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余湾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余湾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余湾中学是一所地处偏远山区的独立初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明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目标高、能实现,项目全、有重点,切实际、针对强”为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出一份宏伟蓝图,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经过从2013年至2020年的发展,争取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一)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的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校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努力建设一支“目标远大、理念领先、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人和为贵:
团结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加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奉献为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淡化自我,勇于奉献,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石。
素质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是工作的重中
之重,是我们取得成果的保证。
服务为荣:
为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只有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树立服务为荣的思想。
(2)师德教育
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有高尚的人格,有科学的头脑,有渊博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心。
(3)观念转变
广泛开展科研、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
3-5年内,通过教师自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使80%教师能制作高水平课件,能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和教学,加大对教师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5)学历达标
到2017年,学校教职工本科学历达标率100%。
(6)骨干培养
在优秀教师培养方面,力争有特高级教师2-3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达到1、3、5名以上。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7)学术成就:担任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能够编著(或参编)学术著作者1-3人以上,每年都能有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获市级以上一等奖)。
(二)管理机制: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全员聘任,专兼结合,按岗定酬”的改革目标。
(三)办学条件:
1、办学设备: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技术中心,配备大容量资源管理器、网管服务器;建成千兆到楼层、百兆到科室、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终端遍布全校各个办公室及教室,办公室配微机,教室配机顶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进行教学;争取实现教室配备实物展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教职员工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及其配置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增加教学软件的投入,添购与自制相结合,努力使我校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进入市初级中学前列;全面启动办公管理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将购置重心逐步转移至非纸质图书。对图书实施微机管理、开架借书、全天候服务,提高图书使用率,增强图书馆的“课堂功能”。
2、校园环境:道路地砖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教学、生活和活动等独立设区。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四)德育工作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总结提炼出成熟的德育工作经验。
1、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争创“全国德育名校”。
2、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约之以规”的传统经验的同时,建设一支以“偏爱、厚爱、深爱”为情感基础的,以“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为工作方法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3、学生管理:以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创造实验中学学生“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形
成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开拓社会育人基地,形成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共塑美好心灵。
6、家长学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家校联系档案,开展系统的家长学校教学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五)教学工作
1、教材改革
(1)完成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及成果推广。(2)课任教师学好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力争教师有经验成果在市级推广。
(3)课任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好用好地方课程,通过学习地方课程,使学生了解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师生合作状态,生生互动探索,课堂和谐氛围,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侧重点,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提高现代设备使用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水平。
3、评价改革
(1)逐步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工作态度,更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实效;不仅要关注教学业绩,还要关注师德规范;不仅要关注教学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合作精神及科研能力等,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尽快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4、教学质量:合格率、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县保持领先,个别学科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5、中考:上线率、录取率达到全县先进水平。
6、竞赛:成绩保持在全县的领先地位,个别学科达到市同类学校第一梯队水平。
(六)教科研工作
按照“科研兴校、实验办学、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在3-5年内实现:
1、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学校亮点和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2、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能够承担多项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
3、教师和学生全部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学术成就:
1、学术著述: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论文、课件等上。
2、学术荣誉:争取3-5年内,有市级教学能手(或名师)2-3人,县级教学能手(或名师)6-9名。
(八)校外协作:
1、与县内1—2所学校建立合作、扶助关系,能够在临沧市教育系统内形成比较强的辐射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2、能够开展校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九)办学规模:
1、保持每个年段3个班级、全校9个班级的办学规模。
2、全校教职工35名左右,学生500名左右。
(十)办学特色:
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艺体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创建特色
重点是确定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初步形成一支“团结、自律、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集体和师德合格、学历达标、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创建学校特色,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体艺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实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目标,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积聚后劲。
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科学管理提高质效发展特色增强活力
重点是深入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活动,加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主体性进一步深化;加强青年教师的自培,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以科研促发展,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学网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17年——2020年)依法治校自主发展完善机制争创一流
重点是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增强办学活力。优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思想新、学识广、能力强、善管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表、敬业、知理、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相对稳定的青年骨干教师群;完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学校开放、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走在临沧市教育改革的前列,向创办市级名校的目标迈进。
四、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是关键。用前沿、正确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工作,树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以教师为本,通过继续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
以学校为本,通过依法自主办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持学校持续发展。
2、教育科研是先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探索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以省市科研课题为龙头,建立不同层次的课题群,重点进行教育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策略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3、科学管理是动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4、优化队伍是保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建设,加强干训、师训;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当重任、开拓创新”的领导和教师队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愿景。
5、建立体系是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策略和模式,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创建学校特色,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活动素质化。
6、深化课改是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发挥课程实践主体的作用和创造精神,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充满活力”作为
教改目标,注重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开发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7、“硬件”建设是基础。注重“标准化”建设,克服困难,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8、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是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制高点。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
静宁县余湾中学
第二篇: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精品文档】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 品 文 档
鱼河峁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明确办学方向,大力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特制定此鱼河峁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职工47人,在校学生780人,16个教学班。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我校教学管理严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发展潜力较大,所以,我们需要精心规划,明确目标,真抓实干,科学管理,奋力拼搏,大胆开拓,努力实现学校稳重前进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做到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模式科学、教育实绩明显,发展前景宽广。树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性、效益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积极实施新课标理念的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的快速、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 一、二、三年创建全区名校,四、五年跨入全市教育先进行列。把鱼河峁中学创建成为我区知名中学。
(二)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
1、办学定位:“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
2、一训三风一口号:
校训:厚德 勤勉 格物 励志 文明 守信; 校风:健康为先 育人为魂 质量为本 特色为重 学风:勤学 审问 善思 明辨 慎行; 教风:严谨 灵活 求是 创新 博学
励志口号:路在脚下,志在心中;鱼中学子,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定成功。
3、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4、办学宗旨: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
5、办学特色:全面育人,严格规范,和谐发展,人文见长。
6、学校精神: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7、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8、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有正义感责任心、有爱国热情、有理想抱负的初中生,从而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办学规模与管理目标 1、2014至2019年,继续保持16个教学班,学生在校数800人,教师40—50人。
2、建成高效、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等工作制定全面的科学的质量标准,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系统。
(四)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教学水平过硬(质量)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师德高尚、一专多能(师德)。
我校已有一个立项的市级课题研究《小初衔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争取在2015年结题。并在2014年至2019年继续申请5个课题研究。
(五)学生素质
从2014学年起,每学年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95%以上;犯罪率为零。
从2014学年起,体育合格率达9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5%以上,优秀率80%以上。
从2014年学年起,学生在《陕北娃》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每学年为80篇,。在全区中学体育运动会上,要取得奖牌。在科技制作上要取得奖牌。
四、保障措施
(一)以科学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
1、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德育管理思想。
德育工作目标: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增强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管理方针:育人为本,教育先导,管理服务,教管并重。德育管理原则:(1)坚持师德垂范,服务育人的原则(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核心,以师德为基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律意识)。(2)坚持“三本”,突出“三性”,建设“三风”的原则(以人性为本、以仁德为本、以责任为本;教育性、民主性、开放性;校风、教风、学风)。
2、规范德育内容,形成自身特色。
明确一个目标 :培养学生在“做人”的五个层次上合格,即:(1)行为规范,做合格的中学生;(2)明辨是非,做合格的人;(3)热爱祖国,做合格的中国人;(4)有国际意识,全球化视野和心态,做合格的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5)信念坚定,做合格的杜会主义接班人。
做到“两抓三育”:一手抓师德建设,一手抓学生德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坚持“四育四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入,环境育人;信念教育层次化、道德教育持久化、养成教育规范化,心理教育课程化。
3、严格选拔、培养,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重视课任教师教育基本能力的培养。
坚持“三情”管理,实施“疑心工程”。热情管理:(1)酷爱教育事业,坚持既教书又育人;(2)凭人格为国尽忠,靠良心对校尽责,用热心对生传道;(3)咬紧一个底线:师德垂范;调整两种心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眼高手低,不孤芳自赏。真情管理:(1)对人忠诚;(2)对事公平;(3)对物尽用。深情管理:班子成员做到“五祝贺”、“四必访”,“三到场”。(五)完善务实高效的学校管理
既注重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也注重教育管理的人文意蕴、柔性管理。在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管理的机制。
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根本,管理为保证,改革为先导,质量为灵魂;管理贵在管人,管人贵在管心,管心贵在知心,知心贵在真心。
(六)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是学校的灵气所在。要紧紧围绕“协调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体现鱼河峁中学(桐条沟中学和董家湾中学)的文化底蕴,反映鱼河峁中学(桐条沟中学和董家湾中学)人的精神与追求。校园环境的总体设计做到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以幽雅环境陶冶美,以文明举止塑造美,以勤奋刻苦创造美;让墙壁,黑板、标牌等说话,使学生在健康、和谐、愉悦、进取的环境中成长;建设高雅文明的寝室文化,利用寄宿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和儒雅品位。
榆阳区鱼河峁镇初级中学 2014年9月1日
第三篇:XX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XX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XX中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明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目标高、能实现,项目全、有重点,切实际、针对强”为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出一份宏伟蓝图,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经过从2012年至2017年的发展,争取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一)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的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校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努力建设一支“目标远大、理念领先、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人和为贵:
团结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加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奉献为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淡化自我,勇于奉献,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石。
素质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取得成果的保证。
服务为荣:
为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只有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树立服务为荣的思想。
(2)师德教育
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有高尚的人格,有科学的头脑,有渊博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心。
(3)观念转变
广泛开展科研、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
3-5年内,通过教师自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使80%教师能制作高水平课件,能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和教学,加大对教师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5)学历达标
到2017年,学校教职工本科学历人数要占职工总数的80%,大专学历人数要占总人数的100%。
(6)骨干培养
在优秀教师培养方面,力争有特级教师1-2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达到1、10、30名以上。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7)学术成就:担任市级学科带头人10-15人,能够编著(或参编)学术著作者2-5人以上,每年都能有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获市级以上一等奖)。
(二)管理机制: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全员聘任,专兼结合,按岗定酬”的改革目标。
(三)办学条件:
1、办学设备: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技术中心,配备大容量资源管理器、网管服务器;建成千兆到楼层、百兆到科室、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终端遍布全校各个办公室及教室,办公室配微机,教室配机顶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进行教学;争取实现教室配备实物展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教职员工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及其配置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增加教学软件的投入,添购与自制相结合,努力使我校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进入市初级中学前列;全面启动办公管理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将购置重心逐步转移至非纸质图书。对图书实施微机管理、开架借书、全天候服务,提高图书使用率,增强图书馆的“课堂功能”。
2、校园环境:道路地砖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教学、生活和活动等独立设区。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四)德育工作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总结提炼出成熟的德育工作经验。
1、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争创“全国德育名校”。
2、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约之以规”的传统经验的同时,建设一支以“偏爱、厚爱、深爱”为情感基础的,以“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为工作方法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3、学生管理:以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创造实验中学学生“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开拓社会育人基地,形成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共塑美好心灵。
6、家长学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家校联系档案,开展系统的家长学校教学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五)教学工作
1、教材改革
(1)完成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及成果推广。(2)课任教师学好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力争教师有经验成果在市级推广。
(3)课任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好用好地方课程,通过学习地方课程,使学生了解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师生合作状态,生生互动探索,课堂和谐氛围,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侧重点,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提高现代设备使用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水平。
3、评价改革
(1)逐步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工作态度,更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实效;不仅要关注教学业绩,还要关注师德规范;不仅要关注教学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合作精神及科研能力等,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尽快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4、教学质量:合格率、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县保持领先,个别学科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5、中考:上线率、录取率达到云县先进水平。
6、竞赛:成绩保持在全县的领先地位,个别学科达到市同类学校第一梯队水平。
(六)教科研工作
按照“科研兴校、实验办学、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在3-5年内实现:
1、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学校亮点和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2、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能够承担多项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
3、教师和学生全部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学术成就:
1、学术著述: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论文、课件等上。
2、学术荣誉:争取3-5年内,有市级教学能手(或名师)2-3人,县级教学能手(或名师)6-9名。
(八)校外协作:
1、与市内1—2所学校建立合作、扶助关系,能够在临沧市教育系统内形成比较强的辐射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2、能够开展校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九)办学规模:
1、保持每个年段7个班级、全校20个班级的办学规模。
2、全校教职工90名左右,学生1400名左右。
(十)办学特色:
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艺体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2014年)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创建特色
重点是确定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初步形成一支“团结、自律、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集体和师德合格、学历达标、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创建学校特色,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体艺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实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目标,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积聚后劲。
第二阶段(2014年——2016年)科学管理提高质效发展特色增强活力
重点是深入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活动,加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主体性进一步深化;加强青年教师的自培,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以科研促发展,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学网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16年——2017年)依法治校自主发展完善机制争创一流
重点是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增强办学活力。优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思想新、学识广、能力强、善管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表、敬业、知理、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相对稳定的青年骨干教师群;完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学校开放、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走在临沧市教育改革的前列,向创办市级名校的目标迈进。
四、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是关键。用前沿、正确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工作,树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以教师为本,通过继续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以学校为本,通过依法自主办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持学校持续发展。
2、教育科研是先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探索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以省市科研课题为龙头,建立不同层次的课题群,重点进行教育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策略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3、科学管理是动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4、优化队伍是保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建设,加强干训、师训;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当重任、开拓创新”的领导和教师队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愿景。
5、建立体系是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策略和模式,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创建学校特色,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活动素质化。
6、深化课改是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发挥课程实践主体的作用和创造精神,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充满活力”作为教改目标,注重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开发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7、“硬件”建设是基础。注重“标准化”建设,克服困难,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8、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是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制高点。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
XX中学 2012年9月
第四篇:--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2—2020)
2012年9月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一、办学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兴校,科研兴校,育人成才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为首,以培养学生懂感恩、会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以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坚持用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师,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及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明,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二、学校情况分析
学校创建于1980年,原名为----中学,1992年8月搬迁到此处,既现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5410平方米,仪器、电教、音体美等各种器材配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学校目前共有7个教学班,学生近500人,教职工34人。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中学高级职称教师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本科人数28人,占83%,近3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18篇,学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
学校办学2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并获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
2009年被县教文体局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被县教文体局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共青团市委评为“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1年被---市政府授予“市义务教育先进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被教体局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市语委授予“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总工会授予“劳动关系和谐单位”。
2012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被教体局评为“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在春季运动会中荣获初中组全县第一名。
三、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学校必须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群策群力,脚踏实地的开展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 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尚德立校、规范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为策略,以“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为导向,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力争5到10年内 把中学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一流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市级规范化要求。
二、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2012年--2014年):
规范学校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发展思路,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本科学历达到90%。
中期目标(2014年--2018年):
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一支有一定教学风格和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出在本市、本县有声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为有一定特色的中学。师资水平,本科学历教师达100%,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列,申报市级特色示范学校。
长期目标(2018年--2020年底):
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实行校园闭路网,加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化联系。扩大校园面积,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承担1项省级研究课题,每位教师至少具有一项专业特长,学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把学校办成科研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办学特色明显,全县一流的特色示范学校,申报市级特色示范学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形成“知书达礼、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4)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读书征文、演讲、学雷锋见行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团队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爱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⑹加强家长学校与社会德育工作站的建设,积极通过家长学校与德育工作站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在五年内,实现本科学历教师100%,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100%,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7.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开、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
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四)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立。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差距,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第五篇: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特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镇安县月河镇黄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始建于1971年,于2013年8月由原黄家湾中学和黄家湾小学合并成九年制学校,并于同年8月份设立国家二类附属幼儿园。学校占地面积8500㎡,建筑面积5500㎡。现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496人,教职工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达100﹪,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4人,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教学能手3人。
(二)发展优势
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在新课改背景下,“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已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识,“学校在和谐中发展,教师在协作中进步,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2、积极开展学校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校本研修。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凸显了学校特色,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3、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校本研究走向正规化,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师资流动与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
4、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几年来,努力实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好发展”的承诺,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
5、课改实验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课改,既使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又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县市级以上教研活动和各种教学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在近两年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优质课评比中,涌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年轻教师。
(三)面临问题
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确认了学校发展中蕴藏的潜在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无视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访谈、书面调查,我们发现以下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丰厚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品牌概念意识不强。
近些年来,在经历了对硬件设施与升学率的绝对追求后,学校的发展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把握未来,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形成学校的个性化,打造学校品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意识不强。在学校发展中,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敬业的优良传统,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没能够在充分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
2、学校质量内涵的个性不鲜明。
质量内涵应当由学校结合当地社区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实际现状与发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富有学校个性化特色。教育方针是国家对办学质量、办学方向等宏观层面的基本要求,它没有必要对学校的质量内涵做出详尽的规定。在以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理性思考。
3、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深入研究探索、实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实践证明,变革的实践产生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又将带来新的探索与变革,只有形成良好的理念与实践变革的互动关系,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4、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现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由于以前“应试”教育较为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其它能力,以致于限制教师的发展。因此,很难适应今天的教育。只有突破以往教师专业结构,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5、教师、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教师的责任心、课堂教学水平近几年虽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学生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品质已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6、办学条件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几年学校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但与现代化小学相比明显落后,就是与县里同类学校相比也已显劣势,尤其是学校基础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以前的老房子、没软化的操场既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如何争取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面貌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是学校自身应该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上述问题,是学校欲求进一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所应高度重视的。历史赋予了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努力去探索改革解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设校园新面貌,塑造高素质群体,打造研究型队伍,构建先进管理模式,提升教育内涵,创特色学校。
(二)具体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诚实负责、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兴趣广泛”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现代文明人。具体发展指标:
有亮丽的精神世界底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懂得感激,学会回报,做一个现代合格公民(即健全人,和谐人,能适应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周围的世界和自身充满好奇,遇事总爱思考为什么,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
有自我发展意识——积极主动,懂得自我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反省自己,且不断培养自己的发展能力,主动地成长。
有积极的个性发展追求——认真对待自身的学业,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有持续发展潜力——不仅满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注重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在学校特定的文化熏染下,思维活跃、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文明礼貌。
▲教师发展目标:进一步形成“爱生、严谨、善诱、创新”的育人氛围,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教育理念新、文化素养高、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整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体发展指标:
有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需求——把工作当作享受,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有高尚的师德——善良、公正、爱心、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对事业的追求。
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艺——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驾驭课堂教学。
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一个研究者。
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学校发展目标:
⑴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努力形成现代学校管理新模式。⑵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德育目标意识,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完善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努力凸现学校德育特色。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加大名师培养和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培养5-8名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⑷重视教育科研。切实增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学习培训,着力建设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抓好校本行动研究和立项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以推进学校发展。⑸打造一流品牌。积极开发以科技、文明礼仪等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保证课时计划,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材体系,建立评估机制,真正形成学校科技特色课程与特色项目。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文学艺术、社会实践等兴趣活动的研究。⑹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上级大力支持,迁、扩建校舍,绿化、美化、优化校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县现代化达标学校。
(三)、基本策略
△突出一个主题
改革与发展
△ 确立“三种意识”
1、生本意识。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
2、师本意识。确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根本的理念。针对学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并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搭建各种平台,提供更多帮助,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3、校本意识。立足学校教研、校本管理,牢固树立学校即家庭,学即研究、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实施策略
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讲师德、塑形象,讲学习、比素质”和“文明科室”等竞赛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常规教育。全面贯彻落实重新修订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深入开展创“文明示范学校”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通过校园十佳学生、优秀学生、各项标兵、进步之星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勤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依托社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家访、发放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⑥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⑦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挥队、团会、班会、宣传窗、广播站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增强队、团组织自主管理力度,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竞赛、检查和评比工作,努力发挥校外辅导员等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2、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
①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
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③强化值周教师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的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④严格开展少年宫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深入推进课改实验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两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确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学习方法着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习惯。
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不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听课评课、工作态度等,奖优罚劣。
(3)做好评价工作:
①制订《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
②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做好形成性检测、抽查和年段过关质量调研等工作,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③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口算、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优化教研组。坚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原则,合理组建教研组,选聘爱岗敬业、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关心教师团体成长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
(2)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3)强化校本教研。
①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集体备课一次以上,先讨论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等问题,然后各自备课;或集体备同一课,由一位教师上课,再进行讨论,然后再上再讨论,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评课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发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
④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市级以上听课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
⑤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⑥完善教研组考核细则,扎实开展创“先进教研组”和“品牌学科”活动,力求使各教研组形成自身的教科研特色。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
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二次以上多媒体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电视机、实物投影仪、电脑、大屏幕及各种音像教材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
(5)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①不断完善《学校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③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并让教师自主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水平。
(6)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年龄梯次合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发展策略:
1、狠抓教育科研。
(1)不断壮大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教科研骨干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心得体会。
(2)组建校外“专家顾问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开展校情会商,组织教学视导,指导课题研究,提供咨询建议,提供学校科研的选题、取样、研讨、实施等科研服务。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3)每学期组织一次科研论文的交流与评比,每年在县级以上发表、获奖的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篇(项)数与教师总人数的比值大于0.5,每学年把教师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4)完善教科研奖励机制。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列入专业考核内容,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层次。
2、以打造优势品牌为着眼点,以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⑴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建立评估体系。
(2)积极开展音乐、舞蹈、乒乓、文学、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3)积极开展特色教育研究。建立、完善以科技、礼仪、学法指导为龙头的校本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做强、做大现有优势项目,努力凸现学校特色,并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3、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提高学校办学信誉
(1)积极争取县教体局、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与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2)争取早日建成教学楼、周转宿舍综合楼,使校园布局渐趋合理、规范。
(3)根据学校经济状况,逐渐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4)保证教室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更新更换部分设施设备,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健全管理、使用和维修等制度,(5)重视图书、阅览、资料等室建设,争取扩建阅览室。保证学生图书借阅率。
(6)软化学校操场,建成合格篮球场地、足球场地。
(四)、保障措施
1、形成群体合力
提高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达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工作,保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重视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干部队伍,做到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学校中层干部采用聘任制,并逐步向“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组织聘用”的选拔机制过渡。坚持一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加强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开拓创新,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能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管理的新型干部队伍。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改革创新,确保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3、强化过程管理
健全有关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抓好全过程管理,及时调控,避免、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各项工作按既定的方针有效地开展。
4、健全监控机制
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工会、教代会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确保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5、拓宽办学领域,积极寻求支持
师资、投入和管理是办好学校的三个重要方面,而投入则是学校这台机器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更是学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物质条件。力争有一定的资金到位,这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因此,学校应全力以赴,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
未来几年,是充满着希望和挑战的岁月。只要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睿智,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汗水一定能浇灌出满园春色。
镇安县月河镇黄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7年9月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月河镇黄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0一七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