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doc——检索版2015.4.7

时间:2019-05-14 21:2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doc——检索版2015.4.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doc——检索版2015.4.7》。

第一篇: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doc——检索版2015.4.7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莆田市涵江区萩芦中心小学 张金涨

小学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农村小学,一提起作文,大家就望而却步,学生怕写、家长担扰、教师头疼。相对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农村教育尚未均衡发展,小学生基础差,素质不高,学习条件落后,资源不足等不利因素。很少能“走出去”,孤陋寡闻,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跟不上时代同龄人的潮流。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化解写作困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仍是一个需要长久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总结出以下五条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将不再是一种压力,而是发奋学习的动力,人生目标的追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 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神经,让学生在没压力、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兴趣勃勃地学习。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导向。

(一)创设情境,提供平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作文入门的金钥匙。”儿童对某些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许多兴趣都是靠老师“诱导”出来的。提倡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调动小伙伴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1、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启动仪式或主题班队会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如:开放学校爱心图书室;开展“走复兴路圆中国梦”读书活动;安全教育日(周月)启动仪式;组织应急逃生演练;“六一”节、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

2、让学生上台阅读文章或优秀习作,举办“放飞中国梦”讲故事、演讲比赛等。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寓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文娱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表露的机会,积累习作题材。如:组织开展“迎元旦、促和谐”莆仙戏曲表演、捏泥人、书画、手抄报、卡拉OK、器乐等比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4、组织参观、远足、旅游、劳动实践等。

(二)反濮归真,回归大自然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要设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小学生最爱玩游戏了,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确定游戏规则。之前,告诉学生要注意安全,留意游戏的全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举动、氛围和表情,让他们玩得尽兴。之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中受到的教育,自然就会谈得兴致勃勃,动笔就有内容可写了,而且不觉得难了。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喜欢的一种》(活动、游戏等),让学生写前进行痛痛快快地“玩”,然后让学生把活动的分工、合作、过程、感受等写下来,起草的时候,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皱眉头的。纵观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日程——上课、回家、吃饭、写作业、看电视、休息,除了做一些娱乐游戏活动外,其实生活比较单调。因为受到安全因素的制约。鼓励他们融入课外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接触大自然,积累作文素材。如:来到田间地头看绿油油、金灿灿的油菜花、到岸边看清澈见底的河水;到果园、花园、茶园参观;来到山上,听悦耳悠扬的鸟鸣声;参观工厂,感受生产过程的复杂劳动;游览名胜古迹,包揽家乡壮丽景色;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召开生日party,享受人生成长的喜悦……。

(三)搜集素材,写熟悉的内容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作文命题提倡开放性,放宽命题要求。因为农村孩子生活环境都在农村,城市的繁华喧嚣体验的少,多让他们搜集发生在身边的“土”素材,也是他们所处环境的一种优势。以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素材,围绕乡土写话。有句谚语说的好:生活是知识之源泉,知识是生活之明灯。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习作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提炼、加工素材。如:参加婚庆,了解家乡的民俗;参加闹元宵活动,体验家乡风情;参观江春霖故居,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游览森林公园,感受自然风光......进而认识到“最美的还是自己的家乡。

(四)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要养成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的习惯,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1、用名人故事及语言激发。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用赞美的语言鼓励。

2、用文章激发。给学生树立自信心。遇到好的作文就当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3、用文字激励。为文中的闪光点“喝彩”,为有一个成语用得准确、一个比喻句写得好,一处描写有新意,也要为其大声喝彩。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4、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摘抄或打印后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供全班学生鉴赏。

5、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

6、向报刊投稿。

二、听说读写结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是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些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会听,然后才会说;先要会读,然后才会写;先要会写,然后才会改。书面语言要以口头语言为先导,听说能力提高了,对提高读写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读写能力提高了,修改作文能力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一)读好书,好读书,把好读书关

写好作文的关键是读好。要求学生要有“好词好句”本。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课堂上品读、欣赏、背诵。语言积累必须在语文课上下工夫,不是动笔练。读是在为写积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佳作,可以让学生积累情感、积累语言,还可以积累布局谋篇。

(二)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练好读写关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④都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作用,体现文章源于积累。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每学习一篇课文,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引导同学拓展能力:每天读一篇佳文,摘抄十个好词佳句,每教完一篇课文后进行一次小练笔。

(三)复述课文,练好听话、说话关

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性强的文章。在练习前,投影出示听、说的要求,强调复述要点,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分清故事主次,理清层次,用略述或详述的方式进行复述。之后,让学生朗读故事,做复述前的准备。

三、持之以恒,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叶老说:“文章不厌其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清代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⑤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修改作文是学生认知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在作文课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和要领,提供修改作文的标准符号⑥,自己学会口头、书面修改习作,从字词、标点、句子、段、篇都要反复读,不断的推敲。

(一)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是规范修改的基础。作文修改的基本符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已有出现,教师要求学生熟悉这些基本符号,明确符号意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始运用时,结合学生作文实例,详尽介绍符号的用法,并示范批改,规范使用,严格要求,为学生正式规范修改作文奠定好基础。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着孩子作文水平的提高?恐怕是“重写轻改”缘故吧。写完一篇文章初稿,并不表示创作的成功,那顶多也是文章的雏形。那样的文章质量不高。所以应当让学生多看几遍后,找出其中的毛病。如标点符号的错用、词语搭配不当,语句欠通顺,修饰不当、引用错误、首尾没有呼应,抒情喊口号,缺少具体的特定的内容描写,层次不清等。教师还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当面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文”的能力,长而久之,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依照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自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改“符”。很多小学生都有“一逗到底”的毛病。修改时,教师要让孩子仔细品读句子,弄清句与句间的联系,用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改“字”。教师可指导孩子练习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字、词填空等练习。还可以开设“错别字医院”,开展找错别字比赛,分门别类后,举办错别字展览。

3、改“句”。修改时要让孩子一句一句仔细琢磨,看看有没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意思重复、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等问题。

4、改“重点”。在修改的过程中,可让孩子抓住重点多提几个问题。如修改 写人的作文时,问一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修改记事的作文时,可以分得细一点,看看六要素写清楚了没有,描写是否具体,再进行补充修改。修改状物的作文时,多问几个景物是“什么样”的特点,写清它们的颜色、数量、大小、形状等。修改应用文,多找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翔实。

5、改“条理”。文章的条理性是比较难以驾驭的。例如,写事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要看是不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来写的。出现条理紊乱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写状物文章或看图写话的时候,特别要强调观察顺序,按照空间位置转移写来作。

6、改“中心”。让孩子对照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仔细想一想,自己写的作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删掉。

需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过程中。开始时要放低要求,问题抓得不准,改得不全都没关系,要让孩子有胆量去尝试。备好字典、词典、电脑等不会说话的工具,遇到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可以请教这些“老师”,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二)互改

对于学生的初稿,在老师批改之前,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修改后互批互改。如,让“优等生”与“学困生”手拉手结对子,一对一进行交流互评;也可让“学困生”改“优等生”的作文,去感受美文的精妙,当然他们的水平有限,改不了多少名堂;让“优等生”改“学困生”的作文,体验当小老师改“差文”的乐趣与苦衷;也可在“优等生”之间互改,这样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优势互补。教师应放手、指导、巡视,关注学生的修改的全过程。对于个别“学困生”实在没能力的,要帮他一把。还可以让学生们组成若干个“作文修理厂”,分工协作修改文章,有些人专门改错别字,有些人专门改病句,有些人专改调理,有些人多进行润色等等。在互改作文过程中,学生有意无意间不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欣赏到别人的构思,立意,谋篇,还提升了自己对今后习作的自信心。

(三)师改

批改作文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作文教学计划与生成效果最真实的反馈,也易于捕捉习作教学的病点和盲点。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眉 5 批和尾批、定性后,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水平,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缺补漏;更有利于我们发现并确定下次作文教学的新起点。通过教师的批阅,学生看了老师的评语,了解了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

四、采用标准修改符号规范修改

修改作文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一,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改”。说白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除写不好的东西的艺术”。鲁迅有改文三部曲:“

一、暂读两遍求顺口;

二、冷却搁置再修改;

三、忍痛除臃狠修改。”古代文坛上更是留下了很多改文的佳话。关于《推敲》的故事⑦大家都很熟悉了。我的做法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增、删、改“四种能力的培养。

1、读

写完作文后,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时习作,时间充裕的话,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定势”,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后,等你有了雅兴、灵感时,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是考试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它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的,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2、增

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

(3)记叙中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小金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这里仅举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小金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 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3、删

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与主题无关,疑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作文《我的同桌》。有位同学写其同桌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段写到她在熄灯后还躲进寝室的帐子里打着手电做功课。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刻苦好学,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不正反映她既违反学校纪律、又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还不注意保护视力吗?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需删除。

(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如《记一位好老师》。有位同学全文只写了400余字,但开头大发议论,仅谈教师节的意义便用了150多字。当然提一下教师节是可以的,但在记叙文一开头就大文笔空发议论没必要,应酌情删减。

(3)内容重复的也应删除。如《在学雷锋的日子里》。有位同学一连举了六七位活雷锋的例子,来描述学校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

(4)开头离题太远和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市场见闻》这样描写:有的从凌晨起床写起,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有的则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公交车。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关联的也应一笔带过。又如写读后感一类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实感写尽,为了所谓拔高主题,往往还要空喊几句口号或硬做一番检讨。诸如此类的蛇足式结尾,也应加以删除。

4、改

需要改的主要有三种情况:

(1)“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

(2)“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如有篇习作《弟弟》的倒数第二段:“我看见弟弟从人群中挤出来往家里跑去,透过雨帘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耳边又响起了?‘我是小服务员’的歌声……”弟弟回家去干什么呢?初稿中没交待。后在修改时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里还有煤饼!”联系上下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饼给人家用。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

(3)“记叙文中一个人的冗长话语”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 7 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五、勤写日记、周记,注重语言积累

日记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自由作文的一种形式,它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好方法。日记,是一座宝库。通过它,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储蓄起来。那里有你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点进步,有你在知识的高山上撷取的每一朵小花,也有你奉献给生活的每一份情谊。因此,不少小朋友对日记情有独钟,从一开始就倾注全力,写得十分用心,而且不间断地写下去。但是,也有少数的同学,对日记没兴趣。他们或说:“写日记有啥用?天天记,烦死了。”或说:“日记是作业,不写要挨批评的,只好给老师写吧!”看来,他们把写日记看成了负担。就有同学为完成任务瞎编一通,或一个晚上就记好几则,甚至有的幻想有个机器人来替他完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是这些同学对写日记的意义还没领会,还体会不到写日记的好处。只有老师的引导,才能让他们明确写日记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六、重视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升华和作文批改的综合、继续;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命题、指导、批改等环节的归纳、总结和提高;是写作指导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积极上好作文讲评课。注意做到:

1、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2、讲评内容的选择要突出重点

3、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5、要给学生个体机会

一分耕耘,一滴汗水,一分收获。经过长时期的多角度、多渠道、多样化、多模式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浓厚了,大部分孩子们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描写生活、记录生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孩子们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展示。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能修改自己和同伴的“佳作”,习作水平提升了。但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也有“朽木难雕”的个别案例,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李彬841018 摘要:我国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是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作文课程教学策略,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进行探讨。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途径

在小学阶段,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着重研究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兴趣,促进他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熟练地进行阅读、分析、语言表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优秀范文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的是非、优劣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选择优秀的作文进行范读。在进行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此篇范文写作的技巧、结构、语言运用等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在进行人物描写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我的爸爸》进行范读:他个子不高、剃着平头、平时总是低着头走路,行色匆匆,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他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但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伸出上手去帮忙;他是一个坚强的人,自己遇到事情时,总是自己解决,从不麻烦别人;他是一个寡言的人,从不会对亲人说一句“我爱你们”;他是一个好父亲,虽然不会表达,却总是默默地将儿女放在心上……他就是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一段作文,描写了爸爸的哪些品质?是以什么方法进行写作的?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我的爸爸》以排比句式写出了爸爸的忙碌、善良、坚强、寡言等特点,虽然没有一句人物对白,却将一个好爸爸的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对爸爸的爱与尊重。可见,读范文,可以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一些写作方法,提高作文能力。

二、积累阅读素材的训练作用

作文能力,不但要靠教师的指导,同样还要靠学生自己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这就需要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以丰富的阅读来奠定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而学会将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作文写作技巧等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增加小学

生的阅读量,同样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学习的文章,切勿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而推荐小学生阅读一些较难的文章,以防挫伤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以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表达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进行叙事作文的写作指导时,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看过那些有关叙事的作文,这些作文是以怎样的顺序进行叙事的,在自己写作时可以参照哪些写作方法等等。小学生拥有一定量的阅读词汇与写作技巧,就会很容易地完成叙事作文的写作。

三、开展第二课堂,在生活中观察、学习

所有的学习都来源于生活,同样小学作文的写作学习,也可以到生活实践中开展。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开展第二课堂,将小学生带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比如,在适当的时机,带领小学生去校园进行“实景写作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一种花卉或者树木等作为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如组织小学生观察牡丹花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朵牡丹花单生在枝的顶端;牡丹花的颜色很鲜艳,有

红色、粉色、紫色、黄色等等;牡丹花的香味浓郁、隔很远都能闻得到;牡丹的叶子是相对而生的”。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想象,有关牡丹的诗句、典故。学生经过思考,说出一些有关的诗句、典故,最后对这些观察、想象进行整理,形成一篇文章。“春天,百花齐放,牡丹成为这百花从中的女王。它以艳丽的色彩,浓郁的花香,优美的姿态,使百花顿失颜色。曾有很多诗人赞美过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天下真花独牡丹”。这些诗句充分表现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富丽端庄,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牡丹不愧为花中之王。

四、重视作文批改,引导小学生完善作文

有的教师误以为小学生写完作文就是教学的完成,这是错误的。其实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在自己的作文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正,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应该怎样加以避免等。所以说,作文批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理性的分析,总结在作文写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而扬长避短,弥补不足之处。在教师进行作文点评过程中,要注意对典型问题的重点分析与指导,还要注重作文点评的方式,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促进小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的提高,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会随着技术与时代的发展,创新地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不断地研究教学、了解学情,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以便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

第三篇: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徐文静841018 摘要:众所周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获取文化知识、储备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阅读。通过有效的阅读,小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此,本文拟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举措,在此抛砖引玉,旨在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及有识之士共同来关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途径

阅读是夯实和提高小学生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还对扩大学生的视野、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和研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从词语和句子的认识与理解开始

词语和句子的认识与理解是阅读的奠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对于词语和句子的认识与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换言之,教会学生学习词语、理解语意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始与基础,是阅读的奠基石。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而应有计划、有步骤的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和理解更多的词语知识与句

子,使之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这也是发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主要实施途径有:一是进行词语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建议语文教师学会取舍,善于精讲。即对于简单的、一读就懂的内容,不必再重复讲,反复讲;而对于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或较为重要的和常用的,则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尽可能的做到理解与运用二者结合起来。对于常用的词语,则要鼓励学生多加运用,如在说话交流中、写作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也就是说只有在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懂得学以致用。那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呢?应放在引导学生说上,即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和掌握口头运用的能力。如第五册《晨读》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语意很简单,多数学生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因此,我们的教学重点则可以放在“珍惜”这个词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其他词语进行比较或造句。

二、以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且微妙的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了“兴趣”这一元素,那么学习起来必定能事半功倍,从而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这就是兴趣的魅力所在。可以说,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方式,在此根据个人在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1.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适合学生和学生喜欢的读物。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卡通、寓言、童话、动漫等刊物的语言与他们的性格、语言、年龄更为相近,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正是这个年龄段所喜爱的,更为容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求知欲特别强烈的年龄段,因此这时候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科幻小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一些情节曲折、离奇、生动的故事书,而不一定非得是课本里的文章。有益的课外读物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西游记》等世界名著。

2.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合适或相关的读物。如学习《赤壁之战》时,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

火柴的小女孩》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和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寻找阅读所带来的乐趣,激发阅读热情,使之自觉、主动的进行更多的阅读,使之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三、传授正确有效的阅读之法

得当的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而不是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什么也没记住,没有收获,那等于是浪费时间。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物和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之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具体的实施途径有:(1)传授一定的阅读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这里有必要给学生讲解一下什么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这些阅读方法都具有哪些作用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阅读方法所带来的阅读效率和乐趣。因此在阅读方法上,教师要多下些工夫,帮助学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读物选择正确而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2)放手自主阅读。阅读能力首先要在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它更多的是强调自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角的思想观念,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本,将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

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帮助,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深层次地提高小学生知识的储量与质量。在文末借用语文教育老前辈吕叔湘的一句话:“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

参考文献:

[1]庞东辉.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9,(8).[2]李瑞雪.浅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J].现代语文,2010,(5).

第四篇: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与背景

(一)时代的发展呼唤“阅读优先”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还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所以当今时代国内国外都很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在美国,克林顿就曾倡导过“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总统也提出过“阅读优先”方案;英国教育部在1998年9月到1999年9月开展了一个全国阅读年的活动;日本的“亲子20分钟阅读”运动和“儿童晨间阅读”运动等,都是非常有影响的推动全民阅读的活动。在国内,不论是香港特区、台湾地区,还是内地,都在全面推行“全国儿童阅读实施计划”。香港特区就有不少团体和组织着力营造阅读风气,推动阅读运动。如2004年4月,香港有关部门举办的支持世界阅读日之“全民阅读20分钟”、“名人讲故事”、“书与梦同行”、“午间阅读”等活动,号召全港市民共同宣扬阅读文化。内地很多学校也在阅读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等。

(二)儿童的成长呼唤“阅读优先”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然而,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完成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缺乏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阅读的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加之应试教育的枷索、成绩优秀论、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影响、可阅读材料的缺乏等等因素,让正在成长的孩子离真正的阅读越来越远。孩子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环境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据某杂志社对全国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反映:有61.2%的老师和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由此看出,要真正让课外阅读堂堂正正地、健康地开展起来仍是任重道远。然而儿童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李振村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样,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人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由此可见,人的一生中许多美好的情感,都是由儿童时期培养起来的,而健康、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儿童美好情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我们的研究,正是为了还孩子一个干净的阅读童年,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 “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是大语文课程观的体现。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四)小学心理学理论

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习惯、品行的形成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阶段。因此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达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

三、课题的假设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状况,合理地设计阅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对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同时通过有效的反馈环节,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就能够充分调动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环境对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尤其重要。这里的阅读环境是指周围的人是不是在阅读,在阅读什么以及在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因此,如果能够在全校的范围内持续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课题的界定

“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阅读者完成阅读任务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完成阅读任务的本领和能力。

“课外阅读能力”:事实上,人生中进行的所有阅读,几乎完全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只是最开始阅读的阶段非常小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阅读能力”就是指“课外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掌握课外阅读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和知识,并具备鉴别、挑选和吸收阅读材料的成熟的阅读心理。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并初步形成课外阅读活动课程体系;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各阶段学生阅读目标以及为达到该目标适合阅读的书目,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阅读建议;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指标及方式;

(四)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五)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阅读型、学习型、研讨型的教师团队。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实践步骤

(一)研究内容

1、形成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并对效果进行评估,逐步营造校园阅读场

通过探索,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阅读指导课程模式,指导老师行之有效、引之有法地进行阅读指导;制定完善的评估系统,在课堂内外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得当的方法、指导和优良的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2、研究通过合理的阅读指导推动研究性课外阅读

研究性课外阅读指的是,学生带着特定的问题收集阅读材料,并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研究性阅读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技能有良好的效果,并能成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合适的结合点。本课题拟探讨研究性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先在高年级进行试验,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动并展开研究性课外阅读。

3、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指标方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指标及方式,以求通过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作出判断。

4、研究在课外阅读活动指导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这一契机,促使教师博览群书,并对教师阅读提出具体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步骤及分工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五年,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3月)1.制定课题总体方案;

2.申报课题,并发动各年级负责教师制定符合年级实际的实施方案、阅读课教学计划、阅读课活动方案等; 3.总结前期研究的初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4.聘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5.进行前测。

2、实施阶段(2006年4月--2010年6月)1.开展实验; 2.收集有关资料;

3.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4.收集整理有关阅读课教学资料,整理出本校阅读课教案、阅读活动方案

3、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1.进行后测;

2.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形成辅导教材; 3.进行后续性研究;

七、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二)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视野。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验证、提炼、总结,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四)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八、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程,注重能力培养

1、开设“课外阅读指导”校本课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2006年开始至今,我校将课外阅读指导作为校本课程正式编入学校课程表,学期初,由各年级分别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学期中,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研讨,进行阅读指导实践;学期末,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有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有了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的保障,有了阅读方法的有效引导,就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2、确定课外阅读指导目标、内容(1)明确各年级段阅读指导目标 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紧扣“有效”两字深入思考和研讨,例如: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有效的,各学段我们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应具备怎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等。在思考和践行中,我们确定并逐步完善了阅读指导目标。如低学段的指导目标为: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载体,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和探索;要求教师以阅读材料的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式的指导三个具体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培养学生既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又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2)制定每学期阅读计划 根据所制定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组在学期初认真讨论制定各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计划。计划中涵盖了新书交流、好书推荐、阅读方法指导、特色阅读活动、评估和考核几方面。每各学期计划的制定既有经典的传承又能根据实情有所创新,以此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效性。

3、致力于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开发

根据制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目标和内容,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努力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开发,旨在多类型的阅读指导课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绘本阅读课 “绘本”是日本对图画书的翻译,也极具东方韵味。“绘”指绘声绘色,绘图绘影的生动,也包含一个展现过程,即由小及大、由远及近过程的意味,因此称之为绘本。图画书是小朋友不可缺少的良伴,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学童几乎都是由图入手的。为此,针对一年级刚走入阅读之路的孩子,则由教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字和图画相匹配的世界,走进一个充满无限乐趣、丰富而精彩的世界。如,谢平老师执教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有友情要出租》、《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绘本都已成为师生们爱不释手的阅读作品。(2)品读欣赏课 这类课主要是就书中的某一个章节或某一篇精彩的文章,师生一起赏读。课堂上或是品味故事中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或是赏析作者独到的表达方式,或是感悟不同作品特有的语言文字魅力„„品读欣赏课让学生在不断的品味和思考、想象与拓展中,将书读得更丰富、更深入、更透彻。

(3)阅读方法指导课 在阅读方法指导课上,我们针对预定的阅读指导目标,在不同年级进行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探讨。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会读书动笔的方法,指导中年级学生学会用读书符号作阅读批注,指导高年级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以及浏览和速读的方法等。(4)读物推荐课 读物推荐课即通过讲解书的主要的内容、朗诵精彩的片段、讲述经典的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课堂上可以是教师推荐,即根据学期阅读计划中的书目推荐表,定期向学生介绍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可以是学生推荐,即组织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拿到班级相互推荐介绍,相互借阅。同样,我们也定期邀请家长来校,为孩子们推荐他们读过的好书,介绍他们的读书经验和体会,不断引领孩子们健康阅读,走向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

(5)读书汇报课 读书汇报课主要指在学生在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学生通过讨论、演讲、朗诵、表演、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将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6)阅读综合实践课 阅读绝不是单一的读书活动,阅读综合实践课则是将课内与课外、读与行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特定的问题,收集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动手、动脑、合作等方式形成个人研究成果。这种研究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让阅读成为一个立体的具有延续性的高效实践活动。

(二)推荐阅读书目,引领健康阅读

1、营造健康阅读氛围,推荐优秀书目

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为引领孩子健康阅读,每学期初,各年级教师都会根据每个学段的阅读主题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坚持做好为学生推荐各类优秀的儿童读物这一重点工作,包括必读和选读书目;推荐的形式有教师推荐、学生推荐、家长推荐、专家推荐、作家推荐、全校师生投票推荐等。以2009年上学期为例,我们为孩子推荐了以下读物:一年级的必读书目为《108个经典童话》,选读书目为《我有友情要出租》,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朗读手册》;三年级必读书目为《草房子》,选读书目为《青铜葵花》《细米》,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幸福的种子》;五年级必读书目为《童年》、《城南旧事》,选读书目为《八十天环游地球》《史记》,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爱和自由》。学期中,各年级则围绕推荐的书目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学期末,教师则对学生一学期必读书和选读书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效检测和评估。书目的推荐活动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有了方向、有了指导,有了反馈,有了评价,阅读也更具实效。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赏读名家系列

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创作了大量适合孩子、反映儿童生活或内心世界的作品。由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由一个作家认识一类书籍,由一类书籍品读一种生活,认识一个世界,收获一种思想,这是近两年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中的新尝试——赏读名家专列。在推荐书目时,我们不但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而且更倾向于推荐一个系列的书,杨红缨系列、郑渊洁系列、金波系列、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彩乌鸦系列„„ 一个学期一个年级都在读一个或一类作家的书,研究一个作家的作品,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系列活动。如2009年,我校的“名著导读团”正式成立。“名著导读团”由几位热爱读书、热衷于儿童读物推广的优秀语文教师组成,每周一下午,这些老师会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一顿精神大餐——作家名篇专题讲座。如戴娜老师的《在想像中畅游——走近凡尔纳科幻世界》,黄义老师的《品三国》,张远欣老师的《我读儒林外史》等都已深深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赏读名家系列,使学生的阅读不但有了广度,更有了深度。

3、紧扣课内教材,链接课外文本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学中,我们结合课本,运用文中的阅读提示、阅读信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紧密联系的书籍。如六年级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与文本作者相关的书,在上完《最后一头战象》后,便向孩子推荐了作者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五年级在学习“忆童年”这一组课文时,老师便向学生推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同一主题的阅读文本;:三年级学生在学完《灰雀》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课文主人公相关的文章,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诚实的孩子》、《蜜蜂引路》、《列宁怎样作文》、《列宁和卫兵》、《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有关列宁的文章。这样的课内外链接,早已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了,语文的学习绝不单纯是一篇课文,一组课文,而应该是一个大语文世界的构建。

(三)构建阅读场,注重校园文化熏陶

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作用,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使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自觉行为,成为课外阅读的实践者。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隐性课程建设的主要阵地。酷爱阅读的校园文化,如同一个“阅读情感场”,能够发挥情感的感染性功能、弥散性功能、激励性功能和动力性功能,使学生全方位地接受书香的熏陶。几年来,我们凭借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阅读的育人环境,让校园里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书香,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蓬勃的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班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营造书香班级是校园书香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开学初,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献计献策,用自己的智慧装点教室。如悬挂张贴用名人诗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精心布置学习橱窗,为课外阅读提供优秀文本;通过多种渠道募集可阅读的书籍,建立班级图书角;有的班级还专门开辟了阅读墙,展示学生的好书推荐、阅读感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优秀的文字,受到美的熏陶,在我们的校园中处处可见诗一般的语言。如,学校的宣传橱窗就是书香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毛泽东诗词墙,毛泽东诗词鉴赏橱窗,学生诗歌作品展示橱窗等,就连“心理教育”、“家庭教育”橱窗的开篇都是极具欣赏性和教育性的诗歌,还有美术长廊、美术专题橱窗等,孩子们用彩笔把文字、图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在校园里,孩子们时常驻足吟诵,诗意浓浓,好不得意;孩子们浸染在这古朴、典雅的校园中,受到深厚文化底蕴以及校园书香文化的熏陶,他们好于读书,乐于读书,读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开展读书活动,留下童年书香

阅读育人场的营造,还需借助活动载体。为此,我校还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开展独具特色的阅读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1)趣味伴读活动

“趣味伴读”是我校的特色活动之一,旨在通过高年级带领低年级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伴读活动,提高全校学生阅读兴趣。课堂中,操场上,走廊里,一群群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孩子各自带上自己喜爱的书籍,结伴而坐。哥哥姐姐们声情并茂地将有趣的故事读给弟弟妹妹们听,还不时传授自己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弟弟妹妹们认真倾听,时而向哥哥姐姐提出许多问题,时而说说自己阅读的收获,懂事的哥哥姐姐还会给他们适当的奖励。在这样的伴读活动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仿佛一下找到了长大的感觉,别提有多认真;低年级的孩子则找到了一个比老师更容易沟通的好朋友,阅读兴趣更浓厚。所以说,这样的活动达到了一举多得到的效果。(2)亲子共读活动

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是温情的传递,也是亲情的纽带。在亲子感情的培养过程中,书籍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校开展的“亲子讲故事比赛”、“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读书知识竞赛”、“附小故事爸爸妈妈评选”等系列亲子共读活动,也成为了学校读书活动中一道情意浓浓的风景线。《“亲子共读一本书”成长记录册》记录了家长和孩子读书成长的点点滴滴,每学期的亲子故事会总能将校园生活点缀得丰富多彩,“附小故事爸爸妈妈”的评选更是让家长深切感受到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家长示范作用的重要。(3)“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红色旅游基地,如何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挖掘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打造学校的阅读特色也一直是我们在思索的问题。2008年,我校启动了“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引领学生鉴赏伟人毛泽东经典诗词。每周二的晨读时间,全校师生或是诵读,或是赏析,从诗词中尽情感受伟人的诗人气质、领袖风范。我们还定期开展班级“追寻伟人足迹”毛泽东诗词诵读比赛。2009年12月,受长沙市委宣传部的邀请,我校136名学生在橘洲公园毛泽东雕像落成典礼上,激情朗诵毛泽东诗词,一时间社会上好评如潮,校园更掀起了一股读红色经典诗文的热潮。本着“社会也是一本书的”教育原则,我们组织一年级新生开展了“红色之旅”参观活动,与一师纪念馆联合举办的“红色基地红领巾导游员”选拔活动,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被一师纪念馆聘为红领巾讲解员,他们在阅读和讲解伟人事迹的实践中锻炼、成长。(4)读书节系列活动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倡导学生与书本为友,引领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学校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活动。每届读书节为期两周,活动丰富多彩,不但有如“趣味伴读”、“跳蚤书市”、“亲子活动”等众多的传统项目,还会推出一些如 “我涂、我写、我做”书签制作比赛、“快乐漂书吧”、“我最喜欢的故事主人公评选活动”等特色活动,为“校园读书节”增添了光彩。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读书、会友,体验、成长,让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快乐,留有书香。

(四)加强家校沟通,实现书香沁家庭

我们深知,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家庭书香氛围的营造以及家长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一定会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为此,我们一直倡导亲子共读,努力构建书香家庭。一方面,学校对家长进行具体的指导,如各年级教师定期与家长通过书信交流学生的阅读情况,提出阅读建议;积极为家长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开展家庭阅读之家长征文活动,成立班级家长读书委员会,举行家长读书专题讲座等。另一方面,学校也号召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阅读活动中来,如邀请家长参加读书节活动,开展“书香家庭”、“附小故事爸爸妈妈”评比等等。当孩子们的桌前、大人的书房摆满了书籍,当孩子们能和父母在夜灯下共读一本书,当孩子们能在家里能关上游戏机、电视机,手捧一本书乐在其中时,书香也真正沁入到了他们的心里。

九、课题的研究成效

(一)理论层面的收获

1、形成“立交桥式”课外阅读指导理念:即形成“纵横交错式”的课外阅读网络体系。也就是一种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开发研究、共同作用的立体式的阅读模式,直通向“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标。这里的横向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元互动,如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共感”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以学校为主要中介,鼓励孩子走向社会,进行宏观调控,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和阅读评价等多方面的指导。这里的纵向是指根据各年级教育内容、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结构的不同特点,制定阅读目标体系,开设阅读指导课,确定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书目、引导方式、激发兴趣的途径、预期效果等。这样纵横交错地构成课外阅读指导立体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形成教育协调理论: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元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协调状态,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反之,就会形成一种分力,各种要素不但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还会减弱其他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协调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校整个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过程,正体现了这种三位一体的协调效力。

(二)实践层面的收获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各年级课外阅读总目标和具体的阅读指导计划

制度的保障是有效实施各项计划的前提。课题组在研究之初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外阅读指导目标和各年级的课外阅读目标。课外阅读指导目标 年级段 指导目标

低年级段 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载体,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和探索。指导教师从阅读材料的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式的指导三个具体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使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年级段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先导,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运用迁移规律,由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2)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阅读;(3)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⑷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年级段 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情感的体验、丰富的积累、趣味的熏陶、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如何引领学生独立阅读,形成较强阅读能力;(2)如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3)如何进行主题性阅读,并书写阅读报告;[4]如何珍视学生读书体验,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年级目标 年级 阅读目标

一年级(1)阅读浅显童话;(2)诵读儿歌、童谣;(3)背诵古诗10篇;(4)听故事20个;(5)读完一本必读书和一本推荐书;(6)完成《快乐阅读》10篇;学年阅读量不少于1万字。

二年级(1)阅读浅显童话集、寓言集,诵读古诗;(2)学会做一些填充式阅读笔记;(3)学会做简单的摘抄,能准备自己的《采蜜集》;(4)积累一定的成语、格言、警句,背诵古诗30篇及优秀诗文10篇(段);(5)读完一本必读书和一本推荐书;(6)完成《快乐阅读》10篇;学年阅读总量不少于4万字。

三年级(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集和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2)背诵古诗30篇,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其中10篇;(3)学习阅读的一般方法;(4)读完一本必读书及推荐书,学做摘录笔记;(5)完成《快乐阅读》10篇;学年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四年级(1)阅读一些著名童话、故事以及儿童报刊、儿童文学、人物传记、历史名著;(2)背诵古诗30篇;(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其中10篇;(4)学习阅读的一般方法,学会在阅读时作批注,会做摘录笔记;(5)阅读必读推荐书目,完成《快乐阅读》10篇;学年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五年级(1)开始阅读名著和科技类文章;(2)学会写阅读笔记,一年内不少于6000字;(3)掌握一些如速读等的阅读方法;(3)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4)阅读必读推荐书目;(5)完成《快乐阅读》10篇;学年阅读总量不少于45万字;

六年级(1)阅读名著和科技类文章;(2)会写阅读笔记,一年内不少于8000字;(3)掌握一些如精读、跳读等的阅读方法,;(4)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5)个人订阅两份以上的报刊;(6)阅读必读推荐书目;(7)完成《快乐阅读》10篇;学年阅读总量不少于55万字。

按照年级阶段目标,课题组每学期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下面是2009年下学期五年级制定以的“励志•思考”为主题的课外阅读计划: 五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 课时 教学内容 负责人

第一课时 我和书本每天有约 戴 娜 第二课时 班级读书会 张远欣

第三课时 阅读方法指导——编写内容提纲 张泽佳 第四课时 《小溪流》《儿童文学》作者见面会 戴 娜 第五课时 励志故事会 张远欣 第六课时 年级读书沙龙 张泽佳 第七课时 阅读考级 戴 娜

有制度和计划的保障,课外阅读活动得以有序地开展。通过多年的研究,这样有目标、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有效的阅读指导,让孩子们收获了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书香童年。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基本课型

通过几年的探索,课题组研发了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各种课型力求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在操作上有其共性,在运用上又体现出个性,不同年级段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各有侧重,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呈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趋势。下面仅介绍其中的几种阅读指导课课型:

读物推荐课:此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学期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向学生推荐全学期必读书目,了解学期阅读计划。其教学流程为“总结假期班级阅读情况——推荐当学期必读书目——介绍必读书目作者——分享必读书中精彩内容——提出阅读要求——推荐选读书目及家长阅读书目”。

绘本阅读指导课:此课型适合低年级段学生,其教学基本流程为:“教师激趣——联想品读——方法指导——自由赏读——拓展迁移”。如,谢平老师在执教绘本《爱心树》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图画和文字,设置悬念,了解作者,然后带领学生一页一页地品读故事,并在趣味点上引导学生思考、想像。师生共同读故事、谈体会、悟情感,一幅幅含义深刻的画面,一行行意味深长的文字,化为了孩子眼眸中闪亮的星星。

阅读方法指导课:结合各年级课外阅读目标,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各有侧重,其基本流程为“提出教学目标——讲解阅读方法——范文引导——练习巩固”。如,四年级的郭荣玲老师执教《学写读书笔记》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采蜜集”,授课时先和学生交流“什么是读书笔记”、“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接着具体指导学生怎么写读书笔记,最后以语文教材和必读书目为范例指导学生写摘抄笔记。黄义老师执教的《品读三国演义》则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速读文章。

品读欣赏课:品读欣赏课中,品读的书籍一般为学期推荐的必读书目。课堂上或是品读整本书,或是品读某一个篇章。其教学基本流程为:“整体回顾读本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品读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语段——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四年级徐欣老师执教的《蝴蝶诗人》,便是带领孩子赏析金波爷爷童话作品中想象的魅力;五年级的方芳老师执教的《逆风的蝶》则和学生一起品位故事中一个个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六年级的张泽佳老师执教的《青铜葵花》又让学生感受曹文轩作品中那看似平常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深刻而独特的意蕴。

阅读综合实践课:此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教学基本流程为:“确定阅读实践活动的主题——讨论活动开展的形式——制定阅读活动计划——查阅、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完成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如方芳老师执教的阅读实践课《走进中华服饰》,先是带领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服饰的书刊,认真研究服饰的历史、演变、流派等,然后进行资料整理,再撰写研究报告,最后分组汇报研究成果。

除了以上特色课型,还有“读书汇报课”“亲子读书课”等在课题组老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也逐渐得以完善。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基本课型的形成,为我校营造了浓厚的师生阅读氛围,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学会了积累,学会了运用,教师的指导有了实效,学生的阅读有了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策略

在社会不断进步,科学知识迅猛增长的今天,市场上有关孩子的读物可谓浩瀚如海,但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高,家长们面对这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的少儿读物,也不知所措。因此,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的课外阅读文本,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几年来,课题组本着“教育与趣味并存,细致与全面兼顾”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了为孩子推荐书目的几种策略:

(1)推荐贴近孩子生活的书:这类书一般是现代孩童生活的一种放大或集中,书中人物的年龄与学生相仿,其言行举止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共鸣。像《马小跳》系列、《窗边的小豆豆》、《青铜葵花》、《手斧男孩》、《皮皮鲁》、《乌丢丢奇遇》等系列书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2)推荐科幻类、探索类的书: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爱幻想、爱探险、喜欢未知的神秘世界是孩子们的天性,而科幻类、探索类书正好给乐于幻想、爱好冒险的孩子一个施展个性的平台。我们推荐的《我们爱科学》、《小百科》、《哈里波特》系列、《猫武士》、《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科幻类的书,引领着孩子历经了一段段奇异的魔幻之旅。(3)推荐动物小说: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纯真的,而充分挖掘孩子内心的这份“柔软”,最好莫过于动物小说。大自然所呈现给孩子们的,往往是一个真实、纯净却同样有着丰富情感的世界,读着这样的故事,孩子更容易引起感触。如《我和狗狗的10个约定》、《我有友情要出租》、《狼王梦》、《再见了,可鲁》、《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小猪唏哩呼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推荐图文并茂的神话、童话故事:童话与神话是人类文明弥足珍贵的宝藏,它用一种浪漫温馨的手法为孩子们支起了一个个神奇的世界,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孩子历史的变迁,真善美的价值。《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外神话传说》、《梨子提琴》等正是其中的佳作。

(5)推荐名人经典名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典的魅力是无限的,但并非所有的经典都适合小学生。因此,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名著尤为重要。“得法于课内,收获于课外。”在推荐此类书籍时,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以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性阅读。有了课文作为先导,再去读相关的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消化与吸收,也更能理解名著的精妙和主题的深邃,像四大名著、《童年》、《骆驼祥子》、《城南旧事》、《昆虫记》等这样的经典,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6)推荐新书: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书的种类更是日新月异。孩子们除了了解过去,也必须掌握当下。因此,推荐适合学生读的新书,是每个学期推荐书目的重点。但新书不一定是最新出的书,一些已出版但没有走入学生视野的“老书”,也可以叫新书。如,2010年推荐的五年级选读书《艰难的归程》,推荐的四年级选读书《当世界还小的时候》很早就出版了,但并不为学生所熟悉。在读物推荐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的新书,能很快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湖南一师一附小课外阅读指导纲要》和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

(1)研发了阅读指导纲要,进行有效指导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完成课外阅读的指导任务,明确指导目标,课题组汇编了《湖南一师一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纲要》。其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指导总目标”、“学生阅读目标”、“各年级段教学指导建议”、“各学期教学计划”、“典型教学案例”、“ 书目推荐策略”、“各学期必读选读书目表”、“每期必背古诗”。这一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纲要,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有效的规范,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及后续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2)研发了校本教材,形成有效鉴赏

为更好地引导我校学生的特色阅读,2007年,课题组开发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诗意语文学本》由广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本套教材共六册,教材做到了实用性、创新性和语文性的结合,构建了“学路、文路、教路”三位立体融合的结构。教材的开发,为师生的特色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横向贯通,层层深入,螺旋上升”,能全面、和谐地发展。(3)开发了经典诵读读本,感受祖国文字魅力

为使学生多方位受到书香的熏陶,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2008年,课题组启动了经典诵读计划。我们制定了《湖南一师一附小古诗背诵篇目推荐表》,将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分散到1—4年级的七个学期中分别进行指导并要求背诵。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各年级学生精心选取经典读物。如,我校编写了《湖南一师一附小学生诵读手册》,引入了《三字经》、《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增广贤文》等诵读读本。2010年,课题组正式将著名特级教师薛瑞萍老师编写的《日有所诵》定为各年级的诵读教材。此外,课题组立足传承校本文化特色,编撰了《湖南一师一附小毛泽东诗词鉴赏手册》。据检测,我校六年级毕业生人均能背诵毛泽东诗词40余首。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多元评价体系 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是有效落实课外阅读的保障。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精心完成了《湖南一师一附小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我们将学生课外阅读水平评估设置为五个级别,并根据“课外阅读总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级标准。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级别进行考试。考核形式同样也是多样化,集合日常评价与综合评价于一体,采取书面考评、口头考评、背诵考评、作业展评等考核方式。书面测试内容由文学常识、读书笔记、必读书阅读检测三个部分组成;口头考评主要是根据一学期中所读书目随机答题,背诵考评的内容是各年级规定的必背古诗篇目。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的形成和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多维评价,更是促进学生不断调节、改进阅读方式和方法,增强自我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几年来,课题组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课外进行有效阅读架桥铺路。通过实验前、后期的测试对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养成了多读的习惯。实验前期,75%的学生只拥有100本以内的课外读物,年阅读量仅3万字;而到2010年上半年,我校学生平均藏书量200本以上,年阅读量达10万字,年购书投入不少于1200千元。在阅读的时间方面,前测结果显示70%的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仅在20分钟左右,2009年阶段性检测的结果是,85%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己达1小时以上。

养成了勤思的习惯。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形成了“读书要精思”的自觉思考的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文本的疑难之处、精彩之处、空白之处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勤思的习惯让我校学生的阅读不仅饱了“眼福”,也享了“心福”。

养成了动笔的习惯。“读书则动笔”,这一阅读意识通过课题组教师不断强化,早己融入了学生每天的读书生活中。除了使用圈、点、勾、画等简单的标记符号,我校学生还熟练掌握了写提纲、做批注、写心得等方法,并能有创意地对自己所读的文本进行模仿、改编、续写,具备了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的能力。

养成了读整本书的习惯。阅读整本书是个性化行为,主要靠学生的兴趣来维系。“与其匆匆博览百篇,不如细细消化一本。”这是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直着力引领的方向。如今,走进我们的校园,你会发现走廊中、教室里、夹竹桃下、台阶上到处都是读书的身影。孩子们捧着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忧,同乐。强烈的读书兴趣和求知欲使我校学生更愿意在整本书中酣畅淋漓,自由驰骋。

(2)具备了系统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几年以来,课题组一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并卓有成效。从实验后测中发现,低年级段学生对阅读己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能够独立阅读,并能利用简单的阅读符号做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中年级段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专门的读书笔记本,如 “采蜜集”、读书手册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圈、划、点、注、评、摘等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有深度的阅读,懂得如何去品味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多种阅读技巧,能够运用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泛读等方式阅读文本,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不再是浅层次的阅读,他们已经懂得了如何通过抓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阅读,仔细品味,会从篇章结构、字里行间体会学习方法,具备了从文字中粹取精华,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3)形成了多样化阅读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特色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共享平台,形成了我校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爱读书,也更乐于与同伴、教师、父母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快乐。在实验前测中,我们发现只有不到35%的学生愿意主动与家长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而如今和爸爸妈妈共读一本书,共享一个故事己经成为了附小家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90%的附小家庭都成为了创建“附小书香家庭”的积极响应者。如3—5年级就专门设立了“亲子共读手册”,督促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除了“亲子阅读”,学生还通过教师伴读、学生伴读,以及漂书吧等形式进行交流。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使阅读从个体行为转化成了一种“立交桥式”的立体阅读,使学生读得更入味、入理、入情、入境。(4)提升了阅读品位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从小阅读的书将影响他一辈子。在当今多元化、多文化的社会,学生面对的阅读文本越来越杂,大量低水平、少内涵、没营养的快餐文化读本把学生作为了主要消费群体。因此“让学生高品位地读书,读高品位的书”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努力的目标。几年来,我们通过优秀书籍的推荐,引导学生读书方向;我们通过系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明白经典名著与流行的快餐读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矫正学生浮夸的心理行为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如今,附小的学生爱读书,但他们更关注读什么样的书。在阅读的历程中,他们逐步学会通过精心挑选书来读真正有品味的书。走进我们的校园,你会发现,一年级小朋友刚学会拼音就不满足于简单的图画书了,经典绘本、童话和寓言成了他们的心头所爱;中年级学生在“三国热”的系列活动中,一遍又一遍品味着《三国演义》的个中滋味,三国中的故事及人物更是了熟于心;在别的孩子还在迷恋漫画时,高年级的同学已经读完了《曾国藩全集》,六甲班的学生早己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忠实读者,而世界艺术大师谢尔·希尔弗斯坦简单的线条和文字也让孩子爱不释手。更有甚者,有的孩子饶有兴趣地在“研究”《本草纲目》、《资治通鉴》„„学生在这些精彩的课外阅读读物中感悟精致优美的语言,品味丰富多彩的感情,感受博大精深的思想,探寻深邃幽杳的意境,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与优雅相伴,逐步形成了较高的阅读品味。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1)课外阅读熏染了学生优雅的气质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的“静气”、“书香气”一直是课题组努力的方向。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将课外阅读指导与学校常规管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享受读书快乐的同时,获得行为上的规范,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碰撞,真正达到德育了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孩子们在长期愉悦的阅读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已逐渐形成优雅的气质。走进我们的校园,见不到随地乱扔的纸屑,有的只是处处青青翠翠;见不到墙上乱涂乱画的狼藉,有的只是青砖黄墙的素朴、典雅;见不到放学时喧哗的场景,有的只是静静的队列、浅浅的微笑„„学生的言语浸染在浓浓的书香里,不知不觉中就多了一份优雅,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高雅,少了一份粗莽。在这古朴、宁静的院子里,孩子们手持一方书卷,心藏一份淡雅,既不失快乐、阳光的本性,也不乏由内而外的优雅,这就是阅读的魅力。(2)课外阅读形成了学生大语文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了学生自主感悟能力。感悟并非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分析,还包括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叶圣陶曾形象地将文字比成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才能了解作者的心情,才能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为了提高学生与“文字”对话的能力,课题组教师一直坚持让学生的阅读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文字表象去领悟其背后的丰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校学生逐渐养成了自发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了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同时具备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和富有个性的思维品质。学生在阅读时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或触发、或鉴赏,品味着文本中语言的精妙,感受着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与困惑。如二年级黄义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谈谈对“母爱”的理解。一个孩子是这样说的:“母爱就像小王子的玫瑰花,是独一无二的。”多么直接而又独道的见解,这不正是阅读世界名著《小王子》时独特感悟的一种有效迁移吗?由此可见,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元素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就越深刻。

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丰富的课外阅读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多元的积累平台,使学生在自主感悟能力提升的同时,语言表达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那些在课外读物中见过,又在课文中出现的词句,会让学生觉得特别亲切,理解起来也更深刻,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语言的逻辑性自然更强,更加有血、有肉、有灵气。

2008年,学校启动经典诵读工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改变昔日诵读时的“长沙腔”、“唱读腔”,养成了诵读有法、发声有情的良好诵读习惯,掌握了读中悟意、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境的朗读方法,形成了“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的自觉读书意识。如今,走进任何一间教室,你会发现,学生朗读时的声音、表情以及那种“如入书境”的陶醉,已成为附小最动情的画面。这种富有情感的诵读能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6年,我校八位四年级的小朋友被湖南电视台选中,参加“袁隆平事迹优秀报告会”,登台朗诵诗歌《袁隆平爷爷的梦》。她们甜美的嗓音、声情并茂的朗诵获得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随报告团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进行表演。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2009年,我校106名学生参加了橘洲公园毛泽东雕像落成典礼。典礼上,学生面向滔滔湘江水,背倚巍巍伟人像,深情朗诵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孩子们满怀激情的诵读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

大量的阅读使我校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更趋完整和系统,其诵读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性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获得了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其习作水平更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近两年多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就有80多篇,其中仅在《长沙晚报》上发表的学生作品就达30多篇。在各级各类习作比赛中,获奖的学生达630人次。2006年,由我校课题主持人欧立新校长主编的学生作品集《花开的声音》,由广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共收录了我校学生的优秀诗歌作品138篇。《潇湘晨报》、《小学生作文导刊》、《小天使报》、《少年作文辅导》、“中国诗歌课堂网”等也都曾专版登载了我校学生的作品。除此之外,我校每个班级都印制了班级刊物,编辑具有班级特色的作文集和个人作品集。在课外阅读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在课外阅读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丢开了“分数”的束缚,更轻松地去阅读,更真实地去表达,其语文学习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培养与提升。几年来,学校虽将大量时间用于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引领上,但可喜的是,我校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不断提高。从课题开始至今,我校每学期期末参加天心区学科抽测,成绩总能名列前茅。

8、通过课题研究,已逐渐形成一支真正的阅读型、学习型、研讨型的教师团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一支真正的阅读型、学习型、研讨型的教师团队才有能力引领孩子阅读。有教育家说:“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因此,从教不息,必须终身学而不厌。学生要读书,老师更要读书;学生要提高,老师更要深造。课题组的老师都有上述的深切体会,他们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阅读,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时事风情。教师以读书沙龙的形式坚持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主题征文竞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老师的阅读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2010年全校教师订阅的书刊已达 30多种,总金额上万元。

许多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课题启动至今,我课题组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以及征文比赛中发表及获奖的文章30多篇。2007年,课题组欧立新老师撰写的《论传统文化的回归》发表于《湖南教育》;2008年,谢平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表于《时代文萃》;2009年,方芳老师撰写的《诗意的旅程》发表于《当代教育》;徐欣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教案《蝴蝶诗人》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戴娜老师撰写的阅读教学随笔《这里的晨读静悄悄》、《我和狗狗的10个约定》两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均获全国征文二等奖,《这里的晨读静悄悄》发表于《2009年教研年鉴》;2010 年,方芳老师撰写的《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发表于《现代教育报》。除此以外,课题组老师也在各类研讨活动中不断磨练,茁壮成长,如,2007年,谢平老师在由长沙市高新区教育局组织的课外阅读经验交流活动中为该区语文老师上示范课;2008年,方芳老师为长沙市岳麓区语文教师作《走进课外阅读指导》专题讲座;2008年3月,学校与赤岭路小学、南大桥小学开展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的研讨活动;2008年,谢平老师参加天心区说课比赛,其课外阅读指导课说课获一等奖;2008年,谢平老师在市“课外阅读指导”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为在场老师作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经验介绍。2010年,学校接待国培班教师、省内外兄弟学校观摩、学习10多次,在交流活动中,多次开放课外阅读指导课,并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各地教师分享。

十、课题后续研究与思考

课外阅读课题的研究让全校师生受益匪浅,在收获满园书香之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课题研究至今,如下一些问题仍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1、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如何让学生在今后学习阶段一直都能保持强烈的阅读兴趣,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2、个体差异对阅读质量的影响:虽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也不一样。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极端差异却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少部分学生因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等方面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和质都难以保障。对这样一部分特殊的学生如何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3、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也是我们继续研究的重点。

综上所述,从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课题组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作为省级立项课题,取得可喜的成绩,为附小孩子的童年添上了极有意义的一笔。但一个课题的研究,不但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开始,同时也是不断发现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开始。我们将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作为新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在持续的研究中不断成长,在不断的发现中持续探索,为每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奋斗不息。

参考目书及文章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王松泉.阅读教育学.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4]石小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金生宏.理解与教育.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1998.[7]商金林.叶圣陶传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8]朱学清等.“大语文”教育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几乎空白,加上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的缺陷,农村小学生普遍作文能力低下,这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觉得作文教学应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勤于练笔、勤于观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习作能力。

一、指导学生勤于练笔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精彩的文字空间。这种精彩最有意义的应来自生活中的见闻。但见闻如不及时把握就将转瞬即逝。因此,我便要求学生经常练笔。(1)写片段。例如学到《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便要求学生重点学习文中描写大榕树奇特美的段落,掌握作家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校园中的各种树木。学生经过细心观察,借鉴作家的写法,也能写出事物的特点。(2)写日记。日记写法灵活,行文自由,字数不限,是学生喜欢的作文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只有用心把见闻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考试的时候,学生就会有许多可利用的作文资源。

二、指导学生勤于观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要想让农村孩子写好作文,就要教会他们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1)农村孩子虽然活动范围小,但生活富有情趣。如:山上摘野果、池塘捡田螺;春天捉黄鳝,秋天挖泥鳅;周末去烧烤,假期去登山。这些就是习作的很好素材,一经引导学生便可以写成了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捉虾》、《踏春》、《烤竹筒饭》、《桃花开了》等习作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童真童趣(2)农村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较强,家务劳动,一些简单的农活都会干。经过指导学生从这些劳动实践中找到了习作素材,写出了《学包粽子》、《剥花生》、《摘茉莉花比赛》、《和爸爸去卖蚕茧》等作文。(3)农村学生也渴望走出狭窄的天地,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偶尔和家人去赶集或旅游,也能从中获得新奇的体验。经过指导,学生也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逛超市》、《游动物园》、《学溜冰》等作文都是学生观察体验的结果。慢慢地,学生不但养成了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习作中常常有出乎意料的发现。

三、指导学生勤于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十分重视阅读的作用,想方设法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1)读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著作。例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可以让学生去读《三国演义》;学习《猴王出世》后,可以给学生推荐《西游记》;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让他们也去读《安徒生童话集》。(2)设立班级“图书角”。要求班上学生主动捐

献图书,并在教室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阅读到他们所喜欢的课外书。(3)开设阅读课。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老师按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的阅读。第一周专读童话故事,第二周读名人传记,第三周读古典名著„„(4)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假期时间较长,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更大量的阅读,最好能给学生列一个假期要求阅读的课外读物的书目,并在阅读的数量、时间、质量、目标上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大大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对书中精彩优美的语句、某些有益的知识进行分类摘抄整理。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就有了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

总而言之,要想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教师要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平时多练笔,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热爱阅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作文的坦途,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下载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doc——检索版2015.4.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doc——检索版2015.4.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罗城县小长安镇中心小学韦英江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上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作文是一......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浅见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浅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然而,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

    (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张进 东村侯陵屯中心校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

    (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2009级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学号: 姓名:张成林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新垌小学劳永芬内容提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雷庄小学吴忠芳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内容提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 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计算......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重......