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撰写教育故事
撰写教育故事
一、什么是教育故事
教育故事是教育案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以故事的方式来叙述教育活动中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人、真事、真情感。通常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述、曲折的情节、精巧的构思、深刻的内涵等文学艺术的魅力让读者的思想产生碰撞,由此产生启迪并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育故事的基本特征
1、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 发生的教育事件。
2、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
3、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
三、教学故事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撰写教育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撰写教学故事,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撰写教学故事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撰写教育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教学故事常常包含棘手的情境,有时还含有两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撰写教育教学故事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决策水平指教师在短时间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虽然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多次决策,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决策时间的有限性,每次决策不可能非常合理和完善。撰写教学故事要求研究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体会,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在相似的情境中处理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反思,课堂决策水平必然会更加科学和明智。
4、撰写教育教学故事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撰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这也使得小学教师乐于去分析,去探讨。这种研究方式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这就消除了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他们建立起自己也能够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乐于从事教育研究。
5、撰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丰富教学监控手段。教师撰写教学故事,会养成一种遇事都会去分析、思考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带着一种“是否合理”的疑问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样一来,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监控的主体,又是这一监控的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施以监视、反馈、调节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课堂教学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都会大为提高。
四、教育故事写作的基本要求
1、每个故事都要有一个矛盾冲突的完整叙事,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从某个教育事件中产生的,是从“实事”中“求是”)。
2、篇幅不求长,但求精。叙述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顺叙:运用顺叙的方法要能够做到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悬念迭出,不能如“记账”一样平铺直叙;倒叙:这是先果后因的叙述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有一个让人惊奇、能够“吊人胃口”的悬念或超乎寻常的结果,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晴”;插叙:就是在所叙述的事情过程中插入与本故事有密切关联,且能为本故事“服务”的另一个故事,这种方法的运用必须前后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3、要有可读性:做到文字流畅、朴实生动,阅读过程中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4、故事要以简练含蓄为佳,其意主要在于启发思考。
5、如有必要,可以对故事的某些内容做适当的掩饰处理,即可以对故事中的学校、老师以及具体的学生姓名予以“改头换面”。
五、教育故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教育故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标题
教育故事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题。一般来说,确定教育故事的标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故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提炼出来作为标题。
2、背景
教育故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背景能够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背景必须向读者交代该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以及这些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3、主题
教育故事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写教育故事首先要考虑这个故事想反映什么问题,要讲明问题是如何产生,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而且问题中必须要阐明主题,在教育故事撰写的初期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随着教育故事撰写的深入,则逐渐要将问题与其他材料交织在一起,读者通过分析问题才能确定主题之所在。
4、细节
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成为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要详尽地描述,既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要交代某种德育措施实施的即时结果,包括教师的感受与学生的反应。
5、评析(反思)
撰写教育故事的过程是德育工作者对自己解决德育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理性反思是点睛之笔:它以精练的语言揭示故事中蕴含着的教育智慧、教育理念。反思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最重要的一点,引申开来,深入挖掘。比如可以反思问题、矛盾是怎样出现的,怎样解决的;可以反思问题解决以后的效果如何,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等。教师叙述的故事本身蕴涵着教师的反思,通过叙述使教师又得以重新反思这些教育事件,在这种“双重反思”中,教师会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行为、价值取向,进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叙事又促进了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没有反思后行动的改变,教师会无事可叙,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反思”成就了故事。
六、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教育故事
1、主题鲜明
2、思想正确
3、意义深刻
4、情节生动
5、形象感人
6、评析(反思)得当 走出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是没有“故事”。所谓“故事”就是“事实”或者说情节。教育教学故事,必须有教育教学事实,有人物的言行、神情、心理等,还可以有细节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不能只有师生的谈话,不然就可能成为教学实录。教学故事可以谈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有一些议论,但是不能只是空泛的议论,它必须以事件为依托,整篇文章必须以时间为主体,否则,就可能成为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或教学论文。
误区之二:是没有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文章只有教师和学生对话,没有当事者的陈述,很像是教学实录。教学故事不管是记叙自己还是他人的教学活动,一般都要把活动参与者的姓名直接写出来(作者本人用“我”),比较详细地记叙他们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除了人物的对话,还要写细节,写环境,这样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
误区之三:是缺少新意。有一部分教学故事有主题,但主题显得陈旧,一般化,没有新意。没有新意,也就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指导,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要使“故事”具有新意,一是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着意表达“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要求和建议。二是要对基本的教学“事实”进行开掘,展开发散思维,看其可能蕴涵着哪些意义,经过反复比较、掂量,提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
七、教育故事与论文、教案等形式的区别。
1、教育故事与论文的区别
1)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教育故事则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2)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教育故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教育故事与教案、教育设计的区别
1)教案和教育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思路,写在教之前,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是预期
2)教育故事则写在教之后,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结果
3、教育故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
1)从结构上讲,故事一般只需要:事件背景+事件描述或故事背景+事件描述+扼要的理性反思。叙事的反思更感性一些,甚至更抒情化一些。案例一般必须包括:事件背景+事件描述+时间分析(直接对事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案例启示(在基于事件本身又超越事件本身的基础上,做一些普遍意义上的反思)。案例的反思一定全面深刻,更强调理性。
2)故事更强调叙述,案例更强调分析。
故事一般只需要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至于理性反思,可以在文中直接表达,但往往是即时而发,三言两语,可谓点睛之笔,也可在文末单独成段阐述,也可夹杂在行间,一般都不需要长篇大论。但案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案例只是基础和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才是重点,它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直接评点外,还需要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更生活化,案例更研究化。
3)故事研究一般只叙述一个故事。但案例研究可以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主题的几个事件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同时串联几个事件,然后进行同一主题的分析探究。在案例写作形式上可以:事件1+分析+事件2+分析+综合分析;也可以:事件1+事件2+分析。
4)故事强调事件的完整性,而案例可以是事件中的某个片段,强调局部的完整。
5)故事中对事件的记录强调形象生动的描述,需要场景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强调情节的生动、矛盾的冲突、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渲染。但案例中对事件的记录可以生动描述,但也可以采用白描手法,甚至用说明的形式。
第二篇:如何撰写教育故事
如何撰写教育故事
1、“教育故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故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
4、每个“教育故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要有问题性,不是简单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而应该是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采取的方法措施与效果
6、“教育故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故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二、如何写好教育故事
1、经常有意识地随时收集让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学事件资料或存在新问题的教育事件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你个人经历或别人经历的;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对学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学校活动、学习工作中自己发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教育教学事件资料。如记日记、写教学日志、做听课观察记录、与观察对象开放式的访谈。日记可提供个人对即时事件的描写、感受。
日志可提供对事件的回顾,如发生的过程、处理的方法、反思和评价。
事件观察记录既可以由研究者自己进行观察时撰写或拍摄录相,也可以由研究者草拟思路,由参与者撰写或拍摄录相。事件观察记录主要纪录了,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当事人的态度、情绪与行为反应,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课观察记录可提供描述性记录、理论备忘录(由观察而联想到的相关理论观点)、观点摘录、一己之见和推论等。
与观察对象开放式的访谈,可通过与参与者的对话,了解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深入揭示许多关于他个人思想的知识和社会背景方面的信息。
3、注意收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与所叙事相关的日期、作者、任务、背景事件、政策、观点氛围等信息,这对于研究者对叙事背景和阐述具有重要意义。图片资料与反映事件结果的实物和文字资料。与所叙事主题或问题有关的理论资料。
4、注意思考和寻找身边平常事件中蕴含的规律、问题、新观念和真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不断地对与问题有关的因素进行观察,进行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
5、注意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每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将这些互不相同的主题重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
6、写作时,首先要能够提出问题,明确你所研究和希望表述的问题。其次,要按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的结果这一主线,将问题细化,把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第三,要对不同类型的关键事件(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感人型事件)的重点方面进行重点描写。
三、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几部分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如按校本研究内容分有:培训案例、课堂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案例、校本教研活动案例、校本管理案例、校本课程开发、区域校本研究案例八类。按案例性质可分为理论方法运用性的和问题解决性的两类。按案例内容可分为:单一性的、综合性的、专题性的。按教育科学领域可分为:教育方法、教育艺术、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五类。按学科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学科案例。
无论是哪类教育教学案例一般都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1)主题。案例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案例必须要有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
(2)案例问题事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通过情景与细节的描述,对案例问题产生、解决过程中的环境、人物活动的描述,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是案例反映主题所包含的各种问题的事件
(3)问题解决的效果。案例不仅要说明问题的产生、解决的过程,还要交待问题解决的结果。如教学的思路、教学的过程的描述,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 , 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
(4)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分析与受到的启示。作者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的看法和分析。诠释与研究是在案例事件基础上的议论,可有感而发,它能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5)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在案例的最后,几个可供思考、分析、讨论的典型问题。
(三)好案例的基本标准
1、有鲜明的案例主题。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案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这个主题应当给人启示,能引人深思。
2、有清晰的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是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具体、明确地表达对你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种族背景等。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还可放入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设计思路。
3、有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它是教育教学记叙文,有有关人物特点方面的材料,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有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与解决的结果,特别要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和学生的复杂的内在心理活动。故事情节让人读起来感到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但在呈现事件发生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片段、教育教学措施产生的即时效果、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感受、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等方面情况时,又不是简单的概括性的论述,而是以对人物、事件发生的情节、处理事件中存在的一定冲突和问题情境鲜活而有趣的描写展示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4、有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启示。作者的案例分析或反思应能简要阐明自己经历这个故事之后的理性感悟、体验和独特的认识。应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应通过案例分析,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行为背后所具有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规律,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阐述通过此案例所受到的启迪。
5、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问题。案例中应有作者对主题中某些问题的反思性研究,提出与案例事件和主题有关的治的继续研究,仍感困惑的问题,以便引起人们深入思考和深入的尝试与讨论研究。
案例事件示例:
(片断一)上课一开始,我就引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啥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大象的鼻子喷的水可高了,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大象还可以替它的主人复仇。杨逸伦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师导入:“你说得很好。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正当我提笔板书课题时,班长杨程浩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他平时问题就挺多的,我叫他站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认为曹冲的办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这个问题在学完课文之后,我会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这时候说,不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安排吗?我随即又想:还是让他说出来吧,要不然他这一节课都不安稳。我连忙说:“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介绍吗?”他舒了一口气说:“你看他称石头多麻烦呀,要是把称石头换成称人的话,那指挥不就方便多了吗?”杨程浩话音未落,几个活跃分子也跟着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称石头也可以,不过要用起重机吊石头;有的说把称石头换成称猪、羊等动物;还有的说用称车子的秤来称大象。我在一旁微笑着等待这些孩子畅所欲言。[片段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当同学们畅所欲言时,我问:“当时,大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能通过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同学们专心地读书。到交流意见的时候,一只只举起的小手像棵棵冒尖的春笋,我真不知道点谁说好。张善德着急了,自己站起来说:“老师,第一个官员的方法不好,造一杆大秤,除了提不动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杆秤就要砍树,砍树是破坏环境的表现,没有了大树,发洪水的时候怎么办呢?”我笑着说:“有道理,不过,合理地采用木材还是可以的。”马上有人反驳:“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为了称一头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树,不行。”哎!看来平时我跟他们讲了太多绿树的重要性,他们真正跟花草树木建立了感情。张昊东接着说:“老师,第二个官员的方法更不好。因为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本来就很高兴,带着官员们和儿子一起来观看,他怎么舍得宰了大象呢?再说,大象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不能随便杀害的。”不知谁大声总结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员这么不注意环保,环保意识也太差了。”“环保意识”这个词还是我在学习本册第三组课文时接触的,没想到他们记忆这么深刻。听了他们的意见,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就这样,我给了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把课堂时间“放手”给他们,让孩子们个性化的东西更多的表现出来,有了个性,才初步建立了学生探究的意识。[片段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
第二节课开始,很多孩子都诧异了,因为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了水的水槽和一个方便盒,要求学生自备了一个玩具和许多小石子。我说:“孩子们,老师有几点建议。首先,在小组内读课文,画出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多读几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第三点,小组合作分工,边演示边叙述。”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叽哩呱啦地读课文,画的画,读的读,教室里挺热闹的。然后,他们就开始操作了。我边巡视边指导,观看每个小组的演示,倾听他们的叙述。还真不错,能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连最胆小的唐诗,在小组活动中也敢动手动口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时候,各个小组都派出了精兵强将上场,毫不示弱。有的失败了,主动要求重来一次,有的两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叙述。台下的学生欢声一片,掌声不断。课堂活动在活跃而有序的环境下顺利地进行。整节课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过多的讲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有兴趣去合作着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片段四]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课后我布置了几项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称象的方法讲给别人听;(2)能否跳出课本,通过查阅课外书、咨询大人、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第二天早上,我一进教室,就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细查阅每个学生的方法,我以为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结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想法可多了。有的写:把大象赶到盛满水的一个池子里,池子里的水会溢出来,再通过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这是初中的物理知识。我说:“你懂吗?”“我妈妈给我讲了,我现在懂了,我以后要学好水的浮力的知识。”我高兴地说:“很好,你很有志向。”有的写着:用巨型机器人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我问:“现在有这种机器人吗?”这孩子腼腆地笑着说:“将来我来发明。”多么自信呀!我真为他们高兴。检查讲故事的时候,杨程浩、张泽海等同学绘声绘色地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学生灵感的火花,有时是老师难以预料的。拓展性的课外作业,既紧扣教学要求,又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四、如何写好案例
撰写案例一般有以下基本步骤:①了解教学背景;②观察教学过程;③课后访谈调查;④资料整理分析;⑤整理撰写初稿。案例的写作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写自己亲自经历的案例,二是采访编辑案例。采访编辑案例是到实地采访、观察、收集一些事实、公开发表的资料和数据后写作而成的,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则可以将被采访者的名字和有关数据进行掩饰性处理。写好案例不仅要知道案例写作的一般步骤、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还要做好以下方面:
1、学会积累,养成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的习惯。只要我们开展教学活动,只要我们与有着丰富情感和敏感心灵的孩子打交道,我们的教学生活中肯定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意识地把这些零星的、散乱的教学事件随时记录下来,那么许多精彩的案例可能就蕴蓄在其中。一线教师,每天身边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故事,其中就存在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案例。一线教师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作为一线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从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写起,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把自己课堂中的“精彩”记录下来。一线教师,写作、研究的时间一般难于集中,这就要求及时做好记录。
在写教学后记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一些事例或情节的记录:(1)教师自身的独创教学以及课堂效果,包括寻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疑难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对策等。(2)学生的独到见解,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独特解法、独创思维等。(3)精彩的教学片断,包括课堂中有亮点的教学情节与过程,精彩的答问、语言等。这往往是智慧的火花,它常常是突然而至的,一闪而过。若不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4)自己课堂教学中不足之处的反思与分析。写教学后记应追求“短、平、快”,短小精简,平中见奇,快捷及时。若时间有限,还可以超越文本,创造性地利用课本、教案、备课参考书为载体进行加以记录或旁注。
2、学会发现。你的教学日记、教学随笔中所记载的教学故事,并不是都有意义,我们应当定期整理,善于从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故事,加以反思性研究。当然,我们研究的不一定全是成功的教学故事,许多失败的教学故事可能同样具有反思的价值,能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并非所有的教学故事都能成为有研究价值的案例,因此要求教师应善于发现身边有研究思考价值的案例。什么样的案例有研究的价值?一是带有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记录的应是一些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事件,包含着一些深刻的教学问题,它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二是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些事例能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说明一些道理,或验证某些理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三是典型性。教学案例所选择实例应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这也是教学案例的生命。只要多写一些教学后记,素材多了,写教学案例时选择典型事例就有余地了。
3、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案例材料。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纪录案例素材,如通过平时撰写教学日志、教育叙事,将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素质发展提高有益的经验、一些教学中成功的做法如实地记录下来,将自己经历的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听课、课堂观察、座谈、讨论、观看教学录象,将别人的经历纪录下来。收集的案例素材可以是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也可以是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但收集的素材应有以下的特点:
①要能反映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发生的特定教育教学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的、大家关心的、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实用价值的信息;②要有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包括一些戏剧冲突。③寓意要明确,要能够让阅读者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个规律、概念、关系及本质,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有指导作用。
4、学会写作。案例的写作和记叙文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事件,这些要素构成一定的情节;叙述情节要特别注意形象生动。和记叙文的写作不同的,案例中要加入分析或反思,分析或反思是案例的重点部分,它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以精练的语言揭示故事中蕴含着的教育智慧、教育理念。分析或反思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最重要点,引申开来,深入挖掘。学会撰写教学案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平时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多思、多记,及时抓住灵感。一篇写出来不怎么样,二、三篇也一样,可写了几
十、上百篇,也许质量、水平就不同了。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了,一些一线教师写教学案例,越写越好,越写越爱写,质量、水平越来越高。
5、学会学习。有理论素养,才有案例的质量。写好教学案例,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往往就难于发现和抓住有价值的事例;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对一些教学事例的归因往往缺少理论的支撑。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擦出问题的火花,对发生的教学问题能作出深刻的反思,对事例中启示的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要写好教学案例,必须重视理论学习。作为教师,除了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之外,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要求,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案例,学习别人的经验。
第三篇:如何撰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
用心灵抒写充满诗意的教育故事
四川省乐至县石佛职业中学 钟杰
一、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故事
1.写是为了反思,反思是为了提高
为什么要撰写班级教育故事?其实答案很简单:为了反思,为了提高!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而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教育写作。我始终认为,看不到文字的反思是流于形式的假反思,而通过文字梳理自己工作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才会真正知晓自己的成败得失,才会更快地进步,也才会真正地提高。我不敢说别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犯过错误,但我要说我犯过很多的错误,甚至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虽然在提到这些错误的时候我心里就像针扎一样痛,但我还是要提。不仅要提,我还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时不时翻出来看看,以警醒自己要时刻记住: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 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是积极的,就是消极的!
做了教师,注定就是灵魂的敲钟人,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反思自己,走对了吗?佛家所言:毁人肉体,下十八层地狱,毁人灵魂,下的就是十九层地狱。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因为只有具备了反思习惯的老师,才会真正提高。
2.写是为了追问,追问能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教育故事,跟故事会上的故事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教育故事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同时还必然具备真实性。当然,还得有教育功效,能体现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所以,一旦有了写教育故事的念头,你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就会想,我怎么处理才更合理更人性更有效呢?做之前要反复思考。事情做了之后,要把它梳理出来。光有写作技巧是不行的,因为你得遵循真实的原则,写的时候还要不停地追问: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这样做合理吗?还有更好的做法吗?等等。不停地写,不停地追问。每一件事,我们都做到事前反复思考,事后不停追问。几年下来,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想不成功都难。
3.写是为了学习,学习能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一线教师工作非常的忙,这一点我特别理解,因为我也处于忙碌的水深火热之中。要找到大块的时间来静读如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的著作,显然对这些老师有些苛刻。再说了,没有目的地读理论,读后即忘的现象非常严重。但是,不读又不能进步。老本儿是吃不了多久的,如果不与时俱进,最后极有可能被自己的学生赶下讲台。怎么办?
书写教育故事是快速进步的一条捷径。你要写好,就要做好;你要反思,就要找到依据。这就迫使你主动去寻找理论支撑的材料。自然,那些你看着就发晕的理论书籍在你眼里也变得可爱一些了。我是四川人,可能是常吃辣椒的缘故,性子自然要急躁一些。所以,办事或者处理问题往往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一急就非理性,非理性自然就谈不上专业化了。书写教育故事的好处就是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专业地诊断问题。
二、教育故事写给谁看 1.写给自己看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可很多人恰恰就缺乏自知。不是知错不改,而是有错不知。有时候,教育上的失误会不知不觉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我们没有记录和反思的习惯,错误会一直存留在身上,甚至还会把错误发扬光大,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所以,教育中的每一个故事,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写下来。尤其是一些失败的案例,更应该形成文字,随时翻看,随时告诫自己,让自己时刻处在清醒之中。
那些失败的教育故事就像一根根扎在我心尖的刺,只要想起,就会把我的心扎得生痛。但我从不把它从记忆中删除,我要好好地留着它,用以告诫自己:我是一名教师,如果毁了孩子的灵魂,就要下十九层地狱!
2.写给学生看
我记得美国人有这样一个观点:不管什么事,说一次,正常;说两次,重复;说三次,啰嗦;说四次,折磨。当然,也就彻底无效。现在的学生非常反感老师喋喋不休地说教。所以,我的态度是:能少说的,绝不多说;能不说的,绝对闭口。但是,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有错误不指出,岂不失职?不怕,我有绝招,比口吐白沬的说教效果好一百倍!我有个学生小唐,他很蛮横,有一次强吃了大胖的零食,吃了之后还很“钱霸”似的扔了两块钱。于是我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教育故事放到博客里,竟然在《福建教育论坛》上发表了。我把这篇文章拿给小唐看,他看完,对我说:老师,我今后一定改,把面子争回来。他对他的父母说,我是他遇到的最好的,水平最高的老师。
3.写给家长看
现在的家长,你说他一点都不懂教育,他是不服气的。你说他很懂教育那肯定是带着情绪的。说孩子的好话,他难免怀疑你老师为了学校声誉或者为了自己名誉只报喜不报忧;说孩子的坏话,家长的面子哪里挂得住?不找你老师说事就算是涵养非常好了。
我就不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只需要把家长的邮箱或者QQ号搞到手就行。谁的孩子做了故事的主角,谁就是我的第一读者。我把写好的故事发到家长的邮箱里,然后短信告知。当然文章中详细地记述了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也作了细致的分析,并且还呈现了我的处理方式,以及我对此事的观点。家长看后,往往感激的不得了,然后再把他的一些想法反馈回来。在别人眼里,我好象没怎么与家长接触,但是家长却对我这个老师以及自己的孩子了解的很清楚。由于家长心里充满感激与佩服,他们在孩子面前也经常地夸我这个老师,不难想象,我在学生面前的威信该有多高。
4.写给同行看 如果说教育只是面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以为还是太狭隘了。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所以,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这样的责任,当把自己教室里的事情做好、做优之后,就该把自己的经验向同行推广,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同行们把教育做得更好。所以,书写出来的教育故事当拿出来与同行分享。分享的目的有二:一是交流,共同提高;二是影响,带动别人提高。不管哪一样,我以为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是一线教师,默默无闻,普通得很。万千教师,谁知道这个队伍有我呢?何况以前还是在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就算到了海口,也只是短短的一年,可是,很多人都知道,就因为我一直思考不断、笔耕不缀,所以,很多同行在网上看到了我。去年暑期,海南省万宁市请我去对全市的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培训。其中一位老师说,钟老师,你来海南一年,就能做到这种程度,你真了不起。其实不是我了不起,是网络了不起,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平台,谁又知道我呢?把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不仅自己提高了,别人也提高了,这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啊!
三、如何撰写教育故事
老人们爱用“天道酬勤”来勉励我们。这话没错,但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勤的方向要对!方向错了,勤得越厉害,错得越厉害,老天对你的惩罚也越厉害!所以,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弄懂什么是教育的真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只有把这些疑问搞清楚,确定了正确方向,我们的勤奋才有回报!
方向正确,决定你前进!然后,拿起你的笔,或者敲动你的键盘,开始书写你的教育故事,丰盈你的教育人生,那么,如何操作呢?
第一,想。这是完成一篇教育故事的前提。每天晚上睡觉时,想想第二天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如何做,第二天早晨醒来,再梳理一下当天要做的事情,并且调整好心态,满脸阳光地去迎接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的学生!
第二,做。想了就要做,并且要及时做。我们很多老师都有一个自己都讨厌的毛病--拖沓。想得很美,可是做的时候就推三阻四或者丢三落四。结果明日复明日,岁月蹉跎,什么也没做成。做的时候,要尽量地精彩和创新,常给学生意外的惊喜。有创意的老师,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并且这些有创意的点子就是撰写教育故事的最好素材。
第三,梳。每天下班,做完家事,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对当天的事情进行梳理,然后再进行筛选。琐碎的,常规的,毫无生气的,没有创意的,搁置一边。有趣的,有代表性的,有警示作用的重点内容就是教育故事的素材。
第四,写。有了素材,装在脑子里过几天就会忘记。因此,一旦梳理好,筛选之后,就应该及时写下来。写的时候,除了保持故事的真实性外,尽可能叙述得生动有趣。我反复提到教育故事要真实,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故事都要给学生和家长看,如果我们提供假的素材,学生看了会觉得你这个老师简直就是一个伪君子,你的劳动不但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相反,他们还会鄙视你。而家长呢,也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是费力不讨好,简直是费力计咒骂!第五,思。这里的思是指反思。故事叙述完毕,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追问与反思。所谓的“追问与反思”其实就是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我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除了这样做,还可不可以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呢,等等。没有这个过程,教育故事的写作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不是创作小说,不是靠情节的曲折来吸引读者。我们要的是通过反思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所以教育故事的写作跟其他写作是有区别的。反思可长可短,可深可浅,那就看你的底了。相信这样一个规律:开始的时候,你可能很浅薄,但只要坚持,你会变得很深厚!
四、撰写班级教育故事应修炼哪些个人素质 1.坚持是成功的必备品质 海伦·凯勒说:“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非常重要。正所谓“态度决定高度”。而决定高度的态度就是坚持!我还记得,2006年5月,我与一些朋友相约在“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上注册安家,我们当时激情满怀、踌躇满志、誓言铿锵,约定要一起书写教育故事,抒发教育情怀,要做一个在校园中诗意栖居的新教育人!那份对教育的热情乃至痴情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好多天都茶饭不思。可是,四年过去了,很多的朋友不见了踪影,他们又回到了电视机旁,回到了麻将桌旁,回到了吆五喝六喝酒会友的世俗生活中去了。论坛上的朋友来来去去,旧人换新人,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不过,坚持下来的基本上在教育这块阵地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只想说的是 :教育是一个必须坚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坚持的过程!
2.读书练笔是提高教育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我听很多年轻教师说:我想写啊,可是,我不是学中文的,我的文笔很差。然后摇头叹息。目前全国三大名班主任:魏书生、李镇西、万玮,除了李镇西老师是中文系毕业外,余者如魏书生老师起点非常低,初中毕业;万玮老师是数学系毕业。可是他们的书却能征服每一个教师。尤其是万老师,他的《班主任兵法》上了中国教育类书籍的畅销榜。难道是他们的写作技术够高吗?非也!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做得好,再加上勤于练笔,所以他们的写作技术日趋高明。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技术呢?读书、练笔!这是提高教育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以我自己来看,2005年的教育故事只是简单的记录;2006年的教育故事除了记述故事情节之外,还有议论;2007年的教育故事帖到论坛上就有许多问津者了;2008年到2009年,写出来的教育故事自己看着都会感动。
3.学习和反思是教育智慧的源泉
做,分为苦做和巧做。费力了未必讨好,老师把事情做完了学生未必认帐。所以,这里有一个巧做的问题。我的原则是:普通学生能干的,组长不干;组长能干的,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班主任不干。偷懒也是一种智慧。那么,教育智慧哪里来呢? 我以为有两种,一是习得,二是学得。习得与各人的人生经历有关,难以模仿和复制。但是学得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从而累积自己的智慧。读书是学习新知识的首要途径。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拿本书随手翻翻,除非你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超群,否则很可能是翻书了然,关书茫然。我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书的时候,看得入境,会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过后别人再问我有何得,我只能翻着白眼说:好!真好!好得不得了!然后双手一摊,不好意思,忘得差不多了!这种读后即忘的现象在很多中年教师身上反复上演,我太理解这种感受了。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最好的办法是动笔。古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是有道理的。做笔记,写心得,最好的学以致用的办法就是把书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上去,用到学生身上去,然后,再形成趣味横生的教育故事。这样下来,那些可能被你忘光了的东西经过你的反复运用,早已内化成自己的了。只要不停地学习和反思,我坚信,你的做绝不会是老黄牛的死做,而是甩手掌柜的巧做!
4.做得精彩是写的精彩的前提
有老师在我的帖子后留言道:你的文笔真好!你写得真精彩!看着这些话,我心里隐隐叫屈,其实,我是做得精彩!我所写的不及我所做的万分之一。如果我做得不精彩,又怎能捕捉到并写出生动的教育故事?反过来,为了写得精彩,我每天都要挖空心思去想怎么做才能够精彩,才能够为我的笔端提供可描述的精彩故事。
5.去掉功利之心,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 人年轻的时候,难免有较强的功利心。其实以功利做内驱力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过,我始终认为,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因为这是树人的工作,是百年大计,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工程。如果教育者脑子里浸透了太多功利思想的话,必定物极必反!我之前也因为功利之心太盛,而吃过不少亏,对不起好多孩子,以至于现在看到某些孩子都不敢正面对视。
扪心自问,我之前做教育是有功利思想的。最起码,我想得到领导的重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我最大的功利心就是想出几本教育专著以证明自己的成功。但是到了海南这一年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不再充满功利了。尤其是2008年的几起弑师案,2009年的学生跳楼案、网络上流传的摸奶门、喂奶门,还有两起公交车惨案等,都给我心灵以沉重的撞击。现在领导器重与否,家长认可与否,学生爱戴与否,出书与否,都不是我第一要考虑的问题了。我想,我第一要考虑的问题是:把我的学生带向何方?我们的国家,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将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一直认为,没有为国家为民族考虑的老师,不算是成熟的老师!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站在这样的角度来思考教育,我们的教育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困惑与尴尬呢?
第四篇: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文)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论
文和科研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广大教师无论参加何种规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最后都要以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借鉴。因此,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一、论文种类和作用
从论文的内容形式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例如,指出应试教育的缺点;提倡素质教育,论述它的优点及重要意义。又如,批评传统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机械训练等不足之处,倡导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提出改进几何教学的建议。
论文的应用很广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文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论文往往影响人们的思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化基础。
第二,论文是以文字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解决一个实际或理论问题。而这些必须要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来,让读者评判、借鉴或运用之解决问题。
第三,论文是测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论文的水平能反应作者的知识理论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论文是培养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作者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的途径。
二、选择论文的课题
(一)选择课题(简称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第一类是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类是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
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作为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我们一般应当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的课题上。
从课题选择本身的含义来看有两种。
第一种是广义的含义。研究课题的选择,即选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选择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还是选择应用性方面的课题。
第二种是狭义的含义。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
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二)选题的最佳考虑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养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
课题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选题要着眼于社会效能和价值,要研究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作者应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动向。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科研人员应重点研究如何改革
第五篇: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作者:卢 江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点击数: 16更新时间:2006-7-2
3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论文和科研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广大教师无论参加何种规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最后都要以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借鉴。因此,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一、论文种类和作用
从论文的内容形式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例如,指出应试教育的缺点;提倡素质教育,论述它的优点及重要意义。又如,批评传统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机械训练等不足之处,倡导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提出改进几何教学的建议。
论文的应用很广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文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论文往往影响人们的思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化基础。
第二,论文是以文字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解决一个实际或理论问题。而这些必须要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来,让读者评判、借鉴或运用之解决问题。第三,论文是测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论文的水平能反应作者的知识理论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论文是培养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作者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的途径。
二、选择论文的课题
(一)选择课题(简称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第一类是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类是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
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作为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我们一般应当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的课题上。
从课题选择本身的含义来看有两种。
第一种是广义的含义。研究课题的选择,即选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选择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还是选择应用性方面的课题。
第二种是狭义的含义。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
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二)选题的最佳考虑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养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
课题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选题要着眼于社会效能和价值,要研究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作者应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动向。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科研人员应重点研究如何改革现行的数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方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教材、教学体系。对于教研人员和广大的教师来说,一般应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侧重研究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
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
4、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的题目。
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
5、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目前,教育科研的内容非常丰富,对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很
(三)选择课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在广大教研人员和教师的来稿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论文由于选题的失当而无法发表。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选题过大。
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例如,题目“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课题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为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
2、选题过难。
选题太难,矢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数学教学与开发儿童的智力”,这样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那里。
3、选题陈旧。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三、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1、题目--体现内容。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
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绪论--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3、本论--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部分,论证即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以帮助读者了解结论的产生及其正确性。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充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有理有据。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所以这部分要求结构的层次性、论证的逻辑性和论据的丰富性。
一般结构复杂的论文,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在不同的方面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彼此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论证求得综合。例如,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并列式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涵义;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另一种是递进式,将总论点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论点,逐步深入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论文“数形结合,促进两种思维的和谐发展”的递进式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发展形象思维;
语言参与,表现概括,引发抽象思维;
数形结合,促进两种思维相辅相成。
4、结论--概括结论。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的意见,作为文章的总概括,得出或重申自己的见解。
写结论的目的是加强读者对全篇文章的印象,所以要简明扼要,精确有力。结论的位置一般写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但也有的文章因每层各段的意见已交代清楚,不需另作结论。
5、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词语、内容或引文的出处所做的说明。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曾经借鉴、引用过的重要文章和著作。论文写好之后,要将这些文章或著作编目,附在论文后面。
任何人的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继承性,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论文中常常引用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方法作为自己论述的根据,对于这些被引用的内容,在论文中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标记。这样可以反映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自己论证的根据,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三)论文的写作
1、拟订写作提纲。
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的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2)安排分论点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到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进行了上述工作之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两种:
第一,列项式提纲: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
例如论文“浅析学生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及其对策”的列项式提纲如下: 分析产生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障碍的方法(中心论点)
1.思维障碍分析
日常概念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
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
认识水平的限制----材料①、材料②
2.排除障碍的方法
重视直观-----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变式-----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同化-----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练习-----材料①、材料②
第二,陈述式提纲: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举例略。)
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就位得当,占的篇幅小些。
2、论述的展开
论文的结构安排好了,材料也准备充分了。这时就需要集中精力展开论述。进行论述,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技巧,会采用一些修辞方法,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论点要鲜明、突出,能使读者很快领悟,但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
(2)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
(3)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有了论点和论据以后,并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就成为文章了。作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用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这些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交织运用。
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不要以偏盖全,要分析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得出结论。第二,不能省略必要的推理过程,要一环扣一环地阐述,但也要详略得当。第三,不要循环论证,说车轱辘话。
(四)论文的修改
论文的初稿写出来以后,还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三番五次的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
1、重审论点,是否表述得正确、清楚。
看文章中的论点表述得怎么样,写出来的和设想的是否相同,读者读了以后,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
2、核实论据是否正确、充分。
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看观点与材料是否相符,论据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用的是否恰当、准确、有力。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
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
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文章的结构的需要作合理的调整。对于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需要进行具体的修改。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练。
论点、材料、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使语言不罗嗦、不凌乱,修改时就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字通顺、流畅、准确。
四、投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开展,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改实践,踊跃地为杂志投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着宝贵的财富。但是,并不是每一篇稿件都能被采用。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来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前面所讲的选题不当以外,还有以下这样几个问题是投稿中经常存在的。
1、论点与论据不符。
有的文章只有论点,缺少论据,内容空泛,结论不能令人信服;也有的文章只罗列材料、现象,缺乏观点,没有分析和概括。
2、层次不清,没有严密的论证过程。
有的文章虽然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是没有层次分明的论证过程,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使读者无法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问题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3、语言不规范。
有的文章使用一些非常用的专业术语或一些自纂的词汇,使普通读者不易理解,有时也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文章词不达意,不能把观点表达清楚;还有的作者讲话的语气过于自信,用词比较强硬或比较绝对,使读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影响阅读。注释:
①贾云霞《小学数学教育》1997年第7、8合期
②邱正华《小学数学教育》1997年第4期
③黄文恰《小学数学教育》1997年第4期
④王林《小学数学教育》1997年第1、2合期
⑤吴乐滨《小学数学教育》1997年第1、2合期
参考书目:
1.《论文写作学》王吉亮、郑惠卿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学术论文的写作艺术》曹玉梅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黄有成卢登谷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教师之友》王铎全主编文汇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