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及常见心理问题.(5篇)

时间:2019-05-14 21:3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及常见心理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及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及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及常见心理问题 误区 —— 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判断并说明理由: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 ⏹事实上心理问题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 20%的小学生有抑郁症状,其中 4%的小学生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 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 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 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视频赏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 与常见心理问题 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五、小学生心理咨询

六、案例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概念(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 病和虚弱的状态。

—— 1948年提出的新健康观,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 健康的基本内涵: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身体的健康发育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心理的健康发展又是身体健康发育的 必要条件。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 病。同样生理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的变化。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心理健康的状态: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2、维护 心理的健康状态: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地、有针对性地维护和促进心 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常的智力 ⏹2.稳定的情绪 ⏹3.适度的反应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6.能够适应学习生活 ⏹1.正常的智力

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 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如果一个小学生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水平,则属于智力发育不正常,一般认 为智商在 90— 110之间为中等, 在 110— 120之间为偏上, 在 120— 130之间为聪明, 在 130以上者为天才。相反,当智商在 80— 90之间为偏下,在 80以下为弱智。通 常我们会把智商在 90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

⏹2.稳定的情绪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 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 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 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 3.适度的反应

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 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应敏捷并非反应过敏,反应迟缓不等 于无反应。对事物的反应强度应视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

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都属不健康的表现。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这是患了严 重的心理疾病;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反应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对任何事物 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 折就无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应不良的表现。

⏹4.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备健康心理的小学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 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相反,远离亲友、集体,独来独 往,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失调。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友伴,很少 与人往来,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

⏹5.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 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

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 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都是不正常的。

⏹6.能够适应学习生活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 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较高。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共同

1、自身因素

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生理疾病

2、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人际关发展、卫生保健、师生关系、教师个人 品质、课堂气氛

⏹社会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条件 ⏹自然环境:环境污染(铅、二氧化碳、苯等(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其他因素(特殊

⏹(1 物质逐渐丰裕 ——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 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 物质丰裕, 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 家长过于宠爱孩子, 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 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独身子女 —— 父母的溺爱,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宠爱,使他们养 成了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的性格,且依赖思想特别严重。

⏹(3教育责任的转移 —— 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于生 意或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 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 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4身心发育时期 —— 对任何新事物感到新奇,电视游戏的惊险刺激,他们都想 去尝试模仿,但他们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脑海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只是 随着自己的意愿行事,遇到顺心的事就开怀大笑、遭受一丁点的挫折就萎靡不振, 甚至还与家长闹矛盾。

⏹(5 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 —— 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那他们在心理上往往 容易产生盲目的自满、自卑、厌烦等反常现象;在行为举止上出现暴躁、偏激、易 怒等情绪变化;在知识学习上往往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与同学的交往上也存在着 难以相处的局面。

⏹(6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 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 孩子考试得了 90分回家得不到表扬,还认为成绩不理想,家长却问为什么不是 100分,对成绩不及

格者,动口则骂,动手就打。因此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 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小学生存在下面这些心理行为问题:(1强迫现象占 31.22%(2偏执占 24.8%(3敌对占 23.1%(4人际关系问题占 31.4%(5抑郁占 32.6%(6焦虑占 28.6%(7学习压力问题占 36.7%(8适应占 34.6%(9情绪波动占 35%(10心理不平衡性占 35% 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 己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1、学习方面问题

⏹厌学、弃学、逃学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 抄袭他人的作业, 对考试产生焦虑、恐惧。

2、人际关系方面问题

⏹不能和父母、教师形成亲密关系,不服从父母、教师的管教,与同学关系紧张,鲁 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缺乏知心朋友,独来独往。

3、情绪方面问题

⏹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

4、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打人、骂人、破坏公共财物、说谎、偷窃、过分任性、离家出走等。(三小学生心理行为障碍

心理行为障碍: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 理异常现象,包括 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 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 等。其 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心 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1小学生情绪障碍

1、焦虑症: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绪碍,不良的环境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 致焦虑的重要原因。

2、抑郁症:某些遗传素质不良、经历坎坷的小学生易发生本病。一般女生多于男 生。

患抑郁症的小学生很少主动诉说抑郁情绪。

3、恐怖症:小学生易患学校恐怖症,常发生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听话的乖孩子 身上。拒绝上学的原因常常与某些情绪障碍有关,如与亲人分离,意外惊吓;教师

态度粗暴,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小学生行为障碍(1 1.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 主要症状为:活动过度,注意力差;情绪不稳定,易 激动、冲动、任性;同时伴有学习困难,但一般智力在正常范围。

多动症应与小学生固有的顽皮、好奇、活泼好动等天性相区别。

2.抽动症又称习惯性痉挛 发病年龄 5~12岁,男孩多见。主要表现颜面小肌群不 随意的抽搐或跳动,并常有快速、突然、频繁、无目的抽动。多为眨眼、皱眉、皱 额、点头、摇头、努嘴、伸脖、耸肩、吞咽等单调、重复、不能控制的动作。紧张 时抽动加剧。患者也可表现为躯干、四肢肌肉的抽动,出现扭腰、转体、投手掷足 等动作。

运动的特点为不自主、反复出现。小学生精神障碍(1

1、小学生精神分裂症

患者表现为言语减少,无故紧张恐惧,孤僻退缩,动作奇特;注意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不遵守纪律,无目的游荡;情感缺乏,与亲人疏远,对周围事物漠不关 心,无原因的情感波动;言语单调、重复,联想散漫,常沉湎于幻想之中;幻听、幻视较多见,常带有恐怖幻想性,行为冲动,可出现模仿语言或刻板动作。

2、小学生躁狂抑郁症

躁狂状态的基本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自我感觉 良好,但自制力弱,多言多动,睡眠少。抑郁状态时情感低落,苦闷绝望。严重时 产生妄想,企图自杀。情感抑郁时晨起最重,到傍晚减轻。患者思维缓慢,言语动 作减少,失眠,早醒,食欲减退。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2、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3、培养情绪调控能力

4、悦纳自我

5、学会人际交往

6、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7、开展心理咨询

8、寻求心理治疗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1、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 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不要搞一言 堂,全由教师或者家长说了算。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往往有过高估计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倾向。

2、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 更多的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

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1、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错 误思想。

2、能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培养情绪调控能力 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 :

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 醒自己; 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悦纳自我

1、自身要具备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与他人的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

2、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唯成绩论,至于其他方面的长处、优点则被完全忽 略。学会人际交往

1、认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对方,像尊重自己 一样尊重他人。

2、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与教师和家长沟通和交换意见。不 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

3、要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 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

4、要让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

2、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 耐心,要做到公正。

3、要树立榜样。

五、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1、心理咨询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行为。

2、心理咨询强调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3、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咨询对象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 活中的具体问题,也不是治疗精神类病症。

4、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小学生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前来求助的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 与小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在与小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基础上,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小 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目前需要解决的主

一、基本情况

四、进行晤谈引导

五、咨询效果评价)案例一

满,男,8 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 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 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 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 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影响)、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 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 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 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 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 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 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

人际关系;

该儿童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

学习适应性。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 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 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 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 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 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

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 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 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 为人格特征。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 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 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

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 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 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进行晤谈引导、询问基本情况。、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与孩子儿子的心意。、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 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 同教育工作。、让孩子找出班中、指出继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 的人。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五、咨询效果评价、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第二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

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

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

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

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

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

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

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

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第三篇:3C认证概念及常见问题解答

3C认证概念及常见问题解答

3C认证就是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简称。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法律依据、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范围、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监督管理等作了统一的规定。

CCC认证常见问题

强制性产品认证从何时开始实施?

答:强制性产品认证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3C认证机构)自2002年5月1日起开始受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申请。

2.哪些产品需要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

答:照明设备(共2种)(不包括电压低于36V的照明设备)

出口的产品是否必须获得强制性认证?

答:对于根据外贸合同的约定专供出口的产品,可以不申请强制性认证,但由于某种原因未出口的剩余产品将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除非获得3C认证。

对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有何限制?

答:凡列入《目录》范围内的产品,若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不得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

CCC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答:认证标志“CCC”的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对于《目录》内的产品,“CCC”标志是准许其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的证明标记。

强制性产品认证包括那些环节?

答:认证程序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环节: 1.认证申请和受理; 2.型式试验;(测试院)(威凯,赛宝,广安所)3.初始工厂检查;

4.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证书批准,制作证书)5.获得认证后的监督。

如何确定某种具体产品是否需要强制认证?

答:可以查阅相关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中的适用范围及相关附件。怎样提交强制性产品认证申请?

答:申请人可以从访问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的网站:www.xiexiebang.com,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料和表格,在线提交申请。

从哪里能找到关于申请单元划分、送样数量的规定?

答:各类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中对认证的基本环节,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等做了详细解释,其内容包括:

1)适用的产品范围;2)认证依据的标准;3)认证模式;4)申请单元划分原则;5)抽样和送样要求;6)关键元器件清单;7)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8)获证后的监督;9)产品认证标志使用的要求;10)其他规定。

谁可以作为《目录》中的产品的申请人?

答:《目录》中产品的生产者、制造商、销售者和进口商可以作为申请人,向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提出《目录》中产品的认证申请。

当申请人为销售者或进口商时,有无附加要求?

答:申请人为销售者、进口商时,应当向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同时提交销售者和生产者或者进口商和生产者订立的相关合同副本。

申请人可否委托他人申请?

答:可以。申请人委托他人申请《目录》中产品认证的,应当与受委托人订立认证、检测、检查和跟踪检查等事项的合同,受委托人应当同时向3C认证机构提交委托书、委托合同的副本和其他相关合同的副本。

申请时企业应提供哪些技术资料?

答:一般应提供以下文件:

1.总装图、电气原理图、线路图等; 2.关键元器件和/或主要原材料清单;

3.同一申请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之间的差异说明; 4.其它需要的文件。

5.CB证书及报告(如有)具体内容参见各类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认证周期?

答:在一般情况下,3C认证机构自正式受理申请人认证申请的一到三个月内,做出认证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获得《目录》中产品认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商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1)保证提供实施认证工作的必要条件;

(2)保证获得认证的产品持续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则;(3)保证销售、进口的《目录》中产品为获得认证的产品;(4)按照规定对获得认证的产品加施认证标志;

(5)不得利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误导消费者;

(6)不得转让、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或者部分出示、部分复印认证证书。(7)接受地方质检行政部门和3C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或跟踪检查;

可否通过代理机构进行申请?

答:3C认证申请可以通过代理机构进行,但是代理机构必须符合认监委的有关规定,且人员经过培训、注册。

有关认证过程工作的投诉及争议如何进行?

答:申请人可向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提出争议或投诉。如申请人对3C认证机构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诉。

当认证证书持有人申请同类产品增加生产场地时是否涉及工厂审查?

答:应对增加的生产场地进行工厂审查。

当认证证书持有人在原生产场地申请另类产品认证时是否涉及工厂审查?

答:此种情况应进行工厂审查。

非常规工厂审查是否可能?

答:在申请认证产品型式试验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工厂审查为非常规工厂审查。如因试验周期较长或其他原因,企业提出进行非常规工厂审查的,需经3C认证机构领导批准实施。

工厂搬迁时,如果流程、设备、操作人员等条件都未改变,是否需要对新工厂进行检查?

答:是。即使流程、设备、操作人员都未改变,工厂的搬迁仍可能导致质量保证能力的变化。

监督频次如何确定?

答:一般情况下,CCC认证产品自获证之日起以后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当月进行的,可延长2个月。

什么情况下3C认证机构增加监督频次?

答: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的; 3C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安全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有足够信息表明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有足够的证据使3C认证机构对生产厂失去信任时。

监督审查时出现什么情况暂停认证证书?

答:认证证书的持有人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认证证书的持有人违反《目录》中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指定的认证机构要求的;监督结果证明产品不符合《目录》中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要求,但是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特殊情况下能否在现场进行检测?

答:特殊情况下诸如:产品重量,体积或配电限制等因素确需现场检测时,由检测机构核实现场条件是否符合要求,3C认证机构做出决定。

企业能直接向检测机构递交CCC证书的申请吗?

答:申请最终应递交到3C认证机构的相应产品认证处,然后3C认证机构指定相应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CCC认证申请可否递交给3C认证机构分中心?

答:申请直接递交到3C认证机构总部,当然也可以通过3C认证机构分中心转交。

进行定牌生产的产品如何申请CCC认证?

答:生产厂或订货方都可以作为申请人申请CCC认证。

单元划分由谁确定,有何规定?

答:申请人提交申请后由3C认证机构工程师依据各类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及3C认证机构制定的其它解释文件确定。

CCC认证证书的有效期多长?

答:CCC认证证书没有有效期限制,靠3C认证机构监督检查维持其有效性。

有效期是五年,品标准换版有效期又自动延后,产品标准没又发生变化。则五年期满后。需重新进行产品检测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教育论文)东港一小 王娜

概要:自从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小学的心理教育尤其紧迫。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欠缺以及家长守旧的教育观念,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使学生产生了厌学、自卑等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关键字:心理问题 原因 心理健康

通过近期对小课题开展的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我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意识到到开展小学心理教育十分必要。虽然从事心理教育专业的教师十分紧缺,但是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渗透心理指导内容。由于紧紧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的进步。

经过调查发现主要的心理问题如下:

A焦虑心理。这是由于极度紧张引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反应。心理学研究证明:轻微、短暂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潜力。但是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人睡难,容易被惊醒,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烦躁,就是心理问题了。这在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凡遇到考试,有的同学就会焦虑不安,睡眠不好,紧张、心慌甚至恐惧。这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把家长的期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二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B抑郁。沉默寡言,孤独焦虑,对各种活动都不热心,对人对事冷淡,对自己悲观失望,失去信心。C狭隘。受到委曲时,常为一些细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这类人感情脆弱,情绪不稳,意志薄弱,极易受外界暗示,引起心理的内部冲突。

D厌学心理,主要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强迫自己学习,但效率很低;有的同学不愿意学习,感到学习非常乏味。

E自卑心理。这类学生或因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在班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位置,或者自身存在某些明显缺点,经常遭到家长或同学指贵、埋怨;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受到歧视、伤害等。从而导致心理上的自卑,精神上的抑郁。具体表现为凡事缺乏自信,在准备去做某件事情前,往往会设想出许多可能造成失败的困难和障碍,并被这些困难和障碍所吓倒,从而感到十分优虑和惧怕失败。他们往往害怕在公开场合做事,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伤害自己,常伴随有沮丧、悲观、失望、不安等消极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F消极依赖。这类学生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心理承受能力差,求知欲、意志力不强,自我期望值低。具体表现为依赖性强,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习惯于求助他人,一旦离开教师和别人的帮助,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或行为倾向。

在农村小学中消极、抑郁、自卑心理较多。这与学生家长较多进城务工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孩子成长环境闭塞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而且这样的自卑和消极心理一旦形成习惯很难进行纠正,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家庭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致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

2、学校原因。

(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就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不断的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手段,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我们不仅要用心倾听,宽容、体贴学生身上的缺点,而且要善于从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鼓励,使学生重新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积极改变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行为心理学》(2008),冯绍群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

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张涛,湖北将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途径》,陈朝栋、苏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第五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目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性格孤僻,沉默寡言;2.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有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依赖性强;4.遇到提问、考试、竞赛易焦虑、紧张;5.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6.缺乏合作意识,不愿与别人交往,交往能力差;7.在家里任性,动不动就耍“小皇帝”“小公主”脾气。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小学生健康心理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日常生活,通过创设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诱导和调适,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提高自信、自主、自强、自律,自护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自卑感就是产生于失败之后的体验。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关爱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关注较多的学生,一般喜爱学习,因此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他们多关心多鼓励多施爱,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外出旅游、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五)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锻炼。要正确对待个人成败、荣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着手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的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首先,要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有限,对于许多事情还不能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因此必须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加以引导。其次,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违反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急躁情绪,经过几次耐心示范,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对行为规范的执行不但要严格,而且还要做到公平。再次,要树立榜样。树立榜样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峰。因此,我们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寻找那些高、大、全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能找到学习的切人点。

总之,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创建属于他们的美好精神家园吧!

下载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及常见心理问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及常见心理问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辅导

    小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辅导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背景中、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共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个体......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推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 小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身心成长......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1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了中小学校。学生们刚刚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舒适地吃口饭就又开......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阶段总结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生不良道德倾向与心理行为策略研究》阶段总结实验小学阮飞飞2011年12月20日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课题研究计划的安排在本学期......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解......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心得

    读《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疏导》心得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这本书很有用,读了之后受益匪浅。其中有位游泳的是第七章《小学生行为问题疏导》。 文章中讲到撒谎、偷窃、破......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我作为一名普通科任教师,和学生进行交往和交流,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总会或多或少有少部分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给他......

    7浅谈小学生常见的几个心理问题

    浅谈小学生常见的几个心理问题 永川市上游小学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孩子在校园里欢快地做游戏,脸上荡漾着花儿一样的幸福笑容时;当我们看到教室里那微张着小嘴,眼睛充满求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