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十大员工关系事件点评与分析
1、3月份,湖南:沃尔玛关店引发工会组织罢工并对簿公堂事件 【事件回放】
3月5日,沃尔玛宣布关闭位于湖南常德的门店,并对原有员工提出相关安置方案——工资补偿买断或去沃尔玛其他地区门店工作。对于沃尔玛提出的方案,包括沃尔玛常德店工会主席黄兴国在内的多数员工并不认可。黄兴国认为,沃尔玛闭店没有提前一个月知会工会,属于程序违法。因此,这些员工要求获得“N+1的两倍赔偿”。对此,沃尔玛中国表示,关店计划均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并已“竭力为员工提供多种职业选择”。
4月25日,69名员工和沃尔玛常德水星楼分店工会分别向常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4月29日,常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上述两个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依法予以受理。5月26、27日,常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两案进行开庭审理。6月25日,常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非终局裁决,驳回18名员工的全部仲裁请求。其余51名申请仲裁的员工已在之前接受资方的调解方案。
仲裁请求被驳回后,又有部分员工考虑到生计需求被迫与资方签订调解协议。然而,仍有6名员工不服仲裁结果,坚持要求向法院提起诉讼。7月9日,当地法院受理了分店工会及部分员工的诉状。
7月21日,常德武陵区法院以“主体不适格”为由,驳回了员工的诉讼请求。【入选理由】
闭店终止劳动合同,工会组织维权 【劳达点评】
跨国巨头、集体性纠、工会组织维权等因素的汇集,让本案成为观察劳资双方权利纠纷的典型样本。首先,工会带头组织员工维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中工会组织员工维权并不常见,这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非公制企业的数量和占比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对工会组织存在较大的误解,认为成立工会组织会影响用工自主管理权,可能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以至于他们不愿在企业中成立工会组织;一方面是当前资方居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工会组织迫于压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让劳动者对工会组织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加入工会组织。另外,政府部门及上级工会组织处于考虑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并不希望工会和劳动者共同与企业进行博弈。基于上述的原因,工会组织在劳资双方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的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沃尔玛常德店工会组织带头组织维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我们看到,因为工会的参加,并未发生以往集体性事件中常见的暴力冲突,而是通过寻求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这些积极的作用未来可能会成为我们处理集体性劳资纠纷的重要参考。
其次,企业分支机构用工的法律问题。根据《公司法》第四十条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总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实践中财产、人事、管理等均有总公司管理决策,对外不能承担民事责任的时候由总公司承担。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从事活动,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虽然企业的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也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却可以作为独立的用工主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实践中容易发生争议的是,如果企业的分支机构出现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等情形的,是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解除劳动合同,还是终止劳动合同?上述案例裁决结果显示,属于终止劳动合同,但是实践中对此各方仍存在分歧。
持解除劳动合同观点的认为,根据公司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分支机构并非独立的法人不能承担民事责任,虽然分支机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具备用工的主体资格,但是并不能独立承担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当分支机构被关闭时,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有总公司承担,据此,分支机构关闭应当属于因经济性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持终止劳动合同观点的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的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可以作为独立的用工主体与劳动者签订,分支机构在终止营业时应该允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笔者比较倾向第二种观点,既然法律赋予企业分支机构独立用工的权利,那么,分支机构终止经营应当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但是由于分支机构不能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若分支机构终止劳动合同时不能承担法律责任,应当追加设置分支机构的总公司承担不足的部分,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2、4月份,广东东莞:同是罢工,裕元三万人社保维权,善募康千人要求降社保费 【事件回放】
3月28日,三星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代工厂爆发大规模罢工事件,千余员工求涨薪以及降低被扣除社保金额。
时隔不久,同样在东莞,裕元鞋厂4月14日爆发超过三万人的大规模罢工,范围涉及鞋厂的六个生产厂房。罢工工人要求厂方补缴社保差额、补缴住房公积金和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入选理由】 同样是社保缴费问题,劳动者的诉求却完全相反 【劳达点评】
这两起集体性事件均与社保缴费问题有关。同样是社保缴费,两家企业的员工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及普及,实践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社保缴费的问题,在社保缴费方面走向合法化,但是部分劳动者希望企业少缴纳社保费用,甚至抵触缴纳社保费用;一种是部分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依法给劳动者缴纳社保费用;但是也有部分劳动者权利意识比较强,希望企业能够依法缴纳社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源在于,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提升,企业违法成本增加;但也存在着社保费用成本较高,社保转移统筹机制不完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曾表示:现在的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企业觉得负担重。但是另一方面,现在社保基金收入增长幅度慢于支出增长幅度,这又是一个矛盾。如何去权衡社保缴费的问题,满足各方面的诉求,对政府管理者及立法机关而言,将是很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就员工关系而言面临的问题比以往要更加的复杂,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人们在价值观、思想观、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劳动者关注的不再局限于劳动报酬,更加关注从工作中获得的体面、尊严、权利是否被企业所侵犯等。加之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也在发生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企业而言继续按照简单的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来管理员工关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管理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思考自身员工关系的管理,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3、6月份,上海、厦门:京东、科维彤创搬迁引发停工及群体性劳动争议 【事件回放】
2014年1月,科维彤创(厦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计划搬迁工厂。公司在面向员工的声明中表示,“无法律义务买断工龄”,但为最大限度减少因工厂搬迁给员工带来的不便,愿意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安置及福利,包括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
工人并不同意该方案,亦无法与企业协商达成和解,遂于2014年2月13日至2014年2月28日期间集体停工。3月4日,该企业以严重违反公司制度为由,单方面对40多名罢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6月,厦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由此引发的赔偿纠纷案作出裁定,认定开除罢工工人的行为违法,须按照《劳动合同法》当中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有关的条款,对罢工工人进行赔偿。
2014年9月,京东上海青浦仓库搬迁至江苏昆山,由于双方对于补偿方面的分歧,约200名员工参与罢工,分成白天和晚上两批24小时堵在仓库门口,京东仓库中的107辆物流车辆以及还未发出的订单包裹被扣留。
【入选理由】
同一样的搬迁,不一样的结果 【劳达点评】
这是两起因为企业场地搬迁导致的集体性劳资争议,但是面对不愿意搬迁的员工,两家企业处理的结果却截然相反:科维彤创对不愿意搬迁员工的处理最终被仲裁委员会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京东对不愿意搬迁员工的处理最终让一场集体性劳资争议逐渐平息。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应当如何理解和适用搬迁涉及的法律问题?
首先,有关企业搬迁的法律理解问题,企业搬迁通常会涉及到劳动者工作地点的变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相关规定,工作地点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同时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由此可见,涉及劳动者工作地点的变化应当由企业和员工两者协商以后确定。从案例中科维彤创的声明来看,企业将搬迁理解为单方可以决定的行为,并且认为只要给予员工提供交通、住房等安置补贴,员工就应当服从搬迁,并且认为企业没有买断工龄的法律义务,显然并没有完全理解《劳动合同法》中相关的规定,忽视了搬迁将会导致工作地点的变化,而工作地点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发生变化的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反观京东,他们对上述法律的规定理解应该更加准确一些,因此京东对外宣传的口径并非搬迁,而是需要对场地进行装修需要员工到昆山工作一段时间。这里又涉及对另外法律规定理解的问题,这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其次,有关法律适用的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劳动合同变更需要劳资双方协商一致,并且需要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46、47条相关规定由企业主动提出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并按工龄给予经济补偿。如果案例中的科维彤创采用协商解除的方式处理不愿意搬迁员工的问题,应当就不会发生违法解除的行为。当然,企业当初选择不予补偿的方案,也许是担心其他员工效仿导致搬迁成本增加。假如企业在搬迁的过程中能够对法规政策有正确的理解,然后对于不愿意搬迁的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最终效果应该优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借此案,笔者提醒准备搬迁的企业应当对国家及当地的搬迁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口径进行准确的理解,然后正确的去适用,对不理解和把握不准的内容可以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力量,只有对法律理解和适用把握准确以后,才能有利于促进实现搬迁的顺利进行。4、6月份,全国多地:网店售卖“世界杯病假条”,病情可私人定制 【事件回放】
2014年6-7月,第20届世界杯在巴西举行。由于时差关系,大部分比赛都在北京时间的凌晨举行,球迷们只能熬夜看直播。为了争取看比赛,有人为球迷策划“意外”进行请假———“世界杯病假条”应运而生。
在一些网购网站上,有人公开叫卖“世界杯病假条”,价格在10元至300元不等,有的卖家还称能发空白的,买家可以自己填写。
【入选理由】
病假管理的问题,2014年员工关系管理讨论最多的话题 【劳达点评】
病假这件事情是大多数人力资源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病假应当怎么休息不仅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还影响者用人单位日常管理持续。如何管理好病假及应对病假产生的劳动争议纠纷,对大多数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是都是非常头疼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什么病假难管理,病假管理难?
从病假管理相关的立法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是相对比较缺失的,已有的法规倾向对劳动者的保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对病假管理的规定比较原则,就是劳动者在医疗期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医疗期满以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有权与解除劳动关系,但是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待通知金或提前一个通知,另外还需按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医疗期、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规定,则主要依据90年代初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主内容为“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各别省份对病假的管理在上述标准的基础有所调整,例如上海规定员工的医疗期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员工每工作满一年医疗期增加一个月”。可见,我国病假管理相关的立法并不完善,并且保护条件较高,这是造成了实践中有些存在小病大养,甚至虚假病假的情况不断发生,导致劳资双方矛盾激化。
另外,部分企业并不重视病假的管理,对病假的管理比较随意,这样问题就出现,一方面法律对病假期间的员工保护较为严格;另外一方面休病假并不影响收入的减少,对于有些可休息可不休息的病,员工感觉心情不爽的时候,干脆选择休息。这时候企业才会想起来病假管理标准和流程问题,员工固然存在一定的过错,不过最大的问题应是企业自身。
笔者认为,员工依法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员工患病需要休病假的,企业应当允许;企业作为独立的用工主体享有自主用工的权利,应当及时完善自身的病假管理制度。这样既能保证真正患病的员工得到休息,同时也能预防哪些“泡病假”的情况的发生。另外,当初立法的环境与现在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续沿用以往的法律是否符合社会实际需求?是否需要对陈旧的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对于这些问题立法机关应当给予考虑。5、7月份,上海:解雇“咸猪手”引发的三个劳权话题 【事件回放】
6月30日,一段拍摄于上海地铁的“男子偷摸女孩热裤大腿”视频热传,目前点击量突破百万。画面显示,在靠近车门的位置,一名穿热裤的年轻女子倚靠在扶手上。坐在扶手另一侧的,是一名身着粉色衬衫、黑色西裤、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在瞟了女子一眼后,他迅速伸出左手,在女子大腿靠近热裤位置撩拨了两下,然后迅速闭眼佯装睡觉。
随后网友针对该男子的“人肉搜索”同期展开,王某的个人信息很快曝光。7月8日,锦江集团网站发布最新消息,决定给予王其康开除党籍处分,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全文如下:“7月8日,王其康因在公共场所猥亵女性的违法行为,被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予以行政拘留。集团下属旅游事业部党委和旅游股份公司党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决定给予王其康开除党籍处分;旅游股份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企业员工手册》,决定与王其康解除劳动合同。”
王所在公司对其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处分是否妥当?这也是申城市民近期在茶余饭后议论的一个话题。
【入选理由】
因为私人生活中的行为被解除劳动合同 【劳达点评】
本案系员工因私人生活中的行为被解除劳动合同,这里主要涉及企业用工自主权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企业自主用工权的管理范畴是什么?所谓企业用工自主权是指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的形式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以及自主与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劳动合同的权利。企业的用工自主权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进行管理;另外一方面是企业享有的招聘、录用的权利以及签订劳动合同以后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由此可见,企业用工自主权管理的范畴,应当与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有关,如休息休假、劳动纪律、劳动安全卫生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事宜,或者双方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事宜。那么,对于员工私人生活的行为,企业是否有权进行管理呢?实践中,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发生在员工私人生活中的事情,并非工作期间且属于员工私人生活范围,已经超出了企业管理的范畴,企业不应当过多的干预员工的私人生活,否则即属于企业滥用自主用工,同时也侵犯了员工隐私。也有人认为,员工私生活如果涉及违法的行为,公司给予相应的处分也是理所当然。实际上,对员工私生活中的行为,企业是否有权进行管理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如果员工的行为属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则企业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直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其次,若员工的行为属于普通的违法行为,则需要根据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内容来判定。如果企业在制度中进行了转化,将违法行为转化为属于严重违纪的行为,那么,企业据此处理员工,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度转化升级的时候,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也要合情合理,不能显示公平或者处罚过重。例如,将员工闯红灯的行为也列为严重违纪,显然不符合情理并且处罚过重。笔者认为,对于那些可能对企业名誉、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可以通过制度转化升级的形式作为严重违纪的情形,对于轻微的违法行为不建议纳入企业的处理范围。
最后,若员工严重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即使规章制度中未将此列入严重违纪的行为,企业因此解除劳动合同,也会得到法律的支持。上海市高院在《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表述如下“劳动合同的履行应当首要遵循依法、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之间除了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外,实际上也存在很多约定的义务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而应承担的合同义务。如《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关于“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规定,就是类似义务的法律基础。因此,在规章制度无效的情况下,劳动者违反必须遵守的合同义务,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承担责任。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没有规定为由提出抗辩的,不予支持”。
具体到本案中,王某的行为不仅被处以最严重的行政处罚,并且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无论企业规章制度中是否有相关的规定,企业与其解除行为都会得到法律的支持。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员工违法行为,都可以按照案例来操作,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好严格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或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处理。6、7月份,北京:因微信朋友圈“诉苦”被解雇案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劳资纠纷 【事件回放】
2013年6月4日,李女士因家事烦闷,在微信朋友圈发了篇表达当时心情的文字,被其所在公司老总唐女士看到,唐女士误解了其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文字,并回信“如果一份工作让人如此悲伤,不做也罢”。李女士在唐女士评论后立即用微信方式作出解释,而唐女士于6月6日通过短信方式明确回应李女士,并要求李女士于当日办理了工作交接。
李女士提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解除经济补偿金、工资等。劳动仲裁作出其公司需赔偿2万余元的裁决后,东方美公司不服裁决,起诉至海淀法院
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互动平台,所有人对于自己发表的言论应负法律责任,并承受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唐女士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其在李女士微信朋友圈中所作评论,并非仅为个人意见,应视为代表公司的行为,故公司应对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法院认定,公司因李女士发表的微信而要求其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最终,海淀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李女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4万元,并支付工资差额140余元、未休年假工资6000余元。【入选理由】
朋友圈吐槽被解除劳动合同,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劳资纠纷 【劳达点评】
本案系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被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发生以后被媒体报道称之为“朋友圈引发劳动争议的第一案”,其中涉及的新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争议的环境和起因发生了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入,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的边界逐渐模糊,劳资争议的环境悄然之间也在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的”面对面“争议逐渐变向虚拟的网络空间,并且不再受到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的限制。本案争议的起因系员工因工作生活琐事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诉苦,引起用人单位管理者不满所致。而实践中,劳资争议的起因多为拖欠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保福利、纪律处分等,像本案中因为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诉苦起因的争议较以往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可见,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类似案例中新奇的争议起因也会不断的出现。
其次,通过微信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比较新。本案中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员工吐槽、诉苦之后进行了关注并留言,在与员工通过微信交流以后,直接通过微信直接要求该员工办理工作交接手续、辞去工作。在以往的劳资争议案件中并不常见,那么,采用微信这种新型的形式直接辞退员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分为过错性辞退、非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过错性辞退是指员工存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相关规定直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员工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等六种法定情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员工本人没有过错,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相关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的程序以后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包含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员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经调岗或者培训以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等三种法定情形。经济性裁员简单的讲是指用人单位出现经营困难或者技术革新等需要一次性解除部分劳动者的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一次性裁员超过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但是占全体职工10%以上的,应当提前30日履行告知、报告等程序,并且符合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等四种法定情形才能裁员。
可见,用人单位在非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时,法律都有着明确和严格的条件及程序限制。换句话说,除了过失性辞退法律并没有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员工本人解除劳动合同,非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时,用人单位均不能采用微信、短信等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本案还涉及电子证据的问题。案例中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文字和其单位管理者的评论属于民事诉讼法中的电子证据判断和认定问题。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也刚刚开始起步,近两年才将电子证据列为法定的证据形式之一,但是对电子证据的内涵、外延、认定规则等基本问题规定的并不明确,是电子证据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使用亟待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本案也是首例认定用人单位采用微信方式违法解除与员工劳动合同的案件。
借此案,笔者提醒劳动者、用人单位在微信等互动交流平台之上,应当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特别是在工作群、办公群中发言更应当谨慎,避免发生类似劳资争议。7、8月份,上海:家化被仲裁委勒令与前总经理恢复劳动关系 【事件回放】 2014年6月6日,原上海家化总经理、董事王茁,与老东家在虹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上见面。此前,上海家化先后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解除了王茁总经理职务和董事职位。罢免理由是“公司内部控制被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存在重大缺陷并出具否定意见,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事宜的主要责任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正是董事会在罢免高管职务的同时,能否同时取消其劳动合同,是此案双方争议的关键。
8月,上海市虹口区仲裁委认定,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解聘经理,但没有解除劳动关系,因此,支持王茁与家化恢复劳动关系,且家化应支付他工资4万余元。
事隔三个月,另一家高管与公司的争议也出现了阶段性结果:作为四年前“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后续,国美诉陈晓违反协议不当披露公司信息案在2014年11月,由北京市二中院做出了有利于国美的判决,支持国美要求陈晓返还1000万元对价的诉讼请求。
【入选理由】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劳动争议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劳达点评】
近年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劳动争议现象逐渐增多。由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内身居要职,身份关系特殊复杂,法律关系交叉,诉讼标的高,他们的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与普通劳动争议案件不同的特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以后,是适用《公司法》的规定,还是《劳动合同法》 的规定,目前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理论和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分歧。在此背景之下,本案可作为我们观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之间法律关系的一个典型样本。
首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之间的存在双重法律关系。一方面从公司法的角度来看,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总经理,这些属于《公司法》调整的法律关系范畴。股东大会、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解除员工的董事职位和总经理职位,不会存在法律上的问题。具体到本案例中,上海家化依据公司法上的规定解除员工的总经理职务、董事职位,在法律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另外一层是劳动法律关系。案例中员工是企业的董事也是总经理,不仅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总经理属于企业中的具体岗位,这样看双方之间就会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原劳动部[1994]360号文规定“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厂长、经理和有关经营管理人员,应根据《公司法》中有关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规定,与董事会签订劳动合同”。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之间应当同时存在劳动关系的(政府部门委任或任命的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人员除外)。案例中员工和企业之间订立了劳动合同,并约定合同岗位为总经理。这也造成了劳动合同中的总经理岗位和公司法中总经理职务竞合的关系。那么,从公司法的角度,企业有权解除员工的董事职位和总经理职务;但是从劳动法的角度来看,企业则不能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案例中随着员工董事职位和总经理职务被解除,员工履行劳动合同的基础将不存在。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而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究竟什么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呢?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能否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在实践中理解还是存在分歧的。从决策的角度来看,股东大会、董事会是独立与企业决策的,是企业无法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为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也不无道理。企业在解除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进行佐证,则会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此时,如果企业选择协商解除方式解决问题,应该更有利于妥善解决争议。
其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恢复劳动关系的问题。从法理上来讲,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可以主张恢复劳动关系或经济赔偿进。考虑到经济补偿金的封顶设计,高级管理员工往往会选择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案例中裁决员工恢复劳动关系,在法律上并无不当之处。由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身份的殊性,恢复劳动关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会遇到比较尴尬的问题:继续做高管,还是其他岗位?从实践中来看,双方因争议而对簿公堂,企业同意员工继续做高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安置到其他的岗位,前后薪资待遇通常相差较大,难免双方再起纷争。
笔者认为,由于高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劳动者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继续依据相同的法律依据来处理问题,类似的劳资争议则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建议通过立法的形式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问题进行规范。8、9月份,广东东莞、北京:诺基亚裁员补偿“N+6”、Adobe裁员补偿“N+5” 【事件回放】
2014年4月,微软完成了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一大批的诺基亚中国员工也随之成为微软员工。但3个月之后,裁员的命运已经降临到他们头上。7月17日,微软宣布全球裁员计划,收购而来的诺基亚成为了重灾区,中国区自然不能幸免。
8月1日上午,微软中国的管理人员到诺基亚亦庄园区宣讲裁员方案,宣布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是“N+2”。人们大为失望,因为之前有内部流传消息,说补偿方案是“N+6”。于是,数百名诺基亚员工走出办公楼,在园区内集体抗议。有人打出横幅,指责微软背信弃义,“暴力裁员”。
8月底,根据媒体报道,为了顺利完成裁员计划,微软进行了妥协,改变了补偿方案,不少被裁员工表示,新补偿方案大致等于甚至高于“N+6”。
此处尘埃尚未落定,彼处又起**。事隔一个月,9月24日,知名图形图像生产商Adobe宣布,将关闭在中国的研发分公司,在中国今后以市场拓展业务为主。据报道,员工离职赔偿或采取“N+5”的方案。
【入选理由】 集体性表达诉求频发,裁员补偿开启”N+X“模式。【劳达点评】
2014年裁员风声四起,全球范围似乎迎来了裁员的热潮,微软、Adobe、IBM、思科、惠普等多家大科技及老牌企业相继展开裁员行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主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盈亏情况,调整组织机构设置、裁撤人员等,并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及标准操作、给予员工相应的经济补偿,应当不存在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案例中的现象呢?
首先,劳动者权利意识开始觉醒,集体性事件师范效应明显。随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劳动保障法律的完善及普及,唤醒了劳动者沉睡已久的权利意识,加之在目前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劳动者选择集体性的方式来表达诉求时,企业迫于各方的压力,多数会选择对劳动者让步,这就会在社会在造成这么一种印象——集体表达诉求的方式很管用,同时经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劳动者认为:想满足诉求,就要集体行动。于是企业裁员遇到员工集体性事件,补偿标准上升在所难免。
其次,劳动者由单纯的“维权”走向“争利”。通过对最近几年裁员事件的梳理及分析,不难发生,那就是在裁员事件中单纯”维权“的行为已经转向专门的”争利”行动,处理劳资双方纠纷是主要依靠的也不再是法律,而是法律之外的因素,于是出现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怪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无论对国家、企业都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各方反思的问题是:对待集体性劳资纠纷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问题,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应是处理集体性劳资纠纷法律的空位,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立法机关,尽快完善有关集体性劳资纠纷处理的立法,明确集体性劳资纠纷处理的规则、程序、赔偿标准等,将集体性劳资纠纷的处理纳入法律规制范围。如此方能定分止争,有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9、10月份,上海:“劳动法圈子”联谊会——劳动法从业者新群体初现规模 【事件回放】
2014年10月25日,史上最强劳动法盛会:“劳动法圈子”纪念劳动法颁布20周年联谊会在上海长城假日酒店胜利召开,百余名劳动法从业者参与了此次联谊会。这些人,有些是人保部门官员、仲裁员、法官,有些是劳动法律师、企业高管、人力资源公司老总,但是,在联谊会现场,大家都只使用一个共同的名称:劳动法从业者。
【入选理由】
劳动法从业者,未来新的职业。【劳达点评】
在过年的2014年,是我国《劳动法》颁布20周年,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20年。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有先后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法规,基本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框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法从业者开始孕育,并且不断的壮大,他们的日常工作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密切相关,他们是专业的研究者,也是学法、知法、守法、推动法律实施及完善者。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专门为劳动者、企业、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劳动法从业者将成为一种新的职业。
首先,劳动者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劳动法律法规,需要专门的从业者为他们提供服务。随着我国的劳动关系治理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劳动者的权利保护意识开始觉醒,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全国劳动争议案多年来居高不下,以2013年为例,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发生劳动争议案件149.7万件,仅比2012年下降0.8个百分点。另外,由于知识、认知水平的差异,很多劳动者对法律的认识还很不全面,甚至存在某些错误的理解,以至于不能够争取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有的甚至为此触犯法律失去人身自由。实践中,有些劳动者因不能区分经济补偿和经济赔偿的区别、不能提供有效证据、主张权利适用法律错误导致维权失利的案例时有发生,因讨要拖欠工资采用跳楼、堵路等手段被拘留的事件也屡见报端。这时候他们就需要专门的劳动法从业者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他们理解、适用法律以更好的维护权利。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维权的时候开始寻求专门机构的帮助。
其次,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劳动法律法规,希望合法合规经营的时候成本最优。劳动关系治理法治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依法用工,如果违法用工将会面临高昂的违法成本。例如,《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一方面是上述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需要企业重视和关注劳动法律法规,例如东莞裕元鞋厂因未依法为员工购买社保,导致几千名员工集体罢工维权。
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劳动法从业者的队伍,为劳动者、企业、社会提供专业的服务,劳动法从业者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新的职业。10、11月份全国多地: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劳务派遣大规模转正 【事件回放】
2014年9月,中国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高兆刚接受工人日报报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半年多的劳务派遣用工转换,全行派遣员工占比已由2013年的20%下降到2%,预计年底前基本完成转换工作。派遣员工转换身份后,直接与中行签订劳动合同,真正与其他劳动合同制员工实现“同工、同酬、同福利、同机制、同管理”。
2014年11月,由于要遵守《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三性”规定,以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的10%的比例限制,中国移动在多个省市大规模启动了劳务工转正工作,通过资格推荐、笔试等流程,符合条件的众多劳务派遣工都将转换身份。
【入选理由】
劳务派遣转正大势所趋,劳务派遣何去何从 【劳达点评】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员工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准入门槛并实施行政许可制度,劳务派遣员工必须在符合“三性”的岗位上使用,并且用工数量不得超过一定比例。紧接着,人社部颁布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规定》祭出“杀手锏”,明确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且用工单位应在2016年3月1日之前降至规定比例。新法的实施,无疑将会给劳务派遣带来困扰:劳务派遣将何去何从?
新法对劳务派遣采取抑制的态度,对劳务派遣的适用岗位及比例已经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已经颁布实施,短时间内不存在修订或废止的可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劳务派遣如果不做出调整,必然受到劳动行政保障部门的查处和处罚,劳务派遣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劳务派遣转型方向在哪里?实践中,对于劳务派遣的转型方向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劳务派遣转劳务承揽。实践中将劳务承揽定义为,企业(定作人)将生产、经营等活动委托给承揽单位,由承揽单位按照承揽合同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并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种经营活动。根据现行有关法律规定来看,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派遣单位、劳动者)关系受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规调整;而劳务承揽(定作人、承揽单位)关系则受《合同法》的调整。可见,在劳务承揽中用工由承揽单位负责,包括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管理员工等,定作人仅需按照承揽合同的约定验收工作成果。
第二、劳务派遣转外包。现阶段有关外包的法律基本上属于空白状态,实践中有关劳务派遣转外包的操作形式多样,如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流程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岗位或业务外包等等。如何区分劳务派遣与外包?司法实践中,主要根据用工的实际形态来判定,如果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员工的劳动过程进行直接管理(如适用发包单位的规章制度,员工日常管理有发包单位负责等),则会被认定为劳务派遣而非外包。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的时候,应当理顺其中的法律关系,慎重处理,不然容易形式事实上的劳务派遣关系。
笔者认为,劳务派遣作为灵活的用工形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关立法的长期滞后,导致劳务派遣处于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经过多年的积累劳务派遣已是“重疾”在身,此时政府给予“猛药”治理未必是件好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劳务派遣多年沉积的问题,立法机关希望通过立法的形式在两年内给予解决,这种立法的科学性有待思考。
第二篇:【HSE点评】十大HSE事故事件回顾与点评(范文)
【HSE点评】十大HSE事故事件回顾与点评
1、伤亡最严重的事故:6·3吉林宝源丰大火2013年6月3日,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点评:在安全月里发生的这个超级事故,让我更加坚信: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人的生命与我们相关。太惨了,假如泄漏有人管,假如消防通道畅通,假如……我们一定可以做点什么,不只是对他们生命的关注与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肯定与实现。
2、影响面最广的环保问题:从广东到北京,从华南到华北的雾霾根据气象局的数据,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来之最,全国平均日数为4.7天,而北京仅在6月份就多达18天。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影响人口约6亿。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12月25日圣诞节,中央气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天山东、河北、安徽等省份发布省级雾霾预警,地级市发布预警的多达25个。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时,首次将雾霾天气作为自然灾情纳入通报。点评:我们可以买高价油以避免吃地沟油,我们可以选择吃有机食品而避免转基因,甚至我们可以选择只喝什么水……但我们无法选择呼吸什么样的空气。雾霾是否会成为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高品质的空气正变得稀缺!无论是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还是31个省立下的治理PM2.5军令状,都无法让深呼吸变得轻松。
3、让老百姓最恐惧无助的事故原因:11·22青岛油管爆炸事故2013年11月22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石化东黄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维修过程中引发起火爆炸,共有5515米城区排水暗渠遭爆燃冲击,致秦皇岛路、刘公岛路、斋堂岛街、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等多条市政道路完全毁损。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点评:化工事故发生在生活区,发生在路边,发生在天天走过,站过,呆过的地方。老百姓忽然发现了提供生活便利的设施不怎么放心,埋在脚下的各种管线变成了“危险源”,更让人惊讶的发现是:国企强大有力的、看起来很厉害的应急系统,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还有那么多让人“不放心”的地方。
4、看新闻都疲劳的事故类别:煤矿瓦斯爆炸201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煤矿事故589起,死亡和失踪1049人;其中较大以上事故61起,死亡和失踪468人。最严重的三个事故如下:【3·29吉林八宝煤业瓦斯爆炸】2013年3月29日,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6人遇难、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708.9万元。【4·20吉林庆兴煤矿瓦斯爆炸】2013年4月20日,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庆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兴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8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33.5万元。【5·11四川桃子沟瓦斯爆炸】2013年5月11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8人死亡、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747万元。点评: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得太多了,我们讲得也不少了,新闻报道麻木了,老百姓也麻木了。为什么总无法得到解决,为什么还是老一套,是硬件问题,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有哲人说:用原有的方法只能得到原有的结果。我们期待不同的结果,是否需要一些创新呢?
5、最恶心的环保事故: 万头死猪漂游长江自2013年3月5日起,长江上海段就发现并开始捞起死猪,仅3月10日上海松江、金山区水域就捞起2800余头,更有报道称长江上游浙江嘉兴1月份捞起10000余头,2月份捞起8800余头,而漂到上海来的只是少部分。上海环保、水务部门加强对水质监测结果称:黄浦江上游水质较为稳定,供水企业的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随后的日子里,死猪似乎爱上漂流长江,5、6、8、11月时有报道。点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业专家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好比你在游泳池发现几只死苍蝇,恶心归恶心,但对水质会有多大影响?更何况黄浦江很宽,又是流动的活水。”你怎么看?恶心之后,静下心来,我们却无法找到答案:是什么让养猪的农户这样做?又是什么使得“将死猪扔进河里”成为惯例?
6、最泄气的安全事故:液氨、液氨,还是液氨【6·3吉林火灾缘于氨泄漏】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8·31上海液氨泄露事故】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510万元。【11·8山东合和食品氨泄漏】2013年11月28日,山东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造成13人中毒,其中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危重,3人伤势较重,2人轻伤。编者:从安全月起,我们对液氨就开始敏感,随后我们发现,原来敏感是有道理的。这的确是个危险源,液氨的确有腐蚀性、也会发生爆炸。但这一些都不是理由,特别是刚刚发生重大事故后,自查自检都是必须的,怎么这么快又出类似事故呢?真让EHS人泄气。
7、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故:5·20山东保利民爆事故2013年5月20日,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的保利民爆济南科技有限公司乳化震源药柱生产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震源药柱废药在回收复用过程中混入了起爆件中的太安,提高了危险感度。事故造成33人死亡、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600余万元。编者:爆炸品生产企业从危险性上讲仅次于核电、军火的危险性行业——绝对高端!保利集团那是几百亿的上市公司——绝对大气!药柱生产车间,改变生产工艺与配方,而周边最不缺的就是炸药,事故原则高科技——绝对上档次。当然事故出得也比较上档次:而事故调查中说“安全管理混乱且长期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并弄虚作假规避监管。”的说法,我们不禁问,这是央企吗?工艺变化进而引发事故,这可是技术活。
8、最具深度的环保事件:太湖污染再起**2013年8月1日,5家环保组织发布《谁在污染太湖流域》的报告,再度关注了富士康、鼎鑫等企业设在江苏昆山的工厂大量排污的问题。这些污染导致太湖支流部分河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的“水危机”引发中国各方高度关注。到2012年底,各方实际投资已达960亿;2014年1月14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共规划了11类54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164.13亿元。点评:有深度不是指太湖水有多深,而是太湖的污染历史很深,早在90年代提出重拳治理的两河两湖,就有太湖;更是指周边污染源管理的水很深,重点企业之后,全流域控制、面源污染,而现在大量电子行业再入视线;而投资治污的事情就更加有深度,未来20年再投入1000亿,将会怎样?水很深,请小心。
9、不明觉历,再现“牛奶河” :东川“牛奶河”事件昆明市东川区小江流域属金沙江一级支流,因为严重污染呈白色,被当地群众称为“牛奶河”。2013年4月初,中国新闻网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牛奶河”进行报道,引发舆论关注。经调查,被污染的“牛奶河”涉及的45家选矿企业中有34家存在手续不全或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其中,昆明东海矿业公司、昆明兆鑫矿业公司等5家企业存在违法行为,相关企业责任人被批捕。2013年11月18日,云南昆明市寻甸县人民法院对昆明市东川通宇选矿厂、昆明兆鑫矿业有限公司、昆明东海矿业有限公司3家排污企业及8名企业高管进行公开宣判。3家被告单位及罗兴华等8被告人分别犯污染环境罪,分别对3家“制污”单位处以50万元至75万元不等的罚金,3被告单位的8名高管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被告人张建良被免予刑事处罚。点评:2012年出过五彩河,红黄蓝绿青靛紫。今天再现牛奶河,可惜不是真牛奶,而是污染让河水变成了白色,更可怕的是,45家中的34家,四分之三的企业有问题。而我们能够用证据说活,让污染者负担的却有限之上更加有限。
10、安全月“联袂火灾”,件件有特色:【5.31中储粮库着火】2013年5月31日,中储粮总公司所属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事故,80个储粮货位表层过火,过火仓位共储存粮食5.14万吨,损失粮食1000吨。【6.2中石油大连石化着火】2013年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位于甘井子区厂区内一联合车间939号罐着火,致4人死亡。【6.3吉林宝源丰爆炸火灾】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分割加工产品车间发生爆炸,过火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121人死亡。【6·7福建BRT纵火】2013年6月7日,厦门市BRT车行驶至高架桥上,有人故意纵火,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更多特色火灾事故:【4·14湖北襄阳网吧火灾】湖北省襄阳市一网络会所火灾,14人死亡,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51.78万元。【12·15广州建业大厦火灾】广州市建业大厦因电工违规作业发生火灾,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约为4000万元。【12·11深圳农批市场火灾】深圳光明荣健农批市场因商铺内的冷藏室空气冷却器电源线短路着火,造成16死亡,5人受伤……
第三篇: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十大事件与点评
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十大事件与点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8月1日消息,国内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今日,正式发布了《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下载:
http://b2b.toocle.com/zt/2010bgdz/)。据悉,该报告不仅对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市场的行业动态与详细数据进行了监测,还对上半年电商十大事件进行了分析与点评。
2011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业界事件众多,各个事件都以创纪录的方式出现。有些电子商务企业遭遇有史以来的重创,像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三大主业B2B、网购、支付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团购企业也乱象一片,窝窝团**不断。
事件一:阿里巴巴自曝供应商欺诈丑闻CEO引咎辞职
事件概述: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因旗下“中国供应商”平台在国际交易市场诈骗全球买家,CEO卫哲、COO李旭晖辞职,B2B公司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辞去集团CPO,降级另用。这次阿里巴巴组建以来最大的人事震动,在互联网引发了一波关于网络诚信的余震。
阿里巴巴公告称,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1219名和1107名签约的中国供应商涉及诈骗全球买家,占中国金牌供应商会员总数约1.1%及0.8%。涉及的用户主要提供高需求的电子产品,以极吸引的价钱、较低购货量及相对不安全的付款方式进行。
专家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表示,从阿里巴巴欺诈门中可看出,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在相关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存在着监管漏洞,这就造成目前很难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问题进行有效监管。今后还需要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对这块的监管力度。
事件二: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淘宝网纵容售假
事件概述:4月23日晚,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曝光了淘宝网知假售假、消费者维权困难、纵容商家违法销售外贸原单货物等问题。对于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来说,重要的或许不在于出现假货,而是如何对待假货,以及如何帮助消费者解决假货之后的售后问题。
专家点评:网络购物因方便快捷、价格便宜而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并已经深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然而,网购所引起的投诉事件更是呈上扬趋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不同的网购商企主体、不同的关联服务商、跨区域性等特点使传统的投诉维权举步维艰;另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仍有所滞后,待完善,因此行业的诚信更多的依赖于了行业的自律及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心。
而央视曝光淘宝网知假售假、消费者维权困难、纵容商家违法销售外贸原单货物等问题,最大程度的体现了淘宝在发展的七年时间所呈现的一直无法遮掩、抹除的要害之处。
作为提供网络交易平台的角色管理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商家的违法销售是不可控的,但可控的是如何最大力度的建立自身的信用监察、深入调查反馈、维权投诉等机制,能够最大程度的去规避这些不可控风险。除了做好商户方面的服务外,更要维护好消费用户群的网购体验,真正从消费用户层面去建立网购品牌形象。
事件三:支付宝股权转移**马云被指不遵守契约精神
事件概述:今年5月10日,雅虎披露了支付宝股权被转让一事,但随后声称该转让事宜并未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或股东的批准,从而引发雅虎股东对阿里巴巴转让股权行为的不满。
为此,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用社评《马云为什么错了?》指责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在今年一季度未经董事会授权私下转移了阿里巴巴旗下资产支付宝的所有权,认为其缺乏“契约精神”。除此外,事件所引发的协议控制(VIE)问题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专家点评:对此,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表示:“历史的转折,往往是由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政策引发的。在某些事关中国国际金融信用重大转折性问题上,有识之士应该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经济学家陈志武亦发表看法表示:“最近关于‘协议控制’讨论中处处看到对外资的排斥,让人担忧。”IT观察家谢文则更激烈地表示:“这轮进攻已经触及改革开放的底线了。三十年努力可能毁于一旦,或者毁于一事。”
事件四:网盛生意宝推购物导航涉足B2C领域
事件概述:5月23日,网盛生意宝宣布推出购物导航网站——“比购宝(Boogle.cn)”,以此为切口,正式涉足B2C领域。据悉,比购宝通过对团购企业的产品、服务进行甄选,将团购网站划分为:名站、化妆品、旅游、家居、综合等类别,让消费者在浏览比购宝界面时,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类别。此外,比购宝还通过开设网购论坛与引入第三方“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对用户体验差、不诚信的网站予以曝光。
专家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比购宝的上线,是生意宝向B2C领域有机扩张的重要一步棋子。早在5年前,网盛就以网址导航形式切入B2B市场、拓展业务领域,并实现了“B2B战略”的转型与升级。
“像比购宝此种类型的购物导航网站通过把各大商城好的网店、网货品牌聚集起来,然后归类细分推荐给用户,这样用户不管想买什么类型的商品,都可以在购物地图上找到属于的分类,从而方便快捷搜寻到自己想要买的物品。一旦形成良好的购物导航体验,导航网站的发展空间将不可估量”。莫岱青表示。
事件五:京东商城周年庆陷“投诉**”
事件概述:6月18日,京东商城再次打响网购价格战,大幅度的优惠遭遇用户疯抢,单日订购金额就超过2亿。但活动开始后开始,不少用户反映,自己的订单莫名消失,拨打京东的客服电话也一直处于忙音状态,一时间,京东“删单疑云”四起。
之后,京东商城官网发布公告称““6·18”活动异常火爆且用户下单速度空前,致使部分用户已购订单显示出现延迟,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在“我的京东”中查询到自己的订单。目前已购订单显示延迟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对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专家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京东这次周年庆活动暴露自己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不足。首先,京东的订单系统存在不足,消费者就反映其订单无故消失,或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看到自己的订单。因此尽快自己的订单系统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客服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客服的服务质量也成为消费者投诉对象。
其次,京东拥有多年打造的庞大物流体系,可但这次“京东周年庆“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所“庞大物流体系”带来的便捷。反而配送迟延、缺货等状况频频发生。物流将会成为电商竞争的下一个焦点。事件六:武汉网店税单引卖家恐慌
事件概述:6月份,武汉市国税局开出国内首张个人网店税单――对淘宝女装网店“我的百分之一”(http:///)征税430余万元。
该消息称,在武汉的淘宝皇冠级以上网店都将被纳入该市税收征管范围。武汉市国税局第二稽查局介绍,经多方掌握的数据显示,武汉网店“我的百分之一”2010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该局征收其2010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滞纳金,共计430.79万元。这也是目前披露的国内首例对个人网店征税。专家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目前向个人网店卖家征税的时机已到。随着网店的进一步增长,个人网店也急需进一步的规范和监管,一直以“低价”作为竞争力的“个人网
店”,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同时,对个人网店大范围征税后能够促进整个C2C领域的健康发展,优胜劣汰。使许多“无良商家”无法生存,将网购呈现出来的许多问题落实到每个责任人。买家与卖家将以诚信为基础,建立进行优质的网购市场。
事件七:由糯米网财报透露团购行业前景堪忧
事件概述:6月21日,在纽交所主板上市的人人公司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人人一季度总营收为20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6%。而糯米网作为人人旗下团购网站则成为首家公开关键运营数据的团购网站。财报显示,糯米网在一季度的运营支出为460万美元,而净营收为90万美元,只占了人人网总营收的4.3%。糯米网的财报中暴露出收支不平的尴尬现状,业界也对这一团购行业首份公开发布的财报十分关注。
专家点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吴雪飞表示,其一,团购网站处于烧钱阶段,短期内很难盈利。这次糯米网公布的财报再次用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团购网站烧钱的原因具体包括:盈利模式缺乏差异化,竞争需大量后期投入。
其二,泡沫越做越大,团购企业上市后前景堪忧。从团购行业自身来说,团购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软、硬件设施都不是十分完善。他们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用户粘度问题,诚信问题、亏损问题。虽然有些团购网站可能达到了纳斯达克上市的硬性规定,但是这些问题仍然称为制约团购网站发展的瓶颈。
事件八:我的钢铁网上市为首家上市钢铁行业网站
事件概述:上海钢联正式于2011年4月12日创业板上会。由此,上海钢联下的“我的钢铁网”成为了继2006年底IPO的网盛科技(更名为生意宝,股票代码:002095)之后的第二家以提供专业B2B电子商务服务为主的上市公司,以及继生意宝、焦点科技(该两家均为中小板上市)之后的第三家境内上市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专家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冯林表示,我的钢铁网这种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因为“会员的数量始终比较有限”。而中国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有近千家,能够成功收回成本的电子交易平台与资讯网站没有几家,而且网站的运作模式普遍趋同。
事件九:窝窝团陷抽奖门后又陷裁员门
事件概述:“抽奖门”事件渐渐平息,但是团购网站窝窝团仍没有摆脱麻烦。此前有消息称窝窝团在没有给出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辞退了市场部十几名员工。7月21日,被裁员工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仲裁,双方达成协议,由窝窝团补偿被裁员工1个半月工资,并补发此前所欠工资。
专家点评: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法律专家表示,依照法律程序,窝窝团若确有理由进行裁员,也应提前一个月告知当事人,并给予一个半月工资以示补偿。一般来说,窝窝在裁员时应出具该员工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或者其违反了公司制度的证明,但两者皆未有。事件十:当当网李国庆舌战“大摩女”
事件概述:今年1月15日开始,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微博上对两家投行开骂。李国庆还写了一首摇滚歌词,歌词指投行压低发行价,并蹦出脏话。此后,自称为摩根士丹利女员工的“迷失的唯怡”、“露西娅天气”等与李国庆隔空对骂,双方言辞激烈脏话横飞,引众多网友“围观”。
专家点评:有风投界人士表示,对任何一家投行而言,都不可能准确地预测股价。因此,如果是我投资的企业卷入这类口水战,我会劝说公司负责人忍下这口气,毕竟今后可能有二次融资,或者其他事
情需要投行协助。而比较外资投行,中国本土投行对海外上市的经验明显不足,并不可能马上代替海外投行的地位和作用。(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第四篇:员工关系十大误区
员工关系十大误区
误区一:试用期可以随时让员工走人
今年5月,广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因科研开发需要,决定从社会上招收一批技术人员,从事公司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小周等4人经过层层面试,过关斩将,最终被公司聘用。经双方协商,公司与小周等人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
然而,合同履行后不到两个月,公司因经营战略调整,决定撤销该技术研发项目,包括小周在内的4名研发人员都被列入了裁员范围。当身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刘先生将这一决定逐一通知小周等4人时,其他三人都表示理解,并顺利地办理了离职手续。但是小周却要求单位补偿两个月的工资,理由是:公司先提出解除合同又没有提前30日通知。对这一“无理要求”,刘先生当场予以拒绝,并说:“公司是在试用期内辞退你,根据《劳动法》规定,是不需要提前通知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孰料,小周在办理完离职手续后不到两周就将公司告到了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某科技有限公司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当首先与小周就合同变更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一致的,在提前30日书面通知后,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据此,仲裁委裁决某科技有限公司向小周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未提前30日通知的经济补偿金。
分析与解决:试用期不是单位的“生杀权” 本案中,某科技有限公司解聘小周不是因为他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单位录用条件,而是因为公司经营战略调整而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有关规定,自然要提前30日通知小周,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刘先生之所以对仲裁部门的裁决不理解,就是因为他错误地将试用看成了单位对员工去留的“生杀权”,认为员工一旦在试用期内,单位无条件地将其辞退。
实践当中,很多HR对试用期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很多偏差,比如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只签试用期协议;试用期与大中专毕业生的见习期混淆;试用期内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试用期过长,与劳动合同期限不对应;试用期随意延长或重复试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给HR们的工作带来麻烦与不便。误区二:没有档案不给上保险
在王晶的招聘哲学里,有这样一个信条:宁招外埠员工,不用本地职员。因为外埠员工没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塌实肯干易管理。前年10月,王晶代表公司新招了一批员工,其中李斌3位都是外地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与3位外地求职者的谈话中,王晶特意问他们的档案是否能调来,如果能调来,单位可以负责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不能,单位将不予缴纳。由于李斌三人都表示无法将档案转移到单位,王晶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时,就没将他们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去年11月份,公司所在的劳动保障局开展社会保险执法大检查,重点检查民营、三资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缴纳问题。在查到王晶所在的公司时,劳动监察部门发现公司没有为李斌等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要求公司及时整改。对此,王晶解释说:“不是我们不给他们上保险,是因为他们的档案不在公司,没有档案怎么能上保险呢?” 分析与解决:档案关系不等于社会保险关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档案享有一定的保管权,档案随人走,劳动关系在哪,档案就转移到哪。因此,档案关系往往被视为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依据。而社会保险关系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它是以劳动关系的建立为前提的,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不管档案保存在哪里,根据《劳动法》第72条之规定,单位都必须依法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本案中,王晶将档案关系与社会保险关系等同起来,以为员工的档案不能转移到单位就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这显然是错误的。面对劳动监察部门的整改通知,王晶应当及时为李斌等人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补缴以前的社会保险费。
误区三:有申请就可以超时加班
萧林最近被“猎”到上海出任某电脑公司HR总监,他发现公司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公司因生 产经营需要延长员工工作时间或者在公休日、节假日加班的,都由员工提出加班申请,公司人力资源部经 过批准后,核发加班费。据人力资源部的小郭介绍,这是前任人力资源总监“发明”的办法,目的是公司 在需要超时、超标准加班的情况下,可以不受法律的限制。此外,让员工写加班申请的另一个好处还在于: 有申请没批准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少付甚至不负加班费。小郭还说,这一政策实行后,公司曾经令职工“毫无怨言”连续加班1个月,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达到了12小时。萧林对这一做法大加赞赏,决定通过企业 规章制度的形式将其颁发到公司各个部门。在一次人力资源研讨会上,萧林将这一得意之作拿出来与在座 的同行们分享,不曾想,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另一位HR总监的反对,对方提醒他说:“员工申请不是金字 招牌,如果超过了法定标准,同样也是违法的!” 萧林则坚持说:“有了申请就证明员工加班是自愿行为,法律总不能剥夺劳动者自愿劳动的权利吧
分析与解决:加班加点要符合法定标准
《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后 被国务院修改为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每周应当保证劳动者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 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3小时;因特殊原因 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超 过36小时。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作时间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强制性标准(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 工作制除外),即每日最多11个小时,每月最多不超过36小时。如果超出这一标准,势必给员工的身心 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本案中,萧林关于“加班自愿”的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但“自愿”加班行为本身毕竟是公司所能控制 的范围。作为一名合格的HR总监,不但要为公司的生产经营着想,还要兼顾员工的身心健康,不能因为 有了员工的加班申请,就随意超时加班。误区四:约定的就是合法的
小张最近心情一直不错,自己刚工作两年,就很顺利地跳到一家知名外企,收入颇为不菲(有7000多呢),为庆祝自己试用过关,周末下班时间一过,他就邀请部门的同事一块聚一聚,表示自己埋单。
无酒不成席,小张请客自然也没忘记为大家上酒。酒过三巡,大家谈兴渐涨。有人问小张:“国家机关那么稳定,你怎么会跳槽呢?”小张带着醉意:“就一个字,钱!在国家机关才挣1000多元,哪够花呢?我现在有7000多元,当然要弃暗投明了!”接着小张又反问大家:“你们的工资都多少,不妨透露一下!”不料,一说到工资,饭桌上的人都沉默起来。看着一头雾水的小张,部门经理解释说:“公司的劳动合同和员工守则中都规定,禁止向同事打听工资,否则将被公司辞退。” “打听工资都要被辞退呀!劳动合同和员工守则我还没认真看过,这事大家请多多包涵,千万别捅出去!”小张的酒醒了一半。
星期一刚上班,小张就被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叫到办公室。经理问到:“听同事反映,你前天聚会时曾打听别人的工资,有这事儿吗?”小张心中一咯噔:这么快就东窗事发了,公司该不会因此处理我吧!虽然,小张有此担心,还是肯定地点点头。这时候,经理将一张已经打印盖章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交到小张手里:“您违反了合同约定,也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现在立即办理离职手续。”小张虽然一再解释,最终未能改变公司的决定,气愤之下,小张说:“咱们仲裁见!”
分析与解决:约定合法才能作为处分依据
《劳动法》第18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本案中,某外企与小张的劳动合同中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中虽然都约定(或规定):禁止打听工资,违者予以辞退。但是这条约定(或规定)本身就不符合法律规定,更不能作为处分员工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而“禁止询问同事工资”,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员工的言论自由权。《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企业是否实行了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职工是具有监督权的。而监督权实施的前提必须是员工了解他人的工资,可以横向比较。
误区五:竞业限制是权利而没有义务
纪某原是北京某电脑软件公司的软件设计人员,其与公司的劳动合同中第40条规定:“乙方(指纪某)保证,在离开甲方(指电脑公司)的一年内,不在与甲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内就职,否则,须向甲方支付20万元的罚金。”第41条规定:“由于乙方对第40条的承诺,甲方每月向乙方支付特殊津贴,具体数额及支付方法在〈职务任命书〉中规定。”纪某开始工作后,由于电脑公司认为给纪某已经定了很高的工资,所以,就没有在职务任命书中给他规定特殊津贴。
一年后,纪某终止了劳动合同。仅离开该电脑公司刚一个多月,他就前往深圳某软件公司继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并开发成功。电脑公司发现此事后,认为倪某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故要求他支付约定的罚金20万元。纪某拒绝支付,理由是公司违约在先,没有根据合同约定,向他支付特殊津贴。
根据不履行义务就无权主张相应权利的原则,仲裁委认为:电脑公司无权要求纪某遵守竞业避止的规定,纪某不必向公司支付20万元的罚金。
分析与解决:竞业避止权利义务要对等
劳部发[1996]355号《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可以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事项时,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本案中,电脑公司为了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与纪某在劳动合同中确立了第40条的规定,同时,作为对等条件,又确立了第41条的规定。也就是说,纪某许诺在离开电脑公司一年内,不在同行业中就职,是以电脑公司向其支付特殊津贴(一种经济补偿金)为代价的。由于电脑公司首先未履行合同第41条规定的义务:向倪某支付特殊津贴,因此,电脑公司失去了要求倪某履行合同第40条的权利。
误区八:公告送达就视为送达
仇先生是北京某服装公司的一名服装设计师,2005年10月,仇先生因个人发展需要,以书面形 式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对于仇先生的辞职,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仇 先生最终撤回了辞职申请。然而,又工作了不到两个月,仇先生竟然留下了一份请假单后不辞而别。公司 人事部经研究后,决定对仇先生作出相应处理。公司首先在一家国内专业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通告,要求仇 先生必须在公告送达后15天内到公司报到,否则公司将作出处理。结果可想而知,仇先生并没有在规定 的时间内到公司报到,且音信全无。于是,公司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之规定,对仇先生作 出了除名处理,并将处理决定以通告的形式刊登到报纸上。
今年3月份,服装公司因改制需要,决定解除一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解除合同主要采取员工申 请的方式,如果申请被批准,员工不但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年限领取相应的经济补偿金,还可以获得5000 元的自谋职业奖励。仇先生获得这一消息后,也赶到公司,并递交了一份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书。对于仇先 生的申请,公司人事部经理看都没看就丢到了一边,并说道:“你在4年前已被公司除名了,是无权要求 经济补偿金的!”仇先生也不甘示弱:“除名我,我怎么不知道?”双方争辩未果,仇先生遂申诉到当地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经过一裁两审,二审法院认为,某服装公司除名职工不符合法定程序,因此除名决定应予撤销。现仇先 生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当根据内部规定予以办理。
分析与解决:除名职工,直接公告不行
职工不辞而别构成旷工,企业依法处理进行惩罚,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由于企业违反了法定程序,不但要撤销除名决定,还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根据劳办发[1995]179号《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 题的复函》之规定,企业通知职工在规定时间内报到或办理相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 形式直接送达给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只 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经过30日,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对旷工职工做出除名处理。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采用,直接 采用公告方式送达,视为无效,当然,除名职工需要履行烦琐的程序,且容易被违纪职工钻到法律空子。因此,企业在处理擅自离 职的职工时,应尽量避免采取除名的方式。《劳动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 业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对于违纪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并未规定相应的程 序。因此,一旦企业发生职工不辞而别或严重旷工问题时,企业最好采取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与职工结 束劳动关系。
误区九:资金周转困难不构成无故拖欠 小杨早就有辞职的念头了!可是,苦于自己与公司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高额违约金,小杨又不想“出 血”,只好等待时机,最好是公司能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的话,自己还可以获得一笔经济补偿金 了。
这不,时机终于来临了。今年5月份,小杨所在的网络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后,决定推迟工资的发放。因此,原本每月5日发放的工资,被推迟到当月的15日。小杨领取工资的当天,就将一份辞职报告交到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理由是: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向自己支付劳动报酬,根据《劳动法》第32条之规定,他+ 可以行使绝对辞职权。由于未得到公司的准许,小杨遂申诉到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要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拖欠工资的25%的经济补偿金。对于小杨的申诉,公司在答 辩状中提出三点意见:
一、公司迟发工资确实因为资 金周转困难,对此公司还提供了财务报表予以证明;
二、迟发工资事先经过董事会讨论,有会议记录和推迟工资发放的决议;
三、小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构 成了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在其没有履行违约赔偿责任前,公司有权拒绝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那么,对于公司的答辩意见,仲裁委员会会予以支持吗?
分析与解决:拖欠工资要征得工会或职工同意方可
显然,仲裁委员会不会支持公司的意见,因为,某网络公司已经构成了“无故拖" 欠”工资。《劳动法》 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对于 “无故拖欠”一词,劳部发[1995]226号《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第四条作出了 明确界定:无故拖欠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包括:(1)用人单 位遇到非人力所能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2)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 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属无故拖 欠。
某网络公司虽然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且由董事会研 究通过,但是由于其延期支付工资这一决定并没有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因此已经构成了无故拖欠。在企 业存在无故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不但有权据此解除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工资部分 25%的经济补偿金。也许有些HR会提出疑问:如果公司没有工会组织,确需迟发工资时应当怎么办?规范的做法应当是通过职工大会的方式讨论延期支付工资一事,在超过1/2的职工同意后,企业就可以决定 延期支付工资。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发通知的方式,由员工确认。如果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提出异 议,就视为同意延期支付工资。
误区十:工资支付地才有受理权
袁女士是北京某国有控股公司驻天津办事处的员工,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今年2月份,袁女士与公司的合同期满,公司决定不再与其续订劳动合同。袁女士于是提出:根据天津市的有关规定,单位应当向自己支付终止合同的生活补助费。对此,公司人事部经理郭冬明确答复袁女士:根据北京市的规定,合同期满终止不须支付生活补助费。由于双方各执己见,袁女士就向办事处所在的天津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
接到仲裁委员会的受理通知书后,某国有控股公司在答辩书中就天津某区仲裁委员会受理袁女士的仲裁申请,提出了管辖异议,理由是: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8条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袁女士虽然在天津办事处工作,但其工资一直是由北京的公司总部发放的,根据仲裁管辖地原则,袁女士应当到北京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去申诉。仲裁委员会经审查后,支持了公司提出的管辖异议,驳回了袁女士的申诉请求。
袁女士不服,又起诉到人民法院。作为答辩理由,公司则继续坚持其管辖异议,以规避天津市关于合同终止应支付生活补助费的规定。然而,公司这次并没有那么幸运,人民法院认为,作为劳动合同履行地,天津的人民法院有权受理袁女士的起诉。接到法院的管辖裁定后,郭经理向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咨询,律师的专业性回答最终打消了郭经理上诉的念头。看来,公司只好在天津应诉了,而法院下一步的判决结果也可想而知!
分析与解决:合同履行地也有管辖权
劳动争议管辖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职权范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8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这是劳动争议管辖的一般原则,但是这种管辖原则从方便职工诉讼、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的角度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又先后出台了一些新的管辖原则加以补充。劳部发[1995]209号《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规定:根据方便职工的原则,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法释[2001]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本案中,袁女士的工资关系所在地虽然在北京,但是其劳动合同履行地却在天津,因此天津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有权受理袁女士的申诉。
第五篇:2012热点新闻事件点评汇总
当前热点时事
1.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选举产生了中央新一届领导机构。明确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收入翻一番。
2.全国两会。政协3月4,人大3月5日召开,这次主要任务是换届和部署2013年工作。
3.房价调控为什么越调越涨。一是市场刚性需求。二是政策的执行问题。三是地方政府、开发商的利益问题。新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新规中,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税的这一规定。贾康认为,规定的效应是在二手房市场上有往下压抑的作用,对此分析,它压抑的是哪些交易?有一部分是原来想通过买再卖出来,为了赚取比较高回报的、带有投机特征的交易,这一部分是被抑制了,要肯定这方面的正面效应。但不能否认的副作用是,改善性需求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误伤,从长远来看,应该有更多的其他的更合理的方法,组合配套后,再做动态优化。贾康说:“我觉得不能回避的是,你在二手房市场有了这样一个新的束缚把他往下压抑的同时,使得一些刚性需求非买房不可的人,涌入一级市场,就是新楼盘的市场,本来很多人希望看到房地产市场温度降低,那么搞不好某些区域某些新的楼盘的温度不降反升,这也是有可能出现的。”他认为,从通盘考虑来说,新政里的统筹框架一定要强调,不仅是在商品房市场调控,还得加紧建设保障房,不能把房地产调控只看做商品房房价这么一个问题,托起低端的保障房这方面的有效供给,就能更好的长远考虑,如何处理好产权房商品房市场短期调控和长期制度建设的问题。贾康表示,新规是阶段性的政策,虽然能看出来有利有弊,但是从管理部门来说,这是针对眼下情况的一个必要的措施。接下来要出台长效机制,他个人比较强调制度建设方面,“保有环节税收制度框架现在只有两处试点,虽然有疑问,但应该认准大的方向,要逐渐的推进。”
4.环境污染问题。最近,雾霾天气在多地连续发生,PM2.5超标,空气污染严重,怎么看? 5.最严交规。
热点事件
1.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需要反思道德缺失原因。
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物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情况下又以外在物质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不论贫穷或富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的不利。如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影响,会认为救人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不好的结果。加上社会媒体对此事的讨论,放大了做好事反而带来不好的效应。因此,一个 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
转型期社会价值问题。
“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过路者虽然未施援手,但也未作恶。挽救道德应该重奖见义勇为者,重罚作恶讹诈者。忽略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而将重心放在无所作为的人,对道德建设毫无帮助。这种舆论导向只能让被冷落的好人寒心,让被忽略的坏人逍遥。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13亿都是路人。” 社会变成竞争性情形,所有人都在竞争。在竞争时,对其他不相关的事可能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处于高压的环境之下。在这个事件中,路人毫无疑问也会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包括良心上、行为上的一些谴责。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也分析了“冷漠的路人”成因,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此前南京、天津的事件,扶人者却要承担责任,社会价值出了问题,这是直接原因。“希望此事能让有关部门清醒地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
2.高速公路桥烟花爆炸坍塌事件。2013年2月1日上午8点52分[1],连霍高速洛三段南半幅741+900M处义昌大桥发生垮塌事故,坍塌桥面长80M,初步勘查:事故系因运输烟花爆竹车辆爆炸引起桥面垮塌,造成车辆坠落。
3.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思考:反映出几个问题,一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二是网络舆论的强大。三是网络传播言论的真实。等
4.钓鱼岛问题及引发的中日关系。去年9.18期间中国各地发生打砸日本企业、汽车等事件的看法。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特别是2012年以来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并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9月15日,我国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理坐标。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5.房婶、房叔问题。房叔现象再引关注 严禁“以人查房”你怎么看?“房叔”“房姐”们手握大量房产,扭曲了市场需求,直接推高了房价。官员房产多少具有公共属性,公众具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特别是掌握公权力的人成为“房多多”的现象应该得到遏制,信息透明便是方法之一。
在公众眼中,查房和查手表,都是简单、快捷、精准的反腐方式。急于出台新规,严控住房查询,堵住了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更堵住了公众监督官员房产的渠道,让官员的房产躲进制度的死角,难免会有网友认为是挟“保护公民隐私”的挡箭牌,逃避应该受到的监督。
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平衡值得深究,保护公众隐私绝不能成为保护官员的借口。要消除公众疑虑,应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官员房产。实行官员财产的公示公开制度就是公众的热切期待,不应对此刻意回避。
6.朝鲜核试验。2013年1月24日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在反美对决战中,朝鲜不掩饰将继续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以及进行更高水平核试验以瞄准宿敌美国”。谴责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称六方会谈和“9·19”共同声明不再存在,以后不会再有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对话。2013年2月12日上午10时57分,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爆炸当量预计为1万吨。
你的看法:从对朝鲜本国,对周边国家以及国际尤其是对我国的影响,对世界长远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2012热点新闻事件点评汇总
最热点 |莫言作品拟入选上海语文教材
事件回顾:“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一经公布,家长和学生,纷纷猜测是否会成为中、高考和自主招生的考题,抑或将其作品选编入语文教材。
点评:对于中考收录莫言作品,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陈兆施表示有难度;而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还是有可能出现的,特别是文学类的自主招生,如何看待莫言的作品这一问题很有发挥空间。据悉,预计最早在明年6月的上海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会收录莫言作品。沪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铁仙表示,初步考虑收录其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最清新 |上海方言进课堂
事件回顾: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上海本地出生的中小学生中,只有60%左右基本会说上海话,50%的人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习惯说上海话。著名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编写了一本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对于这本教材,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试用。
点评:钱乃荣表示,语言最像生物体,一旦消亡,是不可能起死回生的。代代相传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不管你成年人上海话说得再好再有劲,只要从孩子那儿开始断层,就会面临消亡。如果上海人的家庭里习惯通用的语言不是上海话的比例再升高,不会说上海话的年轻人组合的家庭的下一代,就不会再传承上海话了。上海话的消失绝不是危言耸听。
最震惊 |东华大学男生跑完千米后猝死
事件回顾: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大三男生进行1000米体育测试后猝死。没多久,杉达学院一学生在篮球课上突然倒地,虽被紧 急送医,但终因抢救无效去世。青年学子在体育运动中频频发生意外,引发世人关注。
点评:接二连三的悲剧让人惊呼: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而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势在必行。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教学群体科研部部长张威表示,近20年青少年体质下滑是不争的事实,高校体制最弱的不是教学、科研、竞赛,而是群体参与意识。教育部日前表示,将重点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通过专项督导办法,将各地各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经费投入、条件改善、阳光体育运动等情况向社会公布,向家长反馈。
最揪心 |校车安全
事件回顾:2012年,我国连发多起校车安全事故,每次的伤亡都令人揪心不已,因此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究竟谁来为我们的校车安全买单?
点评:去年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根据《条例》征求意见稿,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发展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支持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校长林敏表示,上海的校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规范的,超载、无证驾驶基本不存在,而且有关部门对此也很重视,每年都要对校车和司机进行验车和验证。自从出了这次校车事故,学校相关方面对接送司机、跟车老师等一再强调“宁慢勿快”这一原则,因为不少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 成的,可能只要司机慢一些,就能大大提高安全系数。林敏也指出,校车的配备再好,最后的操作者还是在“人”上,所以在改善校车“硬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软件”的“升级”,如对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教育。
最无奈 |抑制不住的“奥数热”
事件回顾:2012年8月1,央视新闻频道对奥数乱象进行了抨击。不久,北京市教委就表示,将采取四项措施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
点评:近些年来,叫停奥数之声不断,而“奥数热”却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奥数正向低龄化发展,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将奥数办到了学前教育阶段,不少幼儿园小朋友竟成了奥数“学员”。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华东师大教授周青曾指出,对奥数的治理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每次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认真地把“奥数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弄清楚,再去对症下药。治理奥数问题,千万不能只有当大众有意见了、媒体曝光了,才去治一治。关键要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行长期、综合治理。
最国际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
事件回顾:2012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设立的上海纽约大学成立。据悉,上海纽约大学将首招本科生300名,其中151个名额面向中国大陆,149个名额面向港澳台及海外。
点评:“严重关注”、“不知毕业证书是否能得到国外承认”是学生和家长对上海纽约大学的最直观的态度。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表示,外界普遍对上海纽大给予了很高的希望,学生报名也很踊跃,更多的人也在关注该校后续能走到哪一步。但同时我们也应保持清醒,对于目前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是仅仅依靠这一所学校或是招收300名学生就能有所触动和改变的,我们热切盼望更多的高校能有实质性的大动作和大改革。
最警示 |诚信问题拷问中国留学市场
事件回顾:据权威数据显示,2012年的留学出国人数有望突破40万,但其中部分申请者为达到自己申请目的,不惜造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海外高校对中国学生的印象。近年来,海外高校纷纷加大对中国学生签证材料的审核力度,一旦认定材料作假,该生将被学校永久打入不欢迎的名单。
点评:为了应对留学申请过程中的种种乱象,尤其是材料作假,近年来美国大学开始依赖第三方机构,以各种形式对学生的资料进行真实性核实。前些年,部分学校建议学生使用代面试机构,将标准化的面试视频寄给学校;有些聘用调查机构对录取学生信息进行抽查。而去年,教育部也会同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最曲折 |自主招生政策一波三折
事件回顾:比起往年的自招,2013年的自招政策可谓一波三折。先是三大联盟笔试时间“撞车”和科目的“瘦身”,激起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虽然交大推出的“沪版”自主招生政策多少安抚了家长和学生不满的情绪,但日前,三大联盟不约而同发布消息,将笔试时间由3月2日推迟至3月16日,给原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三大联盟自主招生,又新添了许多新的争议话题。
点评:对于高校招办安抚性的“将有更多复习时间”等话语,高三学生和家长可没有如此淡定,纷纷大呼“坑爹”,主要原因就是今年的政策调整幅度太大,而公布时间又太晚,变来变去令人难以招架。但是面对既定的事实,学生和家长也只能无奈接受,继而马不停蹄地调整复习计划。对此,众多高中老师呼吁,能否稳定高校自招政策,或者提前一年以上告知改变计划,让原本就神经紧绷的学生不要再受到过多 的影响。
最关注 |上海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事件回顾:2012年年底,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公布了本地的异地高考政策。上海的异地高考方案明确,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相衔接,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对不符合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待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区、市同意后,可在上海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借考,由户籍所在省、区、市负责录取。
点评:千呼万唤中,承载众多期待的异地高考政策的闸门终于缓缓开启,各地门槛高低不一。异地高考任重而道远。
最虐心 |女幼师虐童
事件回顾:2012年10月,浙江省温岭市一所幼儿园教师虐待班上幼儿全过程的视频在网上被曝光。不久,网络又爆出山东东营一名幼师“针刑”虐童3年,致使孩子身上布满针孔„
点评:专家指出,想要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就要提高幼师的准入门槛,而教育部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前教育部联合多个部委对幼儿园教师的聘评制度、配备标准、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这标志着幼师的准入门槛将更为严格。教育专家武宏伟表示:“在我国幼教领域,长期存在幼师待遇不高、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因此出台此类措施,无形中抬高了幼师的准入门槛。‘幼师荒’现象短期内会加剧,但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因为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净化。”
当前社会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一:社会道德建设
“道德之问”成为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路人为何见死不救?”“‘金哨’变‘黑哨’,足坛假赌黑缘何泛滥?”“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假拍乱象何时休?”
有关网站的“2012两会调查”关于“社会道德”的问卷中,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道德水准“在下降”。究其原因,55.7%的受访者认为“不少公务人员行不正之风,带坏了整体风气”。
面对道德滑坡的现实,“卿天磊”等不少网民说,国人正在为重建道德做出努力:不久前,“雷锋传人郭明义发动百万微博粉丝爱心接力救产妇”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守墓老兵”欧兴田、“最美婆婆”陈贤妹„„“这些草根人物,以实际行动回应见死不救的冷漠,诠释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
“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 5 全国人大代表邓宝金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热点话题二:食品安全监管
在新华网“2012两会调查”的22个选项中,“食品安全监管”始终名列前茅。网民热议的话题主要聚焦于“地沟油流向餐桌”“蔬菜水果农药超标”“病死肉、注水肉售卖”“奶源不安全”等几大类。
“tianci”等网民接连发问:“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和食品连在一起?问题食品缘何屡禁不绝?监管部门能否杜绝“软监管”“马后炮”?食品行业能否重建诚信体系?无良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何时出局?
全国政协委员严琦直言不讳地指出,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健全等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跨越基层监管薄弱、质量失信惩戒、以罚代管、‘九龙治水’这‘四重门’,才能看到希望”。
热点话题三:缩小贫富差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网民的灰色幽默折射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尴尬现实。
在各大网站举办的两会调查中,“缩小贫富差距”均位列三甲。
“学会放松HP”等网民说,共同富裕不能只是空话,“提高基层劳动者在企业利润中的分配份额才是动真格的。”
近年来,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滑。不少网民认为,居民收入增长过慢,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就陷入空谈。同时,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百姓仇官、仇富心理的滋长和社会矛盾的积聚提供了养分。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明确提出增长7%以上的量化指标。照此速度,10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翻番,人均GDP会同步倍增达8000美元左右。
对此,不少网民感到欢欣鼓舞:“有专家把它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愿它成为实在的惠民之举而非数字游戏。”
热点话题四:房产市场调控
过去一年,中央打出调控房价“组合拳”,效果已初步显现,特别是加大保障房建设,让中低收入者拍手称快。
有关网站两会调查中关于“保障房,您最关心什么?”的问题,有50%多的受访者选择“申请资格公平合理”,“分配程序公正透明”和“房屋质量稳定保障”也是网民关注的重点。
继2011年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房1000万套的任务后,中央又提出,2012年新开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700万套以上。
然而,从“深圳数十人隐匿财产申请保障房”到“福建龙岩公务员团购保障房”,从“武汉出现保障房分配‘六连号’”到“包头棚户区改造某项目质量低劣”,这项涉及千万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在申请、分配、使用、质量等方面问题频现。
“保障房,好建不好分!”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说,为防止富人趁机“揩油”,亟待建立与保障房申请、分配、使用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包括申请者财产公示查询、作弊渎职者严厉惩处以及保障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热点话题五:加强反腐倡廉
在“两会新华社区”讨论中,与往年重点关注贪腐大案不同,今年不少网民把目光聚焦于集人事、就业、教育于一身的“招考腐败”事件: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再次引发网民热议。
“大龄青年”等网民说,“招考腐败”让穷人家的孩子又一次输在起跑线上。“‘老子招儿子’‘在读学生拿事业编’‘体检被乙肝’‘拼爹游戏’等这些招考乱象一次次挑战着公平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坦言,招考腐败的根结在于资源分配不公,加快推进制度公平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和官员信息公开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