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经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时间:2019-05-14 21:1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高经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高经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第一篇:2012高经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改革

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0多年时间里,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只有公有制,公有制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与此相适应,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实行工资制;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队、生产大队)中实行工分制。

总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制度,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十三大明确指出,第一,“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除了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以外,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就会出现凭债权取得利息;随着股份经济的产生,就会出现股份分红;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含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用一定数量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第二,这些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就应当允许。”第三,“对过高的个人收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对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第四,“当前分配中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互相攀比,必须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加以克服。凡是有条件的,都应当在严格质量管理和定额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推行计件工资和定额工资。”党的十三大在分配制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提出了允许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确立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对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如下基本原则:第一,“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一说法明确了其他分配方式和按劳分配是并存的,而不仅仅是一种补充。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第三,“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四,“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第五,“逐步建立个人收入应税申报制度,依法强化征管个人所得税,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 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分配制度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明确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十五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第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三,“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第四,“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第五,“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第六,“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决定性因素。

2、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条件。

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含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意味着:

1、在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2、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占主体。

3、在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中,按劳分配的收入占主体。

4、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按劳动分配的收入量,是其它所有制形式下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的内涵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它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第一,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它条件为尺度;第二,在社会总产品中由社会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第三,按劳分配通行着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所谓等量劳动相交换是指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量,经过为满足社会和集体需要的必要扣除之后,同社会分配给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是相等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二)劳动分工,特别是旧式劳动分工的存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三)劳动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四)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一)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的原则。按劳分配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份中,还存在着其它的分配原则和方式。

(二)按劳分配的实现还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需要通过一个间接迂回的过程,通过工资、奖金等形式向劳动者发放货币,再由劳动者用货币到市场上购买消费品。

(三)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

(四)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作用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要受到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还受到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正确认识按劳分配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挥分配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

按要素分配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分配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按劳分配并存的一种分配方式。为了科学地理解按要素分配,必须纠正两个常见的误解。第一,把按要素分配理解为,投人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本身按自己在生产中的作用,参加生产成果的分配。这样生产要素本身就成了有生命的主体。第二,把按要素分配的对象理解为物质财富或者使用价值。这样按要素分配的财富就成了没有一定社会形式的财富,从而按要素分配就成了永恒不变的非历史的分配关系。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一)资本收入

资本收入就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而形成的收入,是资本所有权或占有权在分配上的实现。

(二)土地收益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面。

(三)经营才能收入

企业家或经营者的经营才能也是一种要素,它是实现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决定性因素。

(四)技术要素收入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技术成果的所有者自然就可以凭借技术成果的所有权参与相应收益的分配,获得相应的收入。技术要素收入是技术所有权或占有权在分配上的实现。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涵义

(一)效率的涵义 效率的基本含义,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经济效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的生产效率,也就是生产活动中如何根据各种资源的物质技术联系,建立最符合生产条件性质的经济关系,合理组织各种生产活动,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品的问题。二是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就是根据当前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现有资源和社会生产活动如何在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生产之间进行配置的问题。这是经济学上用得更为普遍的涵义,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包括整个社会要素和产品的有效配置是否实现最优。这一效率概念的具体标准就是帕累托效率原则。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将最有效率的状态描述为: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同时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配置就是最有效率状态。

(二)公平的涵义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起点、过程、结果。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就是要做到以上三个环节的统一,即把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看成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系统。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西方经济学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大体上有三种观点:

1、效率优先。

2、公平(平等)优先。

3、效率与公平兼顾。

(二)我国理论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

1、效率决定论。效率是一切经济体制的首要目标,决定着公平的发生与发展。虽

2、公平促进效率论。

3、交促互补说。

4、交替关系说。

5、相互兼得说。总的来说,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其二,公平促进效率。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有关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演变

在我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体制相适应,我们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 坚持“公平优先”。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到十二届三中全会(1978-1987年),坚持“公平与效率二者兼顾”。第三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确立(1987-2005年)。第四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调整(2005年-)。[本章小结] 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来实现的,按劳分配的形式也不是采用劳动凭证而是通过货币形式来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与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相联系的一种普遍的收入分配关系--按要素分配,即按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收益分配的方式。“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篇:经济师考试

淮安市2010年经济师考试4月27日-5月26日报名

http:// 2010-5-6 9:55:01 考易网

关于做好淮安市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人事局,市各有关单位:

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苏人社社函〔2010〕205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市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计划与考点设置

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定于11月7日(星期日),初、中级考试均分两个半天进行,每科考试时间为2个半小时。我市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设在市区,具体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二、报考条件

报考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者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同时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

(二)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10年,取得经济专业助理资格满4年;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6年;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4年;

4、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结)业,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2年;

5、获硕士学位,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1年;

6、获博士学位。

三、考试专业及科目设置

经济初、中级资格考试均设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科,其中,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又细分为12个子专业,具体专业设置及科目名称详见附件1.四、试题题型及答题方式

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型、题量均与2009年相同,考试试题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考生应考时,可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等文具,其他物品应统一放置考场指定处。“考试期间,严禁携带资料及手机等通讯工具入座,违者按一般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如使用手机(开机状态)的,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各地、各部门报名宣传时要公示此要求,考试时将严格检查。考场上备有草稿纸使用,以备考生索取,考后将收回。

五、报名组织

(一)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采取网上报名、网上支付的报名组织方式。淮安市报名时间: 2010年4月27日至2010年5月26日,报名网址:.联系人:李云鹏,联系电话:83668563.凡报考者,网上支付成功后,并按规定将有关报名材料于2010年5月31日至2010年6月4日期间送市人事考试中心(西安路151号,富丽花园住宅小区东门对面)接受资格审查,逾期按自动放弃报名处理。需送交的材料清单如下:

1.网上下载的报名表(加盖单位公章)和本人近期2寸免冠照片1张;2.本人身份证(或军官证)及复印件;3.相应的学历证明及复印件;

4.有效的业务工作证明原件(样表见附件3)。

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对照报考条件认真检查报考资格。网报期间,考务人员只审核照片不审核报考资格。如网上支付成功后,一旦在审查中被查出不具备报考条件而被取消报考资格者,所支付报考费(含报名费和考务费)将不再退回,责任自负!

(二)考生报名时,应诚实、准确填写各项报名信息。如有填写差错,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到市人事考试中心填写一份《报名信息更改记录表》,以便及时进行修改,受理时间:5月31日至6月4日。

(三)10月27日起,考生登陆报名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

六、考试用书征订

报名的同时可在考试中心网站上征订教材(价格见征订单附件2),2010年经济考试继续使用2009年版经济考试用书。教材征订结束后,OE网(http://)继续提供网上售书服务。

为维护考生权益,打击盗版,2010年经济考试用书增加了防伪措施。在书的封面左下方,贴有长方形黑色凹印防伪标识徽印,加放暗码,在版权页上印有防伪标识说明,便于考生辨别正版书。

七、收费事宜

根据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财政厅有关文件精神,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按每人每科60元标准收取考试费,报名费按每人10元收取。有发票需求的考生,可凭准考证和本人身份证于考试结束后十日内到市人事考试中心服务厅领取。附件:

1、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及科目名称2、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征订单

3、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考业务工作证明

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2: 2010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征订单订书单位(盖

注:经济基础知识(中级配光盘)定价册/55元。教材发送地

址:交书时间: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及手机: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附件3: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考业务工作证明

我单位同志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已满(大写)年,同意报名参加经济专业技术

资格考试,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年月日

考易网校提供

第三篇:经济师考试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1.财政的主体是(B.政府)2.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是(公共财政)3.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形态是(中央财政)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5.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7.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政府的职能范围)8.公共财政应发挥职能作用的范围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9.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0.我国中央财政不断加大中西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这是公共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体现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2.遵循市场效率准则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的(效益原则)3.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按政府职能分类)4.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将部门间相同职能的支出划归在同一功能下,其好处是(.便于国际比较 6.下列各项财政支出中,体现政府非市场性分配活动的支出是.转移性支出)8.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它决定于(国家的制度安排

10.“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瓦格纳)11.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鲍莫尔)1.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5.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6.实践中比较常见的税负转嫁方式是(混转)7.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旁转)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2.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4.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5.我国预算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6.资本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债)7.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增量预算)

8.我国的政府预算由(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组成9.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10..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机制。11.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12.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庇古)。13.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统收统支)14.具有“鞭打快牛”负面效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收支挂钩制)15.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2.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实现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可以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的财政措施。3.经常项目平衡又称为(贸易平衡)。4.(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5.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盈余预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7.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实行旨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被称为(中性)财政政策8.我国1998-2004年期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是(扩张)财政政策。

9.下列选项中,属于稳健财政政策内容的是(增收节支)。

第四篇:经济师考试专业

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均2个科目,具体是: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注: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调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的通知》(人办发[2002]18号)及有关文件精神,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管理、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12个专业,其中运输分为水路、公路、铁路、民航4个子专业。

考生应考时可携带钢笔或圆珠笔(黑色或蓝色)、2B铅笔、橡皮。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各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两个半小时。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水路公路运输铁路民航人力资源管

邮电房地产 旅游建筑

专业代码***2***921

专业科目名称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保险专业知识与实务运输经济(水路)专业知识与

实务运输经济(公路)专业知识与

实务运输经济(铁路)专业知识与

实务运输经济(民航)专业知识与

实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

务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房地产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旅游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建筑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五篇:经济师考试介绍信

介绍信

XX市考试中心:

兹介绍我公司员工XX,从事工作满XX年,本次报考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请予以批准。

公司

日期

下载2012高经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高经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师考试心得

    我很幸运,一次就通过了经济师的考试。回想整个复习和经历考试的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大家共享。首先,复习准备这个考试是要作好吃苦的精神准备的。回想这个复习过程,可以算是“......

    中级经济师考试

    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文件沪人考„2012‟39号关于印发《上海市2012年度全国经济专业 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做好2012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2011经济师考试变化(推荐)

    2011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变化分析 2011年经济师考试教材已经出版发行,网校在第一时间对各科目考试教材变化情况做出说明。2011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辅导教......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教学案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2010年经济师考试试题

    2010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模拟题及答案 第1题: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A.现金流量表 B.收支绩效表 C.资产负债......

    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

    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时间为180分钟,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经济专业基础知识、政策法规及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分析、判断和处理......

    经济师考试分类记忆

    2007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分类记忆口诀 时效: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权的行使时效:自行为成立起1年。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债权人对债务人实施的危及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大纲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一、组织激励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需要与激励的概念,主要的激励理论,激励的基本形式及常用的激励方式,以及在实际管理中运用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