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1: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第一篇:2011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散文阅读复习

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考生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

第一读出作品:

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方法】

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

例: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提示】

此外,散文还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用率最高的是比喻、拟人、排比等,首先要判断其语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次根据每一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分析,最后分析其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读出作者:

分析主旨,把握情感

【要点】

要探究散文表现的情感。

【方法】

首先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其次我们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有的文眼在篇首,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这个文眼好像一根红线连贯全文,把握了这根红线,解决填写感情线索的方框题就不在话下。

第三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散文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所以我们对于散文的开头不可以掉以轻心,开头往往为通篇铺下全篇语言的底色。

【提示】

另外还可以从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中分析揣摩散文的情感,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一篇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地方,所以阅读时要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读出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意蕴,从中把握文章的情感。

第三读出自己:

进入散文情境,抒发个人感悟

【要点】

阅读其实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散文阅读时要进入作品情境,与作品中人物对话,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去共鸣碰撞,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考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常常是请你根据文中某一有意蕴的话,并结合你个人生活经历谈评价和理解。首先要能判断这些散文中的思想倾向或观点,这些思想倾向或观点往往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或对某种生活现象的思考。

【方法】

认真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感悟,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感悟是由一些事物或生活现象生发的,这些观点或感悟是否正确呢?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与看法有他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每个作者受生活阅历、个人、认知标准的限制,这些观点与看法有时也明显地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对于这些同学们要认真地分析与揣摩。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以及社会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作者的观点或感悟正确与否,还应接受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人们的思维规律的衡量。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一定要放到大的社会层面来分析,另外还要看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有没有太绝对,是否所有的人、所有的场合、所有的环境都适合,这些都是同学们思考的切入点与判断的标准。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标准来判断,对文中的作者的观点与感悟正确与否,你的判断不一定绝对准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因为这类题目设计的初衷就是培养同学们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大胆挑战的创新精神。同学们可结合生活阅历与知识水平认真分析,恰当判断,并且要理由充分,能引起人们思想的认同与情感的共鸣。

【提示】

在解答这种类型题目时,同学们要注意答题规范,最好采取总分总结构,所举生活事例既可以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一些在书上所看过的间接经验。

第二篇:2011届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

散 文 教 学 之 浅 谈

——为散文教学与中考阅读架桥

合肥育英中学

张爱群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育英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有幸能在一节研讨课之后,与在座的同仁探讨我在散文教学上的一些浅陋之见。有关散文的文体知识等就不再展开了。今天,我就一点与在座的老师交换一下看法——《为散文教学与中考阅读牵线搭桥》,也就是如何将中考考点融入、渗透于散文教学中。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能力尤为重要,而提升这一能力的较佳途径便是散文教学,也只有散文教学扎实有效了,才能提升散文阅读的能力。而学生最头疼的阅读便是散文阅读,老师最伤脑筋的也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可纵观历年来中考考题,散文篇目占得比重较大,散文阅读失分率较高。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应渗透散文阅读的中考题型、答题技巧等,在散文教学与中考阅读间搭起一架桥,让学生平稳到达成功彼岸。

现以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的篇目为例,谈谈其与课本的散文教学如何链接。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散文占了20篇之多。综合起来看,中考散文阅读共有如下题型:

一、重要信息,筛选提取型;

二、重点词语,句段理解型;

三、修辞,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型;

四、题目,首尾段的含义及作用型;

五、仿写,补写句子型;

六、赏析语言型;

七、主旨评价,拓展迁移型。

针对以上散文丰富的考题,细致的考点,再加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生要把握和驾驭散文,得有较强的感悟力、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课堂的训练、老师规范的要求。渗透这些考点其实与平常的教学并无冲突,语文教学也不会变得功利与应试,只是更规范与更务实些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讲解文章时,要善于归纳技巧,总结规律,使散文阅读有章可循。其实,这些散文的考点就潜藏在以下的散文教学环节中。

一、初读感知,把握散文“神”;

二、再读美文,理清清思路;

三、品味语言,理解重点;

四、赏析美点,体会风格;

五、拓展主旨,思索人生。

再来看一下,以上的教学环节与中考考题如何搭桥呢?

一、初读感知,把握散文“神”。

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精彩的影音、图画或教师深情的导入后,学生初读文章后,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蕴含于“形”中的“神”。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写景的散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或有集中的明确的语言,有的或“意在不言之中”,可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因为这个“神”是理解、感悟、鉴赏散文的前提,对于做阅读题来说,这“神”就是解题的灵魂之所在,因此,阅读散文的第一步便是找准“神”。如: 教学《背影》这一课,读完文章后,让其欣赏油画《父亲的背影》,再让学生畅所欲言:你从文字和图画中,读懂了什么?这里的“什么”便是文章的“神”,掌握了这个“神”,无论是理解重点词语、段落,还是赏析语言,感悟人生等就都有“神”可依。这种感知文章后,能整体把握“神”的能力要学会迁移,在解答中考题时,原理是一致的。如:南京市中考阅读《天窗》,初读后,能很容易地在显眼的位置,就找到《天窗》的“神”。“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因此,在作答此篇设置的赏析题,解释句子含义,“天窗”为题的作用时,都要与“神”相联系。可见,训练学生既快又准地找到“神”是第一座桥。

二、再读美文,理清思路。

在教学叙事,写人类散文时,再读文章后,学生要学会理清思路,可提问:“围绕”“××人”写了哪些时事?抓住了“××物”写了哪几方面的特征?„„如是写景抒情类散文,可提问:“从几方面来描写景物特征?等。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让学生带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这个问题去读文。读后,学生整理好,共有七件事:再问:可看出怎样的阿长呢?教学此类问题时,尽管简单,但学生经常会断章取义,表述不完整,或就会照搬照抄原文的话,不加取舍,这样答案都不准确,因此,教学时要依据记叙的要素,训练提取句子主干信息的能力。可利用相关文章,反复训练其概括提取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运用题在散文阅读中,比比皆是,一般不是在第一题出现就是在第二题。如:天津市的《冬天的芭蕾》中的第一题:“文章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征?请简要概括。”南京市的《天窗》中的第一题:“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苏州市的《寂寞的月亮》中的第二题:“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月亮的寂寞的?”此类阅读问题的设置与文本中的教学环节是一致的,因此,只要课堂教学中下足了功夫,解答这类题型,学生还是能迎刃而解的。可见,准确提取概括信息能力便是第二座桥。

三、品味语言,理解重点。

散文的美在于其有外在的语言美,还有其内在的意蕴美,这种美往往美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此,对于感悟能力还不够的中学生来说,在初读读通,再读读顺后,应加强品读,从而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明确重点段落的作用。因此,要采用多样的方式,多变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型题目在散文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且阅读题的分值较重。因此,散文教学时,不仅要多读美读,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答题的技巧。如:九下《那树》中的:“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学生在读“一厘米一厘米”,“一里一里”等叠词时,就能知其表意,两种速度,一极缓,一甚速。再联系上下文得,生命长极迟缓,人类文明发展极迅速,两相对照,极不协调。结构上,为下文古树悲惨的命运作了铺垫、暗示。因此,不妨结合问题归纳一些答题技巧:先谈表层含义,再联系上下文,谈深层含义,此深层含义即文章的“神”,重点的语句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谈了内容上表情达意的作用后,还得再谈此句或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有专门的表达述语,要带领学生一起归纳。2010年南京的《天窗》中的第3题:“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昆明市的《泉》中的第4题:“你是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等,诸多的中考题,都是以上能力的运用题。可见,在多读美读中,归纳总结答题的技巧,是架起的第三座桥。

四、赏析美点,体会风格。

散文用优美的语言营造一种意境,为读者描绘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给人们强烈的诗情画意之感。在散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这就要教给学生赏析美点的方法。首先,要明白从哪些角度去赏析,如,遣词造句、句式特点、语言特点、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等几方面去赏析。再带领学生整理各自的内容:如,评价语言特色。常用语有:准确严密、凝炼含蓄、清新淡雅、委婉含蓄、富有感染力等。再如:修辞表现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象征、联想、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名志、卒章显示等。还有,使用这些修辞、表现手法的好处,如,比喻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等。另外,还得考虑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因此,平时教学中,赏析类的题目要求学生学会规范化赏析,不能泛泛地说说美不美,不知按美点答题,只知空泛赏析。教学时不妨要求学生归纳出答此类题的固定格式:如: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采用________句式,___________地写出___________的特征,表达了__________

的情感。”当然不是所有的赏析题都得面面俱到。几乎各省市散文阅读必不可少赏析题。如,天津市的,《冬天的芭蕾》中的第3题:“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此赏析题只要从修辞及表达了什么情感方面答题即可。而南京市的《天窗》第2题:“赏析句子。”就比较宽泛,得全面赏析,可见,学会从不同角度抓住美点按照一定模式去赏析,是第四座桥。

第五、拓展主旨,思索人生。

拓展题在散文教学中,是最易出新、出奇、出彩的环节,往往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人生、社会等,可以用多种形式去表达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也大大影响学生作答阅读题最后一题的能力。最后一题的类型有:结合本文主旨,谈感受;就一个话题,写小练笔;发挥想象力题;结合链接材料谈感受等。无论何种类型的拓展题,都要确保思想内容是健康的,说话要有中心,这中心一定是文本的一个角度,不能另起炉灶。平时课堂教学时,多让学生口头表述观点,或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评论热点等,再结合多做小练笔等,有层次地谈感想。可见,多说、多练、勤表达、勤动笔,是架起的第五座桥。

以上,就是我在散文的教学和解答散文阅读间架起的桥。尽管概括的还不够全面、不够妥当,架的桥还不够牢固,但表达了育英语文组老师们对散文教学的一种想法,那么散文该如何美美地教,应掌握哪些更多的技巧呢?等等的困惑,更待我们努力去探索。今天,我粗浅的发言就到此,准备匆忙,望领导、老师批评赐教!

第三篇: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能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二、能掌握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能完成一定量的对应散文阅读。

四、能积累一定量的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地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 要像

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例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阅读点拨]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透“形”抓“神”法。

一、透“形”

理出作品选取的材料,概括文章的要点。做这类题目,可抓住文章的写作对象,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内容相近的段落进行合并概括。

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理好“形”和“神”的结合点——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考题常以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文章选择材料的依据来出现。

把握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散文通常以抒情为主,往往是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成夹叙夹议的笔法,考试有时会让考生来体会其作用,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就必须在了解表达方式各自的前提条件下,联系文章的具体进行分析。

二、抓“神”

品味语言。这是散文的一大考点,可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句式的整齐变化,修辞的灵活运用等角度来分析。散文的语言不是一般意义上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作者的个性同语言美所共同融合的独特美感,所以品味散文语言还需从情韵上去推敲,体会其深层含义,抓中心词分析其比喻义或引申义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在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及中心内容的基础之上,注意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注意那些抒情的句子和发表议论的语句;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体味作者透过字里行间所持的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了解表现手法。感情、人生哲理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这是写抒情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另外针对诸如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侧面暗示、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前后照应等,考前必须要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理解,否则很可能会连题目都看不懂。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处精妙之笔,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这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答题的关键是,一要能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打开思路,从多角度去思考:从描写对象上;从对人物的情感上;从阅读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等等。二无论从哪方面,都必须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真题详析](记叙散文)

美丽乌龟

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

“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

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字以内)解析:这是属于对散文“形”的考查,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表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这条题目启示我们,散文阅读必须掌握一些与散文阅读有关的文体知识。

参考答案: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

2.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内)解析:这是对概括散文要点的考查。答题时紧紧抓住“乌龟”这个材料和线索梳理情节,很快就可以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一只乌龟,经远洋来而无羌,后来却吃香蕉撑死了。或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

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

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感悟。解析:此题“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做这条题目要善于注意那些发表议论、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语句,如“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人类选取生活方式的感悟。参考答案:人生或生命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属于欣赏层次的检测。题目中要求说说“对比”,但没有要求我们说出与什么有关的对比。文章以乌龟为中心材料和线索,这“对比”一定与乌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点来发现“对比”。

参考答案:先写乌龟经三个月的远洋而来,以为它死了,没想到它居然好端端的,写了它不畏恶劣环境的顽强的生命力,后来写它出人意料地被香蕉撑死了。这样,强烈地对比,突出了“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这一主题。

5.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

解析:本题要求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为探究类的题型。近几年中考中这类考题日渐增多,且有继续加大的趋势。

参考答案:生命在困苦中坚韧,在安逸中委靡。

一、备考指导

散文因其语言的优美、涵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而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我们以为,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知道考什么。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近几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我们宜综合近两年来中考的散文阅读题,梳理出散文阅读的常规考点及创新题型,做到成竹在胸。

其次要知道怎样考。应明确知道考点,精心设计试题,抓住三“以”、一“规律”。“三以”是: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二、梳理考点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根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叙事类作品、抒情类作品和感悟类作品。散文的考点通常有:

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体会;

3、理解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体会;

4、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5、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6、写出从文中得到的感悟、启示。

三、答题指津

阅读散文步骤如下:

1、整体理解作品。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定要注意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它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4、揣摩词句、品味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

【知识导学】

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那么,我们如何阅读和鉴赏哲理散文呢?

一、整体阅读,明确主旨

哲理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哲理散文一般采用“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研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大多能明确文章的主旨。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哲理散文也不例外。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找准文章线索的办法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鉴赏技巧,品悟效果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自己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哲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2.结构安排: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4.表达方式: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和议论等。

四、品味语言,感受风格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富有哲理,充满诗情画意。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贴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其思想感情,因此,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其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

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得更加深刻。

在鉴赏散文的语言时,一要联系作家的语言风格,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语言特点,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品味作品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关键词句,潜心推敲

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工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能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要认真揣摩品味作者用词的妙处,品味该词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从而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此外,在具体解答试题时,还要仔细审题,按要求答题:

1.审清题干的提示语。诸如“结合某段”“联系全文”“通观全文”等词语,这是命题人为我们暗示的答题区位。

2.审清题干的分值。分值的多少往往取决于答题要点的多少。因而,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分值中推断出答题所需的要点,避免答题时的疏漏。

3.审清题干的字数限制。一般来说,如果在规定字数内还未把答案表述完,说明其中有些信息是不必要的或次要的;反之,如果概括字数太少,则说明答案没能把一些主要信息概括进去。须知试题要求规定的字数与答案的字数之间差距不会太大,如出现上述问题则需要重新概括组合答案。

第四篇: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很多考生惧怕的考察内容之一,冲刺复习期间,就中考现代文复习和考核的重点进行以下归纳。

一、把握词句

阅读课文能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词义、句义和表达作用,特别是重要词语与关键句子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我们阅读文章,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内容。句子的意义主要指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作用则是指句子对表现文章旨意、情感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效果。解读句子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正确地予以解读。

二、理清思路

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区别的。记叙文的思路是指内容呈现和情感表达的线索,如事情发展线索、人物活动线索、情感演变线索等;议论文的思路是指文章阐述观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说明文的思路则是说明的顺序。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既要能正确地给文章(包括某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同时说出划分的依据。(from: www.xiexiebang.com)

三、整体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运用分析、比较、质疑、概括等方法,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表现形式。

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表现为不同的程度,伴随着疑问和探索,理解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入。因此,在整体理解这一点上,不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深浅层次也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只要能浅层次地认知,有些需要概括,有些则需要分析。近年来,整体理解的试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筛选信息、领悟内涵、概括归纳、分析内容。

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一般只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处理。记叙文的信息主要是记叙的要素,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需要筛选的信息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围绕事物特征而引用的材料。议论文的信息筛选,重点是文章的论点、分论点和论据。这些信息是文章中现成的内容。(from: www.xiexiebang.com)领悟内涵,就是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旨。阅读文章,必须真正领悟它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摘录文中现成的词句,而是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有研究指出,用自己组织的语句来阐述文章内容,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可以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因此,中考试题非常重视领悟内涵的考核,要求考生依据文本,根据自己的解读,从多个角度领悟内涵,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类试题,一般都集中在对含义深刻隽永的篇章的理解,对文章写作意图、文章标题的理解。

概括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有人甚至断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能力上。理解能力强,必然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反之,则必定抓不住要点,不能正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而且概括归纳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在阅读中区别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出学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可见概括归纳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每份试卷中几乎都有概括归纳要点的题目。

记叙文的概括归纳主要有概括记叙的内容、归纳记叙的中心和人物的思想品质;议论文则是归纳论点、分论点,概括事实论据;说明文则主要是归纳说明的事物特征。

概括记叙的内容可用要素概括法、共性提取法、关键词句捕捉法等方法;归纳中心思想一般可以从文章结构层次、人物和事件、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文章的议论、抒情等方面入手。

分析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活动。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主旨的关系、人物言行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和表达作用的关系等。分析性试题重在剖析具体材料背后的原因、作用、关系等。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为什么郭教授的

“骗局”是 “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from: www.xiexiebang.com)这一试题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最完美的礼物》)的前提下,分析郭教授的 “骗局”即沙漠途中隐瞒了水囊里已经没有水的真相所产生的作用和给人生的启迪:给当时的队员们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激励人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险阻。

四、体验感悟

体验,也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有意识的情感体验能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冶情操的目的。感悟,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阅读感悟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如2007年上海市中考试题:选择文中

(《老海棠树》)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提高感悟能力,关键是感受要深刻,感点要明确,阐述要充分。

五、鉴赏写作特色 古人读书强调

“由文悟道,因道解文”,即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主旨,然后再去解读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是如何使文章的内容表现得更艺术,主旨更突出的。这就是不仅要懂得文章写什么,还要懂得文章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近年来,对写作特色的鉴赏主要主要集中在对文章表现手法、描写特色和语言修辞的鉴赏等方面。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就本文

(《最完美的礼物》)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写150字左右的点评。

鉴赏写作特色关键要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六、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近年来深得重视的阅读能力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与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可见,评价文章内容应当提升到形成莘莘学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from: www.xiexiebang.com)评价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良莠俱存,鱼龙混杂,我们必须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评价能力,判断是非正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马蹄任意践踏的草地,而应该有自己正确、独到的见解,批判错误的观点,弘扬正确的思想,从而发展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

七、文化积淀

新 《语文课程标准》把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考试必定十分重视文化积淀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积淀的深浅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下。文化积淀包容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主要有语言积累、名著积累、名人轶事积累和生活积累等四个方面。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包括成语、诗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的积累。中外传统的文学名著和文学人物也应该有最起码的了解。而名人轶事凝聚着古今中外社会精英的思想、智慧,反映着他们的成长经力、处世原则和高风亮节。熟悉名人事例是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围绕某一论点列举名人事例,能正确清楚地叙述名人的有关经历、事情,从而使阅读的过程变成对话、创作、呼应的过程,激活读者的思想和材料的储备。同样,丰富的生活积累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而且在一定上反映了他的文化积累的深浅。它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积淀的考查,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大量的是隐性的阅读理解,没有相应的思想积淀、知识积淀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是寸步难行的。近年来,在注重隐性的文化积淀考核的同时,更注重了显性的文化积淀的考查。

请看以下两道中考试题:1.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2.文中为论证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引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例子。试从课外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from: www.xiexiebang.com)显然,只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才能毫不困难的解答这些试题。

八、综合运用 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运用是指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和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和言语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在阅读中,综合运用是把文本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学范畴,在阅读与表达、阅读与探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在这方面作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它主要有语言实践和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实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阅读不仅是为了理解,为了掌握作品所包容的思想、认识和各种文化知识,让读者得到文化的熏染和审美的愉悦,阅读还要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种试题一般表现为仿句的练习,即仿照原有的句子造句。它一般包括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句式特征的仿造。

阅读中的综合学习,主要结合阅读文本提供的材料、思想、观点,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显而易见,这是 “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阅读不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显然对平时的教学是一个极好的导向。2000年上海中考试题就作了可贵的实践:

从文中(指现代文

《沙尘暴敲响了警钟》)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学习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能力点。在中考冲刺复习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

第五篇: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1、2、3、明确散文知识点 明确散文考点及题型 掌握散文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散文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回忆所学散文导入散文知识点

二、复习散文常识

1、散文特征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

4、修辞手法

5、结构

三、明确中考散文阅读考点

1.能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2.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梳理和概括。

3.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并能够提出自己合理而较为独特的看法。

5.了解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具体体会其作用。6.能初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和语言。

四、回顾08----10年中考阅读考题,明确题型。归纳三种题型

1.整体感知题 :

①对线索、思路的把握

②对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例:(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作答。(2分)(10年中考题)

(2)、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

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4分)(09年中考题)(3)、文章题目为“牡丹的拒绝“,牡丹究竟拒绝了什么?细读全文简要回答。(3分)(08年中考题)2.局部探究题: ①理解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②品味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

例:

(1)、结合全文,理解画线句的含义。(4分)

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10年中考题)

2、怎样理解划线句“在妈妈的心里,我从来就没有走出过家门”这句话的含义?(3分)(09年中考题)

3、拓展延伸题: 联系生活,谈感受

如.作者由牡丹联想到人,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会让我们联想到人的某种品质。请任选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揭示其包含的某种品质或精神。语言生动,20字左右(4分)(08年中考题)

` `

五、以10年中考题为例分析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答题方法。

(一、)整体感知题:

答题思路:

1、找线索、思路的题型 ①找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②找表现时间的词语、句子。、归纳内容、主旨、情感的题型:①找中心句

② 概括材料

(二)、局部探究题: ①理解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②品味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三)、拓展延伸题:

答题思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六、课堂练习《世上最好的地方》,学生做后老师评讲。强调答题方法

七、布置课后作业

八、结束语

下载2011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 【知识导学】 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那么,我们如何阅读和鉴赏哲理散文呢? 一、整体阅读,明......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感悟题(精选五篇)

    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 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

    加榜中学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散文[最终版]

    加榜中学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 一、考点解读 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中考散文阅读属于深层阅读理解层次。 阅......

    2013中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复习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总复习之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定稿)

    病句专题 考点点拨 ①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②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累赘几个方面修改病句; ③修改语句中的病句。 一、病句的概念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一、病句的内涵 1、病句就是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要求、不合逻辑事理、不合词语色彩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2、通俗地说,病句就是不符合大多数......

    中考复习语文经验交流

    语文中考总复习经验交流材料我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同行交流心得,感觉特别的欣慰,在此只略谈一点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同时也希望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一、做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