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小说练习
草坪上蒲公英的启示(刘湛秋)
①童年时,我就喜欢野外的蒲公英。
②早春,它就扬起那黄色的小花,不顾一切地伸展着,即使碰到一两场冷雨或雪,它也不退缩;只要再受到阳光的抚摸,马上就欢开了。在郊野稀疏的草地或路旁,它那圆圆的灿烂的微笑实在是早春最自然的奉献了。它要求很低,几乎在什么土壤里都能生存,它也不怕践踏,它的花是一体的,它的花瓣不会脱落,更不会摧残。它的微笑是永恒的,是那在冬天后必然到来的春天的最普遍的感觉。
③而它那绒球的种子,更是匆忙地来到人间。微风一过,它们就像小伞一样飘飘荡荡地在空中飞翔,然后落入随便什么土壤,开始新的繁衍。
④而这一团团绒球伞,更是春天里孩子们的玩物。放在嘴边,鼓起腮帮轻轻一吹,所有白色的花便像降落伞飞向半空,比吹肥皂泡更能引起童贞的兴味与幻想。
⑤这次在四月来到美国,我更为遍地草坪上这种黄色的小花而欣喜了,我想,在春天的草地上,如果只有无尽的绿,缺少这一朵朵黄色蒲公英的点缀,该多么地煞风景。所以我常常停立路边与宅旁,看着它微笑着迎接我这远方的客人。
⑥可惜我是太浪漫了,太从诗的角度去感悟人生了。原来宅园的主人并不喜欢这黄色的小花,他们在清除草坪时往往要把蒲公英拔除,因为这些蒲公英太顽强了,生长得太疯狂了,如果任其蔓延,蒲公英会吞没这一片片整齐的草坪;而且,它们生长得很不规则,长大了就很野,会占去很大的领地。
⑦天哪,这春天的微笑竟然是要被消灭的丑恶的对象!..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能让它只安静地生长,只构成草坪上一种点缀,而不疯狂,而不泛滥,而不欺侮姐妹的青草„„
⑨我想,这该就是那种“度”吧!世间万物,都有个“度”,都需要天然的“平衡”。⑩超越了“度”,美也成了丑,超越了“度”,喜爱可能变成厌恶。⑾自由也只有在“度”中才能显示出美、潇洒与受人尊重。
⑿而我们的举止、言谈、习惯、交往,甚至友谊、爱情、家庭,是不是也都有一个“度”呢,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度”呢?我们又该怎么学会去掌握这个“度”呢?
⒀亲爱的朋友,愿我们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吧!1.摘录第②段中描写蒲公英生长时动态美的词语2个。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1个。
3.说说为什么蒲公英会变成“被消灭的丑恶的对象”?
4.第⑦段中加点的“竟然”一词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5.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说你对文中第⑩段加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6.阅读本文,联想拓展,根据表中示例,请再补写两种自然事物及从中得出的启示。..示例:自然事物:泛滥疯长的蒲公英
启示:世间万物,都有个“度”,都需要天然的“平衡”。
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严厉,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2分)
2.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2分)
3.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3分)
4.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的“特别”之处。(3分)
5.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方子儒: 年轻人: 6.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天在括号内。(3分)
有点尴尬→(→()→笑了→()→满怀歉意 7.“思想可以撒播,爱心能够传递”。请从文中找出可以引发这种感触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8.假如你正好是受到年轻人的资助,而原本不在方校长推荐之列的四名学生之一,你有何感受?(3分)
第二篇:小说迷路散文
果儿有个毛病,路痴。就像人们常说的不记道。那次她应邀参加了一次文友联谊活动,去省城附近的荷花乡赏荷。
因为果儿头一天还要参加一个文友的新书发行活动。所以也就在离出发地点稍近的捷海小旅馆住一晚。
果儿这一夜没太睡好,想着和大家在一起活动也很开心,也想早早起来到早市上买些西红柿和黄瓜什么的。因为路线不熟,不到五点钟就敲开店主的门。
“老板娘吗?我想打听一下去早市的路线怎么走?”
“怎么走,我还真说不太好,过了桥往前走,再往右拐。”
“那大约得多长时间呢?”
“说不太好。”老板娘不再吱声了。果儿还是弄不清早市的路,只好边走边打听。看着有上早市的人三一伙两一串就跟着走。
大约走了不到半个时早市就到了。早市琳琅满目,热闹非凡。果儿也看得眼花缭乱。走了一个来回,选了自己觉得很满意的食物。混合面的煎饼,又红又大的西红柿,又新又绿的黄瓜,又黄又甜的桃…..果儿犯了愁,拎着这些东西怎么走啊。这时已是六点多钟了。果儿想找一条近道回小旅馆。
“大爷,您知道回捷海小旅馆怎么走吗?”
“没听说过有这个旅馆。”果儿一听就蒙了,这咋办啊。果儿这时也挺自信,不行就打的吧。她穿过一条公园,来到大桥下,拎着沉重的东西,心里也没底。到底是迷路了。
路上的的车飞跑,就是不停。果儿急得眼睛冒火。可算有个好心司机把车停到了她面前。
“大姐看你拎着这么多东西,这是要去哪儿啊?”
“去捷海小旅馆”
“没听过这个小旅馆,小旅馆前有什么参照物吗?在那个街那个区吗?”司机这一问,把果儿问得哑口无言。真是一问三不知。
“大姐,我不能拉你,啥也不知道。”果儿虽说常来省城,但就是不记道。省城这么大,都要记住谈何容易。没办法,果儿还是拎着沉重的东西无目的往前走,炎热夏季,早晨太阳也是很热情,豆大的汗珠在果儿好看的脸上流着。也不知走到哪里,走一路打听一路,就是找不着“回家”的路。
这时果儿想给头儿马安打电话询问具体地址。可打开手机一拨号码,不巧手机欠费了。“祸不单行”果儿简直就像一个可怜虫,眼看集合的时间就快到了。这时她看到路边卖报纸的男人手里拿着手机在那儿玩手机,果儿看到了希望。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师傅我手机没钱了,您的手机能借我用一下吗?”
师傅抬起头,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呵呵地说。
“可以的。”
“谢谢您!”果儿眼里泪花闪。
“喂,头儿吗?我迷路了,找不到捷海小旅馆了!”
头儿一听,急了。
“你说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能迷路了呢?”
“你现在什么位置?”
“什么位置也说不好?”
“打车啊!”
“司机都说不知道。说我地址不详。”
“你说你啊,真叫人操心。”头儿的责备里,不免带着关心。头儿告诉了详细地址。
果儿也不知哪来的那股劲,就不打车,边走边打听。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
正当果儿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好心小伙儿走过来。
“阿姨,您说那个地方我知道,我带您走,正好顺路。”果儿这个高兴啊,高兴的像个孩子似的。脚下就像生出了翅膀要飞一样。小伙带着果儿来到他知道的路。可还是不太对。
“阿姨,您还是和你朋友联系一下吧。”果儿的心又凉了。果儿看着小伙说。
“电话借我用一下,我手机没钱了。”眼泪又差点儿掉下来。
“头儿,我还是找不到啊!”
“你咋这么笨啊!”
“阿姨,我来和你朋友说。”
“您好,这个地方在xxxx。”
“阿姨,您朋友说,您在这别动,他一会儿过来接您。”果儿差点儿给小伙鞠躬了!心里满是感动。
果儿,手扶着护栏,望着路上车来人往的风景,不知为什么觉得自己真是太笨了,也很对不住头儿。起大早骚扰人家没睡好,也很过意不去。
果儿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望眼欲穿盼着头儿过来接她。米灰色的车一辆一辆从果儿眼里穿过,就是不见头儿的车来。果儿的眼睛都瞧疼了。
“还傻站着啥,上车吧!”熟悉的声音传来,车窗外探出头儿无奈的表情。
“谁让你买这些东西的,怎么就不听话呢?”头儿的眼里满是责怪和牵挂。果儿不想做过多解释,就像做错事儿的孩子低着头,只说一句。
“给大家买的。”
“谁让你买了,不是有人买吗!”
头儿越说越来劲。他的电话响了!
“爸,你不是说你买菜吗?怎么旁边坐着一个女人。”
“啪”电话落下。
“谁啊?”
“还能是谁?女儿呗!”
“你女儿生气了。和她解释一下吧!”
“你说你啊,没事儿找事儿。”
显然,头儿不太高兴了。到了捷海小旅馆。头儿调转车头急忙往家赶,开了一段又转了回来。
“果儿,记住别乱走了。等着过来接你。”那声音似乎大得怕果儿听不见。
果儿脸帖在旅馆的玻璃窗上,泪唰唰淌,模糊的视线里米灰色的车消失在夏季的风里……
第三篇:散文、小说
散文阅读专项
中考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散文文体常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情感体验等。
散文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主题深刻而成为近年来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热点,同时也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一个难点。
具体考点: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把握字词的感情色彩及正确用法。3.分析关键句及其表达作用。
4.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表现手法。
5.分析散文所蕴含的哲理,体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欣赏并品味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
7.欣赏散文,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能力上,A级,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对文章线索的梳理,对常见表现手法的把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对文章情感的感悟和语言的欣赏。
知识点梳理:
一、散文的内涵
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骈偶的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在题材内容上,散文可以说是最广泛的,它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展现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散文行散,既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语言的格式,又不必像小说那样、戏剧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抒情,叙事,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都可以自由运用。
2.情理交融,意趣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之中,将其转化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家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静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些散文取材虽小,却有着深刻的哲理人情,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的,而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结晶和升华。情、理有机的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讲究语言的锤炼,注重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一般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 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的语言中所流露的情韵也十分引人注目,当作者的感情与万物和谐统一时,作者的情感就会渗透到文字中去,行成一种带有情调,呈现主体个性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抓住这些特点的句子细细品味,就可以掌握散文的基调。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叙事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深刻寓意,如《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在这类散文中,有着重写人的,以写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余秋雨的《信客》、杨绛的《老王》,是以人物为主的,但它们不像小说那样讲究典型性,而是多方面地,细致的刻画人物,既不要求情节完整,也不追求曲折变化。还有的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于游记范围。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讲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理,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借景(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非常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情和理念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语言含蓄,内容充满哲理性和暗示性。
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作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能丰富人们的联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够表达真挚的感情。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有“烘云托月”之称的修辞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精彩,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联想和想像: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生动,可以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五、散文中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能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够突出形象,使之达到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烘托气氛,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可使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六、各种写法的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白描
简笔勾勒,语言简洁、准确、传神。
插叙 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产生悬念,波澜起伏,更能引人入胜。
间接抒情 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打动人心。
解题指导: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把散文作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解题技巧。
1.找“要素”。阅读叙事散文,必须掌握继续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演变过程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连接事件和场面,贯穿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穿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推动中心、事件、活动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的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作者的心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稳重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此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也常常注入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在稳重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会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阅读散文的方法很多,只要克服为读而读、为考而读的阅读心态,潜心阅读,仔细品味,就会在散文阅读中得到益处。
小说阅读专项
中考要求:
本章在中考中主要考察学生对小说常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等。
在内容上,对小说这种问题的考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清理小说的情节。
2.能出不领悟小说的社会内涵,读懂小说所反映的社会主题。3.能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
4.能联系小说的社会背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坛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5.能对小说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多角度的赏析,特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比喻句、双关句等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6.对小说的一些表达技巧,如伏笔句、过渡句、照应句“欧·亨利笔法”等对情节的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能初步分析。
7.能在读懂小说内容,对人物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使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主题多样化。
在能力上,A级,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概括能力,对文章情感的领悟能力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欣赏能力。知识点梳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①依托于情节 ②正面描写 ③侧面烘托 ④细节描写 2.故事情节: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能力点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求学生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叙事上可以运用顺叙、倒叙或插叙。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者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学生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分析、品味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①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内容相结合起来,具体的时间能表现人物的性
格热证和精神风貌。
② 小说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所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还应注意挖
掘人物的深层内涵,体会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特征。如《故乡》里的闰土、《范进中举》里的范进等。
③ 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性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和侧面
烘托在刻画人物特征、突出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能扎住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来理 解人物形象的特征(如孔乙己的“站着喝酒“和”和“长衫”);能体会小说细节描写在“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方面的作用。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①社会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或暗含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的主题与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气氛。要学会联系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②理解人物的某一行为在大的环境、背景中有什么样的意义,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能把握贯穿小说内容的主要线索(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变化等),揭示出“故事”深层的意义,知道作者在弘扬什么、讽刺什么、反思什么;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有没的语句进行赏析。
体会含义可从这些角度入手;能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或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能联系小说的背景和主题,体会句子含义;从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体会句子含义。
能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和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等等。
能对小说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文体特色的分析。掌握小说的特点、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掌握巧设悬念、欲扬先抑等叙事技巧;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最作品的内容、写法、主题能做适当的点评。
解题指导
一、整体感知各类题型
1.用短句或句子概括情节。2.概述故事内容。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手法。(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要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理活动,再到精神品质。分析要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发挥想象,补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缺要素,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原因分析:
① 答题时随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② 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此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心理活动过程。
三、环境描写类题型
环境描写: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
7.表现一定的新鲜感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以贯串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4.以主要任务为题。5.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注意事项:
①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的概括,二是主题的概括。
② 如果小说标题揭示了中心,结合小说结尾就可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类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察学生对小说内涵的把握。需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回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使读者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试问扎 根的结构更加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使读者所产生的一种关心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篇:2010年中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模拟练习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010年中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模拟练习
蝉与萤
夏秋之间,是一个鸣虫竞奏的时节。许多鸣虫,总爱在清凉恬静的夜里,啁啾应和着嘹亮的歌唱。只有蝉,它却爱在火热白昼,踞在高高的树枝上,引声嗷啸。暑热越盛,它们也越叫得起劲。
当人们正热得要瞌睡的时候,它们却越是沾沾自喜地恣肆播唱。使我们一谈到夏天,总不免会想到它们。在一切动物中,似乎再没有比它们那样爱热及赞美热而发为吟咏,偏爱在白昼歌唱的了。
它们有些在夏季鸣唱,有些在秋季鸣唱,我以为都富有诗意,都可以代表白昼的颂声。
当夏秋之间,在月暗星稀、鸣虫杂奏的夜晚,点缀着黄昏夜空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萤了。
萤,小小的萤;点点的荧光,明灭闪烁在草丛、树林、篱边、水际。若是把它比作天上的星,星就没有这样活动,这样玲珑,也不能有着这样扑朔迷离、一明一灭的荧光。
夏秋之间,一到夜晚,便祛除了一日间蒸溽的热恼,人们也像是涤净了一日间困顿的疲劳。当我们坐在树下或躺在草地上休憩的时候,林间树梢上颤动着萧飒的风声,飘下一股爽朗的凉味,已够令人陶醉了。若是出现几点流萤,婆娑在我们周围,更将使我们十分惊喜,也许喜得连话也不想说。尽管瞧它们或上或下,或缓或急,或明或暗的在夜空中晃漾。
从前有句诗说:“轻罗小扇扑流萤。”描写小儿女们的闲情逸致,确是十分活现。但我以为这样的嬉戏,未免太作弄它们了,为了自己的一时高兴,害它们惊避颠仆,虽然有趣,总有点不忍心。单是瞧它们婆娑轻舞,或是娇憨地摇着扇子招它们来,不是较戏弄它们更有趣味,更觉得可爱吗?
在这个热恼的季节里,有着蝉在白昼大声的呼啸,高昂的歌唱,有着萤在黑暗的夜空轻盈的闪耀,殷勤的照料,它们都各有各的长处,我们不能加以鄙视,也无从加以轩轾①。
让我们记着吧!各有各的长处。我们如果认清了这一点,在人类的社会里,也就不至于有无谓的崇拜及无谓的藐视了。
〔注释〕轩轾:车顶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泛指高低、优劣。
1.本文条理清楚,作者先后描绘了 和,并由此产生联想,提醒人们:。(3分)
2.作者对于蝉和萤的观察描写各有不同:写蝉是从 觉角度,描绘出了蝉鸣的热烈;写萤是从 觉角度,描绘出了。(3分)
3.作者说萤“在黑暗的夜空轻盈的闪耀,殷勤的照料”,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此处“殷勤的照料”含义是:()(2分)
A.萤火虫团结互助。B.萤火虫给困乏的人们带来情趣。
C.萤火虫帮人们照亮行进的道路。D.萤火虫带给人们对光明的渴望。
4.作者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你品味下面的两组句子,体会它们的佳处。(4分)(1)当人们正热得要瞌睡的时候,它们却越是沾沾自喜地恣肆播唱。
(2)瞧它们或上或下,或缓或急,或明或暗的在夜空中晃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5.作者观察蝉和萤,得到了独特的启示。你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有怎样的启示呢?请你参照示例,再写出一个句子,使之连贯一致。(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着骨头走,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团结。清 明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巳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
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
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
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
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巳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闭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
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
“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
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
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巴。”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
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选自《文苑》)
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3分)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3、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清明节的活动场景。完全是自然,安宁的生活写照。
B.文章以清明为题,以清明上坟为主要事件,流露出让人阴阳两隔的悲痛之情。C.本文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就把活灵活现的人物带到了读者的面前。D.文中写小孩子因美丽的景色和馋人的食物而急切地想上山祭扫,传达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
E.文章引用的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和几处景物描写都明快亮丽,以乐景写哀情,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教你生病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我就忍着。”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他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条,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5.文章开头介绍“儿子比我高了”有什么作用?(2分)6.选出文中对儿子的一处描写,分析其作用。(3分)描写:
作用:
7.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作一点赏析。(3分)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8.“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这句话中“磨炼他”和“磨炼自己”分别是什么含义?(3分)
9.文中画横线句子是母亲设想的另一种磨炼儿子的方法,与文中母亲实际采用的方法比,你觉得哪一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1.(3分)蝉、萤(1分,答错一个不得分);人各有所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宜对人妄加褒贬。(意近即可。摘抄原文末句得1分。2分)。
2.(2分)听(1分)视(1分)飞舞的轻盈(荧光的闪烁)(1分)3.(3分)B
4.(4分)(1)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蝉无畏炎夏纵情歌唱的得意。(意近即可,2分)(2)本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萤飞舞时的轻盈闪烁。(意近即可,2分)
5.(2分)水珠能够滴穿岩石,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坚韧;蜜蜂在花丛间忙碌,那是在启发我们要勤劳。(句式1分,内容1分)
1、(3分)母亲准备纸钱,包青团;(2分)父亲拿出舍不得吃的好酒(1分)
2、(4分)(1)这句句子用叠词和几乎对仗的句式描写棉茧团子的香甜和我内心的向往。
(2)清明接体现出来的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安宁自然的生活气息。
3、(3分)奶奶为自己选墓地,把和姐妹们一起葬在山上看得如同生前一样,表现出她乐观、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奶奶急切地盼望我们上山,表达出她对亲人的爱;奶奶嗔怪父亲的纸钱不如母亲的团子实惠,表达她对生活的热爱。(答对一点2分,答对2点得3分)
4、(4分)B D
5.(2分)①暗示儿子长大了;②为下文我让儿子独自看病作铺垫。
6.(3分)示例:①描写: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作用:形象地表明儿子意识到自己大了,不愿意接受妈妈的爱抚。②描写:“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作用:形象地表现儿子明白妈妈的意图后,尽管发着烧,依然果断决定自己一人去看病。(描写1分,作用2分)7.(3分)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在儿子独自去看病后,感到时间难熬、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8.(3分)“磨炼他”指培养儿子自立自强、面对苦难的能力(2分,至少答出两点,一点1分);“磨炼自己”指做母亲要舍得让孩子经受磨难(1分,答出一点即可)9.(2分)开放题,可以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五篇:2010年中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模拟练习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010年中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模拟练习
蝉与萤
夏秋之间,是一个鸣虫竞奏的时节。许多鸣虫,总爱在清凉恬静的夜里,啁啾应和着嘹亮的歌唱。只有蝉,它却爱在火热白昼,踞在高高的树枝上,引声嗷啸。暑热越盛,它们也越叫得起劲。
当人们正热得要瞌睡的时候,它们却越是沾沾自喜地恣肆播唱。使我们一谈到夏天,总不免会想到它们。在一切动物中,似乎再没有比它们那样爱热及赞美热而发为吟咏,偏爱在白昼歌唱的了。
它们有些在夏季鸣唱,有些在秋季鸣唱,我以为都富有诗意,都可以代表白昼的颂声。
当夏秋之间,在月暗星稀、鸣虫杂奏的夜晚,点缀着黄昏夜空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萤了。
萤,小小的萤;点点的荧光,明灭闪烁在草丛、树林、篱边、水际。若是把它比作天上的星,星就没有这样活动,这样玲珑,也不能有着这样扑朔迷离、一明一灭的荧光。夏秋之间,一到夜晚,便祛除了一日间蒸溽的热恼,人们也像是涤净了一日间困顿的疲劳。当我们坐在树下或躺在草地上休憩的时候,林间树梢上颤动着萧飒的风声,飘下一股爽朗的凉味,已够令人陶醉了。若是出现几点流萤,婆娑在我们周围,更将使我们十分惊喜,也许喜得连话也不想说。尽管瞧它们或上或下,或缓或急,或明或暗的在夜空中晃漾。
从前有句诗说:“轻罗小扇扑流萤。”描写小儿女们的闲情逸致,确是十分活现。但我以为这样的嬉戏,未免太作弄它们了,为了自己的一时高兴,害它们惊避颠仆,虽然有趣,总有点不忍心。单是瞧它们婆娑轻舞,或是娇憨地摇着扇子招它们来,不是较戏弄它们更有趣味,更觉得可爱吗?
在这个热恼的季节里,有着蝉在白昼大声的呼啸,高昂的歌唱,有着萤在黑暗的夜空轻盈的闪耀,殷勤的照料,它们都各有各的长处,我们不能加以鄙视,也无从加以轩轾①。
让我们记着吧!各有各的长处。我们如果认清了这一点,在人类的社会里,也就不至于有无谓的崇拜及无谓的藐视了。
〔注释〕轩轾:车顶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泛指高低、优劣。
1.本文条理清楚,作者先后描绘了和,并由此产生联想,提醒人
们:。(3分)
2.作者对于蝉和萤的观察描写各有不同:写蝉是从觉角度,描绘出了蝉鸣的热烈;写萤是从觉角度,描绘出了。(3分)
3.作者说萤“在黑暗的夜空轻盈的闪耀,殷勤的照料”,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此处“殷勤的照料”含义是:()(2分)
A.萤火虫团结互助。B.萤火虫给困乏的人们带来情趣。
C.萤火虫帮人们照亮行进的道路。D.萤火虫带给人们对光明的渴望。
4.作者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你品味下面的两组句子,体会它们的佳处。(4分)
(1)当人们正热得要瞌睡的时候,它们却越是沾沾自喜地恣肆播唱。
(2)瞧它们或上或下,或缓或急,或明或暗的在夜空中晃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5.作者观察蝉和萤,得到了独特的启示。你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有怎样的启示呢?请你参照示例,再写出一个句子,使之连贯一致。(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着骨头走,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团结。
清明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巳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
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
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
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
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
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巳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闭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
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
“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
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
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巴。”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
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
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
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选自《文苑》)
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3分)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3、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清明节的活动场景。完全是自然,安宁的生活写照。
B.文章以清明为题,以清明上坟为主要事件,流露出让人阴阳两隔的悲痛之情。
C.本文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就把活灵活现的人物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D.文中写小孩子因美丽的景色和馋人的食物而急切地想上山祭扫,传达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
E.文章引用的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和几处景物描写都明快亮丽,以乐景写哀情,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教你生病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我就忍着。”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他倚在门上。“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条,有的地方顺序不对。”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5.文章开头介绍“儿子比我高了”有什么作用?(2分)
6.选出文中对儿子的一处描写,分析其作用。(3分)
描写:
作用:
7.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作一点赏析。(3分)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8.“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这句话中“磨炼他”和“磨炼自己”分别是什么含义?(3分)
9.文中画横线句子是母亲设想的另一种磨炼儿子的方法,与文中母亲实际采用的方法比,你觉得哪一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1.(3分)蝉、萤(1分,答错一个不得分);人各有所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宜对人妄加褒贬。(意近即可。摘抄原文末句得1分。2分)。
2.(2分)听(1分)视(1分)飞舞的轻盈(荧光的闪烁)(1分)
3.(3分)B
4.(4分)(1)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蝉无畏炎夏纵情歌唱的得意。(意近即可,2分)(2)本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萤飞舞时的轻盈闪烁。(意近即可,2分)
5.(2分)水珠能够滴穿岩石,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坚韧;蜜蜂在花丛间忙碌,那是在启发我们要勤劳。(句式1分,内容1分)
1、(3分)母亲准备纸钱,包青团;(2分)父亲拿出舍不得吃的好酒(1分)
2、(4分)(1)这句句子用叠词和几乎对仗的句式描写棉茧团子的香甜和我内心的向往。
(2)清明接体现出来的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安宁自然的生活气息。
3、(3分)奶奶为自己选墓地,把和姐妹们一起葬在山上看得如同生前一样,表现出她乐观、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奶奶急切地盼望我们上山,表达出她对亲人的爱;奶奶嗔怪父亲的纸钱不如母亲的团子实惠,表达她对生活的热爱。(答对一点2分,答对2点得3分)
4、(4分)B D
5.(2分)①暗示儿子长大了;②为下文我让儿子独自看病作铺垫。
6.(3分)示例:①描写: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作用:形象地表明儿子意识到自己大了,不愿意接受妈妈的爱抚。②描写:“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作用:形象地表现儿子明白妈妈的意图后,尽管发着烧,依然果断决定自己一人去看病。(描写1分,作用2分)
7.(3分)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在儿子独自去看病后,感到时间难熬、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8.(3分)“磨炼他”指培养儿子自立自强、面对苦难的能力(2分,至少答出两点,一点1分);“磨炼自己”指做母亲要舍得让孩子经受磨难(1分,答出一点即可)
9.(2分)开放题,可以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