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要注重细节描写
作文要注重细节描写
认知: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结合事例分析理解: 例一:
A上课铃响了,随后走进来一位男老师,他说他姓张,是我们班主任,教英语。之后就讲了一些学校纪律和学习要求,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B上课铃响了,随后走进来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一米七左右的个,微胖,蓄着平头,看着挺精神的。他稳步走上讲台,目光一扫,喧闹的教室立刻静了下来,我的心不禁怦怦地跳了起来。只听他说:“我姓张,弓长张(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漂亮的“张”字)。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教英语,希望今后我们能一起愉快的度过初中三年。”之后就讲了一些学校纪律和学习要求,、又介绍了一些学英语的方法,语言虽威严却不乏温和,“哦!初中老师也并不是那么吓人。”我拍拍胸口长出了一口气。第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比较一下:
例二:
A“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B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C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D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9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E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比较一下
例三:
A.爸爸看见我试卷上的100分,他高兴极了。B.记得那天,试卷上100分映得爸爸的脸都红了,他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嘴里衔着一根没有点着的香烟,轻轻地哼着小调。一会儿摸摸我的头,一会儿拍拍我的肩,眼睛,眉毛乱动,得意得像是在他脸上跳舞。
比较一下:
例四:
A.妈妈洗衣服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也没有洗手,就躺在沙发上,不久竟睡着了,手歪倒一边,还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B.妈妈斜躺在沙发上,睡得很熟,头发有些凌乱,额前的发丝贴在额头上,汗水已干。妈妈的右手搭在白色的沙发靠垫上,手指上有些滑腻,是还未洗干净的泡沫吗? 比较一下:
例五:
A. 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总是亲切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都很喜欢她,依恋她。
B.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观察,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我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比较一下:
总结:
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真。细节的描写必须入情入理,符合生活真实。其次是细。一是取材要小而具体,二是描写要细致入微。三是要精。细节在精而不在多。
实践一下:以本班某位同学为对象进行描写练习。(注意:严禁恶意挖苦打击。)
第二篇:课堂中要注重细节
课堂中要注重细节
上好一节课,要精心备知识,备教材、备学生,猜想每节课可能会达到的生成,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其中,在这些环节中,细节不可忽视,细节往往是成就课堂的精彩的火花。
一、精心预设,打造课堂精彩。
有些数学细节表面上看似随意,实质上是老师的独具匠心,他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任何一节好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课堂上会生成些什么,但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同样会使课堂充满魅力。例如:前两天看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这节课基本设计成一节游戏课,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体会比较的方法。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
案例描述如下:
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百、千”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千 百 十 个 千 百 十 个
□ □ □ □ □ □ □ □
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师生一起把人数分成两组,并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每组各选一位男生上前抽签,两位选手信心实足。
第一次抽签:长江队抽到5,黄河队抽到3。(长江队集体欢呼)
师:(随机采访一位长江队队员)你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我们抽到的5比他们队的3大。
师:(再转身采访一位黄河队队员)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生:没关系,最后还要看千位上的数呢。
继续抽签,最后结果:长江队2935,黄河队7463。
黄河队欢呼雀跃。
师:(采访黄河队队员)现在你们为什么高兴?
生:我们有7个千,他们只有2个千。我们赢了!
教师在黑板上,全体学生同时在本子上记录比赛结果:2935<7463
师:如果长江队千位上也抽到了7,7935和7463怎么比?
生:千位上的数如果一样,只要比百位上的9和4,9比4大,所以7935比7463大。
师:老师如果把9颠倒一下,就成了6,7635和7463比,哪个数大呢? 生:当然7635大。
师:如果长江队最后抽到0,怎么办?
生:那就成935了。
师:这下935和7463比,哪个数大?为什么?
在老师不断追问下,学生领悟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位数一样多,只要看首位上的数谁大。
接下去的游戏规则黄老师让学生来确定。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他们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开始抽签了:长江队先抽到9,抽签者把9放在了千位;黄河队抽到4,他把4放到了百位。
师问黄河队抽签者:4放哪一位比较好呢?黄河队的学生纷纷出主意,认为放在个位比较好,抽签者把4改放在个位。
师又问长江队抽签者:感觉轻松吗?
长江队抽签者:(笑得很得意)轻松。
师:为什么?
长江队抽签者:因为9放在千位上是最大的。
这时的黄河队抽签者扬扬手臂,做出不甘示弱的姿势。(听课者众笑)第二次抽签:长江队抽到1,并把1放在个位;黄河队抽到6,把6放到百位。
师:(问长江队抽签者)你现在有没有压力?
长江队抽签者:有,如果接下去被他抽到两个9,那我就完蛋了。
(全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哈哈大笑,为孩子的那份纯真)
师:那你说百位上最起码要抽到几,就一定会赢了?
长江队抽签者:最起码比6大。
第三次:长江队抽到3,把3放在十位;黄河队抽到5,把5放到十位。最后的抽签开始了,两名抽签者都把放数字卡片的口袋摇了又摇,郑重其事地从里面抽出关键的一个数字。长江队抽到0,他把0放在百位,组成9031;黄河队抽到2,他先把2放在千位,一看不妥,赶快把2和百位上的6交换位置,组成:6254,再调整为6542。长江队一看,也立即把9031调整位置,组成9310。
黄老师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好,抽签者有权决定把数字放在哪个数位上,这不算犯规!”此时,长江队队员欢呼声又起,全体听课老师也为学生的机灵、聪颖发出由衷的掌声。师生一起记录:9310>6542。
或许数学课告一段落了,你说最后的赢家是谁?是两名抽签的学生代表,还是下面记录的学生?我想应该是老师!你看学生那意犹未尽的神情,再看看黄老师镇定自若的样子,倘若你置身这里,一定被气氛热烈的课堂场面所感染,一定被课堂上自发响起的掌声所感动。短短40分钟,我们能真切地感悟到黄老师轻松幽默的点拨话语、恰到好处的采访提问后面蕴藏的教育智慧。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这样的数学课凸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
二、课堂生成,捕捉教学细节。
学生是非常聪明的,有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学生也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学生却能想到。往往我们有时害怕学生的这种节外生枝,或者没有太注意这些细节。其实在课堂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利用这些细节,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变得更精彩。例如:前两天学习“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提前几天我就去学校教学器材室借学习这一节课的教具,但是管仪器的老师告诉我没有。我想这可怎么上,实在不行就看书吧,让学生看看转化的过程,但内心的失望却很深。带着遗憾走进课堂,很抱歉的对学生说了实际情况。没想到,孩子们找到好多这样的教具。
“老师,我们可以用橡皮代替。”
“老师,回家可以找萝卜、土豆代替。”
“老师,这不是切生日蛋糕的场景吗!”
等等,学生从身边出发,找到好多可以利用的教具。我听了,心里真是很感动,于是留了一个作业,回家自己做或者找一个圆柱体,下节课我们学习。没想到,第二天孩子们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探讨的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到位。一节课就这样在精彩中结束。学生在深化知识的同时,找到了解决办法的方法。远远超过了掌握几个知识点。
三、
第三篇:班级管理要注重细节-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要注重细节
上午,一学生上课没注意听讲,科任老师向我反映,立即找到这学生,了解一下情况。想不到,这位学生跟我玩起了“藏猫猫”,顾左右而言他。追根溯底,竟一无所获。反思再三,得出结论,班级管理要注重细节。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中庸》载:致广大而尽精微。
记的海尔集团张瑞敏也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大抵都在说细节,对班级管理而言尤其重要。
细节处鼓励
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哪怕是教师及家长公认的“差生”,班主任老师要善于从细节处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定会让他们找到自尊,树立信心。
前不久,我校举行了励志报告会,一位我校毕业的学生,原来成绩并不理想。现在快要赴哈佛大学公派博士留学了。他回忆自己的进步之路,特别感谢陈光辉老师在政治课上的鼓励,让自己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上学期,我班的一名学生,叫做管明坤的,进校时在班里成绩不佳,但这孩子干事认真。在班会上,谈到做事的态度时,我以他为例,并列举了他办事认真的范例,希望全班同学以他为榜样。这一次鼓励,让他在短短的一学期中进步很快,现已被评为学校“文明标兵”。
细节处鞭策
学生都会犯错。假如班主任老师不注重细节,戴着“眼镜”看人,可能就会失去教育的良好契机,再去“矫枉”必须付出“过正”的精力。
在一派“注重鼓励”“允许孩子犯错”的呼声中,我一直也在奉行着“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的原则,但现在想起,着实有失偏颇。具体实例真不少,在此不便列举。
记得一次学校活动后,班里一名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班级争了光。以后的两天,这位同学飘飘然起来。那天,正在和其他同学眉飞色舞地描述参赛情景时,我悄悄走了过去,并选中时机告诫:成绩属于集体,是全班同学努力的结果。又分析了整个情况,假如没有其他同学的付出,结果会大不一样。自此,这位同学非常谦虚。
细节处安慰
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喜怒哀乐悲恐惧,很正常。班主任应该在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及时疏导,哪怕是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张同学最近不知怎么啦,来上学竟然打不起精神。这可一反常态,要了解情况,帮一帮他。我打通了家长的电话,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后,按照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及时帮他进行了调节。
细节处惩诫
说到“惩诫”,确实用这个词时,让我犹豫再三,就用它吧,权当向大方之家请教。
上午做课间操,等到我到操场时,发现班级队伍中少了两个学生,竟出此事情,忽想起,昨天做操,我因有事,临时离开,班长和体育委员今天又要检查全校做操情况。想必这两个学生抱侥幸。这也不行,我找到他们,罚他们沿操场各跑了五圈,是为惩诫。
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班级管理应该注重细节!
第四篇:班级管理要注重细节-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要注重细节
上午,一学生上课没注意听讲,科任老师向我反映,立即找到这学生,了解一下情况。想不到,这位学生跟我玩起了“藏猫猫”,顾左右而言他。追根溯底,竟一无所获。反思再三,得出结论,班级管理要注重细节。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中庸》载:致广大而尽精微。记的海尔集团张瑞敏也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些大抵都在说细节,对班级管理而言尤其重要。
细节处鼓励
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哪怕是教师及家长公认的“差生”,班主任老师要善于从细节处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定会让他们找到自尊,树立信心。
前不久,我校举行了励志报告会,一位我校毕业的学生,原来成绩并不理想。现在快要赴哈佛大学公派博士留学了。他回忆自己的进步之路,特别感谢陈光辉老师在政治课上的鼓励,让自己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上学期,我班的一名学生,叫做管明坤的,进校时在班里成绩不佳,但这孩子干事认真。在班会上,谈到做事的态度时,我以他为例,并列举了他办事认真的范例,希望全班同学以他为榜样。这一次鼓励,让他在短短的一学期中进步很快,现已被评为学校“文明标兵”。
细节处鞭策
学生都会犯错。假如班主任老师不注重细节,戴着“眼镜”看人,可能就会失去教育的良好契机,再去“矫枉”必须付出“过正”的精力。
在一派“注重鼓励”“允许孩子犯错”的呼声中,我一直也在奉行着“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的原则,但现在想起,着实有失偏颇。具体实例真不少,在此不便列举。
记得一次学校活动后,班里一名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班级争了光。以后的两天,这位同学飘飘然起来。那天,正在和其他同学眉飞色舞地描述参赛情景时,我悄悄走了过去,并选中时机告诫:成绩属于集体,是全班同学努力的结果。(班级管理)又分析了整个情况,假如没有其他同学的付出,结果会大不一样。自此,这位同学非常谦虚。
细节处安慰
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喜怒哀乐悲恐惧,很正常。班主任应该在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及时疏导,哪怕是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张同学最近不知怎么啦,来上学竟然打不起精神。这可一反常态,要了解情况,帮一帮他。我打通了家长的电话,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后,按照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及时帮他进行了调节。
细节处惩诫
说到“惩诫”,确实用这个词时,让我犹豫再三,就用它吧,权当向大方之家请教。
上午做课间操,等到我到操场时,发现班级队伍中少了两个学生,竟出此事情,忽想起,昨天做操,我因有事,临时离开,班长和体育委员今天又要检查全校做操情况。想必这两个学生抱侥幸。这也不行,我找到他们,罚他们沿操场各跑了五圈,是为惩诫。
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班级管理应该注重细节!
第五篇:注重细节描写
注重细节描写
——小小说写作讲座之九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最初的本义是指无关紧要的行为和琐细的事情。《后汉书·班超传》说班超“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的“细节”,就是这个意思。后来,“细节”一词运用到文艺创作中,则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文艺作品中那些成功的细节描写,总是叫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的。《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示意挑掉一根灯草;《孔已己》中孔已己的长衫,“多乎哉,不多也”的话;《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圈唯恐画不圆的描写都是典范的的细节描写。女作家刘真认为:“一篇小说,没有细节,就不成其为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节决定一篇作品的成败。”因此,很多作家在创作中都注重细节描写。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只要饿忽略了几个细节,不把这些细节加以深思熟虑,在我笔下出现的虚谎就要比别人更为显著地突现出来。”(《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第99页)在他的创作中总是注重浸润着思想与感情的细节去描写人物。
有些小说,就故事而言,并不那么曲折、复杂,甚至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有的还说不上是什么故事,只是一点气氛,一点情绪,但是读了却很感人,这不能不说细节描写的作用。〈孔已己〉里写孔已己被打残,是他一生的大事,是可以写成生动的故事的,但作者只用了一百五、六十字,而“茴香豆”的细节描写,却用了五百多字。正是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才塑造了孔已己这性格丰富的、活生生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的主题。
细节描写可以是写行动的、语言的、肖像的、心理的、也可以是写场面的或写景的;不论写什么,都要服从表现主题和人物的需要,而切力求典型、新鲜、生动,还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一部小说由细节构成情节,由情节构成故事整体,细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也要符合社会生活本身,也就是要真实。在作品中,任何一个细节失真,都会影响到整个艺术画面的真实性。《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写郭孝子深山遇虎,老虎把嘴触到他脸上来闻。一茎胡须戳在郭孝子鼻孔里去,戳出一个大喷嚏来,那老虎倒吓了一跳,跌落深涧而死。显然这是凭空杜撰的,不可信的。
因小见大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条规律。小小说由于篇幅所限,细节描写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小小说创作中,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所以,小小说作者应该特别注重细节描写。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虽然“细小”,但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时,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是最不容忽视的。细节描写在作品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它不但给人以形象,也给人思想。
(一)细节能生发出完整的故事,构成一篇作品。
典型的细节是生活中最集中、做活泼的因素,能抓住某些典型的细节,就可生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构思出一篇作品。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赵本夫写《卖驴》,就是由两个细节——几乎把大活人火化了和神医一鞭治好驴腿,开始孕育的。从一些典型的细节生发出人物、故事、主题,构成整篇作品,这是很多作品产生的过程。有时,反映本质特征的生活细节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细之事。从生活细节的汪洋大海中把具有本质特征、典型意义的细节选取出来,写到作品里去,这就是作家发现的才能了。比如,在城市里,挤公共汽车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小事,但是王安忆就把挤汽车的细节写进了《本次列车终点》中,发掘了这一小事的深刻意义。下乡十年的陈信,顶替母亲回到上海,弟弟陪他去劳动局办手续,陈信在弟弟的招呼下好容易挤上汽车,怎么站也站不好,别人还直埋怨他:外地人,真笨!弟弟教他侧着身子站,左手拉手把,果然好多了,虽然还是挤,但究竟是能站稳脚了。
他扭头看看,见人们象是有个默契,全部向左侧着身子,一个紧挨一个。这种排列方法确实足以使车厢容纳量到到最大限度。他想那个他曾生活过的偏僻小城,人们挤汽车都是拼着命横挤,一无科学的考虑,搞得拥挤不堪,紧张不堪,而实际上,起初里的人却并不多。„„
作者却从这一平常细节中,发掘出“上海人是十分善于在狭小的空间内生活的”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陈信初到上海时,对这一点还不禁颇为赏识。但是随着生活的深入,各种矛盾的暴露,他对于“狭小空间”的生活不满意了。拥挤的房子,各种条件的婚姻,为房子闹家务,分户口过日子,“善于在狭小空间内生活的”人们中,有不少人思想境界、精神境界也很“狭小”。陈信渴望回到上海,难道这样狭小的天地就是“本次列车的终点”吗?小说抓住了挤公共汽车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就开拓了很丰富的生活内容,很深刻的思想意义。
社会生活本质,都是体现在个别事物中,日常生活中很多细事末节中都隐藏着本质特征。孔已己是唯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我们就可以从这个特点上看到他是一个潦倒而又不肯放下架子的迂夫子。我们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有特点的细节,那里面隐藏着值得作家们重视的某些社会本质。
(二)细节能够深化主题
典型的细节能够深化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文艺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应当用议论的方式直接由作者说出,而是应该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为了能完满地表现主题思想,就需要精心地选择、安排细节。《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的细节描写无一贬词,但却情伪毕露,读者由此看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这对于作品反反科举的主题思想无疑起了突出、深化的作用。许行的《立正》就是通过一个核心细节——立正,来刻画人物,反映深刻的主题的。
立正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没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的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
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了。
“你算反动到底了!”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高声说:“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长,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
正,被团政治处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的名字,我就马上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妨一提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映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来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
或一听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精神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
长官,你就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
地哭了,而且恳切地求我打他。
这可真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
他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也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9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俘虏时,竟然遇到了这种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军队
连以下的军官,本来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再使用,未曾想会遇到这么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示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办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吓!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们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那拿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
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他。他坐在一
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发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
为那毛病没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里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
命了!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中彻底
地改造办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你这一辈子算是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
一挺,作了一个立正的姿势。
在这篇千余字的作品中,“立正”这一典型细节出现过十次。由于作者几乎把所有的笔墨都聚焦在了“立正”这个细节上,并在这一点上做足了文章,可以说,把“立正”写透了,也把人物写透了,写活了。通过反复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了一个鲜活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与其说那个俘虏连长是一种习惯的顽固坚持者,不如说他是那种制度的最深受害者,从结构上说,既前后呼吁,但又不是细节的简单重复,而是细节内涵在层层加深。作品开篇时的那个“立正”细节,与结尾时那“立正”细节,前后相隔三十年。三十年风云变幻,社会、人、价值观念等,都有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但文中那个主人公依然未改掉条件反射般的“立正”,这就大大加深了故事的内涵,叫读者过目不忘。
一个细节就把这篇小说写活了,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物,有故事,有内涵,可见细节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三)细节能够刻画人物性格
在作品中要塑造典型人物,赋予人物以丰满的血肉和活泼的生命,这就需要细节。细节是对人物进行典型化,赋予人物以血肉和生命的主要手段。一些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之所以塑造得那样生动形象,同细节的精心选择和成功运用是分不开的。
细节能够刻画人物性格,透视人物心理。小小说要塑造人物,就要进行典型化,就要赋予人物以丰满的血肉和活泼的生命,这就需要细节。细节对人物进行典型化,赋予人物以血肉和生命的主要手段。一些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之所以塑造得那样生动形象,同细节的精心选择和成功运用是分不开的。契诃夫的小小说《醋粟》中一个垂危的商人临死时,有一个他“把他所有的钱钞和彩票就着蜜一古脑儿吃到肚子里”的细节;马贩子被火车轧断了一条腿,血流不止,还央求大家找会他的腿,“原来那条轧断的腿所穿的裤子里有二十卢布,他深怕那点钱丢了”的细节,入木三分地突出了悭吝人的自私和爱钱胜过爱命的本质。
(四)显示时代背景,描绘典型环境。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第二场中有一个描写场景的细节:摩天大楼上霓虹灯光闪闪烁烁,霓虹灯组成的《白毛女》演出海报和美国电影《出水芙蓉》的广告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个细节巧妙地再现了当时的典型环境,形象地地告诉人们故事发生的特点地点——南京路上;特定时间——刚刚解放;特有时代特殊——两个阶级同时存在,简练形象,令人回味。
(五)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故事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