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共计12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共计12课时)复备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第91页。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版块的主题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的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定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的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汉语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汉字识记量,在此基础上安排一次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义诸方面展示和发现汉字之美;三是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维护汉字的纯洁神圣。
教学方法措施: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2.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3.小组开展活动,“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书P77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设计意图】由平时学生已接触的内容入手,自然过渡,激发他们喜欢祖国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一)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9—8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真实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除了上述四种汉字有趣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有趣现象? 2.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在活动之前,由书中的内容入手,掌握本次活动的要求,带着问题走进活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的学习。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学生汇报第一题。
[要点: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1)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2)[答案:日;香;立;曼;林、杜、刘、孟](3)关于谐音:
师问: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案: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师问:能说出是哪两个字谐音吗?
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2.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作适当评点。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字谜入手,由浅入深的开展,渐渐地了解汉字的一些情况,不由自主的喜欢上它。
3.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4.教师谈话: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堂测试:
一、按提示填空
1.古人曾经发明、使用过______,还有人曾经使用过______。
2.东汉________改造了造纸技术。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
诞()
绵()
均()
册()延()
棉()
钧()
删()
三、猜猜我是谁(猜字谜)
1.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2.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3.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4.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捆那都不怕。()
教学反思: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性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选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是注重探索的研究过程。教师的指导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指导作用首先左于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指点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想些活动的点子,介绍一些语言文学网站。通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汉字的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生命气息,并升华凝聚为对汉字一种真诚的爱。
第二课时 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2.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设计意图】了解了活动的内容,要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需要有计划的进行,以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活动。
3.制定计划:
4.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6.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experience/hanzi
第三、四课时 课时数:3 4 组织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课时数:5 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语,字谜也不例外,用这种方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设计意图】谐音歇后语,学生接触过,但没有接触过这么多,所以,通过这种形式,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积累的兴趣。
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了解汉字的起源,能让学生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更全面的了解所学的内容。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有趣的汉字》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并引发他们早期阅读的兴趣,激发孩子对认字产生兴趣。我先出示图一,让学生找找哪些文字是我国的汉字,大多数学生很快的说出了第一项,有的读出了“中国、多少”等汉字。你们知道汉字是哪国发明的。他们很快说出是中国发明的。中国人是怎样来发明汉字的呢?我顺便跟他们讲了一下汉字发明的起源。出示图二:我先把画有图画形状的一半让学生先看。让他们说出这是什么?(火、山、人),看了这样的形状你能猜出后面的子应该如何写?接下来再让学生看(火、山、人)的写法,让他们认一认,读一读。你们看这些文字像不像它的形状。我告诉孩子们我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它是从图画的形象中创造出来的。
第六 七课时 课时数:6 7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教师点拨。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课时数:8 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a.指名读“活动建议”。b.汇报活动的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活动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课时数:9 10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课时数:11 12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通过展示成果,让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收获,分享快乐。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得到“一字之差”的教训,从中受到深深的感受。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书法的知识,把参观的内容和感受记下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感受书法艺术美。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当堂测试:
一、类文阅读
趣联巧对
相传清代的乾隆皇帝宴请群臣,指着一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者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指六十岁,“花甲重逢”指两个六十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年,恰好是一百四十一岁。有个叫纪晓岚的学者机灵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指七十岁“古稀双庆”指两个七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也就是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这称得上是一幅2绝妙的“数学对联”了。
1.根据上联对下联,及根据下联对上联:
⑴ 松下围棋,____________________。⑵ 柳边垂钓,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化阅读
有“怪癖”的作家
走进杰克•伦敦(dūn zūn)的屋子,你会看到一幅奇异的景象。墙上、床头上、镜子上、窗帘上、橱柜(cú chú)上,到处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小纸条。这条小纸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们是杰克•伦敦的“宝贝”,是他创作的材料库。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作家,他时时刻刻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稍有心得更随手记在纸条
上。日积月累,这些小纸条便成了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每逢有人到这里做客,总免不了发出这样的感叹:“哎,这真是独一无二的装饰品啊!”
杰克•伦敦的小纸条,内容十分丰富,有美妙的词汇,有观察的记录,有生动的比喻,有名言警句等。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要看一看小纸条;每天早晨一起床,他也总是边穿衣服边看纸条;刮脸时,他也往往边抹肥皂边看纸条。小纸条满屋都是,他干什么都可以看到纸条。这些纸条为他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经常激发他的灵感,难怪他这么重视这些小纸条。在家里可以看纸条,那么他外出时又怎样呢?他外出时还是形影不离小纸条!他把很多小纸条放在口袋里,只要稍有闲暇(xiá jiā),他就掏出来看。
杰克•伦敦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小纸条的作用功不可没(méi mò)1.填充词语:
()一()二
日()月()()()不离
()不()没 2.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怪癖──()
闲暇──()
丰富──()
形影不离──()4.杰克•伦敦的“怪癖”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我爱你汉字》说实话,对于我们这种大班教学,如何上好这种专题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课,我是有些迷惑的。这次活动课以“我爱你,汉字”为主题,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把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激发兴趣,制定计划”;第二阶段为“综合实践,开展活动”,为了防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遵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把全班分成了“汉字演变考察组”、“错字别字警示组”、“社会用字调查组”、“书法作品鉴赏组”。针对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和同学们爱上网聊天的特点,我还专设了一个 “网络流行语组”,这一建议得到学生热烈回应,大家兴味盎然,参与度高;第三阶段为“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在活动中,一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前学生充分利用街头巷尾、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利用小组交流实现资料共享,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社会用字调查组”的曾子霈同学发现了爱国路上的餐馆招牌“餐”有误,“餐”字随意简化,自家楼下“停车场”的“停”随意简化。程伟康同学调查到苏圃路上有一家服装店的名字“衣衣不舍”取得奇妙,巧用成语,招揽顾客。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共计9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共计 9 课时)
单元备
教学内容:
教材81—98页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国国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或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留心作者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5、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6、感受祖国文化遗产,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方法措施: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
4、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美好和神奇。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资料 教师:课件 课时安排:
17、长城
2课时
18、颐和园
课时 19*、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17、长城
教学内容:
教材82—86页。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本课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篇课文的设计意图是: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这是一篇老课文,课文中有两副插图,整篇课文的文字都在图画之中,这是老课文所没有的效果。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学情分析:
要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交流,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了解长城的特点,解决疑问,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小组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信息。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给予充分肯定,对其来源做适当追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资料,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
三、练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流利、正确、熟练上下工夫。
1、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
2、自由展读,共同欣赏,互品提高。
难读处作适当的点拨关注读书慢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进步。
四、拓展交流,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自主交流长城的图片。
2、出示中国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资料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五、读写生字 】
1、出示生词识记
学生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识:读错的字峻、峪、嘹
2、指导书写:写嘉、隔注意写工整。指名板书,注意笔画的规正学生自读。
六、作业设置
熟读课文,写生字、词。
随堂检测:
一、填一填:
1、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_______________.2、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3、课文第4自然段起__________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联想升华
二、比一比再组词:
崇()
峻()
砖()
仗()
踪()
俊()
传()
杖()
第二课时(课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放开品读
学生看图听讲解,说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围绕专题,自主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
2、动手画一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全班交流,深入了解课文
1、汇报交流
A、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读了这一段,你有话可说吗?学生交流回答。
小结: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雄伟、壮观。
【设计意图:感受长城的长。】
B、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从这一段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板图理解长城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作用。【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长城,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C、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重点读句子,说说脑海了出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句从“站、踏、扶”中重点品味。
第二句充分感受工程的伟大体现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第三句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情境,体会脚下的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石条,体会到: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D、第四段: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小结:指名归纳课文内容。
3、激发自豪之情:出示长城背景图。
师:长城,已被写近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她象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拓展交流,说说写写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
五、作业设置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随堂检测: 阅读。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ch?ng)山峻(j”n)岭之间蜿(w?n)蜒(y?n)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ji?)峪(y”)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形近字组词。
蜓()
祟()蜒()
祟()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崇山峻岭:(2)蜿蜒盘旋:
3、用“——”画出比喻句,把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__,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能体现出来。
18、颐和园
教学内容:
教材87---90页。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情分析:
与长城相比,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直观材料,为学生提供形象素材,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3)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CAI课件出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3、CAI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随堂检测:
一、填空: 课文是按照______顺序来写的 A时间 B游览 课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景物。A长廊 B万寿山 C佛香阁 D昆明湖 E十七孔桥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是颐和园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因而作者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在颐和园游玩,你最想在____________拍照留念,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时数: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
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设计意图:熟知颐和园布局,并了解其特点。】 ⑵ 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⑶ 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欣赏美景,感情朗读。⑷ 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布局及特点。】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板书设计:
长廊
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
随堂检测:
读句子,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写得真好,它把昆明湖比作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写 出了昆明湖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我也能写一个这样的句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眺”字渎作__________,意思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表示“看”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旬,是的打“√”,不是的打“×”。
1、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
()
2、水泡闪亮闪亮的,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
3、火焰般的红领巾随着秋风,在他胸前飘动。
()
4、这船 很小,像是一条独木船。
()
5、一个个小池犹如一颗颗钻石。
()
19、秦兵马俑(课时数:5)
教学内容:
教材91—94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自主激发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介绍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歌颂了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是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学情分析: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1、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
2、板书课题,激情导入:
师:1979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感受,发出这样的赞美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起去感受——,一起去赞美——(引导学生反复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悬念。】
二、快速浏览,抓住特点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浏览,掌握兵马俑特点。】
三、精读课文,体会特点,学习写法
(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表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词句。
2、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春兵马俑规模宏大?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兵马俑这种恢弘的气势读出来吗?
(2)学生齐读,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3、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更把老师的思绪又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过渡:听,战马嘶鸣,喊声震天。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正踏着激越的鼓点,穿过历史的硝烟,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2、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3、重点学习将军俑(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
(2)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如何感受到的?(学生交流)(3)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出示文字)A、(学生自由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能抓住将军的特点,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
E、生上台模仿,师生评价。F、小采访:(创设情境)如今这位将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你心中有什么疑问,想对他进行采访吗?
G、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4)齐读,加深理解感悟,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
4、指导自学。
(1)过渡: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将军麾下的神兵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其他的兵马俑。
(2)教师点拔:先确实学习内容,再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兵马俑的特点,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进行模仿。
(3)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5)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和模仿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
5、感受“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
(1)过渡: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出示课件引读第十节)
(2)感受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A、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作者是如何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呢?(再次感受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的写法)C、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吗?
D、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在你的心中还浮现出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们描绘出来吗?
(小组合作,展开想象,仿写句子,集体交流)
(3)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在我的眼前闪过,他们或蓄势待发,或摩拳擦掌,或一马当先,或视死如归,我似乎也听到了他们轻细的呼吸声。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欣赏视频,升华感情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
2、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留下了“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的祝愿。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3、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投影出示):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秦兵马俑);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个性鲜明 随堂检测:
精彩回放,按要求填空。
1、兵马俑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模宏大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可以看出。
2、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__________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将成语补充完整。
独()无()()心()意
()湖()海
()上()下
()全()美
说()道()()颜()色
()中()毛
()军()马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守法的行为。对“世界遗产”,既要申报,又要宣传,更要保护。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材中关于长城的报道,是为了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如,让学生自读这段文字,或向学生展示破坏文物的图片实例。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商量怎样保护,提出保护的建议。可以先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或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形成建议书或倡议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通过点拨、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提建议时,要把意思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说。
如果当地有“世界遗产”,或是其他文物古迹,学生可以围绕当地文物保护的现状展开口语交际,而不必拘泥于保护长城的内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2.教师撰写范文《天坛导游词》,制作录像短片。
教学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一段录像——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录像短片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录像短片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师: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前明确写作要求很重要,是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每一条要求进行适当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要求,了解撰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设计意图:导游词是应用文的一种,是学生首次接触,给出一篇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格式较为标准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直接感悟写法,并将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颐和园导游词》。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3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颐和园,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颐和园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设计意图:口头编写同一篇导游词,可以体现较强的训练功能。第一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第三,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另外,“颐和园”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针对学生口头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由于每个学生习作内容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除了共性之外,还要有一些个性。个性化的指导可以体现在对习作主体——“有特色内容”的选择上,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教师便可当堂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选好习作材料。
特别建议:
本次习作是为“世界遗产”撰写导游词,学生如亲临所写地点旅游过,会有很多直观的印象,无论听还是写,都会更真切,也更亲切。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崇文区,学生对天坛公园中的有特色的景物耳熟能详,因此范文使用了《天坛导游词》,对学生感悟写作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参考使用本教案时可以将例文换成学生熟悉的其他内容,这样可以不必在理解内容方面花去过多的时间。
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把本单元课文中的语言和所收集的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性语言。因此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世界遗产”的详细资料,以备改写导游词时参考使用。在讲评课中,要让学生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这样,既可通过实践进一步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当之处,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附:例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本次习作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学生在这次习作活动中,可以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材中明确提出了习作的内容、要求和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
要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如,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在教学时,要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可以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在讲评习作时,教师要鼓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同学。如,图文搭配,表达形式丰富;引用或创编恰当的广告词,调动游客的兴趣;或把题目分为总题目“XXX导游词”和小题目“景点风光简介”“XX的传说”“请您注意”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几个例句,自己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然后再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进行比较;最后,从所学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或者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的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通过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接着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教师还可以展示对联所描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最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宽带网】
“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关于搜集资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实际指引搜集的途径,如,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积累;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或纪录片;访问游览过名胜古迹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熟悉的人,从门票、旅游手册、照片上获取信息;实地游览时注意收集、记录资料;观看电视中的相关节目。
2、要倡导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进行分类收藏;倡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3、要注意帮助学生解决搜集资料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
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乱剪书报。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备课(共计12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共计 12 课时)
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
单 元 备
教学内容:
教材99—119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
2、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3、学写观察日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专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朴实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方法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语感悟课文内容。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
4、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课时安排:
20《古诗两首》 2课时 21《搭石》 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卡罗纳》 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总 计 12课时
20、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教材100——102页。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新旧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语言的兴趣和习惯。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间深厚的友情;同时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乐曲《送别》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1)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首诗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代学习方法
1、五读法:读通、读懂、读精、读会、诵读。读通:把诗流利地读下来,不读错字,不读破句。读懂:要求基本理解诗的意思,知道主要讲些什么内容。读精:理解字词的意思,大致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会:领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诵读: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解题
这首诗讲的是谁送谁?在哪里送别?到哪儿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诗朗读特点。4、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辞:告别 尽:消失 天际:天边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古诗内容。学生对课题质疑
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进行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2、与老朋友告别,诗人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体会诗人心情。
在小组内演练好朋友离别的情景,想象人物的对话。
四、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拓展阅读:高适《别董大》
四人小组讨论演练、汇报。学生反馈作业难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进一步深入体会地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
随堂检测: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代诗人()的作品,这首诗前两句叙(后两句写(),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深情。,)
第二课时(课时数:2)
教学内容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出示《送元二使安西》,介绍背景
作者友人元二将要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知。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古诗内容。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查。
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诗朗读特点。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使:出使。挹:湿润 更尽:再饮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
二、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
2、与老朋友告别,诗人的心情怎样? 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3、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体会诗人心情。
4、在小组内演练好朋友离别的情景,想象人物的对话。[设计意图]进行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你还读过哪些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给大家背一背。
学生对课题质疑
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进行交流,四人小组讨论演练、汇报。学生反馈作业难度 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进一步深入体会地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
明诗意
情
知诗音
随堂检测:
一、默写古诗。
二、写出诗句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搭 石
教学内容:
教材103——105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这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本课有利于学生接受,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准备
1、本课录音。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3)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熟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激趣引入(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有去赞美雄伟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的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是怎么铺成的?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丝瓜)(葡萄)(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学生对课题质疑
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对于多遍读课文感到厌烦,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读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1、默读、思考:(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时,应环环相扣,逐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2、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扩词。
3、朗读课文。
1、开火车拼读、纠音。
2、小组读生字词。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
随堂练习:
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小练笔。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时数:4)
教学内容: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寻美悟情,品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的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把你认为美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把你认为美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设计意图]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3、用品读语句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A、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C、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把自己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颂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创美,抒情。
1、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高声诵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四人小组讨论朗读情况、汇报。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板书设计:
摆
整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随堂练习: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内容:
教材106——108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新旧对比: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本课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心。台湾同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4.美读课文。教学准备
1、本课录音。2、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5)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引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作者没有去赞美雄伟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是赞美“生命桥”。
2、出示课题,鼓励质疑: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质疑,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默读、思考:
(1)什么是“生命桥”?(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2、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扩词。
3、朗读课文。
学生个性自读,自主感知,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扩词。朗读课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设计意图]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
随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11分)
Jiàn gé xí jī hǎi xiá zàn tíng lǎn duò()()()()()lǐ suǒ dāng rán tū rú qí lái shān hóng bào fā()()()
第二课时(课时数:6)
教学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寻句悟情,品读熏陶 1、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情”,有看的见的具体“情”,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把你认为美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2、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情。(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析、悟情。)例一:“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把你认为“情”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用品读语句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
(“面临凋零”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
例二:“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这样的人”指怎样的人?)例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血脉亲情”具体指什么?
请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拓展思维,感情朗读
1.你最敬佩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2.展开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 3.有感情朗读全文。三.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集体交流汇报。重点感悟理解。自主选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真善美”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课外延伸 培养讲故事的能力。
随堂练习:
一、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跨越()永远()重要()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如同()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是()
A、宝岛台湾与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无法割断,这种血脉亲情无法割断,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B、架在台湾与大陆两地的桥。
23*、卡罗纳(课时数:7)
教学内容:
教材109——112页。教材分析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本文记叙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 关爱;二是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学目标
△
1、美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自学生字词。(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教师检查。(3)指导理解词语。教师指导在课文的语句中进行理解,以巩固课文重点词语。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学生巩固生字。学生读准字音。小组检查。全班开火车读。
小组交流。[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学习。
教师指导在课文的语句中进行理解,以巩固课文重点词语。
三、提纲导读
1.出示要求,生自读。
a.当知道卡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失去母亲的卡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的关爱的? d.我恍然大悟了什么? 2.生读读画画议议。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进行重点讲解
四、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你会怎样安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评价。3.师小结。复习;
1.积累九个词语。2.摘抄感动的语句。学生自由读课文,按问题画画。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受深的问题来交流。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问题勾勾画画的习惯。能动脑筋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板书:
卡罗纳
老师
同学
家长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爱!
随堂检测:
1、写信
A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B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4*给予是快乐的(课时数:8)
教学内容:
教材113——116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本课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心。小男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引导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美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教学准备 1、本课录音。2、生字新词卡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引入
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题,鼓励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质疑,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引导交流以下问题: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更有助于理解课文。五 拓展阅读 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课外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触类旁通,学会积累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
帮助
„„ 随堂练习:
等待
期待
1、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电视剧的播出。
2、丑小鸭一直都()着变成白天鹅,得到大家的喜欢。
3、晚上,明明一直在幼儿园的门口()妈妈来接他。4、每天晚上,妈妈都会陪我一起学习,她一直()我能考上大学。根据原文填空。(10分)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的声音,像();(),(),给人画一般的()。
2、一排排搭石,(),(),它们联结这()的小路,也联结着()的情感。
语文园地六
教学内容:
教材117——119页。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分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几个部分,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情分析
教学时,学生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骤交际,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教学目标
△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
★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9)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
一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2.假如你是卡罗那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 3引导评议。
4.师小结: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设计意图]通过课文进行引深,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出示有关生活情景:
a.忘记带钥匙,邻居的阿姨回来„„ b.大雨中,爸爸送来雨伞和外套„„ c.丽丽考试不理想,你走过去„„
a.分角色模拟对话b.指名上台对话。
小组合作:两位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两名认真听,听后评议。选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总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1. 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2. 分角色模拟对话,另两观众评议。3. 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第二课时(课时数:10)
教学内容:
教学“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 教学目的: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看看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
2、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3、小结: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二、成语故事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学生读一读,谈发现。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学生自由读,思考交流。各抒己见 讲给家长听。
课外读成语故事,抄写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理解成语能力。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有警句流传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2、练读名言 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熟读成诵
4、励学导行 描述情景,运用名言 同桌练读,及时正音。交流理解 指名背诵
交流自己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激发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三、四课时(课时数:
11、12)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理解“胜似亲人”
(“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4、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
(读课文的习作提示)[诱发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要求。]
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B、全班交流。
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指导图前想象。
(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
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四、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3、学生动笔写作。
第四篇:一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共计12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共计12课时)
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宋巧芝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第91页。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版块的主题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的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定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的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汉语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汉字识记量,在此基础上安排一次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义诸方面展示和发现汉字之美;三是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维护汉字的纯洁神圣。
教学方法措施: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2.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3.小组开展活动,“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书P77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设计意图】由平时学生已接触的内容入手,自然过渡,激发他们喜欢祖国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一)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9—8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真实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2.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在活动之前,由书中的内容入手,掌握本次活动的要求,带着问题走进活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的学习。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学生汇报第一题。
[要点: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1)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2)[答案:日;香;立;曼;林、杜、刘、孟](3)关于谐音:
师问: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案: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师问:能说出是哪两个字谐音吗?
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2.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作适当评点。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字谜入手,由浅入深的开展,渐渐地了解汉字的一些情况,不由自主的喜欢上它。
第二课时 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设计意图】了解了活动的内容,要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需要有计划的进行,以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活动。
3.制定计划:
4.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6.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experience/hanzi 第三、四课时 课时数:3 4 组织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课时数:5 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语,字谜也不例外,用这种方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设计意图】谐音歇后语,学生接触过,但没有接触过这么多,所以,通过这种形式,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积累的兴趣。
(3)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第六 七课时 课时数:6 7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教师点拨。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课时数:8 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a.指名读“活动建议”。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师生共同评议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活动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课时数:9 10(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课时数:11 12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
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设计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通过展示成果,让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收获,分享快乐。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得到“一字之差”的教训,从中受到深深的感受。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书法的知识,把参观的内容和感受记下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感受书法艺术美。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定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温家小学 马秀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第91页。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版块的主题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的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定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的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汉语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汉字识记量,在此基础上安排一次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义诸方面展示和发现汉字之美;三是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维护汉字的纯洁神圣。
教学方法措施: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3.小组开展活动,“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书P77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设计意图】由平时学生已接触的内容入手,自然过渡,激发他们喜欢祖国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一)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9—8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真实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2.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在活动之前,由书中的内容入手,掌握本次活动的要求,带着问题走进活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的学习。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学生汇报第一题。
[要点: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1)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2)[答案:日;香;立;曼;林、杜、刘、孟]
(3)关于谐音:
师问: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案: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师问:能说出是哪两个字谐音吗?
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2.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作适当评点。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字谜入手,由浅入深的开展,渐渐地了解汉字的一些情况,不由自主的喜欢上它。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谈话: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设计意图】了解了活动的内容,要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需要有计划的进行,以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活动。
3.制定计划:
4.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6.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experience/hanzi 第三、四课时 课时数:3 4 组织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课时数:5 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语,字谜也不例外,用这种方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设计意图】谐音歇后语,学生接触过,但没有接触过这么多,所以,通过这种形式,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积累的兴趣。
(3)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了解汉字的起源,能让学生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更全面的了解所学的内容。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六 七课时 课时数:6 7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课时数:8 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师生共同评议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活动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课时数:9 10(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课时数:11 12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通过展示成果,让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收获,分享快乐。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得到“一字之差”的教训,从中受到深深的感受。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
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书法的知识,把参观的内容和感受记下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感受书法艺术美。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