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定稿)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5个,50分)
1.2014年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4年10月24日,文化部在京召开文化系统专题座谈会,进一步学习领会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并结合工作实际共议贯彻落实思路和举措。这是基于
①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③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④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亲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5.每年的母亲节在5月份,在2014年的母亲节中,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②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差别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A.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8.《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9.近来,一篇名为《老外吐槽娶中国老婆的下场》的博文非常红,该文以美国丈夫的经历描述了娶中国太太的痛苦下场。其中包括“逼着孩子学习,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鸡爪子、猪耳朵等啥都敢吃”。一位中国人写了博文《谁说娶中国老婆很痛苦》对此逐条批驳。他认为,为孩子前途着想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下手“狠”但恰恰体现了奉献精神,啥都敢吃意味着会烧菜不挑食。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10.有人说“可以写在纸上的规则叫制度,不言而喻的规则叫文化”,“必须打领带上班是制度,不穿背心上班是文化。”更有认为“笑得甜的女人,一般运气都不会太坏”,这主要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深远持久的 C.积极主动的 D.相对稳定的
11.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2.“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发了国人的共鸣。《扶不扶》小品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4.林则徐在查禁鸦片期间,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中上联是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如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则表明 ①要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成果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
③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的基础上,融汇出具有新质的文化
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步入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6.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创造了一个兴趣接近的跨国界受众群体,中国传统文化在那些同样尊崇传统的国家具有独特的传播魅力。由此可见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②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③不同国家人们的文化价值认同趋于同一 ④传统文化主导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作为在中国举办的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头戏之一,“2014中法文化之春”文化节于4月11日至7月10日在中国的40余座城市举行,文化节邀请近1000名艺术家为观众献上一场场文化盛宴。这彰显了()A.我国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外来文化 B.我国积极学习外国一切文化成果 C.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D.世界文化一体化趋势加强
18.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 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
19.鼓为我国传统打击乐器,古时被广泛运用于战场及各类节日庆典,以鼓舞士气、烘托气氛。以鼓作为设计元素,既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又给人以参赛运动员勇往直前、武搏盛会鼓乐喧天热闹非凡之感。从文化创新角度,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并运用到现实的实践中 B.要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C.要加强民族文化的融合
D.完全用传统文化指导当前社会发展
20.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传播的时代。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2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皮肤、筋、肉都进行详尽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错误的。有人批评他背叛师门,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可见 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必须推翻前人的观点
C.真理比老师更重要 D.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
22.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兼容中西、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下图是吴冠中的作品《家》,岸上白墙黑瓦的民居,用黑色错落地点出,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整幅画将东方审美的内涵、韵致与西方的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画的特有意境。这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画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C.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D.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23.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4.在文化创作上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25.2014年10月18日-20日,2014第四届中国(临沂)茶博会圆满成功。在茶博会上,各大参展商向人们展示了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4道题,共50分)。
26.《宋史•地理志》把浙江人的文化气质概括为:“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厚于洋味,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这种洋溢着浓郁商业气息,讲求实效,富于自强拼搏、开拓创新精神的浙江区域文化传统,始终流淌在浙江人的血液之中,构成了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赋予了浙江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实效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浙商的文化基因是保持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浙商的文化基因是保持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14分)
27.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12分)
28.材料一:孔家店在五四运动时期曾被砸烂,孔老二在“文革”期间曾被批倒批臭过。但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却一直生生不息,像是变成了我们的血液,在我们的全身奔涌流淌„„
材料二:韩国人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家长在家里仍然是绝对的权威。一些韩国人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都要按照从中国传过去的传统方式到文庙祭祀孔子。人们头戴儒冠,身穿黑色古代祭服,毕恭毕敬地向孔孟行礼。中国封建时代的县学和书院,现在都已荡然无存,而韩国还完整地保存着281所乡校和84所书院。他们在这里设立“忠孝教育馆”,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至今,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时期提出的“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中国的《朱子家礼》在元代时传入朝鲜,现在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2分)
29.在《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韩国版权综艺节目火爆中国之后,韩国综艺节目缘何火爆?中国综艺节目在购买版权的同时,又如何学会“拿来”?成为不少国内电视人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每一个电视节目人都希望自己的节目可以走向全球,但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并被认可,首先就要学习国外的节目,这样才能“走出去”。但在海外获得成功的节目模式,在国内并不一定就可以如法炮制,还需要我们充分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盲目的发展。你赞成中国的电视节目引进海外模式吗?请说明理由。(12分)6
高二月考一政治答案2015.9 1.D试题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正确且适合题意;A正确但不适合题意,应排除;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B说法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C试题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答案为C 3.C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的作用,③观点错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不是文化产业,是经济实力。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故 7
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C。
点评:本题是四选三的组合选择题,考生可以运用排错法或者排无关选项法作出,本题就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③观点错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工业不是文化产业,难度适中。4.B试题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腐朽落后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腐朽落后的文化起阻碍作用,A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而自觉接受熏陶的过程,C错误;互联网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物质条件,不是重要途径,D错误;网络语言的文化创新是在网络使用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答案为B 5.D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的差异性,题干说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说明文化具有共性,但不同国家对母亲节的过节方式又不一样,说明文化有个性,也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故③④观点正确切符合题意,①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没有体现融合,②观点错误,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有差别的,故答案应选D 6.D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天人合一,顺时而食’的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的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欢迎”,既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项表述不科学且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7.B试题分析: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等突出对文化的感受,应积极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故本题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8.D试题分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和B强调了事物本身性质的坚定性,不符合题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强调了哲学生活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C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9.C试题分析:中外人士对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外国人认为“逼着孩子学习,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中国人认为为孩子前途着想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下手“狠”但恰恰体现了奉献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素养也不同的观点错误;D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A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现象意味着文化于无形中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11.C试题分析:题中在微信公众号上,几万人一起读诗,微信公众号属于大众传媒,因此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④符合题意;“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答案C正确。
12.C试题分析:《扶不扶》小品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错在“决定”; 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应是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③说法不准确;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3.A试题分析: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民族节日,①说
法错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
14.B试题分析:①学习的是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矛盾说法不对
15.D试题分析:春节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对春节的重视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正确;A与题意不符;B“一成不变”错误;C指的是文化遗产。
16.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等知识。③本身说法错误,④中“主导”的说法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17.C试题分析:题中材料“‘2014中法文化之春’文化节于4月11日至7月10日在中国的40余座城市举行,文化节邀请近1000名艺术家为观众献上一场场文化盛宴”,表明了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传播,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中“尊重外来文化”、B项中“学习外国一切文化成果”、D项中“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表述均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18.C试题分析:“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正确且适合题意;本题说的是古今文化的关系未涉及中外文化的关系,排除A;B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部抛弃,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9.A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在武搏会上人们将传统的用于鼓舞士气、烘托气氛的“鼓”,融入了勇往直前、热闹非凡的现代之意,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而不是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故B不选;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文化的融合,故C不选;D说法明显错误。
20.C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体现了大众传媒推动了现代文化的传播与共享,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之分,故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21.A试题分析:B中“推翻”不对,C、D材料没有体现。
22.C试题分析:他的作品兼容中西、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整幅画将东方审美的内涵、韵致与西方的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画的特有意境。这说明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C正确且适合题意;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B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D说法不准确且与题意不适合;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23.D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①④,② ③没有体现。
24.C试题分析: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文化创作要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进去,是指文化创作要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出去,是指要加强文化的交流、推动文化传播。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④―②,该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25.C试题分析:材料旨在表明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这表明实践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材料中心不符。
26.[答案] ①浙商的文化基因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浙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并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浙商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推动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浙商的文化基因赋予了浙江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实效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了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3分)④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浙商的文化基因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宝贵的浙商品格和浙江精神,是浙江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动力。(3分)27.[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3分)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只有通过一定物质载体才能存在,乡村是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分)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3分)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3分)28.[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分)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分)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4分)③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反对复古的守旧思想和彻底割断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2分)29.[答案] 示例一:赞成。(1分)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海外节目的成功经验,能促进我国综艺节目的创新。(4分)②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引进海外成功的节目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4分)③只要在引进的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不仅不会丧失自己的个性特色,而且能促进我国原创电视节目的发展。(4分)示例二:不赞成。(1分)①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盲目跟风引进海外节目模式,可能会忽略对我国自身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4分)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引进的海外节目模式可能不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4分)③盲目跟风引进海外节目模式,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会导致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缺乏,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篇: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公益文化作为一种正能量,影响了春蕾志愿服务队、天津妈妈会和“苗苗义工”等公益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公益活动,让社会充满爱和善,也给参与者带来精神满足和价值尊重。这说明公益文化
A.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决定经济、政治
B.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C.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 D.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定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3.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不乏口碑与票房、艺术性与观赏性俱佳的优秀影视作品,《美人鱼》《寻龙诀》《捉妖记》等国产电影的票房远远超越同期好莱坞大片。这表明
①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②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③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 文化生产力越来越重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中不会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唯一因素
5.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 1 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全今仍为兵家经典,甚争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体现
B.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C.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8.《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比赛的形式,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诗词,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中华诗词()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决定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 B.商务部网站发布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 C.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黄冈市委组织“三严三实”专题交流会
10.《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2013年 9月 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女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以多种形式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1.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2.我国的许多成功企业,经常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汲取经营智慧,形成并发展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说明()A.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3.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这说明()A.民族文化的根源在于外来的文化 B.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冲击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岭南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延续
14.在当地时间10月22日举行的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①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了世界文化相互融合 ③推进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拓宽了中华文化传播渠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有学者指出,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成果中70%诞生于世界一流大学。而目前,中国的1202所本科学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就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到了55.6%,而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重视高等教育是基于()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17.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中的文化集丛或文化元素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会现象和过程。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①丝绸贸易,出国留学 ②亲朋聚会,出国旅游
③商贸活动,人口迁徙 ④经济交流,政治互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努力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青蒿素的发现启示我们()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④创新文化需要先发展后继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大众传媒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直接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1.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们()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3.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要不断改变,就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24.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C.只有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内容 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 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但是近年来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国家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此,有些人认为,网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无法抗拒,抵制低俗网络文化关键在于国家。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中文化对人的影响。(12分)
26.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从文化领域来看,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展映、电商平台、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商企业可以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10分)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不同文化应如何交流互鉴。(12分)
27.2015年10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两岸春节包机的相关事宜。大致上是这样的:航点方面,增加太原、长春、南宁、烟台4个航点作为两岸客运定期航班航点,从2016年春节期间开始执飞。至此,大陆通航台湾的城市将达到31个。台湾海峡隔开了两岸同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的思乡情结,却使得台湾海峡又成为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两岸政府都会极力为同胞相聚,回乡祭祖等人们提供包机服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12分)?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2.B
3.B
4.B
5.D
6.A
7.D 8.D
9.C
10.D
11.C
12.A
13.C
14.D
15.B
16.C
17.D
18.A
19.B
20.C
21.C
22.D
23.C
24.B
25.(12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因此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②虽然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都是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而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③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人的发展。个人要提高辨别各种不同文化的能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增强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26.(1)(10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生产力。(4分)②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变革文化生产经营模式,促进文化创新。(3分)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媒,能够带来更快速、方便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3分)(2)(12分)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3分)③通过商贸等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中的强大功能,推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3分)④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本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本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增强本国文化国际影 响力。(3分)
27.(1)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6分(2)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正确的做法是: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12分
第三篇:陕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题(无答案)
分 值:100分 时长: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作家莫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这启示我们()
A.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B.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第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高清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荧幕带领全国观众“尝遍”全国地方美食,据此回答第3~4题。
3、该记录片展现了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通过美食记录片这个窗口更多地展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这说明
()
A.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D.美食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
4、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①③ B.③④
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是第一生产力 C.②③
D.①②
5、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比现在落后得多,但当时,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这说明()A.文化可以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一定会比经济发展的快 D.文化发展水平决定并制约社会发展水平
6、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再到“辣翻天”、“棉花掌”、“药你苦”,涨你没商量,在对物价的戏说中,透露着网民的无奈。这说明:()A.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D.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8、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
9、古代私塾授课强调师道尊严,现代的国民教育主张师生平等,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比较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看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当今时代,世界文化灿若星河: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世界杯球赛精彩纷呈;一年一度的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群星灿烂,每年的圣诞节、巴西狂欢节令人如痴如醉……这表明
()
A.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B.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各种文艺形式是风格迥异的
16、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国家文化的多样性
B.城乡 文化的差异性 C.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D.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7、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 ②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
19、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就必须()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只有教育才是人类自觉传播文化的活动 D.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
26、“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个性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鼎新
27、“微妙堂”是广东省中医院年轻医生郑德采开展社区义诊的好帮手。三年前,每次有活动,他便一个个打电话。现在有了微信,约定时间社区义诊已经连续搞了30场。惠及群众近
D.推陈出新,革故B.尊重差异,理解3000人。郑德采用爱心、热情与业务书写精彩故事。从郑德采的精彩故事,我们感悟到()
A.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才能培养出来的 B.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C.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D.当今是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28、《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④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第四篇:河北省大名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大名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I卷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1.2016年以来,“套路、小目标、洪荒之力、蓝瘦香菇”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这些网络热词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绪,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这表明“网络热词”()
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②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反映了人类某些实践活动需求 ④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 ②2017年我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2016年8月6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开幕 ④2017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庆祝建党96周年演唱会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使演员融入了角色的灵魂,传达出了老陕身上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不怒自威、外儒内刚的骨血气,使该剧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①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③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 “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形散神聚,“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达到的程度。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网络上曾出现过“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有说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与科技的重要作用。以下关于文化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2017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本好书是一本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引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17年4月23日第21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中宣部等十部委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一周年。“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真善美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才会更充实。这主要说明
A.科学文化知识越多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每年的3月5日是雷锋学习日。跨越50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文化
①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④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某校为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每天在电予屏幕上展示拾物不昧和拾金不昧的学生名单,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学校生活中仍偶尔出现学生盗窃他人财物的现象。这说明 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的根本途径 ②一些人的社会活动不受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 ③开展表彰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④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北京有三联书店、南京有先锋书店、哈尔滨有学府书店、大庆有新华书店„许多书店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坐标。有人说:“一间好书店能温暖一座城市,一本好书能提升国民素养。”这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既指校园整洁、优雅、文明的自然环境,也包含了学校所形成的观念、知识、艺术、道德、习俗等学校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从文化角度来看,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A.可以美化校园环境,保持学校优雅文明的自然环境 B.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品德往往更深刻,决定学生的一生
C.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 D.校园文化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是消极被动的
14.2017年2月18日,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说明 ①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 ②文学陶冶性情,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 ④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近几年来,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但是,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6年11月4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盛大开幕。西博会以“中国西部·世界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全球90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国家馆数量为历届西博会之最。在本届西博会期间,四川清音、遂宁杂技、观音文化艺术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展会现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自然遗产 ④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目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逐步实施。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体现了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8.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将清明节法定化,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有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7年7月2日,天津京剧院《杨门女将》剧组在日本东京等地巡演12天,受到日本观众好评。„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迈步国际舞台,展示文化之美。戏曲走出去旨在 ①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1.2016年11月1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中国浙江省乌镇开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
A.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C.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40届会议,对今年的26处申遗遗产地进行审核。这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中国有望成为继意大利后,第二个世界遗产50+俱乐部(世遗数量≥50)的国家,赶超意大利(51处)指日可待。世界之所以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4.2017年3月30日,正值农历三月初三,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迎来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赶歌圩、祭壮祖、赏民俗,壮乡广西到处都是“歌舞的海洋”,海内外宾客纵情体验独具魅力的壮文化风情。庆祝民族节日
①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说明文化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5.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传统艺人用古老的剪纸艺术表达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情结,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A.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多样性 D.继承性
27.“有一种孝顺,是带父母跟上信息时代”。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时代,父母更需要多元化的新知识储备。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A.“孝”文化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B.继承和发扬“孝”文化要与时俱进 C.对“孝”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28.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对传统文化应全面地继承
D.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9.《航拍中国》是一部利用航拍技术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纪录片。该系列片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化产品优劣 ②文化产品的创作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③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④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为倡导亲子阅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2017年4月23日,新罗区妇联主办的“书香飘万家”4.23世界读书日——暨“爱能悦读会”社区亲子阅读馆建设活动发布仪式隆重举行,拉开了亲子阅读公益活动的大幕。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倡导亲子阅读有利于提升儿童人文素养 ③书籍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科学知识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特别提醒: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范围无效。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文化产业发展最发达的国家,其产值目前已经占到GDP的31%;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日本文化产业的盈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盈利。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来自政府文化部门和专业公司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外文化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至少是10∶1。为此,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意义。
32.(12分)材料:2016年2月,中国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法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方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在抓好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失效。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
3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观点。
34.(10分)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祠堂,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普法讲座、评选孝老爱亲家庭等。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参考答案
1.B【解析】“网络热词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绪,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说明“网络热词”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某些实践活动需求,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网络热词”属于一种文化,其源于社会实践,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C【解析】习近平主席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是政治现象,①不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现象,②不选;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开幕、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庆祝建党96周年演唱会是文化现象,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3.C【解析】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典型的关中人性格,使它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故选项②符合题意;话剧《白鹿原》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不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项C。
4.A【解析】“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开发侧重经济效益,活化侧重文化的传承,①符合题意;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交融,活化并没有割裂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②说法错误,故排除;开发并不是虚无的,活化也不是复古的,③说法错误;开发有可能会破坏文化遗产,注重经济效益,活化有利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考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态度。
5.C【解析】材料中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故②③正确;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排除①④。故选C。【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的文化修养。
6.A【解析】题中“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以及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排除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④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7.A【解析】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正确;好的文学作品像清风一样净化人的灵魂,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正确;文化并不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不选;正确的文化才能传递正能量,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8.C【解析】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材料中“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真善美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才会更充实”主要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C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科学文化知识越多,思想道德修养不一定越高,反之,思想道德修养高,科学文化素养不一定就高,排除;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9.C【解析】“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故选项③符合题意;“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选项②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0.C【解析】人们在实践中感悟到微笑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微笑可以促进人类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①③正确;材料没体现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不适合题意;文化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11.D【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某校为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每天在电子屏幕上展示拾物不昧和拾金不昧的学生名单,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体现了开展表彰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另一方面,但是与之相悖的偷盗现象还时有发生,说明了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D。
12.B【解析】②③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有人说:“一间好书店能温暖一座城市,一本好书能提升国民素养。”这是因为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①④入选。选B。
13.C【解析】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是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会影响人。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C项符合题意;美化校园环境可以保持学校优雅文明的人文环境而不是自然环境,A项错误;B项夸大了校园文化的作用,排除;校园文化的影响不是强制的,但也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
14.B【解析】题目中,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说明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故①④入选。②选项中“主导力量”的表述错误。③选项夸大了读书的作用。选B。15.C【解析】根据材料“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可以判断题肢①正确;根据材料“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根据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可以判断题肢④正确;同时上述材料没有体现科技的影响,故排除题肢②;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16.A【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②正确;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对文化遗产的划分不正确;文化遗产不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17.A【解析】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这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影响,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交流的原则,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8.D【解析】此题提到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将清明节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说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两个选项符合题意且表述正确。①②两个说法本身正确但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选D。
19.B【解析】里约奥运会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说明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①符合题意。让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说明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传播的途径,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D【解析】戏曲走出去旨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①正确;戏曲走出去并不是为了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②不选;戏曲走出去旨在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③正确;戏曲走出去并不是为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21.A【解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故A选项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夸大了两个平台的搭建的意义,排除;C说法错误,两个平台的搭建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排除;D说法错误,两个平台的搭建未必能重塑互联网文化秩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C【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3.B【解析】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当选;②不选,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属于无关选项;③不选,观点错误,文化不仅是民族的;④当选,材料表明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4.D【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文化遗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庆祝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①③入选,选D。
25.C【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选项①说法错误,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排除;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故本题答案选C。26.B【解析】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民族性。B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C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没有此特征。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继承性。考点: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7.B【解析】“有一种孝顺,是带父母跟上信息时代”说明继承和发扬“孝”文化要与时俱进,故B选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继承和发扬“孝”文化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孝”文化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继承和发扬“孝”文化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对孝文化的态度,排除; D说法错误,不能说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8.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题干要求指出说法错误的,根据教材知识: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故ABD表述正确,都排除;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故C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29.C【解析】《航拍中国》利用航拍技术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说明文化产品的创作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②④项符合题意;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化产品优劣的是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技术创新,①项错误;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依赖于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而不是技术的创新,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30.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开展“书香飘万家”4.23世界读书日——暨“爱能悦读会”社区亲子阅读馆建设活动等亲子阅读公益活动,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倡导亲子阅读有利于提升儿童人文素养;③表述错误,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④表述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本题选A 31.答案: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强国能够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强国战略,可以推动文化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可以防止外来文化的渗透和西化,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④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每点3分)【解析】本题以文化产业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2.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能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能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能够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引导党员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能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每点3分)【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简答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的意义。考生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相关知识,结合材料,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党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的思想觉悟;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有利于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答案:(1)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传统法治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必须批判地继承。(3分)(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依法治国的新思想,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3分)【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观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两个方面要清楚,即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然后说明材料中对我国传统法治思想怎样的继承,怎样的发展。继承不是全盘接受,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的实质是创新,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让依法治国的新思想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34.答案: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改造。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是一种落后文化。(4分)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先进的内容,要加以继承和发扬。礼堂文化中发扬了敬先贤、诵村训等优秀文化。(3分)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礼堂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文化,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3分)【解析】本题以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设问指向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解答时运用上述知识,结合 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进行分析。
第五篇: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选项中“基础”一词用得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实践是基础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是基础 ③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继承是基础 ④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政治是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①文化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行动的推进
①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③强化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亦步亦趋的关系 ④意味着收集、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将发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文化硬件设施,如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但文化软件建设投入不够,比如先进文化素材的挖掘整理、好人好事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训引导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软件建设,是因为 ①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③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杭州G20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整场演出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印记,音乐、舞蹈配合西湖的湖光山色,演出受到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最忆是杭州》的成功表明
A.体现民族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博采众长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C.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
8.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纪录片《超级工程Ⅱ》,大量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和航拍等特殊摄影技术将偏专业的工程学名词等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可视化语言,为观众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体验。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③文化创作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④文化创新要摒弃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成都市某小学学生走进杜甫草堂学习活字印刷术。老师讲完活字印刷的历史和工艺后,就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小学生们涂墨,覆纸,轻刷,《春望》《春夜喜雨》等杜甫诗作跃然纸上,成为学生们亲手完成的印刷作品。以下对此活动的概括,较为合理的是
①体味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②丰富传播途径,推动文化交流 ③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 ④改进教育方式,促进文化传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如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 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传统,全面复古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近年来,很多传统节日都在逐渐变味。一些传统节日变成了“吃”节、“买”节,最纯粹的本土民俗节日,如七夕节等都被裹上一层浓墨重彩的商业外衣。此外,名目繁多且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成众多年轻人的新宠。对此,我们应该
①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顺应社会变化,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④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凸显文化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今年,雅安市为了迎接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考评验收,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行动。如:道德讲堂活动类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雅安市全民公益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深入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三美”示范村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1)从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雅安市为什么举办这些活动。(14分)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某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万多元,与22位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该市开展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文化价值。(12分)
14.材料一:“互联网+文化”将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化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失去人生理想,造成人格缺失„„ 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从国家角度谈谈如何通过“互联网+文化”为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传递正能量。(12分)
1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
月考答案
1—5:BDAAC 6—10:DCABD 11—12:CC 13:一:(共14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分)文明城市创建的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2分)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对市民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通过学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从而推动文明城市的创建。(2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2分)
二:(,共12分)①有利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每点3分,共12分)14:(共12分)①政府对互联网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③通过互联网,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④利用互联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每点3分,共12分)15:(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 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每点3分,共10分)
(2)学校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宣传节目等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每点2分,共4分)
【解析】试题分析:(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