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课文阅读片段练习(复习)

时间:2019-05-14 21: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上语文课文阅读片段练习(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上语文课文阅读片段练习(复习)》。

第一篇:五上语文课文阅读片段练习(复习)

第九册课文阅读片段练习

片段一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小小的光荣”指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2、“鲜味”加引号是因为指的不是生活中的鲜味,而是指新奇的题材。

3、从文中找出“别出心裁”近义词:与众不同。

4、对于作文,我悟出的道理是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5、我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1)记书中优美的词语。(2)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6、做笔记的作用是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片段二(要求背诵)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cún√chún)!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yù√ yùe)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yā√yà),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gú

gǔ√)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给句子画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写句话。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我们总要记住“安全第一”。

3.外祖父是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他赞美梅花的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

第二层: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4.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梅花魂的句子。5.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想到了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6.用“|”把语断分为四层,写出层意。(1)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2)赞美梅花的精神。

(3)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4)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7.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1)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b.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c.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8.“气节”在课文中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意思。

9.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怎样的人?

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10.这段话赞扬了梅花和梅花精神,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心声。

片段三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支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惜(珍惜)玷污(污秽)唯独(唯一)顿时(立刻)训斥(痛斥)清白(纯洁)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请你用“△△△”标出外祖父表情的词语,用“~~~~”线画出外祖父的语言,用“”画出外祖父修补图画动作的语句。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外祖父分外珍惜墨梅图,他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的象征,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

3.文中“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一句若改成“用保险刀片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意思有没有改变?两句对比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意思有改变。第一句“轻轻”、“慢慢”这两个词,是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这两个词让人感受到外祖父分外珍惜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而第二句少了这两个词语,就使人没有这种感受了。4.《梅花魂》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送梅图;5.递梅花巾。表达了老人对梅花的挚爱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片段四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大);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

片段五(要求背诵)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1.这段话出自《落花生》。这篇文章以花生为线索,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为了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赞美花生的精神,作者详细地写了议花生的经过。通过这一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对人有好处的,默默奉献的人。

2.文中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在叙述时作者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

3.体会意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爸爸告诫我们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贡献的品格,要做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4.“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有用的人”指什么?“体面”是什么意思?体会句子的意思。

“有用的人”指有真才实学的人,指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整个句子的意思:父亲借花生喻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做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做贪图名利、追求体面,光彩而不学无求的人。

5.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语。1 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2 它(既)好看,(又)很有用。它(不但)好看,(而且)有很多人都喜欢它。

6.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请联系实际,写一写。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犹如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不令人羡慕,但他们切切实实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教师等,他们是默默为别人带去好处,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片段六(要求背诵)

(三)阅读《钓鱼的启示》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转眼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jǔ sànɡ(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lǚ tú(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yîu huî(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juã zã(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ɡào jiâ(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shíjiàn(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1.根据拼音把文中的音节写成汉字。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面临(面对)著名(闻名)相似(类似)旅途(旅程)严格(严厉)诱惑(引诱)抉择(选择)告诫(劝诫)实践(实施)

3.给加点的字注音。

转身zhuǎn

似乎sì难题nán 转动zhuàn

似的shì难民nàn

4.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你是怎样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

道德是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而且实践道德就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这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事情,所以说实践起来很难。

6.在结尾的横线上填写出最后一句话。

7.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单写一写。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一个人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时时刻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贪小便宜,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从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8.句中的“鱼”加上双引号是因为这里指的并非真正的鱼。根据你的理解,“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诱惑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9.“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读了这句话,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我由此想到自己有一次在马路上见到一个钱包,如果我把它放进自己口袋,我便有了钱,可以吃、喝、买玩具。可是,我想到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于是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帮助找失主,虽然我没有拿到钱,但我为自己能像文中的小孩一样有道德而无比自豪。

10.请你写一句有关道德的名言送给大家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②无论是别人在眼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片段七(要求背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1.用“”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

2.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颤抖:发抖、哆嗦。

4.简要地概括这一片段的主要内容。

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5.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想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样写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这样写突出了父亲为了救儿子,挖的时间长的艰难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6.从“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体会到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7.结尾为什么说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8.从这个文段中你学到了哪些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呢?

从这个文段中我学到了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片段八(要求背诵)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1.在横线上按原文内容填空。2.写出近义词

体会——感受慈祥——和蔼 幸运——走运敬仰——敬重 3.写出反义词

全面——片面提醒——提示谨慎——大意 精彩——糟糕慈祥——严厉幸运——倒霉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极点。鼓舞——鼓动;激发。

5.这两种声音指什么?你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这两种声音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我喜欢两种声音,因为“精彩极了”是赞扬声,是对“我“的鼓励,“糟糕透了”是批评声,是对“我”的提醒、警示,我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这两种声音,才会不断前进。我喜欢“精彩极了”这种赞扬声,因为这种声音是对“我“的鼓励,使我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我喜欢“糟糕透了”这种批评声,因为这种声音是对“我”的提醒、警示,使我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会误入歧途。

6.这两种声音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谨慎地把握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7.“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很幸运,“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8.为什么说“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因为“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9.画“”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一写。

句子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片段九(要求背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仿写句子

有„„也有„„有„„也有„„

超市里,有新鲜的鸡蛋,也有美味可口的面包;有好吃的橘子,也有酸甜可口的草莓。不但„„还„„

小明不但诚实,还乐于奉献。

3、用“”画出第一段中起总结作用的句子。

4、画横线句子是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 是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2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玲珑剔透)

6、从哪里看出历史文物的珍贵?

圆明园还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7、课文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和收藏文物的珍贵三个方面来描写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其中第二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8、《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介绍了清代圆明园的位置、构造和它的珍贵之处及其毁灭。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计的损失。

9、看着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我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是多么辉煌,它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稀世珍宝被侵略者洗劫一空,这耻辱与沧桑将永远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

10、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文化艺术价值很高,课文是怎么评价它的?如果选两个词来讲,是哪两个词?

答: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如果选两个词来讲,是“瑰宝”和“精华”这两个词。

片段十(要求背诵)

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英勇跳崖。

2..根据意思从文段中找出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昂首挺胸)

(2)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不屈服。(坚强不屈)

(3)勇敢有气节又气魄大,勇往直前。(壮烈豪迈)

(4)形容声音极大使人十分震动。(惊天动地)

(5)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气壮山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耸立)激动(感动)相继(陆续)喜悦(快乐)眺望(遥望)

坚强不屈(坚忍不拔)

惊天动地(震天动地)

4.文中出现了两次“望”,一次是“眺望”,一次是“回头望望”,但含义有明显的不同,请你说说它们的区别。“眺望”为渐渐远去的亲人祝福,“回头望望”看着离他们不远的敌人,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5..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6.仿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带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壮烈跳崖。

7.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到底,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8.根据五壮士的情感,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满怀深情视死如归顶天立地无比蔑视昂首挺胸(顶天立地)的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满怀深情)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无比蔑视)地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视死如归)走到悬崖边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9.假如狼牙山已开发为一处旅游胜地,你跟随旅行团来到五壮士跳崖的地方,你想说些什么或喊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

五壮士,你们面对敌人的包围,视死如归,从容地跳下山崖,壮烈牺牲,表现出光昭日月的民族节操。你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像峥嵘峻峭的狼牙山一样永垂不朽!你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你们为了人民,为了党,为了祖国,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不愧为──狼牙山壮士!

片段十一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1)粉身碎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2)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3)山涧——山间的水沟,在流淌。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顶峰歼敌。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4.这些都是表示看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 如:眺望、俯视

你也来写几个:凝视、观望、瞻仰、浏览、仰望。

5.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密集,非常迅猛、有力。这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6.石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你知道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恶滔天的事吗?列举几个。南京大屠杀、“七七”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件等。

7.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什么?

我想到了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他们有英勇杀敌的决心,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8.学完课文,你一定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五壮士英勇跳崖。

9.《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以下顺序叙述: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片段十二(要求背诵)

毛泽东是我国亿万人民爱戴的领袖,同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著名的诗人,我们刚刚学过的《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经过了11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诗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便是对翻越大山的高度概括。

片段十三(要求背诵)默写《长征》,回答问题。长征

毛泽东(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

2.对全诗总括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长征胜利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代表“千山”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代表“万水”的诗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3.用“~~~~”画出两句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比作泥丸。4.“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表现了红军把长征中的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云崖暖”“铁索寒”,一暖一寒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及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尽开颜”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片段十四(要求背诵)

1.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估计总数三十万人。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2.比较词语的意思。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一句中“直奔”的意思是迫不及待地走过去,表现出人们迫切的心情。

“两股红流跟分别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红流”指游行队伍,“流”更能体现出人之多。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句话中连用两个“不断”,表现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段话表达了人民的什么心情?

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6.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片段十五(要求背诵)

远离故土的人总是思念家乡,王安石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他对家乡的思念;张籍对家人的牵挂更是说也说不完,“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则用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卢纶用“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表达戊边将士对家乡的渴望;杜甫用“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表达了思友之情;刘著用“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表达了对家乡江南的思念之情。

片段十六(要求背诵)

请列举出六种以上的说明方法,并写出句子加以说明。(可以摘抄文中的句式)

1、列数字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举例子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3、打比方(比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4、拟人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5、作比较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6、假设

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片段十七(要求背诵)

学习了第四组课文,我们获得了许多启示,请写出一下课文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3、《落花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珍珠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片段十八(要求背诵)读《新型玻璃》填空。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五种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作者围绕一个“新”字来写。每种玻璃都有各种的特点和用途。我们以后要多动脑筋,去发明更多的新型玻璃。

第二篇:五上课文复习

一单元复习(读好书 好读书 会读书)

1窃读记

1. 背诵课文2、3、4、7、8、9自然段。2.《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3.“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一(读书格言)

背诵日积月累。

二单元复习(思念家乡)5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解释: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

秋思(唐 张籍)

解释: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解释: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军营的帐篷都点起了灯火。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还知道有关思念家乡的诗歌有:

6梅花魂

1.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2.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

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3. 小外孙女不小心在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

“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4. “我们”要回唐山了,而年迈的华侨老人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得像小孩子一样“呜呜

呜”地哭起来。离别前,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手绢递给了我,这表明他对亲人和祖国深深的依恋,希望外孙女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带回祖国。

8小桥流水人家

1. 背诵课文第1、6自然段。

拓展二(思念家乡)

背诵日积月累。

三单元复习(说明文)

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1.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

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 说明文有常识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和综合性说明文三种,我们课文中《鲸》就是

常识性说明文,《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是综合性说明文。我们写作提倡写文艺性或者综合性说明文。

3.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一般包括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4.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

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5. 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四单元复习(生活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

13钓鱼的启示

1. 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2. 34年前,“我”11岁。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

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34年后,那条大鲈鱼带给“我”的启示帮“我”解决了许多道德难题,使我成为了著名的建筑师。3.

15落花生

1. 作者许地山。

2. 写作上主要的特点是以物喻人。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16珍珠鸟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结撰的优美散文。

拓展四(人生道理)

背诵日积月累。

五单元复习(遨游汉字王国综合实践活动)

1.背诵歇后语、《赞汉字》。

2.会写活动计划,并根据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人员、活动分工、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活动总结形式等。我们班级分成了六大块内容进行了活动,分别是:走进字谜世界、百分百多音字、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演变调查、歇后语连连看、“火眼金睛”纠错字活动。3.初步学会查找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查找资料的途径有上网、去图书馆翻阅资料、访问身边的人物等。

运用资料时第一步应把资料分类,再选择有用的资料运用在自己的调查活动中。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加上时间):甲骨文(殷商时代)、金文(西周)、小篆(西周)、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汉末)、草书、行书。5.字谜分为文字谜、画谜、动作谜等,一般文字谜用组字法猜。6.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书),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我们赏析书法要注意赏析书法作品的用笔、用墨、结构、线条、气势、神采、布白等。

六单元复习(父母的爱)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了不起的父与子

父亲:具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儿子:具有坚定的信念,遇事沉着冷静、勇敢坚强的精神,他对父亲十分信赖。2.课后习题3:

(1)从父亲外貌的描写中,我感受到父亲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在地震这

么危险的情况下,父亲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体现出他对儿子深沉的、伟大的爱。(2)“无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之间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责任,儿子对父亲的信任。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不放弃的原因。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既通过父亲的责任感体现崇高的父爱,也通过儿子的深信不疑表明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3.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这样描写让我们了解到挖掘的过程是很艰难的,父亲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啊,所以这样写更能表现出父亲的坚定信念和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慈母情深

1.课文作者是当代作家梁晓声,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2.课文主要写了“我”想买一本小说,贫苦辛劳的母亲便不顾同事的劝阻,毫无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了《青年近卫军》的事。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精彩极了”指的是鼓励和表扬,“糟糕透了” 指的是批评和严格要求。3.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刮倒”的意思是失败,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遇到困难、挫折而气馁。

4.我觉得拥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是很幸运的,在我遇到挫折是,慈祥的母亲会给我以鼓励支持,使我有勇气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当我获得成功时,严厉的父亲会给我提醒,让我不要被胜利充昏了头脑。所以,“我”是幸运的。

其他

拓展六背诵日积月累(关键词 孝)

七单元复习(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野蛮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我们作为祖国新世纪的接班人,应不忘国耻,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3.关键词:侵略者——贪婪 野蛮无耻读者——悲痛 愤怒 惋惜狼牙山五壮士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奋勇杀敌——英勇跳崖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奋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中心思想: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英勇顽强、不畏牺牲(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3难忘的一课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了一位年轻教师在认真教孩子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24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指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环抱前最后一分钟。表达全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其他 注意读后感的写法。

拓展七日积月累的词语会写懂意思。

八单元复习(走进毛泽东)25七律 长征(毛泽东)1. 背诵课文。

2.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征服艰险的英

雄气概和革命精神。3. 课文翻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开国大典 1.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课文顺序:大典开始前——大典开始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政府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在人民心目中伟大领袖的风采。4.“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在成立之前,被帝国主义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了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反动统治,从此当家作主,站起来了。5.“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照亮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的是举着灯笼火把的人民,这“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的统治,获得了光明。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1.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但他在矛盾中毅然选择了将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中心思想:表现了毛主席宽大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就不需要考虑是否安葬在祖国,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如何?

28毛主席在花山

主要内容: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花椒树下碾米,还派警卫员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他自己还来到群众中间,帮助乡亲们碾米。

中心思想:表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着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革命情怀。

第三篇:五上课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复习要点

一、字

1.课后生字表

(二)150个字 2.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猜字谜 谐音 仓颉造字 字与字的关联 汉字演变 甲骨文 错别字 赞汉字 爱汉字 3.多音字

二、词语

1.用词准确

“推敲”的来历

P43 P117 2.体会词语的内涵 P143 3.成语(描写英雄)P133 成语故事P155 4.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

三、句子

1.比喻句 《窃读记》 P122 体会好处 仿写比喻

2.体会心理描写的好处 《窃读记》《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 3.理解句子的含义 《窃读记》P61 P67

4.归纳、概括句子的意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P10 5.中心句 P96

6.重点句P96(反复出现的作用)7.体会外貌描写的好处P96

四、课文资料袋.P43 2.P67

3.P133 4.P137

五、标点符号

六、日积月累 P18 P37

P55 P74 P112 P154

1.诗词 P21《古诗词三首》P136《七律·长征》

七、阅读

1.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2.说明文结构(从几方面写 从特点和作用去写)3.说明方法

4.非连续文本的阅读P49选做题 5.找出文章线索P61

p122 6.概括文章内容

7.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8.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P117 9.概括小标题

10.体会详略得当 11.记叙顺序

八、常识 1.科学常识 2.人文常识

3.文学常识 P56课外书屋

九、习作

1.我的读书故事(访谈录 记一次辩论赛)2.想象作文——20年后回故乡 3.介绍一种物品

4.生活的启示(事情 座右铭

名言警句

漫画)5.父母的爱

6.读后感

7.写一个场景(梗概)

十、课文背诵

1《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

2.《“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圆明园的毁灭》第三、四自然段

4.《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6——9自然段)4.《七律·长征》 5.《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 6.《古诗词三首》

第四篇:五上语文单元复习练习卷

2007学年第一学期五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班

姓名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悲欢()()()()大雨

()()有味

毫不()()()林好汉

不言而()滚()烂()

()()挂肚()()吞枣 浮想()()

如()似()()然神伤

二、先补充词语,再照样子积累词语。饥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如()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1)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众的目光一齐注视着舞台上的精彩表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变动提示语的位置。

季羡林爷爷笑着说:“21世纪的青年,要做一个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1)把提示语放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提示语放在句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窃读记》写出了“我”对读书的__________和对知识的__________。《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使我们得到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教育我们要热爱__________和反复读书的 __________。《我的“长生果”》告诉了我们作者__________的历程和读书与作文的__________。因此,这些课文都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___________,_________读着。我很 __________,也很__________ ——这种窃读的滋味!

3、“记住,你们是__________长大的,也是__________长大的!”句子中的两个“长大”,第一个是指 __________,第二个是指 __________。

4、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__________,也是一处你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_______飞过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我每忆及_________,就不禁涌起_____________。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莎士比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这样对阅读__________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__________。

7、作文,要写__________;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__________ 的创造。8、1)一日无书,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书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

()5)_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

()我发现第7题的句子都是 __________,我在课外也积累了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快乐阅读。

(一)《窃读记》(节选)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细读上面的句子,圈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

2、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些句子,你也能连续用上几个动词模仿着写一小段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神奇的书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即令你一贫如洗,能像一册书,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能像一首诗,可是它装载了

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1、流利地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下来。

2、书的神奇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多处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分别把书比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的神奇。

4、你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呢?请发挥想象,也学着写一节诗吧!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7学年第一学期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班 姓名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书()画 风()雪()()天()地

()负()名

()头()节

守()相()

含()如()

二、照样子写词语

1、凉飕飕

()()()()2、流水潺潺

()()()()3、顶天立地

()天()地

()天()地

()天()地

三、写出下列近义词

流浪()

唯一()

稀少()大概()欺负()

处境()

珍藏()眷恋()

四、写出下列反义词

慈祥()寒冷()潮湿()新鲜()充足()漂泊()偶尔()稀罕()宝贵()离别()郑重()盛开()成熟()完整()清澈()

五、填合适的词

朵朵(冷艳)缕缕()轻轻()慢慢()纷纷()穿过()浮现()()衣物()田园()风景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的名句(),此句表达了诗人()。

2、《秋思》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我会默写这首诗:(),()。(),()。3、《长相思》的作者是()代诗人()。山一程,(),(),()。风一更,(),(),()。

4、我还能默几句表达思乡的诗句:(,)

(,)(,)5、旁的花,大抵是()才开花,她却不一样,(),(),花开得(),()。她是最有()、最有()、最有()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的人物,他们不管大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从来都是(),不肯()。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

6、一条()的小溪,终年()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那长长的()的柳枝,随风()着。()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画着()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着,发出()的声音。

7、(),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8、(),游子()。——杜甫

9、(),寒灯()。——马戴

10、明月有情就应识我,()——袁枚

11、(),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12、(),人在天涯()——刘著

13、鸟宿池边树,()——贾岛

七、理解句段

阅读《梅花魂》全文,把下面答案补充完整。

1、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

一是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_______________;二是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脏了它_________,受到 ;三是因不能_________,而难过得呜呜哭起来;四是在离别前,_________,五是船快开时_________。

2、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1)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b.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c.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梅花魂》中的“魂”意思。“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气节”的意思是。我知道几位有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

4、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在括号里画“√”,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不是的画“×”,照抄一遍。

(1)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班 姓名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安然无()()往()来()直()然大物()断()连()纸

二、在括号里填上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2、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3、鲸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4、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

三、填一填

1、《鲸》一文是从()、()、()、()等方面来介绍鲸的。

2、松鼠不()在地底下,经常在(),像飞鸟一样住在(),()跑,从这棵树()那棵树。这句话写出了松鼠()的特点。

3、学习了《新型玻璃》一文,你知道的新型玻璃有()、()、()、()、()。这些名称准确地概括了玻璃某一方面的特点,请你再想象写几个()。

4、默写《四时之风》

()()

()()

()()

()()

四、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起()嘴里,然后()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些词语告诉我们鲸()。

2、用横线画出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3、选文中告诉我们()吃(),()吃(),其中拿()吃()来举例说明齿鲸吃食的()。

4、这段话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那些?

()

五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班 姓名

一、填拼音

相似()尽()管 教()导 扒()开 空()地

挣扎()挑()拨

买种()播种()便()宜 目的()地 瞅()一眼

二、填合适的词

()的涟漪

()的湖面()的月光()的目光()的表情

()的教育()的夜晚

()的回忆()的启示

()的念头()的展览()的绒毛

()的境界

()的笔尖()的球儿

()的情意

()地操纵()地欣赏()地站

()地享受()地放

()地知道()地流出

()地写

三、近义词

居然()希望()嘱咐()辨别()索性()可惜()

乞求()争辩()清楚()启示()告诫()爱慕()

收获()体面()开辟()剧烈()熟练()诱惑()

小心翼翼()抉择()和蔼()念头()吩咐()信赖()

四、句子

1、写句子 尽管„„但是„„ 要是„„就„„

2.例:我的心很乱,仿佛一团乱麻。

我的心很痛,仿佛()我的头很疼,仿佛()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

3、填关联词

()你们爱吃花生,()把地开辟出来种花生吧。花生()好看,()很有用。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花生()味儿美,()可以炸油,()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五、填名言警句

1、有位同学总浪费时间,送给他的句子有:()

2、有位同学总怕失败,我们可以送给他的句子有:()

3、有位同学总是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事情(问题),()4、有位同学通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真是()5、有位同学总是满足与自己已有的成绩。我们劝()6、在杭州岳飞墓前,有秦侩跪拜岳飞的塑像。我看到这样的雕塑,想到了这样一句名言()。我还知道一句爱国名言:()

六、课内阅读。

(一)、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有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花生的好处很多,孩子们认为、、。父亲指出花生最可贵的是它。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想说明什么?

3、桃子等“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有同学说,父亲的话里也暗含着“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用。”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5、在这几个自然段中,用“~~~~”划出这篇课文的重点句。

6、你是怎样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句话的?

(二)《钓鱼的启示》一文中说,“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其中父亲让我放了鲈鱼的原因是: 这鱼指的是什么?

。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请举例说一说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1、说说加粗词语的意思:

和蔼:___________ 假如:_____________

2、此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班 姓名

一、写出近义词。

挖掘()自豪()谨慎()鼓励()歧途()慈祥()埋怨()昔日()悲痛()敬仰()满怀信心()

二、写出反义词。

坚定()危险()自豪()精彩()严厉()虚弱()失常()熟悉()骄傲()赞赏()幸福()得意扬扬()

三、填合适的词。

()的噪声()的脊背()的眼睛 一()诗 一()自豪感 一()公司 一()漆黑 一()数落 一()小说 一()罐头 一()路线图 一()病历本()地赶来()地拥抱()地扫视()地把握()地誊写 地地指教()地断定()地鼓励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快步行走。()

2、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3、毫无希望了。()

4、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错误的道路。()

6、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7、一点不怀疑。()

8、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连一连,并加上标点。

兄弟敦()不在于()孝在于()朋友笃()爱亲者,不敢()非()致远 非()明志 敬亲者不敢()

六、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

1、母亲一念完诗,眼睛()地,()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

这句话抓住母亲的()进行描写,从中我可以感受到母亲。

2、在本组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其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主要讲

。我最敬佩的人物是,因为。

3、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我积累了一些; 描写

外貌:

。描写

动作:。

七、课内阅读。

(一)他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用横线划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2、作者为什么要写“他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而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

3、画线的句子朗读时应该读出父亲 的心情,语速应该,声音应该。

(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来,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 进行描写,从、、、等动词和四个“立刻”中让我感受到母亲。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班 姓名

一、下面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在其他几项的错别字下画“ ”。A、同仇敌气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扑后继 B、力挽狂澜 中流低柱 大义凛然 毫情壮志 C、不屈不饶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厉精图治 D、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二、读句子,把句中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

1、他一口回绝了对方的要求,并且话说得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这件镂空的象牙雕孔穴分明,精美奇巧,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3、西湖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古代的故事、传说很多,因此,只要提起她的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如诗如画般的美好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美景。()

4、从这座古汉墓中发掘出一大批罕见的极为贵重的宝物。()

三、选词填空 痛击 沉痛 悲痛

1、奶奶去世了,我们全家人感到无比()。

2、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

3、我们()悼念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瑰宝 珍宝 宝贵

4、被英法联军掠走的金牛头可是稀世()呀!

5、艰苦奋斗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的精神财富。

6、京剧是我国戏剧艺术中的()。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2、圆明园 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 和各种。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3、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 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这声音,!

五、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

1、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1)“写得很认真”是因为。(2)“写得很吃力”是因为。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三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侵入北京,()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建筑艺术的(),就这样化成了()。

1、在文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假如你现在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4、现在,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你同意吗?为什么?写出你的看法。

五上语文第八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班 姓名

一、基础知识。(38分)

1、按要求填空(4分)

(1)“丸”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 画。这个字是 结构。

(2)“朝鲜”一词中,“鲜”读,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 词为。

2、形近字组词。(5分)

崖()秦()诞()拂()钮(涯()奏()蜓()佛()扭(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屹立 矗立 耸立 挺立(1)经济开发区里()着许多摩天大厦。

(2)今日的中国犹如巨人一样()于世界的东方。(3)一排排白杨在戈壁上傲然()。(4)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广场南部。

4、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四()八()()的声音()地流去排()倒()()的眉头()地端详 5根据要求写句子。(6分)(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用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岸英是我的儿子。我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端正了学习目的和态度。

二、阅读部分。(42分)

1、根据“日积月累”填空。(4分),可组))、风雨送春归。,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9分)

(1)《长征》中,用 “,”总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其中“万水”的代表是“、”“千山”的代表是:“、”。(2)《开国大典》一文讲 年 月 日在 举行 的盛况。课文按,写了 → → →。

(3)《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件事,表现了毛主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6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2)这句话表达了人民群众 的心情。

引用 报告 回复 TOP

第五篇:五上语文2课练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练习题姓名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曾经(cãnɡ zēnɡ)宝藏(cánɡ zànɡ)曾祖父(cãnɡ zēnɡ)背书(bâi bēi)滚瓜烂熟(shóu shú)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 xīng)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chuán zhuàn)》里绿(lû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比喻句。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4)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三、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打:①自从;②殴打;③玩耍;④振作;⑤写出

1、爸爸知道后,头一回打了我。()

2、几位年轻的叔叔在操场上打篮球。()

3、喂,打起精神来,马上就要到了。()

4、他把自己打好的作文稿交给老师看。()

5、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贪玩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是报纸、杂志、小说,()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在()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是报纸、杂志、小说,()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来读。

A.虽然„„但是B.无论„„还是C.不仅„„还是

2.读短文,选择恰当的字或词填空。作文成绩()提高了。A.居然B.果然

3.选择正确的解释。

“词汇贫乏”的“贫”意思是()。A.穷,收入少,生活困难 B.缺乏,不足 C.僧道谦称“费了好大劲”的“费”意思是()。A.用钱财B.用,消耗C.需用的钱财

4.在文中找出解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写下来。

答案解析:

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下载五上语文课文阅读片段练习(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上语文课文阅读片段练习(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五(上)课文要点

    一、1-8单元读读写写全部听写过关二、日积月累背诵并默写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

    五上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全文5篇)

    五上语文课文主要内容 一、《窃读记》作者:林海音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匆匆赶到书店,藏于大人中间或借着雨天匆忙而贪婪地读书,到了晚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中心思想:表......

    五(上)语文复习要点(合集)

    五(上)语文复习要点: 一、 神话故事: 20*《嫦娥奔月》——中秋拜月习俗的由来,相关故事《后羿射日》 19《天上偷来的火种》——为了造福人类,不惜忍受可怕的刑罚的富有献身精神的......

    课文片段集锦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空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

    五上课文知识点

    五年级上课文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 窃读记 1、作者(林海音),作品(《城南旧事》)。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并插入两个场......

    五(上)课文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1、读书做笔记的方法有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2、 赞美老师的成语有:孜孜不倦、诲人不倦、一丝不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

    五上精读课文复习要点[五篇范例]

    五上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要点 1 窃读记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

    五上语文分类复习(精选五篇)

    五年级上册期末分类复习一、看拼音,写汉字。 guō wǎn yō chēng mǒu suān lǚ 勺一哎支种 心一 qiâ yù luî tàng guì pàn shân ( )读 犹( ) ( )阳 一( ) 书( ) 湖( )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