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

时间:2019-05-14 21: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

第一篇: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研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在业界得到高度的重视并引起热议。平民化以其内容的实用性,广泛性和充满人情味的特点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必然方向。从报纸(日报、晚报、党报)这种媒介出发,分析现有报纸中新闻报道的情况,提出不足之处以及认识的误区,进而分析出平民化视角运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平民视角;现状;人文情怀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的含义是: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老百姓;在新闻报道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新闻报道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应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在实践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一、“平民视角”出现的原因

(一)时代转换的大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亦是如此,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介之间竞争激烈,为了迎接挑战,适应受众的需要,新闻报道也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而“平民视角”是这一转变的进一步发展。

(二)“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的“人”的概念是相对于“物”,“神”,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本”这个概念,在这里是事物的“根本”的“本”。提出以人文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源。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去关注。

我想“以人为本”不是四个字那么简单,只有理解深层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区贯彻它。

“以人为本”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必然要求从人,我们可以理解为民众。

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手法报道他们关心的事情,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帮助,平民视角自然就诞生了。

(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诚体现。“三贴近”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平民化视角就是深入平民生活,取材,再现平民生活,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这正是对中央提出的“三贴近”一个很好的贯彻方法。

(四)社会公平的需要。2003年12月的《南风窗》杂志把“公共利益”新闻奖授予了《南京零距离》,评奖辞中写道“《零距离》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民主化的桥梁,进而给民意一个畅达的渠道,长江大桥的收费站该不该拆?南京地铁列车应该是什么颜色?地铁票价多少才算合理?他们以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赋予全体市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力,让媒体真正为公民所享有。”[1](p.35)媒体肩负着反映呼声、监视环境、消除弊端、增进社会福祉的社会责任。群众情绪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风向标。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对危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现象不满,本身就是对社会、对生存环境和自身利益的一种守望和维护。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的发刊词这样写道:“在不放弃社会‘热点’‘焦点’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不那么显著的人群和事物,更多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看法,更多发表一些人所未言的真知灼见。”东方早报上推出的‘干杯,世博建设者’专栏,在其他媒体热衷于报道与世博白日倒计时有关的“宣誓”等热点时,却把视角定在那些默默建设世博的人群身上。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文章,使其在上海专刊中独树一帜。所以说,面对新闻热点,各种媒体跟风报道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换个角度,或许会取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几个大的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原因,各个媒体会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在我国,媒体一般都是“国家性质,企业管理”。国家性质意味着要遵循党性原则;企业管理,媒体既然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自然要参与市场竞争。但无论是遵守“三贴近”,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还是为了赢得竞争获得更多的受众而必须做到更好地贴近受众,平民视角新闻报道一个号的选择,也是一个有前景的选择。

二、目前我国报纸的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运用的状况、误区

就几年阅读报纸的经验,来浅谈一下现状。将报纸分为日报,晚报,党报三

[2]

类来分析(党报虽然也是日报,但是党报的性质和一般的日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一)状况

1、日报

日报是综合性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周一到周五每天的人民日报有24版,包括:要闻,理论,视点,广告,政治,经济,体育,文化,国际,社会,副刊,每天还会有不同的其它版面,比如周刊,特刊,建言,读者来信等

周末的人民日报有8版,包括:要闻,副刊,及其他两个不同的 版面。正因为版面众多,新闻类型广泛。平民视角在其中的运用难免会有难度。当然也不能把“平民视角”看成是一个框框去框所有的新闻,毕竟平民视角只是看问题的方式之一。

但是,又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努力。进近几年来,日报在平民视角的运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苏州日报在版面的设置上更多地关注到百姓关心的事和百姓身边的事。苏州日报主要栏目及版面:地方新闻、文教新闻、百姓故事、今日报摘、苏州工商、股市行情、理论、苏州市场、市场纵横、人才天地、园林、文化广场、苏州论坛、科技新干线、沧浪、中小学教育、教育报道、青春年华、教育园地、知识博览、学海导航、缤纷校园、苏州警方、太湖周末、都市观潮、旅游指南、娱乐点击、法制时空、阅读世界、书海导航、现代家政、卫生保健。经常可以在日报上看到“平民”的身影,平民关心的新闻。尤其是在自然灾害更灾难性时间发生较频繁的年代,关注民生的新闻占据了更多的版面。一幕幕更加平易近人的画面反映出灾区人民的生活,诉说他们正处于困难之中但在顽强拼搏,呼吁更多的人和他们一起度过难关。一幢幢新建的房子,一张张孩子天真灿烂的笑脸,无需太多苍白的文字和硬邦邦的数字,足以让外面感到安慰和希望。这正是平民视角带来的好处。多一些平民视角,让灾难中的人感受多一些真诚的爱,实在的帮助,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内心应有的使命感。我们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好思考,怎么利用好我们手中的笔,为人民谋福祉。

有这些成绩是可喜的,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财政新闻中的平民视角就不是很理想。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已有了很长一段时间。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剧烈的变革,催生出了许多的新的经济形态,不但是金融界,房地产界登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就算是老百姓,他们有一部分不仅仅是消费者,而且还成了投资者。这与过去他们单一的身份不同,他们俨然“市场经济中的人”,自然增加了他们对财政新闻的关注程度。

但是,财政新闻不是那么容易看的懂,就算勉强看懂,也看得非常累,看完

后仍然没有清晰的认识。普通老百姓中的一些“投资人”未必都是学经济出身的。他们需要了解经济信息,但又看不懂,那岂不是很着急。这不是个小问题,得想办法改进。其实在其他的版面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2、晚报

相比之下,晚报在“平民视角”的运用方面更加广泛,成功。这与晚报自身的条件优势分不开。晚报除了在要闻版是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如果发生的话),许多均为本地新闻,加上服务性的新闻内容,以趣味,娱乐,服务,社会等软新闻为主。以下是羊城晚报的版面目录(参照互联网): [第01版]要闻、[第02版]时评、[第03版]焦点、[第04版]要闻、[第05版]调查、[第06版]要闻、[第07版]广州城事、[第08版]广州连线、[第09版]今日中国、[第10版]广东、[第11版]财经、[第12版]今晨财经、[第13版]体育、[第14版]体育、[第15版]国际、[第16版]娱乐新闻、[第17版]娱乐.串串烧、[第18版]娱乐新闻、[第19版]花地.小小说、[第20版]晚会、[第21版]晚晚好彩/彩票、[第22版]天天健康/养生、[第23版]教育、[第24版]旅游周刊、[第25版]旅游周刊/美丽金榜、[第26版]广告、[第27版]旅游周刊/九州行旅、[第28版]旅游周刊/资讯、[第29版]旅游周刊/漂流专题、[第30版]旅游周刊/漂流专题、[第31版]广告

本地新闻自然要涉及本地的人和事,民俗风情容易增进与当地民众的距离。“平民视角”也能得到良好的运用,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晚报上的民生新闻是一大亮点。以人为本,关注百姓的生活,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受到媒体的追捧。在这里有必要把民生新闻和平民视角两个概念弄清楚。

有人会觉得平民视角就是多写贴近生活的报道,用平民的话语,为平民服务。而民生新闻也是关注民众的生活。这样说虽然不错。但毕竟还不是一回事。概念不清晰,会影响事物的发展,在业务上也容易混沌。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闻类型。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3]

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新闻。而平民视角,它是一种视角,看问题的角度。不仅社会新闻,财政,体育等各类新闻同样可以运用平民视角。平民视角不止于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更便于利用平民视角,关系紧密,但二者并不等同。

总之,由于报纸本身性质的不同,我觉得在“平民视角”的运用上晚报比日报要出色。当然,晚报在运用上也有很多的不足,将在误区章节做具体阐述。

3、党报

下面说道党报的“平民视角”运用。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在新闻报道中必须确立“平民视角”。这是党和群众血肉关系的具体体现,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践行的需要。

党报是严肃的报纸,仿佛与大众有距离感。一般的感觉是,党报的受众都是机关单位的人群。其实不然,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快,一般大众都需要最新最权威的消息来引导自己的决策。像一些大政方针的公布,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最权威,人们最信赖的莫过于党报,人们希望能亲自从党报上获得确切的信息。如果党报能更好地运用“平民视角”,用朴实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去深入浅出的解释新的政策,实实在在地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百姓是欢喜的。同时这也是党报抓住时机提高其大众媒体的接触率,建立媒体公信力和强化影响力的大号时机。但是,有时候,党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习惯从领导的角度去报道,(二)误区

首先,趣味性与接近性不是新闻价值的全部内涵。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只有有新闻价值才能成为新闻。新闻价值越高,越容易入选到报纸有限的版面上。新闻价值的要素是: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趣味性、接近性。在许多报纸上,尤其是晚报,记录市民身边的人和事,并且常常是有趣的事。并且以当地人乐意接受的语言记录。这具备趣味性和接近性,人民喜欢看,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在许多报纸的大量版面充斥的是邻居争吵,夫妻纠纷,街头的打架斗殴。谁家有一只长了三只眼的鸡等等。所谓“平民视角”的新闻的报纸俨然成为一张专门记载奇闻异事的载体。长久以来,给人们的印象,哪些报纸无非就是庸俗的东西,感到失望,于报纸本身,受众都是不利的。

所以说,趣味性与接近性只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不是唯一的标准,“平民视角”不是趣味性与接近性的结合。

其次,平民视角不等于软新闻。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新闻报道自然是为人民服务。其他类型的报纸,除了经营目标等一些目的以外,当然也应该想到更多地位人民服务,当然这又是吸引、固定受众的途径。

以人为本,人民利益无小事,与人民利益相关的报道不应只是家长里短,这种报道对社会的普通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注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的色彩。从新闻价值和报道旨趣的角度来看。平民化报道与严肃的“硬新闻”没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重要的政策,一般来说,传统的报道会就政策的背景,影响做宏观的介绍,期间满是专业性的术语。但是更多从平民视角报道,把政策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形象的比喻去帮助民众了解政策对他们工作,生活的我觉得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影响,从而起到真正知道服务百姓的作用。平民的视角,平等地对话,亲切的语言,像隔壁大叔的儿子在讲故事,但它的确是一则硬新闻。

再次,平民视角呼唤真正平民化的理念与修养,而不是放下身段。平民化视角的运用包括平民化的选题,平民化的角度,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人文关怀。我想选题,角度,语言,都需要新闻工作者到百姓的生活当中,亲身体会,换位思考,者需要放下身段,才能获得相关的材料,一片稿件是可以写成的。但是如果真心地热爱老百姓,喜欢与他们打交道,愿意去感受他们生活的苦与乐,迫切地希望可以实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写出来的稿件没有大而空的套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朴素的语言,一个个感人或幸福的生活画面,不够宏伟却能以小见大,足以让人感动。解决百姓一个个小但却实在的困难。在这里不存在放下身段一说,放下身段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是被动的,还是存在上和下这样的区别的概念。这里需要的是诚心,一种内化的理念与修养,只有这样,平民化视角才算在新闻报道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三、平民视角运用的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该如何得到正确良好的运用呢?报纸的类型多样,新闻的类别也多种多样,新闻体裁也是繁荣发展。那么平民视角在各类新闻中的运用的具体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但是,我认为平民视角的运用有其基本原则,适合各类新闻。也必须有其基本原则,就像任何事物一样,尽管枝繁叶茂,有着庞大的体系,但必须有个总纲,核心来指导事物的运行,否则其树枝伸得再长,看起来在茂盛,终究要枯萎。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而其他类型的报纸,也应该成为党和人民的桥梁。党和政府通过报纸了解人民的疾苦,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政令畅通,党和人民更好互动,社会才会更好发展。受众是各种盈利性报纸的衣食父母。但受众存在于人民之中,只有更好地位人民服务,自身才能生存和发展。作为新闻媒介,一种行业,需要一种风骨,为人民充当海上的瞭望哨,舆论监督者等等,不仅应该是一种责任、义务,更是一种道义。心怀人民,平民视角的运用不再是一种写作技巧,而会自然贯穿于新闻报道之中,淋漓尽致。

(二)追求平等,尊重被采访者

在报道普通老百姓的人和事的时候,不要有下基层的感受。收起习惯了的俯视的角度。而应该平等地与采访者交流,真心和他们做朋友,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尊重被采访者,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获得丰富又难得的资料,作品才会饱满,有

血有肉,又有利于老百姓困难的解决。

(三)新闻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之所以要强调人文关怀,是因为它应该得到大力地提倡 却又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有时达到严重的程度的现象。人文关怀是个外来的概念,它要求把人、人性从封建神学的迷信中解救出来。提倡人个性的发展与思想解放。我国学者说到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要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的焦点是“人”。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是媒体赢得受众尊重的前提,更是媒体已有的责任。在实际操作上,坚持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立场,平民视角不是一个冰冷的标尺,而是以个整体上以人为本,细节上充满人情味的报道。

(四)新闻报道不能做“浮萍式”的报道,必要时要加强深度报道。都说人民利益无小事,既然是大事,当然不能轻描淡写,浮在事件的表面,仅做“浮萍式”的报道。人们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尤其是有着复杂的背景,对人们生活影响大,又有可能再发生的事件,需要进行深入报道。把发生的背景,原因一层层剥开来分析,会有什么显在和潜在的影响,是整个事件在人们面前明朗起来,并认真思考或青专家分析事件发生的规律和防范处理的犯非法,以备下次发生可以更好对面对。人们需要也喜欢这样的报道。

四、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正确运用的具体方法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包括平民化的选题,平民化的角度,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情怀。平民化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首先是平民化的选题。选择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这可以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接近性的缘故,人们愿意去了解,也可以是人民币升值,最近国家又出台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这样的话题。

还有老百姓面临的生活,工作难题。要积极地去了解民意,反映民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尽可能地解决难题,把忙帮到实处。

选题出了事件以外,还可以是人物。比如对先进人物的表彰等等。多关注百姓中的先进,把更多的版面留给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对老百姓也有激励作用,让他们感受被关注与被关怀,自己就是社会的主角,生活,工作的热情更高,社会上多了一份欣欣向荣发的景象。

同时在选题上也存在角度选择的问题。以东方早报推出“干杯,世博建设者”为例。在上海世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当然也是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当各媒体在宏观地介绍世博的申请成功到建设的过程的回眸,豪言壮语高唱主旋律的时候,东方早报却将报道的主角设在那么默

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世博建设者身上,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是平民化的视角。就是面对一件事情,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去报道。无论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小事,孩是关乎国计生的大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多用平民化的视角,势在必行。

其实我国媒体在面对事件,尤其是“大事”的时候,在多从百姓的角度去报道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举个例子来说,那近年来闹得比较火热的人民币升值的新闻来说,由于不同动机的不同声音时刻充斥着我们的耳膜,就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吵得面红耳赤。各路专家们多是“高瞻远瞩式”大战略思考,从理论层面和宏观角度入手来分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老百姓不太容易听到从“平民视角”来分析升值的专家的声音。虽然关于升值的信息漫天飞,但百姓还是雾里看花。普通百姓对人民币升值的理解,或许更多只出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人民币更“值钱”了,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了。但人民币升值的长远影响不是这样,也不止这么多。

这关系老百姓的腰包,如此关系民生的事情,百姓却云里雾里,甚至陷于认识的误区,媒体能说自己没有责任么?

(三)是平民化的语言。在新闻报道中,要考虑到人民的接受与理解的能力和习惯爱好。使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可以是朴素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这样听起来好像不难,实践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要通俗,但不能庸俗。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尺度。人常说语言是一门艺术,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又何尝不是。如果说语言说得很通俗,人们听的明白,那么传播这个告知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仅仅是干枯的事件的主干还是不够的,得生动活泼或委婉动人,给人以美感,这样的新闻人们看的懂,喜欢看。

像老百姓身边儿的一些事,除了采访了解事件相关情况,用他们欢喜的语言报道或许不会太难。就怕一些科技或经济类的新闻可就听麻烦。因为里面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可是太专业,人们看不懂,怎么办?必须用通俗、形象的词汇来解释,并和人们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要想 找到恰当又形象的比喻,结合生活来谈,孩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他必须自己理解透了,才能把它解释明白。所以说,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平民化的语言运用自如,需要热爱百姓生活,热爱百姓云烟的品格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做铺垫。

(四)是平民化的情怀它是平民视角内容的一部分,又是特殊的一部分。它从选题,角度到语言,贯穿全文,融入其中。它是整个新闻作品的血液,灵魂。首先要有平民化的情怀,才会发现平民化的选题,才会更多地从平民化的视角去思考,报道,才善于使用百姓爱的亲切的语言。最后还是情怀,新闻作品整体上才是以个有血有肉的,有人情味的活的作品。

平民化的情怀,到底是怎么一种情怀?现代汉语对此的解释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是要有爱心,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角度,语言要有真诚的关怀,学会换位思考。还原事件的原貌,并有助于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尽最大的努力不让新闻涉及的人受到伤害。

还是以东方早报的“干杯,世博建设者”专题为例。人文情怀的体现首先表现在它的选题上。【“过年带钱回家,儿子等着做鼻窦炎手术”】、【小儿子叮嘱爸爸:记得给我买上海最好的玩具】、【听说孙孙春节后回家,病榻上的奶奶笑了】、【儿子天天想看看爸爸,看看上海】、【探亲仅逛过超市,妻子的上海印象:超市很大,南站更大】、【给丈夫的视频中:妻子用口琴吹他最喜欢的歌】。这六篇文章组成了“他们的家乡”板块,真是地记录了几位世博建设者家乡的生活状况,从中我们读到了亲情,爱情,体现了对弱势群体浓浓的人文关怀。文章没有“高”、“大”、“全”,而是见人见事,以小见大,渗透人文情怀。记者用细腻的笔触真诚记录他们平凡的生活,不用煽情,却足以感动人。这一切,源自于报道者的人文情怀。

相反或做的不好的案例也很多,想采访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或是未成年的犯罪分子。记者可能是出于好意,想通过把这样的事件报道出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呼吁对儿童的关爱。文章写的很感人,也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报纸上却出现孩子挨打后的照片,从照片可以清晰看出孩子的长相。孩子获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自尊心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所以说,无论是无意还是有意,伤害造成了就很难抚平的,在报道类似事件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人文关怀需要体现在方方面面。

总 结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是时代、受众的需要,也是新闻报道的必然发展方向。既然如此,我们要结合媒体新闻报道的现状,把“平民视角”当以个专题来研究,发现现有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使“平民视角”得到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 张彤.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J].青年记者,2006(14)

[2]洪卫林 冰点思维平民视角 人文情怀(2010-4-10)http://qnjz.dzwww.xiexiebang.come hot topic.Civilian Perspective in news report has become Inevitable tendency because of The reality and extensive of the cont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full of humanity.According to newspaper(DailyEvening paper Party newspaper),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report on newspaper.bring forward Shortcomings and Mistakes of understanding.then ,analyze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detailed ways about application of the Civilian Perspective in news report Keywords: Civilian Perspective current situation Humanities

第二篇:平民偶像(本站推荐)

平民偶像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平民偶像的视频,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人吧

在部队,他是“活雷锋”,转业到地方,甚至下岗,他仍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为自己定下目标,一辈子做好事十万件。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创建了“党义理发店”,所有人理发只收2元,节假日半价,现役军人、特困职工、残疾人、五保户一律免费。自学技术,为社区老人义务按摩、治疗耳病1万5千余次,义务为社区巡逻等等。他说,为人民服务是他永远不变的誓言。

“如果我能再活30年,我将一定能够完成做10万件好事的夙愿”,这是一名普通党员沈汝波同志说的一句话。51岁的沈汝波,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曾在秦皇岛市海港区蔬菜公司工作,后因单位改制下岗。多年来,沈汝波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为居民服务作为事业来经营,现在,他已做了5万多件好事,日均4件。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履行着入党时的誓言。由于事迹突出,沈汝波多次获得表彰:1999年至2000年连续2年被评为“海港区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海港区文明市民”,2005年获海港区慈善奖,2006年被评为“海港区优秀党员”,2007年获秦皇岛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被评为“秦皇岛市优秀党员”,2008年在秦皇岛“学党章、守党规,做合格好党员”活动中获得“先进个人”,2009年被省委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先茂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刑事案件频频发生,沈汝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8年他主动向社区干部请缨,成立了“党员义务巡逻队”,并组织队员每天二十四小时轮流在社区内义务巡逻。在巡逻队里,沈汝波总是巡逻时间最长的那个人,他把晚上12点到凌晨3点这个最疲倦、最难熬的时间段留给了自己,把其它时间让给了别人。他就是这样处处为别人着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他的儿子因车祸先后做了三次手术,住了两个月的医院,而沈汝波只去过三次。面对儿子的责备,他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更多的人着想,要带领大家共同把社区—我们的这个大家庭建设好,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大家的笑容,我就感到很快乐,希望你能理解爸爸”。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当沈汝波从报纸上看到有不少学校遭受歹徒的袭击后,他主动带领义务巡逻队的队员,每天在孩子上下学时间就到小区内幼儿园和小学附近进行巡逻,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辖区内的党员志愿者们纷纷被沈汝波的事迹打动了,积极加入到义务巡逻队,现在巡逻队已从原来的12人增加到50余人,目前先茂里小区成为秦皇岛市发案率最低的老旧小区。

他是一名老党员,也不富裕,但充满爱心,为了下一代,他全身心的投入。不分春夏秋冬,常年带孩子们学“弟子规”,为50多名失学儿童捐款5万多元,为灾区捐款捐物5万多元,义务献血60多次,累计13000多毫升,被中国红十字会、卫生部等分别授予金银铜奖和“省捐款救助工作先进个人”、“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在工人北里社区有这样一位既平凡又不凡的共产党员,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只是秦皇岛港务局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身上实在有着太多令我们任何一名共产党员都为之敬佩的事迹。

1991年5月,秦皇岛市政府向全市发出“义务献血”的号召,刘宝庆没和家里商量就悄悄来到秦皇岛市血站,献血400ml。从此以后,刘宝庆每年都到市血站献血800毫升,并一次次要求多献,但是考虑到他的身体健康问题,医务人员一次次地拒绝了。20年累计献血近60次,达1万3千余毫升,创立了国内献血罕见记录。在他的带动下,家人、亲戚和朋友也不断的加入到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当中。在秦皇岛市,刘宝庆被誉为“无偿献血第一人”,他第一批获得无偿献血金、银、铜奖章,又第一个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奖杯”的人。“我只是做了一件平常的事情”面对荣誉,刘宝庆只是微微一笑,他说“献血是件好事,对身体有益,又能帮助别人,只要我身体健康,我就会把献血坚持到底,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

18年来,刘宝庆先后资助了广西、安徽、新疆等地失学儿童52名,资助款达5万余元。刘宝庆不是大款,生活也并不富裕,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老两口这两年工资调整上来以后,加起来不过3000元,一家人生活很简朴,住在不足50平米的简陋居室里,水泥地面,满屋子都是过了时的东西。刘宝庆对自己非常吝啬,平时节衣缩食,不吸烟、不喝酒、从不在外下饭店,整天穿着港务局的工作服。“人得知足”,刘宝庆幽默地说:“我不比秦始皇过得好?最起码他那时候没电”。“何必整天大鱼大肉,弄不好还得高血糖,适当吃点咸菜没坏处,省点钱,全国还有不少没衣穿、没饭吃的贫困户呢”!

在刘宝庆的家中,有一摞摆得整齐的纸张,那是孩子们写给他的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回信和一张张寄给失学孩子的汇款单。憨厚的刘宝庆经常说:“我不是大款,但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资助一个孩子,就等于救活一个孩子的命。只要我还有收入,只要我们国家还有贫困失学的儿童,我就会坚持资助他们,让他们读书,这就是我生命的追求”。

对孩子,他能做到慷慨解囊,对社会,他也是牵挂在心,截止目前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达5万余元。1998年起,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水灾。刘宝庆在看到新闻报道后,带上家里仅有的5200元钱,于当日下午到北京找到有关部门捐钱表达自己的愿望。恰好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有一场募捐晚会,工作人员让他到现场捐钱,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是为了帮助受灾的人,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才捐款的

一十王唱垚

第三篇:论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定稿)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人道主义

作者:贾素群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道主义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中。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新闻报道应当以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人当作目的,关注人的生存和需求,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

【关键词】 人道主义;哲学范畴;新闻报道;人;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 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文艺复兴前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作为一种思潮或思想体系,它是以个人为着眼点,主张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尊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做人看 1

待,而不是把人看做人的工具,在反封建中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①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宣言书。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人性论,其追求的社会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

一、人道主义的概述

(一)人道主义的内涵

人道主义是指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概念,肯定人的权利或尊严的价值理论,以及倡导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的精神的道德原则。②简单地说,人道主义就是主张把人当作人看待,是善待一切人的思想体系。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哲学家对人道主义概念作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认为狭义的人道主义指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与研究哲学、伦理学、艺术和语文中古代文献相联系的世俗思潮和文化教育运动,其目标是按照古代的典范,创立一种摆脱教会权威的、建立在知识和理性基础上的对世界和对人的看法。它以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对抗封建时代的教会独裁,以尘世的需要和情欲的论点对抗中世纪禁欲主义的道德观。它从一开始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广义的人道主义指社会思想中一种进步的观点或潮流,其主要内容包括:

1、提倡人的尊严,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2、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确认满足和发展人具有的实在的尘世需要和才能;

3、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要求实现

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4、追求人类的完善,要求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真正人的关系。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哲学家一般把人道主义发展史划分三个阶段,即古代人道主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其实质核心内容是指:重视人的价值,视人本身为最高的价值或尊严,视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为最高价值;对己以合理的保护和提高,对人施之以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人道主义的原则

③人道主义的道德总原则:把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把人当人看,即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而把任何人都首先当作人来看待,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广义的、浅层的、初级的总原则;使人成为人,即视人本身的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从而使人自我实现而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人,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狭义的、深层的、高级的总原则。其主要包括:理性价值、自由探索的价值、个人尊严的价值、道德平等、自由理想、宗教怀疑主义价值、伦理的本质和来源。事实上这些原则都是围绕人的特质来定义的,它主张尊重人表达其信仰的权利,无论这种信仰多么的不入流,都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压制;主张人是高贵的,是有尊严的;主张反对一切基于种族、信仰、性别、宗教、年龄、国别等的歧视;主张捍卫自由的理想,捍卫人的基本安全、自由以及追求自由的权利;主张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不是去寻求超自然的救世主;主张对伦理价值以客观 的态度,不断培育人类自身的智慧和理性,也更利于人类智识的进步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下的新中国赋予人道主义的新内涵

(一)毛泽东同志赋予人道主义的新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其中,毛泽东同志大气磅礴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英勇善战为民族和人类谋利益,这实际上就是人道主义的一种体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首位,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意义。

(二)邓小平同志赋予人道主义的新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

学体系。邓小平同志虽然并没有对人道主义做出非常明确的定义,但是从其提出的理论以及他的事迹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其人道主义思想。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依然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此壮举深深地震撼着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牵动着千千万万的人的情,唤起了千千万万的人的义。小平壮举的人文思想意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行动的旗帜,它对人类人道和平进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江泽民同志赋予人道主义的新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特别是最后一点,很明确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充分证明了他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思想。

(四)胡锦涛同志赋予人道主义的新内涵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

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⑤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述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内涵,重视人的价值,视人本身为最高的价值或尊严,视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为最高价值,充分保证和维护人们的利益。

(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人道主义赋予的新内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还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事实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一种自救,在国家财政赤字、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群众温饱难以解决、科学技术落后的这样一种背景下实行的。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科教水平也充分得到提高,国力逐渐强盛,重视民主法制。事实上我国的这些举措,虽然也没有明确指出人道主义,但是,我国对人民群众自由权利、生存状态的重视,尊重人民自由言论、倡导民主法治等等,这其实也是我们国家对人道精神的另一种诠释。

三、新闻报道中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一)典型人物报道应该把人当人看,不要把典型人物塑造成“超人”、“完人”,要有真实的人性美。

新华社记者朱玉撰写的一篇通讯《警察任长霞》,这篇通讯文字不露半点悲伤,也并没有完全将任长霞展现的完美无缺,却能让读的人几次落泪。朱玉撰写任长霞,风格是站在旁边,不动声色地介绍,就像旧时说书,说的人语气平静,听的人心情激昂。她先采访任长霞的同事,了解她的喜好、家庭、事迹、读任长霞爱读的书籍,感受她的精神,以一个同龄人的心理去理解任长霞,了解她的生活以及精神,塑造一个真实、立体的任长霞,体现真实的人性美,而不是一味的吹嘘,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任长霞这一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也正是朱玉笔下这样一真实的人物,受到受众的敬佩和赞赏,被受众深切感知。

(二)社会救助报道不要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要尊重受助对象的家庭隐私与人格尊严,要有平等的人情美。

在社会生活中,人道主义其实就是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感兴趣;人道主义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

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那么,在“博爱主义”与“慈善行为”上,我们又应该怎么样更好的使人道主义得以体现,而不是伤害被救助者的自尊心或其他呢?要是我们一味的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那么,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帮助到更多的人,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他们。因此,新闻报道中社会救助性报道,我们不能带着那种优越感,我们要尊重被救助对象的隐私和人格尊严,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人道主义,同样这也是一种平等的人情美。

(三)有关悲剧事件的报道,记者既不能放弃,又要在其中展示出自己的同情心。

有关悲剧事件的报道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基本的事实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在采访中体现出记者的人性,要通过报道在受众和遭受悲剧的人之间建立一条感情的纽带——同情。摄影记者徐祺徕的作品《给妻子最后的尊严》,该作品最初的文字说明是:“一个男人用一辆摩托车载上了他在地震中失去的妻子。”这张照片中,男子吴加芳用绳子将自己在“5.12”中丧生的妻子捆在自己背上,骑着摩托车带妻子回家的情景。这张照片最初发表在一份英国的报纸上,逐渐从国外媒体传入国内,这迅速引起了众多国内媒体的重视,对吴加芳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轰炸式的报道,“地震中最有情义的丈夫”、“嫁人就嫁吴加芳”等说法也应运而生,并越传越广。最早发表这张照片的图注以及英国报纸的标题都只是客观反映了这张图而已,一个男人,一辆摩托车,背上妻子残骸呈现着人的姿态,照片是抓拍的,是事实存在的,这样一张照片,这样淳朴、真实的情感,完完全全的展现了人情美、人性美的

一面。这本是一个悲剧的事件,却让所有受众都看见人最善良、美好的一面,这一温馨的画面时时刻刻印在受众心里,让大家在悲剧中看见希望,看见新生。

四、如何更好地在新闻报道中实现人道主义

(一)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改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平民意识,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重视每一个人的生存意义。

新闻是对“重要事实”的报道,多年来,我们对此的理解似乎存在这样一种偏差,总认为新闻报道的是“重要事实”,我们只要能把握好说清楚事情的五个“W”,就算是一条合格的新闻,殊不知这其实只是新闻报道的初步要求。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哪怕即便是地震、火山爆发这类自然灾难,也是因为它们正在或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而引起我们的关注,从而成为新闻事件的。不错,新闻是对重要事实的报道,但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更何况新闻最终是给“人”看的。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⑥如果从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向“以人为本”的回归,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我们的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照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理应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而作为时下最受关注也是最主

要的大众传媒,电视新闻报道中关注的“人”,自然就是“广大群众”,是社会上最普通的广大老百姓。他们既是电视新闻最大的受众,也是我们电视新闻报道中首先应关注的对象。我们的新闻是做给他们看的,我们的新闻也应该把镜头对准他们,努力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与情感变迁,淡化灌输,淡化说教,在平民化的亲切与平视中实现启发、引导、教育整合功能,开始真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对新闻题材的选择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上,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就必须站在最广大观众的立场上,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去关心“绝大多数观众所需要或感兴趣的问题”,老百姓如何关注社会环境,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又如何去追求新的生活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完成自我超越,就成了我们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新闻报道中体现人道主义,就要贴近百姓情感,表现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与审美情趣,担负起新时期道德传承与构建的责任,让电视新闻栏目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一切新闻都是“人”的新闻,新闻事件是必须有人参与其中的,新闻也是做给人看的,而且它终究要以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为其衡量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强化受众意识,体现人道主义,除了对老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还应更多地去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命运和人的价值,去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群体之间各种矛盾冲突,真实记录人们实现某种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过程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道德传统的嬗变,人与人之

间各种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新定位,人生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个个十字路口,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个个真空。

(三)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人道主义,一些操作层面和思想层面上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许多新闻虽然将镜头对准了芸芸众生,但却缺乏对人本身应有的尊重和关心。比如,一家地方媒体在报道扶贫助学时有这样的镜头,一位三岁时就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在得到社会的救助而背上新书包走进课堂时,新闻记者要求孩子拿着已逝父母的照片谈感想,记者一再追问“你想爸爸妈妈吗?”孩子却显得不知所措。为了所谓的效应而漠视孩子的感情脆弱,这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再比如一些灾难性的报道中,记者在现场往往首先问死了几个人,追求的是画面的刺激性,报道的轰动效应,而对那些受难者,他们的亲人所承受的不幸与痛苦,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于世人的警示,却往往不作为报道的焦点与重点。这实际上反映的是新闻从业人员人文意识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⑦ 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人类的一切活动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表现人的尊严。新闻工作,尤其是灾难性的新闻报道更应当时时发扬人文精神,处处体现人性关注。比如,有些节目在报道交通事故时,记者往往非常重视事故的损失,喜欢渲染事故的严重性。其实,记者应该更多地关注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给交通部门提个醒,为降低事故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还有些记者在报道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时,为了表现媒体对普通家庭的关注,故意渲

染这个家庭的痛苦,对孩子的行为原因缺乏足够的探究,更不会考虑报道是不是会对问题孩子心灵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报道开始时会吸引人,但久了就会让观众产生反感。电视新闻节目是社会的良心,必须反映社会,关注社会,由表及里,透视本质真实,不能仅仅停留在描述外在的真实,而忽略或规避了内在的、本质的真实。一句话,人文关怀意味着媒体应充分考虑和顾及相关人士的情感,尤其在涉及到人的隐私等问题时,媒体更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总之,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引导人和教育人,而且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那么作为新闻报道所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必将会得到受众更多的支持、理解和包容,使我们的媒体肩负起社会的使命,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论人性异化人道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04版

[2] 中国社会主义哲学研究所《国内哲学动态》编辑部:《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讨论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 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人民出版社 1984版

[4] 钱淦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 施洪甲,张英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 裴德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路径依赖》,安徽教育 2008-12版P220-P229 [7] 陈华:《走向文化自觉》,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P187-P192

第四篇:新闻报道中如何描摹细节突出重点

新闻报道中如何描摹细节突出重点

在积极做好油田宣传报道的同时,不仅能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而且可以拉近自己与油田厂矿和基层队伍的距离,加深了对油田工作业务的了解。在此,分享以下三点油田新闻写作心得。勤看勤走,油田上下找线索

没米下锅难做饭。如何找到米?那就要靠挖掘,创作新闻报道就要找题材,更要努力致力于选好题材。作为油田新闻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的找米下锅,在油田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重点从以下几个点上寻找新闻线索及有价值的题材。

首先是从油田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例如,在油田领导视察先进站队后,我写了《中石油领导视察样板站,推进管理水平提升》,在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结束后,我写了《大庆油田采油一厂:123深入推进民主评议,督促工作作风改善》。

其次是从油田重点工作中挖掘新闻。油田要围绕生产生活及工作内容,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发挥服务生产的用途。宣传报道工作重点要关注民心所向、领导所想,在这方面可谓大有文章。生产管理等细节的举措,都有油田群众员工的体现和热切,而这就是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内容点。

再次是从油田代表中挖掘新闻。油田群众代表是民意代表也是油田与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基层,有很多优秀的油田代表,因此,需要慧眼识人,发现代表身上闪光点。例如,在5月的抢险救灾中,值守办公室的我听到大家都在谈头台油田的事迹,便找同事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写成了《头台油田:抢险救灾到一线,心系百姓解民忧》并发表在油田网。以统筹厂矿发展整体推进管理建设为契机,我又报道了三位生产带头人的优秀事迹。

最后是在了解的过程中把握新闻。平时下基层的时候我喜欢到各大队串门,和技术员拉家常。有句广告语说: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聊一聊油田生产的情况,说一说出现的新问题,与基层更贴近了,新闻素材也有了。工作之余,我就到矿队关各部门站所串门。结合油田履职,生产管理工作的推进和各项工程的落实,我到矿区打听小区改造工程的进展,到安监站了解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情况,到建设集团询问新站投产情况,既积累了素材,也强化了对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的了解。

苦中作乐,专心锤炼好新闻

文章甘苦事,得失寸心知。写新闻既耗时也费心,是件苦差。每一篇稿件的诞生,都经过了反复的酝酿,多次的修改和推敲,凝聚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既要苦练坐功,又要勤动脑筋。

为了写好新闻,需要坚持阅读报刊书籍为自己充电。我是《中国油田》、《人民之友》、的忠实读者,也经常在油田网上溜达,这样既能把握当前油田工作的重点和动态,又能从优秀的新闻报道中借鉴写作方法,提高自身水平。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向人民学习,为人民创作。这是时代赋予广大作家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苦练内功,持之以恒写新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写作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持之以恒地练习。当新闻报道成为工作习惯,那么一旦发现素材的时候,不写就搁在心里不舒服。在新闻发表量增加的同时,必须注重质的提升,这需要苦练内功,多读多写,在二意上下功夫,要突出新意和创意。在油田的亮点工作中求新意,在油田的常规工作上求创意。例如,对我乡的亮点工作,如首次以面对面的形式答复油田代表建议,我写了《大庆油田:首次面对面答复代表意见建议》;对于油田活动,我在报道上力求创新,写出特色,以视察油田社区,送棉被棉鞋为切入点,我写了《大庆油田活动助推和谐发展》。

新闻写作是一项需要积累素材,长期实践的工作。我们在这一岗位,但工作职责不容有差,它要求我们:严肃认真的做好企业的对外形象宣传,领导对内掌控信息。树立和世界500强企业相符合的新闻工作形象。做到将基层一线的鲜活事件、工作亮点、创新举措写成稿件,上报新闻宣传中心,将一个个好事件扩大影响,让一个个好举措交流推广。

新闻的素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从集团公司、市公司的文件通知中找热点,从日常工作中找焦点。寻找素材最重要的是克服麻木、懒惰的坏习惯,愿意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新闻宣传中,愿意将看到的每处细节点滴记录下来,愿意深入挖掘优秀人才的闪光点。我们干一行,用坚持、责任、信心热爱着这一行,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懒惰的想法不能有。所有能接触到的报纸中摘抄下文章的标题,重点攻克不会列标题的短板;将优秀稿件中的段落进行概括归纳,重点建构文章框架的问题;建立优秀稿件文件库,模仿吸收里面的写作技巧,重点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

会议报道是我们最常见的新闻报道类型。由于报纸有比较严格的级别差别,在写作会议报道时,需要注意的是分清它的报道层面。第一层是实话实说、照本宣科。这是最基本的,长期停留在这一层面,稿件的见报率并不高,需要找到会议报道的核心,讲清楚我们做到了什么。因此,第二层是抓住核心,重点报道。第三层是选择热点、突出处理。新闻具有很大的应用功能,我们做的事情是引导正面、积极的舆论,营造感恩、诚信、专业、贡献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会议报道这一方面来讲,从会议中得到新的概念,和参会人员交流会议的心得体会,将会议报道深入到最高层。

珍惜机会,把握每一个契机

春回望来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展望未来,只愿砥心砺志更好地前行。正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确是这样,如果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作为衡量创作的标准的话,那么与时代、与人民紧紧相拥,便是作协和作家们永远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存在。

在我制作的余秋里节目播出之后收到一些反响。有人在微博上说,下班后看到这个片子,边看边落泪。我现在越来越想去更多更远的地方,跟不同的人好好聊聊。这几乎成了今年的一大新年愿望,也许不是大多数人关注的,不涉及激烈的冲突,也不能直接帮助到谁,但是我想要了解的世界和人心。

真心采访,收获的自然也是真心。媒体得到观众的心,意味着公信力和权威,这才是记者的最高价值之所求,才是走基层的目的之所在。

细微之处见真功,要写好油田新闻,可以三心二意:即要有细心、热心、恒心,在写作之时要求新意和创意。关注周围的每一个动态,每一点线索,专心关注有价值内容,找寻有价值线索,写出有价值文章,报道有价值新闻。持之以恒,推动油田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五篇:如何写新闻报道稿

怎么写新闻报道稿

一、新闻报道稿的格式

一般关于学校活动新闻稿

导语:概括敘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怎样做和为什么?

主体:把其他资料按重要性陈述,一段一个重点,并以第三人称敘述,句子保持简洁,多用句号。

主体可以包括:泛写和特写.

1、泛写 :就是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大略的叙述出来.但不是流水式的叙述.要挑其特点.

2、特写:特写是抽取其中一個片段,从侧面描写带出主题。特写一般较富人情味和趣味性,描写也较一般新闻深入。

结尾:升华、总结一下此次活动.写一下,此次活动的意义。二、一般的新闻稿写作,有下列原则必须注意:

1、“新”闻重点:既然是“新”闻稿,讲的就不能是“旧”闻,就算是“旧”闻,你也要想办法旧瓶装新酒、老树出新枝。新闻界常常流传一个笑话:这个新闻可以吃很多天!事实上除了第一天就真的“新”之外,第二天开始就只是找不同的切点切入新闻,因此只有切口是新的,其他的都不新。

2、强调主题,其他以辅助资料整理:一则新闻稿一定只强调一个主题,次要的可以放在后面,更次要的或是补充说明的,直接提供附件或是辅助资料即可,否则太多的主题反而会模糊了焦点,变成没有主题。例如儿童奶粉卖点是在有益身体的菌种,最好从头到尾都绕着这个主题转,不要一下子又强调奶粉的维他命B群含量有多高。

3、倒三角形,每段均可独立:除了特殊的特稿、新闻分析或是专题报导之外,一般新闻写作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倒三角形的“倒宝塔 式”。也就是愈重要的愈放在前面,因此最重点的内容当然要放在第一段的导语部分,同时导语也不宜过长,视情形而定,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个字。新闻写作发展出这种相当特别的写作风格,当然是为了适应新闻快速、直接的特性,直接告诉读者到底要说些什么。尤其是一份报纸厚厚的好几十版,每天见报的新闻上百则,读者不可一一看完,因此必须以最简短的方式让读者立即明了最重要的内容,如果读者有兴趣就继续阅读,否则即可就此打住。

同样地,倒宝塔式新闻写作的段落依重要性递减,且各段独立,对于有排版时间压力的编辑而言,只要看前几段就可以掌握重点,如果版面有限,更可以直接后面整段整段地大笔删除,而不会影响全文。因为在讲究又新、又快的新闻作业环境,包括读者和老编是都没有耐心的。因此千万记住不要讲究所谓的启承转合,直接开门见山就可以了。

4、五个“W”与一个“H”: Where,When,Who,What,Why,How:倒三角形的新闻写作,最重点的第一段叫作“导语”(lead),基本上由五个“W”和一个“H”等六个要素所组成。不过要注意的是,一般新闻稿写作新手,往往照本宣科、依法办事,误以为导言一定要将这六个要素全部塞进去,结果使得导言啰啰嗦嗦,毫无重点可言。因此在这六个要素中,判断哪几个比较重点,就写哪几个,一般而言,两三个就很多了,其他的留到后面的段落再交待就好。例如这次产品邀请麦当娜代言,那么最重要的就是Who(麦当娜)和What(代言产品),其他的都不重要,导言中就免了。

5、能引起记者注意的标题:就如同前几章提过的,新闻标题必须将此次新闻主题简单扼要地说明出来,才能吸引记者的注意,不至于成为垃圾桶内的废纸。

6、基本新闻稿体裁及联络人:简单地说,基本新闻稿体裁,就是一般的新闻稿,只要遵循上述写作重点,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千万不要因自己的文笔好就自作主张,写成旷世散文或小说巨作,即使它犹如史诗般伟大,最后仍会进了垃圾桶。同时不要忘了在新闻 稿末注明联络人的姓名和电话等信息,如果记者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时,才知道该找谁。

7、照片:一张好照片见报的效果往往胜过数千字的文稿,但照片一定要配合新闻主题,不要新产品上市,却给了一堆人头照,只为了拍老板的马屁。同时要注意照片一定要清晰,具有朦胧美的艺术照还是留给自己欣赏吧。

8、新闻资料袋及附件:新闻资料袋及附件可以让记者更清楚地了解背景和其他的细节,并满足记者多种新闻角度的需求。(附获奖名单)

三、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四、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下载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报道中的平民视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写新闻报道

    如何写新闻报道 一、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练习。写一篇......

    新闻报道格式

    新闻报道的特点及格式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要素有四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少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尽量使用意义鲜明的动词、含义......

    新闻报道

    迎新生育写作 本报讯:2014年7月10日星期日,综合办李波主管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报告厅迎接了新员工,并为员工讲解了新闻消息写作。 7月10日上午李波主管在国际报告厅为新......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X月X日,XXX莅临由XXX检查视察工作。XXX陪同视察。 视察中。XXX后检查的交通安全状况,并对其所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后期工作,切实提高发展与......

    新闻报道

    受害者陈春龙妻女首度“发声” 请求外界不要妄加猜测,尊重死者 (6月11日合肥晚报A07版) 6月8日凌晨,宁国路与九华山路交口南200米处,一辆由北向南疾驰而过的面包车将路边两名行人......

    新闻报道

    1.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

    新闻报道 - 副本

    我市在哈尔滨四所高校建立 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引进合作基地 ——常州人才招聘团东北五校招聘会取得圆满成功 3月13日上午,由市人社局主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引进合作基地......

    新闻报道格式

    新闻报道格式种类: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