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二5.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练习[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20: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版必修二5.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版必修二5.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练习》。

第一篇:语文版必修二5.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练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测试

[基础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溪(shàn)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越人语天姥(lǒo)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 B.梦游天姥/吟留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安在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虎鼓瑟兮鸾回车 D.别君去兮何时还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3.默写: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1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5.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16.给下列字注音释义。①蹑

②揖 ③曳 ④凌

17.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18.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5、梦游天姥吟留别 优化集训 [基础检测]

1.D 2.D 3.A 4.B 5.A 6.D 7.A 8.C 9.C 10.C 11.A 12.A 13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③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4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能力检测] 15星 清 行 卿 冥 兵 缨 16①niâ 踩 ②yī 拱手礼 ③yâ 拉 ④líng 升,高出 17(1)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2)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18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9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20.B(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第二篇:《李白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集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默写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4、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8、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9、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10、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11、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3、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二、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是我国 唐 朝著名诗人,字 太白,号 青莲居士,与 杜甫 齐名。有文集 《李太白全集》。《梦游天姥吟留别》体裁上属 古体诗,题材上属 记梦诗(也可称“游仙诗”。

三、加点字注释:

1、烟涛微茫信难求 确实

2、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断

3、我欲因之梦吴越 依据 ...

4、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

5、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

6、云青青兮欲雨 黑沉沉的 ....

7、列缺霹雳 同“裂”,裂开

8、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旋、运转 ..

9、失向来之烟霞 原来 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 ...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D)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溪(shàn)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

D.海客谈瀛洲(yíng)越人语天姥(lǒo)2.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A项觉时jué。

A.天姥(mǔ)天台(tāi)觉时(jiào)暝色(mínɡ)B.脚著(zhuï)訇然(hōnɡ)

澹澹(dàn)

渌水(lù)C.剡溪(shàn)殷雷(yǐn)层巅(diān)战栗(lì)D.木屐(jī)

鸾鸟(luán)魂魄(pî)霓裳(ní)3.下列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能摧(低)眉折腰事权贵 B.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C.天姥连天向天横(耸立)D.须(等到)行即骑访名山 答案:C项,横:遮断。

4.下列各句中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越人语天姥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势拔五岳掩赤城 答案:C项和例句中的“栗”“惊”为使动用法。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D)(暝:天黑、夜晚)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7.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或:有时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8.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D)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梦游天姥/吟留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B)B项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10.选出对下列名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浙江一带的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可以看到。)

B.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还在,清水荡漾,猿声凄清。)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觉时的枕头和席子,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D.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答案:C项,应译为:只有醒来时看到的身边的枕头和席子,原来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烟霞胜景全都消失了。

11.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A、C、D三句为比喻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12.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1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D)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14.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15.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D)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 1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1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安在 1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虎鼓瑟兮鸾回车 D.别君去兮何时还

1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2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21.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城”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赤城”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B.“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地方住宿。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答案:A项,“赤城”是山名。22.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答案:D,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由此分析,D项错误。23.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2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25.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26.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D)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27、读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天台、五岳、赤城作为天姥山的反衬,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

B、诗人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过渡。用“梦”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用轻快的笔触引入梦境。

C、作者以丰富异常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

D、诗篇结尾以“访名山”与“事权贵”对照,表达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绝不媚事权贵的正气。28.读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写瀛洲并非为写出天姥山的峭拔的雄姿)

A.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天台、五岳、赤城作为天姥山的反衬,写出天姥山的峭拔的雄姿。

B.诗人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两句过渡。用“梦”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用轻快的笔触引入梦境。

C.作者以丰富异常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

D.诗篇结尾以“访名山”与“事权贵”对照,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绝不媚事权贵的正气。

29.下列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作者写仙境为了表现对世俗的不满)A.这首诗写梦游名山,内容丰富、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浪漫主义色彩。B.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C.诗中写神仙出现时,“日月照耀金银台”“仙之人兮列如麻”等句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D.在这首诗中,李白对权贵表现出一种蔑视,对个人的尊严表现出了强烈的追求。30.对诗中语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D)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台山之高,以衬托出天姥山高峻挺拔的宏伟气势。B.“势拔五岳掩赤城。”说的是天姥山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D.“栗深林兮惊层巅。” 说的是游山时为山林的幽深而战栗,为层巅的险恶而惊恐。

31、李白的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A、通过奇特的构思来表现,诗中构思出一场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的生动形象,极富浪漫色彩。

B、主要是通过丑恶的现实与光明的梦幻进行鲜明对比来表现的。

C、全诗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

D、主要通过它形式的灵活多姿,不拘一格,句型多变,节奏缓急有度等方面来表现的。

五、简答题:

1、“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了哪些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夸张、拟人,更生动形象地反衬出天姥山的高耸雄奇。

2、请指出“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并就其作用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比喻,将人生万事比作东流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哲理,寄予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

3、诗人既然梦游天姥,为何用简洁的语言写登山见闻及游山经历,却浓墨重彩地描绘仙境?

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非抒发对天姥奇景的热爱之情,而是借“仙境”抒发对自由解放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权贵

4、从题目看,李白此诗是为“别东鲁诸公”而作,文中那句话照应了此意?作者又为何要采用“游仙”这种形式?

因为“游仙”的形式便于超脱现实,从而发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才能,可随意挥洒,更随心所欲地一吐长安三年屈身权贵、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气。

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

7.《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参考答案: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14、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5、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6、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7、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9.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0.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_________。答案: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的轻蔑、对污浊现实的弃绝,从而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文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照应“留别”之意。

第三篇: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杜是盛唐诗坛上的两大家。明代胡应麟在评论他们各自的特色时说:“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诗薮》内编卷三)凡是读过李杜诗歌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印象:李诗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杜诗则结构严谨,描写逼真,充满现实主义精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特色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李白好神仙,在作品中常常有游仙。该诗作于天宝四年。诗人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后,经梁、宋,到达齐、鲁。当他由东鲁又要南下吴、越时,写了这首诗留别山东的朋友。所以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吟”是就诗中所写内容自拟的乐府歌行题目,“留别”是点明诗为赠别之作。留别而出之以梦游天姥,在赠别诗中便显出别开生面的意味来。据志书记载:天姥峰在台州天台县西北,就是今浙江天台西北。它同天台山相对,峰峦孤出峭立,下临剡县,仰望如在天表。这样一座山自然是诱人的。梦游不是实游,但仍然表现了心向往之。李白在南陵得到征召时,曾兴奋地说:“我辈岂是蓬蒿人!”并非甘居乡野山林的人物。曾几何时,又转向 水。为什么有如此骤然的转折呢?就在当时政治腐朽,奸佞当权,有理想有抱负之士不得施展才能,“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无人识贤用贤,只好赋归去来了。所以留别诗要写成梦游天姥,因为中心不在别意的缠绵,而在借此以抒发政治感慨,表示政治态度。本属政治性主题,却通过梦游名山、神入幻境表现出来,惝恍迷离,奇异多彩,更充分地发挥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成为李白的一篇代表作。全诗可分成三段:

自首句至“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段。写梦前,梦游天姥山的缘由。从战国以来,就相传东海中有三神山。战国时燕、齐之主和秦始皇都曾派人入海相求,自然毫无结果,因为它本是不存在的东西。诗人把它拉来做陪衬,创造了一个跌宕有致的开端,并且一开始就带上点神话气氛。“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海客”指海上来的客人。“瀛洲”是传说中东海三神山之一。“信”是诚然。“烟涛”指烟波海涛。“微茫”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海客谈说瀛洲,只是虚幻的传言,烟水迷茫实在难以求索,越人谈天姥,是人间的实言,是可以攀上云霞明灭的峰头一览真颜的。这是用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用瀛州的烟波渺茫难求来衬托天姥山的客观存在。有了瀛洲的反跌,天姥更加突出了。仙山瀛州虽好,但涉虚幻,即不可求,因而一笔带过。天姥可睹,并且云霞明灭,故可一游。下面描写天姥的奇伟:“天姥连天向天横”。天姥不仅高与天齐,所谓“连天”,还有与天比长争高的架势,所谓“向天横”,真可以说是情豪笔劲,把山写得龙腾虎跃。“拔五岳,掩赤城”。“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腹地的五座大山。“赤城”也是山名,在天台县境内。天姥拔出五岳之上,掩蔽了赤城山,足见其巍峨雄拔之势了。下面再用天台山来烘托。“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天台先扬一笔,四万八千丈,然而在天姥面前,也不过如倾侧俯伏的小丘罢了。这一扬一抑都是为了显示天姥之高、之大。这横空出世的天姥的高大形象一下就跃入我们的眼帘。如此雄奇的山水,自然引人神往,怎能不使李白魂牵梦萦呢?所以诗人于梦中飞去了,故引出一番奇异的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为第二段。写梦中,游天姥的全过程:由入梦到梦醒,是全诗的主要部分,也是扣“梦游天姥”之题。

既然是梦,那就多变幻而神奇。梦是虚境,山是实境,诗人使虚实交织,似幻似真,逐次展现出迷离引人的境界。“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之”指因借越人的谈论天姥。“梦吴越”指梦中由山东向吴越驰去。“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一夜之间,在月光下,飞越了镜湖。镜湖在今浙江绍兴,是从山东到天姥所经之路,因此过镜湖有似真,一夜飞度则为幻。“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即曹娥江上游,剡县就在溪滨,过剡似实,湖月相送则为幻。湖月把诗人的身影投射于地,合乎情理之真,而月下飞行,无疑又是幻。可谓霎时千里,带有梦的特点。这个引无数墨客竟折腰的旅游胜地,李白只写了两句:“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公”指谢灵运,他喜游山水,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投宿。他的诗中曾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峰”。即夜晚投宿于剡,天明遂登天姥。这里点出历史上游人之陈迹。“渌水”指清澄的水。这句突出剡溪主要动人的非凡景色之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指谢灵运为登山而特制的木鞋,鞋底有可以装拆的齿,上山则去掉前齿,下山则去掉后齿。“青云梯”指高峻的山路。谢公宿处为历史实有,似实,脚著谢屐,则为幻。这一段写梦行至天姥,配以月夜背景,点染历史故实,画面优美,真幻交织,奇趣引人。

接着写“游天姥”,先外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半壁”指半山腰。神话传说东南桃都山有桃都树,其高大异常,枝与枝相距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先照到此树,天鸡遂呜,然后天下群鸡方叫。因为山高,半山就看到梅上日出,天鸡已开始啼叫,将神话组织入诗,更添神异色彩。半山腰处已经看到大海日出,又传来天鸡的啼声。大家想一下,“半壁”尚如此雄伟壮观,那“绝顶”当如何?

(梦境展开,胜景之一)再看山的实景,首先是洞天外:“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巳暝”。“暝”指天黑。这些靜景雄伟陡峭已使人迷醉,由于山路曲折盘旋,没有一准方向,一路上或迷赏名花,或倚石休歇,不觉之间已是夜幕降临时刻。下面由静写动,由看到听,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咆”是野兽怒吼声。“熊咆龙吟”是形容“岩泉”即涧水的声音。“殷”形容声音震天。“栗”是感到惊惧而发抖。“层巅”指峰顶。“熊、龙、岩、泉、巅”景象险怪,通过一咆一吟,显示惊心慑胆的景象。这四句说深邃的峡谷中岩泉咆哮,浓密的深林黑黝黝不见边际,层巅使人战栗惊恐,足见其神奇。这“迷、倚、忽”表现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这一种神秘奇伟的境界,为下文的奇境陡现酝酿了气氛。

(洞天外梦境变幻,胜景之二)描绘洞天仙景:“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青青”形容雨云浓黑。“淡淡”是水波闪动的样子。“烟”指雾气。先写神奇之境将要出现时的预兆变化,黑云在脚下,青青含雨欲滴,岩泉瀑水则笼罩在夜雾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列缺”是闪电。“霹雳”是雷声。“扉”是门。“訇然”形容大声。这四句承上文“云青青兮欲雨”,写一阵电闪雷鸣,山峦崩裂,现出两扇石门,又訇然张开,露出一个洞天福地来。那里面是什么情景呢?“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青冥”即指青天。“金银台”是神仙所居的台阁。这里青空辽阔望不到头,日月光华照射着金装银裹的亭台建筑,光彩夺目。“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云之君”犹如说天上仙人。他们以云霓彩虹为衣,以风为马,也就是乘风,飘然而下。说神仙们纷纷从天上降下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回车”即拉车,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人林立,奇境迷人。

(梦境高潮,胜景之三)这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至此,诗人的想象已推到高峰。洞天是极乐世界,诗人向往之乐土,追求之理想。我们说李白在不得意时,往往通过这样的境界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然而,这毕竟太虚幻了,到头来还是觉醒。诗人以“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肘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悸”是心惊。“怳”同“忧”,这里是恍然醒觉的样子。“向来”是旧来之意,指方才的梦境中所遇。醒来一看,只有身边的枕席,方才梦中的山水洞天全部烟消云散。诗人又回到现实中来,不禁由此陷入深邃的思索而长叹: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束为第三段,写梦醒后,回到现实当中。眼前的现实是即将离开山东亲友,去游那魂牵梦萦的天姥山了。这个现实自然会勾起那使诗人悲愤的长安三年生活。三年长安,清梦也似的过去了。京华难容,“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已付诸东流,半生的坎坷,斗争中失败的悲愤,使诗人慨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世间一切富贵行乐,不过有如一场春梦,千古往事不都像东流逝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吗?这是诗人由梦中引出的感叹,是梦后抒情言志。诗人记梦,看来也就是为了这两句,不妨把它看成画龙所点的“睛”。结论是“人生如梦”。这种人生如梦的思想是消极的,不过这一方面是现实压抑的结果,另一方面其中也含有对庸俗富贵的轻蔑。怎么办?另一追求就是深入名山,求仙访道。“别君去兮何时还”,“何时还”是两可之间的问题,也许还,也许不还,所以不做答,眼前却是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白鹿”是仙人所骑。这两句是说往游名山,求仙访道。诗人经历过人生的周折,带着对腐朽现实的憎恶与鄙视,决心到这个畅情适意的天地里去了,所以最后喊出高亢的决绝的声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摧眉折腰”是低眉弯腰,指屈抑自己的心志,恭顺地侍候权贵。怎么能低头弯腰忍受屈辱去趋奉权贵,使自己不能舒心畅意呢?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这里直接抒发了李白对当时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的强烈反抗情绪,从而给全诗基调上加上了积极向上的成分,点亮了主题。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人也绝不低眉顺眼奉事权贵,宁可放浪山水之间,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这种蔑视权贵的气魄和精神,令人吐气,使人鼓舞。

第四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第一层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从瀛洲入笔,以虚衬实,给天姥胜景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第二层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的经过。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目眩神迷,惊讶莫测)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第三层写梦境破灭,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揭明主旨)

【注释】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西,近邻剡溪。古代传说登山人曾听到仙人天姥的歌唱。吟:古代诗体名称。留别:留作告别的纪念。

海客:航海的游客,一说指赴海外仙山求仙的人。瀛洲:泛指传说中的海外仙山。相传东海有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微茫:迷茫不清。信:实在。

云霓:这里指高空中的云雾。

拔:超越。掩:盖过,胜于。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因之:由此。吴越:复指江浙一带,偏指浙江山水胜境。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县南,即曹娥江上游,临近天姥。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性爱游山玩水,曾在剡溪、天姥登临投宿。谢公屐:相传谢灵运为登山特制的一种木鞋。青云梯:指高上青云的石级。半壁:陡峭的山腰。海日:海上日出。天鸡:《述异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暝:日落,黄昏。

殷:形容声音宏大。引申作充塞、响彻。

云青青:形容云层厚重。水澹澹:水波轻漾的样子。列缺:闪电,神仙居处。

青冥:青色的天空。金银台:神仙住的楼台。

霓为衣:写仙人以彩虹为衣。风为马:乘风以作马。云之君:这里泛指云中神仙。

列如麻:形容神仙阵列甚众。

悸:惊怕。怳:同“恍”,恍然,忽然。向来:刚才,指梦境。如此:像梦游时那样变幻无常。白鹿:传说中仙人所骑的神兽。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卑躬屈膝。【赏析】

本诗又作《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一首记梦游仙之作,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全诗通过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尽力铺张梦境和自己向往的神仙世界,暗自与当时浊世相对照,创造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神奇画面,表现了李白狂放不羁、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蔑视权贵、富贵浮云的傲岸品格。

作品多方引用了有关历史、轶事、神话、传说,将梦境、仙境、幻境、实境,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且能自然流畅,穷形尽相,其中梦境的描写尤其引人入胜。这里尽情描写梦境与仙界的自由美好,更反衬出他对世俗与权贵的不屑一顾,从而自然的又回归到现实,虽然寥寥数语收结,但却集中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趣。

全诗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用四、五、六、九言,参用《楚辞》句法,造成波澜起伏、收纵自如的气势。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

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飞到绍兴大都市,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第五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分析鉴赏

1、解释题意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幻。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寓家山东,旅游江南,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玄宗召到长安,任翰林待诏。名为待诏,实际上干的是御用文人的工作,不久他就感到厌烦。由于他放荡不羁,蔑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书请还,玄宗于是打发他回家。李白因此心情悲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李白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准备去吴越前夕写的。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然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始终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激越的呐喊。可见,这首诗就是他的“发愤之作”。

2、朗诵欣赏

边听边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3、疏通大意 第一部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分析:这首诗的开头几句,写人梦的缘由。极言隐于云霓明灭之中的天姥山的高大,引起诗人探求的欲望。第二部分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译文: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2)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译文:(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译文: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4)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译文: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

(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译文: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6)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译文: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分析: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进人了梦境。诗人在镜湖上空飞行,月光把他的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越过镜湖,明月一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当年谢公踏过的石径,一直上了高山之巅。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一步步加浓。这时,诗人在山顶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到天鸡在空中啼叫。然而,本来天是黎明,骤然黑下来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顶都在发抖,连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紧接着,梦境一步步接近高潮,景象又是一变:雷电大作,地裂山崩,只听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大开,青色透明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照耀着金银楼阁。在诗人笔下,天门打开前后的景象大为不同,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后者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前者衬托后者,在气势上形成一个波澜。最后,梦境达到高潮,仙人出场了。他们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凤为之驾车。可惜,好梦不长,心惊梦醒,梦中的一切顿时消失得干干净净。第三部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分析:诗的结尾,由写梦转人抒情,点出“不事权贵”这一主旨。小结:

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把握主旨

这是一首记梦的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是诗人梦中的神仙世界。但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不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太黑暗太令人失望吗?诗的结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明白地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蔑视权贵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在这里集中体现出来了。这首诗固然有宣扬人生如梦,“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意味,但它的基调却是昂扬振奋的。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种体现。全诗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不给人消沉的感觉。“不事权贵”是全诗的主旨。

5、探讨研究

(1)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

李白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现实中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李白却说“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好像拜倒在天姥山脚下。李白所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座天姥山是现实天姥山被夸张后的幻影。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挂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2)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明确:

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贵,而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这是李白的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

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6、艺术特色(1)《梦游天姥吟留别》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一是有丰富的想像。诗人善于描写想像中的世界,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像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像世界中游历,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二是用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像中的事物,塑造想像中的形象。在夸张的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2)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的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李白有两句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来形容这首诗语言的特色,是恰当的。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灵活多样的句式适合于表现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诗中有时用了一些很普通的字眼,但有极强的表现力。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这些语句的表现力来自于诗中的意境,而不是靠雕琢得来的。

二、比较阅读

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明确: 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分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补充知识:

1、李贺:

“诗鬼”李贺(公元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或借旧题,或创新题,大都凝练绚丽。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②个人发愤抒情。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③神仙鬼魅题材。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④咏物等其他题材。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2、《梦天》赏析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全部注释】 1.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2.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是像海市蜃楼一样。3.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4.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像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5.三山:神仙家说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这两句写仙女同诗人的谈话,黄尘清水即沧海桑田之意,言在仙境看人世,变化很快,“千年如走马”即神仙家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葛洪《神仙传》载:仙女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6.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评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浏阳九中李淑辉

下载语文版必修二5.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练习[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版必修二5.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练习[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2、背诵全诗;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

    江鸿【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五篇模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精选5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1【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最终定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合集]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本课重点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失向来之烟霞: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