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知识完整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1:3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知识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知识完整版)》。

第一篇:林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知识完整版)

林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知识完整版)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 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6、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17、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18、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19、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20、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21、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 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2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2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24、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5、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26、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27、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28、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29、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30、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31、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32、林相:有两种含义: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33、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0.9、0.8„„0.1。

34、林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35、龄级: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一般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和中生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

36、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37、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38、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39、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40、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41、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42、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

43、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44、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5、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46、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47、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48、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49、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50、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51、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52、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53、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54、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55、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56、封山育林(封育):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 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57、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58、山地: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

59、低山: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60、中山:海拔绝对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61、高山:海拔绝对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62、黄壤: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铁的氧化物,故呈黄色或鲜黄色。土质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63、红壤:在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铁铝丰富呈红色,土层中常有红、棕、黄、白交织的网纹。一般酸性强,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64、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土壤。这种土壤的母质很容易风化,含矿质养分较多,土层疏松,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层浅薄。

65、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66、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67、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68、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目前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

①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 ②造林质量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 ③良种使用率=(∑调查造林使用良种的小班面积/∑调查造林小班面积)×100% ④作业设计率=(∑调查有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⑤幼林抚育率=(∑调查抚育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 100% ⑥林木管护率=(∑调查有管护措施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⑦检查验收率=(∑调查检查验收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⑧资料建档率=(∑调查建档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69、母树和母树林:供采种的树叫做母树。很多母树生长在一起就叫做母树林。

70、优良母树: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个体。

71、优质种源:生长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紧凑、无病虫害的优势木,其比例占75%以上的母树林称为优质种源。

72、林木种子园:是用有性法或无性法繁殖人工精选的个体或综合育种法培育的新品种的植株而建立起来的林木良种繁育场。

73、采穗圃:对于容易扦插繁殖的树种,用被选优树的种条(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为往后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当于种子园,只不过种条代替了种子。

74、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采伐。75、抚育采伐:根据森林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在不同龄期,伐除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效能。

76、更新采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开始减退时所进行的一种采伐,这种采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为前提,以保护防护效能和特种作用持续稳定的发挥。

77、皆伐:整个林分一次伐除,通过人工植树或天然下种(自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达到更新目的。

78、择伐:把林分中部分适合和应该采伐的林木进行采伐的方式,主要用于复层异龄林。

79、渐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个龄级期内分两次或数次伐除。80、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进行的抚育方式。伐去过密的树木中品质较差的植株而保留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并促进生长。

81、生长伐:在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一直到主伐前一个龄级的阶段内所进行的抚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营养空间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82、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即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复查间距期为5年。其目的是通过查清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制定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这类调查以省、市、区或大林区为单位进行。

83、二类森林资源清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地州市林业主 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林业生产单位内进行。复查间距为10年。其目的是为林业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及有关规划提供依据。这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要落实到小班,其准确度优于一类调查。

84、三类调查:即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

85、森林抽样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抽出部分样地进行调查,根据样地调查结果推算该范围内全部森林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

86、森林区划:为了便于森林调查和开展营林活动,按一定经营规模将林区划分成不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的工作。

87、林班: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

88、小班: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

89、小班调查:在小班范围内进行的测树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调查项目。

90、标准地: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 作为调查样本,称为标准地。

91、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于“森林病虫害”不能包括可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杂草、软体动物、脊柱动物和其他植物,近年来改称为“林业有害生物”)。

92、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已经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93、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国境内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传播的有害生物。

94、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部地区或国内其他地区局部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在本辖区内传播的有害生物。

95、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依法必须经过检疫才允许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也包括根据疫情应实施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土壤等。

96、产地检疫:是指国内调运、邮寄或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调查、除害处理并得出检疫结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的措施。

97、调运检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出原产地之前、运输途中及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之后,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森 检法规,由法定的专门机构,对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措施。根据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的方向,可将调运检疫分为调出检疫和调入检疫两部分。

98、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那些为害严重、防治困难、能够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国家林业局发布。本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省林业厅发布。

99、疫区:是指根据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依照森林植物检疫(简称“森检”)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划定,并且采取相应检疫措施的地区。疫区的划定,由省林业厅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100、野生保护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我国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大类: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动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④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101、野生保护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野生保护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分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前 称三级保护野生植物)。

102、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含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要求在15万亩以上、省级自然保护区在10万亩以上、县级自然保护区在3万亩以上。

103、自然保护小区:是指对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珍稀植物生长繁衍地规划面积在2000公顷以内,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04、森林防火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一是各级组织机构落实,特别是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机构健全稳定,人员高效精干。二是责任到人,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长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都要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签订责任状,并经常深入责任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算。五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领导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

105、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森林火险 天气等级危险程度燃烧程度蔓延程度

一 没有危险 不燃烧 不蔓延

二 低度危险 难燃烧 难蔓延

三 中度危险 能燃烧 能蔓延

四 高度危险 易燃烧 易蔓延

五 极度危险 极易燃烧 极易蔓延 106、森林灭火原则:

①实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②实行保护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③统筹兼顾,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则。④要积极扑救,不要消极防守的原则。⑤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⑥捕捉有利战机的原则。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107、森林火灾分类:

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③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④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108、林权流转:就是林权交易,是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和林木所有权的转让。109、活立木经纪人:活立木经纪人是产权经纪人中的一个系列,是指依照国家《经纪人管理办法》在活立木经纪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进他人交易而从事的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其他经纪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讲,活立木经纪人是一种行业从业资格。

110、原木材积表:以小头直径为标准测材积表,不带皮测量。111、一元立木材积表:为了查算一定树种的立木材积所编制的数表。按其性能和应用地区范围的大小,分为地方材积表和一般材积表。地方材积表应用的地区范围较小,同一树种的树干形状变异不大,因而只根据胸径一个因子编成,所以也叫一元立木材积表。

112、活立木蓄积量:也叫林木蓄积。指一定面积森林的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数量。蓄积量,只能用于尚未采伐的森林和林木,它有继续生长和不断蓄积的意思。

113、商品林:包含以生产用材为目的的林木和以生产竹材为主的竹林。

114、平均胸径:一个林分或一批林木胸径的平均值。计算方法有平均断面积法、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以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作为林分的平均胸径。

115、活立木:一般意义上的解释是林分中活着的立木。116、商品材:一株树木或一个林分,经过采伐和造材之后,可以生产的经济材和薪材的总和。经济材和薪材之外的木材叫废材。在河南省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商品材指的是达到一定规格的经济材。117、林权证: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权属人颁发的代表林产所有权的权利证书。

118、林权:森林资源的所有权。森林和林木权属的性质,主要分为国有、集体、民营三种。民营包括法人、非法人经济实体和自然人。

119、出材率:一定面积上一定树种的活立木总蓄积中,能生产各类商品材的百分率。商品材的要求规格不同,出材率也不同。立木直径越粗,出材率越高。

120、林业: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林业与农、牧业互相依赖,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是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之一。

121、森林: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群落。

122、林分: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年龄、起源、地位级等主要调查因子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体的长有林木的地段。

123、林木: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它决 定森林的外貌和内部基本特征,以及森林的经济意义和影响环境的作用,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根据经济价值和经营意义分为主林木,即由主要树种所构成者,和次要林木,即由次要树种所构成者。林木也泛指林内生长的乔木,与孤立木相对。

124、孤立木:空旷地上单独生长的树木。

125、辅佐木:对主林木有加速生长和改善干形发育,提高木材工艺价值等作用的乔木或灌木。

126、幼苗:森林中一年生树木的总称。慢生树种2-3年生者也列入其内。

127、幼树:年龄不大,生长比较低小的树木。一般是从2-3年生算起。

128、下木:林内灌木及当地条件下生长达不到乔木层的乔木种类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129、活地被物:林地上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的总称。与死地被物相对。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130、林业用地:专门供林业生产的土地。其中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以及暂时尚没有林木的宜林地和无林地。

131、有林地:生长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森林(天然林或人工林)、竹林及特用经济林(乔木或灌木)的土地。有林地是森林资源面积中的主要部分。

132、疏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133、宜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凡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以及不能种植农作物而宜于林木生长的一切荒山荒地,统称宜林地。

134、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构成,以培育灌木为目标的或分布在乔木生长范围以外,以及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大于或等于30%的林地。包括人工灌木林地和天然灌木林地两类。

135、采伐迹地:宜林地中的一个类别。指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5年的迹地。

136、无林地:宜林地中的一个类别。由于采伐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空旷而暂时又没生长起森林的土地。

137、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株数的85%,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播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138、林冠:林分内所有树冠的总体。

139、郁闭:林分中树冠彼此互相接触闭合的状况。

140、林窗:林冠上出现的较大的空隙。其宽度约等于树高的四分之一。宽度在树高的四分之一以上但不超过树高的空隙,称为林中空地,空隙宽度超过树高以上者,称为林中旷地。

141、纯林:也叫单纯林。由单一树种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如杉木林、油松林、刺槐林等。

142、混交林:两种以上的树种所构成的林分,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143、单层林:具有一个林层的林分。同龄的或由阳性树种构成的纯林,立地条件很差的林分,多为单层林。

144、复层林:具有两个以上林层的林分。混交林中的上层林木常由阳性树种组成,阴性树种多居其下。阴性树种组成的林分,尤其是经过择伐以后,容易形成复层林。

145、萌芽林:由伐根萌芽更新形成的林分,有时也泛指由无性更新所形成的林分。

146、实生林:由种子繁殖而形成的林分。包括天然下种,人工栽植实生苗或直播后长起的林分。

147、原始林:尚未经人类经营活动或人为破坏的天然森林。148、次生林:多指天然次生林。即原始林经过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

149、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150、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151、幼龄林:林龄为最幼小的林分。

152、中龄林:也叫壮龄林。通常指林龄为Ⅲ龄级的林分。153、近熟林:生长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森林。通常指Ⅳ龄级的林分。

154、成熟林:林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以采伐利用的林分。通常指林龄为Ⅴ、Ⅵ龄级林分或达到主伐年龄的林分。

155、过熟林:超过Ⅵ龄级以上的林分。

156、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原料为 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

157、公益林:也称生态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

158、防护林:以防护林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159、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160、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161、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162、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63、生态平衡:也叫自然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彼此之间以及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相当的和谐和完整的状况,但是生态上没有绝对的平衡,生态平衡只是相对的。

164、生态系统:又叫生态系。在一定的面积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命的环境部分由复杂的相互关系所联系而构成的一种不可相互分离的功能单位。生态系统有不同的划分,如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和动物生态系统等。森林生态系统和动物生态 系统等。森林生态系统属于植物生态系统的范围,它是由乔木、灌木及其他生物部分和其生态环境共同构成。

165、森林资源:通常指按面积数字和蓄积数字表达的木材资源。166、森林资源动态:在一定面积上一定时期内,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增长和减少的情况。

167、森林资源档案:林业管理部门和森林经营单位在各个时期森林资源材料的记录。

168、林权:主要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169、林权争议:林木、林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就如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林木、林地问题所发生的纠纷。

170、占用林地:全民所有制单位因勘察设计、修筑工程设施、开采矿藏的需要,依法使用全民所有制的林地。

171、征用林地:全民所有制单位因勘察设计、修筑工程设施、开采矿藏的需要,依法使用集体所有的林地。

172、森林经营: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以提高森林的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总称。主要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主伐更新、护林防火及副产利用等。广义的森林经营还包括林木病虫害防治、林场管理、产品调拨、狩猎等。

173、封山育林:是在封禁措施保护下,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使原来森林植被正遭破坏的迹地恢复起来,有时也采取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是我国广大林区根据资金、劳力等条件不足,森林本身可以自然繁衍更生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营林方法。174、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和保护珍贵稀有或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保存有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自然保护区类型有森林类型、野生动物类型、海洋类型、湿地类型等。

175、蓄积(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176、林木密度(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177、株行距:行距:栽植行与栽植行间的距离。又称行间距离。株距:行内植株与植株间的距离。又称株间距离。例:株行距2×2m等距,4×5m或5×4m 大的为行距,小的为株距。由株行距换算造林密度:株/亩,株行距为4×5m,每株占地面积4m×5m=20㎡,666㎡/20㎡=33株,为每亩的初植密度。

178、胸径:胸高直径,距根茎1.3m处的树木直径,叫胸高直径,简称胸径(厘米)。

179、根茎:树干与树根交换处的直径,从接近地表处测定(厘米)。

180、树高:从根茎到树干顶梢的长度(米)。

181、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

182、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也叫标准材积表。

183、原条:树木伐倒后,经过打枝,剥皮还没有加工造材的原 木。即截去直径不足6厘米的梢头部分。

184、原木:将原条按不同用材的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的木段。

185、经济材:材质符合各种标准的各种原木、板方材等材种。186、薪材:不含符合经济材标准的,但仍可作为燃料或木炭原料的木段。

187、商品材: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薪材统称为商品材。

188、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缩小,由根茎往梢部逐渐减小的程度。其单位长度(1米)直径减少的程度。又叫尖削度。

189、树龄:根茎处树干的年轮数。190、林龄:林木的平均年龄。

191、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土壤、水分等)统称为它的立地条件。

(1)地形: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平坦。

(2)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含量、酸碱度(ph值)。碱性过强,会使土壤变坏,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降低,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3)水文:地下水位深度、盐分、被水淹没的可能性。(4)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的历史及现状,人类活动的作用。(5)生物:病、虫、兽害。(6)地貌:阶地、河滩地、涝洼地。192、林分起源

(1)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树木种子落在林地上,发芽生根长成树木,由这些树木形成的森林。

(2)人工林:由人工播种造林或植苗、插条、插条苗根等方式形成的森林。

193、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特征和管理的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小块森林,这小块森林叫林分。

194、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的比。

标准林分为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这样林分在单位面积上具有最大的胸高断面积。

标准林分的疏密度为1.0 19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冠面积之比。也叫复盖度。用10分法表示。

196、立木:活着站立的树木。

197、倒木:人工采伐或被风吹倒的树木。

198、造林密度:单位面积上种植的株数。分初植密度和经营密度。经营密度是达到某一成材规格时的单位面积上的株数。

199、林相:森林的层次结构。分单层林、复层林。(1)单层林:只一个乔木层的。例杨树林。

(2)复层林:有两个以上乔木层。例杨树与其他树种混交,杨 树居上层,其他居亚层。

200、人工林组成:一块造林地上,栽培的人工林由哪些树种组成的。每个树种占多大百分比。

(1)纯林:由单一树种组成的人工林,例如杨树林。杨树占100%。(2)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混交林中有主要树种(目的树种)、伴生树种(在一定时间内与主要树种伴生,并促进其生长的乔木树种,例保护表土、改良土壤等)。

201、生长量:树木的高、直径等因子,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变化的量叫生长量。

202、年轮:树干横断面上由晚材和下一年的早材构成同心环节。晚材色深,早材色浅。

203、人工林与水分:空矿地上的土壤水分,底层含水量较高。因表层风吹日晒,蒸发强度大。造林后第一次灌透,以后不旱不灌,灌水过多,土温降低,发芽发根受影响。

204、人造板:以木质原料或其他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板材,通常分为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三大类。

205、胶合板:又称夹板、合板。用奇数(3,5,7,9„„)层的单板,按照对称原则,即各个相邻层的单板其木纹互成直角的组合,经胶结、加压所制成的人造板。

206、刨花板:又称木质碎料板。用干燥的刨花碎料喷拌合成树脂和(或)其他有机粘合剂,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碎料板。常用与家具制造、缝纫机台板、车辆、船舶和室内装饰等方面。207、纤维板:纤维板是湿法纤维板、干法纤维板及各式各样纤维板统称。即将木材(或其它植物)的纤维,经过分离,打乱其原有的粘贴材料(如木素和半纤维素)或再加胶料、浸渍剂或其它物质,搅拌均匀(即使纤维任意排列),在经成型和热压而制成的人造薄板。

208、细木工板:以多种尺寸的小板条平铺或侧积、实积而组成各种花样的空心作为芯板层,在上下两面各复一层或几层(一般多为两层)单板经胶合,压制而成的一类人造板。细木工板是胶合板的一种,其类型很多,一般分为实心(细木工)板和空心(细木工)板两大类。

209、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树木冠幅大小与立木直径生长呈相关的关系。因为冠幅的大小影响立木的光合作用的叶面积的多少。树木材积生长量与叶的生产量呈正比。即冠幅大、材积产量高。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加而递减。

210、造林地土壤水分与温度:土壤中的水分与空气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因子。土壤中的空隙不是被空气充满,就是被水分所填满。要求土中有充足的水分和适量的空气。因为树木所有营养物质的运转,都依靠水分,并且水分是组成树木的重要成分。树木呼吸需要空气。土壤的温度,直接影响树木根系的生长和活动。初植林地土温过低,会降低根系的吸水能力,影响成活。

211、森林:森林是一种植物群,是集生长的乔木、灌木及与其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物群和土壤、气候等的总称。森林不仅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林副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土、调节 气候、防护农田、卫生保健、巩固国防等作用。

212、林业: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发展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213、林木:林木是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树木,是同孤立的树木相对而言。林木的树干比较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

214、森林覆盖率:《森林法》所称的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竹林地面积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215、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指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在内的总称。

216、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包括以下三个林种:

(1)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含竹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包括一般用材林和短轮伐期用材林。

(2)薪炭林: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3)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

217、生态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以及根据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 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种:

(1)防护林:以国土保安、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包括以下六个二级林种,即:1)、水源涵养林,2)、水土保持林,3)、防风固沙林,4)、农田牧场防护林,5)、护岸林,6)、护路林。

(2)特种用途林:以保存特种资源、生态环境、国防、森林旅游、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包括以下七个二级林种,即:1)、国防林,2)、实验林,3)、母树林,4)、环境保护林,5)、风景林,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7)、自然保护区林。

218、森林工业:是指从事木材生产和加工利用的工业。它包括森林采伐、木材运输、林道的勘测设计和施工,乃至木材机械加工(如制材、木制品制造、人造板)和林产品化学加工(如木材水解、热疖、提炼物、制浆及其它特殊林产品的生产)等。

219、木材工业:原木到贮木场以后的加工生产和利用的工业叫木材工业。包括木材构造、性质和利用的研究,制材、木材干燥、人造板和木制品制造,以及木材改性和木材化学加工(浆粕、木材水解和热解)等。

220、林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生态、经济、社会)为中心,以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正确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分区、分类生产,协同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上连基地、下连市场的由结构合理、有机构成的多条足够长的产业链组成的该产业体系。221、生态保护:主要是指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森林这方面的价值或效益是非常巨大的,远远超过森林的直接效益。生态保护的主要方面有:大气平衡、水土涵养、防止水土流失、农田保护、城市生活环境保护、护路护岸、消除或减缓污染等。

222、森林土壤:在森林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叫森林土壤。由于原有枯枝落叶覆盖土壤表面,一般腐殖质含量较多。在不同气候与木质条件下,随着地带性和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的差异,所形成的土壤也不同。如大、小兴安岭地区的棕色灰化土,广西山地黄壤土等。

223、森林气候:指森林区域内的特殊气候,由地理位置、地形、林木疏密、林木种类所决定。林内一般日照少,风速、蒸发、雨量、气温的年、月、日变化等均较林外旷地小,温度则较高。

22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资源信息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信息主要是指林业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区划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措施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林政法规和社会经济条件资料等。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除了管理这些信息外,还包括建立信息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225、森林资源清查:指全国性或大区域内森林资源的清查。内容包括测定森林面积及其活立木蓄积量、生长量、年采伐和枯损量等。

226、森林连续清查:在全国、全省或大林区等范围内,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每隔一定时期(一年或五年或十年)连续进行的森林调查,叫森林连续清查。

227、森林抚育:林业上用来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和改善林木品质,以提高生产率的各种措施。包括锄草、松土、间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抚育采伐、下木栽植等工作。

228、灌木:树木没有明显的直立主干而是从主干基本部分发生的丛状枝条。

229、乔木:有一个明显主干的树木,高度一般在3米以上。230、树木:一般为各种木本植物的泛称。但科学的概念是指各类乔木,而不包括灌木和木质藤本。树木由树冠、树干和树根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231、树冠:由枝和叶所组成的树木顶盖部分。树叶是制造树木“食料”的工厂;叶内的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加工)碳水化合物以营养树体。

232、树干:又称树身,是树木在地面以上主茎部分;也指树木伐倒后除去枝叶的主要部分。

233、轮伐期:是一种生产经营周期。他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长发育到达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234、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卡洛维茨被德国人奉为“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创始人。1713年由于德国出现第一次“木材危机”,卡洛维茨提出了人工造林的思想,他指出:“努力组织营造和保持能被持久的、不断利用的森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这个国家最伟大的艺术和科学”。其永续利用的目的是追求最高木材产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35、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共识包括后代的需要、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抗压力、环境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只有既能满足当代人对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以上三大效益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才可称得上可持续发展。

236、森林资源永续再生性:森林资源不同于矿藏等其它自然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具有在一定条件下的再生性。因为,森林采伐后能及时更新可以再生,如果能合理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可以永续、均衡地满足社会对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以及各种有益性能的需要。

林资源是通过采伐和造林这两种主要形式而发生动态变化的。应当处理好采和育的关系,如果采育失调,采的多、育的少,会使森林资源产生危机,难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林业专业知识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林业及林学的概念与内涵;中国林业的发展与现状。第二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森林的概念、特点与组成;林分特征指标及林分标准地调查与要求。

第三章 森林植物: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植物分类方法与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评价指标。

第四章 森林与环境:森林环境因子及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森林的分布规律。第五章 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效益与评价。

第六章 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与技术;苗木质量的评价与表示方法;主要育苗方式及方法。

第七章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森林类型及其划分;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及立地因子;适地适树的途径、原则与方法;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及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树种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方式。

第八章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引种的意义、依据及注意事项与成功标准;育种方式与方法;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与林地管理;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与方法;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第九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的概念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内涵与任务;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技术及次生林经营。

第十章 城镇园林绿化:城镇园林绿化及其功能;城镇园林绿化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基本理论;城镇园林绿化地规划设计方法。

第十一章 森林健康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评价指标;林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林业生态工程及其管理与评价。第十三章 林业政策:林业政策及特点;林业政策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现阶段林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 森林法律制度:森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森林、林木、林地登记发证制度的主要规定;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对象及范围;解决林权争议的方法和工作步骤;占用或者重用林地的审批程序;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规定;违反森林法规的几种主要行为。

云南林情:云南的森林资源现状;云南的林产业现状;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的云南林业特点。

以下内容根据考试大纲整理:

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公开招考工作人员

《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章 绪论

一、林学的概念: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二、中国林业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六位,人工林面积列世界第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形成了以森林法为主体,其他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相辅相成的林业法律体系。颁布了林业法律10部、林业行政法规17件、林业部门规章42件。

我国林业发展中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湿地资源存在总量不高,人均占有量较低、部分湿地严重退化的问题。我国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远低于6%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自然湿地面积0.0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湿地面积的13.15%。有关部门监管不规范,局部地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扭转,低层次重复,粗放型扩张现象依然存在,致使林业产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差。林业科技成果供给线路不畅,集成化供给不足,转化动力不足,以种苗产业为例,良种供种率、使用率低、商品性弱,竞争力不强。

第二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一、森林的概念、特点与组成: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较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森林的特点:①分布范围广。②物种丰富,层次结构复杂。③生命周期和演替系列都很长。④生产率高,物能流动系统完整。⑤用途多、效益大。

森林的组成:森林中除建群种外,还有大量的植物包括各种乔木、亚乔木、藤本、灌木、草本、菌类、苔藓、地衣等。森林动物从兽类、鸟类到两栖类、爬虫、线虫、昆虫,以及微生物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个体数量大,是森林中最活跃的成分。森林植物的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乔木层、亚乔木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以及跨越各层的层外植物垂直面和零星块、片等。

二、林分特征指标林分标准地调查与要求:林分是指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层或林相、林型、林龄、地位级、出材量及其他因子大体相似,并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也就是说,林分指内部结构特征(如树种组成、林冠层次、年龄、郁闭度、起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等)基本相同,而与周围森林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森林。林分常作为确定森林经营措施的依据,不同的林分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在森林经理工作中,是划分小班的基础,在集约经营的森林中,一个小班包含一个林分。

三、林分标准地调查与要求: 为掌握森林资源的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满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进行林分调查或某些专业性的调查。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sample—plot),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要求:标准地的形状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则,一般为方形或矩形。为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精度,标准地不能跨越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离林缘至少20米,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一般在近熟、成熟和过熟的林分中应至少有2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以上。

第三章 森林植物

一、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二、植物分类方法与系统

植物分类方法:1.根据生命活动所需有机物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能自己合成有机物的是自养型植物;依赖于现成有机物的是异养植物。2.植物依据能否形成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又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均通过孢子进行生殖,进化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对陆地的适应能力很强,依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有果皮)和裸子植物(无果皮)。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学派、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Cronquist系统、达格瑞系统、张宏达种子植物系统。

三、生物多样性及其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入侵度、受威胁物种。第四章 森林与环境

一、森林环境因子及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态因子:气候(光、温度、水分、空气、雷电)、土壤、地形、生物、人为等因子。

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森林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森林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一些灰尘和颗粒,净化空气。森林是一座生物水库,可以保持水土。一般来说,森林可以改善气候环境,降低温差,保持空气湿润。森林还可以防风治沙,改善环境。

二、森林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有:

(1)热带季雨林:分布于海南岛、台湾南部、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南大部分地区;(3)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北大部分地区;(4)寒温带针叶林: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每两种森林类型之间往往还存在过渡类型。

第五章 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一、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2)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3)水资源贫乏,水质污染严重;(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粮食安全;(5)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深层次因素。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3.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1.加强公众教育,引导公众参与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2.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补偿机制为了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落到实处,必须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4.依靠科技创新,运用先进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是搞好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条件。5.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加强立法和执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6.培育环境文化,发展生态农业当前,我们必须大力培育环境文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二、森林的功能、效益与评价:

森林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人与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森林的经济功能是能够提供林副产品,林产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果品等,副产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颈、皮、脂、胶等,以及森林动物、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它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比较效益为目标;森林的社会功能最为复杂,影响面极广,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层面。总括讲,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包括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精神享受、成就生态文明等。森林生态效益: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

第六章 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一、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与技术;

林木种子采集:适时采集、树上采集、地面收集、伐倒采种,种子的采集必须在种子成熟后进行,采集时间过早,会影响种子的质量,过晚,等小粒种子脱落飞散后则无法收集。

种子成熟过程是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等的全部过程。

种子成熟一般经历两个过程:先生理成熟,而后形态成熟。

生理成熟: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形态成熟: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作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果实,虽然在形态上7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生长至正常的大小而 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林木种实类型:球果类、干果类(硕果、荚果、蓇葖果、翅果、坚果)、肉质果(浆果、核果、肉质果)。

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1.内在因素(种皮结构、内含物构成、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成熟度);2.外部条件(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通气条件及生物因子)。采集技术:立木采集、机械采集、其他法。

林木种子调制技术:脱粒(球果类、干果类、肉质果);净种(风选、筛选、水选、粒选);分级(筛孔大小)。种子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调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纯净而适宜贮藏运输和播种的优质种子。

净种就是除去夹杂在种子种的鳞片、果皮、种皮、果柄、枝叶碎片、空粒、废种子、土块等。

其目的是提高种子纯净度。净种方法一般是根据种子、夹杂物的大小和比重不同,分别采用风选、水选、筛选或粒选。种子贮藏方法:可分为干藏和湿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种子入库前都必须净种,测定种子含水量,对含水量过高的种子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其符合贮藏标准,为防止病虫害,入库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二、苗木质量评价:

1、生长健康无病虫害。

2、表皮光滑圆润无萎缩。

3、表皮无明显损伤。

4、枝条分布均匀。

5、外观生长情况符合品种特性。

主要育苗方式及方法:有性繁殖(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

第七章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一、森林类型及其划分

森林类型:简称林型。是按照群落的内部特性、外部特征及其动态规律所划分的同质森林地段。划分森林类型的目的是为森林调查、造林、经营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营林措施。

森林类型划分:1.法瑞学派

群落分类方法以植物区系的分析为基础。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群丛,认为群丛是具有一定植物区系组成的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表现出一致的外貌,且生境条件一致。作为基本单位的群丛,如同植物种类,可组合为更高的系统单位,也可再分为较低的单位。其从高至低的顺序为:植被区、群纲、群目、群属、群丛、亚群丛、变型、群相。

法瑞学派是最早将统计方法应用于群落研究的,如群丛归并中群落系数的统计、群落动态中的分层频度法等。20世纪40年代以后,数值分类的方法及排序逐渐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

2.英美学派:以植被动态规律-演替和演替系列为其基本观点进行植被的分类。演替的顶极是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群系。群系则以优势种的生活型表征地区的气候。群系的下一级为群丛。凡外貌、生态结构和种类成分相似的群落,属于一个群丛,通常有2~3个优势种。群丛以下为群丛相,是群丛的地理变形,具有群丛中的两个或几个优势种,但不是群丛中的一切优势种。群丛相下面还可分为组合,由一个或几个次优势种所构成。在季节分明的气候下或郁闭的森林中还可细分为季相组合及成层组合。

3.生态学派:强调林分和生境的相互统一。生境的变化比林分要缓慢得多。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林分的组成、结构、生产力和林分特性等;生境条件的量变引起森林及其组成和生产力的质变。

4.生物地理群落学派:是在植物群落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分类单位是林型。

二、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及立地因子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森林立地因子: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2.植被因子(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建群种、生物量、收获量等);3.人为活动因子;4.森林立地主导因子(对林木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原则与方法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适地适树的途径: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改地适树。适地适树的原则:是否成活、数量质量要求、生长稳定性、用成本和效益评估。

适地适树的决策方法:立地类型划分决策法、模糊决策法。

四、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1.对造林成活的影响: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群状配置时有正向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

2.对郁闭的影响: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郁闭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3.对干、枝、叶量的影响: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到一定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如果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变,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兼顾用材时要考虑工艺成熟时的材种规格。

4.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密度对树冠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5.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一般来说,随密度增加总根量、各级根量度减少。

6.对高生长的影响: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研究结论不太一致。“有越密越高的趋势”,英国学者。“低密度的林分具有较高的高生长”,丹麦学者。“在一定的、较稀的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促进高生长,在过密的情况下,增加密度,抑制高生长”,苏联学者。

7.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胸径的作用随林龄而增加。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与林木个体的营养面积有关,与冠幅、叶量的影响相一致。

8.对材积生长的影响: 单株材积V=(π/4)D2Hf(V-单株材积、D-直径、H-树高、f-形数)单株材积与密度1/V=AN+B V=KN-a(V-单株材积、N-株数、A、B、K、a-参数)D 随密度增加而减小,f 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对单株材积的作用规律与直径相同,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9.对生物量的影响: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一般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任何密度范围内的林分,其生物产量最终是一定的。

10.对干形、材质的影响:密度大形数高,尖削度小;密度大,节疤小;树干饱满,干形通直,早晚材不同。

第八章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一、引种的意义、依据及注意事项与成功标准:

引种的意义:引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是一种最经济的丰富本地物种的育种方法。引种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引种的理论依据:1.遗传学原理: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学原理在于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2.生态学原理:一种作物生态类型的品种对本地区的条件具有最大的适应性,生态类型相似的品种,也必然具有相似的适应性。引种时,必须根据作物的适应性,引入适合的生态类型的品种;3.气候相似论:两个地区间的生态环境,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互相引种成功的程度;4.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间引种比经度相近而纬度不同的南北地区之间引种具有较大成功的可能性,低纬度高海拔与高纬度低海拔地区间相互引种易成功,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5.植物的阶段发育与引种:注意引种中植物对温度及光照的需求。

引种中的注意事项:1.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2.注意植物习性类型的特点;3.注意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4.注意因引种不当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引种原则(适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

1、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按照选择引种树种——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推广的程序来进行

2、充分利用引种树种种内、产地间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选择优良种源和个体。

3、充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进行多种立地试种。

4、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包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

5、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后果。

引种成功树种的标准:以外来树种表现的适应性、效益和繁殖能力作为评定引种树种成功的主要指标。适应性指标:1.适应引入地区的环境条件,在常规造林栽培技术条件下,不需特殊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2.无严重病虫害。效益指标:1达到原定引种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较高或明显高于对照树种(品种)。2.无不良生态后果。繁殖能力: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能正常繁衍并保持原有优良性状。

二、育种方式与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细胞工程育种。

三、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与林地管理

造林地的选择: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造林地首先要是符合条件的坡耕地、采伐迹地、宜林荒山荒地,其次是灌丛地,第三是疏残林地(郁闭度在0.2以下)以及需改造的低产人工林;注意保护好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次生林,不得砍伐或变相砍伐有保留价值的天然林来发展人工林;造林设计,面积一块最大的不超过35公顷,尽可能避开野生动物栖息的各种保护区;要对造林地上的珍稀植物加以保护;主要河流两岸500米以内或自然地形中第一山脊以内的山地不得纳入造林地范围。

造林地整地:整地前,对造林地应进行必要的清理。要把造林地上的藤条、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树头、站杆、火烧木等清理干净。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带状清理或块状清理。清理方法可以是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清理,也可以是机械清理。清理后归堆或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杂草。整地的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类。

林地管理:

松土除草、林地灌溉与排水、林地施肥、栽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内凋落物。通过土壤管理创造较为优越的环境,满足苗木、幼树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和空气的需求;进行林木控制,使之生长迅速、旺盛,并形成良好的干形;保护幼林,使其免遭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检查验收新造幼林,加强造林质量管理。

四、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以密度的作用规律为基础;以林种、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林木个体之间对生活因子的竞争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方法:1.经验的方法:对过去人工造林的密度进行调查,判断其合理性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2.试验的方法: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3.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取得大量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参数确定造林密度。4.查图表的方法:依据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管理图或密度管理表确定造林密度。

五、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

第九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

一、森林经营的概念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内涵与任务: 森林经营是各种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森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培育管理措施。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

森林可持续经营内涵:①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一个多重效益兼顾、多重经营目标优化的过程;②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要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生产能力和更新能力的持续为前提;③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主体是经营森林资源的人,所求的是人经营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④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践,不仅需要经营者,而且需要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共同参与;⑤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不仅关注物质产品的产出,而且关注非物质效益和服务的成果;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要求区域间公平,同时要求代际间的公平;⑦由于森林资源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森林可持续经营任务: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稳定和持续再生的前提下,不断发挥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实现森林资源三大效益的整体优化。

二、森林结构调控技术:1.深入开展森林分类经营;2.按各林种的主导功能定向培育森林;3.区划森林经营固定小班;4.继续调减木材产量;建立森林资源审计制度。

三、森林采伐和更新技术及次生林经营:包括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低产林改造。对用材林的成熟林和过熟林实行主伐,用材林的主伐方式为择伐、皆伐和渐伐。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优先发展人工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在采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必须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次生林经营:抚育间伐、林分改造、抚育改造、封山育林、成熟林采伐。

第十章 城镇园林绿化

一、城镇园林绿化及其功能: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其作用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滞烟尘和粉尘、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较高的观赏价值、布局合理、设计美观的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美化城市,为城市增添几分自然美。另外,城市绿地还起着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防雪、防火等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然会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一个主要载体。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有助于促进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同时园林绿化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加速了城市物质文明建设。

二、城镇园林绿化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基本理论:

绿化地规划要遵循整体协调原则、有机更新原则、动态发展原则、多样性原则,使绿地均匀分布,坚持绿地面积与服务半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

三、城镇园林绿化地规划设计方法: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树种选择的论证、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第十一章 森林健康与维护

一、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评价指标: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阶段。其评价指标有: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二、林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具体措施有:植物检疫、林木栽培防治(选择抗病虫品种、育苗措施、栽培措施、管理措施)、物理机械防治(捕杀法、阻隔法、诱杀法、种苗的热处理、土壤热处理)、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蛛螨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菌)、化学防治。

三、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控制: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2.加强防火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3.严格控制火源,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管理;4.培养良好的风俗习惯,自觉杜绝火灾隐患;5.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监管;6.林区村组建立防火组织;7.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8.加强防火值班,确保信息通畅。

第十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

一、林业生态工程及其管理与评价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

存在问题: 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有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因而造成工程建设并没有真正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工作不扎实、进度不快,法律保护难落实,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未得到全民的共识和形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毁林事件时有发生。②林业生态工程不仅是一项跨世纪的生态建设工程,而且建设区多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投入严重不足,国家投资少,补助标准偏低,与工程需要不相适应,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随着工程进展,造林难度不断增加,造林成本不断提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③一些地区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林业生态工程未与总体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当地环境和相关产业综合规划,因而使之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没能做到因地制宜以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④树种比例失调,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病虫害危害,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⑤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强度樵采和乱砍滥伐现象。一些地方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偏少。尚有部分乡(镇)没有林业站,或虽有林业站,但没有专业技术员与可靠的专项经费来源,形同虚设。对策: ①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树立生态经济思想 ②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③调动全社会力量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④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⑤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⑥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配套工程建设 ⑦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外援。

第十三章 林业政策

一、林业政策及特点

林业政策:是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为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林业建设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林业政策的特点:1.严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与农牧业等其他政策的密切相关性。3.依环境不同的可变性。4.随时代发展的适应性。5.广泛的群众性。

二、林业政策实施的方法和步骤:1.正确理解和处理贯彻林业政策和依法治林的关系,把贯彻林业政策和实施林业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支持林业政策的指导作用与严格依法治林相统一。2.必须广泛宣传、深入学习林业政策,努力提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行林业政策的自觉性。3.做好对林业政策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

三、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1.党的林业政策是制定林业法规的基本依据。2.林业法规是林业政策的定型化和法律化。

3.实施林业法规必须以党的林业政策为指导。

区别:1.制定的主体不尽相同。2.表现形式不同。林业政策的再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决定、指示、会议决议、通知、报刊社论、口号和标语等多试,而林业法规采取特定的规范性文件的表现形式。3.实施的方式不同,强制力大小不同。林业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宣传、号召、动员和说服教育等方式,要业政策具有一定约束力主要表现为对违反者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林业法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违反者,不仅可以给予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严重的可以给予刑事处罚。4.内容的广泛性不同。林业政策内容比林业法规更为广泛,林业法规所调

第9/12页

整的社会关系,都是在林业政策所调整的范围内。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林业政策是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及林业工作的实际制定的,所以林业政策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林业法规是由比较成熟的并有必要上升为法规的林业制定而成的,是党的林业的定型化和法律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四、我国现阶段林业政策的主要内容:1.抓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2.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力造林育林,绿化祖国;3.坚持“两大体系”的总目标,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4.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第十四章 森林法律制度

一、森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森林法的概念:森林法是以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改判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目的,调整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森林法的基本原则:1.稳定森林、林木、禁地权属的原则。2.依靠全体人民办林业的原则。3.以营林为基础、水续利用的原则。4.严格控制林木资源消耗的原则。5.对林业给予经济扶持的原则。

6.依法从严治林的原则。7.保护林农、承包造林者和其他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二、森林、林木、林地登记发证制度的主要规定 1.依法使用国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登记程序:(1)使用国务院确定的国有重点林区(目前主要是指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森林、林木、林地的,由使用单位向国务院林业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权。

(2)使用国有的跨行政区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由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向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权。

(3)使用国有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由使用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权。2.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登记程序: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林木所有权。

3.单位和个人所有的林木的登记程序: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林木所有权。

4.使用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登记程序:由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对象及其范围:根据《森林法》第15条规定,国家允许森林、林木、林地作为资产转让,或者将其作价入股,作为合资、合作条件的是下列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用材林、经济林、薪水炭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林木、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

四、解决林权争议的方法和工作步骤:林权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备案;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按照《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规定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在接到《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后,应当

第10/12页

及时组织办理。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应当出具证据。当事人不能出具证据的,不影响林权争议处理机构依据有关证据认定争议事实。林权争议经林权争议处理机构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并由调解人员署名,加盖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林权争议经林权争议处理机构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制作处理意见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或者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凡涉及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经营范围变更的,应当事先征得原批准机关同意。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自当事人签字之日起生效;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占用或者重用林地的审批程序:

1.申请人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2.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明确的审查意见与恢复森林植被措施和现场查验报告一并逐级上报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3.审核同意或批准的,按照规定预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对长期征用或者占用防护林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公顷以上,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上的;临时占用防护林或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5公顷以上,其他林地面积20公顷以上的,上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征用或者占用林地低于上述数量的,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申请人核发有关批件(其中:长期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核发《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临时占用林地以及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以文件形式批准)。审核不予同意或不予批准的,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告知复议或者诉讼权利。

六、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规定:见森林法

七、违反森林法规的几种主要行为:1.违反森林防火法规(非法用火、非法进入林区、非法使用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不消除森林火灾隐患、不服从指挥延误扑火、过失引起森林火灾);2.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超越职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伪造或者倒卖林木采伐许可证; 4.违反森林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砍柴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

云南林情:云南的森林资源现状;云南的林产业现状;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的云南林业特点

云南省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有木本植物约4000余种,林地面积3.71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4.71%,活立木总蓄积量17.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9,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二位;森林面积2.73亿亩,覆盖率47.5%,居全国第三。分布有17000种高等植物和136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居全国第一位。

云南森林资源特点:(1)树种多,类型全。(2)速生用材树种多,尤其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丰富。(3)珍稀濒危树种多。(4)经济林遍及全省。(5)松脂资源丰富。(6)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云南是我国重点林区省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4%,林地面积广阔,加之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全省分布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299科、2136属、约4000余种,其区系成分复杂、特有种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建设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矿产、电力五大特色产业,现代林业等。

林业在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和首要地位。确立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林业发展的核心的观点,对于加快绿色经济强省建设步伐尤其重要: 第一,云南的大部分森林资源属于集

第11/12页

体所有,广大农民是森林资源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不仅是检验现行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效率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尺之一。第二,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必须把广大农民作为主体来建设。第三,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也是一个农业弱省。全省有80%多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1/5,但2008年每个农村人口创造的农业产值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关键的是农村居民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村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提升广大农民积极性的资源基础还很厚实 第四,当前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其最根本目标来说,就是要使广大农民通过获得安全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进而激发他们保护森林、增加收入的积极性。

第三篇:林业专业知识

林业专业知识太多了,要看你要那些方面的

现代林业考试大纲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现代林业的概念和内涵。

(2)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目标。

(3)我国现代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的内容。(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其原则。(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特征。(6)林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建设的内涵。(7)林业碳汇及“碳汇交易”的概念。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8)* “十一五”林业发展中的五个重大问题。

(9)我国传统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10)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及内涵。

(11)近自然森林经理的概念、特征及技术要点。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2)我国现代林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13)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主要内容。(14)07年8月10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主要内容。

(15)* 湖南现代林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16)* 湖南林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考试大纲

林政管理与林业法规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森林法》的基本内容、我国林业法规体系的组成。(2)证据的特点、种类,违法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2)林业行政处罚的原则、种类、条件、程序。

(3)林业行政复议、林业行政诉讼原则、范围、管辖、程序、条件。

(4)林权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林权的概念;林权的主要内容;林权登记的内容、程序;林权流转;占用、征用林地主要法律规定;林权争议解决的办法、程序。

(5)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森林林种的划分、林业长远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清查与森林资源档案制度。

(6)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7)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

(8)森林限额采伐的范围、制定年采伐限额的原则及程序。

(9)木材经营、运输管理,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进出口管理的的主要内容(10)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对象、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程序等相关制度的基本内容。

(11)林木种子法律制度包括种子的审定、生产、经营、使用的主要内容。

(12)违反森林法的主要法律责任及种类。包括盗伐、滥伐林木,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林木,违法发放、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等证件、文件,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未按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未经批准擅自在林区经营、加工木材,违法改变林地用途、非法运输木材等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与处罚规定。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林业分类经营的基本做法、意义。(3)我国对林业进行扶持的主要措施。

(4)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政策障碍及改进措施。(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意义及实施的主要途径。(6)我国林业税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改进措施。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异同

(2)政策、林业政策、林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林业三定、退耕还林政策、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非公有制林业、育林基金、林业跨越式发展等概念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组成

(3)林政管理的原则、主要职责范围。

(4)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职责;森林公安机关、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地位、作用。

(5)与承包经营、林地流转相关的合同法律知识,包括合同的条款、履行、违约责任及合同争议解决办法。

林学专业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

1、森林植物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2)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植物分类学基本原理

(2)植物学名的组成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科属种

2、土壤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2)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影响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2)林业上常用肥料的特性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湖南土壤分布规律

(2)植物营养诊断方法技术

3、植物生理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植物生长物质在林业上的应用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与分配(2)植物的生长生理、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2)*植物的抗逆生理

4、森林生态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2)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与物质循环过程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森林种群和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2)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原因与演替模式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生态模型的现状和前景(2)*森林生态学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林木遗传育种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及杂交技术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种质资源的调查方法(2)种质资源的保存保存技术与研究方法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林木遗传育种学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2)*湖南省林木育种工作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6、森林培育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林木花芽分化与结实、种子形成的基本理论(2)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意义、方法和特点(4)林分改造的意义和对象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种子产量预测的统计学和生物学原理及操作方法(2)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森林抚育间伐的理论基础(4)天然林保护的有效途径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建国后湖南省营造林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湖南省林木种苗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种苗学的发展趋势及目前的前沿技术

7、森林保护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管理方法(2)森林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及综合防治方法(3)害虫生物防治技术(4)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森林害虫资源化管理的途径和技术(2)主要林木害虫爆发成灾机理和发生规律(3)林木病虫害调查(4)林火扑救技术和善后管理(5)森林防火综合技术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湖南主要林木病害发病规律(2)湖南主要森林害虫概要(3)微生物在林业上的应用(4)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治(5)森林火灾评估

8、水土保持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土壤侵蚀的基本原理(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3)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2)流域治理措施体系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流域系统分析与评价(2)流域规划治理与实施

9、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2)中国森林资源现状与特征(3)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理论与技术。(4)森林结构调整

(5)利用GIS编制林业专题图(4)我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体制。木材采伐证、运输证申办流程。(5)林地征地管理流程。(6)森林资源政策(7)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法正林理论(2)森林收获调整概念(3)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4)森林经营管理决策(5)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6)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7)遥感技术的发展(8)遥感图像处理(9)航空摄影和航空像片的几何特性 10 数理统计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与应用的基本条件(2)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步骤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对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区间估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专业知识

1、掌握采种母树林的集约经营与管理技术

2、了解主要造林树种种子特性,掌握其储藏方法和技术

3、掌握提高苗木产量与质量的方法技术

4、掌握混交林营造技术

5、掌握整形修剪的原则和方法

6、熟悉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木及栽培

7、掌握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原料来源及种类

8、熟悉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各种处理

9、了解低产低效林形成原因,掌握其改造措施

10、*了解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上的应用

11、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在林业中的应用

12、掌握1—2个树种的种子保鲜技术

13、掌握1—2个湖南主要造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14、掌握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15、掌握中国南方主要森林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

16、掌握经济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17、掌握森林火灾扑救技术和火灾善后管理技术

18、*了解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和森林保护上的应用

19、*了解数理统计方法在森林病虫鼠害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三、新技术知识

1、掌握苗圃地的布局及现代化设施的配置

2、*了解林木育种新技术

3、*了解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本方针

4、*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5、经济林优质高效经营新技术

6、经济林产品保鲜与加工新技术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树木学(南方本),编写委员会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土壤学,林大仪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3、植物生理学(第四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森林生态学(第二版),李景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5、林木育种学,王明庥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6、森林培育学,沈国舫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7、森林防火基础知识,文定元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8、森林昆虫学(第二版),张执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9、树木花卉病害,吴光金主编,海洋出版社

10、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遥感技术基础教程》,林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13、《测树学》,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4、《林业系统工程》,徐国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5、《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亢新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6、《数理统计》,盛骤,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7、《林业经济学》,邱俊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8、《测量学》冯仲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9、森林保护学,魏美才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20、植物检疫学,朱西儒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自然保护区学,马建章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2、野生动物管理学,马建章等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3、《经济林栽培学》(第一版),中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林产工业考试大纲 木材加工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

1、木材学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宏观构造(2)木材细胞壁结构(3)木材的显微构造(4)木材的化学性质、木材的物理性质、木材的力学性质*(5)木材的缺陷及其对加工的影响*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环境学特性(2)竹材的构造与性质

2、木材保护学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科学保管(2)木材防腐与防虫处理(3)木材的阻燃处理*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材色处理(2)木材的脱脂处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尺寸稳定化处理(2)木材的强化处理(3)木材保护中的环境问题

3、木材干燥学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材与水分(2)木材干燥介质的性质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木材干燥常用的方法(2)木材干燥常用基准(3)木材干燥室的各种型式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干燥设备与测量仪表(2)木材干燥理论

4、木材加工装备学基础知识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液压传动基本概念(2)木材加工装备中的液压传动系统*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人造板生产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家具生产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专业知识

1、木材加工工艺学的主要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制材生产的原料与产品(2)原木供应与保管(3)原木锯解工艺

(4)实木加工的基本产品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集成材生产技术(2)实木地板生产技术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国内外木结构的应用与发展(2)原木旋切的定心方法(3)实木加工中的木材不同处理方法

2、人造板生产工艺学的主要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人造板分类、人造板的性能与应用(2)人造板的主要生产工艺(3)人造板对原材料的要求(4)人造板胶粘剂及添加剂*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基本单元制造(单板制造、薄木制造、刨花制备、纤维分离)(2)基本单元干燥(单板干燥、刨花干燥、纤维干燥)(3)基本单元的再加工

(4)基本单元施胶(胶粘剂调制、单板施胶、刨花施胶、纤维施胶)(5)板坯成型和预压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热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人造板的后期加工(3)人造板工艺设计与计算

(4)特种人造板(水泥复合人造板、石膏复合人造板、无胶胶合人造板、大片刨花板、非木材植物人造板)结构与特点

3、人造板功能性处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人造板的基本特性(2)表面装饰用材料(3)表面装饰用胶粘剂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浸渍纸贴面工艺(2)浸渍纸生产工艺(3)装饰层压生产和贴面工艺(4)薄木贴面工艺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基材防火、防水处理(2)薄木制造工艺

4、家具制造工艺的主要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制家具的基本机械加工工艺

(2)木制家具结构设计{家具各种部件的内在结构与接合方法}(3)木制家具各类接合方法与技术要求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木制家具的类型(各类家具的概念、特点、使用功能要求及基本尺寸)(2)家具透视图

(3)木制家具设计原则与步骤

(4)木制部件机械加工(弯曲成型零部件制造工艺、覆面板制造与加工、雕刻等)(5)木制家具装配工艺(6)木制家具的基本用材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木制家具艺术处理(2)木制家具表面装潢(3)家具造型设计的美学法则(4)家具的人体工效学

三、新技术(方法、材料)知识

1、掌握木材加工工业原材料的来源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2、熟悉人造板工业近些年在产品开发、工艺变革、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动向

3、熟悉家具工业近些年在产品设计、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新设备的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动向

4、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5、了解速生工业人工林木材的材性及改性利用的最新进展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刘一星、赵广杰主编.木材资源材料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顾炼百主编.木材加工工艺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李黎主编.木工加工装备.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谢拥群,高金贵主编.木工加工装备.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朱政贤主编.木材干燥.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6、华毓坤主编.人造板生产工艺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7、邓背阶等主编.家具制造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李坚主编,木材保护学,科学出版社,2006

9、韩健.人造板表面装饰工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0、向仕龙、蒋远舟编著.非木材植物人造板.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林产化工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

1、有机化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常见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提纯方法

附:主要有机化合物包括以下几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天然有机化合物(黄酮、生物碱与木脂素)等。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各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各种常见的官能团化合物的正确名称与结构

2、化工原理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基本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

(2)常见过程的计算和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或选型

附:化工单元操作的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热交换、蒸发、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基本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三传理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理论)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常用典型设备结构和选型依据

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典型化工设备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刚体受力分析及平衡规律

(2)压力容器中的薄膜应力、弯曲应力与二次应力(3)内压容器与外压容器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板壳的力学基础理论(2)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3)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常用材料(4)压力容器上的标准件与附件

4、木材化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木材细胞壁结构物质—三大素(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式及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木材细胞壁木材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及分析方法和名词术语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木材的构造:宏观构造,微观构造(2)针叶材及阔叶材的构造特征

二、专业知识

1、林产化工工艺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连续水蒸气蒸馏法松脂加工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设备特点(2)影响松香产品的颜色、软化点、结晶趋势的因素

(3)了解浸提工艺特点,影响浸提液产量与质量的因素有哪些(4)蒸发、干燥的工艺条件与设备,亚硫酸盐在栲胶生产中的作用(5)活性炭的气体活化、化学活化的机理、典型工艺及设备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松脂、松香、松节油的基本组成特点与理化性质(2)水蒸气蒸馏法松脂加工原理(3)溶剂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栲胶的基本组成、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5)植物原料中主要成分的热分解过程理论(6)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吸附性能与用途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松脂、松香、松节油各组份的分离检定方法

(2)松脂采集原理、方法、特点及影响松脂产量的因素(3)粗木浆浮油提取与加工工艺与路线(4)栲胶的用途

(5)植物原料热分解主要产品

2、林化产品分析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林化产品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的分析测定方法;具体实验内容包括(1)栲胶可溶物和不溶物的测定(2)栲胶中单宁含量的计算(3)松香颜色与外观检定(4)松香软化点的测定(5)松香结晶趋势的测定(6)松节油颜色和外观的鉴定(7)松节油折射率的测定(8)松节油相对密度的测定

(9)粉状活性炭亚甲基兰脱色力的测定(10)粉状活性炭PH值的测定

(11)粉状活性炭中钙镁含量的测定(12)物理法及化学法活性炭制备工艺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理论(2)常规化学分析理论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2)常规仪器设备的构造、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3)林化产品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

3、制浆造纸工艺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备料工艺方法、工艺条件与设备

(2)化学法制浆(含碱法制浆和亚硫酸盐法制浆)的生产方法、工艺设备及工艺技术、废纸浆的生产。

(3)纸张的洗涤、筛选与净化、纸张的漂白。(4)蒸煮废液的回收利用。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化学法制浆(含碱法制浆和亚硫酸盐法制浆)的基本理论

(2)高得率制浆(含高得率化学浆、半化学浆、化学机械浆和机械浆)的基本理论、生产方法与工艺技术和设备。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制浆理论与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动向

三、新技术知识

1、林产精细化工工艺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各种松香松节油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的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松香松节油的深加工产品主要有: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涂料、萜类香料等(2)植物鞣剂、胶粘剂的合成工艺路线、工艺条件。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各种松香松节油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的加工理论(2)植物鞣剂、胶粘剂的作用原理及加工合成机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松香松节油、栲胶、活性炭等主要林化产品的深加工及应用情况和发展方向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安鑫南.《林产化学工艺学》(第一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2、杨淑蕙.《植物纤维化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年

3、张可君.《林化产品分析》,中南林学院自编教材

4、隆言泉.《制浆原理与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

5、姚玉英等.《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6、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7、伍忠萌.《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8、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赞同

第四篇:林业专业术语[小编推荐]

始终坚持“四个不动摇”:坚持目标任务不动摇,坚持高位推动不动摇,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积极稳妥原则不动摇。

“三系统、两工程”: “三系统”,就是大力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大力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大力治理和改善石漠化生态系统;“两工程”,就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

林业基础设施“三大战役”:重点实施通道绿化、城市绿化和村屯绿化三大战役 林业基础设施“五大会战”(“五大战役”):

1、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大会战

2、乡镇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3、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大会战

4、森林公安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5、区直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大会战

林业改革发展“三个依靠、两个重点、一个确保”: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着力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确保实现2020年“双增”奋斗目标。

林业“双增”目标(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万立方米。

打造林业强区的“三步走”战略:

——2008年到2010年为“打基础”阶段,争取到2010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 亿元,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来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50元。

——2011年到2013年为“攻坚”阶段,争取到2013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来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超过8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200元。

——2014年到2015年为“冲刺”阶段,争取到2015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来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超过15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250元。

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5% 以上,实现我区全社会林业产业总产值二年内进全国前七位,五年内进全国前五位。

“12345”工作思路 —— 造一个龙头,建设两个基地,推进三个项目,培育四个上市公司,构建五大产业。一龙头:将广西林业集团打造为全区林业产业发展龙头,成为全国知名的林业企业集团。两基地:做大做强速丰林、经济林两大商品林原料基地。

三项目:大力推进北海、钦州、梧州三大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

四公司:努力培育广西丰林、高峰容洲、桂峰林业、梧州林化四大上市公司。五产业:打造林浆纸一体化、木材深加工、林产化工、油茶、花卉五大优势产业

“十二五”跨越发展上台阶工程取得的成效——“1234567” 1个融资平台

2家上市公司(1家区直国有林场集团公司(1+N))

3大木材生产基地: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珍贵树种用材林 4大产业集群:培育林浆纸一体化、木材加工、林产化工业一体化、林下经济 5大优势产业:做强林浆纸业一体化、木材综合加工、林化精深加工、油茶、花卉 6大区域性林产工业园区:南宁、桂东、桂中、玉贵、桂西、桂南沿海

7大全国知名品牌:“高林”等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三林”问题:林业、林区、林农

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林业发展“三步曲”: 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下经济发展、“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林业发展的“三大效益”:生态、经济、社会 “双重属性“:林业既是公益事业,又是基础产业 “五大功能”:生态、经济、社会、碳汇、文化

“三大系统、一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岩溶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136”林业人才工程:与“三校一区”(北林大、南京林大、中南林和广西自治区林业厅)合作,用5年时间,在林业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培养和引进博士100名、硕士300名,600名重点院校紧缺专业全日制本科学士。“226”林业人才培训工程:通过与北林大、南京林大、中南林合作,在博士、硕士2个高端层次,培养200名硕士、60名博士,在2010年开展优才的基础上,2011年再引进100名硕士学位以上的紧缺人才。

林业的“四个地位”(温家宝):

1、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

2、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

3、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

4、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的“四大使命”(回良玉):

1、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

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

3、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

4、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广西13家区直国有林场:高峰、七坡、博白、黄冕、钦廉、大桂山、三门江、良凤江、东门、派阳山、六万、维都、雅长

城市发展中的“三个不”:不砍树、不推山、不填水

东盟十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4+2”: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 加上两翼:玉林市、崇左市

“三网”融合: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五级书记”:抓林业工作、抓林改工作、抓造林绿化工作、抓生态建设、抓林下经济

第五篇:林业专业知识笔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次生林: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自然演替形成的森林。

2、林种:根据森林的不同培育目的而区分的森林种类,我国《森林法》规定了五大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林种结构:是指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类型森林的组合构成,是森林资源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3、植物分类单位(阶元):植物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各级单位之间,有时因范围过大,不能完全包括其特征或系统关系,而有必要再增设一级时,在各级前加亚(Sub)宇,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对整个植物界分成多少门,在门下设多少纲,就其分类法不同也就不一致。

4、立地条件:在林业生产中,影响树木或林木的生长发育、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总和,称为立地。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即立地条件。

5、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6、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7、林业三地位: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坐了精辟概况,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8、小班:是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差别,是森林资源清查和经营利用的基本单位。

9、湿地::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底层土主要是湿土;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10、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简答题

1、简述主要造林方法(按造林所选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是指造林施工的具体方法,造林方法按所使用的造林材料(种子、苗木、插穗等)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2、简述内蒙古自治区内主要沙漠、沙地:主要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腾格里沙漠、巴彦温都尔沙漠;主要沙地有浑善达克沙地、毛乌苏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乌珠穆沁沙地。

3、简述森林资源主要调查方法:在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中,由于各类调查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方案和所提供成果的详细程度和精度也各不相同。

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简称一类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简称二类调查。目的是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划提供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

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三类调查。目的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

三、论述题

1、应用适地适树和生态系统的观点阐述公益林(生态林)的营造途径和原则。

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等;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国防林等。生态公益林也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适地适树有3条基本途径,第一是选择,既包括选树适地,也包括选地适树。第二是改树适地,即在地和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们能够相适,如通过育种工作,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性,以适应在寒冷、干旱或盐渍化的造林地上生长。第三是改地适树,即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树种的生长。如通过排灌洗盐,能使一些不太抗盐的速生杨树品种在盐碱地上顺利生长,又如通过与马尾松混交,使杉木有可能向较为干热的造林地区发展等等。

2、谈谈对内蒙古构筑祖国北方生态防线的认识。

新时期林业的新地位和新使命 林业的“四个地位”:

200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是林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坐了精辟概况,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林业的“四大使命”: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新时期林业承担的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林业工作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

一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首先加快林业发展。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只有不断“强肾润肺”、增强“免疫功能”,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京都议定书》把发展林业列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经营网络”的重要倡议,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200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植树造林、加强抚育、减少毁林、控制森林退化被列为巴厘岛路线图的重要内容。

四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的56%。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

林业五大功能(贾治邦在山东省林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12.30))

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摆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决定的。

(一)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林业部门既是挖坑种树的部门,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部门。履行着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即: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专家把森林喻为“地球之肺”,把湿地喻为“地球之肾”,把荒漠化喻为地球一种很难医治的疾病,把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这“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损害和破坏任何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都会危及地球的健康长寿。只有建设和保护好这些生态系统,人类才能永远地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里繁衍生息、发展进步。

林业部门不仅可以生产出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物质产品,而且还能够生产大量的生态产品。它是怎么生产生态产品的呢?我们种一棵树,保护一片湿地,就相当于建了一个工厂,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基因,减少噪音,减轻光辐射等等,湿地也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净化水质。这些生态产品,虽然不是物质形态的,但是实实在在的、维持人们的生存、维持人们的繁衍离不开的生态产品。当今世界,物质产品已经极大丰富,过去凭票供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唯有生态产品十分短缺。所以林业部门要转变思路,把过去只在荒山、荒坡的造林,转向既要抓好荒山、荒坡的绿化,而且要抓好城市、村庄、校园等等的国土绿化,让森林进城市、进校园、进村庄、进军营,真正把最好最多的生态产品供应给社会,供应给人们。

(二)林业具有巨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功能,在维护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战略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是现在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国际上曾经产生过一个《京都议定书》、一个《巴厘岛路线图》和一个国际公约,都规定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两种办法,一是工业直接减排,减少工业化的石化燃料的应用,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间接减排,那就是造林、再造林,由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气候变暖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太大。这叫两种途径来减排。而国际公认的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三个作用。一是具有吸收的作用。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专家研究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专家测算,一座20万千瓦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48万亩人工林吸收;一架波音777飞机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1.5万亩人工林吸收;一辆奥迪A4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11亩人工林吸收。二是森林具有存储的作用,能把二氧化碳存储起来。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专家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储存两万多亿碳,一半以上的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因为森林的生长周期很长,而且树砍伐了以后只要不燃烧,建成房屋、造成家具,碳仍然在那储存固定着。三是有代替的功能。专家研究,如果用木材代替了钢筋、水泥,它的单位能耗就由900减少到100。所以说,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实行间接减排的最主要的途径,而且是最省劲、成本最低的办法。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加快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行动。2007年,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被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又作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承诺,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当时的国际舆论称,胡锦涛主席的减排承诺赢得世界掌声,中国让全球气候谈判出现了转机。CNN当天报道说,中国计划增加的4000万公顷森林,相当于挪威的国土面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近两年来,中国每年植的树是全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的2.5倍”,“我认为中国的表率作用令人印象深刻”。在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向世界宣布,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造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充分表明了我国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次会议林业议题达成了重要共识,成为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大亮点,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将会成为我国减排的战略支撑,成为我国在气候外交中的一张王牌。

(三)林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木材、钢铁、水泥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世界公认的三大传统原材料。和钢材、水泥相比,木材是绿色的环保的可降解的原材料,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我国是木材消耗大国,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我国进口林产品折合原木达到1.55亿立方米,占全国年木材消费量的一半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木材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而全球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国家开始限制原木出口,维护木材安全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逐步改变大量依靠进口木材的局面,立足国内45亿亩林地来解决我国的木材供应问题。这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第二,森林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而且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森林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实或籽提炼柴油,用木质纤维燃烧发电。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有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154种,每年还有可利用枝桠剩余物燃烧发电的能源量约3亿吨,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

(四)林业具有巨大的保健功能,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维系人的生命不仅要有吃的、穿的、住的等物质产品,而且也离不开氧气、水、适宜的生境等生态产品。据科学家研究,人的寿命,主要受遗传圈、社会圈和自然圈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占20%左右,其他取决于社会圈和自然圈。社会圈影响人的喜、怒、哀、乐,会给人带来压抑、忧郁等问题。自然圈可以愉悦人的心情,舒缓人的压力,消除忧郁和压抑,森林还能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像保健品一样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据科学研究,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以上时,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居民每周进入森林绿地休闲的次数越多,其心理压力指数越低。社会圈中的人,如果感到精神压抑,就可以到自然圈中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四川的九寨沟因为森林丰富,1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一般超过1万个,高的达到8万个,而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时,负氧离子含量也只有1000多个,天安门广场的负氧离子只有400多个。我国四川彭山、广西巴马、湖北钟祥之所以成为长寿之乡,其共同特点就是森林覆盖率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丰富,形成了天然的氧吧。我们现在什么产品都可以满足,但是生态产品不能满足,所以从长远看,生态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五)林业具有巨大的美化功能,在树立地方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外在形象、投资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一个地区的形象就会大为改观,人们的生活品质就会明显提升,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就会大大增加,就会形成投资洼地,吸引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大连、杭州和天津滨海新区等一大批城市和开发区,通过建设森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区,不仅完全改变了当地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使当地居民看到了政府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且使大量土地明显升值,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有的还由过去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

总之,中央把林业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一个重大战略意图,那就是要求林业为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乃至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给我们提出了最大的期望,所以我们既承担着光荣的职责、又承担着繁重的任务。

下载林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知识完整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知识完整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______的情况。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林业知识

    一、填空: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 )法。 2、森林资源属于( )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 )所有的除......

    林业知识

    林业知识 一、家庭林场定义及运作 (1)定义: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进行以林业为主的商品生产的经济主体。是在林业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林业生产经营形式。 家庭林......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 )的情况。 2.《最高人......

    1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2.《最高人民法......

    2012年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2012年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单位: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2.《......

    林业技术人员初级专业知识[全文5篇]

    专业知识 1、林业生产所讲种子的涵义:植物学上的概念和林业生产上的概念 植物学指根茎苗叶芽籽泣及果实 林业生产上所讲的种子函义比较广泛概括地说风在林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