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生死的20条深刻语录
1.No one is actually dead until the ripples they cause in the world die away.—Terry Pratchett, Reaper Man
当一个人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丝涟漪都消失殆尽的时候,他才算真正的死亡。——特里•普拉切特《灵魂收割者》
2.“Why should I fear death? If I am, death is not.If death is, I am not.Why should I fear that which cannot exist when I do?” —Epicurus
“为什么要害怕死亡?若我还在,死亡就不存在;若死亡存在,我便已经消失。为什么我要害怕并不存在的事物呢?”——伊比鸠鲁
3.“If life must not be taken too seriously, then so neither must death” —Samuel Butler
“如果不把活着当回事,那么面对死亡又有何惧?”——塞缪尔•巴特勒
4.“Death must be so beautiful.To lie in the soft brown earth, with the grasses waving above one‟s head, and listen to silence.To have no yesterday, and no to-morrow.To forget time, to forget life, to be at peace.” —Oscar Wilde, The Canterville Ghost
“逝去是如此美好。躺在褐色柔软的泥土里,小草在你头顶上摇曳,聆听着安静的沉默。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忘记时间,忘记一切,享受着永恒的安宁。”——奥斯卡• 王尔德《古堡守护灵》
5.The ones that love us never really leave us.—Sirius Black,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爱我们的人绝不会真正离我们而去。——小天狼星布莱克《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6.“Every man‟s life ends the same way.It is only the details of how he lived and how he died that distinguish one man from another.” ―Ernest Hemingway
“每个人的生命结局都是一样的。彼此间的差异只在于是怎样的生,又是怎样的死这些细节上面。”——欧内斯特•海明威
7.“Life asked death, „Why do people love me but hate you?‟ Death responded, „Because you are a beautiful lie and I am a painful truth.” —Author unknown
“生命对死亡说,‘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我而讨厌你?’死亡回答道,‘因为你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而我却是一个悲伤的事实。”——佚名
8.“It is the secret of the world that all things subsist and do not die, but retire a little from sight and afterwards return again.” —Ralph Waldo Emerson, Essays: Second Series
“这就是世界万物生存的奥秘:它们不会死亡,只是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一段时间,然后再次出现。”——拉尔夫•瓦尔多•艾默生《论文集》第二集
9.Death is not the opposite of life, but the part of it.—Haruki Murakami,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它的一部分。——村上春树《盲柳,及睡女》
10.“End? No, the journey doesn‟t end here.Death is just another path, one that we all must take.The grey rain-curtain of this world rolls back, and all turns to silver glass, and then you see it.” —J.R.R.Tolkien, The Return of the King
“结束?不,这不是生命的终点。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段旅途,是我们都将要走的旅程。当人世间的灰色雨幕拉开,所见将是一片银白透明。那时,你就会看见它。”——J.R.R.托尔金《魔戒三部曲:王者归来》 11.”It is the unknown we fear when we look upon death and darkness, nothing more.” —J.K.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当面对死亡和黑暗的时候,我们所害怕的仅仅是未知,再没有其它了。”——J.K.罗琳《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12.“Man alone chimes the hour.And, because of this, man alone suffers a paralyzing fear that no other creature endures.A fear of time running out.” —Mitch Albom, The Time Keeper
“只有人类丈量时间。也正因为这样,只有人类才要承受其它任何生物无需面对的巨大的恐惧:恐惧时间不够用。”——米奇•阿尔博姆《时光守护者》
13.There are far far better things ahead than any we leave behind.—C.S.Lewis
在未来等待着我们的,远远比留在过去的要更美好。——C.S,路易斯
14.“They say you die twice.One time when you stop breathing and a second time, a bit later on, when somebody says your name for the last time.” —Banksy
“人们说,一个人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当你停止呼吸的时候,第二次则是在那之后某个人最后一次提起你名字的时候。”——班克斯
15.“Death is only the end if you assume the story is about you” —Welcome to Night Vale
“只有在你把自己当做故事的主角时,死亡才是结局。”——《欢迎来到夜谷》
16.“I have come to know that it [death] is an important thing to keep in mind — not to complain or to make melancholy, but simply because only with the honest knowledge that one day I will die I can ever truly begin to live.” —R.A.Salvatore, The Halfling‟s Gem “我已经意识到必须要把‘死亡’当成一件重要的事印在脑海里——并不是为了抱怨或者无病呻吟,而是因为只有我清楚明白有一天我将会死去,我才会真正开始生活。”——R.A.萨尔瓦多《半身人的宝石》
17.“Death is but a door, time is but a window.I‟ll be back!” —Ghostbusters II
“死亡不过是一扇门,时间不过是一扇窗。我终究会回来的!”——《魔鬼克星Ⅱ》
18.“You needn‟t die happy when your time comes, but you must die satisfied, for you have lived your life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 —Stephen King, The Dark Tower
“当期限来临的时候,你不必开心地接受,但你必须以一种满足的心态去面对,因为你已经从头到尾活过了一次……”——史蒂芬•金《黑暗塔》
19.A man who lives fully is prepared to die at any time.—Mark Twain
一个充分享受了生活的人随时都准备好面对死亡。——马克•吐温
20.“How can the dead be truly dead when they still live in the souls of those who are left behind?” —Carson McCullers,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那些依旧活在世人心中的人并没有真正死去。”——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
第二篇:生死对决情感语录
导语:我们总是想看清时光的样子、却在时光中看清了自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死对决情感语录,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生死对决情感语录
1、不管你对多少异性失望,你都没有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身的品质,是你自身的心魂,是你自身的处境,与别人无关。
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身,你懂吗?
3、放弃了,就不该后悔。失去了,就不该回忆。放下该放下的你,退出没结局的剧。
4、就是寻一温暖的人,渡此余生。爱是相伴。
5、说过要戒这样戒那样,说过要早睡早起要运动要健康,说过要爱惜自身,说过要让自身开心,结果呢,看看答应过自身的事情做到几样了,快跟自身说声对不起。
6、总要慢慢变得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慢慢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7、我我们每个人都是梦想家,当梦走了,就只剩想家了。
8、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9、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你俩算是适合10、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1、这辈子,最让我觉得幸福的,就是看着自身的朋友,一个个的幸福。
12、不要活的太累,不要忙的太疲惫;想吃了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说浪费;心烦了找朋友聚会,瞌睡了倒头就睡。心态平和永远最美,天天快乐才对!
13、如果说犯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改错就是成熟的过程。人只有犯过错,才能够知道如何避免以后不犯,即使是这样,也可能永远失去改正的机会,改不了错最折磨人,就像一根刺永远扎在心里,一想就疼。
14、做事总3分钟热度的我,却爱了你这么久。
15、学会一笑置之,超然待之,懂得隐忍,懂得原谅,让自身在宽容中壮大。
16、无论你今天要面对什么,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坚持下去;给自身一些肯定,你比自身想象中要坚强。
17、你是否也曾这样,心里很想和某个人聊天,却希望他先来找你,呆呆的看着他的头像一遍又一遍。
18、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19、爱情有时像在等公交车,不想坐的公交车接二连三频频为你停留,而真正想坐的,却怎么也等不到,像是一场存心的恶作剧。等到公交车终于姗姗来迟时,却像约好似地结伙成行连来两三辆,让人不知如何是好。无论坐上哪辆,都抹不去心头淡淡的怅惘,总担心错过的是否才是最好的选择。
20、有一种痛很痛,痛到左心房,之后便是绝望。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有些人的存在,是让你知道,可以试图学习跟他一样。有些人的存在则是在告诉你,他的所言所行,你相反着做就很好。
21、人生有味是清欢,生活,无需复杂,简单就足够了;人生,无需繁华,只需平淡就够了,人生,山一程,水一程,没有谁能挽留住,暮春的落花;也没有谁会懂得,一抹斜阳,会为谁流连,珍惜缘分,懂得随遇而安。
22、如果说犯错是成长付出的代价,那么改错就是成熟的过程。人只有犯过错,才能够知道如何避免以后不犯,即使是这样,也可能永远失去改正的机会,改不了错最折磨人,就像一根刺永远扎在心里,一想就疼。
2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4、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5、心理学家说:男生没有主动找女生,那是说明他是真的不想理她了。女生没有主动找男生,是因为在等他找她。
2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7、真爱上一个人,女人心底会生出更多更多的惶恐,会日日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他。真爱上一个人,男人心满意足如释重负,然后去做其他自身该做的事情。女人抱怨对方给得太少,只是因为你给他的太多。所以,别总觉得他把你看得太轻。也许只是你总把他看得太重。
28、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跨不过的门坎,不要硬跨;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岁月的轮廓折叠起来,就会沉甸甸地坠在心底,似是不为人知的秘密,都暗自消解了过往。我们都在不断重复的时光里,度过青春的绚烂与苍白。
29、年少无知的时候,是勇气泛滥的年代,因为我们无知,所以我们无谓。
30、朋友,我就有骂他的责任,他也有骂我的责任。在事业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着互相的义务,每次见面都应该有收获,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陈道明
31、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32、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33、我偶尔也有颓废,但从来不装样子。
34、等过完这个夏天,我们教室又坐满了人,只是不在是我们了。
3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身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身。
37、人生就像天平,总是需要某种平衡:一边是给予,一边是接受;一边是付出,一边是得到;一边是耕耘,一边是收获;一边是物质,一边是精神;一边是自身,一边是他人。上帝也很为难,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让给你,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不幸都塞给你。看淡得失,你才能找到生命的最佳平衡状态。
38、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那就是我执,执著于自身描画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烦恼。人生就像是一盘棋,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有的人能预想十几步,乃至几十步之外,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
39、许多人总觉得生命中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身被环境、被现实限制住。事实上,环境与现实就如同大象脚上那条外在、有形的绳索,绑住我们的并不是那些外在、有形的现实与环境,而是烙印于内心深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无形的制约。
4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41、看见人家墙要倒,如果不能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嗒嘴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桃李满天下,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
42、简单的付出,用心情转变话语,用事迹带动思绪的蔓延,很多的知识走进了内心。慢慢的造就了自身,改变了今天,铸就了明天,就这样,简单的就这样,累积自身,改变话语,改变事迹,必须付出属于自身的心情磨练和思考。
43、人,要相信自身的天赋,不必太在乎别人怎么认为,也不必太在乎别人是如何的否定自身的对与错;其实,一个人的幸福,是自身一向所追求的事情,只要自身感受到自身是幸福的,那就值得。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身走下去。
44、原谅我的贪心,总是想留住身边每个对我好的人,最后才发现,有些人,无论怎样也留不住。
45、人的一生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
46、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47、我不后悔自身做过的每一件事,包括蒙上双眼相信一个人。他日,若被万箭穿心,我认。但你要记得,伤害过后,再无原谅。
48、那年夏天,我无比憧憬大学;今年夏天,我却无比憧憬那年。
49、我经常损你,是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关系。
50、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身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第三篇:龙应台盛赞莫言《生死疲劳》:方言令人印象深刻
龙应台盛赞莫言《生死疲劳》:方言令人印象深刻2012年11月02日来源:深圳商报
得悉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华人著名作家龙应台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盛赞莫言作品,认为莫言得奖意义非凡。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龙应台第一反应是惊喜:“好家伙,他真的得奖啦!”作为相识的同行作家,龙应台认为,莫言是从中国土地上、从生长着红高粱的泥土里走出来的作家,是人民的文学家,莫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文学内行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够走进他的世界,他的作品影响力巨大。
龙应台最喜欢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她说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能感受到莫言拥有一个率真的开放的心灵。龙应台说,莫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方言,这样的方言给了他取之不尽的力量,使得他的文学充满了土地的元气。“他让你看到,以他的乡村经验和拥有的方言,能够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也再次印证了最民族的也才是最国际的。”龙应台评价,莫言的获奖意义非凡,他让这个世界终于有一个能让所有的华人拥抱、也被全世界尊重的华人。他的得奖为中国打开了大大的一扇通往全世界的门,因为一个国
家要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一定要通过文学、人文的途径。(驻台北记者 邓小群)
第四篇:生死朗读(模版)
《生死朗读》影评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但我还是无法将它彻底弄明白,更加不知如何欣赏它。因为欣赏这部影片需要很多的生活阅历和对事物的深层次思考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些,就会像其他人一样不知所云正像许多文艺片往往只是叫好不叫座,文艺片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这区别于商业影片,即通俗来说的大片,但是好的影片并不一定是有华丽的布局,精彩的特技,我个人对优秀影片的定义是:能够引起我内心的碰撞。我想“生死朗读”确实震撼到我了。
对于一部电影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诠释,我从”生死朗读“中感受到的是:爱,压抑,救赎。影片上半部,两个年龄阶段的人走到了一起,往往是要经受考验的,所以当麦克在学校碰见了年轻女孩时,他蠢蠢欲动,他感受到了女孩身上与汉娜身上不同的气质,但是他知道自己深深的爱着汉娜,他没有背叛汉娜,我觉得这就是爱,面对爱,麦克没有害怕,他鼓起勇气面对。但是汉娜失踪了。在影片的中间,充斥着矛盾与压抑,二战过后,人们深深的仇恨着纳粹带来的痛苦,但是汉娜就是纳粹中的一员,麦克害怕面对,不是因为两个阶段的爱情,而是人们对纳粹的嗤之以鼻,他不能接受汉娜的过去,他鼓起勇气去监狱,但却半途而费,我能够理解他,作为那个时代背景,社会的呼声是难以忽视的,他选择了逃避,但麦克心中却很难忘记汉娜。而汉娜却在深深的赎罪,可是她又能怎样的,他们夸大了她的罪名,可是她决定来救赎自己。影片的最后阶段,汉娜与麦克的爱从来没有熄灭,但是两个人内心充满着各自的挣扎,但是麦克却迟迟不能坦然接受汉娜,最后,汉娜也明白了麦克的心思,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当麦克知道了这一切,他悔恨自己,他几乎在心里把与汉娜的爱因为世俗而隐藏了一辈子,他深深的痛苦着,在影片的结尾,他终于把隐藏心中多年的话说了出来,这不算一种解脱,而是对汉娜的愧疚。其实影片没有真正的结局,我想这是导演刻意的安排,为的就是让人们自己去思考,我想每个人的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样的应该就是敢于把爱说出来不要让自己遗憾。
在《生死朗读》里,年仅15岁的米夏?伯格生活在二战之后的柏林,这个不幸染上了猩红热的少年在一次呕吐里被电车的检票员菡娜给救助。就在菡娜住宿的那个房间里,正处于青春期的米夏从门缝里看到了风情万种的菡娜穿着吊带丝袜的勾魂之媚(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可可西里的美丽传说》里莫妮卡?贝鲁奇那勾魂的背影、蜂腰丰臀和让人窒息到心跳停止的黑色吊带丝袜。但凯特?温斯莱特不是莫妮卡?贝鲁奇,她过于丰腴的大腿让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泰坦尼克》里的露丝,只不过岁月无情,当年那双丰腴光滑的大腿虽然依旧丰腴,只是略带下坠的曲线了),内心开始了一种异样的悸动。而后,治愈的米夏一次次往返于菡娜的房间和学校之间,两个人全然不顾相差近乎20年的差距而跌落在情欲之中。
其实我们还是憧憬于这般忘年交一般的爱情,我们认为这超脱了世俗的道德观和媚俗的价值观,可关键是,现实里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更加没有这样的勇气。所以,即使我不看了,我也知道这个结果在德国的柏林也没什么大的区别。米夏迷恋于菡娜丰腴的躯体和性成熟的技巧,而菡娜则沉迷于米夏年少有力的身体和不知疲倦的青春,特别是米夏为她朗读的那些传承的经典名著。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翻云覆雨的床榻之间、在戏水深吻的调情里,情欲逐渐的变成了爱情。但,即便米夏年少无知,大米夏几乎20多岁的菡娜岂能不知道世俗的坎坷和阻挠?当售货员那句对米夏说“你和你妈妈的感情真好”脱口而出的时候,这时才感
受到了现实的残忍和无情。最终菡娜选择了离开,离开米夏,离开那份炙热到让人几乎忘却生死的爱情。
但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是如何在地狱里高声朗读的,如何将自我的心声传达的。我认为这才是这片影片所要表达的,这也让我的心灵有所强烈的震撼。男主角用自我的朗读来救赎爱人,让她的心灵得到好的安慰。
凯特·温斯莱特的表演相当出色,整部影片几乎看不见她本人的痕迹。凯特与生俱有的英伦式优雅成了她饰演的那个叫汉娜·史密茨的背景,而汉娜却始终像永远都捋不直脊梁那样佝偻着。在有轨电车上卖票的汉娜,穿着制服,真有些纳粹党的作派;可她祼身侧躺在床上时,臀部与腰窝勾勒出的线条有莫名的柔媚。凯特在[生死朗读]中绝对不是美女,她胸部下垂、背部粗壮、胳膊布满橘皮组织,发火的时候嘴角呈现出令人生厌的弧线,直指地心。可是,她的侧面,皱着眉头焦虑与忧伤并存的侧面,很美,很雕塑。
是化妆的特效吗?还是出自凯特深度解读汉娜后由衷的发散?那样的焦虑和忧伤,绝对是从凯特灵魂里散发出来的。
对于斯蒂文反复去突出汉娜这个角色的侧部之美这一点,很是折服。[生死朗读],逐渐地看进去,汉娜的侧部的美,成了惟一可资用于抵御整部影片大面积忧郁的小愉悦。
这位不洁净的女人简直快成了质问良民们的神。
片中有一句台词,从汉娜口里讲出来,内心一凛。在法庭上,作为因一位集中营幸存者写下的书而被曝光的6名纳粹看守之一,法官不断向她要一个解释,要她解释为什么她们会眼睁睁看着犹太人被烧死在教堂里也不肯打开门放她们逃生,汉娜说那是她们身为看守的职责,她反问法官:“换了你会怎么做?”这一句,问得实在太彪悍!以至于我的良知都被将了一军……
“二战”时期的德国民众,谁没看见集中营里行尸走肉般的犹太囚徒?谁没看见焚尸炉里冒出的大股黑烟?等罪行败露,逮几个女人出来审判,目的不过是借此洗刷一番自己的良知,其行径犹如用尿冲澡,更显腥臭。
汉娜不洁净吗?那得看跟什么比!跟蒸馏水比吗?对,她很不洁净。跟我们比?未必。我的意思是我们未必比她更洁净。
汉娜坐了20年牢,即将出狱的前一周,迈克去看她,他问她在监狱里学会了什么没有?我学会了什么?
汉娜告诉他:“ 我学会了阅读!” 那阵子,我差不多是想蹿进银幕里揪住迈克的衣领吼:“你Y带不带眼出门!”
难道他没看出来吗?汉娜一直活在自己灵魂的炼狱里,挣扎过、耍赖过,可还是自虐式地老实待里面灼烤着。迈克16岁生日那天她冲他发鬼火,因为当天同事告诉她,她升职了。后来,在审判她的法庭上我们才知道:她应聘党卫军看守的那一天,也是她在西门子获得升职的时候。
迈克寄来的录音带仿佛是打开了她灵魂炼狱的门,够了吧?她想。结果,迈克——她生命中“惟一的守护天使”——讲出那句屁话,又一巴掌把她给煽回去了。
于是,汉娜把自己的肉体也一并扔进炼狱里去。迈克是什么时候才领悟到汉娜一直在对自己实施惩罚?是在他把汉娜的钱带给把她告上法庭的犹太幸存者的当天。
他走进依兰娜·玛莎的豪宅。奢华、典雅、简洁营造出的宽敞与汉娜一生中所处的狭窄、阴暗的环境,形成强烈地视觉反差。这位女士穿着某奢侈品牌的经
典款式,终生仇视汉娜。她听说迈克曾经去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遗址“学习”了一番,嘲讽着说:“学习?我们去奥斯威辛不是为了受教育!”是的,当我们被投入炼狱和奥斯威辛,都不可能是为了接受教育。在这两个地方,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受难。
事实上,迈克也一直把自己投入在对汉娜的爱的炼狱里。他在影片中除了遇见汉娜的那一次,所有的流泪都只为了汉娜。我记得16岁的迈克躺在空荡荡的床垫上的姿势,他的手搁在汉娜曾经躺过的地方。这个姿势,当他为狱中的汉娜录制磁带累得睡着后,得到了还原。
“我不畏惧,我无所畏惧。历尽艰辛,吾爱弥深。危险惟使吾爱繁盛,使其更热烈,使其更香浓。我是你惟一的守护天使,你之死将更华丽,尤甚于你之生。上帝将你召回,直视你说:惟有一件事可让灵魂完整,那就是爱情。”迈克把女儿带到汉娜的墓前,他用手轻轻扫开落在墓碑上的落叶,向女儿敞开心扉。
其实,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菡娜和米夏那样很难定义的爱情经过,也不是后来两个人感情波折的串联,而是菡娜作为纳粹份子在法庭受审的过程。作为一个文盲,菡娜不具备判断所谓正义感的方向和能力,她简单的将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看守当作一份工作而已。所以当整个战俘在被转移到教堂里后失火导致300多人被烧死后的责任定义和问责,菡娜只是简单的认为,她不能开门让那些犯人逃离,那样局面无法控制,她则是渎职。我很惊诧于德国人对于工作的忠诚和精神,只是很好奇的是,在集中营里,菡娜就喜欢挑选一些有阅读能力的战俘给她阅读那些经典的小说,她在其中没有领悟什么?就算文盲如此,可一个人天生的善良岂能如此被泯灭?
从开始的情欲开始,到法庭的供认不讳,到最后监狱里最后时刻的诀别,凯特?温斯莱特将复杂的菡娜的人物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多言语的冲突和无声的泪水又将菡娜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纠结表露无疑,无怪众多影评家评论凯特?温斯莱特在2009年的表现可谓完美,也正是凭借塑造《生死朗读》里菡娜这一复杂的人物塑造而荣获金球奖最佳女配角,让们无法忽视的是,同时她凭借在《革命夫妻》(最近在看,会另有影评)里的出色发挥拿下了最佳女主角,在同一届金球奖里同时获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可谓惊天动地的前无古人之举了。在获得5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后均铩羽而归的凯特?温斯莱特在2009年的奥斯卡评选当中,很有可能众望所归的拿下那座沉甸甸的小金人。但不管其是否最终问鼎,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来说,是无法忽视凯特?温斯莱特在塑造各种不同人物形象的天份和努力的。
第五篇:生死学感想
生死感悟
(周四生死学,罗庆,信息学院,0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班,200930560318)
我出生在农村,在我小时候老是可以听到一些灵异事件,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是这些事情在村民口中传得很真,很多人都相信了,那时的我自然也相信,毕竟在一种“三人成虎”的氛围下,不相信也是很难的。其中有几件事情我听了这后记忆挺大的。刚好我现在学了《生死学》。所以我打算试着用现在的思维分析以前的事,看能不能分析个所以然来。
其中一件事:在农村,什么东西都比较落后,所以对待任何东西都不太讲究,对于坟墓不像城市一样都是集中处理,在农村都是挑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然后就把死者埋在那,所以整个村里坟墓都是零零星星的。有时候一个村民在松土,可能挖出一些白骨也是有可能的。
好像有一个人在深夜行走在小径上,他一个人走,是背着月光走,所以影子倒在他前面,走着走着,他就看见了他的两旁多了两个影子,一个长一个短,一开始他没在意以为只是树影之类的东西,但是慢慢的,那两个影子超过了他的影子,向前方走去。一开始他说出来这件事的时候没多少人信,毕竟在深夜眼花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另外的一些人也经历了类似的事情。慢慢的,很多谣言都传出来了,有的人说是死者要找替死鬼投胎,有些人说是鬼经过那个地方而已。。。。什么样的谣言都有,但是其中有一种说话挺多人,那就是一些死者还有些不甘心的事未完成,特地来完成心愿。那时我相信了这种说法。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这样么?人死了,到底是只剩下骨灰,还是还有另一个未来,我挺相信后者的,人死了最有可能有另个未来,那个未来到底是投胎,还是“成仙”或者“成鬼”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相信人死了之后,也许有一个缓冲期,就是濒临“生”与“死”之间。这里所说的“死”是完全的忘记前身,已经投身到“未来”的一种状态。在这个期间人已经没有了肉体,也许只剩下精神,通俗一点讲,也许只剩下灵魂。灵魂可以日行千里,可以穿墙透铁,它可以看见我们现实中的人,而我们在一般的情况下是看不见他们的。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我们还是可以看见它们一些征兆的。而那个村名看到的人影会不会就是所谓的“灵魂”呢,虽然灵魂类似于精神一样的存在,但是谁又能肯定它没有其他的特征了呢?比如它可以使用特殊方式向世人表现它的存在。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有不得认知的秘密吧。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我曾经看到的视频,在国外有两个人开着车,一男一女,他们边开边聊,突然前方有一个女孩向他们招手,他们以为这个女孩要搭顺风车,就毫不犹豫的停下车,载了这个女孩。上车之后女孩要求他们送她到一个地方,他们答应了。在途中,他们问什么,这个女孩就回答什么,看起来很融洽。突然,在转弯的地方,开车的那位男生通过后视镜看到了一张扎满玻璃的脸,并且鼻子是断的,看起来非常恐怖,男生一吓,车就出车祸了,车上的人全死了。后来警察来清理现场的时候,奇异的发现只有两具尸体,并不是三件。
这件事被报道出来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当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女孩要投胎,她必须要找“替死鬼”,很不幸,车上的人成了她的目标。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个女孩要找这对男女复仇,才选择车祸这种方式让两人丧命。这些都是猜测。但是真的是这样么?人死了还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么?那些人猜测的我也不好肯定,我只想说出我的看法,我觉得这个女孩既然已经死了却又突然出现在现实,有可能是向世人证明她的存在,叫人不要忘记她,至于以一张扎满玻璃的脸和断了鼻子的形象出现,我想那可能是她死时的形象吧。很有可能这个女孩就是车祸死的,才让她死的场景又复原一次,向世人证明什么,或者说明什么。
如果我前面所说的两个例子的是真实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人死了之后还有另一个未来存在,或者说还有另一个世界存在,那个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平常是互不干扰的,但是它们却有交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那个世界的一部分,甚至可以看到那个世界的一部分。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轮回,生生死死大轮回,所谓的轮回会不会就是现实世界的人逝去到了另一个世界,然后又从另一个世界到达现实世界。而大部分人的前世的记忆在另一个世界因为特殊的方法处理掉了,但是却有小部分人的记忆仍然存在。我来说一个例子吧。
在国外的一个村落,一家人户生了一个女孩,但是这个女孩生下来没多久就学会了沉思,等她会说话以后,她就否认生她的父母不是她真正的“父母”,她真正的父母在另一地方。一开始她的父母以为这个女孩是随便说说的,但是时间久了,那个女孩还在坚持,这让这对父母很惊讶。后来这件事让一些研究人员知道了,就带她找前世父母,在女孩的指引下成功的找到了她的父母,在刚刚见面的时候,女孩一下子就说出了前世父母的名字。并且告诉前世父母她是在水里淹死的。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件,得到了而来很多方面的证实,既然这件事是真的,那么生死大轮回是存在的,人死了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重生。但是我想,重生不等于做人,有可能重生为动物,植物什么都有可能。好像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人死后可以轮回重新做人,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前世人的记忆呢,偏偏只有小部分人可以拥有前世人的记忆。我觉得大部分人不是没有而是被隐藏了,在另一个世界的时候通过特殊的方式把我们的记忆隐藏了。当然,通过做梦,暗示等一系列的方法也许可能会找到前世人记忆小小部分。小部分人的记忆又为什么这么强烈呢,记得如此的清楚,难道说那个世界隐藏记忆的方法出现了疏忽?我觉得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就是死者死之前太多的不甘,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解决。二,就是个世界故意让一些死者拥有前世的记忆,让现实的世界知道死者的世界是存在的,话句话说生死大轮回是存在的。假设现实世界的人都相信了轮回的存在,那么在生前就会考虑死后的未来,并且努力在现实社会中就会学会积德,积善。这种现象难道就是另一个世界所期望看到的?当然种种猜测都是我主观的看法。
如果灵魂,精神真的存在,那么这些与佛教,道教等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读初中的时候,由于打篮球不慎,把手给跌断了,住了院。在我的隔壁有一对老夫妇,男的做工时把腿跌断了,女的每天都在照顾他。他们有一个奇怪的举措,就是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都会拿出信纸在小声的读着,时间一长我也跟他们聊在了一起,才发现他们所念的都是一些佛教的咒和一些关于佛教的传说。那时我明白他们是佛教信仰者。当时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念这些,念了这些又有什么效果。他们给我讲了一大堆,主要是说:这些可以祛病防灾,让自己得到佛得照顾。由于我的质疑,他们又给我讲了很多关于他们村的一些事,都是一些关于念了佛教从而自己受益的事,那时我纳闷了,这些真的有效么。后来结果证明了,我们同一天住院,他们却比我早出院十几天。他的伤比我严重多了,况且人又到了老年,竟然还有这么好的治愈能力。的确让我纳闷了好会儿。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部视频,叫做《山西小院》。里面讲的是一些得了不治之症的人,因为现代技术根本无法治疗所以干脆隐居起来,在小院中潜心念佛,竟然很多人的病在这种情况下不治而愈了。这部视频让我挺深刻的。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佛教到底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说说我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其实从外观上看,所谓的佛教无非就是一些生涩难懂的经文,和一些让人感动的传说。难道这些文字起的作用。我觉得应该不可能。据我所知,那些经文,那些佛教只是一个形式,它们的作用应该是净化人的意念,让人的意念减少杂质。意念,也许很多人觉得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以前我也觉得是。但是现在我的看法不一样的。人的意念是巨大的。有一个词叫做:“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也就是说,一些海啸,地震,水灾,旱灾等灾难,看起来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人的意念汇聚而成的。一些一些污秽的意念,如:贪念,欲念,色念等日积月累的堆积,最终都会爆发的。所以反过来想想,那些好的,纯的意念又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我想也应该是无病五灾,运气十足的情况吧。灵魂,精神又和意念有什么关系呢,我大胆的猜想了一下,应该,灵魂,精神依赖于意念的纯在吧。我举个例子,一些死者由于某种原因死了,但是他不甘,他的灵魂就会在某个地方一直徘徊,这种情况有经验的人都说是怨念不散。怨念也是意念的一种。
有时候白天做事做到很累的时候,晚上睡觉就睡得很沉,当在凌晨时分的时候,在现实与梦境的交接线时,我就感觉有东西在身体中抽出,是慢慢的抽出,那种感觉很奇妙,身体会颤抖一下,有时候可以朦朦胧胧的看到一个人在床上睡觉,那个人也许就是我自己,自己看到自己在睡觉。这样的事情我不是第一次发生。后来我查了相关资料,在加上在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它们都说这是灵魂出窍。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这样类似帖子,有些人说,他灵魂出窍之后可以控制自己随意穿墙,可以随意飘走,有些意识弱的只能在空中看到自己在睡觉。这样的事不知道能不能证明灵魂的存在。但是我愿意详细灵魂的存在。那么灵魂到底怎么注入我们这些肉体的呢,我大胆的猜想了一下,当然这些猜想只是我看了资料后的主观意识,根本就是没有得到验证的:
人死了之后进入另一世界,在那个世界徘徊。也许那个世界可以被称为“赎罪的世界”,只有灵魂在那边得到了赎罪才能在现实世界转世为人。那么他们到底怎么转世的呢。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人交配的时候,旁边围着很多灵魂,都是争着要转世投胎,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瞬间,灵魂把握住这个机会注入到卵细胞中。然后发展成为人。也有一种说法就是,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灵魂的,靠的是本能的意识,在这个状态下,很容易见到脏东西。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才慢慢注入灵魂的。也许我们身上的灵魂通过两种方式之一产生的。但是不管什么方式都是从外界产生,既然是从外界产生的,那么肯定可以在身体中剥离灵魂。我想有些人因为剧烈的撞击成为了植物人,应该是灵魂在撞击的瞬间剥离了身体,但是又残留一点意识在身体里导致人无法清醒的活动。
那么,人在梦与现实的边界出为什么也有灵魂出窍的感觉呢,我想这与人的阳气有关,在凌晨时分,是人的阳气最弱的时候,那时候体内禁锢不了灵魂,让灵魂松动了,所以才不禁的溜出身体。可能灵魂有很强的认主意识,在身体还能承受灵魂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逃离身体的,毕竟逃离身体对灵魂一点好处也没有,还要再次进入六道轮回中。但是有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有些人对这个世界人厌烦,暗示自己不要再生存在这个世界,这样可能灵魂就会甘愿离开身体,落入轮回之中。
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现在科学界得解释是梦是现实世界的放映,对现实世界的暗示。但是真的是这样么,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暗示么,只有现实世界的模型才能在梦中显现出来么,我觉得不是,应该梦中可以显示一些前世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前世应该是很深刻。而我们虽然轮回重新做人了,但是和前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凭着这些关系,现世肯定回忆一些前世的东西。
我看到一个节目,在网上公开的节目。有一位心理学家对一个志愿者做实验,实验内容是看志愿者能不能回忆起前世的东西。然后所用的方法就是深度催眠,这位志愿者是一位女性,当心理学家问她的名字的时候,她说出的是一个男性的名字。心理学家问她是怎么死的,她说是在马路上被车撞死的,也就是出车祸死的。然后心理学家把时间后退了,退到他最伤心的时候,原来前世最难受的是她看到自己的母亲死在自己的面前,当时他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叫唤他母亲的名字,在现实世界,心理学家面前她也是一遍又一遍的叫唤母亲的名字,并且带着浓浓的哭泣声。
这个例子真实度应该挺高的,事后,有人对这个志愿者进行询问,问她当时的感受,她说,她当时很清醒,所有的画面像看电影一样在自己的脑中划过,感觉自己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毕竟前世的喜怒哀乐她都可以真实的感受得到,我想这个案例可以真切的说明,前世的记忆是存在的,同样是存在自己的大脑,但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又回忆不起来呢,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可能在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加上了限制,这个限制,是记忆的限制,如果人主观的去回想应该是没有任何成效的。但是梦就不同了,它的形成不是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它是无意识的形成,当然这些无意识是不可能脱离脑中的数据的,换句话说。是不可能脱离脑中的记忆的。就好像为什么梦中的人都是两条腿的站着的动物呢,而不是其他呢?那时因为在生活中,大脑已经对人下了定义,梦中是不可能自己创造新的定义。所以这就可以解释梦和前世记忆的关系了,既然人是通过轮回来到现实的,肯定是携带了前世的一些东西,比如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都在自己的大脑中下了定义,这些定义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又隐藏得无影无踪,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时,必须要遵循一些规则,就好像在现实世界我们必须遵循万有定律,不可能在地球上脱离重力一样。这些规则对灵魂是有很大的限制的,但是对身体可能没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回忆起前世的一些东西。当然,关于梦的一切是我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得出来一些不成熟的结论,通过这门课的论文,我就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我觉得这个世界跟灵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到这里我又想到了美国公开的节目。在侦查案件的时候,美国的警察对杀人凶手的查找一点线索都没有,尽管他们用了高科技手段来试图破案,但是结果都是徒劳的。因为凶手杀了年轻女孩之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甚至连尸体都找不到。于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警察就找到了所谓的通灵大师。他们报道说通灵大师用灵魂去与死者的灵魂沟通,亲自体验死者被杀的过程。在一系列的真实体验下,警察通过通灵师得提示,准确来说是死者的提示下,找到了尸体,并且通过死者的记忆找到了杀人凶手。
说到这里,感觉好像是在电视中的情节一样,但是现实中会有这样的人可以与死者的灵魂直接沟通,体验死者死亡的过程么?虽然不敢很肯定,但是应该有些特殊体质的人会有这种功能吧。毕竟灵魂是一个玄而又玄的东西,现代的技术根本就无法对其进行深度的观测。但是我可以大胆的猜想,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前面我说了,人死了之后一般可能会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会直接的渠道另一个世界,通俗一点说不会直接的下地狱或者上天堂,而是徘徊与这个世界,当然灵魂离开了躯体,智慧有可能会下降,但是生前的记忆和一些习惯可能会保留下来。但是现实中会不会有人用自己的灵魂暂时的取代死者的灵魂,暂时的拥有它的记忆呢,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或者说这是个胡说八道的问题,但是我却乐于凭借我看过的资料和一些经验猜想一下,我觉得这种现象有可能是真的,也就是说灵魂的兼容性很强。只要它看得过去的,都可以包容它。想到这里我想起了农村里的巫师把死去没多久的人召回来附在自己身上对亲人安排后事。这样的事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是的父母,我身边的人都有所耳闻,他们都带着同样的一个问题,死者的灵魂真的可以附身么?当然不排除农村有些人为了骗几个钱便来装神弄鬼,但是那些巫师竟然能说出一些死者的秘密,那些秘密是死者身边最亲的人都不知道的,但是却可以证实。这一切我都觉得很玄很玄。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科学和迷信的关联,当然这些都是我睡觉前的一些小小的想法,所谓科学,是人类在日积月累的经验中,推演而来的一些公理,或者说是习惯,比如人要活着必须吸收氧气,人类生存的环境离不开水合空气。但是什么才叫“人”呢,要是在另一个星球他们不用呼吸,不用喝水,用另外一种方式存活。而不是局限于地球的生存环境,那他们就是迷信了么,就不科学了么,虽然我觉得现在的科学对人类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条科学的路真的正确的么?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在一些科学家面前说“灵魂”,他们也许会嗤之以鼻,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胡扯,但是我觉得这些论断并不是靠说就能说得清的,同理相信灵魂的人说现在的科学是迷信,那么也是有些绝对了,这些谁对谁错,谁是真理,谁是谬论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有一段时间我在想着未来,要是人类生存到了地球爆炸的那一天,但是人类却没有找到一颗合适生存的星球,那时的人类会用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来拯救人类自己呢,是活生生的看着人类一步一步的灭忙,还是把人类发送到宇宙中去。这些我都有想过,但是只从上了《生死学》之后,我在想,人类在未来会不会在灵魂上有研究呢,到时用科学来开发灵魂,让灵魂有自己的意识,以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平行但是又不依赖地球的世界,到时我想人类应该舍弃了肉体,利用灵魂来生存,当然这些都是个人的一些小小的幻想,毕竟这个世界,相信灵魂存在的也不是很多,他们最多都是半信半疑的状况。
说到关于未来的东西,我看到了一篇报道,说外国有一神奇的人,他具有很高的智慧,并且说地球在未来不久就有一场大灾难,几乎会让全地球的人类都灭绝,只有爱和光可以拯救地球。当时我看了之后感觉没什么,因为这些事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围,同时觉得有些胡扯的味道在里面,但是想想也觉得有一些道理,光代表着能量,爱代表着积德,这是我个人理解的,也许超出科学范围就返璞了,如果那个神奇的人说的是真的,那么在未来人类所发明的科学可能对救助人类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他提出这么虚的东西的确让人想得很宽。但是我也会在这里说说当时我看了这些东西之后的看法和感受。在他提出这些看法之后我觉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外星人会来地球拯救人类,但是它们不是所有人都救助,它们会挑一些怀有所谓“爱”的人。然后带着,另一种就是:积德的人将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当然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图。如果两种答案让我选择最相信那种,我觉得我会选择第一种,毕竟在灵魂方面我知道的很少,不可能这么快就有所突破。另一个世界不能打破它的规则,在课上我听老师说,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你布施而来,当时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操作着一切的,就算你年轻的时候怀着一颗善心布施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记录了人的善善恶恶呢,难道轮回中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可以记录人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好像不可能,这样想的话就是太理性化了,如果不这样想的话,那到底是靠什么东西来分别人的善恶,再来奖惩呢,其实我主观猜想了一下,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灵魂起着一个很大的关键。灵魂这东西本质上市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所以它的一些规则不能用这个世界公式来套用,我相信在那个世界,一切都是用善恶来衡量,特善的,寿命长并且前途是
凤顺的,特恶的寿命短,并且处处不顺。也就是说那个世界的一些东西可以侧面的影响这个世界的一些东西。
那所谓的天堂地狱到底存不存在呢,听说如果人在生前犯了一些坏事会到地狱受到一些惩罚,比如,经常说谎的人会有一定的几率下阿鼻地狱,受到割舌头之苦。要是乐善好施的人则可能进入天堂,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虚的,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一切的规则都是那个世界定制的,所谓的天堂只是那个世界的一个地区,地狱相当于那个这个世界的监狱,所以说来说去都回到了灵魂上,在这个世界犯下的一切,到时都要灵魂来承当。以上的一切观点都是我主观猜想,有些是很久以前都考虑了,有些是上完生死学之后才进一步的思考,不管怎么样我都对“生”与“死”有了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