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党宣言对空想的论述(最终版)
《共产党宣言》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论述
在这里,我们不谈在现代一切大革命中表达过无产阶级要求的文献(巴贝夫等人的著作)。
无产阶级在普遍激动的时代、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随着这些早期的无产阶级运动而出现的革命文献,就其内容来说必然是反动的。这种文献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
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关于这个时期,我们在前面已经叙述过了(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诚然,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
诚然,他们也意识到,他们的计划主要是代表工人阶级这一受苦最深的阶级的利益。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
但是,由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由于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他们就以为自己是高高超乎这种阶级对立之上的。他们要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状况,甚至生活最优裕的成员也包括在内。因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他们以为,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是最美好的社会的最美好的计划。
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
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
但是,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家庭,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劳动,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在当时刚刚开始发展,它们所知道的只是这种对立的早期的、不明显的、不确定的形式。因此,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阶级斗争越发展和越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所以,虽然这些体系的创始人在许多方面是革命的,但是他们的信徒总是组成一些反动的宗派。这些信徒无视无产阶级的历史进展,还是死守着老师们的旧观点。因此,他们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和对立。他们还总是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创办单个的法伦斯泰尔,建立国内移民区,创立小伊加利亚,即袖珍版的新耶路撒冷,——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呼吁资产阶级发善心和慷慨解囊。他们逐渐地堕落到上述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者的一伙中去了,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更加系统地卖弄学问,狂热地迷信自己那一套社会科学的奇功异效。
因此,他们激烈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认为这种运动只是由于盲目地不相信新福音才发生的。
在英国,有欧文主义者反对宪章派,在法国,有傅立叶主义者反对改革派。
第二篇: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摘 要 《共产党宣言》以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今天仍指导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 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同时,《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接受共产主义同盟的委托,起草宣言之前,资本主 义制度之下出现了严峻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不是完美无缺。由于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生产资料的集中越来越剧烈,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 基础上,无产阶级产生。回顾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可以说,也是伴随着资本主 义产生、发展的血泪史。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 年俄文版序言中这么讲:“在 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累第一次发展起来了。”由此 可见,正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掠夺,实现所有者同劳动资料的分离,才致使了越来越多无产者的诞生,形成无产阶级。大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工人阶级 的政党组织的发展,当由无产阶级有了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 的实际经验,“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这一思想得到了最充分的证明。1847 年11 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 会上,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起 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大名鼎鼎的《共产党宣言》诞生,以上即为该文的产生背景。
1845年2月,恩格斯在《在爱尔非特的演说》中,明确表述了与马克思相同的 观点。恩格斯强调指出“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 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同年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生动地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情景:“在共产主义社会 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整整个 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1847年6 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指出:“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 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 个社会的基本条件。”这里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当作共 产主义的目的和本质特征。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 格斯起草一个党纲。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 一本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
二、《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1、《宣言》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指导着今天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也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来做支 撑。要达到这一目的惟一可行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个 体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在1992 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条件和途径是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达到共同富 裕。”同时社会主义建设也不能离开人民发展的大道,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 力为基础。
2、《宣言》提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方向指南 《宣言》强调任何革命都要消灭先前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此它不 是共产主义所独有的特征。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资产主义的所有制。马克思 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 制”。《宣言》中提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 裂”。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 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方向指南。又如,《宣言》提到 “共产党人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词语”,如“信息社会”、“福利社会”等来 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只要坚持《宣言》提出的标准,把所有制问题看作基本问 题,就可清晰地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与《宣言》中揭示的一样,仍是资本 剥削劳动的私有制社会。在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所有制这一基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体的原则,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事业。
3、《宣言》的科学方法对当今改革开放具有启迪作用 一是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历史方法;二是把社会发展归结为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方法;三是观察社会问题的阶级分析方法;四是原则性 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五是在当前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未来的方法;六是 保持共产党人形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方法。总之,《宣言》所体现的科学方法 论与今日改革的联系十分密切。
4、《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发 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获得独 立、摆脱苦难、建设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 将来必须永远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全 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把人民群众武 装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盛;反之就会走向衰落。
三、《共产党宣言》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意义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 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党宣言》一脉相承同时又与时俱进。这里 所讲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主要是指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等层面上的。
一是《共产党宣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要 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重要思想,为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 思想路线。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 的基本原理只有与各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才能体现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共产党宣言》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现成的教条。在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上,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始终完整、准确地关注和把握了作为马克思主义 应用性基本范畴的“立场”、“观点”、“方法”。
三是《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问题,为探 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也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理论创立和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基本依据。建立在对《共产党宣言》阐 述的共产主义方向认同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强大的精神 支柱。
四是《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奠基性经典著作,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理论指 导。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坚定信念就是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不动摇。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远大目标,而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是这一共产 主义远大奋斗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五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石,是一部阐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奠基性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奠定了马克思 主义政党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六是《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总体布局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体现了 《共产党宣言》 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 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马克思理论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邓小平文选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三篇: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共产党宣言》(又被译为《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 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接下来又说(我们应注意加着重号的地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里,有关其伟大的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正如上面所说的,就不在歌颂了。因此,也只是对其一些认为不恰当的方进行评论。所谓社会主义的称谓,在当时,在欧洲,大概由于思想的解放,旧社会的解体,新的社会的倡导,因此,人们便用“社会主义者”来称呼对新兴思想和社会的改造吧。所以说:“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而“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究竟是这样的吗?政治的东西为什么要用这种类似而实非经济性的东西来说明呢?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相反的是,正是因了这一基础,历史才教人们真正地说不清道不明了。究其实,这和下文的“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一样,首先就把历史看错了,是非真正地认识历史。
我们说从原始社会以来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一个所谓阶级压迫剥削的社会罢了。因为这整个压迫剥削的阶级社会的历史须有它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方面。这也正如我们现在要建设的非阶级的人类科学社会一样,也同样地要有它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不是也要按马克思的这种观点认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弄到底也就无法认识和什么也认识不了。我们为什么知道科学社会是有政治的经济的各面所组成,而不去想一想人类压迫剥削社会的所以组成?现在政治上有官僚主义,经济上有资本主义,难道这不正是组成旧压迫剥削社会的各个面吗?什么叫做压迫和剥削?压迫是政治上的东西,而剥削则是经济上的东西。难道官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而不是资本主义建立在官僚的基础上吗?封建主义难道就不是决定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吗?因此,现在把它分之为一系列的社会和历史乃是把局部同整体等同并列,这样由此而总结出来的“真理”不用说肯定是十分错误的了。而我们又何以真正科学地认识到旧阶级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各面?也只好去“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会有这个观点?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这里我们解释了:正是因为他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他认识不到整个旧压迫剥削的阶级社会只是一个统一体,有它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各面,我们必须重新地全面认识它,从它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角度来认知它,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到人类旧阶级社会的真正情形,进而地推及之新的社会的科学情形,而后才能真正地认识人类的社会。如果这样地来认识,就不会产生马克思的这种观点,而且也将能科学地解释历史以来的发展规律,并与之相融合,这种理论与革命实践证明是完全不一致的,根本不能很好解释历史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形。
因此,所谓的资本主义阶段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说法,亦是错误的,唯人民革命而已。这是在说,世界上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革命并建立起人民的新政权。苏联可以,中国可以,世界上没有国家不可以,何必要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者也不过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罢了。经济发达并不意味着革命就真发达。相反,发达的革命往往只是在落后的并不发达的国家和人民。总之,只要它有政治的压迫,就是革命,只要它有经济的剥削,就要革命。无非就这两样罢了。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方面却是很多的,殖民主义、官僚主义、封建迷信主义、资产阶级、地主阶级都是反动派,统统都要打倒,从而建立起全新社会。没有那么多的机械教条,这样的一种教条思想和理论只起坏的反动束缚作用。束缚革命的发展,束缚人们的思想认识,那弄到底是其实什么也不懂。
所以,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统都是胡说八道。正确的说法是是政治的东西决定经济性的东西,而不是相反。政治的东西一解放,经济的东西就迎刃而解,势如破竹。单单一个资产阶级是自己也存在不多久的,可惜,我们现在是连个经济危机的基础都不懂,如果看得《资本论》太多,除了会使人满头生华发之外,更会影响人类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建议很通读《资本论》的人也不要在人前卖弄,那其实并不值得一卖弄,因为崇尚经济论基础的马克思自己都弄不清楚经济是怎么回事。
这是对概念的笔记评论,可想而知,对基础核心已是批评到了这一份上,一百多年来的共产主义之思想混乱是可知的。
第四篇:学习《共产党宣言》关于人民立场经典论述的体会
学习《共产党宣言》关于人民立场经典论述的体会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是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按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我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宣言》关于人民立场的论述作了梳理,对当下的指导意义作了思考。我认为,贯穿《宣言》始终的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最高贵的品质。在《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论证了“两个必然”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建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包含以下方面:
一是《宣言》充分论证了人民是实践主体的科学内涵。
《宣言》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认为人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决定了社会的变革;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二是《宣言》充分论证了人民是价值主体的科学内涵。
首先,人民主体地位就是人民可以达到一种“自主活动”的状态,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宣言》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真正解放的落脚点,是现实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确立了人才是真正的价值主体的基本观点。
其次,《宣言》深刻批判了不符合人民立场的所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少数没落封建贵族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空想,没有看到人民在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因而,没有任何政治行动的主张,也没有任何革命行动,最终的结果只是空想。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小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是主张改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保障小资产阶级的生存。德国的社会主义代表了小市民的利益,而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
第三,出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刻反思,指引整个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人文主义发展。《宣言》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自私自利本质,展望“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共产主义。也就是说,《宣言》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还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都是立足改善无产阶级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的精神,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各个文明和国家获得广泛拥护,指引人类活动不断向更高的文明发展。
三是《宣言》充分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以及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强调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宣言》用这样一段话来描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因此,共产党在其一般性上,同其他工人政党并无二致——都是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共产党还具有其他工人政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目标和奋斗方向,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一切价值的归宿点,这就旗帜鲜明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四是《宣言》充分阐述了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和任务,强调国家政权社会公仆本质。
《宣言》之所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因为社会中一些人不劳而获,而更多人则劳而不获。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则致力于通过国家政权彻底改变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宣言》强调“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监督。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政权人民性主题。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我们要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宣言》的诞生,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还有力地推进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重温《宣言》关于人民立场的经典论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共产党思想纯洁性是靠理论的彻底性来保证的,《宣言》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把握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宣言》关于人民立场的经典论述,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党性立场的理论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不懈追求,是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个方面,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宣言》奠定了无产阶级党建学说的基础,要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行动自觉,把阶级性属性即人民性属性全方位体现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一以贯之推进伟大工程。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站稳人民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思想建设方面,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打牢理想信念根基,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选人用人,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在作风建设方面,要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在纪律建设方面,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腐败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五篇:对食品安全的简单论述
对食品安全的简单论述
姓名:
班级:
学号: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等事件的不断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食品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各级政府今年来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2009以来,从部署开展“两年整顿”到出台食品安全法,再到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成效明显,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消除了大量风险隐患,遏制住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的势头,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的趋势,没有出现大的系统风险。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发展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所以要解决好一件事物必须从主要矛盾入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侧重点,食品安全的发生主要还是国家的事,国家在法律惩罚,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才导致接连不断的发生类似的事件。所以从重点入手,往往能打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各项措施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正趋于逐步好转的过程。虽然国家的力度够大,但难免还是发生了不少类似事件。为什么在国家的强力打击下还有人铤而走险呢?那是因为利益的驱使使他们忘了自己的企业责任,忘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让他们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评价客观事物,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食品方面的,这些产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所以应该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树立加责任和法律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不是为了自己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人们的身体健康于不顾。生产出有安全问题的食品完全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的个人主义,而且背离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一个不符合是会发展规律的旧事物是会被新事物所取代的,最后终究是会被扼杀在历史的长河里。生产有问题产品的企业最终是会消灭的,就像三鹿一样。
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的,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不谋而合啊,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食品安全事故尽管国家制定和出台很多文件、法律法规仍然屡禁不止,说明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但我们要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