导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或是三言两语,或是一诗一画,或是一段小品表演,或是一则小故事等等,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一个艺术氛围。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情思涌动,会有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跃跃欲试的冲动。著名的语文教师魏书生曾多次南下上示范课,他经常安排学生引吭高歌一曲带入新课,独特而又新鲜,既改变了学生因陌生而产生的紧张气氛,又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我在教学《醉翁亭记》时,讲课前先借助电教媒体,放一段《醉翁亭记》的教学录像带,然后告诉学生醉翁亭周围的石碑上有苏东坡的两种碑文,讲述苏轼为何两次书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原因,接着又讲述江泽民主席参观琅琊山时,不要讲解员讲解即能把全文背涌如流。这样一讲,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来了,迫不及待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重视能力培养,启发兴趣

中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新鲜感,好奇感,总以成年人无法比拟的热情观察周围世界。当老师的就要启发学生,要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对静止的知识、技能去发挥、发展或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无锡东林书院内一座石碑坊,碑坊上镌刻着“后学津梁”四个大字。在课堂上,我要学生解释“津梁”两字的意思,学生对“津”义的理解,能利用在《桃花源记》中学过的“津”为渡口的知识较快说准,而“梁”义的理解颇有困难,老师只点拨,“梁”与“渡口”之义相关,学生即联想到应是“桥梁”,而不会错解成“栋梁”了。在介绍并认识了对偶这种修辞的特点后,我把学校的一块镌石对联拿出来让学生评判,对联是这么写的:“名校为邻梓里盛,五星栖凤载祥云”。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认为,根据对联特点看,这块镌石联应改为“名校为邻盛梓里,五星栖凤载祥云”。这种能力的提高和启发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真是令人欣慰。陶行知先生说过:“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样就能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用。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讲课之所以吸引学生,乃至几十年后其学生记忆犹新,根本原因也就在这里。

三、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兴趣

文学是以形象感人的,作品的形象总与每个读者的生活体验,想象力和情感相联系的。学生对某一形象的认识,由于各自的体验、想象、情感有差异,认识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研究情感教学,讲究美的欣赏,讲究以优美动人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直观的陶冶。娱悦于耳目,激动于心灵,这样便能更好地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我执教《<白毛女>选场》一文,先采用放一段歌剧《白毛女》的音乐,让学生体会感情基调,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剧中人物杨白劳和喜儿,黄世仁和穆仁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去发挥。如若学习《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分别选用德彪西小提琴曲《月光》和柴可夫斯基《悲怆》曲,让学生体会情感,把握作品的基调和脉搏,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兴趣更加浓厚。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与教学活动,心理需要得到一种满足,学生沉浸在学习气氛中,兴趣也就进入理深层次。

四、讲究教学设计,激励兴趣

教师备课要力求做到“清”、“透”、“化”。“清”,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词一句皆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是指运用自如,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于一起,达到“化”的境界。要做到这三点,教师必须精心构思,讲究教学设计。如果让学生只观看老师“表演”,有时固然也会有趣,但时间一长,必然索然寡味。要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就必须讲究教学设计。学生亲自上“舞台”,练习技艺,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获得必然是巨大而终生受益的。我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一文时,安排学生上台,以闻一多先生的身份作一次演讲,学生劲头十足,以主人翁态度全身心投入,研究一般演讲的特点与本文的特色,考虑朗读与情感的表达,学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设计,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一文中说:“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如果教师讲究教学艺术,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因人而宜,因文而宜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兴趣,学生必会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第四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中段阅读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但是他们需要课外阅读指导的活动平台,而开展好班级读书会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指导让我们的学生在班级读书会这一方田地里茁壮成长!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书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还知道别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吗 ?a、抽学生说说。

B、方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读一读。(投影)

2、前段时间,方老师请大家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读书名言的朗读和积累,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并为本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请问,你对安徒生有什么了解呢?(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2、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让我们捧起心爱的故事书,看看封面,多么漂亮的图画啊,你知道这幅图画讲的是哪个故事吗?谁来大声地说说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和阅读,让学生初尝到阅读的甜蜜果实。再通过对童话故事的简单复述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点燃学生们的阅读激情。

(三)、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2、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地找到这个故事在第几页吗?

3、你真聪明!同学们,读书,首先要学会看目录,(实物投影)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通常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像这本,页码在前(顺便找到《卖》),而这本,页码却是在后(也找到《卖》)所以,目录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喜欢的阅读内容。

4、阅读之前,方老师先给几点建议,请看大屏幕(师读一读)

第一,认真朗读,弄懂内容。第二,品评人物,理解道理。第三,边读边想,记忆故事。

5、(现在,方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地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板书:读童话

学生开始认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巡视。

6、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A、(方老师好喜欢同学们阅读时的各种表情啊,有的脸带微笑,有的却是皱着眉头,大家肯定是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吧?现在,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板书:懂人物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小女孩

B、小女孩擦着了几次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哪些景物?(共同完成表格,投影出示)

C、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光中看到这些景物呢?板书:饥饿、寒冷、孤独

D、最后,小女孩怎么了?幻灯出示最后两段,齐读。让我们带着凄美的感情来读读这两段。E、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吗?板书:懂道理

F、读了这个故事,有个孩子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大屏幕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碟,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G、多么感人的诗歌啊!根据幻灯片介绍《卖》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讲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指导读书笔记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有什么收获呢?现在,请把你的收获写在“好词好句本”中,可以是好词、好句,也可以是懂得的道理,让我们来比一比,说的收获好,谁的收获多?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

3、来,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共享吧!谁来读一读?

4、这段时间,方老师也在读《安徒生童话》,现在把我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共享。

(五)、总结延伸:

1、本次班级读书会就要结束了,你想对安徒生爷爷说什么呢?指名答。

2、总结:是啊,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3、布置故事会:课后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童话故事,我们将组织班级讲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读书是一种心领的活动,读书是一种生命的享受,读书能影响人的心领。布置学生准备讲故事比赛,可以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阅读,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板书设计:

安徒生童话

读童话

懂人物——小女孩寒冷

饥饿

孤独

懂道理

第五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模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鼓励教师学会赞美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赞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我对书中建议的一点体会:

1、采取多种方式赞美

赞美并非一定要用语言,一个充满肯定的手势,一个饱含期盼的眼神,一个关心的动作、鼓励的字条,都可以成为鼓励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2、赞美学生要及时。

在四年级上课时,有个学生总是不完成美术作业。一次,他把美术作业交给我批改,我及时的表扬他的想象力丰富,并且画的很有特色,还作为范画给其他同学看,之后,他每次作业都能完成,而且色彩和构思都很不错。当一个人取得成绩时得不到及时的赞扬,他也会对此事逐步淡然。事后肯定,不如适时表扬更能让他再接再励。

3赞美的语言要丰富、有针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有针对性的赞美,而不仅仅是千篇一律的“画的真好!”“你真棒!”可以用 “色彩很漂亮”、“有创意”等语言,也可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的意见,如“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看”、“如果涂上底色,你画的更好”等等,这样的话会更有助增强学生的信心。

4、赞美学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

赞美学生绝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打磨和锻造。首先,赞美学生要把握“准”的原则。对受赞美的学生的事迹核实要准,否则赞美的内容“失之毫厘”,学生会认为“谬以千里”;对受赞美的学生的心理把握要准,好的赞美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其产生自强不息的内驱力,反之,不恰当的赞美却会引起反感,并可能激起逆反情绪;对周围学生的反应估计要准,不能让受赞美的学生孤立于学生群体之外。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给学生一些真诚的赞美吧,也学它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下载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昨天晚上开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摘抄

    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自主学习片段及反思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能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不少于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折服。他用他真挚的爱心、诚恳的......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驻马店市第十二小李 文 1、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5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1、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