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抗日歌曲赏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1:3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抗日歌曲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抗日歌曲赏析》。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抗日歌曲赏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抗日歌曲赏析》案例

——副标题

学校 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中学 班级 八年级1班 指导教师刘继溢

活动起止时间2014年11月6日至2014年12月6日

一、活动主题的背景

学生特别喜欢唱歌,但他们所喜欢和接触的多是流行歌曲,对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歌曲了解甚少,很多歌曲他们很少甚至根本没听过。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正好刚刚学完抗战历史,让他们利用歌声来体会当时的时代心声和风貌,既可以重温历史,又可以感受到革命歌曲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历史学习方法。《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共有四课时。抗日救亡运动,已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已了解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和日军的暴行,能理解《黄河大合唱》对日寇暴行的揭露。初步掌握了《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的出处及历史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学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基础上,《抗日救亡歌曲赏析》创设情境地地学习历史,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时代特点的把握,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歌曲

与抗日战争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小组分工,利用上网、调查、采访等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策划与实施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交际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课时安排

4课时(定题、分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成果展示和拓展延伸)

四、具体设计

活动准备

全班按平日的分 组情况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有负责本组事宜的小组长,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说明本 次活动的主题、目的,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网址。

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社会采访,收集以下资料:①有关抗 日救亡歌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②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或伴唱带等;③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等。

每组根据自身特点或优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然后学生在老师配合下制作课件。

教师课前将每组选出的要展示的歌曲制成PPT。

各组选出一到两名学生代表小组,展示小组活动成果。

选出一名主持人,主持活动成果展示课。

教学过程

教师: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前面,我们通过对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学习,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英勇抗争。最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当时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抗日歌曲,抗日歌曲歌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融入了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血液,它激荡着人们的深情,激励着民族的斗志。今天当我们的耳边再次响起那些封尘已久的歌声,那滚滚的硝烟便会在脑海弥漫。载着对历史的回忆,驾着不同年代传唱的歌声,触摸那渐去渐远的历史,重温那激情四溢的岁月,感受那久已忘怀的时代。下面,通过音乐这一小小的侧面,回顾中华民族那段伟大的历史吧。课前同学们一共收集了10首抗日歌曲,经过同学们的认真挑选,我们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4首歌曲呈现出来,下面交给张旭同学来主持。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大家是否知道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的流行歌曲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抗战

主持人:是的,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巨大的精神力量!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抗日战歌把亿万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抗战洪流,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重温这段历史。

主持人:1931年,日本关东军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诬告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随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发动进攻。第二天日军占领北大营。东北地方当局和国民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全部沦陷。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同时期的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下面请 谷文璇 组为我们带来对《松花江上》的介绍。

谷文璇组进行展示

主持人:东北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华北广大地区。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哲元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早就憋着满腔怒火的一排将士放下步枪子弹,仅携手榴弹与大刀扑入敌群,刀光血影,声震四野,全歼敌人。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消息传开,举国振奋,热血青年纷纷要求参军杀敌。正在上海进行抗日活动的著名作曲家麦新被29军的事迹深深鼓舞,写下一首不朽战歌《大刀进行曲》。下面请 任新杰 组为我们带来对《大刀进行曲》的介绍。

任新杰组进行展示

主持人:1935年,上海电通公司拍摄了一部故事影片,名叫《风云儿女》。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影片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快,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下面请 王春燕 组为我们带来对《义勇军进行曲》的介绍。

王春燕组进行展示

主持人: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日军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他们创立了一系列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当时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就产生了一首气势恢宏的抗日歌曲。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这首歌,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直到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它那万众的歌唱、激昂的旋律,鼓舞人民奋进,它是“中国灵魂的怒吼”。下面请 路雅宁 组为我们带来对《黄河大合唱》的介绍。

路雅宁组进行展示

主持人:谢谢以上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介绍,通过对这些抗日歌曲的学习,使我们获益匪浅,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革命前辈的哪些精神呢?

学生:

主持人:是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万众一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勇抗争精神,学习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抗战时期的艺术歌曲,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抗战歌曲共同构成了全民抗战的宏伟画卷,作为一个不屈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它们将永世流芳。

最后让我们再次唱响《义勇军进行曲》,在歌声中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时间交给我们的老师。

教师:歌声中我们重温了这段历史,透过历史,我们体验到: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山河碎,大敌当前,亿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民族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居安思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应有努力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追求!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国防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国防建设成就视频

教师:当年,日本敢于发动侵华战争,是因为我们的综国力衰弱。但现在,我们已经重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而且我们的国防实力也已取得了全面的进步。我们已有实力捍卫国家主权。

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公然否认侵略战争,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在我国领土钓鱼岛上树立灯塔和神社,涂写反华标语。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他们的行为,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我们现在有能力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与利益。

同学们课下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和思考。

1、当今中国,你认为应该怎样捍卫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2、中日关系应该怎样发展,中日关系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

好,我们的活动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五、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主题确定阶段

活动以学生对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辛较模糊、对日本侵略者杀戮国人的残忍行为认识不到位为出发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特点,并结合目前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最终确定了《抗日歌曲赏析》这一主题,通过歌曲收集这一过程让学生重温这段历史,切实感受革命的不易,进一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做好身边具体可行的事。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根据这次活动的需求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并制订活动计划,计划明确了小组成员的分工。他们对校内全体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校外采访;并利用上网和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到不少经典的抗日歌曲,通过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涤。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使学生能够经历以往不曾领略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查阅、体验、讨论等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了很多能力。上网查询资料时,有些同学家里没电脑,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教师电脑,真实感受在实践中综合所学知识,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提高了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活动中,学生学到了采访技巧,懂得了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知道了可以利用PPT来展示研究的成果,体验到了如何与人更好地合作沟通。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说到这里,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的实践活动,收集了12首歌曲,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历史,感受战争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经过我和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将12首歌曲按照抗日时间进程,每组精心筛选一首进行展示,一组选取《松花江上》展示,二组选取《大刀进行曲》展示,三组选取《义勇军进行曲》展示,四组选取《黄河大合唱》展示。展示过程由主持人来主持,四个小组分别从作者简介、歌曲简介、歌曲赏析三个角度进行展示,每一组在展示歌曲赏析的同时配以该时代的战争主题画面,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歌曲的创作来源于战争的苦难,同时在苦难中唤醒国人抵抗日寇。

最后的互动中主持人还带领大家一起歌唱国歌,在歌声中重温了那段伟大的历史。这一展示过程使同学们增强了自信心,感到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也感到学生的潜力真的是不可想象。这次活动课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潜能的机会,这充分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掌握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对相关学科的学习起也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起到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目的。课到了这里,就快结束了。第四阶段:活动延伸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过程取向,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变化,不断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我想,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总结、评价、反思和拓展。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了积极的肯定,最后播放了一段展示我国海上国防建设成就的视频,并将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提了出来,引发学生对中日关系进行思考,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讨论生成了多个维度的问题,经筛选确定了一个课后延伸主题《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这就可以促使学生结合时事和当前知识进一步研究学习,继续探索。

六、活动反思与评价

设计这节课的意图:纪念抗日战争,传承抗战精神。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这是听课老师们的评价)

本节课以艺术形式来表现历史,老师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引导学生,注意“创设情境,激发情意”,指导学生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让学生在“听、唱”中从艺术的角度感知这段历史,并在歌声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本节课整体设计形式新颖,全课以歌曲为线,完整地展现抗日战争全貌,图片与歌曲内涵有机结合,资料丰富、画面精美,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情感教育三者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歌曲背景和歌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并训练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并与学生的实际巧妙融合。

本节课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又有提高与升华。既有复习,又有拓展延伸。以纪念抗日战争为切入点,以抗日歌曲为载体,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一首歌诉说着一段历史,给人视觉的冲击和历史的沉思,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本节课课件制作细致,将音乐和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新的历史情景,恰到好处的配合了教学,通过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歌声,老师和学生的介绍,让人仿佛又回到了激情澎湃的抗战时代,把历史知识传授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对音乐美的享受中.迁移默化中学生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完成了一次道德上的升华。实现了知识能力及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整堂课设计科学合理,内容丰富有序,师生互动良好,该课生动形象,老师、主持人和学生讲解热情洋溢,情绪高昂,富有激情,语言流畅,讲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学生活动准备充分,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不仅培养了学生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足之处(结合听课老师的意见进行的自我反思):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前几首歌曲的衔接不那么自然,没有承上启下的效果;从上课效果的角度来看,因为比较紧张,使用遥控指挥幻灯片放映时,有些地方设计好的背景图片、音乐没有能及时反映出来,显得有些脱节。

在与《义勇军进行曲》相关的活动和提问中,还应该多花点时间,引导学生尊重国旗,敬畏国旗,使学生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中,举止得体,也能感受到这个仪式的深刻内涵。

七、活动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过程取向,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变化,不断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我想,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总结、评价、反思和拓展。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了积极的肯定,最后播放了一段展示我国海上国防建设成就的视频,并将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提了出来,引发学生对中日关系进行思考,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讨论生成了多个维度的问题,经筛选确定了一个课后延伸主题《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这就可以促使学生结合时事和当前知识进一步研究学习,继续探索。

说明:

1、以上七项内容可根据活动开展情况酌情删减或增加。

2、以上内容格式不要改动,添加的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可以加粗。3、5月25日前发送至中学教研室邮箱xhzxjys66666@sina.com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乳山市崖子初中 王黎辉

一、案例背景及课题的确立:

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国外有的厕所里面的墙上贴着条幅:“有完请冲洗”。这句话是用中文写的。他们不用英文,有用日文,有用德文,偏偏就用中文。因为在这些国家看来,中国人是最不讲卫生的、是行为习惯最差的。看完感触颇深,为此还特意找到若干相关文章,在班上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当时想法很简单,只是一种警示,希望学生引以为戒。今年“

十、一”长假,闲坐家中,从电视、网络上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迈出家门、走出国门去旅游,这已成为国人的一种休闲选择。然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在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扎堆吵闹;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豪不掩饰地剔牙;争抢拥挤,插队加塞,随处抛丢垃圾,上厕所不冲水;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胡乱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无视禁烟标志想吸不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

健康;……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被海内外媒体归纳为中国游客的“通病”。中央文明办为此还评出来国人旅游的“n大弊病”。

反观自身,上述弊病,身为教师的人有些平时都没有注意到,想来真是有些羞愧。有鉴于此,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不再遭遇到这种尴尬与歧视;我们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系列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教师之眼,找出“身边”陋习;通过教师之

口,传播文明礼仪;进而希望学生能借助教师眼、口,自我审视,有章可循,从而提升自身的阐明素质。

因此,开学初,经过我和同学们的一致讨论,就确立了《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广泛征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分析可行性。经过充分分析得出:①“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永恒话题。身为教师的我们,应将这一重任落实到工作之中。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修养。②、电视、报纸、网络纷纷暴露出的国人旅游“n大陋习”,给学生敲响了警钟,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反面教材,资源丰富,易于搜集。③、课题《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面向现在,重在未来。活动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周身人、事入手,解决的却是学生的“终身大事”------修养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密切,便于活动的开展。④、学校图书馆为研究本课题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来源;因特网的开通更为我们搜集、查阅资料带来了便利的条件。⑤、指导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有一定的活动指导经验,能为学生在活动中提供有利的指导。⑥、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文明进步的人才,是本 次活动的核心。顺应新的教育形势及教育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在课程结构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实验与研究,对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落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准备:

课题产生后,我们为课题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成立课题小组

1、指导教师评题答辩

参加竞聘的教师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素质高,能以友善的态度对待课堂内每一个人。要有耐心;要有一颗公正的心,能为人师表,具有较高的综合实践组织的能力,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

答辩的教师首先向学校评审小组提交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然后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答辩,最后由学校评审小组进行综合评议,确定王黎辉、宋言、于海涛这三位教师为本课题指导教师。

2、聘请校外辅导员

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孙成、李刚、王义军思想品德高,并且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特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

3、培训指导教师

为了强化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业务素质,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理论方面:主要学习有关的综合实践方面的参考文献,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等。通过这样的学习,让指导教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便于在今后的指导活动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方面:参训教师全都把自己当成学生,模拟综合实践活动,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经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从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到分组、分工,到实施和最后的总结、反思。我们要求所有人围绕以上主题和内容有准备的发言。没准备发言的必须提出至少1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由各组组长引导大家寻找答案,不明确的可以讨论甚至辩论。

4、组织建设

要求六年级四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本课题活动。学生报名踊跃,人数很多。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把这些学生分成了4小组,小组长由竞选产生。附活动小组表:

课题名称 组别 指导教师 校外辅导员 组长 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一组 王黎辉 孙成 史春晖

二组

孙成 孙凯文

三组 宋言 李刚 王颖

四组 于海涛 王义军 滕梦静

[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聚焦一个方面,展开研究性学习讨论。首先是对本小组的研究课题从概念的把握、范围的界定、内涵的细化等方面进行条理化认识。然后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二)、拟定方案

为了使《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这一课题有序地开展,我们引领学生拟定活动方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分阶段进行,要写清每个阶段的时间、任务、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等,然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拟定方案。我们综合各个小组的方案,经过细致认真的筛选、修改,拟定了以下方案。(见下表)[表格方案不仅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并且能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阶段 主题 内容 时间 成果形式

一 开题报告

1、共同讨论,根据学校的工作新 思路,将课题进行调整与修 改。

2、明确《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这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和步骤。

10月 笔记本

具体实施阶段 查陋习

1、学生查自身的陋习。

2、学生查身边的陋习。

3、上网、读报搜集相关资料。

4、老师适当补充被学生忽略的

问题。(在公共场合高声接打电话、酒后钣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等。)12月 笔记本 书画作品 图片 剪报

明礼仪

1、《守则》、《规范》。

2、到图书室、上网搜集日常生活 中涉及到的文明习惯和礼仪。

1、2月 笔记本 书画作品 剪报

做文明学生

1、对照《守则》、《规范》以及搜 集到的习惯和礼仪,改正自身 的不足,“知错就改”。

2、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做文明学 生”主题演讲和征文活动,扩 大影响面。

3、书写决心书。3月 演讲稿

11征文 图片

成果展示阶段 将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搜集的资料,心得体会,记录,手抄报,剪报,图片,照片,笔记,撰写的论文,以及设计制作的作品等成果进行展览,评比出优秀 小组和优秀个人。4月 手抄报,剪报,图片,照片,笔记

结题阶段 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与体会,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成与败。教师做 活动总结。4月 活动总结

中学生学习计划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 〖关闭〗

元宵短信 元宵彩信 把握假期前几天

许多中学生在刚放假后的前几天不能安心学习,给自己找个理由“学了半年了,放松几天总可以吧,七天后我再开始学习”。但是,往往一玩起来,就收不住心了,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候,发现作业还没做一半。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在假期玩散了心后,开学后也很难进入状态,成绩下滑就成了假期学习的必然结果。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玩”,更不要放任孩子“玩”,重要的是让孩子科学的安排时间,真正做到“玩”与“学”的优质结合。所以,暑假期间,关键的是要给孩子制订一个有规律的“学、玩计划”,最好是每天都有玩和学的时间,即使需要拿出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去玩,最开始的几天也要严格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先调整生物钟。

选择课外辅导机构要注意“对症下药”

针对许多孩子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自学能力不强,以及有些偏科的情况,有些家长会选择给孩子请家教、报辅导班,或者报一些夏令营,提醒家长,课外辅导机构众多,鱼龙混杂,即使各方面都不错的辅导机构也有自己的特色,给孩子选课外辅导机构,一定要分析该机构的“特色”是否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专家建议家长,为孩子计划暑假的具体安排时,找一个孩子信任的人,并且有一定的学习或教学经验,帮孩子制订暑假的学习计划,做孩子在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候的“高参”。

学习以外的安排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在一些孩子眼中,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自己玩,家长肯定不高兴。“虽然他们不说,我也知道他们不想让我玩”,一位同学向老师如此说。在暑假里,家长不应该让孩子一直笼罩在学习的压力之下。以至于孩子全天处于家长逼着学点就学点,偷空能玩就玩会的状态。一名初三的孩子与老师聊的时候谈到:“我看电视的时候,手一直拿着遥控器,门一响我就马上关掉,假装上厕所。”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城市处理垃圾的政策不同。A城市到处贴着“此处不准倒垃圾”,结果市民经常偷偷地到处乱倒垃圾,搞得城市非常的脏乱;B城市在几个地方贴上“此处可倒垃圾”,市民们都把垃圾倒在允许倒垃圾的地方,城市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很干净整洁。聪明的家长们自然会从这个老掉牙的故事中得到如何对待孩子的启发。“最关键的是,家长一定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个人学习计划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 〖关闭〗

元宵短信 元宵彩信 要想制订好学习计划,一般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计划要尽量全面 学习计划是指学习的具体安排。要想真正完成好学习计划,在考虑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应包括社会工作时间、为集体服务时间、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及娱乐活动时间等。这样,在学习时间内才可能精力充沛地学习。

二、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二是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一般可以用来补课或提高深造。学习较差的同学,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经历常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自由时间逐渐增加的过程。凡是体会到因为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而给学习的全局带来好处的同学,就会努力去提高常规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以便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学习的主动权越来越大。

三、长计划和短安排 长计划和短安排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应有个大致计划。由于实际的学习生活往往无法预测,所以,长计划不可能太具体,不可能把每天干什么都列出来。但是,在学习上计划要解决哪些问题,心中应当有数。应把一个在短期内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分到每周、每天去。这样,在每天学习时,就会明白今天的学习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体的短安排计划,长计划中的任务可以逐步得到实现;有了长计划,就可以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四、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计划 在订计划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1. 自己知识和能力 2.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 3.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 4.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 从实际出发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

五、计划要留有余地 计划终归不是现实,而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想把计划完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想会发生变化,学习的各种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计划订得再实际,也不免出现估计不到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订计划时就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

六、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早晨和晚上,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看记忆的科目,如外语等;当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又比较长,这时候可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又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时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去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学习时间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等等。这样安排,在同样多的时间内,由于安排了合适的内容,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注重效果,不断调整 在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之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效果不好,应找到原因,及时调整。

主要检查以下这些内容: 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已经完成?自己是否基本按计划实施?学习效果如何?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

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变计划中的不合理部分。

科学的、实际的个人学习计划,只要认真去执行,必将促进你的学习,培养你的意志,增强你的信心。请你试一试吧!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环境污染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课题名称】关于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 【课题的提出】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这是20世纪80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普遍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新课程倡导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国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至中学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现已在全市各个学校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本次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就是其中一例。【活动目标】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周边的环境。

2、通过小组活动的组织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指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充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5、学生在“做”“考察”“设计”“访问”等一系列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活动过程】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保护和治理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让同学们深刻体验环境问题的危害性,认识到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责任感,我组织学生搞了这次保护环境的社会调查。针对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为了引导学生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调查对象,在活动前的动员课上,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设想,各抒己见,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根据同学们的观察提出了以下调查对象:如团岛的污水处理厂、海泊河改造前后的变化、青岛市的垃圾处理厂、某小区的农贸市场、口香糖与环保、野生动物的保护、废旧电池的处理情况、第一海水浴场等等几十个方面的调查,其中有许多是我始料未及的,由此可见同学们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可操作性和中学生的行为特点、能力等因素,也为了避免调查对象过于分散,经过师生的共同商讨,就把调查对象选定在以下几个方面: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的处理、野生动物的保护、口香糖与环保。

(二)活动的具体实施

1、第一小组——白色污染 [调查方式] 上网、图书查阅资料、口头询问、拍照、录像等 [调查地点] 居民小区、大商场、超市、街头小饭店、餐馆、岛城主要街道、景区等 [调查结果] 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调查,同学们发现,每家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少则 3、4个,多则10多个,平均每户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在7个左右。按青岛市人口693万,约135万户计算,则青岛市每天所产生的废旧塑料袋约970万个,每月约2亿9100万个,每年约34亿9200万个。而商场、超市、学校等地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就更多。

通过对街头小饭店、餐馆的调查,同学们发现一次性的塑料快餐盒仍在大量被使用。在岛城的主要街道、景区,同学们拍下了许多影响岛城市容的“都市黑镜头”。由此可见,在我们身边已经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活动体会](1)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很难降解,有的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经研究发现,一次性发泡的塑料快餐盒中残留一定量的苯乙烯单体,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十分有害的。

(3)被人们随意丢弃在环境中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给人们视觉上造成“脏乱差”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岛城市容。[活动建议] 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人都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市民意识。(2)尽快研究出更新、更好的产品来替代塑料制品,并广泛普及应用。

(3)加强法律的管理力度,对于造成严重污染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重罚,依靠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2、第二小组——对废旧电池的调查 [调查原因](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电池的机会愈来愈多,目前电池在传呼机、手机、收音机、随身听、遥控器等处被广泛应用,对于这些大量被废弃的旧电池人们是如何处理的?

(2)废旧电池对环境是否产生危害?会造成多大危害?果真如媒体所说,一粒纽扣大的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吗? 带着以上的疑问同学们对此展开了调查。[调查方式] 上网、图书查阅资料、走访专家、随机采访等 [调查结果] 据了解,我国民用干电池的年耗量可达70——80亿只,近几年数量更是有增无减。那么,大量被废弃的旧电池人们是如何处理的呢?为此,同学们对过往行人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在接受采访的46人当中,能主动把废旧电池收集起来投入回收箱的有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5%,混同垃圾一起扔掉的有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0.4%,随便乱扔的有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由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意识还比较淡漠,对它们的处理情况还不容乐观。这些被不正确处理的废旧电池到底会给环境造成多大危害?对此,同学们走访了有关专家。据专家介绍,废旧电池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工业电池,另一类是民用电池。工业电池主要是指铅蓄电池。其污染物为铅和硫酸,这类电池由于原材料单一,且多为大型电池,处理比较方便,占电池总成本50%以上的铅可以重新回收提炼,外壳多为塑料,也可再生,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该系列电池的回收已成为商家的自觉行为。废电池的再生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管理问题,如果管理得当,其污染是可以避免的。

民用电池主要包括小型可充电电池和民用干电池。对于小型可充电电池来讲,其污染物为铬、铜等重金属元素,但由于其使用数量较少,且大多数体积小,使用分散,客观来讲,无论是公众、媒体,还是环保部门,对他们的关注都是极为有限的。而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的就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的民用干电池,其污染物主要是汞这种重金属元素。这些被大量废弃的民用干电池确能给环境带来危害,但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可怕,如果照媒体所说的推算,中国现在早己没有一块净土、一滴净水了。显然,这些说法是经不住最简单的推敲的。况且,目前我国销售的大多是低汞电池,这极为少量的汞也被电池的外壳密封着,只有当外壳被腐蚀后,电池里面的含汞有害物质才能渗漏出来,有的直接进入空气造成大气污染,有的进入自然界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有毒物质甲基汞等,富集在动植物体内危害人类。由此可见,废旧电池对环境破坏作用的大小与对它的收集、处理密切相关。[活动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同学们向市民提出了如下建议:

1、建议市民多使用可充电式的、绿色无污染的环保电池,少使用一次性的干电池。

2、建议有关部门在街道上多设置一些废旧电池回收箱,为市民正确处理废旧电池提供方便。另外,其他几个小组的同学还对目前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及口香糖与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收获也比较大。【活动结果与评价】

在这次社会调查活动中,同学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全班65个同学全都参与,共拍下了50多张与环保有关的照片,有的甚至可以与摄影作品相媲美;以小记者的身份做了两次现场采访,拍摄了三段录像资料,每个小组都把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课件,有一个同学制作了三个形象的Flash动画,下载并截取了一个优美的环保MTV歌曲。

总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活动结束时,有的同学意犹未尽,即兴提出了很多精彩的环保口号: 携起手来搞环保,你好,我好,大家好!

环保为人人,人人为环保。

环保之行长千里,千里之行始足下。

有爱就有希望,有手就有力量。携手共建家园,明天会更辉煌。

论青岛,谈青岛,人人动手来环保; 你的家,我的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为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建议同学们把这些口号做成手抄报,在板报上展出。总之,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更增强了我以后多上这种活动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这次活动课,我认为同学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大的收获:

1、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的

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卡耐基以它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技能。我国至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21”家庭比比皆是,这些独生子女在父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是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再加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致使我们的一些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了起来,他们不懂得,也不愿意,更不会与人交流与合作。这样就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立足,抢占一席之地。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次活动课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方式恰好注重了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

2、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史以来,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员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尽社会责任,普遍地把履行道德责任视为人之美德。24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倡导“仁义为己任”,宋代的范仲淹曾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成为近代、现代无数炎黄子孙的道德信条。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如本次活动课就以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为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活动之后,同学们都真诚地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即是财富。而以往的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久而久之,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日趋淡漠。而在这次活动课进行的过程中,各小组为了完成各自调查的对象,绞尽脑汁利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摄像机、绘画等),通过多种途径(如随机采访、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获取信息,完成各组的课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和强化。【学生的认识、体会和收获】

在调查活动的总结中,同学写下了许多感想,现摘录如下:

◆我是个爱动的学生,特别喜欢上这种课。我们像个大人似的向过往行人和顾客提问。我发现如果我们有礼貌,别人就会很认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从而使我明白了要想的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别人。

◆我太喜欢上这种课了,吕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上下一次活动课?

◆有一个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差生,为此我一直非常自卑,苦恼,可是在这次社会调查活动中,由我负责制作的课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也为我们小组争了光,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自信,交到了朋友,学会了与人合作,这些都是我在过去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

◆吕老师,平时上课时你对我们总是很严肃,同学们都对你敬而远之,可是在这次活动课中,你和我们一起谈心,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共度难关,变得那么和蔼可亲,同学们都亲切的叫你大姐姐。

◆这次社会调查,我们是在平时紧张学习之余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了解、去调查各种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疲惫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同学们的脸上。并且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到了许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本领。【指导教师认识、反思和感悟】

这次活动课的开展要花去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也牵制了教师相当的精力,但我认为收获还是挺大的,结合这次活动课的开展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首先,教师角色要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度和创造各种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出结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已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处在学生中间,领着学生走向生活,亲身体验,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探索,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角色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主题活动中的指导者、参与者,甚至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如在这次社会调查的活动中,我坚持只作理论原则的指导,或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他以信心。或是在学生上街采访时作了他们的“安全保镖”,对他们刚开始采访时的害怕心理作了辅导,至于具体的操作过程完全有他们自己去决定,自己去解决,自己去面对。当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被拒绝后,我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让他们总结出被拒绝的原因,全组商量解决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是他们通过努力,提高了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其次,教师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纵观整个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孩子们活动成果的优劣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敢想、敢说、敢于实践,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看重的是学生的参与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勤于观察,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就将是受益匪浅的,我们不应把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及时了解前沿知识和信息,有丰富的学识,有创新的意识。教师必须从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对整个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预测,并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适度调整,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以便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或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引路人。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的诞生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诸多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空间,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我要知难而上,愈难愈上,忘我工作,大胆尝试,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尽一点微薄之力!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放 风 筝 》

南京市铁心桥小学吴书芬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风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随着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交流次数的增多,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筝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风筝与文化关系至深,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娱乐生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本校许多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

于是,我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搜集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制作和欣赏风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各种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5.通过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织形式:一个班分成五个组,分组时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绘画、制作、信息、宣传等)把这些人员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各种人才互相搭配。

活动时一起参加,有需要时再分头行动。比如:制风筝时,不知道如何制作,信息人员就可以发挥作用,一部分人可以去请教老师、风筝爱好者等,一部分人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等。

一段时间后,有了成果,宣传人员要立刻总结汇总,并以黑板报等形式公布。

学生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再请教老师。各小组中各个队员活动前应该明确需要干什么,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二)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三)、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了确立“风筝”这一研究内容,同学们分组围绕“风筝”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

子课题:

1.风筝的发展历史

2.古今中外的各种风筝

3.风筝的种类、图案

4.关于风筝的趣话、故事

5.未来风筝的发展趋势

6.自己制作的风筝

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组合本组特点选定了研究的子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题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热情。

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这次关于“风筝文化”的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让学生尝试专题研究。在众人的设想及归纳中,孩子们定下活动方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方案简单易行,大的框架已搭成,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例如:神力小组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组名:课题题目:

校外指导老师:

组长:

小组成员:

课题的目的: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

(3)活动所需的条件:

(4)活动所采用的方法:

成果展示:

第二步:根据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研究方法

学生们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①引导学生调查风筝的种类、名称、风筝著名产地、传统制作的方法等。(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例如:a.访问熟悉的人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放风筝的一些制作技巧等。

b.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查找书籍、报刊,同学们了解到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以上是流行小组整理后的资料)

c.在网上,同学们下载了许多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是花儿小组在新浪网查到的资料)

在欣赏的风筝发展史中,体会古代文明的魅力及现代科技的神奇。

②引导学生阅读与风筝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2000年风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④考察贵阳近几年风筝的变化(如数量、规模、档次、风筝的类型、消费人群等)。

第三步: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有收获有成果,向人们展示、交流是最快乐的事情的。首先,让学生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将小组同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谈话、展示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并列出各类表格。

如:

风筝图案的种类及它们的吉祥寓意

风筝的流派

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举行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步:动手创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学作品、摄影图片,手抄小报等。

2.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小组心目中的风筝。对于好的作品老师给予鼓励,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3.交流活动体会,在班上集中座谈会,怎样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活动总结与评价阶段: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校风筝节、手抄报、图片展等,将所有成果汇集一起,办成小展厅,请家长及其他老师、同学参观。

评价方式:

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2.评价的多样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对风筝进行了解和研究

四、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方位开放的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他们有时会情趣大发,恨不得一天课程都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节课分工查资料,一节课搞个小小的调查,一节课汇总讨论,一节课交流成果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就不可能完全预知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与每节课40分钟的固定安排发生了矛盾。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课时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活动周期长,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教材上的每一个活动内容,似乎耽误了时间,没有达到训练目的,是一个遗憾。但是仔细想想:蜻蜓点水般的进行完所有的活动内容,势必要侵占学生大量的实践的时间,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有认识上的提高。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交流,这使活动进行得充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摸索出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学生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所以从态度与能力的角度看,以系列课的形式完成活动单元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校内活动转变成校外开放性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初衷。

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布鲁姆在其《教育评价》中说过:“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

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放 风 筝 》

南京市铁心桥小学 吴书芬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风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随着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交流次数的增多,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筝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风筝与文化关系至深,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娱乐生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本校许多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

于是,我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搜集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制作和欣赏风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各种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5.通过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织形式:一个班分成五个组,分组时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绘画、制作、信息、宣传等)把这些人员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各种人才互相搭配。

活动时一起参加,有需要时再分头行动。比如:制风筝时,不知道如何制作,信息人员就可以发挥作用,一部分人可以去请教老师、风筝爱好者等,一部分人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等。

一段时间后,有了成果,宣传人员要立刻总结汇总,并以黑板报等形式公布。

学生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再请教老师。各小组中各个队员活动前应该明确需要干什么,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二)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三)、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了确立“风筝”这一研究内容,同学们分组围绕“风筝”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子课题:

1.风筝的发展历史

2.古今中外的各种风筝 3.风筝的种类、图案

4.关于风筝的趣话、故事 5.未来风筝的发展趋势 6.自己制作的风筝

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组合本组特点选定了研究的子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题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热情。

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这次关于“风筝文化”的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让学生尝试专题研究。在众人的设想及归纳中,孩子们定下活动方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方案简单易行,大的框架已搭成,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例如:神力小组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 组名: 课题题目: 校外指导老师: 组长: 小组成员: 课题的目的: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

(3)活动所需的条件:

(4)活动所采用的方法:

成果展示: 第二步:根据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研究方法

学生们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①引导学生调查风筝的种类、名称、风筝著名产地、传统制作的方法等。(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例如:a.访问熟悉的人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放风筝的一些制作技巧等。

b.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查找书籍、报刊,同学们了解到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以上是流行小组整理后的资料)

c.在网上,同学们下载了许多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是花儿小组在新浪网查到的资料)

在欣赏的风筝发展史中,体会古代文明的魅力及现代科技的神奇。

②引导学生阅读与风筝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2000年风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④考察贵阳近几年风筝的变化(如数量、规模、档次、风筝的类型、消费人群等)。

第三步: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有收获有成果,向人们展示、交流是最快乐的事情的。首先,让学生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将小组同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谈话、展示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并列出各类表格。如:

风筝图案的种类及它们的吉祥寓意

风筝的流派

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举行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步:动手创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学作品、摄影图片,手抄小报等。

2.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小组心目中的风筝。对于好的作品老师给予鼓励,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3.交流活动体会,在班上集中座谈会,怎样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活动总结与评价阶段: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校风筝节、手抄报、图片展等,将所有成果汇集一起,办成小展厅,请家长及其他老师、同学参观。

评价方式:

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2.评价的多样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对风筝进行了解和研究

四、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方位开放的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他们有时会情趣大发,恨不得一天课程都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节课分工查资料,一节课搞个小小的调查,一节课汇总讨论,一节课交流成果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就不可能完全预知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与每节课40分钟的固定安排发生了矛盾。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课时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活动周期长,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教材上的每一个活动内容,似乎耽误了时间,没有达到训练目的,是一个遗憾。但是仔细想想:蜻蜓点水般的进行完所有的活动内容,势必要侵占学生大量的实践的时间,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有认识上的提高。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交流,这使活动进行得充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摸索出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学生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所以从态度与能力的角度看,以系列课的形式完成活动单元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校内活动转变成校外开放性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初衷。

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布鲁姆在其《教育评价》中说过:“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抗日歌曲赏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抗日歌曲赏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 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内容确定主题这种确定主题的方法适合低年级学生和初做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在其中穿插了一些活动,比如社会调查、口语交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题课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峰峰矿区第一小学王肖一、 主体的产生 本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即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能力培......

    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案例 活动主题:一草一木都在我们心中 活动目的:为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使社区的关系更加和谐,让老人们得到更多的关心,孩子们更加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创建诚信社会从我做起 一、教学设计意图: 《创建诚信社会从我做起》是根据小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本第2课《做诚实的孩子》而改的......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活动主题六 校园美容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大气、水、土壤等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初步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保护水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节约用水 珍惜水资源 一、 主题的产生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等问题正威......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安全自护我能行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1、选题背景 现在的孩子们,在家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呵护;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关爱,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在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三年级《可能性》授课人:韩存莉 一、教学/学习目标: a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