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13种题型

时间:2019-05-14 21: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鉴赏13种题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鉴赏13种题型》。

第一篇:古诗鉴赏13种题型

高考语文中的古诗鉴赏对有些同学来说是一道很头疼的题,很多时候都拿捏不好诗中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思想感情,下面,我们用13首古诗为例,详细的讲一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首先你要想一下,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通常我们会用下面这六种方法,叫做六看。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然后因为诗歌经常会考表现手法,下面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知道了这些,下面来看这13种古诗鉴赏的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或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二、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示例:

越女词(其三)

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 :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示例 :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第八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示例: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答题步骤:

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示例 :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第十三种模式 情景鉴赏题型

第二篇:古诗鉴赏常考题型(下)

古诗鉴赏

㈤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

考纲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个人思想和政治倾向等。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设题、审题与答题:

1.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社会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2.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只言片语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评价。3.答案的多角度化

古代诗歌的阅读,主要是一种感悟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鉴赏者心灵深处的感悟,见仁见智。因此,高考答案的拟定将突破唯一答案,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阅读,将引导考生进行多向思维。

考生应根据诗词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大胆表达,从不同层次上多角度解答试题,充分考虑各种答题的可能性。

①概括诗歌内容的主旨:

“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人、物、事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②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地分析评价。1.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2.别恨离愁诗歌的常见情感用语: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离别思念之愁绪

时光易逝之感慨

贬官谪居之恨 ③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2.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④掌握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基本方法:

1.从诗题入手。诗题就是诗歌的眼睛,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2.抓关键词。关键词句,尤其是抒情议论性文字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句中的走向。3.整体把握诗意。读一首诗,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是很难深刻理解诗的含义的。古诗讲究“起、下

承、转、合”,前面几句往往是为表情达意蓄势,最后的诗句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

4.从现象到本质。诗歌的特点之一是委婉含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言在此意在彼,一种是用语含蓄隐晦。要读懂前一中诗歌,需要对相关的人事背景有所了解;要读懂后一种诗歌,注意全局把握整首诗的意旨。

5.从背景出发。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联系背景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一定要重视诗词后所附的有关注释。

6.从典故解读入手。典故都有出处,因文人墨客的长期使用而具有固定的思想内涵。如能从典故出发,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⑤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1.不能拔高

受时代、阶级、认识的局限,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认识并不见得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如果非要认为作品达到了这个高度,就是拔高了作品的主题。2.不能曲解

曲解,是指对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歪曲理解。

总结:1.明确表明你的观点。2.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3.紧扣观点,前后呼应,思路清晰。

㈥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估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下)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山水田园

边塞军旅诗

托物言志诗

咏史抒怀诗

赠友送别诗

事理哲理诗

①山水田园诗

⒈山水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⒉主要的情感倾向: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表达归耕隐居之乐,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⒊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几个角度:⑴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⑵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⑶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⑷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边塞军旅诗

边塞军旅诗: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边塞诗中常见的内容:

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抱负;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鉴赏边塞诗的注意点:

⒈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例如: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战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⒉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大漠奇异的风光——大漠上升腾的燧烟是那么直,黄河中倒映的落日是那么圆。广阔的自然景象使诗人前面的惆怅霎时一扫而光。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⒊抓住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

例如:⑴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下

⑵与战争有关的地点、人、事和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yù)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例如:

“前军夜战洮(tá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中“洮河北是前方战场,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擒贼先擒王”,取得丰硕的战果。③托物言志诗: ⒈咏物求其“形似”。⒉由物入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⒊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④咏史怀古诗:

咏史——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陈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怀古——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注意点:

⒈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⒉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⒊分析手法。诗人怀古咏古,情感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⑴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王安石《题乌江亭》。

⑵把历史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⑶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贾生》。⑤赠别友人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践行、折柳相送、唱歌送别,还常常会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1.古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2.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南浦、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⑥事理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外壳;不少古诗往往又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哲理诗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

因此,鉴赏此类诗时,要注意形与神、情与理、理与趣之间的关系。这类诗有两种情况:

1.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例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0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 2.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例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学问有三重境界: 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分析:王国维赋予古诗词新的哲理内涵:

第一层:要博览群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层:进入状态,苦心研究;

第三层:苦尽甘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弄懂了,学问也就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古诗鉴赏新题型练习(教师版)

古诗鉴赏

菩萨蛮(唐)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钿雀:雀饰的金钗。③鸂(xī)鶒(chi):水鸟名,又称紫鸳鸯。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lun)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1、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B、“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C、“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参考答案:选AC。

解题说明:本题考查诗词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宝函钿雀金鸂鶒”,写女子晨起梳妆,她看到成双成对的“金鸂鶒”,与自己眼前的孤单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对比反衬,内心应充满了悲愁苦闷。所以A错。同时结合下文,本词主要表现了女子的相思苦闷,“喜悦”与全词格调不合。C项亦实亦虚,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写爱人远出不归,音问断绝。

解答本题,既要熟悉诗歌鉴赏必须掌握的各种手法,又能结合诗词内容作恰当的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情感流程。(6分)参考答案:

女子晨起化妆,饰物上成双的鸳鸯触起她内心的伤感孤独(1分);于是移目向外,试图排遣,沉香阁外吴山青翠碧绿(1分);杨柳又轻细如丝,使她回想起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忆的悲伤中(2分);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远去之人无音讯到画楼,女子由回忆回到现实,内心有着春归人不归的隐痛和更加强烈的孤独(2分)。无限自伤自怜之情使她窥镜自照,感叹自己的心事鸾镜和花都懂得,自己的心事有谁能知道呢?伤感自己如花的青春在无尽的等待中渐渐逝去(2分,这是全词的高潮,注意。老师可酌情对点给分,满分6分即可)解题说明:

本题考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本词中的艺术形象即女子,她内心的情感变化即词的情感流程。所以关键是细读诗句,读懂诗意,逐层提炼概括。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是由眼前到回忆,由虚到实,时空交替。“鸾镜与花枝”,“枝”谐音“知”,解读时要注意。

行香子(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参考答案:选BD。解题说明:

本题主要考察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4、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6分)参考答案: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每点2分,注意要点实例)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实例。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

倦行芳慢(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注释]•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

5、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参考答案:选AB。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项,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这里体现词人观察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不准确。

6、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参考答案:

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具体酌情给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

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参考答案:选CD。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C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

•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④最后两句描写词人醉后摇摇晃晃,下山翩翩起舞,明月伴他归去的形象,表现他想逃避现实却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及孤寂心境。(答对其中三点给满分)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与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念奴娇(宋)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闹红:指盛开的荷花。‚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9、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闹红一舸”写出了荷花开放的艳丽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戏闹、调笑,场面热烈。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参考答案:选AC。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咏物类诗词的考查。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和神韵。同时要熟练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A项化静为动,写出了词人驶入陂塘时盛开的荷花随之晃动、显得很热闹的情形。C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是说凉风吹来,鲜艳的荷花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残红,烘托荷花的清新高洁,为下文的“冷香”铺垫。整个上阕都是描写荷花,写出荷花清馨幽逸、高洁美艳的特点。C项不合上阕语境。

10、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下阙词人一开说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亭亭玉立的绿荷,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而不忍离去。实际上是写自己十分留恋。‚词人接着担心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表现了对荷花的关爱。③词人不得不离去,却反过来说高高柳树垂下绿阴,吹波吐浪肥大的老鱼,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④词人终于归去,却又回忆往昔,说田田荷叶间、沙堤旁边是我好多次的归路。(每点1分)⑤总之,词人层层铺叙渲染,转换角度,反复写自己对荷花的留恋,可谓“笔笔转换,一往情深”。(2分。点出铺叙渲染、转换角度或其中一个给1分,点出情感1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与诗歌相关评论、观点的能力。题型为“诗论评价型”。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下阙主要是写词人对荷花的留恋,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加以铺叙渲染。也要主要理解相关评论、观点的意思。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释]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1、下列对本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参考答案:选BD。解题说明:

本题考察队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具体内容反复铺叙渲染离别之苦。B项,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D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内心没什么好说的”不准确。

12、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6)参考答案:

柳词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1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会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清寒之处;而且从今往后漫长孤独发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2分,看其内容分析,可酌情给分)

许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具体诉说,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1分)。下片开始四句写大好的青春年华消磨在黄卷里,青镜里也添了不少白发,对比之中有一种沉重的人生迟暮之感。他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门来有故乡的山水云月可赏游,这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因应召而离别,使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归隐生活虽好但君命难违,只能无奈感叹“美事难双得”。正是这种种难言的隐衷使词人在离别之际更加感伤和哀痛。(2分,看其内容分析,可酌情给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的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比较阅读能力。关键是要吃透两首词的相关内容及其思想情感。柳词主要是写男女之间儿女情长的离别之苦;而许词是亲友之间的离别,其中夹杂着中年人生的种种感触。将课内词作与课外词作作比较阅读,此种题型要注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释]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参考答案:选CD。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

14、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

玉蝴蝶·闲居(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1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参考答案:选BC。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

1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

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1分)‚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分)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分)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分)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

第四篇:古诗题型

古诗题型: 一填空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连一连。(10分)

黄沙百战穿金甲,日暮客愁新。水光潋滟晴方好,寒食东风御柳斜。

移舟泊烟渚,山色空蒙雨亦奇。等闲识得东风面,风雪夜归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江枫渔火对愁眠。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月落乌啼霜满天,一枝红杏出墙来。相看两不厌,万紫千红总是春。柴门闻犬吠,不破楼兰终不还。春色满园关不住,只有敬亭山。

三、找数字,找找下面的古诗中藏有哪些数字。

《芙蓉楼送辛渐》——(一

一片冰心在玉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

毕竟西湖六月中)《山行》——(二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庐山瀑布》——(三千

飞流直下三千尺)《送春》——(三

三月残花落更开)

《出塞》——(万 万里长征人未还)

四、古诗中有许多对仗,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下面古诗中的词语,你能写出与哪些词对仗吗?

苍山远——(白屋贫)

窗含西岭——(门泊东吴)

泥融——(沙暖)

千山——(万径)

五、填颜色:

(1)__日依山尽,__河人海流。

(2)两个__鹏鸣__柳,一行__鹭上__天。(3)日暮__山远,天寒__屋贫。

2.填数字:(每空0.5分)

(1)朝辞白帝彩云间,__里江陵__日还。(2)飞流直下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3)碧玉妆成__树高,__条垂下绿丝绦。

六、请把下面表示气象的词填入诗句中。

风、雪、霜、雷、云、雾、雨

1、朝辞白帝彩()间

2、北风吹雁()纷纷

3、月落乌啼()满天

4、斜风细()不须归

5、日照澄州江()开

6、水村山郭酒旗()

7、九州生气恃风()

七、连线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山水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歌颂情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蕴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热爱祖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乡

八、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5分)

1、描写春景的诗句:(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描写冬景的诗句:(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描写母爱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4、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近人。

5、描写江河的诗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在括号内填上古诗的作者。

孟浩然

杨万里

白居易

杜牧

贺知章

李白

《咏柳》—()《春晓》—()《望庐山瀑布》—()

《山行》—()《小池》—()《忆江南》—()

十、填空

1、描写边塞诗的是()、()、();

2、描写山水诗的有()、()

3、描写春天的诗有()

4、描写乡村诗的有()、()

5、《咏鹅》的作者是()代()

6、《咏柳》的作者是()代(),表达了作者()之情;

7、《送二元使安西》的作者是()代(),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8、《绝句》的作者是()代(),表达了作者()之情;

9、《元日》的作者是()代(),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情景;

11、《江雪》的作者是()代()的一首()诗,诗中“舟”的意思是(),“孤”的意思是(),抒发了作者()的心情;

12、古诗《望庐山瀑布》中,作者是()朝代诗人是(),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之情;

13、《出塞》的作者是()代(),默写古诗(),()。(),()。诗中“未”的意思是(),“飞将”指的是();

14、古诗《凉州词》的作者是()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三、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词描写的是(c)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b)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3、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b)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E、杜牧

F、孟浩然

4、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e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E、庐山

5、以下哪一句是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f)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

F、春来江水绿如蓝

6、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c)

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劝君更尽一杯酒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的思想感情是(e)

A、热爱自然

B、人事辛酸

C、报效祖国

D朋友之情

E、母子情深)

第五篇:古诗鉴赏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夸?字??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话而言是某一个字。

怎样才能找准诗眼呢?我们也必须按诗眼的含义有二分别来找。第一,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

1、全诗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

例①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这首诗委婉地表达想入朝为官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荐。因此诗眼应该是颈联“欲济”二句。意思是说:想找到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无船渡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来做一番事业,出仕求官。与诗的主旨吻合

例② 山中留客 高适

山光物态寻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湿衣。

从诗题看“留客”是主旨,因此诗眼是三四句。诗人采用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去诱导点燃客人心里那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入云深处亦湿衣”,即也有小雨,人不留客天留客,扣住了主旨。

例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勃勃朝气。从尾联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的主旨和诗眼也正是尾联。此二句既具有象征意义又蕴含着哲理,也正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例④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末二句含有哲理的诗眼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这也正是朱熹读书心得。分析鉴赏时一定要扣住读书这个主题。

例⑤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末两句有其哲理是诗眼所在。它揭示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住的。

例⑥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颔联为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诗句,故为诗眼。它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月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优雅的气质风韵。

例⑦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颈联的“刀丛”尤为传神。因此该联为诗眼。同时,此联的“忍”和“怒”含意甚深:生活充满着黑暗的磨难,梦里萦回着慈母的泪影,眼看着战友们惨遭屠杀,作者对于反动派的罪孽真是忍无可忍,但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又不得不忍。正如气球在暴力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内压,它终于爆发,以雷霆万钧之力,铸成一个“怒”字。“忍”“怒”二动词,如此曲折回荡,把深深郁结在作者胸中的悲愤和战斗激情表现得非常真切。

第二、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眼一般是:

1、“句中眼”,即精炼生动的一个字,多指运用了一些修辞格的字或词类活用的一个字。

2、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极大的一个字,尤其是点石成金的动词。例⑧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诗眼应是“有情”表现在两处:一在“加我林壑清”——秋风轻拂林壑,使林壑幽美清新;一在“为君起松声”——在日落山静、夜幕降临之时,风又奏响大自然的乐曲,给人以宁静之美,给人以娱乐。同时把风拟人化,构思尤新。

例⑨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句中第三句的“绿”字为诗眼。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吹绿”。它既描绘了江南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又极富有表现力。据洪迈《容斋续笔》载:开初为“到”改为“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首,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视觉形象——春风拂照,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例⑩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全诗只是抒写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但颔联尤为著称,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宿”“敲”成为诗眼。对后世诗歌锤炼词语影响很大。“推敲”二字有这样的故事:一天作者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到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最佳矣。”后来两人便成为忘年交。

这两句话初看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看到吗?其实,这正是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因为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宿鸟,或是引起鸟一阵不安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若用“推”字,当然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也并非每首诗都有诗眼,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下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并无诗眼。四句四景,构成一幅完整和谐的春光画卷。

要准确找出诗眼,除了要掌握方法技巧外,还要具有鉴赏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作者的身世、流派、作品的风格及写作诗歌的背景,吃透诗中的用典,扣住诗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做到字不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全诗,并要反复吟诵,读出味道,读出感情,认真体味,多读鉴赏作品,尤其是历代“诗话”“词话”。久之,找诗眼也就不困难了,鉴赏也就找到了捷径

下载古诗鉴赏13种题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鉴赏13种题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海浪中心小学:柴寿和 教学前,觉得这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一首诗可以教的内......

    古诗鉴赏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①动四愁②。[注]①劳歌:劳作者之歌。亦指忧伤、惜别之歌。......

    浅谈古诗鉴赏大全

    关于古诗阅读的点滴思考读诗,尤其读古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有万般感受,千种体会,但让我们用语言描述那种感觉,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如果我们能在古人与今人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12-21) 孙怀柱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

    古诗鉴赏(范文模版)

    导引 规律技巧 一、古诗鉴赏的复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学习掌握有关诗、词、曲的文体常识,为文学鉴赏奠定基础。为此,要认真学好课本选录的诗词佳作,仔细听取老师的分析......

    古诗鉴赏

    八年级语文(下)重点古诗词鉴赏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赏析“采菊......

    古诗鉴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古诗鉴赏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