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音乐课程简介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音乐·
课程简介
远程研修课程50个学时。其中,视频课程参照《课程标准解读》制定内容框架,形成“1+6”课程结构,共计30个学时;网络研修学习研讨及答疑20学时。
“1+6”课程结构形式:“1”为通识培训。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课程专家主讲2学时视频课程。主要内容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10年实验的实践成效、问题反思,及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发展走向。
“6”为学科内容。6个模块共含视频课程28学时。
第一模块,音乐课改回顾与课标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一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成果,专题二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问题及反思,专题三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背景、思路与过程,专题四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第二至第六模块,分为课程标准的修订,感受与欣赏、创造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关于教学建议的修订,关于评价、教材编写与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的修订四个模块。
模块二:课程标准的修订包括专题一关于总目标修订,专题二音乐基本素养内涵及音乐听觉欣赏、表现、创造等能力目标,专题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调整,专题四:学段目标的变化。
模块三:感受与欣赏、创造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包括:专题一关于内容标准结构框架的两处重要修改,专题二感受与欣赏领域的修订,专题三创造领域的修订
模块四: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包括:专题一为什么在表现领域提出唱歌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专题二为什么要提高识读乐谱的内容标准?专题三演奏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内容标准的调整
模块五:关于教学建议的修订包括:专题一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题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专题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专题四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音乐·
模块六:关于评价、教材编写与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的修订包括:专题一音乐教学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方法,专题二关于音乐教材编写的建议,专题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配合学员观看视频课后的研修,每个模块都留有思考题,提供相关参考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第二篇:中外音乐教育史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属于专项研究。虽然能够开设本课程的高校并不多,但是在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本课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历史之所以能经常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就在于它能够为我们提供各种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乃至教训。在文化教育的历史研究中,追溯往古的目的,是为了事今、图今。自本世纪以来,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在与世界音乐教育的交流和碰撞中,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着自我调整。本课程从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讲起,再到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历史的回顾,首先使学生对我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音乐教育及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有所认识,继而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历史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这些宝贵经验来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服务。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中国音乐教育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历史脉络有所了解。在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下,试图引起学生对我国音乐教育及其思想、体制的反思;使学生在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音乐教育中汲取经验的同时,更清楚的看到我们自己的位置,以一个开放的、多元的视角来面对今后所遇到的音乐教育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中国音乐教育史、国外音乐教育史。在中国音乐教育史部分,又分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两个部分;由于世界上的国家太多,其各个音乐教育的体系又各不相同,仅仅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不可能全部都仔细的分析,因此,在国外音乐教育史中,本课只选取世界音乐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包括美国、德国、俄罗斯)作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对这几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历史将详细讲解,其余国家则点到为止。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课堂讲解和师生现场讨论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占10%)、期中(占30%)、期末(占60%),平时成绩以该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包括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等方面)作为评分标准;期中考试包括学生对某一命题的讨论或写专题性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期末考试为闭卷答题,根据卷面评分。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首先应修过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课程。
第三篇:初中音乐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初中音乐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盐山县第二中学李伟
摘 要:音乐课程考试应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教学大纲等教学法规中关于音乐课考试办法尚未有明确具体规定,而初中音乐课考试的现状也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听力测验 听力测验 兴趣培养
音乐课程考试应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教学大纲等教学法规中关于音乐课考试办法尚未有明确具体规定,而初中音乐课考试的现状也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对丰富人的精神社羿、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智力t培养人的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但目前普遍没能上升到这样一种认识,没能从思想观念上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致教师、学生均无压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考试也就若无其事。
二、音乐考试内容贫乏、方法简单。长期以来,初中音乐课考试基本土处于简单唱一首歌或者发下份乐理试卷让
学生笔试的状况。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得不到充分的提高。
三、音乐考试要求不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初中音乐教学是遵照圉家教育法规开设的,属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中均不列人考试范围,有关部门也少有人到校检查评估。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漠不关心,造成了升人初中的学生尽管在小学上了6年的音乐课,但绝大部分学生离规定的教学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如何改进我们的音乐教学,有效把握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变传统考试模式为现代考试模式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初中音乐课所具有的基础性、操作性、欣赏性特点,决定了其考试方法的独特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大纲和国内外的测试理论,提出初中音乐考试的新路子,与同行们共同探索。如: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考试内容:
一、音乐基础测验a音乐欣赏、听力测验;b音乐知识
二、音乐技能测验a演奏竖笛(或电子琴、口琴等);b乐谱视唱(抽签)
三、兴趣培养加试(任选舞蹈、曲艺、器乐等)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考试内容:
—、音乐基础测验
a音乐欣赏、听力测验;b音乐知识
二、音乐技能测验
a歌曲演唱;b乐谱视唱
三、兴趣培养加试(任选舞蹈、曲艺、器乐等)除期末用一节课进行笔试外,平时音乐课可以进行抽查,作为平时成绩纳人音乐课的总分。必要时利用期末课外活动以及一些休息时间进行个别考试。考试过程要造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技能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强调逐个考,也可以几个人间时考,少数同学由于紧张或不适可以推迟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不妨借鉴英语听力测验的办法,笔试时播放音乐带试题。如让学生听出是什么拍子?什么乐器演奏?记出几条学过的节奏练习,等等。如今提倡器乐进人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音乐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和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是深化音乐美感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既然我们把器乐作为一种学具,就得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学具。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故应把器乐演奏列人考试内容。老师可根据所教的内容,规定考试的目。实践证明:通过面试,教师逐个观看他们的指法,辨别他们每个人演奏的音高与音色,这就减少了教学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更加客观准确。期末考试增设加试内容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考完器乐、视唱、唱歌等内容后,老师应主动问学生还会演奏哪些乐器?是否还有舞蹈特长?是否准备了曲艺节目?(每个项目可另加10分)通过加试,当有的同学获悉自己得了120分时,高兴地跳起来。因为他们觉得“战胜”了分数,有下种成功感,胜利感。加试有如下几个好处:其一,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对学生课外文艺特长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音乐生活,多学一门艺术技艺。其三,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学生课外的全面发展。把那些被发现的人才吸纳为校艺术团团员,有的亦可为日后报考艺术院校打下良好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要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我们除了在教育体制、教材、教法上进行改革外,中学的音乐课考试也宜作相应的改革。这种改革需要音乐教师全方位地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同时需要我们去探讨如何达到既能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又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寻找更完善、更先进的考试方法。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更具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国幅员辽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音乐教材版本繁多。因此,初中音乐课的期末考试也就不能
干篇一律,各校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本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灵活采用。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教学法》 作者不明
原文网址:(发表日期2009-03-10)
②.《浅谈音乐课堂》作者:
原文网址:(发表日期2009-05-23)
第四篇: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还是一个空缺,有关的实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详细介绍]
课程负责人
王淑兰,女,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学等。主要著作有:《青年心理学概论》、《职业女性心理保健》、《中国女大学生发展与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等,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详细介绍]
相关资源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论坛交流
学会放松主观幸福感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疑难留言
决?难道靠自己调节就起作用了吗? 如何克服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
第五篇: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602004课时:21学分:1学分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四)(Experiment of University Physics 四)课程目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物理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主要内容,是进入大学后系统学习基本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继续和深入。光学是一门信息物理学科,它包含成像的几何光学,波的传播,是几何光学的物理基础;波的干涉和衍射,已应用于许多技术领域,各种光学干涉仪应用于精密测量,激光技术的发明,使干涉计量术得到显著提高;光谱仪的使用,是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光学是很广阔技术物理学的基础,对其基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为以后科研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主要内容:
基础性实验包括: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分光计调节及三棱镜折射率的测定,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用透射光栅测光波的波长,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用陆末-布洛洪光计度比较照度的大小;综合性实验:偏振光现象的观察,共轴光具组基点的测定;设计性实验:分光计调节及三棱镜顶角的测定,用阿贝折射计测量液体折射率,光谱的拍摄和波长测量。
课程要求:
⑴ 掌握光学实验误差计算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光学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⑵ 熟悉光学实验工作的主要步骤:预习(实验准备)操作(光学仪器调整)
⑶ 握基本量的测量方法及常用光学仪器的正确使用。
⑷ 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与基本的实验能力。
⑸ 初步具有综合实验知识和部分相关实验的设计能力。
适用专业及层次: 物理学本科
先行课程:高等数学、光学、普通物理实验
(一)—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